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从槐叶冷淘到菠菜凉面的优美散文(共含5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破破蓝”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从槐叶冷淘到菠菜凉面的优美散文
但凡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在他或长或短的人生历程中,没有品尝过菠菜面这一美食的,怕是为数极少吧!老少皆宜,贫富都爱,制作简单,滋味悠长。尽管众口难调是一种无法抹煞的社会现实,但众多西安人对菠菜面条的深爱,却展现了另外一种社会现实,这就是亚圣孟轲孟夫子之所云:“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西安人钟爱的菠菜面,既不是下面条时同时扔进去一些菠菜做点缀,更不是像北京人吃炸酱面那样,把焯熟的菠菜切碎当菜码。西安的菠菜面,是一种绿色的面条,之所以绿,是因为它不是用水、而是直接用煮的烂熟的菠菜和面,经充分揉制,成为绿色的面团,然后再擀成或极薄、或稍厚的餅,切成或较细、或甚宽的条,至此,生的菠菜面条即告制成,可以等着赴汤蹈火了。
当然,也有人不用煮的烂熟的菠菜、而用没有固体物的菠菜汁和面。咋一看来,这么做堪称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事实上,被抛弃的.菠菜纤维并不是糟粕,反倒大大有益于人的健康;另外,制成的菠菜面条中,菠菜纤维的身影隐约可见,其实是有着一种令人怦然心动的原生态美,我们为什么要舍弃这种美呢?
把绿色的菠菜面条捞上一碗,可以先行过水,然后加上少许菜码和调料制成菠菜凉面;其中突出使用油泼辣子和醋的酸辣菠菜凉面,和突出使用芝麻酱的麻酱菠菜凉面,都是炎炎夏日里能让人食指大动的美食。
除过上述传统的经典食用方法,菠菜面条还可以按您能想得到的任何一款北方面条的制作程序来料理。有一次,我甚至按广东人干炒牛河的办法,来对付菠菜面条,结果口味还真的不错。不信吗?不妨动手试试看。
或有人问:再怎么说,菠菜凉面也就是一味家常饭食嘛,为何能冠以“传统、经典”之类的字眼?这您就不知道了吧!说起此面来头大,追根寻源,它的历史,已经有1300多年了呢!
唐大历二年(也就是公元767年),被后世尊为诗圣的杜甫,写下了一首题曰《槐叶冷淘》的诗。诗曰:“青青高槐叶,采掇赴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认真研读老杜的这首五言诗,有如下事实可以认定:第一,在唐大历年间,槐叶是一种食材;第二,在那个时候,槐叶冷淘是一种消暑的冷食,而且是可供皇帝享用的美食;第三,对槐叶的料理,是榨汁使用。至于具体如何使用,从诗中看不出究竟;但清代文人杨伦笺注的《杜诗镜诠》中有言:“槐叶味凉苦。冷淘,已熟面名。盖以槐叶汁和面为之。”足以让我们明白一二。
研读至此,我们不难想象,当年某个厨房(甚至是皇宫里的御厨)的案板上,已经有了一块用槐叶汁和就的色泽碧鲜的面团,至于对面团进一步加工使之成为怎样的形态,才是唐代大历年间的槐叶冷淘?据我所知,在唐代,对面团进一步加工的手段,已经有了蒸、烙、煮等多种,不过,从古到今,好像从来不曾有人把蒸饼(亦即馒头)、烙饼视为消暑美食;另外,在皇上纳凉休憩的夜晚,呈上冷蒸饼、冷烙饼作为夜宵,似乎也太有点儿荒腔走板,让人无法置信。说来道去,唯有把色泽碧鲜的槐叶汁面团擀薄、切细,尔后,如同今人料理菠菜凉面那样,给正在夜风轻拂下悠哉游哉的皇帝佬儿整上一碗绿莹莹、凉滋滋、滑溜溜、香喷喷的槐叶冷淘,才可以令他老人家龙心大悦吧!1300多年过去了,从槐叶冷淘到菠菜凉面,变化的只是菠菜取代了槐叶,不变的则是饮食理念和料理程序,所以,肯定二者之间的血缘关系,不能算是乱攀祖宗吧!
确认了这一点,西安人在享用菠菜凉面时,就完全可以有那种面对“皇家风味,至尊享受”的超级自豪!
或有人问:为什么唐代制作凉面要用槐叶?是那个时候还没有菠菜吗?书房中恰有已故的中国烹饪原料学大家聂凤桥先生所赠的《蔬食斋随笔》,其中说到,菠菜原产于西亚的波斯,可能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才传入我国。但在唐代以前,典籍中没有有关菠菜的文字记载,唐贞观以后,这样的记载则屡屡在史籍和文人笔记中出现。这说明,唐代不曾出现菠菜凉面而槐叶冷淘大行于市,只是当时人们的一种口味选择。同样,后来槐叶冷淘逐渐被菠菜凉面取代,也是食客的选择,而且是更加科学的选择。因为,据聂凤桥先生研究,菠菜的胡罗卜素含量和胡罗卜差不多;菠菜分泌的激素,对人的胃肠和胰腺的分泌功能有较好的作用,能促进消化和吸收功能;菠菜所含的具止血功能的维生素k,是叶菜中最高的;菠菜比较软滑,适合老人、小孩、病人食用。抛开各种营养优势不谈,菠菜这“比较软滑”的长处,不是也特别适合用来加工绿色面团吗?西安人的选择,实在是智者之举。
从秋天到秋天优美散文
又是一年秋天,季节的手笔涂抹着金色的时光,鸿雁成行,艳阳朗照,我已闻到秋天浓浓的味道。
离开家乡很多年了,故乡美丽的画卷让我读懂了秋天。故乡的秋天是最美的,谷子黄了,沉甸甸的谷穗温暖而耀眼;高粱红了,挺直身躯低头微笑,像是为了展示秋天的骄傲;红薯出土,温润的土壤依然散发着成熟的气息。
故乡院落里有棵叶茂枝繁的桂树,又是丹桂飘香时,上面缀满儿时的梦想,桂树下的私语声伴着我童年的歌谣,和着我窗前的风铃一遍遍轻吟,至今仍回荡在我的耳边。院外,有一株郁郁葱葱的柿子树,浑圆的柿子红满枝头,柿子成熟的时候,我最喜欢爬上树端,亲手摘下那一个个硕大的'果实,仿佛采下了这片金秋的时光。故乡最美的我一直认为是枫叶,那火红是生命最美的颜色,满山的红,满眼的艳丽,热烈奔放,绽放着家乡人热情如火的性格。
从秋天到秋天,每年秋天的颜色都会加重一次,那浓浓的色彩让我充满着乡思和眷恋。马致远名曲《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深秋村野的画面上,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漂泊天涯旅人的愁思在秋天里越发浓烈。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收获着丰收和成熟的喜悦,而我收获更多的是无尽的思绪,我常常一个人在铺满金色的旅程中放飞我对故乡的思念,在异地的秋色中,家乡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那个一生中无法卸掉的乡情越拉越长。
“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秋不同”。秋天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夕阳的余晖里,闻着泥土的气息,村落在炊烟袅袅里生动起来,阅读大自然缤纷的色彩,秋天让你倍感惬意。融进秋的季节中,你就是那一片红叶,一束谷穗,一颗果实……秋天是那样的真实可亲,我常常枕着秋色聆听乡音,融入秋的生命里,那是人生极美的一种心境。
从秋天到秋天,读了一遍遍秋,秋的色彩收藏了我的心情;从秋天到秋天,金黄色又刷新了一遍,那火红的枫叶再次点亮我的眼睛,燃烧着我年年的乡愁。
从暮春到初夏优美散文
每每坐地铁,车窗外总会飞闪过这样一句话:“从暮春到初夏,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每每此时,心中不禁暗叹,好潇洒的人儿!
从暮春到初夏,是哪年的暮春?又是哪年的初夏?我想,哪年都不重要吧!不管暮春,还是初夏,都能以梦为马,诗酒年华,这才是梦者的理想所在。
犹记得去年的暮春,我还在听讲座,去咨询,作抉择。作为一个准大四毕业生,要经历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转折点!不夸张的说,大四,真的是最容易患上情绪病的时段。你的焦虑、迷茫、不知所措,也许是因为家人的期望,同学的`比较,甚至是旁人一句无关紧要的话。其实,现在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最大的因素还是因为自己内心不够强大!
有人说,选择考研,注定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作为一个经历过考研的人,我只想说,路,是自己选择的,在选择之前就应该有所考虑。不管作何选择,每个人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遗憾。
时光回转,感觉还是昨天!然而,大四已快走完,如今已是来年初夏!时间带走了我们的浮躁,平添了许多沉稳和执著!一切的一切,也将尘埃落定!
我很庆幸自己能一直向前!越长大,越知道做事不容易,越知道每个人都有难处!这当然不是粉饰,更不是虚伪,而是懂得了体谅和温柔,温柔的和这个世界相处。知我者谓我心忧!同时也感谢亲们在我失落时,难过时,甚至哭泣时,陪伴我,关心我,给予我坚强的依靠!谢谢O(∩_∩)O!
谁的青春不迷茫?迷茫时建议看看这五句话: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即使暂时看不到未来,也要有一颗坚定的心;
不看自己失去什么,只看自己拥有什么;
放空的心,是最好的礼物;
不要失去希望,你永远不会知道明天会有怎样的惊喜!
人生是一列单向行驶的火车,中途会有许许多多的站点停靠,但永远不出售返程票。在这列火车上,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每天做一点点,时间一长,你就会看到自己的成长!自己的心,曾经的梦,也不会在等待中老去。
有梦想,懂修持,惜年华!下一个天亮,你会是最初的最美!
从霓虹到月亮的距离优美散文
去年的这个季节,我从窗外看去,远远地见一片桃花林,风一经过,落红乱舞,缤纷四起。我喜欢静静地看着窗外,对着那片桃林,设想着很多美妙的故事。如果说一朵桃花就是一个尘世里精致的女子,那里将是一个怎样曼妙的世界。臆想与桃林一起绽放、摇落,直到看到一片茂密的绿色。
又是在不经意的某个夜晚,我在办公楼加班,窗外一片霓虹闪烁,远处隐约传来歌声。那片小树林被黑色掩盖着,在光与影之间,它们模糊了。就在我关上墙壁上的灯准备回家时,几束月光从窗外直射进来,桌子上一片皓然的白,我的心顿时静谧安然。一轮圆月正挂在广袤寂静的天空,向大地普洒着光华。我怔怔地站立着,切切地享受着。
当我把目光投向那片桃林的时候,它们正沐浴在月光下,朦胧的美好把我带入新境。我在低眉之间搜寻着,究竟有我多久没有抬头看看月亮,数数星星了?一任时光蹉跎流逝,错过了人间多少美好的时刻。我一直沉醉在霓虹的世界里,忘却自然,抛弃天籁,以为繁华就是由无数闪烁的霓虹,不醉的歌舞组成。我以为只有向上攀登,保持一颗向上的心灵,我就能得到灵魂的安宁。在我貌似的幸福里,我安顿着疲惫,收藏着不安。只是一次乍现的月光,身与心之间的破绽就暴露无遗。
就在今年,一幢高楼在窗外拔地而起,挡住了我远眺的目光。当那一架机器伸出长手劳作的时候,我感觉它是一个多事的法海,刻意要拆散一段姻缘。我固执地想着那片桃林,认为花与月是同一类科,透过鲜花我就能抵达月亮。于是,我习惯了向窗外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如何喧嚣繁华,想四季的景物如何轮回。让心灵走近与逃离只在目光游移之间,并一直坚信,保持这种状态可以缩短从霓虹到月亮的距离。
我一路走着,想着。慢慢地知道,从霓虹到月亮的距离,在物质的层面上,只是从一座座高楼的`崛起开始,点点滴滴蓄势而成。从这个街区到达那个街区,水泥铸就的森林里只居住霓虹歌舞。月光被遮住视线,即使是空气和水,也被掺上杂质。纯净只是一种被现代元素过虑了的东西,被人遗忘又被人狂热地想念。
而在精神的层面上,我只需要一个支点,一种理由,更或许只是一次不经意的翘首与低眉,一次心灵的感动和洗礼。我就能抵达月亮与花朵,让馨香弥漫,让意念丛生。
诚如在向前奔走的途中,我们拼命地想留住的,却一直是狠心地舍弃的。一直忽视的,偏偏是一直存在的。甚至是心中所鄙视的,都不明不白地存在于自己身边。或多或少,有增有减,哪一样都是拜生活所赐予。所幸我还肯低头,还想抬头。恰恰就在抬头与低头之间,霓虹到月亮的距离被缩短了。
那一日,樱花正繁茂,我站在树下迫不及待地它们亲密着,又是一个抬头,月亮正挂在树梢。我的心惊喜成小鹿,脱口就唱出那一句“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依稀见到你的模样”。从前,我一直认为原创作者是在拉郞配,居然要把两种美好强势地交集在一起。当我蓦然与一首歌的距离拉近时,我又发现我与月亮的距离近了。
回过头来,正看见游乐场里辉煌的灯火,尖叫声,欢呼声冲撞而入。我冒失地跌进霓虹里,小侄女吵嚷着要去坐太空飞椅。她以飞翔的姿式欢笑着,把快乐从高高的地方传递下来。我的目光一直向上看,向上看。忽然,月亮与霓虹重叠在一起,它们亲密得像姐妹。我一直刻意要缩短的距离,顷刻间消灭了。
我像一个在太阳下追赶着自己影子奔跑的人,无论我再快怎么也追不上。当我累得停下来的时候,影子也停下了。我才知道自己的愚蠢。
我在一幢幢高楼前与霓虹亲密,我享受了世界的繁华。我在高楼的转角处约会那片桃林,我享受了心底的繁华。在月晴的日子,我大开轩窗,让月亮跌落在一杯酒中。又是什么样的距离不是我可以抵达的彼岸呢?
我想知道,青春到底是哪一年,或者结束在哪一年?我更想知道,我,会不会在青春里找到那个可以陪我到花甲的人。所以,我急切的想知道,青春属于哪一年?
我注重的,不是陪我到花甲的结果。而是那个可以从青春到花甲,可以一直陪在我身边,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说,没关系,有我在的那个相濡以沫的人。我在乎的是过程。
倘若有这么一个人,你说,哪个女子不会幸福?
我多么想,在我头发花白时,还会有个不会嫌弃我的糟老头子。当然在我眼中,他还是当年一样的英俊潇洒,即使已经开始驼背了,即使已经开始听不见我说话了,即使看不清那个头发花白,牙齿掉光的我。在他眼里我依然还是当年的那个我。
你说,倘若一对满头白发的.夫妇在海边看日出日落。倘若在黄昏牵手散步,回忆当年。倘若,他们仍旧耳语,或开怀大笑,或讨论待会应该石头剪子布,谁输谁背谁回家,即使最后无论输赢,老头子还是会乖乖背着他的老婆子回家。倘若,老头子坐在摇摇椅上看报纸,老婆子端着一杯从青春就一直习惯喝的碧螺春给花甲的老头子。倘若,他们仍旧可以到处旅游,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海南三亚。云南西双版纳,丽江。杭州西湖,江南的苏杭天堂。内蒙古的大草原。西藏日光城拉萨,布达拉宫。哈尔滨的冰城。……倘若他们可以这样,你说,他们会不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从青春到花甲,从不间断,这样的幸福,才叫真正的幸福。它可以持续到你头发花白,却不褪色。这样的幸福,可以有几个?
倘若你可以忍受我的碎碎叨叨,倘若你可以在我分不清方向时拉着我的手,在我做家务时和我比谁更快做完。倘若在我下厨做饭时突然冒出来说要陪我一起做,你说,老婆子别不小心又把指头当菜切了,我可不愿意吃那些夹杂血腥的菜。这样一句话,足矣。
倘若有这么一个人,从青春陪我到花甲。我想,我会更害怕孤独。倘若有一天,要谁先离开这个世界,我想你会不会要我先走。如果你懂我,你该知道我有多怕一个人,没有你的生活。所以,在生命的尽头,可不可以让我先走?
★ 凉面拌夏优美散文
★ 从依赖到独立散文
★ 从沙洲到森林散文
★ 茶到中年优美散文
★ 淘石记散文
★ 暖和冷散文
★ 从优秀到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