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石记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tiner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淘石记散文(共含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tine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淘石记散文

篇1:淘石记散文

淘石记散文

汽车一入靖安境内,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两旁青山绵延,树木葱茏,层层叠叠的绿色,装满了人的眼。山花间杂在绿树竹林间,不染一丝尘埃,空气干净得不可思议。山风吹来,清新而甜美,似乎很久没呼吸到这么美好的气息了。潦河蜿蜒穿流于山林村落田野之间,时而是幽深的溪涧,时而是涓涓的细流,时而是湍急的河川。车轮撵着它欢快的步子,一直向前向前,去到白云的深处,大山里隐隐绰绰的人家。

同行的有我和妹妹,还有我的侄,名唤黄俊和他的朋友。叫侄,其实他才小我二十天,从小一块儿长大,小时候极亲。各自成家后,便联系少了。最近联系上了后,我们迅速又打得火热。意味相投,颇多共同语言。他人好,兴趣广泛,又有才华,交游广阔,跟他相处轻松又能学到很多东西。他的书画很好,我琴行的画是他画的,字也有他写的。自从恢复交往后,我的见识大大提高,朋友圈子扩大了很多。这次是因我的要求带我和妹妹来靖安淘石头的。他也是我们这儿奇石协会的。

靖安的潦河产一种奇石,石头经过干百年河水的冲刷表面形成各种美丽的花纹,像极了中国的水墨画,很有收藏赏玩的价值。我是在他那儿看过几块精品后,再也忘不了了,心心念念要去靖安捡石头。

说来神奇,潦河流经的三四个县里石头品种各不一样,而我喜欢的水墨潦河石只在靖安境内棠棣古楠汤家几个村方圆十里左右才有。这更撩起了我的好奇心。

天没下雨,但也没有大晴,多云,是个好天。六点半就出发了,车行一个半小时,有大半是在风景优美的山间徜徉,心情好极了。对这次的行动,两位行家是不报太多期望的,据说这段时间淘石头的人都疯了一样,把这一带有点特点的`石头都买光了。不过我们这两只菜鸟倒是踌躇满志,乐观得很,安慰他们:新人的运气都很好的。他们对此不置可否,全当带我们去观光了。

转过一座古桥,便到了棠棣村,这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一看到古桥,再看到棠棣二字,我当时就惊艳了,只有这样的古韵才能孕育出如此古韵的石头呀。我似乎有些明白潦河石出在此处的缘由了。在棠棣村我收获了五枚石头,其他人各有所得,很有些出乎两位行家的意料,大呼运气不错。中间出了个小插曲,在常去的那个名唤老七的家里看中了块有竹的石头,两个老手也觉是难得的精品,管管竹竿苍劲有风骨,竹叶很有中国水墨的笔峰。后来是黄俊在手里摸了几摸,发觉不对,到光亮处再细看,竟是毛笔画上的。黄俊说:老七,你现在也做假呀。可见,在金钱面前,纯朴的石农们也开始把持不住了。哎!

第二站也有个古香古色的名字,叫做古楠村。古楠村环境清幽古朴,粉墙青瓦的院落掩映在绿树红花中,从远古流淌至今的潦河绕村而过,背后是广袤的大山。如此美景真令人留连忘返。在这里我遇上一块令我怦然心动的石头。是的,怦然心动,在万千石头里,我一眼就看上了它,拿到手里再舍不得放下了。尽管黄俊再三说这块石头并不是特别好,可要可不要。我还是决定买下它,把它带回来。就是现在看它,我依然心动不己,似乎它几百年的等待专为我,而我的这次到来也是专为遇上它。

自得了这块石头,我心满意足,对于后面的汤村之行就淡定多了。不过,最后竟然收获了块精品,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果然,新人运气好,四人均淘到石头若干,其中还有几块两位行家认定的精品。对于我自己的那些石头我也是很满意的,黄俊拿去给我洗,等洗出来,每块石头就是一幅美妙的水墨丹青。到时候给它们每块都取上个恰如其份的名字,又是美事一桩了。

天地山川孕育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在这些美丽的潦河石上更显出造化的神秀,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拥一双纯静的眼一颗纯静的心就能发现它。

篇2:淘石记作文700字

小公园里一条小路被砸坏了,鹅卵石便随处可见。在这个美好的星期六里,我准备了一个干净的袋子,向目的地——小公园出发了。

来到了目的地,我傻眼了,鹅卵石已被人捡得所剩无几,赖文迪却坚持先下手为强,毫不犹豫地往袋里装。

可我却认为,要拿就拿好的,便一块一块细致地挑着,见到一块半透明的,才将收入中,因此,袋中的石头虽不多,但全是石中上品。

我扭头看了看赖文迪,徐文静,只见赖文迪袋中是一些杂七杂八的石头,数量多但是并不全漂亮。徐文静的呢,多是又小又滑的,好可爱!

我越淘越开心,越淘越起兴,索兴一把一把地抓着,挑着。这时,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其程度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原来,前方有一块巨大的鹅卵石,就像一个鸡蛋那么在,我兴奋至极,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用手拼命地挖呀挖,好半天才挖了出一点儿。我开始灰心了,这时,赖文迪拿出了一杯自来水。我恍然大悟,马上接过水,泼了那石头的身上。终于把它弄出来,仔细一瞧,那石头真漂亮,透明得和玉似的,上面还有黄的纹痕,它们相互交错着,形成了一幅天然的画面,十分意味深长,这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

我兴奋地把它装入袋中,这时,到了下午,日逐渐西沉,我们个个满载而归。映着夕阳,小路上全是我们蹦蹦跳跳的身影。

我回到家。把那块美丽圆润的石头放入一个瓶子里,装上水,封好口就是一件精美的.装饰品了。我高兴地把它放在了最高的架子上,好漂亮呀!

我躺在床上。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忙了一天的我,梦中一定是一条潺潺的小溪,小溪中五光十色的,一定是那些妩媚的鹅卵石们,它们在水中碰撞的声响,仿佛是在对我甜甜地笑着,我翻了翻身,睡得更加甜了。鹅卵石们,还萦绕在我的梦中,久久没有散去,一直笑着,笑着……

篇3:寻石记散文

寻石记散文

为了寻石头,周六随东风兄去了洛阳一趟。

其实,我对石头是个门外汉,见了好看的石头只是喜欢,仅此而已。车上,同行的有东风兄的二弟,还有张云贵老师,他对石头很有研究,算是专家了。谈起关于石头的轶事来,那是滔滔不绝,一旁的我只有听的份,断然插不上话。别看他身材硕大,膀大腰圆的,在艺术上造诣颇深,写得一手漂亮的双钩字,作品被不少省内外书法爱好者及同行收藏。也会画画,曾到天津美院进修过美术,学素描、国画、油画。听说他收藏石头也有十多年了,我曾有幸登门拜访过他,家中珍藏的奇石多达几百块,藏品可以说是巧夺天工,惟妙惟肖。伸手触之,有的坚硬如铁,有的细腻润滑;细眼观之,有的纹理清晰流畅,有的线条粗犷,有的妙趣天成。块块使人赏心悦目,个个令人爱不释手。据他讲,他收藏奇石的目的,在于享受和欣赏大自然赏赐的这些宝物,追求人与石的和谐。为了淘石头,曾奔走于焦作云台山、辉县太行山、嵩县、洛宁等地方。这次洛阳之行,东风兄准备了好几天,今天特意带了一把小手电,还有几个编织袋。张老师更是专业,捎了双防护手套。唉,一看就知道是行家,我是两手空空了。虽说如此,也想着今天前去能寻到几块好石头呢。张老师笑着对东风兄说,奇石是讲缘分的,可遇不可求。今天也是难得的好天气,但愿我们满载而归,每人都寻到一个玉疙瘩回来。“人有善愿,天必佑之”,呵呵。

车子在焦作上了高速,沿长济高速一路向西。途经博爱、沁阳、孟州,在济源转二广高速南下,穿吉利区,过黄河,转眼进入了洛阳市区。在关林下了高速后,由开元大道直奔宜阳。这次去的目的地,是张老师推荐的。前段他和同行前去洛宁寻石头,途径宜阳,看见路边的洛河正搞工程施工,路边、河滩上满眼都是石头,遂下车看了看,没成想竟然寻到了好多块能上眼的石头。于是,在前些日子聚会时,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东风兄。东风兄听说后,怦然心动了。因为,在张老师的影响下,他也开始喜欢上了石头。家里客厅博物架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石头。院子窗户下,也散落着未来得及打理的.石头。接下来,便有了今天的宜阳之行。车子穿行在高楼大厦之间,初冬的洛阳格外美丽,街道两旁的绿化带里也摆放有大小不一的石头,算是点缀吧,因为都是一般的石头,也是一道风景了。

一路上,东风兄和张老师谈的最多的还是石头。他俩聊起了米芾拜石的典故,谈起了《聊斋志异》里的《石清虚》以及许多有关石头的故事,路途也不觉沉闷。十点多,我们来到了目的地——临近宜阳县城的洛河边。下了车,有点冷的感觉。洛河不甚宽,河两边树少,略显空旷。不远处的河里竖着几根桥墩,建筑工人在修建大桥。远处是光秃秃的山,张老师说那是邙山了。别说,公路的护坡下、河滩边到处是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石头,鹅软石居多。我们踩着松软的河沙,下到了河边,分头寻找各自喜欢的石头。其实,我心里真没底,跟在他们后边东瞅瞅西看看,有点眼花缭乱了,遗憾的是没有张老师那一双慧眼。张老师在前边,左翻右扒,有时蹲下来仔细端详。这时,东风兄的二弟找到了一块长长的石头,让张老师掌眼。张老师走上前,细细打量,肯定的说,这块石头不错——黄蜡石,还带虎皮纹呢。你搬到那边,用水清洗干净,会更漂亮。于是,在张老师的指导下,他小心地把石头搬到水边,细细地洗去石块上的泥。果然,正如张老师所说,一块颜色微黄,略带暗色花纹的石头呈现在大家眼前。我看了也暗自佩服张老师的眼力。不一会,东风兄寻了一个带有白色点的石头,拿给张老师过目。张老师说,这是牡丹石,不过,你这块石头没型,收藏价值不高。我也走上前去,跟着学习。没过多久,张老师自己寻了一个石头,红蜡石,感到满意。那石头不小,看起来很一般,表面有天然的裂纹,不是行家的话会视而不见的。看着他们都找到了石头,我也着急了。但,还是无目的地搜寻。后来,捡到一块大如手掌,带有年轮纹理的石头,心里多少有点成就感。又过了一会,我也找了一块牡丹石,不太大。东风兄找了一个青石,三四十厘米上,长而浑圆,状似冬瓜。经水洗后,越看越像了。大家兴致不减,收获也颇多。后来,张老师帮我寻了一块红蜡石,我看倒像块肉块,黄里掺着红,兼有少许白,好生喜欢,忙表示感谢。搬了搬,乖乖,好沉,少说有六七十斤呢。眼看天色不早,我们要打道回府了。

别说,石头虽好看,可就一样,不好搬走呢。今天张老师寻了四块,个个大块头。幸好,他人长得高大粗壮,有力气。我帮他把石头放在肩膀上,只见他一用力,扛起石头走了,看着他的身影,自愧不如啊。我搬着张老师帮我寻的那块红蜡石,累得是气喘吁吁。当然,也有小石头,装了两大半编织袋。一个人背不动,只好由两个人抬了。从河边弄到路上,也是走走停停,再加上不好走,搞得是满头大汗。就这样,我们上上下下往返了四五次,终于把一堆“宝贝疙瘩”弄到了车里。好家伙,今天收获可不小,面包车是装满了,我衣兜里还揣这几块小石头呢。

回来的路上,虽然有点疲倦了,但,心情还是不错的,因为,每人都寻到了自己心爱的石头。张老师看着石头对我们说,今天真的不虚此行呢,回到家后,石头要好好清洗,细细打磨,有的要雕琢,最后抛光,上蜡,需要的话,还要为石头量身定做底座,这样一件作品才算大功告成呵。虽然只是一块石头,石之奇、韵、妙、雅、美、价值等均在于赏石之人的慧眼呢,石头是无声的诗、无字的书,每块石头都有生命,所以,也要学会赏石呢。而在寻石的过程中,也会给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

下午五时许,终于到家了。下了车,又费力把石头搬上楼。清点一下,呵呵,别说,大大小小的十几块呢。看来,今天的“战果”真是沉甸甸的呢。顾不上疲惫,用水把石头逐一洗了洗,别说,洗后的更漂亮了。放到桌案上,眼睛不由一亮,房间也增色不少。此刻,道是想起几句歌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呀啊/山高那个路远也能获得……”但愿我的这些石头,也能唱起美丽的歌声。

——我棹不停,彼岸可达!

篇4:大别山“石痴”记散文欣赏

大别山“石痴”记散文欣赏

在茫茫无际的宇宙,地球只不过是一块在太空漂移的石头。即使居住在这块石头上充满智慧的人类,最终也将成为这块石头上一粒化石。

能够敏锐感知这个现实的人,要么是一个智者,要么是一个痴人。

在地球这块大石头上,有一个微微突起的皱折,叫大别山。

亿万年的风云际会,让大别山神奇瑰丽,幻化莫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大别山千姿百态,婀娜多姿。而点缀其上的累累巨石和流淌在小河的片片碎玉,则成为记载大别山历史变迁的笔笔丹青。

最先感知大别山这片奇异世界的.,是自称“石痴”的黄勇。

黄勇出生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农家小院,从他出生睁开双眼看这个世界时,他的眼前便是用石头垒成的房子。而从他蹒姗学步那天起,他抓在小手上的第一个玩具,也就是散布在小院的那些小石头。在儿时记忆中,下石棋、打石仗、堆石人、滑石梯,石头浸润了他的童年。少年时,随兄长上山砍柴或攀岩采药,每日爬行山石间,让他慢慢体验到石头竟与他的生活有着这样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那时的他,对石头只是有着一种朦胧的迷思。

真正让黄勇对奇石发生痴迷的,则是在他参加工作以后,由于职业的缘故,他从青年开始,便浪迹天涯,行走四方。险秀的黄山,苍茫的戈壁,奔湧的怒江,奇特的石林,让他看到了一个阔大的石世界。每每看到那千变万化,雄奇险秀的石头,总让他心驰神往,坐而忘归。当他无意参观一次中国奇石展时,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每天踩在脚下,撞入眼帘的那些石头竞然有这样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从那一天起,他开始以一种艺术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个被他忽略了的石头世界。

也许从那一天开始,他开始迷恋起石头,也许从那一天开始,他此生便与石头结下不解之缘。工作之余,他淌大川、进大山,爬悬崖,入小溪,只要有石头的地方,他都不会放过搜寻的目光。三十年来,他跑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搜尽千岩万石。每日与石朝夕相处,竟成了真正的意义上的“石痴”。

年近五旬之际,黄勇满载数千奇石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大别山。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走遍生他养他的大别山,让大别山奇石文化展示在世人面前。数年来,他带着几个臭味相投的赏石人,走遍大别山的层峰叠嶂,大河小溪,又捡回无数奇珍异石,让无数赏石客对大别山奇石刮目相看。

如今,黄勇坐拥万石,已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石豪”。

近日,应“石痴”黄勇之邀,观赏了他协助英山县文联组织的一次奇石展览。望着那些没有生命却充满生命趣味的奇石,望着那风雨摧老却仍然痴心不改的“石痴”,我突然想到,在别人眼里,黄勇也许是一个痴人,但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智者。他因石而生,石因他而显。他因石而富,石因他而美。每当他环顾奇石,相看两不厌,只在人石间,虽相处无言,但人石间的交流却穿透千古,跨越万年。唯此妙境,只有智者才能奢华享受。

篇5:散文小石潭记教案设计

散文小石潭记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二、教学重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

五、教学流程

1、诗歌导入:同学们,大家先看一首诗,多媒体展示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其二十》:“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大家知道这首诗中柳州深是指哪个诗人吗的?对了,他就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石潭,走近寂寞的柳宗元。

(板书:小石潭记,柳宗元 )

2、多媒体展示“作者介绍”和 “记”的文体知识

作者介绍: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在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他因政治原因被贬湖南永州,后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在任永州司马时,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一篇。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比如《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核舟记》 《醉翁亭记》

3、感知文章

(1)初读: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顺,声音洪亮。

(2)正音:有没有不会读的字词?如果没有,我从文章中挑了几个词语来检查一下,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下?

悄怆(chuàng) 篁(huáng)竹 清洌 (liè) 为坻 (chí) 为屿(yǔ) 翕(xī)忽 为嵁(kān) 差(cī)互 寂寥(liáo) 幽邃(suì) 佁(yǐ) 然不动 俶(chù)尔远逝

龚 (gōng)古

读得很好,下面大家齐读,每个词语读两遍

(3)听读(播放多媒体):我们听一听录音示范朗读文章,注意体会作者感情

(4)同学推荐代表范读。要求带着感情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教师评价:读得很好,并且能够带着感情。我们就从文章中找一找能集中表现作者感情的词语。

篇6: 燕赵大地淘书记散文

燕赵大地淘书记散文

采蒲台岛淘书

我的家乡是华北明珠白洋淀深处的采蒲台岛,一座淀水和芦苇围成的村子。青砖瓦房临水而建,人们傍水而居。水乡人家在怎么都走不完的水泽里,百年如一日的,过着男人打渔,女人织席的水乡独有生活。

水乡人文化不高,他们天生寄生在大淀、苇地、荷塘里劳作。在他们眼中,买书、读书又不能当饭吃,是一件多余的事情。人养成看书习惯,要有一个相应的环境。我的家庭和其他的水乡人家一样,父母是目不识丁的渔民。我和伙伴们都是在淀里凫水长大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不知道小说、散文、诗歌是什么。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是采蒲台庙,平时冷清惯了的小岛陆续迎来满淀行船,满街百货的繁华。教室和庙街一墙之隔,商家的叫卖声、戏园子的板胡声和游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瘙痒着每一位同学稚嫩的心房。下课铃一响,孩子们像开闸的洪水,涌进校门外的庙会。记得一九九八年,我读初二,语文课本节选柳青先生《创业史》中的一节。就是这浅浅的熏染,让我在书摊上逗留。我竟破天荒的用二十元钱,淘下路遥先生的两本文集,这可是我当时全部的家当。

在老师眼里我是一名好学生,为了看路遥的作品,我会装作生病请假,忐忑不安的躲在闲屋里,品读文学作品带给我的震撼和洗礼。从翻开路遥先生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那天起,我对读书、淘书再也搁不下。

渥城淘书

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白洋淀地处燕赵分界点。宋朝时期,骁勇善战的大金国割下燕云十六州,在白洋淀腹地建成“渥城”。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渥城书院、孙犁荷花淀派、白洋淀诗歌群等,让白洋淀成为华语文坛的栖息地。

一九九九的盛夏,我们迎来人生中的大记事―中考。因为采蒲台四面环水,彼岸是那么的遥远。水乡的孩子都长着一双隐形的翅膀,除了采蒲台岛,他们的足迹很难踏入他乡。在考试的间隙,我走进新华书店。穿梭在一排排书架,闻着一股股书香,感受着书带给我的愉悦。我恨不得把整个书店搬回家,可店里的书价格不菲,心里反复思量干瘪的口袋,在同学的催促声里,我用省下午饭的钱,淘下小仲马的《茶花女》和托尔斯泰的《复活》。

两本世界名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路乘车、乘船我都是很虔诚的翻阅着,感受着欧洲特有的文化、风土、人情等等。国外文学同我们的华语文学差异很大,在读《茶花女》《复活》时,我会摒弃一些固有的东西,一点一点的接受感悟,希望能够融入我的读书世界里。

古城邯郸淘书

“邯郸”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城市的名字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未更改,这是中国城市的奇迹。是毛遂自荐、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等成语,文化瑰宝的诞生地,这一切见证着邯郸城的文明。十年前,我在这座伟大的城市求学和工作。在洒满积淀着我青春的地方,曾经我最爱光顾的两个地方――免门票的丛台和赵苑遗址公园。还有邯郸火车站东侧,整条窄巷子开门迎客的十五家“三元书屋”。

各家书店的门面不大,可店里的书都是分门别类摆置,显得井井有条。三元书屋的书价格平民化,种类繁多。在邯郸的日子,去三元书屋淘书成为我生活里很重要的部分。流连于书香一条街,从文学传记、地理人文、历史天文、建筑科技、军事战史、园林花卉、医学医药等等书籍打包带走。我一名异乡人,租住着不足十平米,不见光日的房子,是书陪我度过一个个孤寂的夜。

在二零零二年的冬天,我发现书中蕴含的.价值和神奇。我尝试着叩开写作的大门,开始虔诚的记录着我的眼里的世界。这一切得意于那十五家三元书院,带给我知识量的储备,让人受益终生。

如今,离开第二故乡邯郸已十年。每次在网上偶遇那边的故人,都会打问邯郸的点滴。去年,在一位文友那得知,火车站对面的十五家书屋拆迁了,不清楚书屋的店主人和书籍去了哪里。那一刻,关于我的青春,我的城,我的淘书等等过往重新显现,一直在邯郸街头蔓延。

凤凰城高邑淘书

石家庄高邑县,位于省会的最南翼。高邑面积不大,城区没有令人津津乐道的风景名胜。县城中心一座凤凰飞的牌楼,是其最有标志性的地标。“凤凰城”成为高邑最重要的文化名片。二零零五年正月初九,在寒风暴雪里,我们七名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来高邑县某农药厂实习。十五年求学生涯终结,高邑是我们人生工作的第一站,对于我们来讲有着非凡的意义。

在这个读书无用论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学生头上的光环已经没了。在高邑县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以廉价劳动力存在着。可在少年不经事的年岁里,我们不会庸人自扰,努力着用热血汗水慢慢完善自己。很庆幸也意外,我同宿舍的两个男孩也喜欢读书写作。我们同在一个屋檐下,研究小说、散文、诗歌等美学,而不是谈论首富是何许人。

从实习到上岗很忙碌,我们只能利用午休的时间,骑单车到城里淘书。记得,那天骄阳似火,我骑车带着立强。正当我们骑车笑声飞扬时,车子突然失控,我和立强被甩出去很远。当一瘸一拐的赶到街边书摊前,一套绿色书皮,印着路遥先生影像的《平凡的世界》映在眼帘,我捧在手里再次翻起,那一刻,忘了身上的伤痛。

校园和社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社会大家庭是沧桑人生的缩影。人身在这鼎大熔炉里,需要精神食粮的慰藉。在朋友委屈、茫然的时候,我会把《平凡的世界》推荐给他们看。很欣慰是书为他们带来自信和重生的力量。

保定府淘书

北京的南大门保定,在清朝和民国时期,是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天下第一衙门让保定驰名中外。保定涌现出很多当代知名作家,他们的作品影响几代人。浓郁的文学氛围,在保定淘书不费周折。

保定火车站地下图书城,是迄今为止我去过的最大图书交易市场。那里几乎能满足各个年龄段的读书受众人群。书是有灵魂的,在书的海洋里读书人游弋其中,没有喧嚣浮华,处处是岁月静好的安宁。如今,人们的读书形式发着巨大变化。散发着墨香的传统书籍,渐渐被新兴的电子产品取代,身边很多朋友捧着手机,百无聊赖的看玄幻、穿越剧。假如,现在有读者拿着本红楼梦欣赏,有人会说不正常。而我是传统文学忠实的坚守者,我心中伟大的作品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对风物人伦的记录和剖析。这是子孙后代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去年在保定图书城淘得,霍达先生的《穆斯林的葬礼》,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这两部作品在华语文坛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首先两位作者设定的小说社会背景,我没经历过。可他们细腻自然的功底代入感很强。两部作品大气,立意深邃。《穆斯林的葬礼》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夙愿。《京华烟云》以中国传统道教贯穿始末。时间慢慢地流淌,时光悄悄地流逝。永远忘不了,在那个深秋,建筑工地枯黄的灯光下,霍达和林语堂两位先生带给我无限的思考。

石景山淘书

京西石景山,有西延长安街的繁华,有太行山余脉八大处的清幽,有四环、五环路的交融。北京是中国每个孩子心中的图腾,十年前,初到首都时的茫然历历在目。北京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它的文明是与生俱来的。

在石景山工作五年,多数日子,在单位的大院里度过。每周只有三次购物时间,而我外出的机会都泡在半月园公园门口的室外书市,卖书的小贩很有创意,他们把各种二手书堆成一个个“小丘”。在月光、街灯混合的光线里,读书人围着“小丘”随性的挑选。

在北京石景山半月园随心所欲的淘书,是我最喜欢的形式。每次从单位出来,我就像一只自由的小鸟,飞到半月园的书市。想不到,两个月后,书市寿终正寝。记得,风很大。一支建筑队操纵机器设备轰鸣进驻半月园,十分钟的时间,用一片片铁质围挡板侵占一座“文明之城”。

并非结局

我的淘书生涯再继续,随着城市之间的距离缩短。我淘书的足迹会到访中国很多很多的地方,期待在每个地方、每次淘书的美丽之旅。

安新城内5月5日星期四9:52

篇7:仿写小石潭记散文

自从被贬为永州司马,我心中就一直很忧郁,大概是因为永州这里太过于荒僻,太过于冷清了,加之我的政敌对我一直耿耿于怀,到处造谣诽谤,使我不得片刻安宁.于是在今天,我决定在永州这个僻静的地方转转,散散心.想罢,便约上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出发了.一路上,我们吟诗作乐,甚是愉快.谈笑间,我们来到了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放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竹林,使我们的眼睛都充满了这翠绿的颜色。

.忽然,竹林后面传来了阵阵的水声,如同玉佩碰撞那样的清脆悦耳,听了令人心中很是快乐.我们从竹林中找到一条蜿蜒的小路,便穿过去,看到了一个小小的`水潭,这小潭的底部全是石头,里面的水清澈见底.潭中鱼儿大约有一百多条,大大小小,都仿佛在空中游动,没有依托一样.一缕阳光洒下,潭中鱼儿的影子,便倒映在石头上.走近一看,原本一动不动的影子哗的一下散开了.只剩下高低不平,形态各异的石头,有的成了小石礁、小岛屿,有的成了小石垒、小石岩.正看着,鱼儿又游回来了,行动轻快而敏捷,似乎在和我们开玩笑。

累了,坐下来,环顾四周,岸边的树木青葱,树上葱绿的藤互相连结着、缠绕着、覆盖着,参差不齐,随风飘扬.我又向着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弯弯曲曲,溪水像蛇爬过一样.两岸的地势,就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根本就看不到溪水的尽头.看了一会,起身,发现四周都是竹子、树木,周围静悄悄的没有人声,整个气氛使人感到孤寂、凄凉,寒气透骨,心里忧伤.这些景色有让我感到了贬职的忧伤,由于这环境实在过于冷清,是我不敢久留,怕再次触景生情,于是我记下景色就离开了

篇8:贾平凹散文《记五块藏石》

贾平凹散文《记五块藏石》

红蛙:红灵壁石,样子像蛙,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是站在田埂欲跳的那一种,或许是瞧见了稻叶上的一只蜻蜓的那个瞬间,形神兼备。它的嘴大而扁,沿嘴边一道白线。眼睛突鼓,粉红一圈,中间为红中泛紫色,产生一种水汪汪的亮色。通体暗红,颚下以至前爪红如朱砂。来人初见,莫不惊讶,久看之,颚下部似乎一呼一吸地动。我名凹,蛙与凹同音,素来在宴席上不食青蛙和牛蛙,得之此石,以为是生灵回报,珍视异常,置于案上石佛的左侧,让其成神。

乌鸡:家人属相是鸡,恰生日前得此葡萄玛瑙石,甚为吉祥。玛瑙石本身名贵,如此大的体积又酷像鸡就更稀罕。脖子以上,密集葡萄珠,乌黑如漆,翅至尾部色稍浅,光照透亮。我藏石头,一半是朋友赠送或自捡,一半是以字画换取,一幅字可换数件石,而此石来自内蒙,要价万元,几经交涉到8千元,遂书四幅斗方。

小鬼:灵壁石,完整无损的小人形状,有双目,有鼻有口,头颅椭圆。身子稍倾斜,双手相拱。有肚脐眼和下身。极其精灵幽默。买时围观者很多,都说此石太像人,但因双目深陷如洞,像是鬼,嫌放在家里害怕。我不怕鬼,没做亏心事,而且鬼有鬼的可爱处,何况家里画的`有钟馗像哩。

珊瑚:这是一块巨大的珊瑚化石。我喜欢大的。搬上楼的时候,四个人抬的,放在厅里果然威风得很。整个石头是焦黑色,珊瑚节已磨平,呈现出鱼鳞一样的甲纹。珊瑚石许多,但如此大的平石板状的珊瑚石恐怕是极少极少的吧。我题词:海风山骨。唯一担心的是楼板负重不起,每次移动莫不小心翼翼。

胡琴:以前我有个树根,称谓美人琴,后来送了别人。又曾得到过一个八音石,敲之音韵极好,但没有形状。这块石头下是一椭圆,上是一个长柄,像琵琶,但比琵琶杆儿长了许多,且长柄梢稍弯,有几处突出的齿,我便称之为胡琴。此胡琴无弦的,以石敲之,各处音响不同。朋友送我的时候,是在酒席上,他喝多了,说有个宝贝,你如果说准琴棋书画中的一个就送你。我不加思索说是琴。他仰天长叹:这是天意!我怕他酒醒反悔,立即去他家,到家时他酒醒了,抱了这石琴一边作弹奏动作一边狂歌,样子让人感动,我就不忍心索要了。但他豪爽,一定要送我,再一次说:这是天意,这是缘份啊!

人与石头确实是有缘份的。这些石头能成为我的藏品,却有一些很奇怪的经历,今日我有缘得了,不知几时缘尽,又归落谁手?好的石头就是这么与人产生着缘份,而被人辗转珍藏在世间的。或许,应该再换一种思维,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和谐,我们其实不一定是万物之灵,只是普通一分子,当我们住进一所房子后,这房子也会说:我们有缘收藏了这一个人啊!

篇9:迟子建阅读散文寻石记

迟子建阅读散文寻石记

寻石记

①我们童年所做的游戏,稍微有点新意的,也不外乎让一个小伙伴扮成白军,我们一伙红军四处去抓他。一抓总能抓得到,他不是藏在柴垛后面,就是躲在狗窝里。每次白军垂头丧气地被捉住的时候,我都要想:白军真蠢啊,怪不得胜利的是红军呢!

②这些游戏玩得腻了,有一天我们突发奇想,想砸家里的石头玩。听说石头能砸出火花,火花在白天看时不明显,须等到夜里来砸,才能把那火花看得真切和灿烂。

③一般的人家都有一块大石头,是冬季用来腌酸菜的。夏季时,这石头闲在院子里,人们就把它当成板凳来使了。老人们坐在上面吸烟锅,女人坐在那里补衣裳。(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④终于有一个傍晚父母去邻居家串门了。我便与几个小伙伴砸家中的那块青石。它方头方脑的,大约有二十斤重吧,我们每砸一下,都要跳起来为迸射出来的银白色火花欢呼一番,直到它被砸碎为止。

⑤次日清晨,我给母亲从被窝中揪出来。她呵斥我:“你给我去找个一模一样的石头回来,要不我就剁掉你的贱手!”那石头我们家年复一年地用着,成了我们的老熟人了,它的.破碎自然要让母亲大发雷霆的。

⑥ 我就不信我找不到一块石头,那样我不就跟白军一样愚蠢了么!我穿上衣服冲出家门,朝河岸走去,我印象中水里有大石头。刚到河畔,就见邻村的打渔人在收网,他问我一个小孩子这么早出来干什么,我如实说了。他就告诉我说,河里的石头动不得,石头底下藏着龙,我要是搬了石头,龙就会伸出尖爪子把我钩住。

⑦ 我想河里的石头动不得,山上峭壁旁的石头应该能让人动的。我朝山上走去。到了那里时,正碰上同村的赤脚医生在采药材。他问我一个小女孩走这么远的路来这里干什么,我说要搬一块石头回家。他就笑着对我说,峭壁旁的石头动不得,它们是山神胸脯上的一块块肌肉,你动一块,等于在山神身上割了一块肉。

⑧(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⑨母亲根本就不相信她清晨时的一句气话竟然使我独自出去寻石头,更不相信我听到的这些传说。她嗔怪我说:“我看你不用出去找石头了,你自己就是一块石头!”

⑩我真的是石头么?如果是,我可不想做家中的那块石头。我要做山上的石头听风雨,要做水底的石头亲吻鱼。

(选自《迟子建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略有改动)

问题:

1.本文开头写“抓白军”游戏,其作用是 。

2.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

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3.第⑥⑦段中打渔人和赤脚医生对“我”说起石头的传说,其目的是什么?

4.结合全文,谈谈第⑩段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记五块藏石散文

燕赵大地淘书记散文

石婆婆散文

印象石武散文

石碾的散文

淘盐作文

改写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思考题

小石潭记朗诵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淘石记散文(推荐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淘石记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