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复习题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寂寞的落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复习题(共含10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寂寞的落寞”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复习题

篇1: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题

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

晴天

雨天

阴天

天数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篇2: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题

这单元主要是考口算题。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 )=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例.直接口算:28÷4 8÷8

2、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例.填空:45÷9=5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还表示( )里有( )个( );

篇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

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

天数

(2)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的天数最多,()的天数最少。

(3)这个月中阴天有()天。

(4)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天。

(5)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天。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1)每个表示()辆车。

(2)小轿车比客车多()辆。

(3)()最少,()最多。

(4)货车和面包车相差()辆。

(5)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客车和货车的总辆数和()同样多。

(6)这四种车一共有()辆。

3.下面是森林动物园小动物的数量统计情况。

(1)小刺猬有()只;

小象有()只;

小猴子有()只。

(2)小猴子的只数是小刺猬的()倍。

口○口=口

(3)小象的只数是小猴子的()倍。

口○口=口

(4)小象的只数是小刺猬的()倍。

口○口=口

(5)这些小动物一共有()只。

口○口=口

4.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将结果填到下表中。

种类航模组书法组羽毛球组舞蹈组绘画组篮球组围棋组

人数15人8人12人9人13人20人7人

(1)我最喜欢()小组。

(2)喜欢()小组的人数最多。

(3)喜欢()小组的人数最少。

(4)选择羽毛球组的有()人。

(5)选择篮球组的有()人。

(6)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

5.学校组织过的几次体检?请你根据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的情况来回答问题。

5.0以上4.9~4.74.6~4.34.2以下

一年级(1 )班291152

四年级(2 )班271263

六年级(1 )班18 2055

(1)一年级5.0以上有()人。

(2)六年级5.0以上有()人。

(3)四年级4.2以下有()人。

(4)六年级()的人数最多。

(5)5.0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5.0的.一年级的有()人;六年级的有()人。

(6)从统计表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6.下面是二年级四个班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男生同样多的班是(),女生同样多的班是()。

(2)()班和()班的学生人数同样多。

(3)二(3)班比二(2)班少()人。

篇4: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复习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复习题

一、积的变化规律练习题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124817×12=204

26×24=()17×24=()

26×12=()17×36=()

2、请学生完成下列计算,并在组内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18×24=105×45=

(18÷2)×(24×2)=(105×3)×(45÷3)=

(18×2)×(24÷2)=(105÷5)×(45×5)=

3、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24×75=180036×104=3744

(24○6)×(75×6)=1800(36×4)×(104○4)=3744

(24○3)×(75○□)=1800(36○□)×(104○□)=3744

4、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4倍,宽扩大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二、乘法的运算律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定律。

135+□=467+□运用了()

(29×□)×8=29×(125×□)运用了()

25×67×4=25×□×67运用了()

125×(400+□)=125×400+125×8运用了()

72+57+43=72+(57+43)运用了()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用手势表示),并说明理由。

⑴4×15=15×4……………………()

⑵(28×5)×15=28×(5+15)……()

⑶43×27=27+43………………()

⑷101×63=100×63+63……………()

⑸98×15=100×15+2×15…………()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⑴35+63+27 ⑵ (103-3)×15

⑶25×44 ⑷14×32+69×14

(四)体味生活中的数学--购物。

王阿姨是开商店的,今天她准备到好多多超市批发下列清单中的商品,她带了3000元,如果要购买这些商品,钱够用吗?请你帮王阿姨算一算,看谁的方法最巧妙。

商品单价(元)数量

德芙巧克力4336包

洗衣粉3615箱

绿盛牛肉干1736包

洗发露2536瓶

篇5: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复习题

(一)、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注意:0不能作除数。

(4)整除:a÷b(b≠0)=c则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二)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先将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ac+bc=(a+b)c

乘法分配律的拓展: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ac-bc=(a-b)c

(三)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五)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缩小(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积扩大m×n倍;

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积缩小m×n倍;

一个因数扩大(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扩大)n倍,积扩大或缩小m÷n倍

(六)解决问题:

1、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2、工程问题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3、最多、最少问题

人数最少多买贵的,人数最少多买便宜的。

4、购物、旅游合算问题

先计算后比较。

篇6: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小学数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质数又称素数,有无限个。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换句话说就是该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的因数,否则称为合数。合数指自然数中除了能被1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数(0除外)整除的数。

小学数学倒数知识点

倒数定义

倒数是一个数学学科术语。是指数学上设一个数x与其相乘的积为1的数,记为1/x,过程为“乘法逆”,除了0以外的数都存在倒数,分子和分母相倒并且两个乘积是1的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倒数求法

1、真、假分数的倒数。很简单,将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就是真、假分数的倒数了。

2、整数的倒数。整数做分母,1做分子。即为整数的倒数。

3、小数的倒数。对于可以除尽的数的倒数,可以用1除以这个数求倒数,对于除不尽的数,转换为分数,再按照真、假分数求倒数的方法来进行即可。

4、带分数的倒数。先把分数化为假分数,然后将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即为该数的倒数。

篇7: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直接写得数(9分)姓名班级

6×2=12÷3=36÷6=71-50=18÷6=17-9=

16÷4=30+6=30÷6=3÷3=25+5=8÷2=

4×5=24÷4=20÷5=18÷3=18÷9=24÷6=

二、填一填(共37分,每空1分,第7题4分,第8题2分)

1、把6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在对的'里画“√”。

2、圈一圈,填一填。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1)一共有个,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算式是()。

(2)一共有()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有()个。算式是()。

3、算式24÷3=8,读作(),除数是(),被除数是(),商是()。

4、把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个。

5、一本要2元,10元钱可以买()本。

6、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3×364+54×58÷22×21+11×1246=466=1253=15305=25255=30164=471=721>2

7、根据口诀“四八三十二”分别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

()÷()=()()÷()=()

8、算式:()÷()=()。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是().

9、18÷3=用的乘法口诀是:()

三、判断题。(8分)

1、有24块饼干,每6块装一袋,可以装4袋。()

2、“8÷2=4”读作:8除2等于4。()

3、,列式:6÷3=2。()

4、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5、一份盒饭要5元,10元可以买2份。()

6、把18个苹果分成9份,每份有2个苹果。()

7、姐姐有16本作业本,妹妹有8本,姐姐给妹妹4本后,两人的作业本同样多。()

8.有一堆苹果,比20个多,比40个少,分得的份数和每份的个数同样多。这堆苹果可能有25、36。()

四、我会算。(8分)

1、除数是5,被除数是25,商是多少?2、20里面有几个4?

3、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4、18除以6是多少?

五、看图写算式。(8分)

1、

2、

六、用数学。(30分)

1、小白兔有24颗大白菜,现将每4颗装一筐,需要几个筐?

2、(1)有8只兔子,平均装在2个笼里,每个笼装几只?

(2)有8只兔子,装在2个笼里,一个装5只,剩下另一个装几只?

3、我们用了4张纸,每张纸做6个风车。把这些风车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4.把这些苹果平均分3人,每人分得几个?

5、二年级1班去郊游,带了3箱可乐,每箱有8瓶,每个同学分4瓶,能分给几个同学?

6、铅笔:2元帽子:8元手套:9元

剪刀:?元笔记本:6元

(1)小明用8元可以买几支铅笔?

(2)4把剪刀8元,小明想买6把剪刀,应付多少钱?

(3)买3顶帽子的钱,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5)请你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多提一个加2分)

篇8: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有关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

1、把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

列出算式:( )÷( )=( )。

2、24÷4=( )读作:( )除以(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也就是( )里面有( )个( )。

6、15÷5=3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8、4×5=20

20÷5=4 想:(四)五二十,商是4。

20÷4=( ) 想:四( )二十,商是( )。

9、12÷2=( ) 想:二( )十二,商是( )。

12÷6=( ) 想:( )六十二,商是( )。

24÷4=( ) 想:四( )二十四,商是( )。

24÷6=( ) 想:( )六二十四,商是( )。

10、在( )里填上“>”、“<”或“=”。

5 ○ 20÷5 30÷6○ 6 40○6×5

12÷3 ○ 5 6○36÷6 20 ○4×5

二、口算:

4×2= 4×3= 5×2= 8÷2= 12÷3= 10÷5=

8÷4= 12÷4= 10÷2= 3÷3= 4÷2= 8÷4=

12÷6= 12÷2= 12÷4= 9÷9= 6÷3= 10÷2=

12÷3= 9÷3= 6÷6= 24÷6= 30÷5= 16÷4=

3×4= 5×5= 6×6= 12÷4= 25÷5= 36÷6=

3×2= 2×5= 3×4= 6÷2= 10÷2= 12÷3=

6÷3= 10÷5= 12÷4= 5×3= 5×6= 6×4=

15÷3= 30÷6= 24÷4= 15÷5= 30÷5= 24÷6=

三、列式计算。

(1)24里面有几个4?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多少?

(3) 18除以6等于多少?

(4)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

1、中心商店第一天卖出洗衣机42台,是第二天卖出台数的.6倍。第二天卖出多少台?

2、把12枝花分别插在2个花瓶里,平均每个花瓶插多少枝?

3、曾老师买羽毛球,买了3筒,共有18个羽毛球,每筒有多少个羽毛球?

4、把16条金鱼分别放在金鱼缸里,每个缸放4条,要放多少个金鱼缸?

5、有3盒小皮球,每盒4个,一共有多少个?

6、15元可以买5辆小汽车,每辆小汽车需要多少元?

7、商店上午卖出9盒乒乓球,每盒6个,卖出了多少个乒乓球?

8、陈叔叔养了4只公鸡,养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9倍,陈叔叔一共养了多少只鸡?

9、8个同学做花,每人做5朵,送了18朵给幼儿园小朋友,还剩下多少朵?

五、小学数学智力冲浪:

(1) ○、△、☆分别代表什么数?

○+○+○=18

△+○=14 ○=( ) △=( ) ☆=( )

☆+☆+☆+☆=20

(2)○+○+○=9 △+△+○+○+○=17

△=( )○=( )

篇9: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复习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复习题(青岛版)

一、口算

24÷7=36÷5=8×6=29÷4=

11÷3=46÷5=72÷8=7×5=

9÷9=23÷4=37-8=40+37=

24+60=67-9=64-9=46+40=

24÷8=25+50=58-50=37+4=

二、填空题

1.19根小棒可以摆个小正方形,还剩()根。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计算的结果,()要比()小。

3.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有()个,其中最大的余数是()。

4.有31个乒乓球,要装在5个盒子里,每个盒子的个数一样多,每个盒子装()个,还剩()个。

5.△÷8=3……□,□里最大是(),△÷□=6……5,□里最小是()。

6.一根绳子34米,每5米剪一段,可以剪这样的()段,还剩()米。

7.做一个正方体要6张纸,50张纸最多能做()个正方体。

8.□÷□=8……3除数最小是(),这时被除数是()。

9.□÷□=□……3,除数最大应是()

篇10: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4,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难点: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具准备】

教材第13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 )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课探究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材第13页的例4。

教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 )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1)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2)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3)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4)教学12÷4=3这个除法算式,它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出示:15÷3=5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页的“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题。

3.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2题。

4.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放在2个框里面。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

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题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自测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复习题(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复习题,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