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植物多肽激素PA1b的纯化鉴定及功能研究(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Ra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植物多肽激素PA1b的纯化鉴定及功能研究
通过稀醋酸低温浸提、海藻酸吸附、盐析、SephadexG25凝胶过滤、Sephacel离子交换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豌豆种子中分离纯化出PA1b及其多种异构体,并通过质谱和氨基酸测序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PA1b能抗胃蛋白酶(pepsin)水解,其高度的酶稳定性是由于分子内具有胱氨酸结构模体.此外,PA1b能明显延长体外培养的胰岛β细胞的.存活时间,并影响胰岛β细胞的功能.
作 者:陈磊 赵燕英 顿新鹏 陈正望 陆婕 CHEN Lei ZHAO Yan-ying DUN Xin-peng CHEN Zheng-wang LU Jie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430074 刊 名: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5(6) 分类号:Q578.3 关键词:PA1b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胃蛋白酶 胱氨酸结构模体 胰腺β细胞中国植物激素研究:过去、现在和未来
为了迎接10月在北京召开的“植物激素与绿色革命”香山会议,使其更具影响力,本刊组织了一期“植物激素专辑”.本文作为此专辑的序言,对我国在该领域研究作了概述和评论,以帮助读者全面地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回顾了中国植物激素研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工作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成果,主要集中在生理学研究方面的成果.随着植物分子遗传学技术与原理的不断成熟以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研究队伍的迅速成长,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植物激素代谢调控、转运及激素信号转导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激素受体基因分离鉴定、激素控制株型以及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基于国际植物激素总体研究前沿和我国优势领域,我们展望提出了我国在植物激素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作 者:许智宏 李家洋 Zhihong Xu Jiayang Li 作者单位:许智宏,Zhihong Xu(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1)李家洋,Jiayang Li(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101)
刊 名:植物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年,卷(期):2006 23(5) 分类号:Q94 关键词:植物细胞质外体多肽与蛋白研究
细胞质膜以外的质外体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质外体是植物细胞的重要信号源和细胞器.当植物遭受生物或非生物环境刺激时,可能首先引起质外体信号系统的变化;同时质外体作为植物细胞之间最方便的通道,在细胞间信号传递和信息交流上起重要作用,从而成为协调植物细胞分化、器官形成和整体生长发育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概括地介绍了我室在此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
作 者:孙颖 孙大业 Ying Sun Daye Sun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石家庄,050016 刊 名:植物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年,卷(期): 23(5) 分类号:Q94 关键词:质外体 多肽 胞外钙调素 胞外钙调素结合蛋白牛SRY蛋白表达纯化与体外功能鉴定
利用PCR技术从北京黑白花奶牛(Bos taurus)的基因组DNA中克隆了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on the Y chromosome)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序列分析表明牛SRY基因的HMG区(High mobility group)呈现高度的保守性,与人、小鼠、猪等的相似性达到70%.将SRY基因与pET-28a(+)载体相连,构建表达载体pET-28a/SRY;把该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以IPTG诱导30℃诱导4 h,SRY蛋白可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占总蛋白量的26%.对表达产物进行了Western-blotting检测,并采用亲和层析技术获得了高纯度的`牛SRY蛋白.通过PCR技术分别获得牛、人、鼠的苗勒氏管抑制物(Mullerian Inhibiting substances,MIS)启动子,凝胶阻滞试验证明,牛SRY蛋白可与人及牛的MIS启动子结合,但与鼠的Mis启动子不发生相互作用[动物学报52(6):1082-1087,2006].
作 者:裴杰 杜卫华 刘小林 柳向军 朱化彬 赵金红 林秀坤 PEI Jie DU Wei-Hua LIU Xiao-Lin LIU Xiang-Jun ZHU Hua-Bin ZHAO Jin-Hong LIN Xiu-Kun 作者单位:裴杰,刘小林,柳向军,PEI Jie,LIU Xiao-Lin,LIU Xiang-Jun(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杜卫华,朱化彬,林秀坤,DU Wei-Hua,ZHU Hua-Bin,LIN Xiu-Kun(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北京,100094)
赵金红,ZHAO Jin-Hong(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18)
刊 名:动物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ZO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6 52(6) 分类号:Q95 关键词:SRY基因 表达纯化 奶牛 Mis启动子水稻可溶性糖蛋白的纯化与鉴定研究
从水稻鲜叶中提取总蛋白,对总蛋白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硫酸铵沉淀将总蛋白提取液进行分级,从而达到了总蛋白细分和放量的目的.四级份的分级蛋白分别通过ConA-Sepharose 4B 亲和层析进行糖蛋白纯化,按吸收峰收集的.各级糖蛋白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干粉;结合PAS法染色和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对四级份的糖蛋白样品鉴定,在其中3个级份中均检测出糖蛋白;由于感度的差异,按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可检测出近30种糖蛋白(包括部分糖肽),按PAS法染色可检测到7种糖蛋白;对3种含量较高的糖蛋白进行了胶上纯化,3种糖蛋白的PAS法染色均证实了3种样品为单一的糖蛋白或者糖肽,分别命名为RG1、RG2和RG3.
作 者:孙星学 柳参奎 SUN Xing-Xue LIU Shen-Kui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抗性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哈尔滨,150040 刊 名:植物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年,卷(期): 26(2) 分类号:Q94 关键词:糖蛋白 水稻 硫酸铵沉淀 亲和层析 PAS法染色植物功能基因组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概述了植物基因功能的`主要研究方法,并论述了主要技术如cDNA微阵列与基因芯片技术、反向遗传学技术、表达序列标签(EST)、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及其应用.
作 者:王丹 杨宇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161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1) 分类号:Q943 关键词:植物功能基因组 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BDNF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与功能鉴定
目的 构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以获取高产量、低成本、高纯度且具有生物学活性的BDNF蛋白.方法 以人的全长BDNFc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成熟区BDNF的cDNA,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BDNF cDNA克隆到质粒pET-30a(+)中,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和DNA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LysS,经IPTG诱导表达后,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取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另,噻唑蓝(MTT)法检测重组蛋白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扩增出的人BDNF cDNA片段克隆进了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和核酸测序鉴定,得到了正确的重组质粒pET-BDNF,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纯化后的蛋白经考马氏亮蓝染色呈单一条带;用抗BDNF的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证明目的蛋白获得了表达.基因重组BDNF蛋白能够促进PC12细胞增殖.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基因重组人BDNF的原核表达载体,基因重组人BDNF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和纯化,所获得的基因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作 者:马蕾蕾 苏丹 季爱民 MA Lei-lei SU Dan JI Ai-min 作者单位:510282,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新药研发中心 刊 名: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年,卷(期): 5(11) 分类号:Q5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肠杆菌 蛋白表达 蛋白纯化 生物学活性不同植物激素对蓝莓幼茎愈伤组织诱导的比较研究
引言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高丛蓝莓瑞卡幼茎作为外植体,以改良WPM培养基为培养基,设定蔗糖浓度为30g/L,琼脂8g/L,PH为5.5,在宿州学院东区组培室内进行培养。
1.2 方法
1.2.1 材料处理
剪下蓝莓幼茎后流水冲洗2h,之后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消毒和灭菌。用70%酒精消毒30s,无菌水冲洗3次,0.05%氯化汞灭菌6~8min,无菌水冲洗8次,然后将幼茎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备用。
1.2.2 愈伤组织的诱导
将幼茎的两端分别减去一小部分,横放于含有不同浓度激素组合的.改良WPM培养基中,每瓶接种5~6个茎段,分别添加TDZ,ZT, 6-BA,2,4-D各0.5mg/L、1.0mg/L、1.5mg/L、2.0mg/L、2.5mg/L五个浓度梯度做单因素五水平实验,每种浓度接种10瓶,45d后统计出愈率和愈伤组织长势,旨在选出幼茎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宜的植物激素,并探讨每种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的TDZ对蓝莓幼茎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统计结果表明,TDZ对蓝莓幼茎愈伤组织诱导的效果不好,愈伤率很低,而且基本全部褐化。
2.2 不同浓度的ZT对蓝莓幼茎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ZT对蓝莓茎段诱导愈伤组织效果不好,当浓度大于1.0 mg/L时开始出芽,当浓度大于1.5 mg/L时愈伤组织褐化现象严重。
2.3 不同浓度的2,4-D对蓝莓幼茎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当2,4-D浓度为0.5~1.0 mg/L时诱导处的愈伤组织均为绿色、疏松颗粒状愈伤组织,当浓度大于1.5时,随着2,4-D浓度的增大愈伤率随之提高,但褐化率也随之增大。
2.4 不同浓度的6-BA对蓝莓幼茎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统计结果表明,当6-BA浓度为0.5 mg/L时,无愈伤组织诱导产生,当6-BA浓度大于1.0mg/L时有愈伤组织产生,但有芽诱导产生而且还有褐化现象。
从以上实验得知: TDZ对蓝莓幼茎诱导愈伤组织时褐化现象严重,并且浓度越大褐化越严重,当其浓度在1.0mg/L以上时褐化率超过50%,同时愈伤率也不高; 低浓度的ZT对蓝莓幼茎诱导愈伤组织效果不好,高浓度时出现出芽和褐化现象;使用6-BA时对愈伤组织诱导作用最小,愈伤率很低,褐化率也较低。使用2,4-D时愈伤率最高,褐化率也较低,当其浓度为1.0mg/L时诱导效果最好,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为淡黄色的疏松颗粒状较大的愈伤组织。
★ 医药研究实习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