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提高精读课教学效果(共含14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eye155”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如何提高精读课教学效果
随着语言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本文从做好课前导入,精讲多练,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培养自主学习,学习策略,课堂活动和建立情感关系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精读课教学效果.
作 者:哈丽丹・买买提 作者单位:新疆教育学院外国语分院,乌鲁木齐,830043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3) 分类号:G42 关键词:兴趣 教学效果如何提高 “英语口语”课教学效果
英语口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如何通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思维、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成为英语口语教学必须完成的中心任务。笔者经过几年来口语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通过中西文化及语言的差异比较,设计日常口语会话情景,训练日常口语会话
学生要熟练掌握日常口语会话,就必须掌握范围广阔的、基本得当的日常用语,以服务于交际目的。如怎样表示想与陌生人交谈;怎样表示喜爱与厌恶,赞同与异议;怎样问路与指路;怎样发出与接受邀请;怎样处理电话;怎样抱怨与安慰别人;如何购物、求医、求学,节假日或旅游时的交际范围有那些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由于中西文化及语言的差异,好多学生不知如何应付这些问题。在基础会话单元教学过程,笔者针对这一情况首先通过中西方语言差异比较,将学生感到困难的关键句列在黑板上,然后将学生分组,自己设计情景,组织会话,并进行反复实践,使学生对自己使用不当的和道得体的语言行逐步加深印象。如在对学生发出各种各样的由英文语法+汉语表达的“邀请”信息后,笔者便将各种得体地道的表达形式列于黑板:
1) How about coming to my place for dinner this Saturday?
2) Have you got any plan for this weekend?
3) I am having some friends around during the weekend. 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4) Let's get together sometime next week. What date do you suggest?
5) I wonder if we could arrange a meeting.
6) I'd like to invite you over for dinner this Friday.
或者更口语化些:
7) Shall we have lunch together?
8) Why don't we have lunch together?
然后要求学生用所给的关键句,设计情景,反复实践,直到娴熟。
在这一阶段教学中,笔者还注意结合所练内容不断给学生补充一些与他们日常生活及学习密切相关的语句, 如:
1) Simon blew Mary a kiss.(西蒙给马丽一个飞吻)
2) I'll walk (take or see) you home. (我送你回家。)
3) We pooled in money to buy Alice a birthday cake.(我们凑钱给爱丽斯买了个生日蛋糕。).
4) I was pressed for time.(我时间很紧张。)
5) The cameras whirred and the flashbulbs popped.(照相机飕飕响,闪光灯呼呼叫。
6) The second book was a slim volume.(第二本书很薄.)
7) The teacher was impressed with me.(老师对我印象很深。)
8) She let out the secret by a slip of the tongue.(她说走了嘴。)
9) Exercises dull our appetite.(运动使得我们没了胃口。)
10) Her job at the TV Station didn't officially start for another two weeks.(她在电台的工作两周以后才正式开始。)
11) One morning I woke up early and flipped on a movie channel.(一天早上我醒来很早,顺手摇开了一家电影屏道。)
12) She was chewing a huge wad of gum, which she fashioned into a bubble with her tongue.(她正在嚼一大块口香糖,然后把它吹成一个泡。)
13) The California sunlight blinded me as I walked back to my motor home.(在我回我旅宿汽车的路上,,加利福尼亚的太阳照得我睁不开眼。)
14) Soon after that I ran a relay race during an important high school track and field meet.(不久,在学校一次重要的田径会上,我参加了接力赛。)
15) She was already half way down the path, pushing her bicycle with a slow, dream like gait.(她已经走到半路了,象在梦中一样地缓慢地推着自行车。)
16) She'd arrived to collect Grace in the normal way.(她像往常一样来接格雷斯)
17) She brought her mother tea in bed and ran a bath for her.(她给她妈妈倒了一杯茶,送到床头,接着又给她放好了洗澡水。)
18) Everyone else wore T-shirts with slogans on them.(人人都穿文化衫。)
19) The Rock music blared from their dormitory.(从他们宿舍中传来了摇滚乐的吼叫声。)
20) They heard television blare.(电视机的声音震耳欲聋。)
21) His English was good but in moments of stress, he dropped words.(它的英语不错,但在关键时刻,他说的丢三拉四。)
22) A flush of alarm prickled her skin.(一阵恐慌使得她浑身起鸡皮疙瘩。)
这些用语地道、实用,是笔者从广泛的阅读中摘录下来的。学生从一般的教科书中很难发现。这样的语句对于细微的描述与表达非常有用,很受学生欢迎。
2.通过对日常生活题材讨论,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
对日常生活题材的讨论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通过组织多种形式课堂和课外的讨论活动,适时以引导学生广泛地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题材相互间进行会话,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又活跃学生的思维、扩大了知识面。此类话题涉及邻里关系、购物、运动与健康、家庭生活、抽烟与疾病、教育与发展、少年犯罪等等。下面是众多讨论题材中的两则:
A:
(1) Tell the class about your holiday. Did you go home or travel? What did you do with your
family each day or where did you do/who did you see/visit? Explain.
(2) Discuss the customs of Chinese New Year. What do people do to prepare for the New
Year/Spring Festival? Are there some interesting activities that you do in your family or
hometown to celebrate? Explain.
(3) This Chinese New Year is the Year of the Dragon. What does that mean and what should happen
in a Dragon year? Discuss the 12 years/animals of the new year and what each one is supposed
to bring according to which animal.
(4) If you have a different favorite holiday other than Spring Festival, discuss what it is and
why it is your favorite holiday.
(3) What is the best place you have ever traveled to? Why did you like that place and what made
it special?
B :
(1) What kind of service do you get in stores? Has it gotten better or worse over the years? Do
you think more shops are employing a “The customer is always right” attitude and greeting
people more often with a smile? Or are stores too aggressive now in promoting sales?
(2) Have you ever been treated by a shop-assistant who was not willing to help you? What happened and were you able to remedy the
situation? Are shop-assistants ever punished or fired for being rude to customers?
(4) What kinds of things do stores do to get customers to come in to shop? Do they often offer
something for free if you shop there more frequently or by more goods? Have you ever gotten
something free or won anything in a store?
(5) Have you ever bought things you don't need in hopes of winning something? Were you lucky
or unlucky? Some people spend a lot of money on things like lottery tickets, hoping to win a
lot of money or a big prize. Do you think there is always a chance you might by lucky, or that
it is a waste of money?
If shops are to be successful in their sales, what should they do to have good customer
relations, encourage shoppers, and promoter&
[1] [2] 下一页
nbsp;their goods?在讨论这样的题材时,有时是全班一起讨论,有时是每组负责讨论一个问题,然后面向全班阐述自己的观点;有时是各小组将各自讨论的结果作对比,分析总结异同,并且学生即兴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讨论某一问题时,要求每个发言者不能只顾自说自己的,而是要针对前一个人的发言做出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使每位同学都能集中注意力,同学间相互学习和逐步领会驾驭语言的要领,而且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及驾驭语言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口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对热点话题辩论,提高学生口语的思辨能力
提高学生口语的思辨能力是口语教学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作长篇论述的能力。目前,大多数中国学生需要口语输出时,讲的多是零星片语,而形不成有序的逻辑主体。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联想与想象这方面的训练,不知道应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剖析。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循序渐进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对每一个会话题材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如在组织讨论 “What is Happiness?” 时,笔者引导学生先做横向讨论,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中学生的幸福观是什么?大学生的幸福观是什么?单身汉的幸福观是什么?年轻夫妇的幸福观是什么?老年人的幸福观是什么?知识分子的幸福观是什么?这时可引用爱尔兰著名诗人叶的话来总结知识分子的幸福观:我们终生的幸福取决于我们选择困难的难度。再从纵向来讲,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具有不同的幸福观。笔者用自己的例子加以说明,然后鼓励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成长阶段寻找例子,或从身边其它人不同的成长阶段发掘例子等。第三从逆向讲,幸福不应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对幸福的追求中,饱含渴望的过程更为重要。如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年轻人涌向深圳寻求机会,梦想着做出一番成就。经过几年奋斗才发现自己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企业家或老板,有人可能会永远处于社会的底层。这时是退却还是失望?不,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即使你不能达到希望的顶层,但你同样可以享受生活,享受现代科学给你带来的乐趣。最后再进一步深化讨论的主体,得出获得幸福的关键是保持心理平衡,并分析、阐释这一观点。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引导和讨论,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口语的思辨能力,而且陶冶了情操。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思辨、分析和创新能力,笔者在口语课的后期阶段还采用演讲、辩论或二者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如对老师布置的题材,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不同的主题准备2分钟,然后上台做即兴演讲,演讲完毕后,其它学生可以质疑,此引发出热烈的辩论。这样既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又训练了学生批判性倾听能力。有时,还采用正反两方辩论的形式组织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先定好辩论的话题,确定正方与反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再综合对比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不仅知道了如何推理、如何识别与利用不同的资料为自己服务,而且知道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类问题。既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
总之,英语口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英语日常口语,了解了语言的文化含义,能使用本族人普遍接受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要促进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思考分析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正如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口语课结束时所形容的那样“英语口语课不仅使我们口语流利,也改变了我们的思想。”
上一页 [1] [2]
如何提高 “英语口语”课教学效果
英语口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如何通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思维、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成为英语口语教学必须完成的中心任务。笔者经过几年来口语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通过中西文化及语言的差异比较,设计日常口语会话情景,训练日常口语会话
学生要熟练掌握日常口语会话,就必须掌握范围广阔的、基本得当的日常用语,以服务于交际目的。如怎样表示想与陌生人交谈;怎样表示喜爱与厌恶,赞同与异议;怎样问路与指路;怎样发出与接受邀请;怎样处理电话;怎样抱怨与安慰别人;如何购物、求医、求学,节假日或旅游时的交际范围有那些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由于中西文化及语言的差异,好多学生不知如何应付这些问题。在基础会话单元教学过程,笔者针对这一情况首先通过中西方语言差异比较,将学生感到困难的关键句列在黑板上,然后将学生分组,自己设计情景,组织会话,并进行反复实践,使学生对自己使用不当的和道得体的语言行逐步加深印象。如在对学生发出各种各样的由英文语法+汉语表达的“邀请”信息后,笔者便将各种得体地道的表达形式列于黑板:
1) How about coming to my place for dinner this Saturday?
2) Have you got any plan for this weekend?
3) I am having some friends around during the weekend. 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4) Let's get together sometime next week. What date do you suggest?
5) I wonder if we could arrange a meeting.
6) I'd like to invite you over for dinner this Friday.
或者更口语化些:
7) Shall we have lunch together?
8) Why don't we have lunch together?
然后要求学生用所给的关键句,设计情景,反复实践,直到娴熟。
在这一阶段教学中,笔者还注意结合所练内容不断给学生补充一些与他们日常生活及学习密切相关的语句, 如:
1) Simon blew Mary a kiss.(西蒙给马丽一个飞吻)
2) I'll walk (take or see) you home. (我送你回家。)
3) We pooled in money to buy Alice a birthda
[1] [2] [3] [4] [5]
英语口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如何通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思维、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成为英语口语教学必须完成的中心任务。笔者经过几年来口语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通过中西文化及语言的差异比较,设计日常口语会话情景,训练日常口语会话
学生要熟练掌握日常口语会话,就必须掌握范围广阔的、基本得当的日常用语,以服务于交际目的。如怎样表示想与陌生人交谈;怎样表示喜爱与厌恶,赞同与异议;怎样问路与指路;怎样发出与接受邀请;怎样处理电话;怎样抱怨与安慰别人;如何购物、求医、求学,节假日或旅游时的交际范围有那些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由于中西文化及语言的差异,好多学生不知如何应付这些问题。在基础会话单元教学过程,笔者针对这一情况首先通过中西方语言差异比较,将学生感到困难的关键句列在黑板上,然后将学生分组,自己设计情景,组织会话,并进行反复实践,使学生对自己使用不当的和道得体的语言行逐步加深印象。如在对学生发出各种各样的由英文语法+汉语表达的“邀请”信息后,笔者便将各种得体地道的表达形式列于黑板:
1) How about coming to my place for dinner this Saturday?
2) Have you got any plan for this weekend?
3) I am having some friends around during the weekend. 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4) Let's get together sometime next week. What date do you suggest?
5) I wonder if we could arrange a meeting.
6) I'd like to invite you over for dinner this Friday.
或者更口语化些:
7) Shall we have lunch together?
8) Why don't we have lunch together?
然后要求学生用所给的关键句,设计情景,反复实践,直到娴熟。
在这一阶段教学中,笔者还注意结合所练内容不断给学生补充一些与他们日常生活及学习密切相关的语句, 如:
1) Simon blew Mary a kiss.(西蒙给马丽一个飞吻)
2) I'll walk (take or see) you home. (我送你回家。)
3) We pooled in money to buy Alice a birthday cake.(我们凑钱给爱丽斯买了个生日蛋糕。).
4) I was pressed for time.(我时间很紧张。)
5) The cameras whirred and the flashbulbs popped.(照相机飕飕响,闪光灯呼呼叫。
6) The second book was a slim volume.(第二本书很薄.)
7) The teacher was impressed with me.(老师对我印象很深。)
8) She let out the secret by a slip of the tongue.(她说走了嘴。)
9) Exercises dull our appetite.(运动使得我们没了胃口。)
10) Her job at the TV Station didn't officially start for another two weeks.(她在电台的工作两周以后才正式开始。)
11) One morning I woke up early and flipped on a movie channel.(一天早上我醒来很早,顺手摇开了一家电影屏道。)
12) She was chewing a huge wad of gum, which she fashioned into a bubble with her tongue.(她正在嚼一大块口香糖,然后把它吹成一个泡。)
13) The California sunlight blinded me as I walked back to my motor home.(在我回我旅宿汽车的路上,,加利福尼亚的太阳照得我睁不开眼。)
14) Soon after that I ran a relay race during an important high school track and field meet.(不久,在学校一次重要的田径会上,我参加了接力赛。)
15) She was already half way down the path, pushing her bicycle with a slow, dream like gait.(她已经走到半路了,象在梦中一样地缓慢地推着自行车。)
16) She'd arrived to collect Grace in the normal way.(她像往常一样来接格雷斯)
17) She brought her mother tea in bed and ran a bath for her.(她给她妈妈倒了一杯茶,送到床头,接着又给她放好了洗澡水。)
18) Everyone else wore T-shirts with slogans on them.(人人都穿文化衫。)
19) The Rock music blared from their dormitory.(从他们宿舍中传来了摇滚乐的吼叫声。)
20) They heard television blare.(电视机的声音震耳欲聋。)
21) His English was good but in moments of stress, he dropped words.(它的英语不错,但在关键时刻,他说的丢三拉四。)
22) A flush of alarm prickled her skin.(一阵恐慌使得她浑身起鸡皮疙瘩。)
这些用语地道、实用,是笔者从广泛的阅读中摘录下来的。学生从一般的教科书中很难发现。这样的语句对于细微的描述与表达非常有用,很受学生欢迎。
2.通过对日常生活题材讨论,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
对日常生活题材的讨论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通过组织多种形式课堂和课外的讨论活动,适时以引导学生广泛地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题材相互间进行会话,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又活跃学生的思维、扩大了知识面。此类话题涉及邻里关系、购物、运动与健康、家庭生活、抽烟与疾病、教育与发展、少年犯罪等等。下面是众多讨论题材中的两则:
A:
(1) Tell the class about your holiday. Did you go home or travel? What did you do with your family each day or where did you do/who did you see/visit? Explain.
(2) Discuss the customs of Chinese New Year. What do people do to prepare for the New Year/Spring Festival? Are there some interesting activities that you do in your family or hometown to celebrate? Explain.
(3) This Chinese New Year is the Year of the Dragon. What does that mean and what should happen in a Dragon year? Discuss the 12 years/animals of the new year and what each one is supposed to bring according to which animal.
(4) If you have a different favorite holiday other than Spring Festival, discuss what it is and why it is your favorite holiday.
(3) What is the best place you have ever traveled to? Why did you like that place and what made it special?
B :
(1) What kind of service do you get in stores? Has it gotten better or worse over the years? Do you think more shops are employing a “The customer is always right” attitude and greeting people more often with a smile? Or are stores too aggressive now in promoting sales?
(2) Have you ever been treated by a shop-assistant who was not willing to help you? What happened and were you able to remedy the situation? Are shop-assistants ever punished or fired for being rude to customers?
(4) What kinds of things do stores do to get customers to come in to shop? Do they often offer something for free if you shop there more frequently or by more goods? Have you ever gotten something free or won anything in a store?
(5) Have you ever bought things you don't need in hopes of winning something? Were you lucky or unlucky? Some people spend a lot of money on things like lottery tickets, hoping to win a lot of money or a big prize. Do you think there is always a chance you might by lucky, or that it is a waste of money?
If shops are to be successful in their sales, what should they do to have good customer relations, encourage shoppers, and promoter their goods?
在讨论这样的题材时,有时是全班一起讨论,有时是每组负责讨论一个问题,然后面向全班阐述自己的观点;有时是各小组将各自讨论的结果作对比,分析总结异同,并且学生即兴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讨论某一问题时,要求每个发言者不能只顾自说自己的,而是要针对前一个人的发言做出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使每位同学都能集中注意力,同学间相互学习和逐步领会驾驭语言的要领,而且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及驾驭语言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口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对热点话题辩论,提高学生口语的思辨能力
提高学生口语的思辨能力是口语教学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作长篇论述的能力。目前,大多数中国学生需要口语输出时,讲的多是零星片语,而形不成有序的逻辑主体。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联想与想象这方面的训练,不知道应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剖析。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循序渐进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对每一个会话题材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如在组织讨论 “What is Happiness?” 时,笔者引导学生先做横向讨论,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中学生的幸福观是什么?大学生的幸福观是什么?单身汉的幸福观是什么?年轻夫妇的幸福观是什么?老年人的幸福观是什么?知识分子的幸福观是什么?这时可引用爱尔兰著名诗人叶的话来总结知识分子的幸福观:我们终生的幸福取决于我们选择困难的难度。再从纵向来讲,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具有不同的幸福观。笔者用自己的例子加以说明,然后鼓励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成长阶段寻找例子,或从身边其它人不同的成长阶段发掘例子等。第三从逆向讲,幸福不应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对幸福的追求中,饱含渴望的过程更为重要。如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年轻人涌向深圳寻求机会,梦想着做出一番成就。经过几年奋斗才发现自己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企业家或老板,有人可能会永远处于社会的底层。这时是退却还是失望?不,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即使你不能达到希望的顶层,但你同样可以享受生活,享受现代科学给你带来的乐趣。最后再进一步深化讨论的主体,得出获得幸福的关键是保持心理平衡,并分析、阐释这一观点。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引导和讨论,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口语的思辨能力,而且陶冶了情操。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思辨、分析和创新能力,笔者在口语课的后期阶段还采用演讲、辩论或二者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如对老师布置的题材,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不同的主题准备2分钟,然后上台做即兴演讲,演讲完毕后,其它学生可以质疑,此引发出热烈的辩论。这样既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又训练了学生批判性倾听能力。有时,还采用正反两方辩论的形式组织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先定好辩论的话题,确定正方与反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再综合对比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不仅知道了如何推理、如何识别与利用不同的资料为自己服务,而且知道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类问题。既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
总之,英语口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英语日常口语,了解了语言的文化含义,能使用本族人普遍接受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要促进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思考分析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正如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口语课结束时所形容的那样“英语口语课不仅使我们口语流利,也改变了我们的思想。”
(中国矿业大学 孟丽)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能运用灵活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如果我们的方法得当,会使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他们对知识有一种渴求的欲望。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重视课堂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习和各方面发展的主阵地。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中国有句俗话“严师出高徒”从这句话当中包含有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及教师形象的威严,也可见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枯燥、死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心情会比较压抑,而且思维能力也受到了限制,这样会大大扼杀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现在我们倡导的是一种开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形式。记得一次,我观摩了靳家彦、吴正宪等几位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真正让我受益匪浅。他们运用精练、幽默的语言,采用别具匠心的教学手段,整堂课学生都是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一堂课结束后,学生仍是余兴未尽。如靳家彦老师在讲“两小儿辩日”这一课时,由于师生是初次见面,彼此不熟悉,靳老师首先设计了关于自己的六句话,这六句话有对有错,让学生来判断,学生兴趣十足。在判断过程中师生又进行了沟通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虽然靳老师第一次给这些学生上课,但可看出他们相处非常融洽,为老师后面的教学进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理解古文内容时,老师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也体现出课堂的民主与和谐。吴正宪老师在讲“平均数”这节课的过程中,时而在学生耳边说上几句悄悄话,时而用幽默的语言把学生逗的哄堂大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也真正领悟到知识的真谛。我们想一想,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注意力能不跟着老师走吗?还用得着老师说“注意听”“别走神”之类的话吗?
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的心声,教材有情,如果我们能做到老师有情,创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情,那情感的纽带就会联结、沟通在教材――学生――老师之间。这样我们的学生在一个有情的环境里,一定会变得爱学、乐学了。
二、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灵活多样
“发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哪门学科的教学方法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材去设计教学方法。有的老师曾尝试过把名师讲的一堂课原原本本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以为会收到同样好的效果,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原因是他们没考虑本班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对于教材我们应进行深入的研究、揣摩。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就要求我们既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设计出每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拿语文来说,对于每篇课文,由于内容不同、写作风格与所要表达的思想不同,我们也要随之改变教学方法。如我在教学“壮丽的青春”和“捞铁牛”这两篇课文时,就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讲“壮丽的青春”这篇课文主要是赞颂欧阳海舍生忘死的精神。这片课文在写作上主要通过描写当时情况的危急、用欧阳海的表现突出人物的品质。因此,我指导学生去品读,并且让他们亲身体验四秒种的长短,想象当时的情景,让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生,让他们读出更强烈、更真实的语气,在读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人物的品质,老师也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捞铁牛”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本篇文章主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我采用让学生围绕重点段质疑的方法,学生通过质疑解决问题,理解了课文内容,也领悟到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去钻研、更新,且不可死搬硬套,一成不变。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来传达课文的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能以直观、动态、形象化的演示效果,创设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气氛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首先用优美的歌曲《塞北的雪》把学生带入到冬的情境中来。接着用图片展示出济南冬天的景象,同学们看到优美的冬景,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有了这种情感,就为进一步分析课文作了必要的准备。它起到了“意美以感心,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悦耳”的感知作用。
四、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这一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对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效果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多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而且还要照顾到全体学生。我们不要总是把那些鼓励的、肯定的话语只送给优等生或中等学生。我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但给优等生以积极的评价,让他们思维更加活跃、更富有创新精神,我还积极寻找差等生的闪光点,给他们以鼓励和正面引导,从他们美滋滋的表情,可看出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样师生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断地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它像雨露一样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要了解一些英语教学方法,掌握一些现代英语教学的`新方法、手段和技能,这样才能更加了解自己,了解学生,更清楚为什么教?以及如何教?只有不断创新.把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作 者:马金良 作者单位:青海民和转导中心学校 刊 名:商情 英文刊名:SHANGQING 年,卷(期): “”(4) 分类号: 关键词: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于漪
一节语文课的时间、空间是固定的,对每个教师都一样,但不同的教师上的课,效率、效果是不完全一样 的。我们的基础教育必须采取班级教学的形式,学生的语文能力得法于课内,所以课内也就十分宝贵、重要。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成效?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的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结 合,其综合性非常强。关于这一点,我已撰文阐述,在此不再重复。
第二,课堂教学应该立体化,多功能,一箭数雕,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情操陶冶于一 炉。比如初中教材有《晋祠》,我在教这篇课文时起始阶段就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首先请每一位学生用响亮 的完整语句介绍一处名胜古迹,学生从上海小刀会故址讲到西藏布达拉宫,从杭州的西湖讲到长白山的天池。 这个环节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一)传递信息,扩大视野――一个同学讲一处名胜,几十个同学就讲几十处 ,相互进行了知识传授;(二)培养说的能力;(三)发展智力――当学生站起来讲杭州“柳浪闻莺”、“三 潭印月”的时候,自然会唤起记忆,展开想象;(四)陶冶情操――让学生知道中国数千年文化平铺在中国大 地上,名胜古迹无处不在。这个环节只用了一分半钟时间,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盎然。于是我顺势引 导他们进入第二个环节,拿出一本厚厚的《中国名胜词典》,说山西名胜的第一个辞条就是晋祠,让学生打开 练习本听写。听写完之后,又齐读一遍,校对一下。这样做,试图达到下面几个目的:(一)激发求知欲,在 教学全过程中不断调动求知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知道得太少了,需要学习;(二)培养听写的能力, 我是用记录速度读的;(三)检查阅读的准确度――让学生听写之后,每一句再用号码标出来,然后以浏览速 度对照课文,看哪一句可以跟哪一段对应。有个学生说数字不对,课文说晋祠离太原40里,而词典说离太原25 公里。究竟哪个说法对呢?我让学生再仔细读,学生们说都对,因为课文说晋祠在太原西40里,词典说在太原 西南25公里,那个学生是漏看了一个“南”字。于是我总结说:“漏看一个字,就差十里路,真是‘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呀!”学生因而切实感到阅读要准确,不能粗心;(四)锻炼比较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区别词典 与一般文章的写法有何异同;(五)激发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知道在那么早的年代,我国就建造了那么高超的 建筑物。这样,“一箭数雕”,两节课学完,百分之八十时间都是学生在学,读、写、听、说,老师只起指导 作用。
举《晋祠》的例子,旨在说明几个问题。第一,课的出发点要搞清楚,是从教出发,还是从学出发,不能 弄错了。施教之功在于引导,点拨,启发,开窍,而不是自己在讲台上讲个没完,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所 以课堂教学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第二,建立有效的联系网。课堂教学是有结构的,传统的结构是单向 型的,直线往复,即老师讲,学生听,或学生问,老师答。这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也有不小的缺陷,导致有些 学生只习惯于当听众,而不积极主动思考。所以要转变为辐射型的、网络式的,让教师的教作用于每个学生, 每个学生的反应再作用于教师。同时还要注意“兵教兵”,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教的主 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动性。学生一旦主动了,教师就会跟着长学问。有一次我教《白杨礼赞》,一个女生突然 举着手说:“我想不通,白杨树不成材,楠木是贵重的木材,茅盾为什么赞扬白杨树,贬低楠木?我是个小孩 ,人微言轻,但有的大作家也说白杨树是不好看的!”说着,她从课桌中拿出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说文 中写白杨树“叶子硬得像金属,枝条也不美”。我虽然以“象征手法,景随情移”向她作了解释,但这个问题 是我备课时从没有想到的,这促使我更进一步的思考,以弥补备课的不足。
第三点,课一定要有鲜明的节奏。语文课最怕上成模糊一片,因此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有很强的目的性, 至少一堂课的起始、高潮、结尾三个段落要清晰明了。课的起始阶段不能疲疲沓沓,要如爆竹鸣响,如京剧中 的“亮相”,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这一点应根据情况进行灵活设计。我教《藤野先生》,开始就使用了直观 教具,先问“朝花夕拾”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这本散文集是回忆性的;然后拿出鲁迅在厦门大学时的照片和东 渡日本时的照片,让学生观看。学生看惯了鲁迅的标准像,还没见过他年青时的照片,所以感到惊奇,注意力 马上就集中了,而我也就不用介绍时代背景了。教《孔乙己》时,我开头就制造了两个悬念。第一个悬念是: 我告诉学生,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也无不被这个苦人儿的形象所感动。据鲁迅先生 的朋友回忆,鲁迅在世的时候,对他创作的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学生没有这个知识,一听耳朵就竖起 来了);鲁迅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它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读后请大 家回答。接着,我又推出另一个悬念: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 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悲剧。悲剧一般是使人泪下,而我们读了《孔乙己》以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而 是内心感到一阵阵的痛楚,这究竟是命运的悲剧、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因为这个悲剧是在人们 的笑声中进行的。这样,学生带着悬念去学,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完之后回答说:它既是社会(清末下层知 识分子)悲剧,也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还不肯脱掉长衫的下层知识分子的性格 悲剧。所以,我觉得在课的起始阶段,一定要花一点功夫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课启动完毕之后,即进入阅读分析、训练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阶段。这个阶段,必须把握好课的高潮。上 一堂课就和写一篇文章一样,好课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有老师的智慧,学生的闪光点 ,有读写听说的结合。同时,课一定要有节奏,要有张有驰,张驰结合,起伏有致,疏密有节。有时训练密度 要很大,有时要缓解一点,这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理状态。青少年的自控力是不可能45分钟始终全神贯 注的,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要有节奏的、一浪推一浪的组织教学内容。教学一定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胸中有书”就是胸中要有教材,有教学目的,有教学大纲,对教材要烂熟于心;“目中有人”,就是要明 白老师只是导演而不是演员,要让学生多表演、多训练。我常跟青年教师讲,45分钟要全把握好是不容易的, 但可先上好一刻钟的课,组织一个高潮,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
课的结尾当然也不能松懈。语文教师天天要跟学生见面,因此不能“毕其功于一课”,要想着今天的课应 撒一个求知的种子,为明天做伏笔;有些问题可以暂且搁置,也可以留着问题下课讲,也可通过讨论逐步解决 。我教《藤野先生》,采用的是在多个环节让学生质疑的办法。因为这篇课文学生比较生疏,所以我就让学生 多提问。学生问了许多问题,其中有的问题问得非常好。例如一个学生说:课文第一句话就有语病,“东京也 无非是这样”,“也”字是连接性的关联词,前面没有句子,怎么能用“也”呢?我没有立即回答,而让学生 思考、讨论,使他们明白“也”字含有许多潜台词:鲁迅先生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但到东京 一看,那里的留学生醉生梦死,所以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把握课的节奏,还必须注意速度的问题。十九世纪蒸汽机时代、二十世纪内燃机时代已经结束了,而今是 信息时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了。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和时代,适应经济建设,所以语文课必须训练学生思维的 敏捷性。在教《春》的时候,我就采用了“面上开花”的办法,让学生讲一讲有关“春”的美言佳句,一分钟 之内,学生说出了“万象更新”、“大地回春”、“春回大地”、“春雨霏霏”、“万紫千红总是春”等语句 ,既活跃了气氛,又锻炼了思维的敏捷,扩大了思维的容量。
第四,课要讲究容量。提高效率,必须有容量作保证,才能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情操 陶冶于一炉。提高容量的关键,在于讲和练的角度要准、方式要活。《七根火柴》描写无名战士牺牲前的那段 文字十分感人,我的教案第一次是想这样提问学生:无名战士牺牲前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是怎样的?但我马 上感到,这样的提问苍白无力,角度太糟了,于是划掉,改成:无名战士临死前说了哪些话?有哪些动作?表 现了怎样的思想?可是这样的提法也不行,我立刻又把它否定了。我想起了许多音乐作品的主旋律一出现,就 能打动听众的心,震撼人们的心灵。于是我重新思考,调整了提问的角度:无名战士留给人间的最后的.话语是 什么?最后的动作是什么?与常人比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灵?当两个“最后”的字眼一出现,学生 的感情立刻就调动起来了。所以,同样一个问题角度的选择至关重要,一定要想法拨动学生的心弦,使语言和 思想双管齐下。
第五,要有时代活水流淌。学生跟教材的距离很大,古文好比是天书,外国文学距离也很大,即使是现代 文学,也多是三十年代的。教师应精心备课,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想方设法把现实生活引进去,使课堂教 学中有时代的活水流淌,课文不管是古的还是洋的,一律拿来为我所用。比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跟 我们所进行的政治思想教育相差很远。我教这篇课文,特意放在国庆节一过以后就教,采用对比的手法,让学 生回想一下:19中华民族是怎样的情况?从1840年以后中国遭受到多少屈辱?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寻 求救国的道路,康有为、梁启超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梁启超变法失败,逃亡日本,仍念念不忘国家的强盛, 写了《少年中国说》,表达爱国情怀。用今日国庆的欢乐去映衬昔日的苦难,学生很快就能把近代的爱国思想 与今日的爱国思想联结起来,意识到《少年中国说》尽管有时代局限、阶级局限,但它毕竟“有一颗中国心” ;过去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今天的青少年呢?教过去的文章,如有时代活水流淌,学生就会感奋,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当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仅仅是教学技巧问题,还与教学观念有关。教文要符合育人的大目标, 老师要站在育人的时代的制高点上,时刻想着培养的是明日的建设者,是21世纪的人,所以要以语言训练和思 维训练为核心,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千万不能搞机械训练。另外,老师要学而不厌,打好功底,做一个知识 的富有者。一个功底深厚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自己回想起来,在初中时遇到一位擅长教现代文学 的老师,高中时碰见一位擅长教古代诗词的老师,使我打下了语文的“幼功”,为后来改行教语文奠定了基础 。
语文教学难是很难,但其乐无穷。我从22岁登讲台到今年66周岁,44年的教坛生涯,我觉得教语文使我生 命的价值更实在了。我能有机会涉猎祖国语言文字的宝库,和那么多的文人学者对话,受他们的熏陶感染,这 是人生一大幸事。虽然岁月无情,我已是“黄昏”之年,但我们的语文教育事业却是“齐鲁青未了”。我觉得 教师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体现的,教师的生命是在学生身上延续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青年教师们只要珍惜青春、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就一定会有才人出、能人出,有成批的语文教育家出现,不 仅在国内有名,而且要把汉语教学打向世界,使得世界各民族像学英语一样,将来能学我们的语言。这是我的 想法,在我们这一辈可能是奢望,但在下一辈,在年青同志身上,是能逐步实现的。我以一个教育战线老兵的 身份,向同志们致以殷切的希望:不要成为教书匠,要成为教育家,成为语文教育专家!
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作 者:韩露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陕西西安,710063 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 “”(9) 分类号:H3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激活课堂 教学技巧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近年来,各中小学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把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作为深化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和提高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质量的一次重大举措,以信息化带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跨越式的发展。我校的计算机学科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始于1992年,尤其是近几年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他作为当前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一块坚实阵地。而如何提高计算机课的课堂效果就成为众多教师努力探索的方向。以下是我如何提高课堂效果的几点看法:
教学内容的确定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应用性强、更新快等特点,我们不能完全生搬硬套大纲和教材的目标要求,应根据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实际情况而确定。此外,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立足于教材又突破教材。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教学内容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学内容的背景化
二是教学内容的新颖化
三是教学内容的过程化
四是教学内容的应用化
五是教学内容的整合化
教学方法的选择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有趣味又苦涩难学的学科,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教法选择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有机结合。
2、教法选择应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高度集中,求知欲最高,知识迁移最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3、教法选择应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步骤的采用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科,教学步骤设计不好,安排不紧凑,将会影响上课效率。教学步骤要具有整体性。所谓整体性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使教学诸环节衔接自然,协调有序,有机结合,浑为一体,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因此,要求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逻辑,预期的
[1] [2]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于漪
一节语文课的时间、空间是固定的,对每个教师都一样,但不同的教师上的课,效率、效果是不完全一样 的。我们的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必须采取班级教学的形式,学生的语文能力得法于课内,所以课内也就十分宝贵、重要。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成效?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的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结 合,其综合性非常强。关于这一点,我已撰文阐述,在此不再重复。
第二,课堂教学应该立体化,多功能,一箭数雕,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情操陶冶于一 炉。比如初中教材有《晋祠》,我在教这篇课文时起始阶段就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首先请每一位学生用响亮 的完整语句介绍一处名胜古迹,学生从上海小刀会故址讲到西藏布达拉宫,从杭州的西湖讲到长白山的天池。 这个环节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一)传递信息,扩大视野――一个同学讲一处名胜,几十个同学就讲几十处 ,相互进行了知识传授;(二)培养说的能力;(三)发展智力――当学生站起来讲杭州“柳浪闻莺”、“三 潭印月”的时候,自然会唤起记忆,展开想象;(四)陶冶情操――让学生知道中国数千年文化平铺在中国大 地上,名胜古迹无处不在。这个环节只用了一分半钟时间,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盎然。于是我顺势引 导他们进入第二个环节,拿出一本厚厚的《中国名胜词典》,说山西名胜的第一个辞条就是晋祠,让学生打开 练习本听写。听写完之后,又齐读一遍,校对一下。这样做,试图达到下面几个目的:(一)激发求知欲,在 教学全过程中不断调动求知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知道得太少了,需要学习;(二)培养听写的能力, 我是用记录速度读的;(三)检查阅读的准确度――让学生听写之后,每一句再用号码标出来,然后以浏览速 度对照课文,看哪一句可以跟哪一段对应。有个学生说数字不对,课文说晋祠离太原40里,而词典说离太原25 公里。究竟哪个说法对呢?我让学生再仔细读,学生们说都对,因为课文说晋祠在太原西40里,词典说在太原 西南25公里,那个学生是漏看了一个“南”字。于是我总结说:“漏看一个字,就差十里路,真是‘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呀!”学生因而切实感到阅读要准确,不能粗心;(四)锻炼比较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区别词典 与一般文章的写法有何异同;(五)激发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知道在那么早的.年代,我国就建造了那么高超的 建筑物。这样,“一箭数雕”,两节课学完,百分之八十时间都是学生在学,读、写、听、说,老师只起指导 作用。
举《晋祠》的例子,旨在说明几个问题。第一,课的出发点要搞清楚,是从教出发,还是从学出发,不能 弄错了。施教之功在于引导,点拨,启发,开窍,而不是自己在讲台上讲个没完,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所 以课堂教学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第二,建立有效的联系网。课堂教学是有结构的,传统的结构是单向 型的,直线往复,即老师讲,学生听,或学生问,老师答。这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也有不小的缺陷,导致有些 学生只习惯于当听众,而不积极主动思考。所以要转变为辐射型的、网络式的,让教师的教作用于每个学生, 每个学生的反应再作用于教师。同时还要注意“兵教兵”,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教的主 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动性。学生一旦主动了,教师就会跟着长学问。有一次我教《白杨礼赞》,一个女生突然 举着手说:“我想不通,白杨树不成材,楠木是贵重的木材,茅盾为什么赞扬白杨树,贬低楠木?我是个小孩 ,人微言轻,但有的大作家也说白杨树是不好看的!”说着,她从课桌中拿出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说文 中写白杨树“叶子硬得像金属,枝条也不美”。我虽然以“象征手法,景随情移”向她作了解释,但这个问题 是我备课时从没有想到的,这促使我更进一步的思考,以弥补备课的不足。
[1] [2] [3]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 年1 月)和《英语课程标准》(2001 年7 月)的正式颁布,全国各地逐步全面开设小学英语课程, 小学英语被纳入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 在教学规模和教育质量上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同时小学英语教学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一、师资不足, 师资对教学的影响不容忽视。大多数学校自三年级开英语课, 62% 的学校教师周课时在15 课时以上, 有些甚至超过18 课时, 而且教师多是跨年级教学, 课时量大, 教学任务繁重。过重的负担不利于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法, 教师缺少备课、研课的时间和精力, 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课时不足, 班级容量过大, 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和保证教学质量。根据《英语课程标准》(7 月), 英语课程从3 年级起开设,3~6年级英语课程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 班级容量不应超过40 人/每班。现在大多数小学每周三课时,特别是四、五年级的教学内容较多,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掌握。而且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学校也不能增加课时。学生容量平均在65 人/每班,教师驾驭课堂的难度增加, 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受限,这样情形下的英语教学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和保证教学质量。
三、小学英语的学情现状不容乐观。小学英语的学情现状是:低年级的学生有很高的学习热情,但缺少对知识的巩固复习,再次上课时已经不知所学了,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学习压力的影响而忽视对英语的学习,有些家长开始把希望寄予课外补习,其结果是那些在课外学习的孩子在课堂上不认真, 学生的英语水平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小学英语教学不能较好地完成小学学段的课程目标。
四、小学英语和中学英语的教学过渡衔接没有解决好。现行的各种中学英语教材虽多数是初中起点的, 实际上教材的难易程度缺少过渡, 对于大多数并没有真正打好基础的学生来说很难掌握。但是教师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讲授教学内容和衡量学生, 这样就出现了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差异。而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情况更为复杂, 有的小学校开设的英语课较好,学生基础自然就好; 有的家长特别重视, 学生甚至已经在基础之上又学习了很多。中学阶段这些学生都在同一起点去学习,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他们,形成了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营养不良”的情况, 着实令中学英语教师困惑和头痛。
五、小学英语教学缺少合适的评价机制。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注意3-6 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 且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现在小学英语教学缺少合适的评价机制, 以期中、期末测试作为对学生的评价手段, 以学生的卷面成绩作为评价指标, 主要是笔试, 考查内容以学生的教材为主。这种评价形式缺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 对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缺少激励, 不能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 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六、学校、家长、学生都缺少对英语的足够重视。有一半以上的接受调查的教师认为学校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一般。主要表现在学校不能为英语教学提供必须的教学配套设施, 小学英语教师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也比较少。 没有了学校和家长的监督, 学生不重视英语是自然的。
因为以上的种种原因, 小学英语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小学英语教学该何去何从?经过实地调查并认真思索, 我认为应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应当重视利用以大学、地方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的, 集语言训练、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的培训于一体的师资培训基地, 通过进行专业培训尽快扩充小学英语教师的规模。同时, 通过编制切实可行的小学外语教学法指导教材、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验收活动、组织优质示范课与观摩课、鼓励一线教师以教学为基础开展英语教学科研等途径, 促进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二、通过合理的评价机制规范小学英语教学,以引起社会各界对小学英语的重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 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个别和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在于基础性, 重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小学学段的英语教学, 有利于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逐步实现小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的规范化。
逐步实现小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的规范化, 包括起始年级的规范化, 逐步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在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目标; 规范周课时, 每周不少于《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4 次教学活动; 班级规模的规范化等。现实中这样的规范化英语教学一时难以实现, 可以建设小学英语教学示范校或示范班, 发挥示范学校积极的辐射作用, 这样会对其它学校的英语教学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加强小学英语教师与中学英语教师的交流,注意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
中小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各个学段的英语教材, 熟悉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 以便融汇贯通, 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教师们可以经常互听英语课, 相互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 以便更好地掌握英语教学规律, 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师和中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师, 加强交流, 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的异同, 以便找准衔接点, 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
五、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影响课堂有效实施的因素:1.课堂导入环节拖沓,过多的师生单向交流,让部分学生只是坐着看热闹,忽视了全体学生参与。2.大量机械重复和操练,不恰当的学习方法的引导会使学生过度疲劳而兴趣索然。3.教师指令不清楚或超出学生水平,学生不清楚教师的指令,不知道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4.牵强的语境设计,失去了活动的有效性反而浪费了学生大量宝贵时间。
(二)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兴趣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
没动力的学习难以为继。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状态,情绪高昂时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激情,除了个人良好的专业素质,饱满的精神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我认为更能打动和吸引学生的是,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他必然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兴致勃勃的参与其中。在教学中,我尽力为学生创造能够充分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过程。让他们从中学到新知识,探究出新结果。如在进行问路和打电话的教学中,我为孩子们设置了真实的问路和打电话情景,孩子们不仅牢固的掌握了所学重点单词和句型,而且真实的体验了英语学习的乐趣,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好的交流,这远比生硬地出示单词卡片和反复地机械操练更易唤起学生的热情。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满足感和成就感,才能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2.严格规范的课堂学习习惯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
人能做成一件事,通常是由兴趣出发的,但必须依靠好的习惯和意志力来坚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由于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也就缺乏用英语交流的紧迫感。一周只有三节课,三次交流,常此以往,势必会导致英语学习的削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的课堂习惯,从而帮助小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求知,对教师开展更有效的课堂活动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⑴.严格的课堂行为规范,先让学生明白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如课前做好准备,书本和学具摆放整齐,上课不能随便说话。⑵.学会倾听,谦虚和尊重他人,这不仅为课堂纪律的保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这种和谐,活泼又不失安静,有思考的环境中,学生才会真正有所掌握。学生中的各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倾听,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就是大量语言输入的过程。⑶.执行纪律要严格。对违纪学生一定要严格处理,不可纵容。特别是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执行纪律要公正,以免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⑷.利用简洁规范的课堂用语随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Where are your hands ? On the desk . Eyes on me. Eyes on you . One ,two, three C Three , two , one. Who is good ? I am good . ⑸.提高课堂节奏,教师必须做到对课程重难点心中有数,并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适当加快语速,限时回答,限时练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⑹.及时鼓励和表扬,树立榜样,也是学生课堂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并建立了稳定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后,实施课堂教学便更加行云流水,得心应手。
3. 科学合理的课堂活动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根本。
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合理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势必对课堂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上课时,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和行为,精心组织实施每一个教学环节,前面的教学内容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后面的教学是前面教学内容的延伸和发展,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提问做到恰到好处,导入、呈现、操练、巩固和运用环环相扣,充分而有效地运用英语课堂的每一分钟。课堂导入做到简洁明了,开门见山。操练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善于模仿的习惯,活动方式灵活多样,教师在积极投入参与活动过程中,更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控,如果学生情绪高涨,老师要适可而止,及时收拢。如果活动有难度,学生不到位,既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及时调控,以免浪费课堂时间,达不到教学效果。
4. 良好的课堂评价制度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保障。
针对小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在学生学习情绪不佳疲劳或积极性不高时,老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一些小型教学竞赛活动,如单词接龙,英语谜语等小游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跳出不良的学习状态,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课堂上,多采用口头激励如:“Good , wonderful , great , come on .”体态语激励如点头微笑,送大拇指或拍拍头。小组评分制,每组两位英语小组长,一人负责三人,负责登记组员得分情况。作业,背单词,读句子写短文都可以累积加分。尤其针对缺困生,可以采取补考制,第一次不会,可以给多次机会。定时评出“书写之星”,“记忆之星”,“口语之星”等英语之星,并及时给与表扬。我相信,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巧妙恰当的评价将让学生更持久,深入的投入到学习中。
总之追求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永远追求的,他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从而使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近年来,各中小学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次重大举措,以信息化带动教育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我校的计算机学科教育始于1992年,尤其是近几年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他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而如何提高计算机课的课堂效果就成为众多教师努力探索的方向。以下是我如何提高课堂效果的几点看法:
教学内容的确定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应用性强、更新快等特点,我们不能完全生搬硬套大纲和教材的目标要求,应根据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实际情况而确定。此外,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立足于教材又突破教材。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教学内容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学内容的背景化
二是教学内容的新颖化
三是教学内容的过程化
四是教学内容的应用化
五是教学内容的整合化
教学方法的选择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有趣味又苦涩难学的学科,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教法选择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有机结合。
2、教法选择应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高度集中,求知欲最高,知识迁移最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3、教法选择应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步骤的采用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科,教学步骤设计不好,安排不紧凑,将会影响上课效率。教学步骤要具有整体性。所谓整体性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使教学诸环节衔接自然,协调有序,有机结合,浑为一体,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因此,要求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逻辑,预期的效果,步骤中无重叠、无脱节,因此,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步骤,设计好供学生练习的样板资料,珍惜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练习要充足
信息技术课就是要求教师悉心辅导,学生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练习的设计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是信息技术课堂练习的主要特点。总是一个模式,不管学生的个人情况如何均必须完成同样的作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例如:要求学生画一棵树。如果大家都画同一棵树,而且连树枝的形状数量都完全一样,这是美术课临摹的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仍是这样做,只能是抑制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动力。长此以往,学生形成完全依赖老师的心理,任何事情都要老师布置了才知道怎样去做,否则就无从下手。信息技术课的练习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发表自己见解的舞台。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追求进度,不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一味地要求学生一个操作接一个操作快速地练习,那就导致学生当时好像掌握了而课后全部忘记的结果。因此,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要安排充足,并强调学生珍惜有限的课堂练习,勇于尝试,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操作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兴趣更浓,学习的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估计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信息技术课上,一方面,教师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另一方面,教师也没有必要做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由于:其一,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想做到无所不能简直是天方夜谈。其二,教师作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不可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思维,也不可能全部覆盖他们的知识面。因此,教师除了课前必须检查有关设备问题之外,在授课过程也经常碰到或这或那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比如:因学操作不够熟练或错误的操作。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甚至出现死机现象,而学生有未能自行解决;又如,计算机操作课需要使用计算机等有关设备,在授课过程中,有时设备会出某种故障等等,而有关这些问题都要求教师及时解决,才能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确保学在45分钟内掌握所学的有关操作,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所以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做的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掌握规律性的、本质的为人师表的责任的道理,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教学内容估计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采用多种途径,提高社会课的教学效果
我国自90年代后期以来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邓小平同志也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只有科教才能兴国,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担负起改革教育的重任,不断研究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小学社会课最早开设于美国的19,1923年我国才正式启动社会课课程,并随之展开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和探索,包括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是这样,直到现在,有些人对“为什么要在小学开设社会课”,它的开设到底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还持有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只有意义重大的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等,才有充分的理由去占用小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否则就是加重学生的负担,浪费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社会学科的到现在还比较薄弱。它还期待着全体社会学科工作者的积极探索和研究。多年从事社会学科的教学工作,初步摸索出了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社会课的特点,即它是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按照认识祖国、认识世界的顺序,使小学生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扩大对社会的认识范围。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它丰富的课程内容,种种方面,都决定了社会学科的独特性。为了全面提高社会课的课堂效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围绕以下几方面具体实施。
一、教学目标应全方位制定
社会课结合自身的特点,它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情感、行为、技能、德育五个方面具体如下: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一些社会常识,包括所处地域,社会环境,能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的判断和解释一些社会现象,对所学社会常识有初步的体验。
(2)情感目标:感受课程内容反映的社会的真、善、美,认同课程内容,所表达的知识和道德,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事物,喜爱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祖国、锻炼意志,有困难、受挫折时不自卑,获得成功时不骄傲。
(3)行为目标:养成学习专心、认真的态度,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和勤劳节俭的行为习惯,学会尊师敬长和待人接物的礼节,学会做简单的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有言行文明的习惯,有自尊、自爱、自立、自理和勤劳节俭的习惯。
(4)技能目标:初步的判断和思考具体社会事物、现象的能力;初步参与合作、交往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社会技能;会查找资料、选择资料;会用图画、数字、文字、语言、实物来表现身边的事物、现象和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5)德育目标:初步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服务社会的意识,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责任感,热爱祖国、文化、国土,培养为人类的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以活动为中心进行
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就要突出以活动为中心,强调学生作为主体对课堂教学的参与,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交往,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此,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的、积极探索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多思、多说、多做,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主体性发挥创造自由无拘束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对学生表现出尊重、信任、爱护和平等,师生合作的态度使学生从心里感觉到自由与安全,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的氛围中学习,并经常受到教师的成功激励,使学生整个精神活动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使课堂焕发生命力,为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提供积极条件。学生有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意愿后,他们自然就会参与到课程的的认识活动中去,如:讲古老文明(二)古代巴比伦和古代印度时,为让学生明白什么楔形文字时,教师提出了学生课下自制的“木楔”并和投影出的“楔形文字”比较,学生之间传递观看的形式,使对一个抽象的楔形文字,一下变成了具体实物,大家感受很深,课堂效果很好,而且通过对自制“木楔”同学的表扬,激发了课上的积极性,而且通过这样的环节设计,还突出的展现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和认清清政府投降卖国的可耻行为这一教学重难点,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先放映录象片,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一课中的两部分内容进行对比思考,从广大官兵和清政府对待日本侵略者的态度行动和结果等几方面举行对比,并让学生自己从对比中归纳出结论,面对外国的侵略者,只有勇敢抗战,才能赢得胜利,赢得人民尊敬,妥协投降,只能导致割地赔款。最后遭到人民的唾骂。在整个自由讨论过程中,学生充分表现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从中只起到点拨作用,经过学生相互讨论、启发最后得出结论。
三、学习空间应全面开放
社会课的学习应该是被开放的、活动的空间应该是自由自主的课程教学,并不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课堂的桌椅布局可以灵活多样性,总之课堂的气氛应该是生动活泼的,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去讲,让老师离学生更近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以生动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课上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们的个性得到自由的舒展。比如:在古老文明的(二)古代巴比伦和古代印度一课中,关于“古代巴比伦”空中花园的介绍,我让学生大胆去设计空中花园,并画出设计图,在课上到前面给大家去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效果很好。充分体现出孩子课上的活动空间的开放的特点。同时,学习空间的开放性还应体现在教师的课上提问的技巧问题,力求让学生达到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如:讲甲午中日战争,针对邓世昌等官兵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壮举,尤其以邓世昌的爱国言行等有关内容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应如何学习邓世昌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换一个角度提问“邓世昌的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虽说这两种问法答案差不多但后一种问法比前一种更广。
四、学习方式应多元化
社会课的综合性、活动性、生活性等特性客观上要求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学习方式,有主题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讨论学习、体验学习等。主题学习可以很好的综合各学科的知识,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利用游戏、角色扮演、讨论等手段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的社会行为,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发展。如:在古老文明(二)古代巴比伦和古代印度中,通过分组讨论:“古代印度对世界文化重要影响是什么?”学生们以“数学、宗教”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又如“社会课本第五册十四单元:我国的基本国情,就可以把人口、资源、环境分别列为三个社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知识的各个角度来认识和思考,从而形成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即是强调学生的社会参与,获得对会的真情实感,这可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实际学习需要灵活选用,以便取得最佳效果。
五、加强师生的合作学习
所谓师生合作,就是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过程。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进行探索性的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师生共同寻求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设探索情境提出探索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学的社会学科做为一名新课程,它还很稚嫩,它还需要我们广大从事小学社会教学一线教师的不断探索和总结。这些经验和总结都将成为小学社会学科理论研究最直接和生动的资源。并会给小学社会这门新学科注入新的活力。有我们的努力,我相信小学社会这门新学科定会在我们的期盼中日趋成熟。
[论文摘要]通过提高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视篮球基本技战术和篮球意识的培养、处理好师生在课内外教与学的关系等方法,来提高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莫定基础。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设了体育选项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的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程。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项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配合全民健身,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篮球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健康,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因此深受高校学生的喜爱。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少量的选项课时间,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加快他们篮球技能的形成呢?本文在总结自己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1提高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与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是成正比的关系。作为一名篮球选项课的教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要加强思想教育,加强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教书育人价值观。也要加强自身修养,做到自尊自爱,正确对待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正确对待奉献和索取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教学中才会有信心和动力。其次,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项业务素质,掌握篮球教学训练理论及篮球发展规律,这样可以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科学性和艺术性。也应学好教育学和心理学,并运用这些科学知识对学生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科学探索。更重要的是必须系统地学习篮球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教学方法、竞赛规则裁判法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按照篮球选项课的教学大纲要求,把各种方法合理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对篮球选项课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只有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首先,我们应该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等条件,尽量让对篮球感兴趣的`学生选到适合自己时间和教师的篮球选项课,为学生上好篮球选项课奠定基础。其次,要通过教师的组织教法和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篮球选项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篮球游戏,做两人同时在中圈内的运球并相互抢断球的练习,这样不仅避免了练习运球时的单调和枯燥无味,还提高了运球的对抗性和实战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根据篮球运动技术战术复杂、对抗性强和观赏性强等特点,在篮球选项课的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篮球欣赏课,让学生欣赏到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奥运会篮球赛和世界篮球锦标赛等高水平的比赛,并在学生欣赏比赛的同时,融人带有启发性的讲解,这样也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2利用教师的直观教学能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篮球选项课的教学中语言要生动形象。生动形象的语言能使学生产生对比和联想,使技术动作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样能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也可以把技术动作要领归纳成顺口溜或几个关键词,使学生听起来容易理解和记忆,把握动作的关键,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如把行进间投篮概括为“一大、二小、三上跳”,把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概括为“瞪、伸屈、拨”等。同时教师的示范要清晰、准确、舒展、漂亮,这样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3结合竞赛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篮球本身就是对抗激烈的集体运动项目,那么在教学中采用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比赛,如半场三对三比赛等,可以使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所学的技战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加比赛的兴趣。另外通过考核也能引起学生的思想重视,督促学生自觉加强练习。
3合理安排教材内容,突出重点
篮球是一项技术运用比较复杂的项目,要让学生在短短的选项课时间内掌握所有技战术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在篮球选项课的内容安排上要合理,突出重点,要加强对基本技战术、篮球意识和篮球专项运动能力的培养。 3。1重视基本技战术的练习
篮球技术有很多,如移动、传接球、投篮、运球、突破、防守对手、抢断球和抢篮板球等,战术配合更是复杂多样。而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而非专业运动员,所以篮球选项课的教学一定要以基本技战术为主,如移动技术中的起动、变向跑、侧身跑、急停、转身、滑步等,这些技术是篮球运动中最常用的移动技术,教学中要重点讲解和示范,严格要求学生练习,使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基本战术中的传切、突分、掩护和策应等基础战术配合也要加强练习。同时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所学的技战术在比赛和平时锻炼中合理运用。
32加强篮球意识的培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篮球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技术水平等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在基本技术的教学中,不能孤立地练习基本技术,要把基本技术教学和培养篮球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加快篮球意识的形成。篮球选项课中要重视篮球理论教学,使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对篮球场上各种信息经过自己的思维作出判断,提高技战术运用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对学生篮球意识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另外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解,加上学生自己的总结、分析和课外练习,也能使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提高篮球意识。
3。3加强篮球专项运动能力的培养
在篮球选项课的教学中,除了完成基本知识、技战术的教学内容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如学习篮球的竞赛裁判法等专项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组织竞赛活动。在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裁判能力,也使学生所学的篮球基本知识和技战术得到更多的运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运动能力,而且提高了选项课的教学效果,使篮球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锻炼项目。
4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在整个篮球选项课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篮球基本技战术的教学中,既要严格要求学生练习,及时纠正错误动作,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练好基本功,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言行、仪表、风度上都要起到表率作用,只有热爱尊重学生,才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自觉地服从教师的严格要求,认真学习和练习,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篮球选项课的效果。
5结论和建议
以教师良好的素质和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前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视篮球基本技战术和篮球意识的培养,处理好师生在课内外教与学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提高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通过篮球运动自觉锻炼身体,促进健康素质的提高,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 狼图腾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