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题(共含11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ls6178666”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题
一、知识根据地。(28分)
1.3米-100厘米=米6米+49米=( )米
2.你喜欢的乘法口诀是(),你能根据这个口诀写出两个不同算式吗?(),()。
3.
(1)上面一共有()个。
(2)根据图写成加法算式是(),写成乘法算式是()。
4.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7,列成算式是(),读作()。
5.小丽在图画本上画了☆☆☆和一些○和△,其中○的个数是☆的5倍,○有()个,△的个数是☆的9倍,△有()个。
6.在里填上“+、-、×、>、<或=”。
4○9=363×4〇4×516+20○3540○4=362×2○2+2
7.()里最大能填几
()×8<65()<5×930>5×()
8.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支彩笔长10()妈妈身高1()62()
9.数一数,试一试。(2分)
右图中有()条线段,一共有()个角,
其中有()个直角。
10.小明昨天写了29个大字,今天写了47个大字,两天大约写了()个大字。
二、对的在()里画“√”,错的画“×”。(5分)
1、8+8+8=3×8=8×3 ( )
2、有三个同学,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6次手。( )
3、钟表上显示3时,时针和分针成一直角。 ( )
4、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相差90。 ( )
5、“ ”这是一条线段。( )
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
1.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
①有关②无关③不能确定
2.一个三角板上有()个直角。①1②2③3
3.( )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F的样子。
四、数学高速路(25分)
口算.(10分)
6×7=9×9=3×6=2×6=8×3+4=
36+4=8×7=2×2=9+57=3×4+9=
5×6=18+60=9×3=5×5=38-18+25=
41-2=6×9=8×5=7×2=7×5-3=
2.用竖式计算。(12分)
67+32=46+28+23=96-54=82-37-12=
五、我是小画家。(7分)
1.画出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2.用给出的一点画直角,并写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3.画出下面各图形的对称轴(只画一条)。
七、素质加油站。(13分)
二年级课外兴趣小组人数情况统计
数学组作文组绘画组乐器组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组别数学组作文组绘画组乐器组
人数
1.每格代表()人。
2.()组人数最多,()组人数最少,两个组相差()人?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列出算式计算。
八、生活万花筒。认真审题,仔细分析,下面各题你一定不觉得困难。
1.周日,小明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公园的儿童票是每张5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元?带30元去,买票的钱够吗?
2.小明今年8岁,爷爷今年72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9分)
⑴爸爸今年多少岁?
⑵爷爷比爸爸大多少岁?
3.
(1)要付多少元?(2)该付多少钱?
(3)如果付100元给营业员,应该找回多少钱?
(4)买3个铲子和1个杯子,一共多少钱?
一. 小小神算手(23分)
1. 直接写得数
3×3= 3×6= 10÷2= 21÷7= 8×2=
6÷2= 12÷6= 28÷4= 6×6= 7×3=
8÷4= 5×2= 49÷7= 5×8= 9×6=
8×1= 9÷1= 20÷4= 40÷5= 6×4=
2.( )里最大能填几?
3×( )<20 4×( )<30 6×( )<5×5
二. 我会填(第五小题8分,其余每空1分,共23分)
1. 5+5+5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
2. ( )九十八 ( )六三十六 四( )二十八
3. 1元=( )角 1角=( )分 35角=( )元( )角
4. 1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120厘米=( )米( )厘米
5. 根据口诀写算式
三七二十一 六八四十八
6. 30÷5=( ),其中( )是被除数,5是( )( )商。
7. 两个因数都是8,积是( )
三. 在---上填上“米”或“厘米”(共5分)
①铅笔长约17 。 ②橡皮长约3 。
③旗杆高约12 。 ④房子高约3 。
⑤小明身高125 。
四. 画一画(4分)
1. 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7厘米少3厘米的线段。
五. 用竖式计算(每小题2分,共6分)
24+30+46= 90-45-25= 52+9-14=
六. 看图列式(4分)
43元元 70元
七. 我能换.(每空1分,共8分)
1.一张()
2. 1张.() 能换( )张 和( )张 能换( )张,可以换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题
一、计算下面各题
32+17=52-16=92-31=42+20=
60÷6=52÷10=6×5×0=36÷5=
40÷10=39-5=42÷6=7×4=
9×6=8×4=65÷7=50÷7=
30+2×6=52-27+34=36÷6+7=36+23-46=
二、算一算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97-()=2634+()=61
()-37=25()×3=27
()×5=4056÷()=8
()+36=82()×4=32
2、巧算下面各题
3×5+5×4=()×()=()
4×6-2×4=()×()
7×5-7=()×()=()4×7+2×4=()×()
3×6-3=()×()=()6×3+6×4=()×()
7×5+7×()=7×9=()6×5+()×4=6×9=()
8×4+()=8×5=()3×7-()=3×6=()
5×4+()=5×6=()6×()+18=6×7
7+12+3==()
26+20+34==()
70-12-30==()
36-12+14==()
55+17-25==()
三、竖式计算
36+35-47=92-22-36=29+54+17=
64÷7=6×8=32÷8=59÷6=
四、根据题意写算式
1.四八()
——————————————————
——————————————————
2.()六十四
——————————————————
3.○○○○○○○○○○
○○○○○○○○○○○○○
——————————————————
——————————————————
4.●●●●●●●●
●●●●●●●●
●●●●●●●●
●●●●●
五、解决问题
1、小红看一本书90页,平均每天看8页,看了9天,还剩多少页?
2、二(3)班有女生28人,男生比女生少12人,男生有多少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3、一个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个角,一共有几个角?
4、小红买回一些玻璃珠,每5个装一袋,一共装了3袋,还剩2个,小红一共买回多少个玻璃珠?
5、妈妈和小明各买了3个蛋糕,每个蛋糕5元,30元钱够吗?
6、把45朵花平均分给7个同学,每人最多可以分到几朵,还剩下几朵?
7、5只牙膏30元,一袋洗衣粉8元。买一只牙膏比一袋洗衣粉便宜多少元?
8、黑兔有25只,白兔有25只,小猫有10只,兔子的只数是小猫的几倍?
9、小鸡有52只,母鸡比小鸡少38只,比公鸡少2只,母鸡有多少只?公鸡有多少只?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精心为大家提供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题,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
1、填口诀。
二四()得九()十二三五()()得六三六()
2、9的3倍是(),4个5相加的和是()。
3、7×6=(),口诀:(),读作:(),表示:()
4、1米=()厘米
45厘米-6厘米=()厘米
37厘米+5厘米=()厘米
23米-8米=()米
5、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
()×6<27()<3×74×()<1535>7×()
6、一把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个是直角。
7、比67多29的数是(),比67少29的.数是()
8、联系生活实际,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姚明的身高是226()教室门的高度大约是2()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
9、有三个班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班进行一场,一共要比赛()场。
10、用2、4、6三个数可以写出的两位数分别是:()。
11、长方形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
12、在()里填上“+”、“-”、“×”或“<”、“>”、“=”。
8()6=4836()73-379×7()652()2=443()6×718()9=9
二、判断。
1、9个相加的和是13。()
2、小强身高大约是137厘米。()
3、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计算48+29,得数大约是70。()
5、1米和100厘米一样长。()
一、填一填。(34分)
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
3、1米=()厘米400厘米=()米
这支回形针长()厘米这支铅笔长()厘米。
4、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本书厚1()
②手掌的宽约8()
③操场长约60()
④课桌的高65()
⑤一条跳绳长2()
⑥哥哥的身高1()28()
5、30米+8米=()米12厘米-7厘米=()厘米27厘米+6厘米=()厘米54米-4米=()米
二、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下面三条线中,()是线段。
【①②③】
2、要知道学校的操场有多长,应该用()来量。【①三角尺②米尺③卷尺】
3、你的椅子大约高()。【①45厘米②45米】
4、一棵树的高度大约是3()。【①厘米②米】
三、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5分)
1一张单人床长2米。()
2、一块橡皮擦的厚10厘米。………………………()
3、一枝自动水笔的长是16厘米。……()
4、小红爸爸的身高有170米。…………………()
5、长1米的木棒要比长100厘米的铁丝短一些。…………()
四、量一量。(24分)
1、先量出下面每条线段的长度填在右边的括号里,再回答问题。第一条
()厘米
第二条()厘米①两条一共有()厘米。②第二条比第一条长()厘米。
2、估一估,量一量,填一填。估计长()厘米估计长()厘米实际长()厘米实际长()厘米
3.量出下面图形每边的长度
五、画一画。(10分)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六、找一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你能举出三个例子吗?(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应用题(每道小题6分共24分)
1.大生和小明从一条路的两头面对面走来,两人相遇时,大生走了45米,小明走了42米,这条路长多少米?
2.两条绳子一共长38米,其中一条长18米,另一条长多少米?
3.工人叔叔修一条长60米的路,已经修了40米,还差多少米没修?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
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必须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
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一、正确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抓住课堂
理科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45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二、高质量完成作业
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突然来到你身边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习理科十分重要;即使失败,这道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勤思考,多提问
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规律、定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正确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还有对不懂的内容,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最佳途径。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是理科。对于老师的讲解,课本的内容,有疑问应尽管提出,与老师讨论。总之,思考、提问是清除学习隐患的最佳途径。
四、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理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 。
(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我就有两本题集。一本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作业,考试出现的错题,有选择地记下来,并用红笔在一侧批注注意事项,考试前只需翻看红笔写的内容即可。我还把见到的一些极其巧妙或难度高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用方法和思想。时间长了,自己就可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最终它们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对你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五、有选择地做课外练习
课余时间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在做课外练习时要少而精,只要每天做两三道题,天长日久,你的思路就会开阔许多。
一、填空(每空1分,共33分)
1、有23个苹果,至少拿走( )个,就可以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
2、40里面有( )个5,30里面最多有( )个7。
3、在算式 ÷8=7…… 中, 最大是( ),此时里填( )。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2)小明口算5道题需要8( )。
(3)小敏每天坚持练字30( )。
(4)王老师每天在校工作8( )。
5、8个千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一个数千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比千位上的数少5,其余各位上是0,这个数是( )。
6、在 里填上“>”、“<”或“=”。
100秒 2分 1001 999 10个百 1个千
2045 2054 10个十 100个一 1时 100分
7、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4>5×( ) 42>8×( ) 34>6×( )
8、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这个数是( )位数;10个10个地数,6790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9、用一个6、一个9和两个0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小的是( ),最大的是( );一个零也不读的有( ),只读一个零的有( )。(各写2个)
10、时针从12走到5,要走( )小时;分针从6走到12,要走( )分;秒针从12走到8,要走( )秒。
11、写出下面钟面上的时间。
二、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小明吃完中饭需要15秒。( )
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余数最大只能是8。( )
3、用9、1、3、0这四个数组成的最小的四位数是1390。( )
4、7298接近8000。( )
三、选择(每题1分,共5分)
1、每条船最多可以坐4人,37位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 )条船。
A、7 B、8 C、9 D、10
2、5 24<5419, 里最大可以填( )。
A、9 B、3 C、5 D、4
3、小红家藏书1109册,小明家藏书1036册,小敏家藏书1019册,小莉家藏书1190册,( )家藏书最多。
A、小红 B、小明 C、小敏 D、小莉
4、小敏每天去上学,去时先向南走一段,再向东走一段,然后到达学校,小敏家在学校的( )方。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5、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003要读出两个“零。
B、四千零八十一写作4080。
C、6080的6在千位上,表示6个千。
D、用两个0和两个8组成的最小四位数是8080。
四、计算(共20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20分)
4000-4000= 620-600= 7000+300=
1100-100= 9000-5000= 1000+100=
7700-700= 8600-600= 600+400=
6000+400= 900-100= 9000+500=
2、用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8分)
45÷8= 64÷9=
55÷7= 40÷6=
五、操作(12分)
1、先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4分)
2、看图回答问题(6分)
(1)文峰超市在学校的( )面,在小明家的( )面。
(2)小明从家去少年宫,可以先向( )面走到文峰超市,再向( )面走到少年宫;也可以直接向( )面走到电视台,再向( )面走到少年宫。
六、解决问题(共25分)
1、果园里一共摘了60筐苹果。李叔叔用汽车每次最多运9筐,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4分)
2、食堂本月运来1000袋大米,比上月少运进100袋。食堂上月运进多少袋大米?(4分)
3、工厂要生产一批玩具,已经生产了3000个,剩下的比已经生产的多600个。还剩下多少个没有生产?这批玩具一共有多少个?(4分)
4、(1)30元可以买多少支钢笔,还剩下多少元?(4分)
(2)明明带了50元,先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钢笔,剩下的钱最多能买几个文具盒?(4分)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3分)
七、思维冲浪(10分)
花店运来54朵康乃馨和19朵玫瑰花。花店阿姨想把7朵康乃馨和2朵玫瑰花扎成一束,最多可以扎成这样的几束花?
第一:要适度应用学具,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用摆小棒的方法,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出两份数目相同的,让学生觉得加法的累赘,再介绍乘法,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且乐意学乘法了。
第二:利用生活知识教学。
例如:小红做了18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2朵,还剩下多少朵。这是两位数减两位数,如果在生活中做一做,学生就明白意思了,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
第三:利用社会环境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时,可以带学生到商城或社会中,利用新学的统计知识,通过观察、计量、比较,从而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第四: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
“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二、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_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
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正方形;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正方体的体积,经老师启发,学生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有的学生很快解答出来: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则2X×4=48得:X=6(即正方体的棱长),这样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为:6×6×6=216(立方厘米)。
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4+4+4+4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
(2)三角板上最大的那个角是( )角。
(3)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鲜花一样多,一共有27朵,黄花有( )朵。
(4)( )九三十六
(5)( )÷5=6
(6)( )×( )=24
(7)( )÷5=( )
(8)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 )。
(9)被除数是8,商是4,除数是( )。
(10)40里面有( )个5。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6的3倍是18。 ( )
(2)数学课本封面上的直角比课桌面上的直角小。( )
(3)2+3×4=14。 ( )
(4)因为2+2=2×2,所以3+3=3×3。 ( )
(5)钟表上显示3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 )
(6)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 )
(7)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 ( )
(8)计算2×7,14÷7,7×2,14÷2,用的口诀都是“二七十四”。 ( )
(9)求6的4倍是多少?列式是6 × 4。 ( )
(10)86-68=9×2。 (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个2分,共10分)
(1)所有的( )大小都是相等的。
A.角 B.直角 C.锐角
(2)计算5 × 7应想乘法口诀( )。
A.七八五十六 B.五七三十五 C.五五二十五
(3)求8是4的多少倍?列式为( )。
A.8 ÷ 4 B.4 × 8 C.8 × 4
(4)计算64-42÷6时,先算( )。
A.64-42 B.42÷6 C.64÷6
(5) 5个3相加是多少?正确的列式是( )
A.5+5+5=15 B.5+3=8 C.5×3=15
四、计算。(共18分)
1.直接写得数。(每个1分,共8分)
9×3= 54÷6= 36÷4= 9×7=
15÷3= 4×3= 7×6= 9÷ 9=
2.直接写得数。(每个2分,共6分)
3×6÷9= 45÷5×7= 4×8+3=
3.用竖式计算。(每个2分,共6分)
9×4= 63÷7= 35+46=
五、在( )里填上 “>”、“<”或“=”(每个3分,共12分)。
24÷6( )24÷3 3×6( )2×9
12-4( )28÷4 5×7+7( )42
六、画一画:在□下面的横线上画△,要求△的个数是□的3倍。(4分)
□□
算式为( )
七、应用题。(每题4分,共24分)
1、丽丽每天写8个大字,一个星期能写多少个大字?
2、红、黄、蓝三色气球一样多,一共18个,红气球有多少个?
3、运走一些花盆后,剩下的和运走的一样多。已知运走了36盆,原来有多少盆?
4、有20块糖,平均分给明明和他的4个同学,每人分几块?
5、一本故事书共80页,小红每天读4页,小明每天读的页数是小红的2倍。小明每天读多少页?
6、一本书50页,每天看8页,看了6天,还剩多少页?
小学数学只是一个数学基础,其实并没有难度,但是往往好多学生数学却是他们的薄弱科目,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没有把握正确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一、填一填。(28分)
1、这枝铅笔长( )厘米
3、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来量,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和( )。
4、量物体长度时,一般把尺子的( )刻度对准物体一端,再看物体的另外一端对着几。
5、用( )作单位来量课本的长度,用( )作单位来量教室的长度。
6、300厘米=( )米 8米40厘米=( )厘米
4米=( )厘米 275厘米=( )米( )厘米
7、在下面的(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高40( ) 厚约5( )
高1( )22( ) 高70( )
8、在 里填上“>”“<”或“=”。
40厘米 5米 82厘米 28厘米 6厘米 6米
2米 200厘米 3米 30厘米 495厘米 5米
1米—20厘米 80厘米 40米+3米 403米
二、选一选。(12分)
1.黑板的长大约是( )。
①3米 ②3厘米 ③30厘米
2.小敏身高95厘米,小亮身高1米。小敏和小亮相比,( )。
①小敏高 ②小亮高 ③一样高
3.一根跳绳长( )
①4厘米 ②40厘米 ③4米
4.给出两个点能画( )条线段
①1 ②2 ③无数
5.图• • • • 中有( )条线段。
①3 ②4 ③5 ④6
6、一根跳绳长( )
①4厘米 ②40厘米 ③4米
三、判断对错。(14分)
1、(4分)在线段的( )里面“√”,不是线段的在( )里画“×”。
( ) ( ) ( ) ( )
2、下面的说法对的画“√”,不对的画“×”。
(1)一枝铅笔长约20米。 ( )
(2)妈妈的身高大约160厘米。 ( )
(3)20厘米就是2米。 ( )
(4)小明每分钟大约走60厘米。 ( )
(5)一条线段长5厘米。 ( )
(6)一个图钉长1米。( )
(7)比70米少20米的是50厘米。( )
(8)一棵树高6米。 ( )
(9)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 )
(10)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 )
四、计算小能手。(12分)
1、(9分)算一算。
23米-8米=( )米 38厘米+7厘米=( )厘米 1米-60厘米=( )厘米
50厘米-4厘米=( )厘米 20厘米+80厘米=( )米 1米-9厘米=( )厘米
35米-18米=( )米 40厘米+26厘米=( )厘米 30米+15米=( )米
2、(3分)把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5米5厘米 5米50厘米 66厘米 6米 60厘米 6米5厘米
五、按要求画线段。(8分)
1.(2分)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2分)画一条比9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3、(2分)画一条比6厘米少2厘米的线段。
4、(2分)画两条长度和是8厘米的线段。
六、解决问题。(26分)
1、(2分)估一估椅子有多高?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桌子说:“我高78厘米”。
凳子说:“它比我高一些。”凳子高( )。
30厘米 1米 70厘米
2、(4分)小明身高1米35厘米,弟弟身高1米26厘米,弟弟比比小明矮多少厘米?
3、(4分)亮亮的身高是80厘米,离1米还差多少?
4、(4分)新
35米 48米
(1)兔子和松鼠,谁离学校近,近了多少米?
(2)从松鼠家走到兔子家,一共要走多少米?
4、(4分)一根绳子长85米,先剪掉了20米,又剪掉了15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5、(4分)一根竹竿长13米,插入水中一截后,露在水面外的部分长5米,水有多深呢?
6、(4分)小明有一把旧尺子,只剩下4个刻度了,用这把尺子能画出哪些长度的线段?
1、抓住课堂
理科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45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2、高质量完成作业
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突然来到你身边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习理科十分重要;即使失败,这道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勤思考,多提问
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规律、定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正确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还有对不懂的内容,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最佳途径。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是理科。对于老师的讲解,课本的内容,有疑问应尽管提出,与老师讨论。总之,思考、提问是清除学习隐患的最佳途径
4、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理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
(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我就有两本题集。一本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作业,考试出现的错题,有选择地记下来,并用红笔在一侧批注注意事项,考试前只需翻看红笔写的内容即可。我还把见到的一些极其巧妙或难度高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用方法和思想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小学辅导。时间长了,自己就可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最终它们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对你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5、有选择地做课外练习
课余时间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在做课外练习时要少而精,只要每天做两三道题,天长日久,你的思路就会开阔许多。
正确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更为重要。只要你刻苦努力努力,就一定可以学好数学。相信自己,数学会使你智慧的光芒更加耀眼夺目!
一、考试时心情不能紧张。由于紧张,大脑神经活动紊乱,人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明显下降,造成记忆反应模糊,语言表述不切要点,考不出应有的水平。
二、要仔细审题,弄清题意。答题时一定要根据问题,寻找正确的答案,不能毛毛糙糙、弄错题意,答非所问而造成失分。
认真答题可谓得分关键。有的试题表述难度较大,需要同学们动一番脑筋,不要提笔就答,应该先冷静构思一下: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如何表述才能更清楚、更准确,然后再动笔,这样正确的把握性大。
三、卷面书写一定要认真规范,在各种考试中,由于书写不认真,涂改现象严重,格式不规范,造成失分的现象不在少数。因此,在考场上当你为解题酣畅而拍手称庆之际,别忘了留神你的字。
3、更多考试注意事项:
需要准备的物品:
1.彩色铅笔一盒:有可能会出现按照要求画图或者涂色的题目;
2.铅笔,颜色不要太深,这样容易使卷面显得太脏;但是也不要颜色太浅的,有时候孩子写字力量太小,容易看不清而导致扣分;
3.直尺:每位孩子必须要带尺子,要求连线题等必须用直尺连;
4.好用的橡皮:最好用容易擦掉字的那种,利于保持直面整洁。
一、填空: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是字母()表示;量较长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
2、在测量物体时,尺子要与()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端对着几。
3、线段是()的,可以量出(),它()个端点。
4、量语文书用()作单位,大约长15(),一扇门高2()。
5、35厘米+57厘米=()厘米1米-46厘米=()厘
500厘米-2米=()厘米4米+300厘米=()米
2米+30厘米=()米()厘米86米-69米=()米
6、三角形有()线段组成,一个正方形是由()线段组成。正方形和长方形都由()条线段。
7、明明的身高是125(),姚明的身高是227()。
8、张阿姨测量土地,如果用2米刻度线作起点,量到一块地的尽头正好是皮尺的14米刻度线,这块地长()米。
二、判断:
1、100厘米比1米长。()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比50厘米长49厘米的线段比1米长。()4、爸爸的身高是180米。()
5、黑板边和桌子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6、小强一步能走65厘米。()
7、测量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三、选择题:
1、从尺子的刻度2到刻度9是()厘米。A、7B、5C、9
2、测量学校的操场用()作单位。A、厘米B、米C、尺
3、米和厘米都是()单位。A、时间B、长度C、重量
四、比较大小。
5米()50厘米1米()99厘米3米+4米()7厘米
80厘米+20厘米()2米56米()560厘米30米()3米
45厘米+55厘米()1米
五、按从大到小排列顺序。
1、60厘米6米6厘米60米
2、240厘米20米2厘米20厘米2米
按从小到大排列顺序。
3、4米40厘米2米4厘米40米
4、9米9厘米90厘米90米
六、画图:
1、画一条比5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2、画两条线段,它们的和是9厘米。
3、画一条比8厘米短4厘米的线段。4、画一条比2厘米长的线段。
七、解决实际问题。
1、用一根长18米的木棍量水深,木棍插到底后露出水面的部分是6米,水深多少米?
2、小丽的身高是75厘米,小红比她矮17厘米,小红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3、小明的身高是85厘米,他站在凳子上高99厘米,凳子高多少厘米?
4、每棵树之间的距离是7米,小燕子从第1棵树飞到第9棵树,小燕子飞了多少米?
一、动手试一试:动手有助于消化学习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课下,应该把老师讲过的公式进行推导,推导时不要看书,要默记。这样就能使自己对公式掌握滚瓜烂熟,可为公式变形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思考: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在学这门课中,思考有重大意义。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 突破口、简便的解题方法。在我们周围,凡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于是脑子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
三、培养创造精神:所谓创造,就是想出新办法,做出新成绩,建立新理论。创造,就要不局限于老师、课本讲的方法。平时,有一些难度高的题目,在听懂了老师讲的 方法后,还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没有另外的解法,这样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能比较几种解法的利弊,使解题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第 一,认真听老师讲课。
这是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听讲时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开小差,更切忌一边讲话一边听讲。其次要专心凝 听老师讲的每一个字,因为数学是以严谨著称的,一字之差就非同小可,一字之间就隐藏玄机无限。听讲时还要注意记笔记。上课还要积极举手发言,举手发言的好 处可真不少:①可以巩固当堂学到的知识。②锻炼了自己的口才。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和错误能得到老师的指教。真是一举三得。总之,听讲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第二,课外练习。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课后作业也是学习和巩固数学的重要环节。我很注意解题的精度和速度。精度就是 准确度,专心致志地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一次性准确,而一旦有了错,要及时改正。而速度是为了锻炼自己注意力集中,有紧迫感。可以在开始做作业时定好闹钟, 放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再做作业,这样有助于提高作业速度。考试时,就不会紧张,也不会顾此失彼了。
第 三,复习、预习。
对数学的复习,预习可以定在每天晚上,在完成当天作业后,再将第二天要学的新知识简要地看一看,再回忆一下老师已讲过的内容。睡觉时躺在 床上,脑海里再像看电影一样将老师上课的过程“看”一遍,如果有什么疑难,可以翻翻书,直到搞懂为止。每个星期天还要作一星期功课的小结复习、预习。这样 对学数学有好处,并掌握得牢固,就不会忘记了。
第四,提高。
在完成作业和预习、复习之后,就做一些爬坡题。做这类题,尽可能自己独立思考,努力找出隐藏的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需要看一看参考书,以及请教师长和同学。总之,要做到多看、多做、多问、虚心、勤奋,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才是关键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