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发展策略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明天是晴天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化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发展策略论文(共含3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明天是晴天”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班化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发展策略论文

篇1:小班化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发展策略论文

小班化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发展策略论文

当下,在浙江、上海、南京等地正掀起一股小班化研究的热潮。小班化的最主要特征是人数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作量的减少。相反,在小班化教学氛围下,要想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把工作做得更细,问题针对性更强,关注学生的面更广。应涵盖学生个性分析、教学目标设置、预设分层、课堂小组活动组织、课堂反馈分层及课外作业引导等各个方面。小班化研究应突出“小”,从小处着手,从小处研究,往往有大收获。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教学应该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简单地说,工具性就是要求学生会说,人文性就是要求学生能在具体的语境中合理运用。工具性是知识要求,人文性是能力要求。(陈琳,)人文性的渗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自然的过程,是全面的,不能偏于一隅。

无论小班还是大班,英语教学的主体(学生)是人,主导(教师)也是人,所以围绕英语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首先充满的人文气息,其次才是语言知识的掌握、应用和拓展。小班化的英语教学尤其如此。

一、人文性英语教学的特征

1.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人文性英语教学的基础。

人文性首先体现在对人的尊重,以不伤害学生的感情为前提。高中生心理发展水平不同于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并不十分愿意在众人面前展现自我。只有在平等、民主的英语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感觉到被尊重、感觉到老师的关注,也才愿意同老师对话,积极参与到老师预设的活动。对某些薄弱高级中学的学生来说,这一点特别重要。他们在初中阶段大多属于边缘群体,平等的关注与鼓励会激发其更高的学习热情,小班化英语教学使“阳光普照”成为可能。

当然,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应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即使是批评也要讲究艺术。当学生答错时,我们能否设法缓解他们的焦虑呢?对于基础薄弱、自信心不强的学生,激励多多益善。如:I admire your courage./ I appreciate your accent./ I appreciate your pronunciation. / Very close to the correct answer. /That was a little off the subject,but it was an interesting comment.等。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说:I have found that you are listening more carefully than before, which makes me very happy.这是提醒也是激励。对于身体欠佳的学生说:I have noticed that you are not feeling yourself today. Don’t worry, your classmates and I will help you after class.这样的“offer”想拒绝都难。同样,在要求学生回答时,充满期待的“请求”,如:Who can help me?/Show me your talents, come on./ Would you please.../Let’s...会让学生感到受尊重。其实关注表达方式更能激起学生的自信,更易于和老师产生共鸣。甚至是课堂反馈练习,也要让学生跃跃欲试:More exercis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you.

2.积极的作业评价是人文性英语教学的催化剂。

如果说教师积极的课堂用语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的人文性也同样重要。教师在评阅学生的作业或试卷时千万不可以“√、×、○、﹋”等符号形式或简单给个分数完事,这样会造成学生只重分数、不重错误纠正的坏习惯,这就是学生有时对我们老师辛辛苦苦改的作业不屑一顾的原因,这也不利于形成性评价的建构。小班化的实行不是减少我们的工作量,而是从作业评价的角度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认真批阅, 以正面评价为主。文字评价方式我们完全可以从课堂用语中得到启示,如I am so glad that I have been seeing your progress day by day. /Come on , your work shall pay off.等。符号评价在突出传统“√”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错误,明确不同的符号表达方式,如缺词用“∧”;删除用“\”等。但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要善于“留白”,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其次,评价标准要突出层次性,不同基础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要求。以词语识别为例,要求优生用句子说明,中等生用同义词或反义词解释,基础薄弱者直接译成中文或能正确朗读就是进步。

同时,评价手段要创新,评价方式要多元化,面向全体。这要求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多翻看学生以前的作业。可以从书写认真程度、准确率、句式表达优美程度、 创新思维、词汇运用、语法、拼写等各个方面评选最佳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对于评价方式,应该在减少教师评价的基础上融入组评,逐渐走向自我评价。

在小班化的教学背景下,我们通过作业本和学生沟通的频率理应多于普通班。这种沟通从表面上看是单向的,因为鲜有学生会对老师的文字或符号评价给予对等的回应。但认真的态度、付出的努力终会受到学生积极的响应,很多时候,师生沟通并不一定需要语言。

3.科学的教学目标层次是人文性英语教学的支架。

人文性还体现在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尊重和针对性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原有的英语图式(知识)不尽相同,学生可能达到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学生现有语言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

在穿越的过程中,学生甲和学生乙所要经过的阶段是不一样的,教师所要提供的“支架”(bridge)也需有变化。并且,随着学生学习的开展和深入,最近发展的区域范围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这涉及课堂预设和动态生成的问题。在小班化的英语教学环境下,这样的支架会更常态化。如笔者在教学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一单元Reading 1导入时预设和调整如下(括号代表课前预设,划线表示课堂支架调整):

T:What are these?

S:Golden...(预设“Pyramids”,少数基础好的学生知道“Pyramids”,但有些学生想说”Golden tower”说明其原有图式的激活还需要一个支架。)

T: Golden tower,never mind,but it has a special name in English like“the Great Wall,长城”. Who can tell me the special name?①

T: Who built them?

S: People.(同样的问题,一个支架就可避免尴尬)

T: Japanese, Chinese, Egyptians or Americans?

S: Egyptians. ②

T: Are you sure?Do you have any evidence?

S: No.

T: Maybe they are built by Egyptians. Maybe they are created by aliens.

预设的情况不一定都能在课堂上出现,但一旦发生,有多种预案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加从容,而不至于手足无措。对于第二个“意外”,教师一个选择性的追问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降低了设问的难度,帮助学生拾级而上,学生应该很快就能进入状态。(张世建,)追问可以让学生活动从简单走向丰富,从肤浅走向深刻,从文本走向生活,从而使英语课堂丰盈起来,让学生在丰盈的语言润泽中实现更好的语言发展和生命成长。(钱希洁, )以阅读为例,不同的学生阅读障碍不尽相同:词法、句法、背景知识等,因此,阅读设计也应根据不同的学生而变化。

4.优良的教学效果是人文性英语教学的目标。

小班化情境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一定要以追求更为高效为目标,否则小班化的英语教学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处理好的广度、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教学的广度指教学内容在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之上和生活相关话题的了解。仍以阅读为例:江苏高考阅读B篇关于捕杀狼对生态影响的思考,阅读C篇关于涡轮发电的可持续发展。南京“二模D”篇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运用于“地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开发和保护的矛盾”。所有这些内容都超出文科的范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很高要求。

效度即有效性,指评估任务是否能测量出所要达到的评估目标及准确和程度。信度即可靠性,指在不同时期的各种评估结果的一致性。(龚亚夫、罗少茜,)如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不能基于两次检测,也不能以一篇或两篇为样本、以一人或几人为对象,而要面向全体。评估样本越多,信度越高。所以, 教师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的、动态跟踪评价系统,对阅读效果、个体评价、评价手段和评价方式本身定期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作出矫正和优化。语料库的使用和SPSS数据分析软件的推广使小班化英语教学评价事半功倍。

二、人文性英语教学的建议

在实施人文性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直面并思考的问题有:适才、适性的教育如何体现?如何避免小组活动的组织混乱?如何解决部分教师人文素养缺失的问题?等等。笔者认为,小班化英语教学人文性的渗透应更多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课外活动入手,丰富人文感知。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但不是英语教学的全部,小班化人数再少,也不可能期望在英语课堂上完成英语教学的所有任务,英语人文性的渗透也是如此。在课外,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开展与课堂主题相关的(如英语演讲、故事会、 英语角、戏剧节、电影对白的听力竞赛、英语朗诵等),各种让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活动。它们既巩固了课堂文化意识,又丰富了学生的人文体验。

2.从教师素养入手,提升人文性。

英语教师的素养包括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同专业素养一样,教师提高人文素养的最佳途径是学习、体验和实践。除了相关部门定期组织的培训外,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依靠教师的自觉行为实现。英语教师应该抓住机会,在小班化和英语教学的人文性方面作更深入的研究,以无愧于英语文化传播者的角色。

3.从文学经典入手,学会欣赏人文性。

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谈得最多的是三维目标,其中一维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在落实上,不是牵强附会就是形式主义。教师做表面文章,学生苦不堪言。其实,情感目标并非遥不可及。400多年的英国文学史提供了太多的人文学习的文本经典。如英国作家普里斯特利The first snow,文中初雪美景只是表象,而作者想表达的是——和普通人对英国气候变化无常的厌倦态度相比——惊喜、欣赏,欣赏的正是变化,我们不要对生活丧失信心、希望,只要坚持,如初雪一样的惊喜一定会在前方等着我们。所以,作者不但喜欢这种独特的气候,同时也把它上升到了爱国的高度。也正是有这种精神的激励,才有了二战敦刻尔克的奇迹。文学和史学结合,学生会自然地受到人文精神的洗礼。

4.从教材入手,提升人文性的内涵。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话题广泛,有科技进步、医学健康、体育文化、文化差异、旅游时尚、慈善教育等,话题本身就充满了人文性。但如何将人文性内容转化为学生的人文性思维是挑战也是机遇。以阅读为例,教师可以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深度挖掘文本内涵。促进学生进行思辨型问题的讨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辩证思考。如What words can you use to describe Turandot/advertisements?一开始,大部分学生给出的答案是消极的:selfish,cruel,tricky,confusing,misunderstanding etc.而经过辩论和教师的引导,他们会逐渐认识到广告的“informative”功能,也能理解Turandot追求爱情的权利。从A面到B面,从文本走向文化,便是人文内涵的体现。

三、结语

Krashen(1982)在他的“情感过滤假设”中指出,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起着过滤作用,因而直接影响语言习得。教学相长,教师通过精心准备、设计、引导,尽可能地创设积极、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人文体验,让语言学习和思维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本身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升华。所以,人文性的英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琳.http://www.nse.cn/news/387977.shtml.

[2]张世建.高中英语公开课预设和生成的关系[J].基础英语教育,2014(2).

[3]钱希洁. 追问让课堂丰盈起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3(9).

[4]龚亚夫,罗少茜.英语教学评估——行为表现评估和学生学习档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篇2:人文素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 对于英语这一学科而论,人文素养在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巧、文化认知”及情感态度方面都体现了重要的现实价值。

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教育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十分必要。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着重分析了人文素养在英语教学中所体现的作用,并给出了部分教学中的实际做法。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教学渗透 人文素养

1.引言

高中英语教学课程囊括了许多具有正能量的教学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交际能力,还提供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有效方法,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发展。

把“人文素养”渗透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可以助力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并能让学生以后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

2.关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意义

相关研究指出,人文教育是人在社会中立足具备的根本条件,也是立国的有效前提,是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其对于个人与国家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

高中阶段是学生在形成各种理念的关键时期,因此关注他们的人文素质培养就很有必要。

英语是一门建立在丰厚的文化底蕴之上的语言学科,因此它具有鲜明的“人文教育”特征,高中英语教材中选取了很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和理念的内容。

比如在必修一第一单元“友谊”中所选的课文来自于《安妮日记》,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了解历史,还能感受到和平和友谊的珍贵,从而让他们懂得在生活和学习中更珍惜同学情、朋友情和师生情。

高中英语教材中囊括了“文化礼仪、美术音乐、身体保健、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通过英语教学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接受英语教育、学习英语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素质,进而成为一名“德、智、体、美”都得到发展的优秀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对于他们将来走向社会也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3.增加人文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去实践它。

高中英语教材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英语知识,还可以让他们领略世界各地的领域文化。

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还提升了其人文素质修养。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时,老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和学情,适当加入这方面的探讨。

比如必修一Unit 2“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中,老师就可以根据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汇进行延伸,或者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比如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提问“在全世界中,为什么讲英语的最多?我们学英语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等相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英语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等话题。

这些做法不仅能增加他们对英语历史的了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还是一种对于“英汉异同”的新的认知,它们能帮助学生正面积极地体会到英语的价值。

教材中人文内容的安排为我们提供人文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而真正决定人文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还是学生自身。

然而,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部分老师自身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很深入,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身份。

他们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就是给予了学生好的教育方式,学生只要多做题就能学好英语。

事实上,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很紧迫的,为了满足当下“应试”教育的要求,很多家长觉得学生就应该把大量时间都花在做题上,努力拿到高分。

这样的认识就容易导致教师自己熟悉内容情感充沛,学生需求被冷漠忽视丧失兴趣。

尽管英语老师对书本上人文知识讲解清楚,但学生并不能够加深并独自体会那些珍贵的人文情怀。

比如在学习“Women of achievement”时,“Why not carry on the good work”这篇课文中,主要讲女主人在男尊女卑的时代里依然会勇敢追求自己的学医梦想,一辈子都在拼事业,把自己献给了病人的故事。

当然,老师在讲到这里的时候,会和同学说,要向这位女主一样学习她高贵的品质等。

事实上,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学习在这篇课文中所包括的“语法知识、语法结构”等相关英语知识要点,而对于课文本身并没有进行深入挖掘。

因此,同学们对于女主的高贵品格并没有太多感动,也没有实现人文教育的真正目标。

其实,在高中英语课文中,还有很多这种类似于人文情怀的优美文章,老师要带领学生反反复复朗读这些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通过他们自己独立的思考,学会辨识社会中人性的美好与丑陋,加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与社会共同发展的正确理念,使他们能够成为更好的人。

4.结语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在“教育程度、思想品德、文明举止”等相关方面的综合表现。

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会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尊重,其也是促使社会、国家发展的有效前提之一。

所以,助力学生培养高贵的“人文素养”是教书育人的基本条件,老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改变过去陈旧的应试教育理念,认知到人文素养对于学生发展的真正意义所在。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努力贯穿人文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坚持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扮演“主角”,尊重学生的个人权利及他们的个性发展,以“人人平等”的理念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努力成为模范,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精神。

参考文献:

[1]姚巧云.高中英语教学中关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额研究[J].英语教师,,(101):126.

[2]欧阳丽华.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J].英语教师,,(2):75.

篇3:浅谈人文素养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浅谈人文素养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浅谈人文素养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肖胜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就指出“: 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 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自始至终都强调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观。

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所形成的气质和修养,如审美情趣、跨文化交际意识、国际视野、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思想观念等等。可以说,课程目标的五个方面都蕴含了人文素养的内容和要求,尤其是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们更多关注的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忽视了人文素养教育。殊不知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更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呢?

一、自然展现教师良好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一直是教育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精辟地表明,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以身示范的作用。记得曾看过一则故事:

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英语教学论文 )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本真即人性教育。英文单词“humanities”指“人文”,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拉丁语,除了“人性”外,还指“文化,教养,教育”,具体来说,就是“适合培养有教养的人的教育”。

高中英语教师不仅要有厚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如果说教师的知识能力决定教学内容,那么教师的品格和修养则影响着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良好的人文素养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在教学中发挥知识和能力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第三条中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笔者曾在英国一所学校看到教室墙上的一大幅制作精美的图文画,上面有“Respectfor self; Caring for others; Optimism; Dignity;Integrity; Courtesy; Trust; Mutual respect;Tolerance and understanding”这样9 个英文单词和词组,代表班级的价值观,汉语意思即为自尊、关心他人、乐观、尊严、正直、礼貌、信任、相互尊重、宽容和理解。这些基本价值观出自于学生的共识,非常简洁的图文不仅提示了学生们如何要求自己,如何与别人相处,也营造了良好的班级人文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Rogers)提出,有三个核心的教师特征有助于建立有效的学习环境,它们分别是尊重(Respect)、换位思考(Empathy)、真实(Authenticity)。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能做到这些并非易事。笔者在听课调研时经常看到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例如,有的教师提问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有的教师听学生回答问题时只是“半听”(half listening),更多的时候是按备课时的预设演示教学过程,常常忽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因此如何在课堂上体现罗杰斯的这三个核心,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反思,要思考课堂教学如何以生为本,如何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如何让课堂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

三、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话题组织教学

高中英语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素养教育资源。教材选材涉及中外历史、人物、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人际关系、饮食健康等,几乎涵盖了课标要求的24 个话题。有些话题反复出现,如涉及人物的话题,人教版高中英语的必修1 至必修5 就有以下单元:

B1 Unit 5 Nelson Mandela――amodern hero

Topics: The qualities of a great

person; The lives of some great peopleB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Topics: Great women and theirachievements

B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Topics: Important people, historyand methods of agriculture

B5 Unit 1 Great scientistsTopics: How to organize scientificresearch; Contributions of scientists

这些话题都是有关伟人、名人、成功人士和有贡献的人,揭示的主题又各有侧重,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话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发现主题、发掘其中的人文思想。

四、巧妙设计教学,得体渗透情感

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融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学习中,教师在教学的各环节都可以巧妙设计,将人文思想恰如其分地渗透于语言学习之中。

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B2 Unit 4Wildlife protection 的阅读课文“How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时,抓住文章的关键词“help”,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鉴文章,并逐渐达成如下共识:1.Wildlife needs helpfrom human beings. 2. Some wildlife isbeing helped. 3. Wildlife can helpeach other. 4. In some way, humanbeings need help from wildlife. 教师设计活动时,巧妙地挖掘和运用了情感这条暗线,读中引导学生归纳提炼文本信息,把Daisy 如何帮助野生生物的情感线索通过动词(或词组)“longed;cried;

burst into laughter;smiled”分别揭示出其情感变化,即eager;sad / upset;relieved;

cheerful,不仅注重了表层理解,而且引导学生做深层分析。读后教师要求学生模仿“No rainforest, no animals,no drugs”句式写标语。学生将写在心形纸上的标语粘贴在黑板上。由于引导得当,学生思维活跃,佳句如潮,如“Nomercy, no wildlife protection.”这些既朗朗上口又凸显主题的口号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也令观摩教师赞叹不已。

还有的教师善于运用各种媒体和资源,使原本枯燥的语法教学生动鲜活起来。有位教师在执教Book 2 Unit 1Cultural relics 的定语从句时,运用小诗“What is a friend?”引入,采取配乐诗朗诵的形式,带领学生欣赏一首以朋友为主题的英文小诗,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定语从句”。活动设计,层层推进,有讲有练,讲练结合,语法学习不仅不枯燥,还充满了诗意……

情感渗透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可行性,还要提高有效性。教师不宜过度挖掘,牵强引申,应将人文思想、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渗透于语言教学中,让学生理解语言材料所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

五、适当补充鲜活有趣的教学资源

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时代感强的语言材料、音频、视频、报刊杂志等都是教学的重要资源。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要求,各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设每周一课时的“欣赏类”及“语言知识与技能类”的选修课,既可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拓宽视野,又有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有的学校开设了“圣经简介”“希腊神话”“Green power Project”等选修课,还有的学校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阅读是获取知识、获取信息、提高学养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七级目标要求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23 万字以上,八级目标要求30 万字以上。教师应要求学生读经典书籍,或在班级中收集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名称推荐给大家共同阅读,还可以引导学生赏析名言警句等。

六、积极拓展学生交流展示的渠道

学校或班级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如,有的学校举办英语节,让学生展示才艺;有的教师坚持让学生做DutyReport; 有的举办口语竞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有的开展读书交流活动――Book Sale; 还有的开展写作活动,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在学校展示栏或班级展示栏中。展示交流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又能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推荐使用的好办法。

新课程改革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让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渗透的人文气息启迪学生心智、完善我们的人生吧。

初中英语教学人文性的渗透论文

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渗透解析论文

德育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导入及渗透

高中思想政治课小班化合作学习中的有效提问

CAI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论文

浅谈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班化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发展策略论文(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班化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发展策略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推荐

HOT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