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阅读答案及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Marina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田家》阅读答案及赏析(共含12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arin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田家》阅读答案及赏析

篇1:《田家》阅读答案及赏析

《田家》阅读答案及赏析

田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注释:

1、聂夷中:生卒年不详,字坦之,河东人。

2、劚:砍、斫。一作“锄”。

本诗表现田家的悲惨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本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赏析:

《田家》共两首,这是第一首。诗中主要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前两句写一家农户父子二人都在忙碌耕种。说是父子二人,实则上就是全家,因为古代妇女是不下田干活儿的;说是一家,实则上是指所有的劳动人民,所有的劳动人民整日都在辛苦耕作,不得空闲。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艰辛。

后两句写封建统治者只知道剥削劳动人民,却从不知道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禾未秀”,庄稼还没有成熟,管家就已经开始“修仓”,修仓干什么?等着装收上来的粮食。庄稼还未成熟就等着收税,已经是很不近人情了,而官家的不近人情还远不止于此,“六月禾未秀”,按照常规,五月庄稼就已经应该成熟了,这首诗中却说六月还没有成熟,很可能是遇到了什么天灾庄稼歉收。在遭遇天灾庄稼歉收、老百姓自己辛苦劳作一年却很可能衣食不保的时候,官家没有考虑如何帮老百姓渡过难关,而是在修仓准备收税,官家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冷酷无情的嘴脸便暴露无疑了。

整首诗歌只是简单叙事,并没有一个字表露自己的感情,但是我们却能真切的感受到诗人对统治阶级不顾百姓死活的强烈憎恨和对老百姓辛苦劳作却不得温饱的深切同情,语言浅显易懂,明白如话,但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篇2:《观田家》阅读答案及赏析

《观田家》阅读答案及赏析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阅读训练一

8.与白居易的《观刈麦》相比,两首诗歌都用到了哪种表现手法?这首诗是如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5分)

9.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有何作用? (6分)

答案

8、两首诗都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2分)这首诗的对比手法具体表现在:田家终岁辛劳与不得温饱对比;田家“仓禀无宿储”和朝廷“徭役犹未已”对比;田家终年辛劳却家无隔夜粮与作为朝廷官员的诗人自己不耕种却从田家获取俸禄对比。(3分)

9.(6分)

农民终岁辛劳却不得温饱,诗人联想到身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不从事耕种却俸禄来自乡里,心中顿感惭愧。(4分)作用:通过自责,表现了一个封建官吏的良知,从而提升了全诗的格调,升华了诗歌的主旨。(2分)

阅读练习二

1.这首诗叙写了农人的三种苦: ▲ , ▲ , ▲ 。(3分)

2.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对比艺术。(4分)

参考答案

1.劳作之苦 贫饥之苦 徭役之苦(3分)

2.①将农人终年劳作与生活饥贫作对比,揭示了赋税徭役的繁重。②将耕种者和食禄者作对比,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③层层铺陈的前十四句与深化主旨的尾句,用笔繁简对比鲜明,突出了作者的爱憎情感。(4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给3分)

赏析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扣住诗题“田家”,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 “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具体写农夫终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写农忙,既是一年到头,又是从早到晚,可见时间之长;从空间来讲,也是十分广阔的,既有田地、场院、又有菜圃、涧水。另外“俱”字将农夫忙碌无一人轻闲点出,“就理”又写出农夫虽忙,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这四句是白描手法,语言简明而无雕饰,自然平淡,极炼如不炼。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这二句写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

“仑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在前面铺叙农忙之后,突然转笔写到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此二句可使读者纵观封建社会农夫被压迫之惨状。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诗人以观感作结。讲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

诗人在此诗中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写了田家的劳碌和辛苦,表达了对其的同情,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笔法朴实自然,不加渲染夸饰。

篇3:田家阅读答案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

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

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

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练习]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篇4:《田家》阅读答案

1.平川、春祭笑语、雨歇鸠鸣、初日繁花 。

2全诗情景交融,笔触欢快明朗,描绘了浓浓的春意,勃勃的生机,表现了田家生活的热烈、兴旺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态度。

篇5:《田家》阅读答案

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注:赛:旧时祭祀酬报神恩。

1.这首诗四句恰似四幅图景,试分别用四字句概括。

2.这首诗虽然描绘了四幅图景,但却反映了田家生活的情况和作者的心情,试说说这首诗所表现的气氛、情调和作者的.观感。

篇6:《夜宿田家》阅读答案

戴复古

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注:“心从化蝶梦中归”中的“心”,有的版本写作“身”。

(1)颔联“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表现了诗人当时什么样的生活状况?(4分)

(2)结合全诗,体会颈联“身在乱蛙声里睡”中“乱”字在诗中的妙处。(4分)

答案:

(1)颔联描写了诗人下雨时在黄泥坂上艰难跋涉,夜晚投宿贫寒农舍的情景,

(2分)表现了诗人劳苦奔波、四处漂泊的.生活状况。(2分)

(2)“乱”字写出了蛙声的嘈杂、喧闹,(2分)衬托了诗人乡书难寄,久游思归的纷乱愁绪。(2分)(言之成理即可)

篇7:田家的阅读答案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①笑语喧。

林外鸣鸠②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注释:

①赛田神:是指古代农村以祈盼丰收为内容的一种祭祀活动。

②鸠:一种小鸟

9.诗中描写农村生机勃勃的兴旺景象的诗句是:(1分)

10.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图画。(2分)

1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这样的.情怀?(2分)

篇8:田家的阅读答案

9.屋头初日杏花繁(1分)

10.春光明敏、欣欣向荣的“农家欢乐图”(1分)

11.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2分)

乙文译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地,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篇9:夜宿田家阅读答案

戴复古

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注:“心从化蝶梦中归”中的“心”,有的.版本写作“身”。

①簦笠,伞和斗笠。

②坂,山坡。③化蝶梦,《庄子·齐物论》:庄子曾梦化蝴蝶。

(1)颔联“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表现了诗人当时什么样的生活状况?

(2)结合全诗,体会颈联“身在乱蛙声里睡”中“乱”字在诗中的妙处。

阅读答案:

(1)颔联描写了诗人下雨时在黄泥坂上艰难跋涉,夜晚投宿贫寒农舍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劳苦奔波、四处漂泊的生活状况。(意对即可)

(2)“乱”字写出了蛙声的嘈杂、喧闹,衬托了诗人乡书难寄,久游思归的纷乱愁绪。(言之成理即可)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旅途夜宿农家的情景,抒发了羁旅乡愁之情。首联写旅途苦况,以“簦笠相随”极写孤独,以“路歧”极写行路难,又以“一春不换旧征衣”极写寒酸,一唱三叹,感慨深沉。颔联切入正题,以“雨”和“黄泥坂”进一步写行路难,而以“白板扉”反映出农家的贫困,从侧面写旅况凄凉困苦。因此,即使蛙声呱噪,诗人也很快就进入梦乡,并梦化蝴蝶。颈联可谓极尽飘泊无依,身世茫茫之致,旅夜情景逼真形象,旅途实情孤寂索寞,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尾联抒发思乡之情,出句有“家书抵万金”的感慨,下句以景结情,富有无穷余味:传书鸿雁南来北去,却不能捎来一封家书;鸿雁南来北去皆有归宿,而自己却长年飘泊在外,有家难回。面对鸿雁,看看自己,不禁教人顿生迷茫怅惘之恨。

篇10:田家的阅读答案

宋 郑獬(xiè)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

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

②残照:夕阳。

1.诗歌一、二句通过描绘田家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抒发了作者_______的心情。(3分)

2.诗歌三、四句写得很有情趣,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谈谈你的赏析感受。(3分)

篇11:田家的阅读答案

1.示例:流水、高花(树、远村);欣喜(愉悦)

2.示例一:三、四句运用拟人,诗人将“云”拟人化(1分),以责备口吻抱怨云彩带来微雨、送走夕照(1分),含蓄表达了自己对乡村夕阳晚景的喜爱、留恋之情(1分)。

示例二:三、四句借景抒情,(1分)借云彩带来微雨、送走夕照(1分),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夕阳晚景的喜爱、留恋之情(1分)。

篇12:孟浩然《田家元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孟浩然《田家元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田家元日①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②,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注】①此诗作于孟浩然去长安应试的那年春节,即开元十六年。②强仕:指四十岁。《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述首联的主要意思。(3分)

(2)这首诗中间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首联以北斗七星斗柄向北意喻冬天,(1分)向东意喻春天,(1分)意谓除夕还是冬天,大年初一已是新春。(1分)(答“昨夜北斗星出现在天际,今日就是新的一年了。”也可以给满分。)

(2)答案一:诗人虽年已四十而未出仕,不免有些无奈和伤感,但他并未耽于此忧,而是在舒适逸乐的隐居田园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志趣,在与老农牧童恬淡的耕作中享受到五谷丰登的乐趣。(结合语句分析诗人的无奈,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志趣,给2分。)

答案二:中间两联叙写了诗人的隐居生活内容,虽然表面看诗人恬淡闲适,但隐隐透露出他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他隐居只是为了取得清高的声望,以便得到引荐,达到入仕的目的。“无禄”一词恰是诗人不甘心的宣言。(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无奈,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志趣,给2分。)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3.起:开始。东:北斗星斗柄朝东。

4.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

5.无禄:没有官职。禄:官吏的薪俸。尚:还。

6.桑野:种满桑树的田野。就:靠近。耕父:农人。

7.荷:扛,担。

8.占气候:根据自然气候推测一年收成的.好坏。

参考译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写作者的亲身经历,作于他去长安应试的那年春节。诗中首尾两联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中间两联叙写了自已的隐居生活内容,其中隐隐透露了作者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说明他的鹿门隐居只是为了取得清高的声望,以便得到引荐达到入仕的目的。

《观田家》阅读答案及赏析

田家原文翻译及赏析

《渭川田家》译文及赏析

薛逢《元日田家》的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赏析

王维《观田家》赏析

田家词,田家词元稹,田家词的意思,田家词赏析

田家,田家欧阳衮,田家的意思,田家赏析

《田家元日》全诗翻译赏析

《将进酒》赏析及习题答案

江城子阅读答案及赏析

《田家》阅读答案及赏析(锦集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田家》阅读答案及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