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应用题及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helloM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体积应用题及答案(共含9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elloM”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体积应用题及答案

篇1:体积应用题及答案

一个正方体形状的木块,棱长为1米,沿着水平方向将它锯成3片,每片又按任意尺寸锯成4条,每条又按任意尺寸锯成5小块,共得到大大小小的长方体60块,如下图.问这60块长方体表面积的和是多少平方米?

解答:6+(2+3+4)×2=24(平方米)

【小结】原来的正方体有六个外表面,每个面的面积是1×1=1(平方米),无论后来锯成多少块,这六个外表面的6平方米总是被计入后来的小木块的表面积的'.再考虑每锯一刀,就会得到两个1平方米的表面,1×2=2(平方米)

现在一共锯了:2+3+4=9(刀),

一共得到2×9=18(平方米)的表面.

因此,总的表面积为:6+(2+3+4)×2=24(平方米)。

这道题只要明白每锯一刀就会得到两个一平方米的表面,然后求出锯了多少刀,就可求出总的表面积。

篇2:体积应用题及答案

1、三年级一班少先队员参加学校搬砖劳动.如果每人搬4块砖,还剩17块;如果每人搬7块,则少10块砖.这个班少先队有几个人?要搬的砖共有多少块?

2、学校为新生分配宿舍.如果每个房间住3人,则多出22人;如果每个房间多住5人,则空1个房间.问宿舍有多少间?新生有多少人?

3、妈妈买来一篮橘子分给全家人,如果其中两人分4个,其余人每人分2个,则多出4个;如果其中一人分6个,其余人每人分4个,则缺少12个,妈妈买来橘子多少个?全家共有多少人?

答案

1、三年级一班少先队员参加学校搬砖劳动.如果每人搬4块砖,还剩17块;如果每人搬7块,则少10块砖.这个班少先队有几个人?要搬的砖共有多少块?

解:总差为17+10=27(块);

分配之差为7-4=3(块);

所以有少先队员27÷3=9(人)

共有砖:4×9+17=53(块).

答:这个班少先队有9个人,要搬的砖共有53块。

考点:盈亏问题,一盈一亏

2、学校为新生分配宿舍.如果每个房间住3人,则多出22人;如果每个房间多住5人,则空1个房间.问宿舍有多少间?新生有多少人?

解:第一次盈22人,第二次多出一个房间则是亏3+5=8(人);

总差为22+8=30(人);

两次分配之差为5人,

所以宿舍有30÷5=6(间),

新生共有3×6+22=40(人).

答:宿舍有6间,新生有40人。

考点:盈亏问题

注意点:空出一个房间,则是少了8人入住,则是亏8人

3、妈妈买来一篮橘子分给全家人,如果其中两人分4个,其余人每人分2个,则多出4个;如果其中一人分6个,其余人每人分4个,则缺少12个,妈妈买来橘子多少个?全家共有多少人?

解:其中两人分4个,其余每人分2个,则多出4个“转化为”全家每人都分2个,

多出4+2×(4-2)=8个;

一人分6个,其余每人分4个,则缺少12个“转化为”全家每人都分4个,

缺少12-(6-4)=10个;

由盈亏问题基本公式可知:全家的人数有(8+10)÷(4-2)=9(人)

买来橘子2×9+8=26(个)

篇3:圆锥体积应用题和答案

圆锥体积应用题和答案

1、有两个底面半径分别是6cm、8cm切高度相等的圆柱体容器甲和乙,把装满甲容器里的'水倒入空的乙容器中,水深比容器乙的高度的八分之五低1cm。这两个容器高度是多少?

答案:

(1/3)π8h-(1/3)π6h=(1/3)π8[(3/8)h+1] => 28πh=24πh+64π => h=16

2、一个圆锥形大豆堆.它的底面周长是6.28米.高是0.6米.如果每立方米大豆580千克.这堆大豆约重多少千克?

答案:

底面半径:6.28÷(2×3.14)

=6.28÷6.28

=1(米);

这堆大豆的重量:

13 ×3.14×12 ×0.6×580

=3.14×0.2×580

=0.628×580

=364.24

≈364(千克);

答:这堆大豆约重364千克

3、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直径8米,高3米,这个沙堆占地多少平方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5千克,这堆沙一共重多少千克?

答案:

(1)这个沙堆占地面积:

3.14×(8÷2)2,

=314×42,

=3.14×16,

=50.24(平方米);

(2)沙堆的体积:

三之一×50.24×3=50.24(立方米),

50.24×15=7536(千克); 沙堆的重量:

答:这个沙堆占地50.24平方米,这堆沙子重7536千克.

篇4:圆锥体积应用题及答案

圆锥体积应用题及答案

圆锥体积应用题及答案

一、填空:

1、5.4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    1.05立方米=(      )升 ;

24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     10.01升=(      )毫升 。

2、圆柱的上、下两面都是(      )形,而且大小(      );圆柱的高有(      )条,圆锥的高有(      )条。

3、一个圆柱体,如果把它的高截短了3厘米,表面积就减少了94.2平方厘米,体积就减少(      )立方厘米。

4、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高12分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5、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2分米,它的侧面积是(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6、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6.28厘米,高是3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7、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如果圆柱的体积是18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如果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分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如果它们的体积相差18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8、把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约是(      )立方分米。(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9、在一个高24厘米的圆锥形量杯里装满了水,如果将这些水倒入与它底面积相等的圆柱形量杯中,水面高(      )厘米。

10、一根长4米,横截面半径为2分米的圆柱形木料截成同样长的5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平方分米。

二、选择题:

1、右图中的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

A、圆柱的体积比正方体的体积小一些。

B、圆锥的体积是正方体的13 。

C、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相等。

2、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15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A、45           B、15         C、5

3、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乘3,它的'体积应乘(    )。

A、3       B、6    C、9     D、27

4、用一根小棒粘住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这个三角形转动后产生的图形是(    )。

A、三角形      B、圆形    C、圆锥      D、圆柱

5、一个圆柱体杯中盛满15升水,把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铁圆锥倒放入水中,杯中还有(    )水。

A、5升         B、7.5升     C、10升    D、9升

6、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然后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

A、表面积和体积都没变               B、表面积和体积都发生了变化

C、表面积变了,体积没变             D、表面积没变,体积变了

三、应用题

1、一根长2m的圆柱形木头,截去2分米的一段小圆柱后,表面积减少了12.56平方分米,那么这根木头原来的体积是多少?

2、将一块长方形铁皮,利用图中阴影的部分,刚好制成一个油桶,求这个油桶的体积。

3、将一块长10cm、宽6cm、高8cm的长方体木块,切割成体积尽可能大的圆柱体木块,求这个圆柱体木块的体积。

4、小明新买了一支净含量54cm3的牙膏,牙膏的圆形出口的直径为6mm,他早晚各刷一次牙,每次挤出的牙膏长约20mm,这支牙膏估计能用多少天?

5、甲、乙两个体积相等的圆柱,两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比为3:2,乙比甲高25厘米,两个圆柱各高多少厘米?

6、把一个圆柱体切开,拼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体多20平方厘米,若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5厘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7、甲乙两个圆柱体容器,底面积之比是2:3,甲中水深6厘米,乙中水深8厘米,现在往两个容器中加入同样多的水,直到两容器中的水深相等,求这时容器中水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拓展阅读】

圆锥体积的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九的第6—9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九的第6题。

教师出示一个圆锥形物体,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计算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然后各自让一名学生说说讨论的结果,最后归纳出底面圆的周长,再求出底面的半径,进而求出底面积,然后用书上介绍的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

测量出圆锥的高,这样就可以求出圆锥的体积。

2、做练习九的第7题。

读题后,教师可以先后提问: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这堆沙的重量,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九的第8题。

读题后,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

“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

“要求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能直接利用题目中的数值进行计算吗?为什么?”

“题目中的单位不统一,应该怎样统一?”

分别指名学生回答后,要使学生明白这里要先将2米改写成200厘米,再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算出钢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然后再求出它的重量。最后计算出的结果还应把克改写成千克。

4、做练习九的第9题。

读题后,教师提问:这道题要求粮仓装小麦多少吨,应该先求什么?

要使学生明白,应该先求2.5米高的小麦的体积,而不是求粮仓的体积。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选做题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九的第10*、11*、12*题。

1.练习九的第10*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圆锥的体积.但是题目中没有告诉底面积,而只是已知底面周长和高。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求出底面积?

引导学生利用“C=2∏r”再利用“S∏R,就可以求得S=∏’。再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其体积。

2、练习九的第11*题。

这是一道有关圆柱、圆锥体积的比例应用题。

可以用列方程来解答。利用题目中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比,可以建立一个比例式。

设圆柱的高为x厘米

(注意:由于圆锥和圆柱的底面积S都相等,所以计算中可以先把S约去。)

3.练习九的第12题。

这道题是拆分组合图形,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图形,不难看出它是由等底的圆柱和圆锥组合而成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直径都是16厘米,而圆柱的高是4厘米,圆锥的高是17厘米。然后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体积了。

篇5:体积容积应用题有答案

体积容积应用题有答案

体积容积应用题有答案

1.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3分米,宽2分米,高1分米,求容积多少升?

3×2×1=6(升)

2.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10厘米.这个水箱能盛水多少升?如果在水箱里装入三升水,水深是多少厘米?

50*30*10=15000立方厘米=15升

如果在水箱里装入三升水,水深是

3升=3000立方厘米

3000/(50*30)=2厘米

3.把4立方米的沙土垫在一座房间里,厚度为0.2米.这个房间的面积是多少?

设这个房间的面积是x平方米

x*0.2=4

x=4/0.2

x=20

这个房间的面积是20平方米

4.一个长方体容器长6分米,宽4分米.倒入76升水后,又放进一块棱长2分米的立方体铁块,这时水面与容器口相距1.5分米.求容器的容积.

76升水就是76立方分米

棱长2分米的立方体体积=2*2*2=8立方分米

水面与容器口相距1.5分米

所以水面以上有6*4*1.5=32立方分米

所以容积=76+8+32=116立方分米

5.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立方体容器中里注满水,再把一个底面直径为2分米高为3分米的圆柱体形铁块浸没在水中.现在容器日还有多少水?

6*6*6-3.14*1*1*3=206.58立方分米

6.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宽均为2分米,向容器中倒入5.5升水,再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量得容器内的水深是15厘米.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

原水深=5.5/(2*2)=1.375分米=13.75厘米

水深差=15cm-13.75cm=1.25cm=0.125分米

苹果体积=2*2*0.125=0.5立方分米=0.5升

7.自来水水管的.内径是3百米,水管内水流的速度是每秒8厘米,10分钟能不能把容积是20升的水桶注满水?

自来水水管的内径是3百米?哪来这么大的水管呀?

如果是3厘米米,就可以这样算:

3/2=1.5厘米=0.15分米 8厘米=0.8分米 10分钟=600秒

3.14*0.15*0.15*0.8*600=33.912立方分米=33.912升

33.912升>升,所以10分钟能不能把容积是20升的水桶注满水

8.一块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木块,让她慢慢浸入一个放红墨水的水池里,它入水的深度是棱长的一半,求这块正方体木块染上红墨水的面积.

8*8+8*4*4=192(平方厘米)

9.有个长方体鱼缸,长40厘米,宽25厘米,高20厘米,缸内水深12厘米,求:

1)如果往缸内放入20个小钢球使水位上升了0.8厘米,那么每个小钢球的体积是多少?

2)如果继续(是继续哦~)往缸内放小钢球,每分钟放10个,一刻钟后水会不会溢出?会的话溢出多少?不会的话离缸口还有多少厘米?(两个问题)

40*25*0.8/20=40(立方厘米)

10*15/20 *0.8=6厘米 这是求15分钟放进的小球使水位上升的高度

0.8+6=6.8厘米

12-6.8=5.2厘米

10.一块梯形小麦试验田,上底86米,下底134米,高6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s=(a+b)*h/2 (86+134)*60/2=6600

11.一块三角形土地,底是358米,高是160米,这块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s=ah/2 358*160/2=28640

篇6:圆锥体积应用题

1、求下面圆锥体的体积。

(1)底面积14.8平方厘米,高1分米。

(2)底面周长31.4米,高是3.9米。

2、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50.24米,高6米。

(1)这堆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2)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7吨,这堆沙有多少吨?

3、一个圆柱体,底面直径是8米,高是3米,求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

4、用铁皮制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的长度与底面半径的比是3:1。

(1)制作这个油桶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得数保留整平方分米。)

(2)这个油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5、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12.56平方米,高1.2米。用这堆沙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2厘米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6、一个圆柱形油桶 ,装满了汽油,把桶里的`汽油倒出,还剩12升。油桶的底面积是5平方米,油桶的高是多少?

篇7:圆锥体积应用题

一、判断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相等。( )

(2)圆锥的高和圆柱的高都有无数条。( )

(3)圆柱和圆锥的侧面都是曲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

(4)测量圆锥的高只要测出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一点就是圆锥的高。( )

二、填一填:

1.长方形绕它的长边旋转形成的( ),长方形的长是这个圆柱的( ),宽是这个圆柱的( )。

2.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形成(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是这个圆锥的( ),另一条直角边是这个圆锥的( )。

3.半圆绕它的直径旋转形成( ),半圆的直径是这个球的( ),半圆的半径也是这个球的( ),半圆的圆心也就是这个圆的( )。

三、

1.说出圆锥的特征。

2.说出圆锥各部分名称。

四、说说下面物体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不选的,请你说出不选的理由。

篇8:简单应用题及答案

简单应用题大全及答案

1.丽丽和家家去书店买书,他们同时喜欢上了一本书,最后丽丽用自己的钱的5分之3,家家用自己的钱的3分之2各买了一本,丽丽剩下的钱比家家剩下的钱多5块.两人原来各有多少钱?书多少钱?

设丽丽有x元钱 家家有y元钱 得出:

3/5x=2/3y

2/5x=1/3y+5 (丽丽剩下2/5 家家剩下1/3)

解2元一次方程得x=50 y=45 即丽丽50元 家家45元 书30元一本

2.一辆汽车每行8千米要耗油4/5千克,平均每千克汽油可行多少千米.行1千米路程要耗油多少千克?

8除4/5=10(km/)

4/5除8=0.1(kg)

3.一辆摩托车1/2小时行30千米,他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他行1千米要多少小时 ?

30÷1/2=60千米 1÷60=1/60小时

4.阅览室看书的同学中,男同学占七分之四,从阅览室走出5位男同学后,看书的同学中,女同学占二十三分之十二,原来阅览室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在看书?

原来有x名同学,女生数不变,所以(1-4/7)x=(x-5)*12/23

求出x=28

5.红,黄,蓝气球共有62只,其中红气球的五分之三等于黄气球的三分之二,蓝气球有24只,红气球和黄气球各有多少只?

62-24=38(只)

3/5红=2/3黄

9红=10黄 红:黄=10:9

38/(10+9)=2

红:2*10=20

黄:20*9=18

6.学校阅览室有36名学生看书,其中4/9是女学生.后又来了几名女学生,这时女学生人数占看书人数的3/5,后来了几名女生?

原有女生:36×4/9=16(人)

原有男生:36-16=20(人)

后有总人数:20÷(1-3/5)=50(人)

后有女生:50×3/5=30(人)

来女生人数:30-16=14(人)

7.水结成冰后,体积要比原来膨胀11分之1,2.16立方米的冰融化成水后,体积是多少?

2.16/(1+1/11)=1.98(立方米)

8.甲乙的粮食560吨,如果把甲的粮食运出2/9给乙,则甲乙的粮食正好相等.原来甲的粮食有多少吨?,乙的粮食有多少吨?

现在甲乙各有

560÷2=280吨

原来甲有

280÷(1-2/9)=360吨

原来乙有

560-360=200吨

9.电视机降价200元.比原来便宜了2/11.现在这种电视机的价格是多少钱?

原价是

200÷2/11=2200元

现价是

2200-200=元

10.一辆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了全程的2/5还多20千米,这时候离乙地还有7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全程的.

1-2/5=3/5

20+70=90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

90÷3/5=150千米

11.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28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5(5分之1),两天共看了全书的3/8(3分之8),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第一天看的占全书的

3/8-1/5=7/40

这本书共有

28÷7/40=160页

12.师徒二人同加工一批零件,加工一段时间后,师傅加工了84个.徒弟加工了63个.师傅比徒弟多加工的正好占全部任务的1/28.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假设这批零件共有X个

1/28X=84-63

1/28X=19

X=532

所以这批零件共有532个.

13.一桶油,吃了7/10后,又添进了15千克,这时桶中的油正好是一桶油的一半,这桶油重多少千克?

15÷(7/10-1/2)=75(千克)

14.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天津,行了全路程的3/5,剩下的路程,如果每小时行106千米,5小时可以到天津.上海到天津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06*5)/(1-(3/5))

=530/0.4

=1325(km)

15.六年级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共有46,其中女生人数的4/5是男生人数的3/2倍,参加兴趣小组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男女生人数比是:4/5:3/2=8:15

男生人数:46/(8+15)*8=16人

女生人数46-16=30人

16.张红抄写一份稿件,需要5小时抄完.这份稿件已由别人抄了1/3,剩下的交给张红抄,还要用几小时才能抄完?

(1-1/3)/(1/5)=10/3

还要10/3个小时抄完

17.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600千米的两城相对开出.列火车每小时行60千米,另一列火车每小时行75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可以相遇?

600/(60+75)=40/9(小时)

经过40/9小时两车可以相遇.

18.一辆摩托车每小时行了64千米,找这样的速度,从甲到乙用了3/4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4×3/4=48千米

19.水果店在两天内卖完一批水果,第一天卖出水果总重量的3/5,比第二天多卖了30千克,这批水果共有多少千克?

第一天卖出水果总重量的3/5,则,第二天卖了2/5,

3/5-2/5=1/5,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的,

30÷1/5=150千克,

算式是,

1-3/5=2/5

3/5-2/5=1/5

30÷1/5=150千克

20.西街小学共有学生910人,其中女生占4/7,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

910*4/7=(910*4)/7=520 女生

910-520=390 男生

篇9:六年级应用题答案

六年级应用题答案

应用题:工程问题

有一项工程,由三个工程队每天轮流做。原计划按甲、乙、丙次序轮做,恰好整天完工;如果按乙、丙、甲次序轮流做,比原计划多用0.5天;如果按丙、甲、乙次序轮流做,比原计划多用1/3天,已知甲单独做13天完工,且3个工程队的效率各不相同,那么这项工程由甲、乙、丙三个队合作要几天?

答案:

根据条件可以作如下分析:有两种情况分析。

第一种情况:

①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

②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1/2)

③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1/3)

三个工程队的工作效率的关系是:

甲=乙+丙×1/2=丙+甲×1/3

可以得到:丙=乙=甲×2/3,所以不符合条件。

第二种情况:

①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

②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1/2)甲(1/2)

③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1/3)乙(2/3)

可以得到:丙=甲×1/2,乙=甲×1/2÷2/3=甲×3/4

所以三个工程队合作的时间是13÷(1+1/2+3/4)=52/9天。

应用题:路程问题

1.通讯员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到某地去,返回时因绕另一条路而多走3千米,回程时他每小时行7千米,仍比去时多用10分钟,问往返各是多少千米?

2.两个集镇之间的公路除了上坡就是下坡,没有水平路段,客车上坡的.速度保持为15千米,下坡的速度保持为每小时30千米,现知道客车在两地之间往返一次,需在路上行驶4个小时,求两地之间的距离。

答案

第一题

3千米需要的时间是3÷7=3/7小时,用3/7-10/60=11/42小时的时间相当于去的时候的1-6/7=1/7,所以,去时的时间是11/42÷1/7=11/6小时。所以去的时候的路程是11/6×6=11千米,返回就是11+3=14千米。

第二题

去时的下坡是返回的上坡,去时的上坡是返回上的下坡。所以所有的上坡路和下坡路相等。上坡和下坡的速度比是15:30=1:2。下坡用去的时间是4÷(1+2)=4/3小时,所以上坡路长4/3×30=40千米。故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0千米。

设:两地之间的距离为x;

在两地之间往返一次,上坡的路程等于下坡的路程等于x。

x/15+x/30=4

x(1/15+1/30)=4

x/10=4

x=40(千米)

两地之间的距离为40千米

应用题:人数问题

李口和向阳两个学校的学生到烈士墓去,所去人数都是10的倍数,租14座的中巴一共要72辆,如果改租19座的中巴,李口比向阳多用车7辆,两校参加扫墓的学生各多少人?

解析:充分利用10的倍数。

两个学校共有人数比14×72=1008人少,比14×71=994人多,即共有1000人。

改租19座的中巴后,可以乘坐1000÷19=52辆……12人,即53辆车。

所以李口学校租车(53+7)÷2=30辆车,向阳学校租车30-7=23辆。

所以李口学校有学生30×19=570人,向阳学校有学生1000-570=430人。

验证一下:

如果李口少10人,还是30辆车,向阳学校有学生430+10=440人

440÷19=23辆……3人,需要24辆车,相差30-24=6辆,不符合要求。

两校参加扫墓的学生共有:14×72=1008(人)

因去的人数是10的倍数,车辆不能超员,所以学生总数1000人;

设:李口学生数为x,则向阳学生数为1000-x

李口租19座的中巴数=x/19

向阳租19座的中巴数=(1000-x)/19

x/19-(1000-x)/19=7

2x-1000=7×19

2x=1133

李口学生数为x=570(人)

向阳学生数为1000-x=430(人)

应用题及答案

百分数应用题及答案

六年级应用题及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复习题及答案

钟表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分数运算应用题及答案

行程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烙饼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31道应用题及答案

利润问题的应用题及答案

体积应用题及答案(集锦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体积应用题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