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共含16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 基本练习。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式题:
690-327-209 630-(267+356)
480-197+350 422+(333-195)
212+156+108 535-384+279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交流时说清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本练习,检查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提高计算能力。
二、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
课件出示路线图
(1) 看图读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交流:发现城市之间的路程有多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2)动笔算一算,解决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回答:
① 从青岛到济南有多远?算式:183+210
② 从青岛到泰安有多远?算式:183+210+71
③ 从青岛到曲阜有多远?算式:183+210+71+180
④ 从潍坊到曲阜有多远?算式:210+71+180
⑤ 从曲阜到济南比从济南到潍坊远多少千米?
算式:180+71-210
对于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口头列式解决。提出的其他问题教师简单板书,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旅游路线求出路程。
2、自主练习第4题
课件出示情景图
谈话:大家看,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商场买家用电器,正赶上商场在搞优惠活动。怎样买东西更划算,小明可犯了愁。我们来帮帮他好吗?
谈话: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信息?
(1) 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弄清图中提供的数据与数据间的联系。
谈话:怎样买合适?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12>>>
(2)小组讨论,先估一估,再确定购物方案,并列式解答。
(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回答:
① 学生可能估一估:76+268+156≈500(元)所以只能买两样
② 也可能算一算76+268=344(元),400-344=56(元),100+56=156(元)
③ 可能有学生问为什么不先买饮水机和电饭锅?(因为这两种商品合起来超过400元了)
④ 还可能有学生问先买电风扇和电饭锅行不行?(不行,因为76+156=222(元),不足300元,得不到优惠)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案分析比较,最后得到合适的买法是:先买电风扇和饮水机,花344元,剩下56元,再用获赠的购物券100元与所剩的56元合起来,正好买回电饭锅。
[设计意图]把目光从课堂转向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感。
三、巩固深入,综合应用。
自主练习第5题。
出示情景图
(1)看图讲数学故事。
谈话:仔细观察情境图,哪位同学能讲一个连贯的数学故事?
谈话: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自己解决吗?动笔算一算,并把你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提出问题,独立解决,小组内交流。
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a.二年级一共订书报多少份?
b.学习报比故事大王和小哥白尼多多少份?
c.三班图书角有多少本书?
d.三个同学每周大约一共写读书笔记多少字?
(3)全班交流: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教师应予以肯定,同时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4)小结:听了故事以后,你想说点什么?(多读书可以增长知识……)
[设计意图]这四幅图信息较多,所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信息,讲故事,才能多角度地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充分地交流,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课堂总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大家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还想说点什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页例1及91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2.在统计过程中能积极思考,选择适宜的方法整理数据,发展统计观念。
3.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
【教学难点】
选择简便科学的统计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鱼、小鸟、小兔卡片若干张。为学生准备学具盒6个,每个盒子里放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卡片共15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教师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学具卡片。
谈话: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大家高兴吗?看一看都有谁呀?
学生看图把小动物分成小鱼、小鸟、小兔。
教师:谁来告诉我们大家,小鱼的卡片有几张?
学生1:看不清楚,太乱了。
学生2:数不准。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清楚地看出小鱼、小鸟、小兔的卡片各有多少张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找一个学生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教师:现在你能说出它们各有多少张了吗?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
教师:像这样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是我们学习过的统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出示课题)
二、统计图形,探索统计方法
1.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1)教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来看一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卡片。(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咱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来看一看盒子里的这些卡片,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1:太乱了,我没看到圆形卡片。
学生2:我想知道三角形的卡片有几张,就是数不准。
学生3:我想知道正方形的卡片有几张,但看不出来。
教师:我也想知道你们小组里圆形卡片有几张,我们该怎么办呢?
学生1:我们把卡片拿出来在课桌上摆一摆,再数一数就行了。
<<<12>>>
学生2:我认为不行,如果课桌太小了,放不下怎么办?
2.参与活动,探索方法
(1)教师:我有一个办法,你们愿意听一听吗?
(2)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哪个小组完成得好,黑板上的小动物卡片就送给那个小组做奖品。
(3)学生活动,整理卡片。
(4)小组汇报,教师按照学生回答的顺序分别将记录的结果编号,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
②△△△△△△△△□□△□□□□○△○□○○○○○○
③△丨丨丨丨丨丨
④△□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⑤△正一□○正
(5)比较择优,掌握方法。
让学生面对整理的结思,说一说感受。
学生1:现在比原来清楚多了。
学生2:我感觉比原来好数了。
学生3:我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刚才每个小组都汇报了自己统计的方法和想法。我们想很快知道每种图形卡片有几张,哪种方法比较好?
学生1:我认为第4种方法比较好,简便好数。
学生2:我认为第5种方法比较好。我发现这种方法每1画代表1张卡片,一个“正”字正好有5画,只要数出有几个“正”字,乘5就可以了。
教师:如果我们需要统计的物品有很多很多,哪种方法会更方便呢?
学生一致认为用画“正”字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
(6)教师小结。
把黑板上的小动物卡片奖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组织练习,巩固方法
1.课堂活动第1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四种体育活动。
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并让学生用画“?”或画“正”字的方法记录下来。组织全班交流。
让学生想一想,根据统计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2.课堂活动第2题
让学生独立整理,并根据整理的结果说一说每种动物各有多少只。
四、课堂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统计的内容有很多,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住、海、金、沙、面、唱、各、拉,学会用海、面组词。会正确得读和写。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有…有…还有…”说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一块写了生字并注音的小黑板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海吗?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我家住在大海边》。先听录音朗读。
①拿出小黑板,让学生跟着老师读生字。读3遍。
②让学生在下面自由地拼读,也可同桌互读。教师仔细听学生拼音,以及时纠正错误发音。
③指名请2—3位学生认读、正音。
④小游戏:开火车。
(2)字形教学:
①指导学生写“海”。
问学生“海”是什么部首,什么结构。在黑板上写出“每”的笔顺,让学生边书空边说笔画。
②对于“唱”字,指出右边的“昌”应是上小下大,并不是一样大的。
③指出“金”和“全”的区别,根据“全”识记“金”。(“全”的口袋里各放了一粒花生米就成了“金”了。)
知道学生写“金”时应先写两点,最后才写一横。(先放花生米,再把口袋给拉好。)
(3)学习第一段
一齐朗读。问:有谁知道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我家的位置,在大海边上)小朋友们有谁见过大海吗?你们知道海滩上有什么吗?(沙子,贝壳,螃蟹等)小朋友们都很聪明,知道那么多,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二段和第三段。看看课文里是怎样描写海滩的。
(4)布置练习
做课后练习题第3题。做完后指名2—3位学生说说他们的答案。
抄写生字。
第2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理解课文,进一步学习巩固字词。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①小黑板指名认读新学字的偏旁、笔画、笔顺。
②指名书空或板书“海”、“金”。
(2)朗读理解课文
第2、3段
①指名读句。问:通过这几句,你们可以看出作者写了海滩上有什么吗?(沙子、贝壳)通过这两段,你们有谁知道沙子是怎么样的,(又松又软)贝壳又是怎么样的呢?(各种颜色)贝壳有哪些颜色呢?(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绿的)
②告诉学生:“有……有……还有……”是一种叫排比句的修辞方法。因为每一个“有”后面所接的都是结构类型相似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所以叫排比句。这句话是排比句,因为“红、黄、白、绿”都是一种颜色,它们的结构类型相同。
举个例子:同学们在大扫除,有的扫地,有的擦玻璃,还有的提水。
请学生把书翻到课后练习,做第4题,请学生根据图画用“有┅有┅还有┅”说一句话。
问学生:你们谁还能用“有……有……还有……”说一句话。
③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了几个有关颜色的词,你们能不能在班上找一找,看看哪里
有红的、黄的、白的、绿的。指名请学生回答。等学生对这四种颜色有了初步认识后,做课后习题第1题。
(3)起朗读课文第四段
教师讲述:第一段点明了“我家住在大海边”,最后一段又强调了“我家住在大海边,我爱家乡的海滩”,前后呼应,其作用是使文章有头有尾,结构严谨。
问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们能否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家乡)
(4)复习几个易混淆的熟词,选字填空,指名回答。
躺躲蓝篮
椅()藏竹()()天
(5)以同桌对读的方式朗读课文。
(6)布置作业,课后朗读课文5遍。
复习生字及词语,下节课后听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三。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以及初步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之上的。教材呈现的是小女孩参观姥爷的花圃的情境。蓝天、小鸟、蜻蜓、树木、花草、老人和小朋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通过图中提供的各种花卉的棵数和已卖出花卉的棵数,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应用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理清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和小丽一起来到了姥姥家,给姥姥、姥爷带来了礼物,还参观了养鸭场。今天,我们再和小丽一起去姥爷的花圃看一看,好吗?
(课件显示不出现数学信息的画面)
谈话:姥姥家的花圃漂亮吗?你都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和情景图的引入,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去姥姥家”的系列活动(买礼物—参观养鸭场—参观花圃)为素材,构成“情景串”,既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又易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观察思考,合作交流。
1、出示已卖出花卉的信息,提出问题。
一串红:上午卖出80棵
下午卖出110棵
山菊花:上午卖出35棵
月 季:下午卖出78棵
(画面上显示出已卖出花卉的信息 )
谈话:很多人都来买姥爷种的花,姥爷细心地把每天的卖花情况做好记录,这是其中一天的记录。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一串红一共卖出多少棵?
(2)这三种花一共卖出多少棵?
(上述问题可直接让学生口头列式解决)
谈话:看到这些卖花的信息,你还想了解点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1)这些花原来各有多少棵?
(2)卖出后,各剩下多少棵?(师随着回答 板书:各剩下多少棵?)
(学生能谈出想法即可,如果谈不出教师也不必勉强。)
谈话:小丽也想了解还有哪些信息,我们和她一起去找找看好吗?
[设计意图]先出示关于卖花的信息,目的是让学生简单的做一分析之后,主动地想到“原有的-卖出的=剩下的”这一数量关系,自然而然地教给学生一种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对信息的选择也多了几分目的性和自主性。
2、出示其他信息,再分析提出问题。
郁金香
300棵
月季
比郁金香多60棵
一串红
450棵
山菊花
比一串红少180棵
(画面上补充显示其他信息 )
谈话: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从中了解到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整合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发现:
(1)一串红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郁金香有300棵,月季比郁金香多60棵。
(2)根据一串红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可以知道山菊花原来有多少棵。算式:450-180
(3)根据郁金香有300棵,月季比郁金香多60棵,可以求出月季原来有多少棵,算式:300+60
谈话:我们从图中了解到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有关两步计算的问题吗?(学生也可能自主的提出以下问题)
(1) 一串红剩下多少棵?
(2) 山菊花剩下多少棵?
(3) 月季花剩下多少棵?
(4) 原来山菊花和一串红一共有多少棵?
(5) 郁金香和月季花原来一共有多少棵?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
[设计意图]将信息分层次地出现,有助于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条理地分析、整合、梳理。这样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照顾到个体差异。知识的呈现过程层次清楚,能组织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中来。
3、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谈话:大家提出这么多问题,真棒!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一串红、山菊花、月季花各剩下多少棵?”好吗?
(1)解决问题:“一串红剩下多少棵?”
谈话:要求出“一串红剩下多少棵?”都要了解哪些信息,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吗?
引导学生回到情境图中找到合适的信息,并列式解决问题。
全班交流:
①用一串红原有450棵减去上午卖出80棵,再减去下午卖出110棵,就可以求出剩下多少棵,算式:450-80-110
②先求出一共卖出多少棵,再用原来的-卖出的=剩下的,算式:450-(80+110)
交流时讲清思路,鼓励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倡导算法多样化。
(2)解决“山菊花剩下多少棵?”
谈话:要知道“山菊花剩下多少棵”,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① 一串红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
② 山菊花上午卖出35棵。
谈话:你想怎样解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并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二种分析思路:
①从问题入手。要求剩下多少棵山菊花,先求出原来有多少棵山菊花,再减去卖掉的,算式:450-180-35
②从条件入手。根据一串红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可以求出山菊花有多少棵,再减去卖掉的,就可以求出剩下的,算式:450-180-35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讲清解题思路即可,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450-180-35,提问先算什么,求出什么?后算什么,又求出什么?)
(3)解决“月季剩下多少棵?”
谈话:大家能自己完整地找出信息,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分析思路,并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时由板演的同学当小老师,讲述解题思路以及计算方法。
(4)让学生口头解决剩下的其他几个问题。(重点让学生说清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本信息窗呈现了丰富的信息,学生通过分析整合可能提出大大小小许多不同的问题。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决定从分析“卖花”信息入手,着重解决“三种花各剩下多少棵?”这一问题。其中“一串红剩下多少棵?”对于学生来说较容易接受,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而“山菊花剩下多少棵?”相比较而言较难理解一些,因此解决时教师引导学生找信息,小组合作分析解题思路;至于“月季还剩下多少棵?”由前面的学习做基础,解决这一问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因此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增强团队意识。
2、自主练习第2题(如果时间充分,可再补充一些混合运算式题)
以“争夺小红旗”的形式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订正。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旗多。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比赛的特点,将枯燥无味的式题以比赛的形式出现,既调动了学生计算的兴趣,又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同时倡导小组合作交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四、课堂总结。
谈话: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02页内容,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重点: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及大屏幕出示相关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学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02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
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
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口算练习。完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 们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明白应该怎样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
二、基本训练。
1.练习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
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笔算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仿照第2题的形式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然后2个同学一组,相互出数,相互计算。
三、技能训练。
1.集体研讨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
(1)大屏幕出示第3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聪聪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3)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先独自估算出结果,然后集体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可结合这一学习内容使 学生了解到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复习总结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请你口述一遍1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问题吗?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课本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师准备:
练习十九第3题和第8题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引导学生采用较简捷的方法计算。
2、引导学生完成“算一算”。
巡视、辅导。
帮助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评价,表扬计算有进步的学生。
【设计意图】: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法。
二、学中做
1、组织活动1——买东西。
出示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
(1)观察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汇报看见的东西和价钱。
(2)列式计算。
58+25=83
(3)提示: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要是你来到商店,你会想买些什么?提出要求:
小组讨论,选出一个记录员,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5)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2、组织活动2——篮球比赛。
出示练习十九第8题的主题图。
(1)你看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吗?
自己独立提出问题,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买东西的活动,复习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
三、做中学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1)说说意图。
(2)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题。
(1)用讲故事的形式说说图意。
(2)解决书上的问题。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解决吗?
3、引导学生完成应用题。
引导读题、理解题意。
列出算式,正确计算。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总结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要求学生完成数学日记的填写。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99页的内容。
【活动目的】
1.通过调查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天的活动都与时间有关系,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各种活动的时间,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前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张时间统计表格,设小组长一名。(每个小组统计一个方面的内容)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公园里人们进行晨练的情境。
教师: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1:有人在打太极拳。
学生2:有人在舞剑。
学生3:有人在跑步。
教师:这些人每天早晨都做这些活动,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为了锻炼身体。
教师:对,人首先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每天锻炼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每天也锻炼身体吗?
教师:你们是怎样锻炼的?
学生1:我喜欢上体育课,在体育课上锻炼身体。
学生2:我喜欢跳绳、打乒乓球来锻炼身体。
学生3:我喜欢早晨跟爸爸跑步锻炼身体。
教师:同学们的锻炼方法都不错。其实锻炼身体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课外活动、课间操、做家务等,也可以锻炼身体。锻炼身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我想知道同学们每天锻炼多长时间,有什么办法吗?学生积极为老师想办法。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同学们每天锻炼的时间好吗?
板书课题:每天锻炼的时间。
二、小组合作,统计结果
教师:刚才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既然每个同学都想帮助老师,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全体进行活动吧。
教师:我把任务已经分给了你们小组,想知道是什么吗?请小组长宣布每个小组统计的内容。
教师:怎样才能完成你们小组的任务呢?
教师讲解统计方法:让每一名学生都说出自己活动的项目和时间,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小组整理数据,完成表格。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参与每个小组的活动,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课内交流,展示成果
教师展示每个小组统计的结果。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都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每个同学每天锻炼的时间大约有60分,也就是1时左右。
学生2:我发现同学们比较喜欢的项目有跳绳、跑步、打乒乓球等。
学生3:我发现同学们写作业的时间多,做家务的时间少。
学生4:我发现同学们大部分喜欢在早晨和晚上锻炼身体。
四、提出建议,统一认识
教师:我们每天的时间是一定的,要想做好每项活动,要求怎样安排时间?
学生1:要合理地安排时间。
学生2:我们每天至少要安排1时的时间锻炼身体,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学生3: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和锻炼,不浪费1分、1秒的时间。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每天要安排好各项活动的时间。国家十分重视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专门下发了积极锻炼身体的通知,要求我们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不能少于1时,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身体,才能做好建设祖国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
五、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每天锻炼的时间有多长,可以看出我们每天所做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时间,只有合理安排时间,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下课后,同学们都要安排好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学习统计方法。
2.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教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为了庆祝这个节日的到来,我们二年级(1)班要在这一天举行联欢会,大家准备什么节目来庆祝呢?
学生答:唱歌、跳舞……
教师:参加哪个节目的人数最多?
学生可能说,参加唱歌的人数最多,也可能说参加跳舞的人数最多……
教师:谁说得对呢?(学生无法回答)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知道我们班上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多?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少呢?
引导学生说出统计,从而板书课题:统计。
二、自主探索,经历统计过程
1.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
教师: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哪些节目?
(学生说,教师板书:唱歌、跳舞、讲故事、弹琴)
教师:用什么办法统计参加每个节目的人数呢?
学生1:用画“?”的方法。
学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
学生3:我们班的人数比较多,用画“正”字的方法更方便些。
学生一一报自己参加的节目,4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2.填表、分析
教师:现在(指黑板)对班上同学参加节目的人数了解清楚了吗?
学生可能会说不太清楚,因为从这上面只能看出“正”字多少,还应算出参加每个节目的同学具体有多少人。接下来让学生算一算,并填在书上的表格里。学生自主填表,然后交流。
教师:从统计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1:我们班上参加唱歌的人数最多,弹琴的人数最少。
学生2:参加跳舞的同学比参加唱歌的同学少几人?
教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对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1:画“正”字能较清楚地收集、整理数据。
学生2:我觉得数据较多时更简便些。
教师:对,在统计过程中,画“正”字法是基本的方法,今后会经常用到。
三、尝试运用,深化对统计的理解
教师:刚才我们统计了班上参加庆祝六一儿童节节目的人数,大家表现得真棒!现在,森林里的兔妈妈想了解它的孩子们谁采集的蘑菇的朵数最多,同学们能帮兔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吗?(多媒体出示例3的信息)
教师:要知道它们1天分别采了多少应怎么办?
学生:把上午采的和下午采的蘑菇数加起来。
教师:好!你们根据图上的信息,算出3只小兔1天各采了多少朵蘑菇。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统计表。学生填完后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着重强调统计表中的`“合计”是什么意思。
四、独立运用,发展统计能力
组织学生完成122页课堂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做后交流。
五、反思小结,自我评价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想法?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大海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打、他”等6个生字。
教学重点:
识字认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月亮湾”、“他的故事讲不完”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录音机、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大家注意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听大海录音。)
师:在我们蔚蓝色的地球上,有许多的地方都被海水覆盖着。大海波澜壮阔,蔚为壮观。你们想欣赏欣赏吗?
课件:大海的图片。
点评:大海的图片非常美丽,引人入胜,令学生发出惊叹。课一开始已经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真不愧是“课伊始,兴已发”。
师: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点评:非常自然地导入了课文的学习。
师:就在这美丽的大海边,有一个静静的月亮湾,让咱们一起到那儿看看去吧!
(师范读。)
点评:学生自然跟读,投入其中。
师:这篇优美的儿歌就是我们的一篇课文。要想读好,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打算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师:打开书,请你一边指着一边自由地读一读课文,遇到生字,自己想个办法认识它,看谁能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指名读。评读。集体讨论交流
(1)湾月亮湾
指导学生:区分“湾”、“弯”。(做成活动字卡。)
师:(教师边讲解边板画:弯弯的海岸、月亮。)
(2)故事
指导学生:“事”在“故事”中读轻声。)
点评:抓住重点,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2、自己读。要求把课文读通。
师: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指名读。评读。
三、细读课文
1、两人小组合作质疑、解疑。
(1)在请你和旁边的小伙伴来配合读,可以你读他听,然后他读你听。也可以一个人读一句。还可以两个人一起读,然后指着图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看看两个人能不能共同解决,把问题搞懂。
点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具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集体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老爷爷在讲什么故事呢?为什么他的故事说不完呢?
学生讨论交流。
(3)月亮湾不仅美丽,而且富饶。它的海底就像一个大宝库。看!
播放有关大海美丽富饶的录像。
小结:月亮湾的人们摇着船出海捕鱼,他们撒下一张张的网,收获的是满船的鱼虾和欢乐。他们的快乐和幸福当然说也说不完。
点评:利用录像,巧妙的解决课文的难点。
2、尝试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让我们带着幸福和快乐,再读读课文吧。
四、记认、学写生字
1、记认生字。
师:生字朋友都和我们见了好几次面了,你认识它们了吗?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点评:适时加入竞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写生字。
师:大家课文读得好,生字记得好,相信大家也一定能把这些生字写好。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
师:想写好这些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学生交流写字需注意的地方,老师适当指导。)
(老师根据学生的要求范写。)
点评: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范写,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意识。
(学生书写,评议。)
3、游戏巩固,总结全文。
师: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名字就叫“到月亮湾去”。这有一条路,只要我们正确地读出牌子上的字就可以到月亮湾了,让咱们出发吧!
点评:以游戏的形式总结全文,寓教于乐,非常巧妙。
师:月亮湾到了,快让我们用朗读、背诵,还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演把你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五、课外拓展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
师:在我国,像月亮湾这样美丽富饶的地方还有好多。课下小朋友有兴趣可以收集一些有关的图片或者文字资料,做个简报,共同交流交流。
点评:课内外知识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的领域。
板书:
我家住在大海边
弯弯的月亮
月亮湾
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比、咱、斤、答、阿、之、拾、灰”8个字。掌握“比”的笔顺。
2、积累词语,结合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
4、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阿凡提的聪明才智,试着提出问题,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
1、识记本课汉字。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体会阿凡提的聪慧。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汉字。
2、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个人吗?贴“阿”和“提”字卡。
大家听过阿凡担的故事吗?从这些故事中,你对阿凡提的印象是怎么样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阿凡提的故事。一边听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听读课文
1、听录音
2、简述课文内容。
3、师领读,生跟读。
4、讨论:大力士那么高大有力,为什么连一块手帕都扔不过城呢?
三、再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小组认读,识记。
3、交流。
阿:左右结构,左边是个双耳刀,右边是一个可字。
比:注意这个字的笔顺。、
4、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5、指导书写。
四、游戏活动
1、可请学生到前边当小老师,领大家读生字。
2、游戏:找朋友。
3、比一比,谁的字写得好。
五、课后作业
把阿凡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卡片。
二、指导书写
咱、答、之、拾、灰
三、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要读准要求会写的字的读音。听写。
2、“填一填”,考查学生生字的运用能力。
四、活动
1、读词语。
2、游戏“送桃子”
(1)自读句子:不认识的字词问问同桌。
(2)同桌商量括号里填什么。
(3)送桃子真空:注意引导“答”字的收写。
3、讨论“生活的智慧”。
多媒体实物投影出示讨论画面。
此活动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过程来完成。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找找阿凡提的其他故事,选其中一个自己练习讲故事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悟大海的美丽和渔民生活的幸福愉悦。
2、能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地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录像、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谁愿意跟老师、同学们说说你家住在哪里吗?
(句式:我家住在_______。)
那么,我们的小伙伴丁丁家住在哪里呢?仔细听。
(课件:丁丁说话:“我家住在大海边”。)
师:海边什么样,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家住大在大海边”。
(板书课题)
师:把“住”“边”这两个字一笔一画写在田字格中,请学生仔细观察。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我家住在大海边优秀教案
就让我们一起来到大海边看看吧!
点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学习伙伴,很有情趣。注意了课题中生字的指导。
二、范读课文
播放录像:(大海场景)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看到大海高兴吗?带着高兴的心情来听老师读课文。
(贴图:鱼船,老爷爷……)
点评: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三、练读课文,随文识字
1、练读课文
(1)看书自己试着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2)丁丁和你们一样,也想读课文。
要求做好指读姿式,遇到刚才画下来的字要仔细听。
(课件:丁丁读课文)
(3)两人互读。
要求:如果他读对了,请你表扬他;如果他读错了,请你帮助他。
(4)集体练读课文。
出示第一句
①学生自由练读句子
②练读句中词语
快来看,句子中的词宝宝都跑出来了你们认识他们吗?
(课件飞出词语)快自己读读。
(天蓝蓝住在海边海蓝蓝)
都来读读吧!谁认识,就快迅读出来。
③指导朗读
出示第二、三句
学生自由练读。
出示第四、五句
(课件演示:打鱼船老爷爷故事说不完)
自己读读。抢读。
(5)师生共同读。
师:快看,词宝宝都跑回课文中去了,都来读读吧!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好吗?咱们用什么方式来读?
(对读、接读)
点评:教师注意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读的练习和积累。注意了以学生为主体,处处尊重学生。
2、随文识字
(1)看课文中的认字表,两人互查,如果认对了画“☆”不认识的,请你帮帮他。
(2)问:谁愿意把新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
(课件演示认字表中生字)
①学生选自己认识的字进行教读
②读对了,字宝宝就会跑回课文中(课件演示)。
③仔细看一看,你们发现什么?
(课件演示,他位住,发现,三个字都有单人旁)比一比,记一记。
点评: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多种方式生动呈现生字,帮助学生记忆。
3、巩固识字
(1)猜字游戏
一个同学上来,蒙住眼,师向全班指定一个字,全体学生默记在心蒙住眼的学生来猜字。
(2)组字游戏
师:谁刚才得到了老师奖给的小浪花?快上前面来。看他们多棒!举起来让大家看看!
师:咦,小浪花后面还有字和偏旁呢!
仔细看看,他们谁和谁是好朋友,两个人小声说说,拼一拼。
大家一起读一读。
(3)师:你们想像中的月亮湾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4、指导书写难字——有
(1)你们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学生经过观察,确认“有”字最难写。)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是怎么写的
(2)演示:“有”字的笔顺,请学生认真观察
第一遍演示:请同学们看清字的笔顺。
第二遍演示:再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书空练习
(4)描一描书上的字。
(5)在本上认真写一个。
(6)实投出几个学生写的字,进行讲评。
(7)学生再认真写一个,要比前面的字写得漂亮。
5、自主积累词语
(电脑演示生字宝宝手拉手。)
师:你们写的真认真,生字宝宝为你们高兴,看,他们手拉手是一个词,读读吧!
生读出词语。
师:谁能用“有”组一个词?
生扩词练习,班内交流。
点评:识字部分比较扎实,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书写习惯的培养,并注意鼓励学生把字写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朗读课文
师:你们说得真好,生字宝宝都回家了,现在,让我们和丁丁比一比,看谁读课文,读得最棒。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学生评读。
3、展示读
还想读吗?就让我们随着那动人的海涛声再来读出自己的感受。
点评:此时设计读的练习,提升的学生读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读的兴趣。
五、引发联想
师:老爷爷的故事说也说不完,他会讲哪些好听的故事呢?
六、总结
多么好听的故事呀!看啊!这美丽的大海看也看不够,看也看不厌,老爷爷的故事讲也讲不完,听也听不够,下节课,让我们再来听老爷爷讲浪娃娃的故事吧!
点评:老师的语言注意了书上内容的上下连接,为以后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部首“爪字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朋友之间多关心、多沟通,才会更快乐。
教学重点: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部首“爪字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朋友之间多关心、多沟通,才会更快乐。
教学步骤:
一、激趣
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我们班的董柯君同学因为生病没有来学校,她需要在家呆一星期。这样,她不能和我们大家一起上课了、做游戏了,我们也听不到她动听的声音、看不到她可爱的笑容了。不过,我们可以用信件捎去我们大家对她的问候。不过,写信有一定的要求。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九课,谁学习得认真,学会了写信,谁就能顺利、准确地让董柯君同学看到自己的心声。
二、感知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划出文中的生字。
2、分段读文,重点纠正字音。
3、检查与交流:同桌相互检查对生字的认识。
4、教师指名认读。
四、细读熟思,深入领悟
(一)回忆课文:是谁给青蛙写了一封信?
(二)信的内容是什么?
1、学生读文,先同桌交流然后教师指名回答。
2、边看边想:信的写法和我们一般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3、结合课件,指导学生口头给董柯君同学写信,掌握信的写法。
(三)重新读文,感悟真情
小鸭为什么要给青蛙写信?
(四)说一说
当班里的其他同学在家养病的时候,自己应该怎么做?
1、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学习生字
3、小结
说一说: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
4、练习
认真写一封信给董柯君同学,表达自己的问候。
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自测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看拼音写词语24分。
zìwèimàoziliánbènɡdàitiàomòfánɡ
()()()
mánɡmánɡlùlùmìfēnɡkuāyàonǎojīn
()()()()
yuànyìkūlónɡchuānɡliánwénzhànɡ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6分。
⒈小马为难了⑴wéi()⑵wèi()
⒉为什么⑴wéi()⑵wèi()
⒊水很浅,刚没小腿⑴mò()⑵méi()
⒋小明没有来⑴mò()⑵méi()
⒌这样不行⑴xínɡ()⑵hánɡ()
⒍小银行⑴xínɡ()⑵hánɡ()
三、比一比,再组词16分。
波()这()昨()失()
披()送()炸()夹()
特()操()踩()觉()
持()燥()彩()决()
四、填空8%。
⒈“整”是()结构的字,一共有()笔。
⒉“匹”字一共有()画,第三笔是()。
⒊“因”的部首是(),请给它分笔画:
⒋“寻”的'部首是(),请给它组词:
五、把下面带点的词语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填在括号里12%
⒈燕子睡在温暖()的窝里。
⒉小蝌蚪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
⒊小花猫常常()整夜不睡觉。
⒋你寻到()王老师了吗?
⒌小明学会了插花,觉得特别()快乐。
⒍公鸡每天()天不亮就喔喔喔地打鸣。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4分
⒈老马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是不行的。”
⒉河水既不象老牛说的,也不象松鼠说的。
⒊蜜蜂觉得特别快乐,小花猫觉
得是最大的快乐。
七、造句。8分
⒈为什么──
⒉亲切──
八、照样子写句子。12分
例:小马往磨坊跑去。小马驮着粮食往磨坊跑去。
小马驮着粮食,飞快地往磨坊跑去。
火车往北京开去。。
小红往学校走去。。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一、复习课文: 1、学习了《玲玲的画》一课,你想说些什么? 学习了《玲玲的画》一课,我想说:“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子,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2、《揠苗助长》中的那个人为什么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但禾苗却全都枯死了呢? (因为他不懂禾苗生长要靠自己力量的规律,他做事太急于求成了。) 3、《揠苗助长》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违反事物发展的生长规律。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要努力做事才行,对以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4、去掉带点的字,句子的意思和原来的一样吗 (1)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 这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后,就是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而原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长高了,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人感觉不到禾苗在长。 (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这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一词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 (3)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这个句子中“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去掉这个词以后,种田人什么时候坐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5、当丑小鸭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时,它会怎样想? 二、背诵 1、照样子,写一写: 看了看 想了想瞧了瞧闻了闻 又肥又大又大又圆又大又红又白又胖 乐滋滋 乐陶陶 乐呵呵 喜洋洋 喜滋滋 美滋滋 2、背诵129页“我知道” 《丑小鸭》一文的作者是(安徒生)。他是(一百多)年前的(丹麦)人,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白雪公主》)、(《冰姑娘》)也都是他写的。 三、听写: 喇叭 玲珑 狼狗 负责 天鹅 翅膀 敲打 附近蛋壳 鸭子 谈论 远近欺负 希望 计算 引导 陈列 肥肉 蜜蜂 气派 守卫 敲鼓 保守 丢失 狗熊 糟糕 楼房 冰冷 接近惊讶 焦急 算式 楼梯 肯定 此外 脑筋 敲门 贝壳 队列 吸引 肩膀 学费 灰尘 讨厌 鸭蛋 讨论 鸡蛋 浪费 愿望 皮筋 因此 电梯 木桩 肥料 列车 灰色 谈话 四、比较组词: 叭(喇叭) 铃(门铃) 狗(狼狗) 脑(脑筋) 讶(惊讶) 谈(谈论) 蜂(蜜蜂) 趴(趴下) 玲(玲珑) 钩(鱼钩) 恼(烦恼) 呀(哎呀) 淡(淡水) 锋(锋利) 附(附近) 丢(丢失) 焦(焦急) 望(希望) 此(因此) 桩(木桩) 肥(肥胖) 咐(吩咐) 去(过去) 售(销售) 忘(忘记) 比(比较) 脏(内脏) 巴(尾巴) 冰(冰冷) 欺(欺负) 膀(翅膀) 详(详细) 幅(幅度) 奖(奖状) 寓(寓言) 冻(冷冻) 斯(斯文) 榜(榜样) 样(样子) 副(副科) 浆(粉浆) 遇(遇到) 喘(喘气) 串(串通) 撞(撞击) 锄(锄头) 烘(烘烤) 剩(剩饭) 烈(烈日) 端(端正) 窜(逃窜) 幢(一幢) 助(帮助) 哄(哄骗) 盛(盛开) 裂(裂开) 孤(孤单) 笆(篱笆) 饥(饥饿) 伟(伟大) 汤(汤盆) 铲(铁铲) 厌(讨厌) 抓(抓住) 吧(网吧) 讥(讥笑) 苇(芦苇) 扬(表扬) 产(生产) 庆(欢庆) 五、多音字: fā (发现) qīn(亲人) sì(似乎) ké(蛋壳) zhī (一只) 发 亲 似 壳 只 fà (头发) qìn(亲家) shì(似的) qiào (地壳) zhǐ(只有) 六、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洁白)的天鹅 (美丽)的.天鹅 (厚厚)的冰 (漂亮)的影子 (雪白)的羽毛 (长长)的脖子 (勤劳)的蜜蜂 (仔细)地看 (满意)地端详 (满意)地笑了 (惊讶)地说(自言自语)地说(焦急)地转来转去(懒洋洋)地趴着 七、近义词: 仔细―(细心) 满意―(满足) 附近―(旁边) 常常―(经常) 观察―(观看) 惊讶―(惊奇) 巴望―(盼望) 焦急―(着急) 孤单―(孤独) 幸亏―(多亏) 格外―(特别) 乐滋滋―(乐呵呵) 八、反义词: 仔细―(马虎) 常常―(偶尔)焦急―(从容)讨厌―(喜欢) 九、量词: 一(只)花狗 一(个)园子 一(所)房子 一(只)野兔 一(个)影子 十、四字词语(131页读读背背): 1、关于团结合作的成语: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无不胜 2、关于取长补短的成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博采众长多多益善 3、关于错误思想的成语:贪小失大舍本逐末轻重倒置小题大做 4、关于刻苦学习的成语:勤学好问好学不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xiàn) 5、自言自语 筋疲力尽 日新月异 举世无双遵纪守法自我欣赏无能为力 严行不一 十一、选词填空:往常常常经常时常平常 1、放学后,他( )到操场上打球。 2、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 )受到老师的表扬。 3、我们学校的校车( )都是一个男司机开,但最近却( )由一个女司机开。 4、他( )就很爱运动,所以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 十二、拓展: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我还知道《自相矛盾》、《杞人忧天》、《少见多怪》这些寓言故事。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自测题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好其它课程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自测题,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一、形近字组词。
杨丝()王()九()关()战()顺()
扬()死()玉()仇()管()站()页()
米()埋()舌()密()月()育()给()
迷()理()敌()蜜()朋()盲()拾()
类()陪()筑()戌()赶()从()批()
粪()部()巩()茂()走()丛()比()
季()租()景()源()散()拔()桶()
禾()组()影()原()撒()泼()涌()
互()桔()祥()好()味()莘()肯()
户()吉()详()如()妹()幸()啃()
离()
璃()
二、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云()月、()云()月、月()星()、烘()托()
()明()稀、()()辉映、()风()月、众()捧()、
披()戴()、()星()月、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天早上,()去()“扫荡”。山沟里潜伏着()还隐藏着()。王二小带路走在(),把敌人()我们的()。
2、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叫“”的小岛,那就是()的青海湖鸟岛。每年春天,天气(),湖水(),()的鸟儿就陆续从()飞来。它们在这里筑巢(),()。
3、()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一眼望去,()的鸟窝一个()着一个。(),到处是()的、()的鸟蛋。
4、祖国的()台湾气候(),(),(),是()生长的好地方。
5、台湾的()多,()也多。每年()季,一群群()的蝴蝶()过花丛,()树林,()小溪,赶到山谷来()。人们就会把这些山谷叫做()。
6、蝴蝶谷的景象非常()。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蝴蝶,在阳光的`下,(),()。有的山谷里有几种(),(),(),就像谁在天空中撒了一把把()的花瓣,(),又()。
7、西双版纳的()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这一天,人们(),(),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里有的()香水,有的()花瓣。开始泼水了,大街(),你拿瓢往我()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个个身上(),人人脸上()了花。()是()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多,怎么能呢!
8、地上()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着()的象脚鼓点。大家(),(),赛起了(),放起了(),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9、()是世界上产蝴蝶较多的国家,据估计碟的种类有1300多种,而台湾又是我国蝴蝶种类()的省份,大约有400多种,每年出产蝴蝶几千万只,因此台湾素有“”的美誉。
10、《江南好》的作者()代的()。
11、默写《江南好》。
()
(),
()。
(),
(),
()?
一.听力部分(40%)
1.Listenandtick(听录音,勾出听到的单词)1)cow( )can( ) 2)beach( )bear( ) 3)ride( )skip( )
4)cloud( )clean( )5)plate( )play( ) 6)bowl( )boat( )
7)sit( )six( ) 8)wind( )window( ) 9)soup( )soap( )
10)summer( )supper( )
2.Listenandfinish(听录音,完成下列单词)10%
1)y___ll______2)u___de___3)___in___e___4)______ee 5)w___er___
6)l___ve 7)m______k 8)d___es___ 9)c______t 10)co___d
3.Listenandnumber(听录音,按顺序给下列图编号)10%
( ) ( ) ( ) ( ) ( )
( ) ( ) ( ) ( ) ( )
4.Listenandtick(听录音,勾出听到的句子)5%
1.( )Showmethatlittledog.
( )Givemeabighotdog.
2.( )Thebrownbagisbig,butthegreenbagissmall.
( )牛津小学英语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练习题:Thebluebagissmall,buttheblackbagisbig.
3.( )MerryChristmas.
( )HappyNewYear.
4.( )Cometomyroom.ThereisabignewTV.
( )Gotomyroom.Thereisanicesofainit.
5.( )Lookattheteacher.She‘stallandthin.
( )Lookatthatteacher.He’sbigandtal
5.Listenandfill(听录音,选择并填入听到的词)5%
1)Don‘t________(writeead)inthesun.
2)OurteacherisinRoom________(457548).
3)Therearesome________(bearshorses)inShanghaiZoo.
4)Thereisalamp________(underon)thetable.
5)Weliketoflythe________(catkite)intheplayground.
二. 阅读部分:60%
1.Thinkandwrite(想一想,写出下列小写字母的邻居)10%
1)a______ 2)___s___ 3)___f___
4)___p___ 5)______x
2.Finishthewords(完成下列单词)15%
h___t s___mme___ she___l s___nd b______ch
cl______d s___n sk___ sp______n pla______
3.Readandcircle(读一读,圈出和例词同类的词)10%
1)go red comeduck 2)green Ann tree white
3)pig hear cow pupil 4)face girl run mouth
5)chick pencillittle horse 6)pencil girl rubber tall
7)table desk sweet book 8)in there undersofa
9)taxi chick cluck van 10)winter summersandshell
三.Fill(写出下列单词的.复数形式)5%
1)rubber________ 2)friend________ 3)sheep________
4)knife________ 5)pencil________
四.Choose(选择正确的答案)10%
1)( )Isee_______oldmanontheroad.
A.a B.an C.am
2)( )---I’msorry.
---________.
A.Thankyou. B.Youarewelcome. C.It‘sOK.
3)( )Let’spick______theshells.
A.on B.up C.in
4)( )Therearesome______.
A.breads B.abread C.bread
5)( )There______twobedsintheroom.
A.is B.are C.am
6)( )Ihavesome______inmyhands.
A.book B.abook C.books
7)( )It‘scold.Put______yourcoat.
A.on B.off C.in
8)( )______doyoulive?IliveinNingbo.
A.Who B.What C.Where
9)( )______isyourfriend?MissHu.
A.Who B.What C.Where
10)( )Theyhavethree______.
A.bowl B.abowl C.bowls
五.Readandfill(选择’is‘或’are‘填入。)5%
1)There________anumbrellainmybag.
2)Theshirt________white.
3)Horses________brown.
4)There________somewaterinthebowl.
5)There________someanimalsinthezoo.
六.Readandcircle(读句子,圈出正确的图片)5%
1)Let’splayonthebeach. 2)Don‘tclimbthetree.
A. B. A. B.
3)Thecloudiswhite. 4)Summerishot.
A. B. A. B.
5)Let’splaywithsand.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