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案(共含1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奶油草莓木小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P22-P23页的例1及相关练习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二年级已学过的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算理上是一样的,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从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交为复杂,学生容易出错。没有直观的算法,而是直接呈现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迁移过来,解决新问题。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之前已学过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也掌握了一定的算理,但是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在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的情况下应如何进行计算,这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准备了课件和配套的画面,以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性。另外,结合学生之前已学过的退位减法计算为基础,通过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和掌握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减法的估算。
3、学生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体验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常规的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一)简单描述昌江的一大旅游景点---棋子湾
(二)出示课件:棋子湾
从石碌到棋子湾61千米,路途经过乌烈时是38千米,还剩多少千米?
1、指名演板,并说说计算过程。
2、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在做笔算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再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当作10来减)
3、小组合作探讨问题:“把还剩多少千米?”改为“大约还剩多少千米?”应该怎么解答?[设计意图:把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以我县的景点为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产生学习动力,为下一个新知做铺垫。]
二、情景引入
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云南的风景图片,你们想看吗?生:想。(播放幻灯片)
师:这就是美丽的云南!那同学们想不想去这么美丽的地方旅游呢?今天,老师带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到美丽的云南走一走、看一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发展自主探索的意志,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335—210
(2)儿童小说比童话多多少本?
335—185
(3)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
210—185
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计算335-210,复习旧知
335—210,你会算 吗? 请小朋友们算一算335—210,并验算。
思考:不退位减法的计算,验算方法
2、尝试计算335-185
①335—185怎么算呢?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算好后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指名板演
②刚才在计算时,大家都碰到了十位上的3减8不够减,你们是怎么办的?
③在百位上的数相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为了不忘掉被减数百位上退走的1,可以怎么办?
3、计算210-185
师:210—185你会运用我们今天学习到的知识算一算吗?
指名板演,并向全班同学说明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一起验算两题,总结减法的计算过程。
4、比较335—210与335—185,210—185的不同,揭示课题。
5、教师小结: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减法一样,当不够减从前位退一当十。
三、应用新知,巩固课化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做对的人数以便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完成:先各自看算式,找出错在哪里,再把错误之处说给同桌听,然后共同改正。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学会的?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五、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教后记:
教学内容:p24 例2,例3 p25―26 练习六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结合情景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连续退位减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今天早上,我拿着一张100元的钱去买早点。一块蛋糕加一袋牛奶共花了6元。可是服务员没有足够的零钱,怎么办呢 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得出:先去附近把100元换成整十元的,然后付给服务员10元,服务员找回4元,我还剩90+4 =94元。将100―6列成竖式再回顾一下思维过程。
二,新授:
1,教学例2:507―348=
(1)学生尝试计算。
(2)分析: 要从十位上退1,可十位上是0, 怎么办 十位退1后剩几 百位上为什么只剩1
(3)想一想:计算上与517―348有什么不同
(4)笔算702―564,让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教学例3
(1) 出示例3:500―185=
一, 你会计算吗 你有几种算法 学生自主探索求差的方法,小组交流。
(2)学生展示算法。
500―185=315
① 5 0 0 ②185+15=200 ③185=100+85
― 1 8 5 500―200=300 500―100=400
3 1 5 300+15=315 400―85=315
(3)试一试:800―695=
3,比较两题计算上的相同点,小结并揭示课题。
三,反馈练习
练习六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运用估算大致检验一下答案的正确性。表扬正确率高的.同学 。
四/小结
一、教学内容:
P24例2、例3P25-26练习六第4-6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结合情景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连续退位减算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难点:
算法的多样性。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今天早上,我拿着一张100元的钱去买早点。一块蛋糕加一袋牛奶共花了6元。可是服务员没有足够的零钱,怎么办呢?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得出:先去附近把100元换成整十元的,然后付给服务员10元,服务员找回4元,我还剩90+4=94元。将100-6列成竖式再回顾一下思维过程。
(二)新授:
1、教学例2:507-348=。
(1)学生尝试计算。
(2)分析:要从十位上退1,可十位上是0,怎么办?十位退1后剩几?百位上为什么只剩1?
(3)想一想:计算上与517-348有什么不同?
(4)笔算702-564,让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教学例3。
(1)出示例3:500-185=。
你会计算吗?你有几种算法?学生自主探索求差的方法,小组交流。
(2)学生展示算法。
500-185=315
①500。
②185+15=。
③185=100+85-185,500-=300,500-100=400,300+15=315,400-85=315。
(3)试一试:800-695=。
3、比较两题计算上的相同点,并揭示课题。
(三)反馈练习。
练习六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运用估算大致检验一下答案的正确性。表扬正确率高的同学。
(四)全课。
教学内容:P22-23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同时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2、联系实际,初步渗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到云南去旅游。(出示例图)
昆明的旅游景点是石林、大理的旅游景点是三塔、丽江的旅游景点是玉龙雪山。
1、你还观察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师:大理到丽江有多远,我们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来理解。
3、3、学生估算大理到丽江,汇报估算的方法。
4、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在小组中讨论。
517十位退1后能减4吗?怎么办?
―348百位退1给十位,这时十位上是几?
169十位上的6是怎样算出来的?
5、“做一做”
6、学生讨论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后揭示课题。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六的第1题,把小蜜蜂和相应的花连起来。
2、用数学:第2题。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道题,订正时说计算过程。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两个问题,集体订正。
三、全课
本节课,基于教材直接教学“连续退位”这个内容,所以学生要建立这样的数学模型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思维的特点和差异,我先带孩子们一起回忆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这些回顾性的复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回忆,更是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作好铺垫;同时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里面渗透了知识迁移的要素和环节。
由于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无味,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时我尽量做到生活化、童趣化。例如:把课本中的主题图用一种旅游的形式揭示出来。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既欣赏了我国美丽云南的几个著名景点,同时又恰倒好处的进入到新知的学习。
在本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认识线段图,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题意在让学生汇报所找到的数学信息的同时,画出相应的线段图的,使学生初步理解了线段图的意思,然后,反问学生,这幅线段图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在表述中进一步理解了线段图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思。再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线段图分析题意、列出算式。因为新教材没有专门的应用题教学,一些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式都隐藏在计算教学中,所以当全体学生列出517—348算式后,又追问了一句:“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强化了已知总数—部分书=另一部分数这个数量关系数。
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尽人意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虽然总体设计而言,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但是练习设计层次不是很清楚,没有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特别是学而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
本节课是笔算减法中比较难的,因为它涉及到了连续退位。学生学习新课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笔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以及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所以我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他们尝试说完整的计算过程,从而发现他们存在的错误。
上完这节课后,我想了很多,也意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
一、每一个环节的连接词该如何简明的表达出来
每一次上课,我总有如此的感觉,就是每一个环节之间不是很紧凑,总感觉联系不是很紧密,就像脱节了似的,可是在听很多特级教师的课时就感觉很舒服,总实在爱不知不觉中就切入了正题。我想这一点是我必须要努力达到的。
二、该如何让学生进行正确的估算
在学生计算之前,我让学生先进行估算,至于为什么要安排估算,其实我自己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可能很大一方面是因为教材安排了这一环节。在评课时,有老师提出了估算到底是该放在计算前还是计算后,以我个人的意见,我觉得应该是放在计算前,如果放在后面,学生可能会问:正确答案都已经算出来了,估算还有意义吗?
可是在让学生估算的时候,我却犯了一个大错误,我把估算看成了一个走过场,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实处:我只是在例题时让学生进行了估算,而后面就完全抛弃了估算,没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
另外对与我的估算,评课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在让学生估算时,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该如何回答:我把517看成500,把348看成300,但48比17,所以我觉得答案大约是173。确实这个问题我觉得有点难以回答,因为这是一个估算的过程,我觉得这应该是可以的,虽然他的最后答案是是错误的,但毕竟这只是一个估算的过程,结果只是一个对正确参考的数字。所以说估算有时候把握不好,也会误导,迷惑我们的学生。
三、应该注重重要环节的计算过程
在让学生计算时,我强调了让学生说过程,让多个学生重复,互相说,可是在后面的检验的环节时,学生的正确率却不尽人意,我有点迷惑了。可是听了评课之后,我顿时茅塞顿开,原来,我在让学生说时,没抓住重点,我只是让学生说整个算式的计算过程,没有把十位的计算过程单独拎出来讲,学生不明白哪个是计算的重难点。在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而个位和百位上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也懂得迁移过来,可是十位的计算方法就是第一次碰到,因为十位扮演了“借”与“被借”两个角色,学生很容易忽略了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让学生多次说十位的计算过程,果然效果大不相同。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会对减法进行验算,养成验算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直观操作、讨论交流,让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养成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等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问题。
计划生产158部国产电视动画片,计划生产41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20比20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2.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算。
3.集体反馈,回顾计算法则。
4.把条件“年计划生产41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改为“2005年计划生产40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让学生列出算式,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以改题的方式开课,既激活旧知,又很自然地引出探究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2.直观操作,掌握算法
(1)说出自己计算中的思维过程。
(2)借助直观,分析错误原因。
①在拔计数器的过程中重点提问:
问题一: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结果十位是0,该怎么办?(从百位上退“1”)
问题二:从百位退“1”,十位上的珠子该怎么拔?(从百位上拿走一个珠子,同时在十位上拨出10个珠子,再从十位上拔出1个珠了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就是9个珠子。)
问题三:这时个位上的数是多少?(十位上退1当作10,和个位上的3合成13。)
②对照正确算法,分析错误原因。
③梳理算法。
在计算上,这题和我们刚才做的题有什么不同?
④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P42“做一做”。
同桌互助完成,一个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另一个根据计数器列竖式计算,完成后交换。
【设计意图】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迁移类推,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并利用计数器的动态演示,突破难点,掌握算法。
2.探究验算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究验算方法。
预设1 照原式再算一遍。
预设2 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看是不是减数。
预设3 用差加上减数,看看是不是被减数。
(2)归纳验算方法。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①蜜蜂找家:P44练习九的第4题。
②笔算我最棒:P44练习九的第6题。
③找朋友:P45练习九的第9题。
(2)对比练习
527-18= 517-18= 507-18=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的趣味练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练习中对所学的计算方法加以巩固,形成技能。
(四)全课小结
1.在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2.如何知道自己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本课教学由复习简单的进位加法口算开始,接着复习了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巩固了竖式计算中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方法。这样的复习即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尝试。
在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图书馆借书的情况统计表这个情境,根据各个年级的借书情况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列出进位加的竖式时,我让学生尝试先立计算,再交流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在学生算出结果后由教师提出“计算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引出学生验算的需要,同样是让学生尝试验算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正确率。接下来的试一试需要解决新的问题,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稍有提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规则,我还是让学生先立思考计算再交流。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会了进位加法的计算,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这里教师还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竖式计算注意的要点并强调“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二、书本与生活相联系,让练习更丰富。
在习题的设计上,我安排了竖式计算、改错,还有解决问题。竖式计算中学生能注意进位并自觉的验算,改错题中学生通过计算很快发现错误原因,再进行改正,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进位加法特点的认识。
解决问题时设计了两条路线,让学生选择近的路线,把估算和计算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先估算再通过计算验证。开放的练习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训练。在练习的最后安排了填方框里的数,学生根据进位加计算的方法能较快完成正确的竖式。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遗憾之处:
第一,在估算时,学生说估算的方法花了些时间,估算在后面有具体的教学,在这里学生把估算的方法说对即可,不需过高要求,这样在后面填方框里的数就有更多时间让学生思考在课堂上完成。
第二,课堂上的语言还有待进一步锤炼,比如环节之间的过渡语,对于学生的评价语等,在细节上完善了才能使整堂课更好。
第三,虽然是计算课,练习设计应更儿童化,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8、《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课后的教学反思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以后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加减法验算打下基础,为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难点是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由于学习例1时学生已知道计算的法则,在教学设计上,我力图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在上本节课中,我首先用谈话的方式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为后面学习新课做准备。
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秩序较乱,部分学生在讨论时深入不够,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制作之中,只认为讨论时组长一个人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可以不听。
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既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但在集体交流反馈的过程中为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估算错误等问题的解决用时过长,造成整堂课前松后紧,任务没完成。导致计算课程中以前怎么错,现在怎么错。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钻研教材,扎实备课,认真反思上过的每一堂课,寻找每一堂课的得与失,争取一节课比一节课上得更精彩。
本认为无论是退位减还是不退位减,都有二位数减法为基础,让孩子们类比推理进行自主尝试,然后再进行归纳三位数计算方法与二位数计算方法一样: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一当十。然后再复习一下数量关系式如:一共—借出=还剩,还剩+借出=一共,一共—还剩=借出;还有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增加每日一题,让孩子们学会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有序思考。
谁知,结果竟然出乎想象。孩子们错误是五花八门:横式上的数抄到竖式上抄错、基本的减法口算9—6=5的也有、梨比苹果少50个竟然用菠萝减50的有、用苹果加50的也有……一个字,晕!
口算天天练,是因为有练的必要。因为所有的计算都要以口算为地基,只有地基牢固才能保证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三位数减法计算如此,加法也是如此。
如此看来,我的预设太高,孩子们的起点太低,理想和现实之间有距离。我应该重新审视我的教学高度,蹲下身下,带着小蜗牛们再出发!
三位数退位减法练习题
三位数退位减法练习题
(一)复习导入新课。
出示口答卡片
1、26-18= 76-64= 340-70= 550-25=
45-27= 27-18= 290-190= 600-140=
2、做一做,说一说,笔算时注意什么。
.. .. .. ..
246 473 400 710
-168 -279 -165 -687
78 194 235 23
找几名优秀学生板演
例: ..
246 师: 相同数位对齐,
-168 个位:个位6-8不够减,向十位退1,
78 16-8=8 。
十位: 4退1后是3,3-6不够减,向百位退1
13-6=7 。
百位:2退1后是1,1-1=0,0在最高为不写。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1)竖式计算,( 先估一估,再计算)
计算下面各题,比一比,谁的计算最认真。
914-876= 646-497= 547-436=
652-237= 900-678= 810-254=
(训练目的:根据法则认真计算)
(2)填表
课本25页第4题
被减数 459 745 702 963 800
减数 68 679 564 804 695
差
(解答:391 66 138 159 105)
师:在练习本上计算,把答案填到表格中。
学生独立完成,共同对照答案。
(3)课本26页第5题
师:要使这些小朋友能准确无误地找到朋友,要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再把结果相同
的题卡连起来。
(解答:405-228=177—————556-379=177
259-180=79 —————208-129=79
900-180=439—————528-89=439
352-135=217—————737-520=217)
2、综合练习。
(1)小明的妈妈要买一件478元的衣服,付给售货员5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付给的钱—花了的钱=找回的钱
(2)停车场原来停车206辆,开走了128辆,还剩多少辆?又开来47辆这时停车厂有车多少辆?
原来的—开走的=还剩的 还剩的+又开来的=现有的
(3)水果店运来600千克梨,上午卖出176千克,下午卖出23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总数-上午卖的-下午卖的=还剩的
(训练目的:学生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认真计算的能力)
3、提高练习。
[思维训练]课本第26页练习六的第6题
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都在一条路上,它们的位置会有两种情况。当小明和小红家分别在学校两侧时,计算时要用加法;当小明和小红家在学校同侧时,计算时用减法。同时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第一种情况:他们两家在学校同侧(左、右均可),如下图,以同在左侧为例。
?米 155米
小红家 小明家 学校
312米
解答:312-155=157(米)
第二种情况:小红家和小明家在学校两侧(左右均可),如下图。
312米 155米
小红家 学校 小明家
?米
解答:312+155=467(米)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自主检测
1、快乐小帮手
(1)计算三位数减法时,相同( )对齐。
(2)计算214-108时,个位上的`4减8不够减,从( )位退1,在( )位上加上10再减。
(3)456加上( )就是800,800减去328是( ).
2、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计算减法时,应从( )位减起。
A.个 B.十 C.百
(2)152减109的差是( )
A.53 B.43 C.33
(3)红花有341朵,粉花有259朵,红花比粉花多多少朵?正确列式是( )
A.341+259 B.341×259 C.341-259
3、数学诊断室。
(1)4 5 8 (2) 4 5 3
—2 3 8 改正: —1 2 4 改正:
2 2 3 3 1
( ) ( )
4、竖式计算
5 4 2 7 1 5 3 4 5 4 5 6
—3 6 7 —5 8 9 —2 9 8 —2 8 7
6 7 4 4 7 2 5 1 4 6 3 1
—5 9 5 —1 9 4 —2 5 8 —2 9 4
5、你来问,我来答
(1)被减数是563,减去317,差是多少?
(2)比713少289的数是多少?
(3)728比906少多少?
6、解决问题
(1)有鞋520双,第一天卖出了254双,第二天卖了139双,还剩多少双?
(2)食品加工厂有面粉615袋,加工饼干用了467袋,又购进了150袋,现 在共有面粉多少袋?
(3)学校图书馆购回一批图书,其中故事书458本,科技书249本。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评价完善
学生独立完成,中等升汇报答案,其余自我核对,矫正错误。
} 1、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一下本节课主要学了什么内容?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感觉自己表现怎么样?老师及时评价。
*2、课外延伸
(1)课本26页最后一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解题思路:左边算式,观察算式被减数是197,差是两位数,可以断定减数十位上一定是9,并且被减数十位上的9还要被个位借走。被减数的个位从十位上退位后是17,所以减数的个位与差的个位相加,和一定是17,即9+8=17,所以有两种可能。
解答: 197-98=99或197-99=98
右边算式,一个四位数减去一个三位数差是1,断定是最小的四位数减去最大的三位数 解答: 100-999=1
(2) 7 5 8
—A B C A+B+C=( )
A B C
解题思路:由7-A=A可断定7应被5借走1变成6-A=A,得A=3,5借来1变成15,15-B=B可断定十位被借走1,变成14-B=B,得B=7,18-C=C得C=9,
所以A+B+C=3+7+9=19.
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是笔算教学中的难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一次退位减法,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减法,但不作速度上的要求,因为后面还有两个例题进行讲解。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课一开始,我就安排了二个练习导入新课。第一个练习是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第二个练习是一次退位、连续进位笔算加减法,并让学生说一说算理,通过这些练习,既为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做了铺垫,又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2、注重算理的讲解。
学生尝试计算完后,将学生的各种算法板演在黑板上,并让板演的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当学生说到自己错误的计算过程时,让其余学生帮他一起来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使大家都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对于正确的算理,则让学生多说说,特别要关注差生,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教师进行归纳升华并板书出“十位”的思考过程。因为,一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两次连续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
3、注重估算。
在笔算517-348之前,我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结果出现了520-350=170、510-350=160、500-350=150三种估算方法,在笔算完后,让学生把笔算结果和自己的估算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最佳估算方法。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
最新整理 本节课是笔算减法中比较难的,因为它涉及到了连续退位。学生学习新课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笔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以及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所以我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他们尝试说完整的计算过程,从而发现他们存在的'错误。上完这节课后,我想了很多,也意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
一、每一个环节的连接词该如何简明地表达出来
每一次上课,我总有如此的感觉,就是每一个环节之间不是很紧凑,总感觉联系不是很紧密,就像脱节了似的。我想这一点是我必须要努力达到的。
二、该如何让学生进行正确地估算
在学生计算之前,我让学生先进行估算,我却把估算看成了一个走过场,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实处。我只是在例题时让学生进行了估算,而后面就完全抛弃了估算,没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
三、应该注重重要环节的计算过程
学生在计算时,我强调让学生说过程,让多个学生重复,互相说,可是在后面的检验的环节时,学生的正确率却不尽人意,我有点迷惑了。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而个位和百位上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也懂得迁移过来,可是十位的计算方法第一次碰到,因为十位扮演了“借”与“被借”两个角色,学生很容易忽略其中的一个角色,需要多次重复强化。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通过类比将两位数横式计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减法的横式计算中,理解与掌握计算方法,并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借助正方体板、条、块,简图或算线的帮助,探究三位数横式减法的计算方法,建构三位数减法的模型,逐步养成类比与推算的能力。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在沟通和评价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形成数学交流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三位数减法的横式计算。
教学难点:
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板条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废电池的危害吗?
生:(1、废电池丢在泥土里会污染土壤。 2、废电池被扔进河里会污染河水。)
师:嗯,大家对废电池的危害还是有所了解的,下面我们来听一段介绍。
【出示课件】废电池中含有汞、镉、铅、锌等重金属有毒物质。人如果食用含有这些物质的食物,会影响酶及正常血红素合成,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发中毒性肾损伤,还会引起骨质疏松,软骨病和骨折。
2、师:废电池的危害大不大呀?(大)。所以我们不仅不要随便丢弃废电池,还要注意搜集,交到学校里来。上学期我们学校收到了一至三年级这么多的废电池,请看表格,从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出示课件】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223节 245节 127节 生:一年级小朋友共搜集废电池223节,二年级共搜集废电池245节,三年级共搜集废电池127节。
4、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会提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出示课件】二年级比一年级多搜集多少节?
一年级比二年级少搜集多少节? 二年级比三年级多搜集多少节? 三年级比二年级少搜集多少节?
一年级和三年级搜集的废电池相差多少节? 三年级再搜集多少节就和二年级同样多? ……
师:大家提得都非常好。其实我们还能提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先来解决这三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讨论问题1:一年级比二年级少搜集多少节?
1、揭示课题
师:算式怎样列?
生:245-223=?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本领《三位数减法》。
【出示课题:三位数减法】
2、鼓励多种算法
⑴师:你们会怎样计算呢?前后四人为一组,合作计算这道题,并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你们可以用正方体木块组成的板、条、块来摆,也可以借助简图或算线来画一画。
⑵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来计算的,又是怎样算的?
生1:我们是摆板条块的。(是怎样摆的?)先拿走2个板,再拿走2个条,最后拿走3个小块。(算式是怎么写的?)200-200=0,40-20=20,5-3=2,0+20+2=22,所以245-223=22。算法是百减百,十减十,个减个。(生边说师边播放课件)
师:嗯,这个方法真不错。(师贴板书)
【贴板书:百减百 十减十 个减个 】
⑶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2:我们是画简图的,与他们的方法相反,先去掉3个一,再去掉2个十,最后去掉2个百。我们的算式是:
5-3=240-20=20200-200=02+20+0= 22
所以245-223=22。算法是个减个,十减十,百减百。(生边说师边播放课件)
【贴板书:个减个 十减十 百减百】
⑷师:说得真好,还有不同的吗?
生3:我们是在算线上计算的,算法是:先减百,再减十,最后减个。(好的,我们用算线来演示一下。)从245开始跳,先往后跳200,跳到45,再往后跳20,跳到25,最后往后跳3,跳到22。算式是:245-223 = 245-200-20-3 = 45-20-3 = 25-3 = 22 (生边说师边播放课件)
【贴板书: 先减百 再减十 最后减个】
⑸师:这种方法也很好,并用递等式表示的。还有不同的吗?
生4:我们也是在算线上计算的,从245开始跳,先往后跳3,跳到242,再往后跳20,跳到222,最后往后跳200,跳到22。我们的算法是先减个,再减十,最后减百。算式是:245-223 = 245-3-20-200 = 242-20-200 = 222-200 = 22 (生边说师边播放课件)
【贴板书: 先减个 再减十 最后减百】
3、找出算法相同点(揭示四种算法名称)
⑴师:同学们,你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不管我们用什么方法,结果都是22,所以都是可以的,都是正确的。让我们一起来口答一下这个问题,答:一年级比二年级少搜集22节。
⑵师:仔细地观察一下在这四种算法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点呢?请大家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一下。
生:我认为第一种算法和第二种算法是相同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⑶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因为第一种算法就是百减百, 十减十,个减个,而第二种算法就是反过来减,个减个,十减十,百减百。所以它们是相同数位相减的方法。
⑷师:你说得太棒了,接着我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请看第二个问题。
(二)讨论问题2:二年级比三年级多搜集多少节?
1、鼓励多种算法,交流展示
⑴师:算式谁来列? 生:245-127=?
⑵师:请你们用黑板上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你们可以把简图或算线放在脑子里,当然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画一画。
⑶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1:(你是想什么来计算的?)我是想算线来计算的,算法是先减百,再减十,最后减个。算式是:
245 C 127
= 245 C100 C 20 C 7 = 145 C 20 C 7 = 125 C 7 = 118
【贴算式板书】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2:我也是利用算线来计算的。我的算法是先减个,再减十,最后减百,算式是:
245 C 127
= 245 C 7 C 20 C 100 = 238 C 20 C 100 = 218 C 100 = 118
师:还有不同的吗?
生3:先减去一个整十数,多减了再补加上去。
= 245 C 130 + 3 = 115 + 3 = 118
生4:先减去一个整十数,再减去个位上的数。
245 C 127
= 245 C 120 - 7 = 125 -7 = 118
师:掌声鼓励这些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们真是太棒了!
2、感受优化,理解方法
⑴师:咦,怎么这么奇怪,计算这道题为什么你们都没有用第一、第二种方法计算呢?
生:因为用这两种方法,当在计算个减个时,5C7不够减,算式写起来比较麻烦。
⑵师:对呀,当计算退位减法时,相同数位相减的方法比较麻烦。同学们,那以上这些方法中,你喜欢用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用第三种,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简便,而且不管是不退位减法还是退位减法都能用。
师:和他一样想的举手。好的,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2:我喜欢第四种方法,我觉得也蛮简便的。
师:也喜欢这一种的举手。看来,大多数小朋友都喜欢先减百,再减十,最后减个;或者先减个, 再减十,最后减百的算法。
师:那这两种算法有什么共同点呢?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一下。
生:它们都是用被减数依次减去减数各个数位上的数。
3、找出喜欢方法的相同点
三、练习应用
1、列式解答。
问题3:一年级和三年级搜集的废电池相差多少节?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385-158 583-97
3、自编问题解答。 【出示表格】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223 245 127 218 334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横式计算时你想提醒同学们要注意什么?
根据一至五年级搜集废电池情况统计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245 C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