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管理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负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共含1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管理”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认识负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篇1:认识负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感受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能用正负数描述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能力目标:结合现实情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应用负数,体验负数。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体验负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方法:讲解法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正数和负数,知道像零摄氏度以上或以下、海平面的以上或以下等,都分别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正数和负数。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负数。

(二)新知学习。

1.学习例3。

谈话:老师的姐姐开了一家服装店,这是老师收集的服装店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出示统计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盈亏(元)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1)观察表格,说说从表格中你读到了哪些数据,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这里的正数和负数表示的盈亏情况一样吗,你知道盈和亏分别是指什么意思吗?

通过学生交流,教师说明:的确,习惯上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3)再来观察表格,从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呢?

(4)你认为这家服装店生意总体情况怎样,为什么?

(设计意图:初次观察表格,引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的负数的回忆,让学生读一读表中的正数和负数;通过对盈利和亏损情况的交流后再次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学生能有意识地结合正数和负数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来介绍表格中每个数所表示的盈利或亏损的情况,初步感受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一对意义相反的量。)

2.试一试。

谈话:想了解这个服装店下半年的盈利情况吗?请根据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1200元; 八月份:亏损850元;

九月份:盈利2500元; 十月份:盈利4300元;

十一月份:盈利3700元; 十二月份:亏损250元;

月 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盈 亏(元)

(1)学生独立填表。

(2)交流反馈:正确读出表格中的数据。

(3)不看上面的文字说明,光看着表格,你能介绍一下服装店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吗,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4)教师小结:正数和负数可以分别用来表示盈利与亏损的情况。

(设计意图:试一试让学生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盈利和亏损情况,在运用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所表示的意义。)

3.学习例4。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方向。

(2)提问:从平面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呢?(超市在学校的北面1240米,少年宫在学校的南面1240米,公园在学校的西面2100米,邮局在学校的东面2100米。)

(3)讨论:①如果小华从学校出发,向东西方向的大街走2100米,可能到什么地方呢?

②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呢?

(4)思考: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能到什么地方?请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5)小结: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两个相反的方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能到什么地方,请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在交流中使学生感受到如果把向南走1240米记作+1240米,那么向北走1240米就记作-1240米;如果把向北走1240米记作+1240米,那么向南走1240米就记作-1240米。正数和负数可以用来区别两个相反的方向,在表示两个相反的方向时,正数和负数是相对的。)

4.试一试:

(1)教师逐步画出数轴,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过程。(先画带有箭头的直线,再标上0,然后分段标出0右边的几个点和0左边的几个点。)

(2)引导想象:如果从0开始,向东走1步、2步、4步,到达的位置用数轴上“0”右边的点及相应的数1、2、4表示,那么向西走1步、2步、5步,到达的位置应该用“0”左边的点及相应的-2、-2、-5表示。

-5 -2 -1 0 1 2 4

(3)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

(4)从0开始,向右依次读一读;从0开始,向左依次读一读。边读边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5)闭眼想一想,-2接近2还是接近0?再看一看,你想对了吗?

(设计意图:从0开始,向右依次读一读和向左依次读一读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轴上正数与负数的排列特点,通过对“-2接近2还是接近0”的想象与观察,让学生在数轴上初步感受数序。)

5.练一练

观察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表。

引导思考: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小结:及时记录家庭收支情况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小明家的生活习惯真好啊。

(1)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2,记作( )米。

(2)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 )走了( )米。

(三)知识介绍

1.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是哪个国家吗?

2.学生阅读《你知道吗》相关知识。

3. 教师小结:负数就来源于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正数和负数。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负数的产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四) 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1第七题: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升降机上升8米记作+8米,下降5米记作( )米。

(2)一幢大楼18层,地面以下有2层。地面以上第3层记作+3层,地面以下第1层记作( )层,地面以下第2层记作( )层。

(3)学校举行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规则是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一题扣10分。如果把加100分记作+100分,那么扣10分应记作( )分。

交流:大家看看,这里又有哪些相对的量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呀?

2.出示(练习第8题)存折图。

(1)先看懂这张存折,再观察红线框出的数,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2)妈妈于6月10日又存入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6月25日取出4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

(设计意图:在各种练习中继续扩展现实情境素材,让学生通过水位、升降机的上升与下降,在银行取款与存钱,公共汽车停靠时乘客的上车与下车等感兴趣、能接受的题材,丰富对负数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意义。)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能会用到负数呢?

布置作业:练习第9 、10题。

二、板书

认识负数

数 轴:正数>0>负数

负数与负数的大小:看负数所对应的正数,正数越大,负数越小。

篇2:认识负数(一)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课题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课前准备 小黑板和多媒体展台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一、 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三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上海4摄氏度

师:那一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师: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4摄氏度

师: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规定零上4摄氏度记作+4摄氏度或3摄氏度,规定零下4摄氏度记作-4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4”读作正四,再写的时候,只要在4前面加一个“+”--正号,“+4”也可以写成4。“-4”读作负四,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4。(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4℃,北京的气温是-4℃。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4、练一练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师: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师:看屏幕上的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

(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

哈尔滨:零下12摄氏度,漠河:零下30摄氏度,海口:零上30摄氏度

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30℃

师: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2)小小气象记录员

师: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二、 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四、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教学得与失:

课题 认识负数(二)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温度计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导入

读一读,分一分。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正数              负数

二、教学例3

1、情境引入。

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

月   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盈  亏(元)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3、试一试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1200元;         八月份:亏损850元;

九月份:盈利2500元;         十月份:盈利4300元;

十一月份:盈利3700元;       十二月份:亏损250元;

月   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盈  亏(元)

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三、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师: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到了什么地方?

生:小华如果向东走2100米,到达邮局。

小华如果向西走2100米,到达公园。

师: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

师:可以把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吗?那么向东走2100米记作什么?

3、表示南北方向运动的路程

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以走到哪里?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4、试一试:

(1) 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

-5             -2   -1    0    1    2       4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接近2,还是接近0?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5、练一练

1、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

2、(1)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2,记作(    )米。

(2)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    )走了(    )米。

四、巩固练习。

练习一 第6题。

练习一 第7题。

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五、全课总结

教学得与失:

课题 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 课时 3

教学

目标 1. 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教学

重难点 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学具盒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一、分一分、数一数

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先把每个图形分成几块,再数一数吗?

2、你是怎样分的?怎样数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二、移一移、数一数

1、怎样移动右边图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数出它的面积?

2、利用分割与平移,保持面积不变,把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计算它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的面积。

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数一数、算一算

1、下面是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再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你算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这样的算法合理吗?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能算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他们的面积个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122页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促他们的面积。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

五、小结:

今天我们进行面积是多少实践活动,怎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

教学得与失:

篇3: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认识负数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负数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负数的认识,引导学生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是例1、例2和练习一的第1~6题,教学用正、负数表示气温和海拔高度。

第二段,是例3、例4和练习一的第7~10题,教学用正、负数表示盈亏情况和不同方向的路程。

这部分教材的后面,还安排了一个实践与综合应用“面积是多少”,为接下来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作些准备。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为什么要在系统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之前教学负数的认识?

认识负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愿望。在系统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之前教学负数的认识,主要有两点考虑:第一,让学生联系认识整数的已有经验,着重在整数范围内初步认识负数,把注意力集中于体会量的相反意义,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建立较为合理的有关数的认知结构。第二,希望学生随着对小数和分数的进一步认识,逐步丰富对负数的感知,从而为第三学段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打好基础。

2.要注意体会教材安排的认识负数的层次。

这部分内容一共安排了四道例题,第一课时教学例1和例2,第二课时教学例3和例4。那么,例1、例2与例3、例4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例1、例2以及与之配合的练习题,学习素材只涉及气温与海拔高度。作为相反意义的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与海平面以下的海拔高度都非常直观形象,因而用相应的正数和负数表示每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就显得很自然,也便于学生理解。例3、例4所涉及的盈亏金额、不同方向的路程等相反意义的量,相对来说,稍微抽象一些,理解的难度也相应大一些。而且,教学例4后的“试一试”中,教材还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数轴上的点填出相应的正、负数,从而在更为抽象的层面上引导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此外,与例3、例4相配合练习题中,涉及的素材也更加宽泛,有升降机上升和下降的米数,有评委评分时的加分与扣分,有存折上的存入与取出,有水库水位的上升与下降,有汽车上乘客的上车与下车等。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建立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逐步丰富对负数含义的认识,并不断加深体会。

3.如何帮助学生认识正、负数与0的关系?

0是区分正、负数的标准,正确把握正、负数与0的关系,不仅关乎学生对正、负数含义的直观认识,而且决定学生能否建立有关数的合理的认知结构,并形成相应的数感。教学例1、例2后,先要引导学生对例题所涉及的正、负数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形成对正、负数的初步认识。但分类时最好不涉及0,以免造成学生认识上的混乱。学生分类后,提出:0的正数,还是负数?让学生借助直观和交流,认识到:0作为正、负数的分界,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学例3、例4后,要通过在数轴上填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0的独特性,并明确: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事实上,所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果抛开具体内容,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点在一条指定了方向的直线上移动时所形成的线段的度量。如图,线段

和 的长度是相同的,但方向却正好相反。

如果A点静止不动,那么也可以认为它的终点B与A重合。为了一致,我们仍然把AB看作一条线段,称为“零线段”。显然,零线段不具有方向,也就是说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要重视发挥两种不同特点的练习的作用。

为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教材在练习一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练习。从教学功能来看,这些练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要求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理解正、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如第2题,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正、负数判断里海水面和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第二种,是要求学生用正、负数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如第9题,让学生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一个水库的水位变化情况。这两种类型的练习,前者属于理解知识,后者属于应用知识,它们的作用相辅相成。教学中应注意恰当把握。

5.不要涉及负数的大小比较及相关的计算。

概括地说,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主要有两条:第一,使学生联系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的含义;第二,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因此,教学时,应注意不要涉及负数的大小比较及相关的计算,更不能提相关的教学要求。但是,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使学生对负数的大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意义有所体会。例如,教学例4后的“试一试”,可以先分步出示数轴:第一步,画出带箭头的直线后,标出表示0的点;第二步,向右等距地标出1、2等点;第三步,向左等距地标出-1、-2等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填出图中方框里的数,并讨论:-2接近2,还是接近0?4在3的左边,还是右边?-4在-3的左边,还是右边?-4接近-3,还是接近-1?等等。再如,练习一的第10题,除了让学生根据表中的正数和负数回答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说说:中间哪几站上车的人多,哪几站下车的人多?中间第1站上车比下车的多几人?中间第二站下车的比上车的多几人?等等。

6.要准确理解“面积是多少”这个实践活动的教学功能。

教材在本单元的最后安排“面积是多少”这个实践活动,其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突出图形变换在多边形面积计算中的作用;第二,让学生初步掌握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组织前两个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着数出有关多边形的面积,并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适时揭示新的矛盾:图中有些部分不是整格怎么办?启发学生把图中不满整格的都看作半格来计算,或通过平移把有关图形进行转化。最后,比较用不同方法算出的结果,体会不同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合理性。组织后两个活动时,一要引导学生把在此前活动中初步掌握的方法加以类推,明确可以把不满整格的都看作半格来计算;二要指导学生分类计数。可以先把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涂上不同颜色,再分别数出各有多少格,最后把半格数转化为整格数,并进行求和计算。

1、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1~3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温度计、存折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香港19摄氏度

师: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上海3摄氏度

师: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师: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3摄氏度

师: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规定零上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或3摄氏度,规定零下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3”读作正三,再写的时候,只要在3前面加一个“+”--正号,“+3”也可以写成3。“-3”读作负三,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3。(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3℃,北京的气温是-3℃

4、练一练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师: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师:看屏幕上的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

(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

哈尔滨:零下12摄氏度,漠河:零下30摄氏度,海口:零上30摄氏度

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30℃

师: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2)小小气象记录员

师: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二、  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练一练

(1)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出示海拔高度图)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3193千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

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国家--马尔代夫比海平面高1米。

(2)说说下面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

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海拔-11034米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师:象+3,40,+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3,-12,-40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练一练

1、先读一读,再把数填入适当的框内。

-5,+26,9,-40,-120,+20

正数                  负数

2、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3、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师:在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负数?

学生说出存折,电梯面板等等,并要求说明这些负数的意思

练习一 4

选择合适的温度连一连

冰箱中的鱼     水中的鱼      刚烧好的鱼

10℃             70℃             -10℃

练习一5

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

水沸腾的温度           (   )℃

水结冰的温度           (   )℃

月球表面的温度         (   )℃

出示:+8,-5

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说说这两个数表示的意思吗?

全课总结:

师:(电脑出示有关图片)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流。

2、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  第3~5页的例3、例4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7~10题。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感受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能用正负数描述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2、 结合现实情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应用负数,体验负数。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体验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正数和负数,知道像零摄氏度以上或以下、海平面的以上或以下等,都分别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正数和负数。

2、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负数。

二、新知学习。

1、 学习例3。

谈话:老师的姐姐开了一家服装店,这是老师收集的服装店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出示统计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盈亏(元)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1)观察表格,说说从表格中你读到了哪些数据,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这里的正数和负数表示的盈亏情况一样吗,你知道盈和亏分别是指什么意思吗?

通过学生交流,教师说明:的确,习惯上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3)再来观察表格,从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呢?

(4)你认为这家服装店生意总体情况怎样,为什么?

【设计意图:初次观察表格,引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的负数的回忆,让学生读一读表中的正数和负数;通过对盈利和亏损情况的交流后再次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学生能有意识地结合正数和负数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来介绍表格中每个数所表示的盈利或亏损的情况,初步感受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一对意义相反的量。】

2、试一试。

谈话:想了解这个服装店下半年的盈利情况吗?请根据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1200元;         八月份:亏损850元;

九月份:盈利2500元;         十月份:盈利4300元;

十一月份:盈利3700元;       十二月份:亏损250元;

月   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盈  亏(元)

(1)学生独立填表。

(2)交流反馈:正确读出表格中的数据。

(3)不看上面的文字说明,光看着表格,你能介绍一下服装店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吗,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4)教师小结:正数和负数可以分别用来表示盈利与亏损的情况。

(设计意图:试一试让学生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盈利和亏损情况,在运用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所表示的意义。)

2、学习例4。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方向。

(2)提问:从平面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呢?(超市在学校的北面1240米,少年宫在学校的南面1240米,公园在学校的西面2100米,邮局在学校的东面2100米。)

(3)讨论:

①如果小华从学校出发,向东西方向的大街走2100米,可能到什么地方呢?

②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呢?

(4)思考: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能到什么地方?请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5)小结: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两个相反的方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能到什么地方,请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在交流中使学生感受到如果把向南走1240米记作+1240米,那么向北走1240米就记作-1240米;如果把向北走1240米记作+1240米,那么向南走1240米就记作-1240米。正数和负数可以用来区别两个相反的方向,在表示两个相反的方向时,正数和负数是相对的。】

3、 试一试:

(1)教师逐步画出数轴,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过程。(先画带有箭头的直线,再标上0,然后分段标出0右边的几个点和0左边的几个点。)

(2)引导想象:如果从0开始,向东走1步、2步、4步,到达的位置用数轴上“0”右边的点及相应的数1、2、4表示,那么向西走1步、2步、5步,到达的位置应该用“0”左边的点及相应的-2、-2、-5表示。

(3)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

(4)从0开始,向右依次读一读;从0开始,向左依次读一读。边读边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5)闭眼想一想,-2接近2还是接近0?再看一看,你想对了吗?

【设计意图:从0开始,向右依次读一读和向左依次读一读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轴上正数与负数的排列特点,通过对“-2接近2还是接近0”的想象与观察,让学生在数轴上初步感受数序。】

4、练一练

(1)、观察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表。

引导思考: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小结:及时记录家庭收支情况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小明家的生活习惯真好啊。

(2)、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2,记作(    )米。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    )走了(    )米。

三、知识介绍

1、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是哪个国家吗?

2、学生阅读《你知道吗》相关知识。

3、 教师小结:负数就来源于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正数和负数。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负数的产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四、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习1第七题: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升降机上升8米记作+8米,下降5米记作(   )米。

(2)一幢大楼18层,地面以下有2层。地面以上第3层记作+3层,地面以下第1层记作(   )层,地面以下第2层记作(  )层。

(3)学校举行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规则是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一题扣10分。如果把加100分记作+100分,那么扣10分应记作(  )分。

交流:大家看看,这里又有哪些相对的量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呀?

2、 出示(练习一第8题)存折图。

(1)先看懂这张存折,再观察红线框出的数,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2)妈妈于6月10日又存入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6月25日取出4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

【设计意图:在各种练习中继续扩展现实情境素材,让学生通过水位、升降机的上升与下降,在银行取款与存钱,公共汽车停靠时乘客的上车与下车等感兴趣、能接受的题材,丰富对负数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意义。】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能会用到负数呢?

六、布置作业:

做《补充习题》配套练习

3、面积是多少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教学重难点: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数一数

1、出示例图

师问:如果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能说说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追问:怎样可以数的准确,并且又快又好?

2、如果把每个图形分成几块再数,你会怎样分?又会怎样数?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师指出: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图形再数比一格一格的数简单、快捷。

二、移一移、数一数

出示例图

师问:如果用刚才的方法分一分、数一数,你能数出它的面积吗?

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呢?

生讨论汇报:可以把左边的三角形向右平移。

师问:怎样移动右边图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数出它的面积?

师指出:两种不同的方法,都是把这个图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

形状改变了,面积的大小有变化吗?

那么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三、数一数、算一算

1、下面是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如果每格是1平方米,再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你算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这样的算法合理吗?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2、你能算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他们的面积个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122页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促他们的面积。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

五、小结:

今天我们进行面积是多少实践活动,怎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

篇4:认识负数 备课资料(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一、 负数的产生

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产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充的.人们在数物体的个数时,用1、2、3…表示,为表示没有物体或记数缺位而使用了“0”.测量和计算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出现了分数和小数.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账时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用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于是人们引入了正负数这个概念,可见正负数也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负数的引入是我国数学家杰出的贡献之一。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二、负数的表示

由于我国古代数字是用算筹摆出来的,为了区分正数和负数,古代数学家创造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不同颜色的算筹分别表示,通常用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另一种是采取在正数上面斜放一支筹,来表示负数.因为后者的思想较新,很快发展为在数的最前面一位数码上斜放一小横来表示负数.1629年颇具远见的法国数学家吉拉尔用减号表示负数,吉拉尔的负数符号得到人们的公认,一直沿用至今.

用不同颜色的数表示正负数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现在一般用红色表示负数,报纸上登载某国经济上出现赤字,表明支出大于收入,  财政上亏了钱。

说一说:(1)、报纸上的股价栏里,“+20.78”表示当天的上证指数比昨天上涨20.78点;如果是“-12.34”,则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自行车车条比标准长度长2mm记作+2mm,那么比标准长度短3mm记作_____。

(3)、如果3小时后记作+3小时,那么7小时后记作______,9小时前记作_______.

三、“0”的含义

在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实际上除了规定正负外,还必须确定以什么为基准,并把它记为0。

有了负数以后,0就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例如:

以海平面为基准记作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记作88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155米。

以0℃为基准,零上2℃记作2℃,零下2℃记作-2℃

这里的0米不是表示没有高度,0℃不是表示没有温度。

0不仅表示没有,0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写一写:一个月内,小明体量重增加 2 kg,小华体重减少 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四、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表示温度

请你做个小小气象员预报一下这几个地区的气温吧。

你知道这一天各地的温差分别是多少吗?

2、表示海拔高度

小学使用的地图册里的中国地形图,图中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处都标有海拔高度数.

你知道其他几个色块的海拔高度吗?

3、记录账目

存单记录存钱和取钱

日常生活收支记录

5月4日   爸爸工资收入1500元。

5月6日   水、电煤气支出200元。

5月12日  电话费支出120元。

5月15日  妈妈工资收入1400元。

日期 收支情况(元)

5月4日 +1550

5月6日 -200

5月12日 -120

5月15日 +1400

┈┈ ┄

请你把你家这个月的收支也记一下吧

4、表示加工的误差

某机器零件的长度设计为100mm,加工图纸标注100±0.5(mm),这里的±0.5代表什么意思?合格产品的长度范围是多少?

该零件的直径的标准尺寸是100mm.

实际产品的直径最大可以是100.5mm, 最小可以是99.5mm.

该零件直径的合格尺寸是99.5mm~100.5mm.

若生产的一个零件的直径尺寸是99.49mm,它合格吗?

5、表示时差

北京与墨尔本的时差是+3小时表示同一时刻墨尔本比北京早3小时,北京与伦敦的时差是-8小时表示同一时刻伦敦比北京晚8小时

算一算:

(1)、从墨尔本飞到广州要10小时,若从墨尔本9点起飞,到广州时是北京时间_____.

(2)、7月27日晚20时12分(伦敦当地时间)伦敦奥运会开幕

中国国航CA937空客330(大) 13:30  首都机场T3希思罗机场约12小时15分钟

郭红207 月27日乘此航班到伦敦时是当地什么时候?他赶得上奥运会开幕式吗?(注意哦伦敦实行夏令时哦,先查阅有关资料再解答)

6、其他根据需要所作的规定

例如:(1)物体沿着南北两个方向运动,如果把向南的方向定为正,向北走的方向定为负,那么向南走6千米记作6千米,向北走6千米记作--6千米

(2)某项科学研究,以45分钟为1个时间单位,并记每天上午10时为0,10时以前记为负,10时以后记为正. 例如:9:15记为-1,10:45记为1……

(3)北京奥运会,组委会要选择开幕式仪仗队员.   按规定男仪仗队员的标准身高为176cm,高于标准身高记录为正,低于标准身高记录为负,现有参选队员5人,身高记录为-8cm,-6cm,-3cm,0cm,6cm

篇5:《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会应用面积公式和换算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数感。

教、学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硬纸片若干。挂图或投影。米尺一把。

课前体验:围一围100平方米,走一走1公顷。

教学过程:

一、 旧知唤醒:

1、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说一说它们具体的大小。

(橡皮1个面的面积、课桌面、教室地面面积)

2、贴图:知道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

3、演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二、新课展开:

1、读收集的信息:

篮球场的面积大约是400平方米。

冈东小学的面积约2公顷。

中华世纪坛的面积约4﹒5公顷。

常州天目湖占地约4000公顷。

读了这组信息你有什么体会?

(面积大一点的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2、1公顷有多大?结合课前步测来体会描述。

板书: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3、算一算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学生算)

板书:100×100=1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书上是怎么说1公顷的?(学生自学后交流)

4、想一想:

①用1平方米的纸去铺1公顷要多少张?

你是怎么想的?

②课前我们围的边长10米的正方形有多大?头脑里想出来了吗?

把它2个、3个、4个……10个拼起来拼成多少,够不够1公顷?

5、找一找,议一议:

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公顷?

1公顷大概相当于几个教室的大小?多少个篮球场大约是1公顷?

你觉得生活中还有什么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三、练习拓展:

1、82页试一试、练一练。

2、用合适的单位填空(口述)

橡皮上面的面积约6(  )    冈东小学的面积约0(  )

黑板的面积约4(  )        天安门广场占地约4(  )

3、 广告真实吗?

绿阳小区面积12公顷,公共设施1﹒5公顷、绿化5公顷,聪聪估房屋75幢,每幢长80米,宽10米。

四、总结作业:

练习十四1、2、3、4题

篇6:认识>、<和=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 3<4

3等于3 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篇7:认识负数(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认识负数(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 引入

2. 新授

三、练习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老师收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1、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香港19摄氏度

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上海3摄氏度

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3摄氏度

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

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的呢?

2、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规定零上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或3摄氏度,规定零下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3”读作正三,再写的时候,只要在3前面加一个“+”--正号,“+3”也可以写成3。“-3”读作负三,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3。(板书)

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3℃,北京的气温是-3℃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看屏幕上的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

观看多媒体

19摄氏度

3摄氏度

0摄氏度

做练习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四、延伸 (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

哈尔滨:零下12摄氏度,漠河:零下30摄氏度,海口:零上30摄氏度

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30℃

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2)小小气象记录员

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

两种说法都成立

听写练习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度吗?

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练一练

(1)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出示海拔高度图)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3193千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

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国家--马尔代夫比海平面高1米。

(2)说说下面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

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海拔-11034米

(电脑出示有关图片)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流。

做练习

篇8:认识负数(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认识负数(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 导入

二、新授 读一读,分一分。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正数              负数

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列出统计图。

月  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盈  亏(元)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试一试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1200元;    八月份:亏损850元;

九月份:盈利2500元;   十月份:盈利4300元;

十一月份:盈利3700元;十二月份:亏损250元;

月   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盈  亏(元)

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回顾复习

观看统计图

1、2、4、6月盈利

3、5月亏损

根据数据,完成表格

根据表格数据,表达盈亏情况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延伸

四、练习1、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2100米,到了什么地方?

小华如果向西走2100米,到达公园。

如果把向东走2100米记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记作什么?

师:可以把向西走2100米记作+2100米吗?那么向东走2100米记作什么?

3、试一试:

(1) 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

-5   -2   -1   0   1   2   4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 -2接近2,还是接近0?

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4、练一练

1、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

2、(1)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2,记作(    )米。

(2)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    )走了(    )米。

练习一 第6题。

某市每个季度的平均气温如下表。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平均气温(℃)-10   15  20   -5

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

练习一 第7题。

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升降机上升8米记作+8米,下降5米记作(   )米。

(2)一幢大楼18层,地面以下有2层。地面以上

小华如果向东走2100米,到达邮局。

-2100米

巩固练习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第3层记作+3层,地面以下第1层记作(   )层,地面以下第2层记作(  )层。

(3)学校举行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规则是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一题扣10分。如果把加100分记作+100分,那么扣10分应记作(  )分。

练习一  第8题

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处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妈妈于6月10日又存入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6月25日取出400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

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流。

篇9:公顷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1~82页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 = 10 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使学生经历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 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快速地回答下面的括号里应填上什么样的面积单位吗?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8( );

课桌面的面积约24( );

教室地面的面积约72( )

六峰山的总面积是54(  )

师:六峰山的总面积是54这里就填什么单位?

师:当土地面积较大时我们一般用公顷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公顷这个单位。教师板书课题(公顷的认识)并叫学生打开课本81页。

师:我们国家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有很多的旅游胜地地和文明古迹,现在老师先带同学去看看,请看大屏幕,出示例1的四幅图。

师:看了外面的现在我们来看我们家乡灵山的风景也不错,请同学们看。出示灵山六峰山、双鹤公园,灵东水库的风景。

师:你们发现刚才这些图片上的各个地方的面积都用了什么单位?(公顷)

师:是的,当要测量和计算土地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字母符号是:hm,教师板书。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一)检查预习情况,认识1公顷

师:对于公顷大家通过预习你了解了哪些关于公顷的知识?还有不懂的问题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预习提纲,跟同学说说你在预习中学到了什么,也把你没有弄懂的问题跟同学说一说,看能不能在小组里解决,如果还不能的我们就大家一起探索。

出示预习题纲

1.算一算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自学课本81页,你能说说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吗?

3.你能结合实际说说1公顷有多大吗?

4.调查一下你的家有多少平方米?

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

学生板演学生板演:100 100=10000平方米

生1:可能会说知道了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生2: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

你们都能算出来吗?能算出来的同学说明你们很认真预习了,都能获得一颗预习之星。

2.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我们已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也初步体会到1公顷挺大的,那1公顷究竟有多大呢?下面我们就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具体感受1公顷的实际大小。

(1)从实践活动中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师:还记得昨天的数学活动课上,我们7个同学排成一排是10米,4排共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大?(面积是100平方米。)

师: 推想一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呢?

生: 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因为1公顷=10000平方米,28个同学围成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10000÷100=100(个)。

引导:如果请同学们先手拉手围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约需几个小朋友手拉手站一条边?四条边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朋友才能围成一个面积是1公顷的正方形?

(2)用计算器算一算要几所我们这样的学校,或教室,或家才是1公顷。

师:我们的教室长是约是 9 米,宽约是 6 米,算一算要多少个这样的教室面积才是1公顷。

任选一题来算

请大家算一算我们学校的面积约是      平方米,要几所我们这样的学校才是1公顷?

如果操场的面积是约是420 平方米,要几个这样的操场合并在一起才是1公顷?(大约24个)

我们的教室长是约是9米,宽约是7米

算一算人你的家的面积,再算一算要多少个你这样的家才是1公顷?

学生汇报

(3)从身边的环境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老师播放老师从学校去实验小学上面那个路口开始算,从那个路口出发一直往三小方向走到三小路口,再向平南路口方向走,再从平南路口往燕山路走回到燕山旅社再回到学校的视频让学生想像这里就是大约1公顷。

4.尝试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倾?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简要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师:算对的同学获得一颗探索之星。

三、巩固练习

1.做第8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有1公顷。

2. 练习十四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1.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那有谁知道我们祖国的领土面积约是多少吗?(板书:960000000公顷)

你觉得我们祖国的领土面积用公顷作单位合适吗?

说说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84页第2、3题。

板书设计:

公顷的认识

hm

100 100=1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篇10:认识符号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 学

内 容 认识=、>、< 设计日期 9.12

设计者  胡为梅 年级  一年级 第   4 课时 / 总 8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表示的意思及用法,学会比较5以内的数的大小。

2、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喜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难点:会用>、<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 学

准 备 图片、卡片、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诱发参与。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那些小动物?有一天,森林里热闹起来了,原来呀--“森林运动会”开幕了。

瞧,有那些小动物组队参加了比赛?你能知道他们每对各有多少名队员吗?(学生数一数汇报)小朋友们,你们从中能知道些什么呢?(松鼠最多,小熊最少,小兔和小猴同样多)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

刚才有小朋友说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将它们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问:小兔和小猴各有几只?(各有4只)

提问:4和4相等,那么可以在4和4中间用什么符合来表示呢?有知道的吗?

它们同样多,就可以表示为4=4

学生操作:先摆几个○,再对应摆同样多的△,然后写一写,说一说几等于几。

2、教学>

我们知道小兔和小猴同样多,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松鼠和小熊的情况。

指明贴出松鼠的只数,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松鼠比小熊多,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

提问: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提问:4和4同样多,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有知道的吗?

5比3多,可以表示成5>3

提问:>怎么写呢?

提问: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的数大,哪一边对的数小呢?(学生讨论交流)

3、教学<

刚才同学们说,松鼠比小熊多,反过来可以说小熊比松鼠少,也就是几比几少?

3比5少可以表示成3<5(手指<)你知道叫什么?

提问: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着的数大,哪一边对的数小?

4、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指名填空,其余学生在书上练习。

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呢?你学到了那些本领呢? 嘴巴朝哪哪边多

0可以表示开始

计 认识=、>、<

4=4        读作:4等于4

3<5        读作:3小于5

5>3        读作:5大于3

篇11:约数和倍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菲”同寻常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9-40页,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整除的意义,认识约数和倍数,能判断一个除法算式是不是整除的算式,并能说出两个数是否存在约数和倍数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依据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判断一个除法算式是不是整除的算式,并能说出两个数是否存在约数和倍数关系。

2、区别除尽和整除,倍和倍数概念间的异同,倍数和约数相互依存关系。

教具准备

口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随机口算

15÷3=   10÷3=  1.5÷3=    28÷7=    20÷7=

28÷0.7= 33÷11= 35÷11=   3.3÷1.1=

二、建构概念

1、认识整除

(1)、根据商的特点,你能将这9道算式分分类吗?

除尽(没有余数)  除不尽(有余数)

(2)、除尽的这类算式还能再分一分吗?

除尽

整除 不能整除

师指出:像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时,就是一个整除算式。

(3)、你能再举出一些整除的算式吗?师相机板书

(4)、设疑:太多了,说不完!谁有办法把大家的整除算式概括成一个整除算式?

(5)、启发:请字母来帮忙啊,被除数用a,除数用b,商用c,怎么表示?

师板书:a÷b=c

追问:这个整除算式中,a,b,c各有什么特点?(都要是整数,没有余数,b≠0)

(6)、指出:当a、b、c都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时,就是一个整除的算式。由此便可以说:

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7)、学会叙述:例如15÷3中,哪个数能被哪个数整除?还可以怎么说?

选一道算式,像这样说给同桌听。

(8)、判断练习P40练一练

2、认识约数和倍数

(1)、师指出:当数a能被数b整除时,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板书课题)

(2)、例如“因为15能被3整除,3能整除15,所以,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这句话你会说吗?

请同学们选一个整除算式,也可以自己写两个数,同桌互相说一说。

(3)、判断

①因为1.5÷0.5=3,所以1.5是0.5的倍数。(  )

②因为9÷6=1.5,所以9是6的1.5倍。(  )

③因为36÷6=6,所以36是倍数,6是约数。(  )

④5是5的约数,5又是5的倍数。(  )

(4)、填空,使它成为整除算式。

(  )÷1=(  )      0÷(  )=(  )

师:能填的完吗?填不完是因为怎样的数都可以?

任何整数       任何非零整数

师: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整数都是1的倍数,1是任何整数的约数。0是任何非零整数的倍数,任何非零整数也都是0的约数。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三、巩固练习

P431-4 机动

四、小结应用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应用这些知识,你能从下面这组数中,任选2个数字说句话吗?

45   30    5   3   2

篇12:认识负数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1、               6、小数乘法和除法(一)

2、 多边形面积计算          7、公顷和平方千米

3、认识小数                8、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4、小数加法和减法          9、统计

5、找规律                  10、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数的概念的扩展,逐步形成对有关概念的理解;经历探索小数四则计算法则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及混合运算;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规律的活动,提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和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通过对平面图形的观察和简单变换等活动,经历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形成相应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体会用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信息,并能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通过开展实际调查活动,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增强统计观念。

2、数学思考:

(1)结合认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2)结合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面积公式和简单周期现象中规律的教学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4)结合统计表(图)的认识发展统计观念。

(5)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发展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

(1)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面积计算的问题、简单统计的问题、小数四则运算的问题以及简单周期现象的问题。

(2)能在现实情境中主动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4)进一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正确的合作态度。

(5)能回顾反思学习过程,解释或评价学习的结果。

4、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经历探索数学知识与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

(3)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联系现实素材学数学,联系现实生活用数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等内容,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不断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教材简析:

1、 数与代数领域(第1、3、4、5、6、8单元)

本册教材在一至四年级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的四则计算,并能应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册教科书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这些内容涉及学生认识数范围的扩展。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学过的整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为系统地学习分数只是做好准备。

此外,安排探索和应用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对于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思维水平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空间与图形领域(第2、7单元)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面积概念,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奠定了基础。通过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能进一步深化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促进对几种基本图形特征的认识。以前教学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只能计量相对较小的平面图形和物体表面的面积,用来计量土地面积就显得很不方便。为此,本册教材安排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既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面积单位,也有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3、 统计与概率领域(第9单元)

本册教科书安排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图相比,复式统计表、图的容量大,能同时呈现更多的数据信息。教学复式统计表、图以后,学生就能对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现象与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这对于学生统计能力的提高以及统计意识的增强是极有益处的。

4、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面积是多少  校园的绿化面积  了解周围的家庭)

(1)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

《面积是多少》里的“分一分 数一数”与“移一移 数一数”渗透了初步的等积变形思想,为进一步探究多变性面积的计算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校园的绿化面积》中的“想想算算”重点安排了“割补”的方法把稍复杂的平面图形转化成常见的基本图形的内容。

(2)更加重视实际应用。

《面积是多少》里估计树叶、手掌等物体表面的面积;《校园的绿化面积》中测量、计算草坪的面积、设计花圃;《了解周围的家庭》分别为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设计的便于操作的调查活动等,都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引导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开数学活动,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本册教材还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十几则“你知道吗”和8到思考题,目的在于增加数学内容的弹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

课时安排:

一、认识负数              3课时

二、 多边形面积计算        9课时

三、认识小数               8课时

四、小数加法和减法         7课时

五、找规律                 2课时

六、小数乘法和除法(一)   8课时

七、公顷和平方千米         2课时

八、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14课时

九、统计                   7课时

十、整理和复习             5课时

(全学期大约有25%左右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1、 认识负数:教材第1 - 6页  例1 - 例4以及练习一

2、 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  第10 - 11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

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的数。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这些都为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

2、通过现实生活问题,是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1)以统计表的形式昌县商店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在统计工作中,通常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2)以平面图的形式呈现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或南北方向的大街行走的情况。引导学生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行走时方向相反的路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

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P1-3 练习一 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一张联系纸、一个信封、温度计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老师说一句话,学生说相反的话。

一、 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香港19摄氏度

师: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上海3摄氏度

师: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师: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3摄氏度

师: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规定零上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或3摄氏度,规定零下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3”读作正三,再写的时候,只要在3前面加一个“+”--正号,“+3”也可以写成3。“-3”读作负三,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3。(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3℃,北京的气温是-3℃

4、练一练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师: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师:看屏幕上的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

(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

哈尔滨:零下12摄氏度,漠河:零下30摄氏度,海口:零上30摄氏度

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30℃

师: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2)小小气象记录员

师: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二、 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练一练

(1)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出示海拔高度图)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3193千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

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国家--马尔代夫比海平面高1米。

(2)说说下面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

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海拔-11034米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师:象+3,40,+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3,-12,-40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练一练

1、先读一读,再把数填入适当的框内。

-5,+26,9,-40,-120,+203

正数                  负数

2、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3、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师:在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负数?

学生说出存折,电梯面板等等,并要求说明这些负数的意思

练习一 4

选择合适的温度连一连

冰箱中的鱼     水中的鱼      烧好的鱼

10℃             70℃             -10℃

练习一5

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

水沸腾的温度           (   )℃

水结冰的温度           (   )℃

月球表面的温度         (   )℃

出示:+8,-5

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说说这两个数表示的意思吗?

全课总结:

师:(电脑出示有关图片)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流。

[课后札记]

篇13:圆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与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

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

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难点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感受圆的基本特征。

3.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不同的含有圆形的实物、剪刀、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教学例1。

(一)感知生活中的圆。听,一滴雨水滴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一层层涟漪,看,是什么形状?

出示图片,问:这些物体上也都有圆,谁来指一指。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

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圆

(二)自主画圆。先请你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并在小组里交流你是用什么画的?

(三)交流感受。你觉得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例2。

(一)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如果要画一个更大、更小或指定大小的圆,借助你手里物品上的圆还行吗?得有一个能调节大小的画圆工具--圆规。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它?

2.尝试画圆。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试试看。(师同步在黑板上画圆)

3.展示作品,归纳画法。

(1)展示完美作品。问:你是怎样用圆规画圆的?课件出示画圆步骤:

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②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

③把装有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2)展示问题作品。强调画圆时的注意点。(定点,定长)

4.规范画圆。如果让你重新画一个圆,有信心画得更好吗?要让全班同学画的圆一样大,该怎么办呢?(脚距?厘米)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师: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一点,在圆的什么位置?你猜这一点叫什么?(板书:圆心)通常用大写字母O表示。(生标O)

2.半径。你能在圆内画一条线段表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吗?试一试。(指名板演)

小组交流:你是从哪画到哪的?(辨别圆内、圆上、圆外)

其实,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圆的半径,通常用小写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r。(生标r)刚才画的圆半径是几厘米?如果要求画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为多少?

3.直径。

你能在圆内画一条线段将这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吗?画画看。(指名板演)。画好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圆的直径,通常用小写字母d表示。板书:直径,d。(生标d)刚才画的圆直径是几厘米?如果要求画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圆规脚距应定为多少?(2.5厘米)。

4. 练一练第1题。(课件出示)(以毫米作单位,要精确。)

三、合作探究,揭示圆的特征。

教学例3。

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其实,关于半径和直径还有许多奥秘呢,一起来探索好吗?

(一)合作探究:出示例3

师:先任意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2分钟够不够?)

示: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课件反馈)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课件反馈)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对折引伸)

(二)汇报。(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无数条,都相等,d=2r,r=

(三)你还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你觉得对折时的折痕就是圆的什么?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

五、回顾总结,赏析提升。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二)视频欣赏。后问:圆在建筑物中,艺术品中被广泛运用,大自然中也随处可见圆的身影。圆美吗?板书:圆

圆心(O)

同圆中  半径(r)--无数条,分别都相等,d=2r  r= d

直径(d)

作业实践活动

(四)练习:1.判断。

2.练习十七第1题。(说说是怎样想、怎样算的)。

3.练习十七第2题。(提醒:要在圆中标出相关条件。)

四、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请大家看动画片,高兴不?

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车轴要装在哪儿?

认识图形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找规律1/找规律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16草原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

汉语拼音12anenin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17麋鹿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加法运算率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上册)

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负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精选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认识负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