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让学生敢说、敢干、敢争(共含3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潇湘碣石”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让学生敢说、敢干、敢争
南武小学一级教师 沈倩薇本学年度,我接任的五年(2)班学生思想活跃,接受信息快、活动能力强,但同时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较散慢,还有几个思想、行为方面特别成问题的后进生。这种状况让我清楚地知道,过去的传统教育方式“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说教式在这个班肯定行不通,因此,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建立良好班集体则成为工作重点之一。
如何才能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得有成就呢?这是刚接任新班时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但经过一段时间与学生接触,让我发现这个班学生热衷于各种活动,于是针对这一特点,决定采取把思想教育寓于集体活动中,在集体活动中培养敢干、敢说、敢争的品质,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班风。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地说。
要做好思想工作,必须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只有学生敢把真心话说出来,才能引导他们鉴别纠正错误,促进思想健康发展。但现在敢说的学生并不多,如何打开学生的心扉呢?于是我在一次班会上首先向学生剖白了我当班主任的感想,然后让每一个学生向我提意见。但当时无人敢提,于是,我让他们无记名写下来。最后对学生所提的意见我都在班上一一作出回应。对于说得有偏,有误的,我不责备,而是引导他们分析、辩论。这次班会使我与学生之间有了良好的沟通,加深了彼此的信任,消除怕说真话犯错误的心理障碍。从此以后,我都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敢说真话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说真话的品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说真话。甚至还采用多种说的形式,如:谈心、写信、周记本上倾诉等。这样无论是胆大的,还是胆小的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说的权利,都能从说中发现自我,增强自我意识。特别是针对班上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更会产生神奇的力量,形成健康而有力的集体舆论,这会加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加强集体的团结,加强师生之间的理解。
二、创设条件,让学生努力地干。
“干”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干,在干中受到锻炼。如果没有干,集体就没有生气,没有特点,没有成就。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我努力把集体中的每位学生置于主人翁的地位,让大家无一例外地积极参加班内组织的各项活动。全班每位同学都有为集体服务的岗位。利用植物园、黑板报,校外公益场所等阵地创造各种的机会让学生开展活动。活动形式也从以前老师包办,变为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如墙报的设计排版、资料的收集,校运动会的筹备组织?quot;六一“游戏活动方案设计,组织准备到主持活动等都由学生来搞。我只加以启发诱导,这样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了班干部的才能。班内的自我表现管理能力得到了加强,使学生在干中体验到美好的愿望的实现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不息的创造,要用汗水和智慧才能换取成功的喜悦。
三、激发潜力,让学生勇敢地争。
”争"就是争胜。争胜是一种奋发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没有竞争的集体就不是一个好集体。但是我们要提倡的决不是那种满足私欲不顾他人利益的竞争。敢于争取的品质和善于争胜的能力是在竞争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而一盘散沙的群体永远不可能出现竞争的。因此,必须激发学生把自己的力量和积极向上的愿望凝聚到一点上,使班级形成一个团结战斗、生机勃勃的集体。于是,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小队与小队,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协作竞赛。如争当学习小能手,争当优秀小队,争当文明班集体,争当三好学生,争当英语擂台主等竞赛活动,激发学生把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来。为个人、小队、班级争光。由于学生的敢于争胜,所以我班在各项比赛活动中获得了好成绩。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同学们团结互助,人际关系得到了改善。同时组织纪律性也加强了,班集体建设出现了一个崭新的面貌。
集体活动,对于集体的形成是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集体活动中说、干、争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班集体形成的良好条件,因此,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敢干、敢说、敢争!
让农村学生敢说、想说、会说
让农村学生敢说、想说、会说文/朱永芝兰
要使农村学生敢说、想说、会说,教师就要想教、敢教、会教。只图工作轻松,“怕”字当头,不下苦功,那是行不通的。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措施。
一、提高自身素质,明确训练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若不加强自身的进修,多看、多听、多学和多实践,提高业务素质,不断用新鲜血液来充实自己,光靠吃老本,靠老一套进行照本宣科是行不通的。因此,首先要了解当前教育教学的新信息,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领会,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全面综合分析。明确教学目的,针对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语言训练教学目标。
二、改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
培养学生语感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要多读、多写、多背诵、多复述、多记忆,把课文中的语言逐步融化,使之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一旦遇到实用之时,学生就可再现出较丰富恰当的语言来。如,一年级学生学过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后,我布置了《乖宝宝》的看图写话,一名学生这样写道:“妈妈洗了很久也没有洗完,头上布满了汗珠,仍不肯休息。我为妈妈冲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妈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通过熟读课文,学生已能将课文中的句子灵活运用。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切实关注语言文字的训练,把以往课堂教学的重心改一改,让学生从听、说、读、写中去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
三、深钻教材,精心设问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文字训练应贯穿于整个语言教学之中。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领会教材各单元每一课的编写意图,围绕教学中心抓住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出每课时的课堂思考和提问。由浅入深,通过语言训练,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中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时,教师提问:“秋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致呢?”学生说出了这样的句子:“它把黄色给了麦田,黄黄的麦子像海上的波浪,荡啊荡啊,荡出了丰收的喜悦。”提问时坚决杜绝随意发问、小题大问、齐问齐答、明知故问等不良的训练形式,以免造成学生不动脑、不动口等懒惰的无目的思维。
口头语言训练和其他训练一样,教师必须设计灵活多样、有趣味、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获取一定的知识,得到一定的奖励。持之以恒,学生的语言表达才会由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变为敢说、想说、会说。
(作者单位 青海省大通县新庄镇中心学校)
湖南岳阳市岳化二小 刘丽华
由过去的听话说话变成今日的“口语交际”,无论是名称还是内质都有很多变化。新课程理念要求: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际中进行,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所以在一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我力求按照新理念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敢说、乐说、有话可说。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说”。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学生往往在无主题时能说很多话,但当给他们限制一个主题并且当众说话时,就产生了畏难心理。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初入学,对学校环境及老师有陌生感和不信任感。这大大压抑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有话不敢说,这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尊重和关爱学生,形成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种良好的氛围里,学生才能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学生上学前班第一天,我走进教室,学生都用紧张、好奇的眼神望着我,如果此时我很正经地作自我介绍,那只会加重学生的紧张感,也会于与学生拉开距离。于是,我微笑地看着大家,亲切地说:“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小朋友,我真高兴。你们猜猜我是谁?想认识我吗?”学生一下子高兴了:“想!”于是我向学生介绍了我的姓名、住址及家庭成员,使学生感到我的亲切和真诚,接下来,我说:“我也想认识你们和你们的爸爸、妈妈,我们做个朋友好吗?”学生都兴奋起来。由于我前面的自我介绍给了刚进校门的孩子一定的示范性,孩子们不仅能大胆地说,还能像老师一样介绍自己和家人,有的甚至还说出了自己的喜好和特长、欢迎老师和同学到家里去玩等等。
为切实做到师生平等,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改变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允许学生在不打断其他同学讲话的前提下自由发言。即当学生有疑问有补充或有感受时,不用等老师批准,可直接站起来就说,说完就坐下,这样一来,课堂上学生往往能思路畅通、发言踊跃。
二、激发兴趣,建立信心,使学生“乐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如果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兴趣,将使学生乐说、爱说。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巧设口语交际情境,使他们感到交际对象就在眼前,从而产生交际的动力。同时这样可使口语交际变得更生动直观,既具实用性,又具可操作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到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我常常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简单课本剧表演。学生特别感兴趣,都争着参与。经常在学完一个新的内容或上完一节课后,我就给学生讲,回到家里,爸爸妈妈问你今天都学了什么,你怎么告诉他们?老师(或指定一位学生)当妈妈,咱们来试一试。于是师生(生生)之间模拟角色,从进门与家长打招呼到询问学习情况开始对话交流。不知不觉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当场所学知识也得到了巩固。
2、巧用评价,建立信心。一年级学生的判断力及独立思考能力水平有限,他们非常在意老师的评价,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顾及学生的心理需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从而激发学生智慧的火化与学习兴趣,建立表达的自信心。如“你说得真清楚。如果响亮一点就更好。”“你说得真好,把老师都感动了。”“你的声音真响亮,但有一个地方说得不够清楚,好好想想,把它说清楚,老师相信你能行。”老师的语言要富有激情,要有诚意。除了用语言外,老师的微微颔首,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微笑,都能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和兴趣。
三、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有话可说”。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 学生身边充满着可以利用的说话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源,提供交流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如教材每单元都有一次口语交际练习,这是学生最积极的时刻。还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如早晨从进校门到教室,你看到了什么?本来,学生每天都要走这段路,并没觉得有什么可看的。我提出要求后,他们开始注意了,大门的校牌、荣誉牌,花坛里的树木,宣传窗里的优秀学生事迹,晨扫的同学等等,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短短一段路,就有这么多的事物可以观察,而且都可以选来作说话的内容。周围的事物这么多,可说的内容太多了。活动是孩子的天性,班级学校经常开展活动,抓住活动的机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也会取得教理想的效果。
四、掌握交际语体,使学生“说好”。
《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目标中指出:“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礼貌不仅仅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直接关系到口语交际的实效性。如第一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安排了一组在路上碰到老师、放学回家见到家长、家里来客怎么打招呼的口语交际内容,我逐一让学生表演,然后又让他们练习找同学借东西、向别人问路等等该怎么说,使学生明白在不同的场合该怎样与人交往。俗话说,“问路不施礼,多走二十里”。因此,从学生入学起,我就一步一步要求学生注意说话的仪态和用语,恰当使用称谓,对别人多用敬语,对不便直说的事情多用委婉语,做到言之有“礼”。 作者邮箱:
[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敢说、乐说、有话可说(网友来稿)]
★ 语录我不敢说累
★ 让学生感受美
★ 让学生爱上阅读
★ 让学生敢问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