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初探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爱的永恒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下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初探(共含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爱的永恒2”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新课标下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初探

篇1:新课标下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初探

新课标下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初探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教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词汇量的增加,教材内容之新颖,题材之广泛,时代感之强,尤其是阅读教材,增加了阅读的量,扩展了话题范围,文章更具时代感,更接近现代生活实际.农村的学生,大多英语基础不是很好,要想英语水平有所提高,注重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 者:蓝花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营前中学,江西,上犹,341208 刊 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DUYUXIE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英语教学   学法指导  

篇2: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内容提要: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让学生会学是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同样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 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勤记笔记及时复习反复练习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归纳指导法对比指导法解答说理法启迪思维法讨论活动法

关键词: 学法 英语 高中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的重要性。

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在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努力探索和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次深刻的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到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许多未来学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生产的主要要素,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只有现有的知识,而应该是不断创新的知识。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还应把“教会学生学”作为已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当前全国上下均在努力探索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必须提高教学效率,这就更体现了科学学习的重要性,学法指导则显得更为重要。

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除培养学生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之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自学英语的能力,为他们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积极研究科学的、适用的学好英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教授、指导学习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应当成为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从心理上来说有朦胧的成人感,他们有独立与创造的愿望,对自己的能力信心日趋上升。但在外语学习方面,虽然有了三年初中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还停留在跟在老师后面跑,外语学习的广阔天地还未真正对他们展开,他们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此较简单的重复。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已必不可少。

二.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在学会学习的前提下,课前自学应改变仍停留在单词识记及课文阅读的程度上,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自己记例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达法进行模仿,自己找句子进行诠解,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难点,在充分利用课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英语,保证学生的课前自学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3.专心上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4.勤记笔记

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有必要。因为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想进程与教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思想不能溜号,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应扼要记些笔记,做些索引、摘录等,这对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大有好处。

5.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复习要及时,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复习要分散复习与集体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但集中复习也必不可少,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

6.反复练习

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交际能力只有在交际中得到最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争取各种训练机会反复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在课堂上、在课后、在英语角、在各种英语俱乐部多多练习英语、使用英语,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法,二是指导即教法。学法指导,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归纳指导法

高中学生已具备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使得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语言认识形成系统化成为可能。因此使用归纳法完全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接触某一语言现象,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情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加以归纳,如:要求他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或共同的东西。

例如,在学过去分词作状语时,教师可让学生接触这些句子:

Seen from the hill, the town looks beautiful.

Born and bred in the city, he found it inconvenient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Given another chance, I will do it better.

Dr Watson and I will spend the night locked in your room.

The lady returned home, followed by Mr. Holmes and Dr. Watson.

If bitten by a dog, you should go to the hospital.

When asked to make a speech, he said he would be glad to do so.

The room, although supposed to be kept locked, was often left open.

然后让学生总结句中过去分词的用法,通过归纳,学生会总结出:句中过去分词均作状语,并且可作时间状语,原因状语,条件状语,方式状语,伴随状语或用在连词后。这样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过去分词的用法要好得多。

(2)对比指导法

教学中教师除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外,对一些相似仍又有不同的语言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比较,弄清它们的区别,加深对语言现象的印象。

以学 “a great deal of”的用法为例:

教师可叫学生比较“lots of”, “a lot of”, “plenty of”, “a large quantity of”, “a large number of” 和“a large amount of”的用法,让学生比较下列句子:

①We have still plenty of eggs left.

We have still plenty of water left.

②The rich lady has large quantities of clothes.

We have large quantities of rain this summer.

③She has spent a great deal of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on her

clothes.

④A large number of settlers from France reached Canada in 1534.

⑤There's lots of rain here in spring.

At noon lots of students go to the reading-room to read.

通过比较这些句子,学生会明白 “lots of”,“ a lot of”,“plenty of” 和 “ a large quantity of“ 可以用在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前, “a great deal of ”和 “a large amount of ” 只可用在不可数名词前, “a large number of ”只可用在可数名词前。

(3)解答说理法

提出一种语言现象,一个问题,让学生分析这种现象,寻求正确答案,并找出选相应答案的理由,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

(4)启迪思维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培养创造的方法与才能,只让学生打勾勾,划叉叉,寻求标准答案是不行的。创造的火花多产生于求异之中,产生于发散思维之中。这种创造品质需要多角思维的方法去训练。

(5)讨论活动法

讨论法可用于解决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疑问,对课文的理解,也可用来对语言现象的操练、深化。学生在讨论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语言活动的质量。

例如,在学主语从句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句子中所含从句有什么共同点:

Who will go to the conference is not important.

What we need is more time.

How they went to the USA remained a question.

When the power station will be ready is uncertain.

Why he took Swiss nationality is a question that interests us.

Whether the other scientists would accept his ideas was unknown.

It was quite clear that it was impossible for him to live in Germany.

That light travels in straight lines is known to all.

然后,教师收集各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又如,在学高二第16 单元The sea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中提到几种海洋生物,生存条件分别是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可得出以下结果:

Name Living conditions

Sea lives Coral Not below 20C,less than 60 metres deep, plenty of light, clear water

Small fish Below zero in the oceans around Antarctica

Squid In the dark at a great depth at the bottom of the ocean

Whale Whale Below zeroDeep water

Sperm whale

三.学法指导的效果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一段时间后,使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前不重视记笔记的同学开始认识到记笔记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认真记好笔记,这些同学说:记好笔记真有用,复习起来不在是那么盲目了,因为,重点、难点都已记录下来,不会再不知道复习什么,从哪儿开始复习或复习不全面了;同学们在课前自学时,在预习单词和课文的同时,能自己找课文的重点句子,难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这样一来使课堂教学重点更加明确,课堂教学更加顺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学们在课后复习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许多学生能做到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许多同学能主动运用归纳法,对比法等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关知识的总结以及相似又有不同的知识点的比较,使学习更加有效。有位同学说:掌握了学习方法以后,知道怎么去学,学起来也更有目标更轻松了。有些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学习方法对头了,学习成绩进步也快了。同学们对交际训练也更加重视 ,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已进入终身学习的社会”,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

篇3: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海南华侨中学三亚学校   封海英

内容提要: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让学生会学是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同样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 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勤记笔记及时复习反复练习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归纳指导法对比指导法解答说理法启迪思维法讨论活动法

关键词: 学法 英语 高中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的重要性。

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在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努力探索和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次深刻的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到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许多未来学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生产的主要要素,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只有现有的知识,而应该是不断创新的知识。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还应把“教会学生学”作为已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当前全国上下均在努力探索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必须提高教学效率,这就更体现了科学学习的重要性,学法指导则显得更为重要。

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除培养学生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之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自学英语的能力,为他们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积极研究科学的、适用的学好英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教授、指导学习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应当成为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从心理上来说有朦胧的成人感,他们有独立与创造的愿望,对自己的能力信心日趋上升。但在外语学习方面,虽然有了三年初中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还停留在跟在老师后面跑,外语学习的广阔天地还未真正对他们展开,他们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此较简单的重复。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已必不可少。

篇4: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在学会学习的前提下,课前自学应改变仍停留在单词识记及课文阅读的程度上,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自己记例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达法进行模仿,自己找句子进行诠解,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难点,在充分利用课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英语,保证学生的课前自学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3.专心上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4.勤记笔记

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有必要。因为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想进程与教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思想不能溜号,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应扼要记些笔记,做些索引、摘录等,这对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大有好处。

5.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复习要及时,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复习要分散复习与集体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但集中复习也必不可少,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

6.反复练习

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交际能力只有在交际中得到最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争取各种训练机会反复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在课堂上、在课后、在英语角、在各种英语俱乐部多多练习英语、使用英语,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法,二是指导即教法。学法指导,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归纳指导法

高中学生已具备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使得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语言认识形成系统化成为可能。因此使用归纳法完全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接触某一语言现象,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情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加以归纳,如:要求他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或共同的东西。

[NextPage]

例如,在学过去分词作状语时,教师可让学生接触这些句子:

Seen from the hill, the town looks beautiful.

Born and bred in the city, he found it inconvenient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Given another chance, I will do it better.

Dr Watson and I will spend the night locked in your room.

The lady returned home, followed by Mr. Holmes and Dr. Watson.

If bitten by a dog, you should go to the hospital.

When asked to make a speech, he said he would be glad to do so.

The room, although supposed to be kept locked, was often left open.

然后让学生总结句中过去分词的用法,通过归纳,学生会总结出:句中过去分词均作状语,并且可作时间状语,原因状语,条件状语,方式状语,伴随状语或用在连词后。这样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过去分词的用法要好得多。

(2)对比指导法

教学中教师除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外,对一些相似仍又有不同的语言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比较,弄清它们的区别,加深对语言现象的印象。以学 ”a great deal of“的用法为例:

教师可叫学生比较”lots of“, ”a lot of“, ”plenty of“, ”a large quantity of“, ”a large number of“ 和”a large amount of“的用法,让学生比较下列句子:

①We have still plenty of eggs left.

We have still plenty of water left.

②The rich lady has large quantities of clothes.

We have large quantities of rain this summer.

③She has spent a great deal of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on her

clothes.

④A large number of settlers from France reached Canada in 1534.

⑤There's lots of rain here in spring.

At noon lots of students go to the reading-room to read.

通过比较这些句子,学生会明白 “lots of”,“ a lot of”,“plenty of” 和 “ a large quantity of” 可以用在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前, “a great deal of ”和 “a large amount of ” 只可用在不可数名词前, “a large number of ”只可用在可数名词前。

(3)解答说理法

提出一种语言现象,一个问题,让学生分析这种现象,寻求正确答案,并找出选相应答案的理由,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

(4)启迪思维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培养创造的方法与才能,只让学生打勾勾,划叉叉,寻求标准答案是不行的。创造的火花多产生于求异之中,产生于发散思维之中。这种创造品质需要多角思维的方法去训练。

(5)讨论活动法

讨论法可用于解决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疑问,对课文的理解,也可用来对语言现象的操练、深化。学生在讨论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语言活动的质量。

例如,在学主语从句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句子中所含从句有什么共同点:

Who will go to the conference is not important.

What we need is more time.

How they went to the USA remained a question.

When the power station will be ready is uncertain.

Why he took Swiss nationality is a question that interests us.

Whether the other scientists would accept his ideas was unknown.

It was quite clear that it was impossible for him to live in Germany.

That light travels in straight lines is known to all.

然后,教师收集各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又如,在学高二第16 单元The sea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中提到几种海洋生物,生存条件分别是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可得出以下结果:

Name

Living conditions

Sea lives

Coral

Not below 20C,less than 60 metres deep, plenty of light, clear water

Small fish

Below zero in the oceans around Antarctica

Squid

In the dark at a great depth at the bottom of the ocean

Whale

Whale

Below zero

Deep water

Sperm whale

三.学法指导的效果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一段时间后,使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前不重视记笔记的同学开始认识到记笔记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认真记好笔记,这些同学说:记好笔记真有用,复习起来不在是那么盲目了,因为,重点、难点都已记录下来,不会再不知道复习什么,从哪儿开始复习或复习不全面了;同学们在课前自学时,在预习单词和课文的同时,能自己找课文的重点句子,难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这样一来使课堂教学重点更加明确,课堂教学更加顺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学们在课后复习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许多学生能做到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许多同学能主动运用归纳法,对比法等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关知识的总结以及相似又有不同的知识点的比较,使学习更加有效。有位同学说:掌握了学习方法以后,知道怎么去学,学起来也更有目标更轻松了。有些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学习方法对头了,学习成绩进步也快了。同学们对交际训练也更加重视 ,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已进入终身学习的社会”,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

篇5: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让学生会学是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同样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勤记笔记、及时复习、反复练习、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归纳指导法,对比指导法,解答说理法,启迪思维法,讨论活动法.

作 者:单霞  作者单位:江汉油田教育集团广华中学高中,湖北,潜江,433124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2) 分类号:H3 关键词:高中   英语   学法  

篇6: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的重要性 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除培养学生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之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自学英语的能力,为他们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积极研究科学的、适用的学好英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教授、指导学习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应当成为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作 者:蔡巍巍  作者单位:大庆市第二十二中学 刊 名:成才之路 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7: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的重要性。

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在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努力探索和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次深刻的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到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许多未来学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生产的主要要素,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只有现有的知识,而应该是不断创新的知识。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还应把“教会学生学”作为已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当前全国上下均在努力探索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必须提高教学效率,这就更体现了科学学习的重要性,学法指导则显得更为重要。

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除培养学生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之外,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自学英语的能力,为他们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积极研究科学的、适用的学好英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教授、指导学习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应当成为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从心理上来说有朦胧的成人感,他们有独立与创造的愿望,对自己的能力信心日趋上升。但在外语学习方面,虽然有了三年初中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还停留在跟在老师后面跑,外语学习的广阔天地还未真正对他们展开,他们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此较简单的重复。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已必不可少。

二.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在学会学习的前提下,课前自学应改变仍停留在单词识记及课文阅读的程度上,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自己记例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达法进行模仿,自己找句子进行诠解,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难点,在充分利用课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英语,保证学生的课前自学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3.专心上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4.勤记笔记

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有必要。因为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想进程与教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思想不能溜号,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应扼要记些笔记,做些索引、摘录等,这对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大有好处。

5.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复习要及时,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复习要分散复习与集体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但集中复习也必不可少,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

6.反复练习

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交际能力只有在交际中得到最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争取各种训练机会反复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在课堂上、在课后、在英语角、在各种英语俱乐部多多练习英语、使用英语,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法,二是指导即教法。学法指导,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归纳指导法

高中学生已具备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使得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语言认识形成系统化成为可能。因此使用归纳法完全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接触某一语言现象,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情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加以归纳,如:要求他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或共同的东西。

例如,在学过去分词作状语时,教师可让学生接触这些句子:

Seen from the hill, the town looks beautiful.

Born and bred in the city, he found it inconvenient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Given another chance, I will do it better.

Dr Watson and I will spend the night locked in your room.

The lady returned home, followed by Mr. Holmes and Dr. Watson.

If bitten by a dog, you should go to the hospital.

When asked to make a speech, he said he would be glad to do so.

The room, although supposed to be kept locked, was often left open.

然后让学生总结句中过去分词的用法,通过归纳,学生会总结出:句中过去分词均作状语,并且可作时间状语,原因状语,条件状语,方式状语,伴随状语或用在连词后。这样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过去分词的用法要好得多。

(2)对比指导法

教学中教师除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外,对一些相似仍又有不同的语言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比较,弄清它们的区别,加深对语言现象的印象。

以学 “a great deal of”的用法为例:

教师可叫学生比较“lots of”, “a lot of”, “plenty of”, “a large quantity of”, “a large number of” 和“a large amount of”的用法,让学生比较下列句子:

①We have still plenty of eggs left.

We have still plenty of water left.

②The rich lady has large quantities of clothes.

We have large quantities of rain this summer.

③She has spent a great deal of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on her

clothes.

④A large number of settlers from France reached Canada in 1534.

⑤There's lots of rain here in spring.

At noon lots of students go to the reading-room to read.

通过比较这些句子,学生会明白 “lots of”,“ a lot of”,“plenty of” 和 “ a large quantity of" 可以用在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前, “a great deal of ”和 “a large amount of ” 只可用在不可数名词前, “a large number of ”只可用在可数名词前。

(3)解答说理法

提出一种语言现象,一个问题,让学生分析这种现象,寻求正确答案,并找出选相应答案的理由,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

(4)启迪思维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培养创造的方法与才能,只让学生打勾勾,划叉叉,寻求标准答案是不行的。创造的火花多产生于求异之中,产生于发散思维之中。这种创造品质需要多角思维的方法去训练。

(5)讨论活动法

讨论法可用于解决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疑问,对课文的理解,也可用来对语言现象的操练、深化。学生在讨论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语言活动的质量。

例如,在学主语从句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句子中所含从句有什么共同点:

Who will go to the conference is not important.

What we need is more time.

How they went to the USA remained a question.

When the power station will be ready is uncertain.

Why he took Swiss nationality is a question that interests us.

Whether the other scientists would accept his ideas was unknown.

It was quite clear that it was impossible for him to live in Germany.

That light travels in straight lines is known to all.

然后,教师收集各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又如,在学高二第16 单元The sea时,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中提到几种海洋生物,生存条件分别是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可得出以下结果:

Name

Living conditions

Sea lives

Coral

Not below 20C,less than 60 metres deep, plenty of light, clear water

Small fish

Below zero in the oceans around Antarctica

Squid

In the dark at a great depth at the bottom of the ocean

Whale

Whale

Below zero

Deep water

Sperm whale

三.学法指导的效果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一段时间后,使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前不重视记笔记的同学开始认识到记笔记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认真记好笔记,这些同学说:记好笔记真有用,复习起来不在是那么盲目了,因为,重点、难点都已记录下来,不会再不知道复习什么,从哪儿开始复习或复习不全面了;同学们在课前自学时,在预习单词和课文的同时,能自己找课文的重点句子,难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这样一来使课堂教学重点更加明确,课堂教学更加顺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学们在课后复习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许多学生能做到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许多同学能主动运用归纳法,对比法等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关知识的总结以及相似又有不同的知识点的比较,使学习更加有效。有位同学说:掌握了学习方法以后,知道怎么去学,学起来也更有目标更轻松了。有些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学习方法对头了,学习成绩进步也快了。同学们对交际训练也更加重视 ,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已进入终身学习的社会”,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

篇8: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盐城市解放路实验中学 卞采群

关键词:转变观点 树立 教师观 学生观 评价观 学习观

内容摘要: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需要转变观念,才能与时俱进,提高效率

作为一名从教数年的高中英语教师来讲,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常常听到不少学生及家长抱怨说高中英语难学。中考150分怎么说也考了140分左右,高一刚入门怎么定语从句就无从下手呢?考到单词的用法咱就束手无策了呢?初中我们也写作,怎么高中书面表达总分25分,咱只能得14-15分呢?教师也抱怨高中学生怎么就不得入门, 不会学习呢?这个知识点我讲过多少遍了,咱还不会呢? 还加上一句以前我也这么教的,怎么……。有些老师平时不注意学习研究,对现代教育理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教学手段一无所知,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满足于现状,把学生禁锢于他们设计的框框中,授课往往流于从语言到语言,乏味单调,使学生处于一种“学外语就是读,记、背”的思想状态,跟不上教学要求,妨碍了教学顺利进行。真是一番苦心,但收效不佳。在新课标下怎样走出这一困惑,使学生成功地从初中英语学习过渡到高中英语学习,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与方法,掌握高中英语学习规律,使教师乐于教,学生轻松地学呢?我认为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原因,查找问题

学生之所以觉得高中英语难学,实际上是由初中升到高中后,他们对英语学习还不适应,尚未习惯。在初中阶段,教材浅易,对话丰富有趣,大多阅读课文篇幅较短,那么课堂上就有充分的学习时间,不需要课前花时间预习,学生对所学内容格外熟悉,,一些简单的词组和句型如:would like to do sh; be busy (in) doing sth; 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 The park is south of the mall等等能倒背如流。即使他们不能说出语法上为什么,他们能依葫芦画瓢地运用,在考试中能得分。但是到了高中,情况却不同了。教学内容颇多,阅读材料篇幅较长,课时相对减少。对于阅读理解材料往往是篇幅很长的课文讲两课时才能结束。加之词汇量增多,语法较为集中,写作要求提高,课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而且,课后自习时间不足,没有计划,不做合理安排就不能及时有效组织预习和复习,几单元过后心中便没底了。再者教材的不衔接,初中用的是人教版,高中是牛津版。这样就无形的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这只是客观原因。从初中到高中在学生的心理上也是一个质的变化,许多学生一反初中在课堂上主动积极、踊跃发言、主动参与的好习惯,而变得腼腆、沉默寡言的被动接受。久而久之有些学生养成不善交流的自闭的坏习惯。试问这样的状况能学好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摆在我们教师的面前,这就需要我们教者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改变。

二、转变观点

1.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由昔日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认为教师首要和基本的职能就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因而,在学校教学中就造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教师俨然成为“知识”的天使而存在着。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这种看法已经开始改变,“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对此,《学会生存》一书作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得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此,现代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把学生作为中心,围绕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为目的,与学会商讨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学生个性的觉醒,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师要重视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把“给学生压力”变为“给学生动力”,由“牵着孩子走”变为“推着孩子走”。美国学者罗伯特麦瑞克认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六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信任。教师要在人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充分发挥促进者的作用,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生动活泼、快乐自由地发展。

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平等的参与者

我国传统教育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常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他们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对象;强调标准化的培养模式。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其个性发展得如何,是不言而喻的。而新课程提倡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观,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教师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和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由于年龄的优势,我和学生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有些学生也愿意跟我谈谈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困难,生活上有困难也会向我求得帮助,当然我也乐意帮助他们,从而使他们能更好的学习。

2、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在不少教师观念中,认为教材、计划、大纲就是课程,是既定的和封闭的,其实不然。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课程启动的同时,英语又换了教材,许多英语教师都反映教材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教法出新,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很大的困难,甚至极可能完不成教学内容。这是因为过去在我国实施单一的课程和单一的教材的时期,教师把教材当成“控制”和“规范”教学的“法定文化”。不少外语教师把“统编教材”当成“圣经”,不敢增删,盲目遵循其规定的教法,不敢越雷池一步。由此可见,课程改革中,教师教材观的转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因为我们知道:哪怕由最新理念指导编写的教材,如果由理念陈旧的教师来上,就不能或很少会体现这种新的理念。

的确,教材的更新会使我们一时难以适应,但是我们应认识到: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的,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师不应该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和方法,对教材作革新性和批判性的使用;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或是在师生互动中)走向教材”。

首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恰如《英语课程标准》中所言,对教材要进行适当的、有科学性的补充和删减,或者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或是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及调整教学顺序等。正如新教材的编者龚亚夫先生所说,“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要全部教;教的并不要求全教会;会的并不要求全部考”。

其次,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积累课程资源。新教材以单元为单位,以话题为主线,因此,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话题进行教学资源的积累,甚至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学生生活经历调查资料的积累,并进行加工,从而为更高效地使用教材打下良好基础。

再次,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各学科整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学生学习外语最终是为了用语言吸取和处理信息。因此,英语教材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的性质。目前,新版的人教版英语教材已突破了日常交际活动的范畴,渗透着其他学科,如思想品德、社会、自然、体育、音乐、医学、历史、地理、人口教育、环境保护、法制教育、信息技术、航天技术、天文气象等。具有学科融合特点的教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面向社会、了解世界、增强国际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在与其它学科教师讨论后,再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

最后,以教材为基础,开发教材。教师和学生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开发教材,是在教师及学生的实践、反思中进行的。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新思维,在师生互动,共同开发教材,为更好地利用本教材进行有益的探索。

由上可见,教师只有从原来的教材观中迈出来,要清楚教材仅仅是提供了平台,如何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教材是要靠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创造的。

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以学科为本”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使人成为知识的奴隶;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一切教学活动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个性及差异性,这符合、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学要面对每一个学生,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态度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措施。现在的班级规模一般都比较大,人数多且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而每一个学生对英语的需求不同,在学习成绩的体现上也不同。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达到同一基本目标,教师要组织好课堂的各个环节,要设计好各种活动,要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我们要建立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一种分类关心、个别引导、全员帮助的态度来积极营造和谐、互学、相帮的教学氛围;对有智力问题、有严重缺点、有过错失误、有不同意见的学生更要关注;特别注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随意批评、羞辱、体罚学生等都是有悖于新课程精神和违反教育法规的不当行为。

尊重学生还体现为激励、赞赏学生。抓住合适的机会给学生以诚挚的鼓励,能使他们得到自尊的首肯和努力奋发的学习动力。赞赏不仅仅针对学生学习中小小的进步、积极的努力和提高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和专长,赞赏学生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学生积极成长、教学效率极大提高的效果。

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课程之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

4.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正确的评价观需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立足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只责怪学生。教师不再是学习中知识与能力的权威,是学生的“学长”,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生生互动,也需要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不仅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在于确定任务,以充满激情的活力感染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如何学,有效的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合作、感受成功,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热情、存在问题、学习效果,教师都要做出有效的评价,予以认可、鼓励、给予希望,激励奋进,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具备科学的价值观,这些都是英语教师应承担的责任。而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成长的记录,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让学生放开对考试结果过分担忧的包袱,重视过程,享受过程。积极有效的评价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态度、行为表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以发挥评价对于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指导教师改进教学的功能和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抬头走路”,这句话包含着深刻内涵,要求教师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要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英语课堂上 提问学生问题,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考虑,不发难,避免学生恐惧、焦虑、紧张,尽量少点名,避免后进生觉得“我不行”,怕出错误而不敢参与等消极心理。应鼓励全班学生参与,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备课和课堂教学的用语上,要避免使用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话语,而多使用像“Excellent!”(好极了!)、“Very good!” (很好!)、“Good”(好)、“well-done”(不错)、“Take it easy.”(别紧张)、“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One will succeed by correcting mistakes.”、“It doesn’t matter, just try it again”(没关系,再来试一下)“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语,让成绩好的同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让成绩差的同学消除紧张、害怕的情绪,这些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同时,评价主体要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要改变教师包办评价的状况,增加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于学习效果,教师应以激励其更加努力为出发点,从表情和语言传递信息,尽量不打“×”号,指出存在问题,面带微笑,微笑是一种谅解,是一种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的力量。

英语考试后 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不看中总分,不公布成绩,不排名。教师根据考试成绩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改进教法。为了让学生认识自我,对考试成绩也应作科学分析,多评价学生的优点,优点再少也应该表扬,对于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课后多与其进行交流。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既体验了努力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又敢于承认存在问题,并设法解决。总之,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和热情,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保证了学生正向发展,有利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师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供展示他们才能的机会,正面鼓励和激励,挖掘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互评:培养合作学习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并欣赏他人,学会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学会信任、诚实、公正对自己和对待他人.

自评: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学会反思,了解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成为一个自主和自立的研究者。通过学生的自评,教师能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对待学习成败的态度,及时改进教法。

5、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面临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对教师提出了更开放的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牐犠灾餮习机即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再为能满足或裹足于过去“蜡烛”角色,例如:“教师是蜡烛”的隐喻给教师定位太高,几乎将教师抽象为“圣人”,似乎教师可以解决学生的一切问题,而实际上,蜡烛的光是十分有限,甚至还会限制学生的发展,一味地燃烧只会越烧越短最后也只能以熄灭告终。更何况教师也是自然人,也要重视自己生活和发展。与其比喻成蜡烛,不如比喻为长明灯,为学生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而不断充电,于人于己都受益无穷。再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隐喻表明教师的目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反映的是一种工业模式,似乎学生是一块没有生命、没有思想任人摆布的钢块,可以任工程师按自己的蓝图塑造成产品,但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其灵魂所需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似乎教师是一个万能的上帝,可以按自己既定的方案塑造学生的精神。另一方面又表明教师缺乏必要的自主权,然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教师的工作不能完全被规范,必须给予一定想象和创造空间。

牐牎敖淌κ窃岸 狈从车囊恢峙┮的J剑则似乎隐含着学生的发展类型和阶段基本上是不变的。教师的作用只是辅助其生长,他们能做的就是顺其自然。无论怎样努力浇水施肥,也无法将一株玫瑰培养成一棵紫荆。与其比喻成园丁,不如比喻为太阳,是一个充盈的、热情的、开朗的、充满了光和热的载体,它的情怀和快乐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

牐犠凵纤述,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体、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指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启迪,相互作用,相互协作达到更高的认知目标,各组学生要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他们必须朝着小组的共同目标而努力,而要成功地达到这个目标,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进行有效的独立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的活动。首先,我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将班内学生按其学习成绩从最高至最低排名次,而后将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与两名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安排在一起,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四人分别担任主持人(Leader),记录员(Secretary),报告员(Spokesman),检查员(Inspector)的角色。其次,我经常改变他们的排列方式,使之有利于小组合作于交流。第三,确定对各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我多采取个人评估和集体奖励相结合,并以集体奖励为主的方法。第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给学生一定的协作技巧,如怎样相互表达赞扬、同意、建议和如何进行提问和应答等。

合作学习形式可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多种变化。我在进行课文教学时:①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依据课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性的表演;②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通过分组讨论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并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能开拓学生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尽管《新课标》已实施了一年多,鉴于2 1世纪教材的渐进性,我们只能从如何认识新课程标准的角度,努力从思想上首先向21世纪教材的内涵靠拢。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篇9: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摘 要】 文章结合新课标要求,主要探讨了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从初高中的过渡,到课堂导入、学习兴趣、交际活动等多方面提出了教学要求。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英语 教学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使我国蓬勃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新的高中课程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英语课程更加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英语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抓好初高中的衔接过渡

在新旧教材接替和初高中衔接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减少他们对英语的恐惧(尤其要关注男生,因为笔者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男生八年级时开始掉队,他们认为学懂高中英语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一开始就选择放弃)。高一新学期伊始,我们应该通过入学考试了解学生大致水平,及时给学生弥补初中的缺漏知识。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语言、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帮助学生系统复习,使他们尽快适应高中英语教学。具体做法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坚持用英语授课,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使他们确立“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学习目标,树立提升自身英语素质的信心。根据高考要求,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课后还要加强与学生沟通,尽快和学生熟悉起来。

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我们可以把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上课时有目的讲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识和趣事。课后多和学生交流接触,了解学生的需要,适当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如圣诞晚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既能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性与积极性。

让“双差生”学英语是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有一次,笔者把班上的几个常逃学到街上打电子游戏的学生叫到宿舍,打开电脑,让他们见识“红色警戒”、“沙丘”、“星际争霸”等游戏。那令人震憾的32位音效,赏心悦目的3D动画,人性化的交互式操作,让街上游戏厅中的16位甚至8位的游戏望尘莫及。很快地,他们就融入游戏之中。但每每就在他们指挥着千军万马,即将解放全人类,实现心中梦想时,屏幕上却出现了数行的英文提示,这些学生全傻眼了,这时我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给予翻译。学生顿悟:下世纪,玩,也要懂英语。事后,我发现英语课上,这几个学生“重新做人”了。可见,巧妙地迁移学生的兴趣,正如“四两拨千斤”,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论文网]

三、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和课堂的导入法是密不可分的。

3.1温故引新法

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复习一下旧的知识,是大多学科常用的一种导课法。孔子云:“温故而知新”。“温故”可引导学生应用自己理解的知识由简单到复杂,沿着台阶状的问题步步上升、层层深入,在生生、师生讨论中最终“知新”。

3.2趣味导入法(译林牛津版Module 2 Unit 2 Wish you were here)

文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很重要。我在上课的时候就这样:

T: Present some pictures of students about tourist attractions.

T: Do you like traveling? Do you want to visit these picturesque places?

S: Yes.

T: Why do more and more people like to travel, even some of them traveling abroad?

S: People travel for different purposes: to enjoy the beauty of nature; to relax ourselves ...

T: OK, now let’s enjoy more pictures in the world.

3.3问题引入法

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何实现三维目标呢?在组织课堂教学伊始,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步形成既定目标。

3.4任务导入法

任务型教学是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提倡“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教学原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要求学习者通过完成任务,用目标语进行有目的的交际活动。老师不借助其它引导性材料,直接呈现课题,采用这种方法能很快的进入授课的主题。

教师语言亲切,婉转,师生互动,有问有答,既能增强熟悉感,找到聊天的共同点,也能很自然地切入到文章。再加上教师导之有意,导之有法,导之有度,寻找到课文内容与热点问题的对接点,便能水到渠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贯彻交际性原则

“让游泳者到水中去。”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贯彻交际性原则,也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4.1建立“课前五分钟会话“,培养课堂交际氛围

如一进课堂我说:“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It’s fine today,isn’t?/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课问:“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学生会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对话,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4.2尽量坚持让学生作duty report

这一做法初中就经常采用,然而到了高中仍然要坚持让学生继续做,实践证明duty report是锻炼学生开口的好方法。具体做法是让当天值日生在讲台前向同学们介绍当天日期、天气、出勤等情况,也可以让他们讲故事,并允许他们随意挑选同学回答问题。

4.3适当让学生表演对话或

课文内容

针对近期所学内容,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讨论排练,然后再搬上课堂表演。

4.4定期举办英语课外活动

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组织一些他们乐于参加的课外活动,创设了一系列智力背景:①组织讲座,开展词语接龙比赛,激发学生拼写单词的兴趣。②开展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③结合课文内容排小品,唱英语歌,增加学英语的乐趣。新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单一的编写体系,强调了对学生进行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我们组织了年级小品节目比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促使老师要改变过去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此外配合学校每年一次的文化艺术节,我们也可以通过练习唱一些英语歌曲来增加学英语的气氛。

五、结束语

当今的英语课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细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智慧的灵光在互动中闪烁,真诚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进而构建一种和谐的英语课堂。

[[1] 杨妮. 外语教师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J]. 科技信息, (11).

[2] 张婷.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教师), 2010(09).

篇10: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问题及对策(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我省作为全国四个高中新课标实施的试点省区之一,开展了新一轮全方位的高中课程改革。当前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与城市相比,在教学条件、学生素质、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本校的英语教学情况,探讨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学 / 英语教学 / 问题 / 对策

一、引言

20,我省作为全国四个高中新课标实施的试点省区之一,开展了新一轮全方位的高中课程改革。从,各级教育部门举办了各种不同的学习培训,我也于年暑假参加了省在华南师范大学举办的新教材英语培训,归来后即着手负责学校英语课改的实施,特别是高中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对我校英语教学做了一个全面的计划。新课改实施已经两年了,情况怎样?效果如何?这有待高考的全面检验,但从平时的教学情况及学期、学年的教学质量检测中也可反映出大致的情况。我校是一所县面上农村中学,具有一般农村中学的共性,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与城市相比,在教学条件、学生素质、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本校的英语教学情况,谈谈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新科标下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问题

(一)教师观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相当部分农村英语教师思想观念不到位,抱着拒绝、轻视的态度,经常找些客观理由作为借口,这在农村中学尤为严重。思想决定行动,观念影响方式。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教学目标理解不透彻,把握不准确

新课程标准更加明确地规定了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它要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外语教学中的一个突出的矛盾是如何处理好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的培养。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关系。因此,教师应正确理解并处理好这两方面的问题。具有语言能力就是具有足够的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及日常交际用语。实现语言交际,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知识作为基础,还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应该说语言知识服务于言语技能,反过来言语技能又会促进语言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学中应该更重视言语技能的培养,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标。只要在教学安排上处理恰当,听说能力的提高会直接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反过来,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必然会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的一句话可作为对此最好的说明。他说:Reading maketh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阅读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精确。)如此说,教师在课堂上大讲特讲语言知识,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益处不大。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增多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课堂,在课堂操练活动中学习语言知识,锻炼交际能力。

多数教师虽然分别在两个参加暑假期间了省教育厅举办的有关新课标的培训,但受观念影响,对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还未理解透彻,这就影响了对新教材的实施。

2.教材处理不当

多数教师在教材处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1)忽视“备学生”。由于现代科技的发达,计算机、互联网在搜集和利用信息方面可以说是用处无穷,加上市面上参考资料很齐备,这些东西如果用得好的话,对教师在备课,在搞教学设计的帮助可大了,这时,教师要找什么有什么,要查什么有什么,只需用鼠标点几下,就可下载印出来了,太方便了!但是,正因为了这个方便,许多教师根本不去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备课时的三个“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中的“备学生”丢在脑后,这是现代版的“对牛弹琴”。其实,备课中的“备学生”应是最重要的一个,现在是一标多本,教材只是一个载体,只是一个教学材料,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教学材料)的再加工就是在编写适合我们自己的教材,这个必须建立在我们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上面,要不然,就会是空中楼阁,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关键所在。

(2)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把握、确定不准确。部分教师把教学的目标和重点(teaching aims and important points)确定为教材里的生词、语法项目(new words, grammar items),这是典型的“知识目标”。上面已讲了,新教材把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所以,我们就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每节课的目标和重点,教学内容里面出现的生词和语法也要服务于语言运用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要使学生能掌握,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运用所学的东西。所以,应把上面的提法表达为The use of…或Learn to use …具体地说,整节课我们都要贯彻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目标。有的教师在教案中把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这未为不可,但其中的能力目标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

(3)课的饱和度不够,学生参与方式太单调(单一)。有的搞来搞去就是那几个词,那几个句子,那几个变化不大的问题,学生好象都跟着你在“活动”,在“讲”英语,在回答问题,但是整节课却“有骨无肉”,多次重复,单调乏味,因其缺少多变灵活实效的语言活动和操练形式来充实。有的老是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学生是在被动回答老师的问题,被动地参与。可引导学生把刚学的生词结合已学的词、句型表达出来,然后把两三个句子串起来成一小段来“讲”,这才符合语言的真实性,又可训练写作能力。

(4)语法知识的讲解偏多。有的在讲比较级、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的结构时在课堂上几乎归纳了这两个语法项目的所有规则,又举了好多例子,用时很多。这表明,这些教师还没很好地理解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强调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学习语法,大力提倡把语法置于不同的生活情景之下来学习,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在进行必要的语法讲解时可暂不出现或不出现语法术语。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习得语言,积极地运用语言,而不是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更不是单纯地学习语法知识。

3.教学方法落后

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改了这么大了,要求不同了,目标不同了,可如今有的教师还在以“不变应万变”,整节课都用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在上,学生忙着记笔记,很少甚至没有机会讲英语、使用英语。一节课下来,只学了几个生词和记了满满的几页有关语法的知识。试问,学生的技能目标如何实现?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有的教师把不改变教法归因于学生,认为学生差,授课量多,不靠教师满堂讲的话课会上不完。其实。这些教师是把很多本该由学生讲、说、完成的东西都包了,有时反而是拖慢了教学进度。你把完成教学进度看得那么重要,那么,即使你完成了授完教材的任务,那么教材里面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的任务你又完成了几何?

4.教学方式陈旧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认为教师首要和基本的职能就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因而,在学校教学中就造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教师俨然成为“知识”的天使而存在着。有些教师总是像过去一样,把自己作为中心,要学生围着自己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就与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相逆。

在以前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环境下,教师的功能往往被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所修筑的围城里,教师只会“照本宣科”,而任何超越教学大纲和教材则被视为“大逆不道”。在学校教学中,“以书本为中心”就进一步造成了“以教师为中心”。

我国传统教育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常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他们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对象;强调标准化的培养模式。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其个性发展得如何,是不言而喻的。

《学会生存》一书作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得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教学手段落后

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至高点和突破口,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简称CAI ) 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计算机已越来越多地直接介入教学的过程,并承担教学中某些环节,某些科目,某个学习阶段的任务。在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已从教学的辅助手段变为教学的主要手段。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CAI)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象和声音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联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即“声、文、图”一体化。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能利用符号、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向学生呈现教学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接受教学信息;可以帮助学生超越意识、记忆、思维、学习以及问题解决方面的限制,通过把内部认知外部化,使教师可以对这些过程监控、检查和反馈,可以帮助学习者改善某些认知过程。总之,通过多媒体,我们可以更好地呈现知识,扩充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活跃教学气氛,吸引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中,多数用到的教具还是录音机、图片及一些容易携带的实物,这说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许多学校还没走进课堂,多数农村中学还没有电化教室(多媒体设备)或设备明显不足。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教师没机会、没条件应用多媒体互助教学。看来有些教师对多媒体还不甚了解,因为他们根本就没见过,有些即使见过了也没亲自搞过。看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装备配套还得跟上,而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应加强对现代教学技术的学习和运用。

(三)评价方式及评价手段滞后

207月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对英语教学提出了评价要求: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应能使教师获得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现行的评价方式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第一、评价过分注重量化,标准单一

传统教学在评价标准制定上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验主义的评价标准,老师对教学的评价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或好恶,没有决然的标准;二是教条主义的评价标准,教师遵循一系列条文,用考试分数、升学率和一组组数据来评价教学。传统的评价体现不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不能激励学生自主自强;不能让学生充分看到自己的进步,也不能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不足。在评价内容方面,不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只重视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评价,忽视对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运用的评价。

第二、评价过程模式化、机械化

由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外乎政治思想、学习方法目的、学习态度和希望等几个方面。评价缺少个性化,不能体现以人为本。评价过程的模式化、机械化直接导致了评价是否公正的问题。

第三、评价缺乏真实性,透明度

传统教学评价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对教育客体进行的单线的定性的评价,目的在于维护“师道尊严”“知识和教师权威”等。这样的“垄断性”评价缺乏真实性、透明度,结果大大刺伤了一部分师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也影响了学校工作的整体运行。

(四)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滞后

按新课程的要求,七年级英语之前应经过4年的小学新课程实验的学习(从小学3年级开始,小学毕业时已达到2级水平),而教材也考虑到了有些地方还没条件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就编写了3个单元的预备课,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况且预备课后接下来的内容在承接方面也不是很好,量多,教师觉得难于处理,学生一般都接受不了,一部分人会在这阶段就掉队。启蒙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活动,大胆讲英语,培养学英语的良好习惯应是这阶段的首要任务,所以,发音,书写,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都应给予高度关注。这一阶段应尽量不让学生掉队,教师应花大量时间,动脑筋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要研究他们,鼓励他们,扶持他们,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教育专家说过,学习习惯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潮安是一个山区县,现在大多数小学还没开设英语课,也就是没上预备课,这就给7年级的英语学习带来了困难。但是,事物是一分为二的,事实上,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小学没上英语的学生初中英语就学不好,就学得比人家差,而有些小学已学了4年英语的学生也只是在入门时比别的学生容易一些罢了。建议初一英语教师开始时尽量把进度放慢些,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这阶段的最大任务,若这个能做得好的话,将会对学生接下来的英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第一学期期末全市英语质量检测(全市统一考试),我校高一级的英语平均分只有22分,分别低于全县20分及全市近30分,本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全市英语质量检测我校高一级的英语平均分也只有32分,分别低于全县16分及全市近25分。可见,新课改并未给农村教育带来预期的效果,甚至加大了农村教育的难度、拉大了城乡教育水平和质量。农村学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将面临更多的实际问题,存在更多的困难。

三、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对策

1.改革教学观念

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的都是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目的是为了高考能够出好成绩。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的。没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便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如果教学观念滞后,就不可能有新的教学方法的产生。故教学观念的改革显得越来越重要。

改变观念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应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改革观念最有效的途径是出国进修,直接感受国外英语教学的思想和观念。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虚怀若谷,不断地学习。只有这样,观念方可转变,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不至于落伍。

2.改革和完善现行教材

现行教材有很多的优点,它已被广大中学师生所接受。但作为一套教材,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教材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

2) 教材缺乏系统性。

3) 教材中的漏误。

4) 配套材料不够完善。

5) 缺乏系统配套的泛读材料。

6) 语言不严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达标。根据以上问题,现行教材亟待改革。

3.改革教法

英语教学法是执教者根据英语教育的基本规律所采用的一种语言教学的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的。采用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可有效。回顾我国英语教学法的演变过程,真可谓步履艰难。自从中国开始大规模的英语教学以来近百年,英语教学法经历了五个时期,即:对比法--直接法--翻译法--结构法和功能法。而这五种教学法又是交替使用,从来没有被单独使用过,其中翻译法沿用的时间最长。这一方法主要针对英语知识的教学,它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而现在的新教材是功能法和结构法的产物,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体现。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要求培养学生能在国际交往中直接使用英语的能力。改革教法的目的就是要把过去的知识传授型的方法和不适合新教材的教学法改为功能交际法,以便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新课标提倡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性地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参与,让学生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的设计应符合任务型教学的四个特点:①任务的表达是第一位的,即任务首先关心的不是语言形式,关心的是语言的意义,也就是所表达的意义;②与实际生活的活动相似,在一般生活中会做什么事情,任务型教学就会模拟这些生活中的真实情景;③关注的是能把任务完成;④任务的评价取决于结果,也就是说能否做成了一件事情。龚亚夫教授是这方面的专家,有许多著述,建议大家多学习参考。

4.改革教学手段

新教材突出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新教材容量大,课时有限,因此如果在教学中还一味地使用过去的“三个一”(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那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更不用说达到教学目标了。鉴于此,各学校应该尽力去改善英语教学的手段。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现代化的视听仪器和教学辅助设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建议:①上级部门应尽量支持各初级中学装备多媒体教室;②已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应把多媒体的应用作为一项硬性要求规定下来;③暂时没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应加强学习,争取先掌握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学会制作课件。

5.改革评价方式

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止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和三个目标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英语学科来说,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某个阶段。所以,在一个教案(教学设计),一份说课稿中也应体现出来。教学设计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织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编制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对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安排和决策,以使教学取得更佳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的内容基本要素应包括四个方面:(1)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教学目标);(2)为达到预期目标,应选择怎样的知识经验(教学内容);(3)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学策略、方法和过程);(4)如何获得必要的反馈信息(教学评价)。

6.改革师资现状

目前,全国各地中学英语师资水平很不均衡。越是贫困的地区,师资水平越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七十年代,由于师资缺乏,全国各地举办了不少的短训班。短训班里培训出的教师解决了当时教师缺乏的问题,而这部分人的英语素质不高,这就束缚和限制这些教师对现代英语教学理念的理解、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和进行教学研究。

2)现在的中学教师中大多数属于八十年代中专或大专毕业生,虽然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努力,自修,拿到了大本函授文凭,但实际上,大多数的水平提高幅度不大,特别是教育、管理、教研方面的能力在自学考试和函授中可并没有多大涉及,也就谈不上有多大提高了。职称不等于称职,而学历不等同于能力。

3)函授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因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在学习过程中,须进行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训练,而函授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4)由于工作环境和时间的推移,教师们的听、说能力不断地退化。

5)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教师流动较大。这样就使得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教师师资水平越来越高,落后地区的师资水平越来越低,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很不利于英语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必须设法改革英语师资的现状。为了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国家教委计划将在近三年内培养一万名能教会研的教师,这对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件难得的好事,除此之外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应该为教师们创造条件,鼓励进修。

建议:①尽快在小学开设英语课;②教师的水平一定要符合要求。

7.创设教学氛围

新课改的落实,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除了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和指导之外,最关键的还是各个学校怎么去要求,各个学校的英语教研组怎么去做。实际教学操作是“以校为本”的,当然,也会“因人而异”。同样的课程标准,同样的教材,而各个学校的使用情况却大相径庭。所以说,一个学校的教学氛围对教学的影响最大。应该说英语科走在了新课改的前头,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及目标对英语教师是个挑战,简单地说,对教师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所以教育界才有了“真切感受历史的托付”之说。各校的英语教研组在这时候应发挥作用,学科带头人更应勇挑重担,认真组织全体英语教师学习、探索、实施新课改,尽量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用好新教材,改进教法和评价手段,这期间培养新人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教育界专家认为,没有专业的引领的教学,只是同水平的重复。

建议:①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新课改的管理和指导;②各学校,特别是英语组组长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英语教改责任,应认真组织全组教师学习、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③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因为新课标的实施对英语教师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

四、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给农村中学带来严峻的挑战,而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尤其突出,在教学条件、学生素质、师资力量、管理意识及教育教学观念都不到位的情况下,效果确难令人满意。然严峻的挑战与不可多得的机遇同在。我们英语教师要迅速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现代教育观,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在知识、技能、态度及其相应的语言水平和应用能力上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

参考文献:

[1]王兴辉.《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当代世界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培训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5]陈波、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英语课堂教学实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龚亚夫. 《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总第330-331期 ( 2004-08-11 , 2004-08-18 ).

[7]赵月玲.《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8]《广东省高中课程改革英语学科课程实验指导意见》2004.

篇11:对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对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陆新芳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新课改的浪潮下,英语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处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获取英语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英语交流的能力?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英语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篇12:对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一、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很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课时滔滔不绝,让学生把笔记做得满满的。这种教学方法并不可取,这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无法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也掌握不了知识要领。还有大部分英语教师把英语课堂变成了汉语课堂,一节课下来教师都讲不了几句英语,更别提学生了,这样很难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英语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里无法一一列出,本文将就存在的这些问题对高中英语课堂进行反思与探讨。

二、高中英语教学改善的方法与策略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它有着自己的'特点。一个人要想学好英语,首先要做好记忆方面的工作。学习英语涉及大量的英语单词,记忆英语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工作。另外,英语语言体系比较庞杂、零碎,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有缜密、细心的心理。英语语法上,教师在进行讲解时难免会令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学习起来很困难。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进行及时的反思与创新,才能使这种现象得到改善。

(一)把握好初、高中之间的过渡时期

在初、高中之间的这段过渡时期,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运用多种有效方法减少学生对英语的恐惧心理。在高中初始阶段,要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在单词、语音、语法和句型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改善,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英语教学。新课改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发展创新,要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英语教材上的表面知识。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英语课堂形式多种多样,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凡是英语成绩好的班级,教师必有教学的好方法。英语教师在高中课堂上要注意英语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变化,根据这两点来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改变他们对英语这一学科枯燥无味的印象,使他们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是否有兴趣学、教师能否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这都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艺术。教师要学会活跃课堂气氛,使英语课堂充满笑声,让学生感觉到轻松和愉快,并且学到了知识,这才是教师需要追求的教学目标。英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只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发挥英语语言的作用,做到声情并茂、语言动听,使学生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思考,这样有疑问才会有思维,进而才能解答疑问。在课堂上通过设立疑问、解答疑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化教学为实际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英语方面的应变能力。教师可在上课前几分钟,进行课前十分钟的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在走进教室那一刻,跟学生说:“Hello,everybody,I’mgladtoseeyouagain.”或者说:“Didyouhaveagoodtimeyesterday?”等等一切可以跟学生交流的简单日常生活用语,这样学生就来了兴趣并且及时回应你,这样就达到了和同学进行交流的目的。

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可以适时地举办一些跟英语有关的课外活动,例如,举办英语演讲和歌唱比赛,让学生处在真实的英语情境中,增添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英文小品比赛,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又使教师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讲授课本知识的教学方

法,可谓一举两得。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教学在不断进行改革。如今的英语课堂不再是一味地学习简单的英语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英语方面的各种能力。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中,我们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

性。我们还要不断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使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真诚互动的舞台。

参考文献:

[1]程晓棠。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林昭。浅谈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中学。教学月刊,.

[3]王蔷。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丛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

篇13: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译林牛津版英语高一)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的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已成为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育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更要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在教师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中,反思能力不仅对教学工作,而且对教师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是否有利学生的发展。

一、英语教学反思的主要特征

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教学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教学反思并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更合理。教学反思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学反思对教学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并及时地把思想变为行动。一个教师如果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经常能研究总结,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将不断提升。

教学反思具有探索性。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的迷茫,实践中的困惑。反思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探索中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教师探索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它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如:探究性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如何为课堂教学服务?既有常规课的反思,也有专题活动的反思,比如如何高效性地分析试卷?怎样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写作水平,等等。教师既有通过自己实践后感受而进行的教学反思,也有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

二、英语教学反思的内容

1、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备课方式和课前准备、自我教学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等几方面进行深入持久的努力。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要从片面地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教师应通过广泛的理念学习,不断探索反思。

2、对教学方式的反思。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学的逻辑和接受逻辑,授课方式基本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少有师生互动探究,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掘潜能。教师在教学中是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通过学生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的“输入式”教学,代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输出式”教学;要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要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

3、对学习方式的反思。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说要求教师对学生如何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指学习新知识或解决问题时采取的一贯方式。传统的模式是学生被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可填塞知识的容器”,他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策略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4、对教材的反思。以前教师把教材当作惟一的教学资源,“吃透教材,教好教材”成了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其结果是,教师被扼杀了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要求教师参与课程设制,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搞好校本课程。由“教好教材”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教好学生”不仅会促进教学改革,还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的发展。广博的课程资源会帮助教师不断“充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5、对教学对象的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英语教师首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案为本,以课本为本,以统一的标准评价为本”的传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整齐划一,造成了学生“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英语教师必须树立 “以人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另外,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知识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对这门语言难易程度的期待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6、对教师角色的反思。过去的教师相对学生而言,处于绝对的“权威”位置,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是平等的合作者,和学生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7、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评价要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转变;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

三、英语教学反思的途径

1、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学生时常用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教师,从学生的行为、思想状态、学习成绩以及对老师的期待中都会反映出我们的教学状况。所以老师要时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分析现象,探究原因,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施教中的利弊得失。

2、从教师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从教师的角度来对我们自己的教学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审视,要抓关键事件,从而捕捉住发展自己的机会。

3、通过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反思教学。邀请同行或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与他们交流和对话。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时会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

4、通过写课后反思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写课后反思,把每一堂课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意外收获、学生见解记录下来,不断积累经验,开辟和完善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思路。

总之,高中英语教学反思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基点,不是简单的课后回顾,而是不断提高和深化的过程。教师在“思”中学,在“改”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和创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2012.6

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高中文言文学法指导:文言文学习六环节

工程力学课学法指导

说明文学法指导方法

新课标英语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学法指导教案

新课标英语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标下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论文

高二农村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标下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初探(精选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新课标下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初探,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