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室内热环境空间建筑管理论文(共含3篇),欢迎阅读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kagam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摘要:采用CFD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前期研究成果,针对具有上部侧墙开口和屋顶顶部开口两种上部开口形式的大空间建筑,使用PHOENICS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室内采用分层空调时各不同喷口高度、上部开口面积及其高度、下部开口面积等几何结构参数,以及室内负荷、上部开口背压、上部开口进风速度等运行参数多种组合工况下的室内热环境,讨论和分析了这两种上部开口形式工况下垂直温度分布、空调区平均温度、上部开口排风温度、上部开口排风量及室内排热量的差别。
关键词: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数值模拟上部侧墙开口屋顶顶部开口
1引言
几乎所有大空间建筑因通风和结构的要求上部均设有开口。上部开口大致有上部侧墙开口和屋顶顶部开口两种形式。采用分层空调时,上部开口的形式和位置的不同对空调能耗和室内热环境特性的影响亦不尽相同,且差别较明显。从全年变化的室外气温看,除了冬季上部开口排风会增加室内负荷外,夏季或多或少地可以利用上部开口处的高温排风带走室内部分负荷,过渡季节则可关闭空调系统仅靠自然通风排走室内负荷,因此研究大空间建筑分层空调时上部开口等诸因素对室内热环境特性的影响尤为重要。
本文在开发和应用数值模拟预测大空间建筑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研究基础上[1]~[3],选用目前比较典型的侧喷送风方式,并将具有上部侧墙开口或具有顶部开口两种不同上部开口形式的大空间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以夏季现场实测工况为分析基础[4],重点讨论了这两种不同上部开口形式在不同工况下分层空调时的室内热环境特性的区别。其中在顶部开口的工况模拟中部分借用了侧墙开口工况的实测结果。
2计算条件
2.1建筑模型
图1为数值模拟用某体育馆简化模型。建筑柱型部分直径68m,高18m,屋顶呈扁球体,净高为8m,左右两侧为阶梯型观众席,室内采用中侧送风,由38个喷口组成环形对中喷射,其中28个短程喷口倾斜12°布置,负责观众席空调,10个长程喷口水平布置,负责场内中央的空调。回风采用以台阶均匀回风为主、侧墙回风为辅的方式。模拟主要基础参数见表1夏季游乐活动实测日工况[4]。上部开口形式分别模拟为上部侧墙开口或屋顶顶部开口。工作区入室大门及渗透缝隙则模拟为下部开口。
2.2数学模型及其边界条件
表1夏季现场实测日工况送风量:34.57kg/s
回风量:31.31kg/s
送风温度:16.5℃室外气温:36.5℃
环形外走廊平均温度:32℃
下开口进风温度:28℃日射量:767W/m2
人体负荷:18.1kW
照明负荷:45kW传热系数/W/(m2K):
屋顶:2.75外墙:2.48
内墙:2.59楼板:2.21
选用Lam-Bremhorst低雷诺数K-ε模型[5],采用第一类边界条件。边界条件以热平衡为基础,利用Gebhart吸收系数,借助现场实测数据,通过建立如下壁面i的壁温方程组求解[3]:
式中:──i表面对流放热系数,W/(m2.K);
qi,ti/Ti──分别为i表面内侧壁温和相应的空气温度,℃/K;
Si,──i表面面积,m2;
QLfU,QLfD──分别为室内空中平面辐射热源向上和向下辐射分量,W;
Gij,GUj,GDj──分别为i表面、平面辐射热源上表面、平面辐射热源下表面对j表面GEBHART吸收系数。
eI──i表面发射率;
s──玻尔兹曼常数,W/(m2.K4);
qli──i表面导热散热,W/m2。
2.3计算工况与室内热环境参数
上部侧墙开口影响室内热环境的主要因素有喷口高度、上部开口面积及其高度、下部开口面积等几何结构参数,以及室内负荷、上部开口进风速度等运行参数;顶部开口影响室内热环境的主要因素有喷口高度,上部开口背压,上下开口面积等。通过模拟计算对室内垂直温度分布、空调区温度、上部开口排风温度、室内通风排风量及排热量随上述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与讨论,以得出上述因素对室内热环境特性的影响及其规律。上部侧墙开口与屋顶顶部开口的分析讨论分别在文献[6]和文献[7]中详述。本文仅针对这两种不同上部开口形式下的室内热环境特性参数变化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和阐述。表2列出了本文讨论的两种计算工况的变化参数。讨论中室内垂直温度分布以比赛内场为讨论对象。空调区温度为内场垂直方向上的空气平均温度,并定义不偏离平均温度1%时的区域为等温空调区,其高度为等温空调区高度。室内通风排热量为室内因上下开口引起的总通风排热量,定义通风排热为正,得热为负。室内通风排热量是衡量建筑在开口作用下,室内自然通风总排热的状况,它不仅反映了上部开口排热量的大小,也反映了下部开口进风带入室内热量的大小。无论开口结构形式如何变化,建筑开口所引起的室内通风排热量越大越好,它是开口节能性的一个标志。
表2上部开口形式计算工况上部侧墙开口屋顶顶部开口
变化参数参数计算工况记号参数计算工况记号
喷口高度/m13/15N13/N1511/13/15/17N11/N13/N15/N17
上部开口高度/m15/17/19IN15IN17/IN19————
下部开口面积/m20/0.93/1.86/3.720F/1F/2F/4F0.32/0.644/1.365FXQ、FXH、FX
上部开口面积/m256/28/10.45SO/PO/WO4/9/16T2-O3/T3-O4/T4-O6
图2~图4中其他记号说明:
ALLEXH:指上部开口均处于排风状态
1Q:指室内热负荷为现场实测日测定值
-5P/0P/+5P:分别指顶部开口处背压为-5/0/5Pa
3计算结果与分析
3.1垂直温度分布
在上部侧墙开口的计算工况中,上部开口面积对垂直温度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大。开口面积越大,下部空调区温度则越低。喷嘴高度对屋顶附近温度影响较大,喷嘴高度越高,屋顶附近温度越低。见图2(a)、(b)。
在屋顶顶部开口的计算工况中,喷嘴高度对垂直温度分布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上部开口面积。喷嘴高度15m时,屋顶附近温度最低,等温空调区温度处于较低的水平。此外,上部开口面积较小时,非空调区温度较高。见图2(c)、(d)。
两种不同上部开口形式的计算工况下,垂直温度分布的规律大致是相同的。但上部侧墙开口时,垂直温度明显高于顶部开口工况5~10℃左右。
3.2空调区平均温度
在上部侧墙开口的计算工况中,空调区平均温度随下开口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增幅不大;随上开口面积增加,空调区平均温度呈增加趋势,上开口面积大于28m2,增幅已不明显。不同喷嘴高度,温度变化趋势相同,高度增加,温度亦升高。见图3(b)、(d)。
在屋顶顶部开口的计算工况中,空调区平均温度受喷嘴高度影响最大,其次下部开口面积。喷嘴高度在11m~15m时,高度每增加1m,等温空调区温度增加约为0.25℃,15m~19m时,喷嘴高度每增加1m,等温空调区温度增加约为0.5℃。而随下部开口面积变化,温度呈递增趋势。见图3(c)、(d)。
两种不同上部开口形式的计算工况下,空调区温度总体上在侧墙开口时的温度要高于顶部开口时,两者变化规律具有相似之处:随喷嘴高度增加,等温空调区温度都升高,同时随上部开口面积增加,空调区温度有增加趋势,但增幅不明显。随下部开口面积增加,空调区温度亦有增加趋势。
(a)不同喷嘴高度及上部开高度(b)不同上部开口面积(c)不同喷嘴高度(d)不同上部开口面积
图2侧开(a)(b)与顶开(c)(d)垂直温度分布比较
图3侧开(a)(b)与顶开(c)(d)空调区温度/排风温度比较
3.3上部开口排风温度
在上部侧墙开口的计算工况中,喷嘴高度升高,排风温度降低。随上部开口高度变化,排风温度先升后降,基本上在17m时处于最大值。而下开口面积增加,排风温度降低,并有趋于稳定的趋势。为此,在满足室内新风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下开口面积,并寻找最佳上开口开度,以降低空调区温度,提高排风温度。见图3(a)、(b)。
在屋顶顶部开口的计算工况中,在喷嘴11~19m计算范围内,喷嘴高度11m时排风温度较大。上部开口面积不同,随喷嘴高度变化的变化规律不同,其内在关联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而排风温度随下开口面积的变化趋势比较显著,随下开口面积增加,排风温度先呈下降趋势,而后随面积的增加,温度趋于稳定。见图3(c)、(d)。
两种不同上部开口形式的计算工况下,侧开排风温度受喷嘴高度的影响较为显著,而随下开口面积的'变化其规律较为一致,即:随下开口面积的增加先降后趋于稳定。
3.4上部开口排风量
在上部侧墙开口的计算工况中,下部开口面积对排风量影响最大,随下部开口面积的增加,排风量线性递增;计算表明,喷嘴高度对排风量的影响不大。见图4(a)、(b)。
在屋顶顶部开口的计算工况中,排风量随下部开口面积增加呈线性递增。而喷嘴高度对其影响不大。见图4(c)、(d)。
两种不同上部开口形式的计算工况下,排风量随喷嘴高度和下开口面积变化的规律极为相似。即:均随下开口面积增加呈线性递增趋势,而随喷嘴高度的变化影响不大。
图4侧开(a)(b)与顶开(c)(d)排风量/排热量比较
3.5室内排热量
在上部侧墙开口的计算工况中,喷嘴高度与上部开口的高差对排风温度及其室内排热量影响较大,高差为2m时,开口高度每提高1m,排风温度增加近5℃,排热量则增加60~70kW。而下部开口面积增加,在上部开口面积较小的情况下,排热量下降趋势显著;上部开口面积较大的情况下,随下开口面积增加,排热量有稳定趋势。见图4(a)、(b)。
在屋顶顶部开口的计算工况中,排热量变化规律基本与排风温度相似。即:随上开口面积不同,变化规律不同。而随下部开口面积增加排热量基本呈下降趋势。见图4(c)、(d)。
两种不同上部开口形式的计算工况下,排热量随喷嘴高度变化,侧墙开口变化规律显著,顶部开口不明显;随下开口面积变化规律相似,即:随下开口面积增加,基本呈下降趋势。
4结论
两种不同上部开口形式的在计算工况条件下:
1)垂直温度分布大致相同,但上部侧墙开口时的垂直温度高于顶部开口时;
2)空调区温度随喷嘴高度和下开口面积增加均呈上升趋势,但上部侧墙开口时明显高于顶部开口时;
3)侧墙开口排风温度随喷嘴高度影响较为显著,两者随下开口面积变化的规律趋势较为一致,其量相当;
4)排风量随下开口面积和喷嘴高度变化的规律极为相似,前者两种开口形式呈线性递增,后者影响不明显;
5)两者排热量的变化规律与排风温度基本相似。
参考文献
1.黄晨,李美玲等.采用第一类边界条件数值模拟具有开口的大空间建筑是内速度场与温度场.制冷学报,;92:20-24.
2.ChenHuang,MeilingLi,TaoZuo.CFDAnalysisofAirflowandTemperatureFieldsinaLargeSpacewithOpenings.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AVECB,Changsha,.10;269-276.
3.黄晨,李美玲.大空间建筑室内表面温度对流耦合换热计算.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1;23(4):322-326.
4.黄晨,李美玲,邹志军,肖学勤.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现场实测及能耗分析.暖通空调,;30(6):52-55.
5.C.K.G.Lam,K.Bremhorst,Amodifiedformofthek-emodelforpredictingwallturbulence.ASMEJ.FluidsEng.,1981;103:456-460.
6.ChenHuang,XinWang,JiangangYang,WugangHuang.Studyofthermalenvironmentcharacteristicsoflargespacewithstratificatedairconditioningandopening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nergyandtheEnvironment.
室外亲子互动环境的空间设计论文
摘要:亲子互动是近年来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现今,我国由祖辈家长们照顾孙辈的情况极为普遍。为了祖孙能更好地交流互动,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由于室内空间功能单一,室外的亲子互动空间可相对提供更多空间形式及更多的亲子互动行为方式。文章通过对居住区居民及居住区室外活动空间现状的调查,研究祖辈与孙辈的心理及行为活动,对现有的亲子互动活动进行分析,得出亲子空间设计定位,为今后的室外祖孙亲子互动环境空间提供参考。
关键词:亲子互动;隔代教育;亲子游戏;互动空间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新一代的父母在对子女身体健康关注的同时,开始关注子女心理健康问题,而关于亲子互动话题也逐渐被重视。亲子互动空间并非单纯满足儿童游乐需要的玩乐空间,也并非为满足成人大众休闲需要的公园或广场,而是指同时满足两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方式。但由于生存竞争加剧,年轻的父母们教养子女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隔代教育现象愈演愈烈。根据中国老龄中心的调查,目前我国帮助子女照顾孙辈的老年人比例达66.47%。由于各种原因,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室外互动活动能够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在活动中使祖辈与孩子互助互长。室外互动活动可以丰富祖孙们的闲暇生活,并能使孩子与祖辈的身体得到锻炼;活动中可以发现生活的乐趣,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可以挖掘孩子们的探索能力,满足其好奇心、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抚慰祖辈孤寂的心灵,创造欢乐和谐的亲子氛围;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使孩子与祖辈更加融洽的相处;可以培养孩子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目前关于该方面的研究仅仅限于父母与子女间的研究,而关于祖孙互动研究没有,本研究正是基于该目的,通过研究祖辈与孙辈心理及行为活动、当前国内室外亲子互动空间环境,对现有的亲子互动活动进行分析,定位适合祖辈与孙辈间的亲子室外互动游戏项目。为今后的室外亲子互动环境空间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对大连开发区课外学习中心上课家长和上课儿童的问卷内容进行当面调查。其次,选取大连开发区有代表性的居民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现状调研方法,对场地情况、活动设施及整体环境进行评估,最后通过对儿童和老人的心理行为进行分析与之比较,得出设计方向。
二、室外亲子互动环境空间分析
(一)问卷调查
通过对辽宁省大连市开发区内几处居住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家长中,以老人带孩子的数量居多,且带孩子的中老年人年龄多集中在55至65岁之间;大部分老人带孩子活动的时间为上午10:00以后与下午16:00以后,每次活动时间为30分至60分左右;所带孩子年龄多集中在4至12岁;其中41%为男孩,59%为女孩;老人带孩子的活动场所以居住小区内部活动空间为主;由老人带领孩子在小区内活动时,大部分老人处于在孩子身旁照看,观望的状态;房型多以小区式的小高层为主,大部分老人与孩子对居住小区的整体环境满意,但认为活动场地不能满足需求;大多数老人与孩子表示愿意一起活动。
(二)现状调查
通过分别对大连开发区低端老旧型小区、中端传统围合型小区、中端新型小区、小型公寓类、高端品质型小区,进行调查对比得出,居住区内由老人替子女照看孩子的社会趋势已经产生。老人带孩子的活动场所在居住小区内部居多,大部分居住区(除高端居住区)内活动场地不足、活动设施较少、单一,大人和孩子活动区域分离。
(三)亲子互动活动分析
通过资料收集,对现存的亲子互动活动进行优劣式分析,结果表明:室内活动空间具有较为安全、受环境影响较小、纪律性强等优势。劣势表现在空间封闭、活动范围小、空气质量差等因素。对比室外空间则具有场地空间开放、活动范围大、活动内容丰富、更利于强身健体、直接接触自然环境好、交际圈广等优势。但其在室外活动,安全系数低,容易受天气限制。现存问题有亲子互动的主动性弱(被组织),存在临时性与不确定性。活动场地多为公园、广场、景区(不便利),多为集体活动,缺乏小团体或单独的沟通交流(亲密性差)等劣势表现。
三、老人和孩子心理与行为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室外互动空间环境设计,就有必要针对老人和孩子进行心理与行为方式分析。通过文献及网上资料调查可知,老人的心理特征多表现为孤寂、失落、任性、怀旧等。他们的行为特征具有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焦虑,情绪不稳定;言语、行为幼稚,拒绝听逆耳良言;集聚性强;喜安静、惧孤寂;能接受较为轻松的体育运动。而孩子的心理特征很多,如:依赖、敏感、活泼、猜疑、好奇心、胆小等。他们的行为特征则分为四个阶段,幼儿期动作能力增强,语言能力发展,可有效地进行听、看、触摸等行为,具有感知空间能力;学龄期观察辨别事物能力增强、动作协调能力不佳、对新鲜事物好奇、表现欲强,具有探索空间能力;少儿期精力充沛、趋向于体育运动、善于操作规划设计游戏、与人合作,具有合作空间能力;儿童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自主性强、并希望得到认可,富有想象力、集体活动增多,有想象空间的能力。
四、室外互动环境空间设计定位
通过对祖孙心理行为和行为特征的分析及对中老年人和孩子的需求和情感的相互关系分析中总结得出:只有在老人与孩子的互动活动中,才能满足他们的情感行为需求,促进彼此情感交流、在互动活动中互助互长。而在进行亲子互动空间设计时应该是以沟通交流及锻炼身体为基础,以设计游戏项目为实现途径,以老人与孩子和谐相处为最终目的。如图1所示:游戏项目包括动脑“思”(思考:开发智力);动眼“观”(观看:洞察能力);动嘴“讲”(讲话: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动手“做”(制作:动手能力);动脚“炼”(锻炼:运动能力)。在游戏中,使孩子与老人通过身体各部位接触,体会生活,感受自然,锻炼健康的身体,磨炼坚强的意志,培养自信的人格,从而增进亲子间情感交流。
五、应用设计
选择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开发区的红梅小区。以亲子互动为主要方向,通过各类游戏项目的设计,增强祖孙间的交流与感情。小区内分为四个游戏模块,依次进行项目设计。模块一中游戏项目针对老人与孩子博弈,主要有“滚动的比拼”“你会拼吗”。运用的地铺成棋盘(格)装,棋子为装有滑轮的绿植器皿;通过移动棋子改变静态的景观形式,重新塑造新的局部空间。你会拼吗游戏的设置方式是设置分割坐凳,坐凳下装有滚轮;运用七巧板分割法,老人与孩子可通过重新组合,变换坐凳的样式,创自己喜爱的小空间。通过推、拉、移动下棋来完成互动,主要是锻炼孩子与老人的臂力,增强身体素质、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理、提高洞察能力,增强其记忆力与思维能力,在拼组游戏中,使老人仿佛回到儿童时代,经历一种愉快的动脑体验,进而相互交流,增进感情。模块二中游戏项目是“为你作画”。是以可进行反复涂改的白色曲线材质制作成涂鸦墙,设置在绿植旁,矮墙上有多个可旋转打开的窗户;不但可以利用借景进行绘画,还可以利用隔板后方的`绿植氛围进行框景;老人与孩子可以通过推、拉、旋转、绘画、涂鸦等方式共同完成作品;可作为孩子游戏时的遮挡,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为老人排解郁闷,缓解情绪、消除老人与孩子的代沟。模块三中游戏项目是“我想对你说”“你教我认“。设置方式是在空地上放置喇叭状空心的钢管,利用固体传声原理制造的传声雕塑,可以通过传递悄悄话,尽情地表达彼此的感情;你教我认游戏的设置方式是在平坦的空地,周围设置发光坐凳,地面以国家地图为铺装打造一个小的交流空地;集聚、组团聊天、晒太阳是老人与孩子不可缺少的活动形式之一,地铺形式,可以使老人与孩子共同参与游戏;通过站、坐、跑、跳、说(老人教孩子识路)等互动方式锻炼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在交流中,为老人排解郁闷,缓解情绪。模块四中游戏项目为“陪我一起走”“一起学习吧”。灵感来自跷跷板设计,利用微地形,制造成高低起伏的形式,通过镶嵌平衡踏板体验平衡能力,当老人与孩子拉着手,一起配合走过时,充分感受团结协作的力量;通过手拉手、一起走的互动方式,增强平衡能力、增加老人与孩子之间合作的机会,在游戏中得到合作的乐趣;一起学习吧游戏的设置方式是用木材搭建单杠,下面用木桩围合沙坑(沙坑中可放置小型字母、数字等小雕塑),在垂钓的体验中学习知识,通过说、讲、游戏比赛的互动方式,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垂钓时,更加磨练孩子的意志力,使老人与孩子体验收获的喜悦,自豪与成就感、还可以在堆沙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结语
在社区环境内设置亲子互动空间不仅是作为日常利用的休闲、娱乐公共活动空间,还是联系家人与子女的纽带,而根据立地情况以及老年人和孩子的心理行为特征设置可进行互动的游戏项目就变得十分重要。所以在进行互动空间环境设计时必须立足于该地块的立地条件,考虑居住者的心理行为需求,合理、科学、人性化地进行设计,才能创造出真正适应老人和孩子互爱互动的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1]马德峰.亲子互动的现状及问题[J].社会,2003(7).
[2]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
[3]李希博.户外景观环境中亲子互动空间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4]王新.儿童游戏空间景观要素的应用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黄云.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30):227.
[6]黄奇琳.住宅社区环境的亲子情景空间设计研宄[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7]肖哲涛.西安市住区儿童日常生活的户外活动场所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室内公共空间的环境色彩设计论文
一、室内的色彩统调
室内色彩的统调主要是由色彩的三属性来控制的。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色彩是一种物理现象,也是一种视觉现象,是人的视觉器官对可见光的感觉,没有光也就没有任何意义的色彩。色彩的基本属性有三个,即色相、明度、纯度。当设计师在做室内设计的时候不但要注意色彩的功能性,更要加强的是其文化性和人的情感,既要满足人在心理的感受又要兼顾生理的感受。
二、室内公共空间的环境色彩设计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共室内空间出现来丰富人们的生活。室内公共空间的色彩环境包括:1.商业、购物、公共厅堂的内部环境2.办公室、会议室、图书馆及学习类环境3.各类餐厅、娱乐业环境4.纪念性、展示及陈列的环境等。(1)商业、购物、公共厅堂的内部环境。商业、购物内部环境这类的设计应该是为了突出商品这个主体为目的。所以整体的设计应当以简明典雅的中性灰色为主,以此来衬托色彩丰富、玲琅满目的商品。而在照明的设计上,应当注意要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在公共厅堂中应强调色彩的统一效果。(2)办公室、会议室、图书馆及学习类环境。在色彩的设计上,多以柔和、明亮、淡雅的中性为主。(3)各类餐厅、娱乐业环境。在餐厅中的色彩设计上,要多采用增加人的食欲的颜色的搭配,偏暖色的色调。在娱乐业环境中最好是用强烈而富有兴奋感的对比色为主,色彩程度宜高,明度偏暗,而后加上各种有色灯的配合,这样更加的强调出室内的节奏感。(4)纪念性、展示及陈列的环境。这类的空间环境要有庄重、沉静的感觉。所以在色彩的搭配上不应该要花哨,简简单单的就好。
三、居室环境的色彩设计
这个环境是我们人类现在最为息息相关的地方。人们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以家庭为单元居住在其中,因此需要一种轻松、自由和随心所欲的私密空间,使家庭成员和平、温馨相处。在居住环境要根据不同的人群来设计不同的风格,选择不同的色彩搭配。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居住室内不同房间的色彩搭配原则。1.客厅的色彩,在如今,一般人们进入一个房子就会先观察这个房子的客厅,客厅的采光是否好,颜色搭配是否舒适等。而客厅也是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房间,除用于休息外更多的还是用于娱乐。色彩可以是亮丽鲜明的,成为视觉的中心。选择适合色彩可以对室内空间艺术气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餐厅的色彩,餐厅是家人一起进餐的地方,这里要起到调节人心情和食欲的作用。所以在色彩的选择上就要选能诱发食欲、有助于消化的颜色,例如橙色,绿色,白色等,但是它的纯度不宜太高,这样会导致人过度兴奋。3.卧室的色彩,卧室主要是休息的地方,人们一天疲惫的工作之后放松身心的地方,在色彩上注意不要选用刺激颜色,而蓝色和紫色可以达到舒缓紧张情绪,缓解压力,使人感到安静,舒适,宁静,有安全感。
四、总结语
环境空间的风格除了造型的因素外,色彩起到决定性的意义,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不同的生理、心理的感受,因此设计师在做室内设计的时候,应该运用这些色彩给人不同体会来充分表现自己的设计,达到最完美的效果,能使空间更加科学,更加具有时代感和美感,在室内设计中将色彩合理的应用,可以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建筑管理规章制度
★ 环境论文
★ 建筑管理体会心得
★ 环境问题论文
★ 环境概论论文
★ 环境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