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定西番》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共含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孤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定西番》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原文: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
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字词解释:
⑴紫塞:长城,亦泛指北方边塞。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长城,上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鲍照《芜城赋》:“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
⑵金甲:铁恺甲。
⑶戍楼:边塞驻军的营房。
⑷画角:古乐器名,出自西羌,口细尾大,形如牛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后来军中多用以报昏晓,振士气。高适《送浑将军出塞》:“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翻译:
明月千里照着长城,将士的盔甲寒冷如冰,戍楼上寒风凛冽,又把长安吹入梦中。
思乡的时候仰望苍天,苍天像思愁浩渺无边。刁斗的残声里残星稀落,城头响起几声呜咽的号角,随着纷飞的大雪漫漫地飘散。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阅读答案:
试题:
(1)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中抒情主人公“梦长安”的原因及这句话在全词中的作用。(3分)
(2)这首词的结尾传达出了相思之情,请说明具体的抒情手法。(2分)
答案:
(1)思念故乡;“金甲冷,戍楼寒”体现了边塞苦寒;词中主人公因戍边生活艰苦而梦回京都;“长安”借代朝廷,体现了他希望皇恩浩荡,不要冷落了生活清苦的戍边将士的愿望。(一点1分,三点答到二点得2分)“梦长安”句应是过渡句,承上启下。(1分)
(2)主要是运用以景结情(间接抒情)的手法,此外还有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2分)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创作背景:无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赏析:
这首词描写边塞风物,表现征人的乡愁。词以“紫塞月明千里”开篇。北国早寒,夜间披金甲,本已凄冷难耐。孤独中眺望远天,只见明月临关,光照千里。浩荡的月色更引发乡思。紫塞与长安之间,隔千里兮共明月,对月怀人,千载同此情感,思极入梦,因有“梦长安”之语。牛峤是唐僖宗时的进士,他笔下的`人物所梦的长安,当是实指,不是如后世之以长安代指京师。说是“梦长安”当兼思故土与念亲人,且当不止此一夕为然,所以下片便不接写梦中所见如何如何,不写比写出的容量更多。
下片仍是写月夜望乡。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慢漫飞雪中乡关迷茫。只听得戍楼之间间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在愁人听来,真是如拉如诉。后来周邦彦《浪淘沙慢》过片的“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几勺,便从此出。唐末五代时期,战争频仍,民不聊生。而词坛上最多追逐声色艳情之作。诚如陆游《跋花间集》所说:“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上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战!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牛峤虽属花间派,在香艳的词作之外,还能将创作的视野由花间樽前扩展到边来戍楼,写出反映征人离愁之苦的作品,是很难得的。
这首词所写的边塞乡愁,从其情调上看,更接近中唐李益的边塞七绝。它们所表现的悲凉、凄冷的情韵、气氛,正是日益衰败的悲剧时代的新反映。牛峤以紫塞戍楼、中天皓月、飞雪漫漫等景物寄情,使得这首小词的境界显得阔大、雄浑,因此,虽悲凉而不绝望,虽凄冷而含有对温情、幸福的期待。
个人资料:
牛峤(8487),字松卿,一字延峰,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祖籍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中唐宰相牛僧孺之孙。他生逢乱世,中进士仅两年,黄巢起义军破长安。在动荡的僖宗朝历仕拾遗、补阙、尚书郎。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又避襄王李媪之乱,先流落吴越,后寄寓巴蜀,过着渡口杨花,狂雪任风吹般的飘荡生活。以东汉名臣袁安自许的牛峤忧国心切,却有志无时,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以后被西川节度使王建辟为判官。前蜀开国,仕秘书监,以给事中卒于成都。《郡斋读书志》说他博学有才,以歌诗著名。原有《牛峤集》三十卷,已佚。现存诗三首,见《全唐诗》、《全唐诗外编》。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
唐·温庭筠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唐·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1)简要概括温词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及牛词中抒情主人公“梦长安”的原因。
(2)这两首词的结尾二句都传达了相思之情,但抒情手法有较大差异,请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
(1)温词塑造了一个皮肤白皙,性格温润,眉如柳叶,貌美如花,极度思念远在边塞征戍之人的思妇形象。牛词中抒情主人公因思念故乡而“梦长安”:“金甲冷,戍楼寒”体现了边塞苦寒,主人公因戍边生活艰苦而梦回京都。“长安”代指朝廷,表达了他希望皇恩浩荡,不要冷落了生活清苦的戍边将士的愿望。
【解析】分析温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可以抓住词中的外貌、神态描写;牛词中的“梦长安”的原因可以从词中的环境描写来分析。
(2)温词结尾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此外还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塞门”代指丈夫,“雁”代指丈夫的书信);牛词主要是运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
【解析】温词结尾“肠断塞门消息”为直接抒情,“雁来稀”为间接抒情,同时“塞门”“雁”还有借代用法;牛词结尾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同时“画角数声呜咽”从听觉描写,“雪漫漫”从视觉描写。
牛峤
塞紫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9.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9.抒情主人公月夜深寒,披金甲、守戍楼,思极入梦、梦回长安(3分),刻画了一个思念故土和亲人(1分)的征夫(1分)形象。
10.请赏析“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一句。(6分)
10.(1)选取表现边塞风光的典型意象:画角、大雪。(1分)
(2)营造了苍凉阔大、雄浑悲壮的意境。(1分)
(3)视听结合(1分);拟人修辞(1分);以景结情(借景抒情),借戍楼间呜咽的'画角声和漫天的飞雪,表达了征人离愁之苦,含蓄蕴藉,余味深长(2分)。
简析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是晚唐五代时期词人牛峤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写征人思乡的边塞词。上片写主人公由明月而思乡,由思乡而“梦长安”,思乡之苦可见。下片写他梦醒后所见所闻。所见天阔星稀,白雪漫漫,所闻夜漏声残,画角呜咽,以景象渲染乡思愁情。
定西番阅读理解及答案
定西番
唐·温庭筠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定西番
唐·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1)简要概括温词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及牛词中抒情主人公“梦长安”的原因。
(2)这两首词的结尾二句都传达了相思之情,但抒情手法有较大差异,请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
(1)温词塑造了一个皮肤白皙,性格温润,眉如柳叶,貌美如花,极度思念远在边塞征戍之人的思妇形象。牛词中抒情主人公因思念故乡而“梦长安”:“金甲冷,戍楼寒”体现了边塞苦寒,主人公因戍边生活艰苦而梦回京都。“长安”代指朝廷,表达了他希望皇恩浩荡,不要冷落了生活清苦的戍边将士的愿望。
【解析】分析温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可以抓住词中的外貌、神态描写;牛词中的“梦长安”的`原因可以从词中的环境描写来分析。
(2)温词结尾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此外还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塞门”代指丈夫,“雁”代指丈夫的书信);牛词主要是运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
【解析】温词结尾“肠断塞门消息”为直接抒情,“雁来稀”为间接抒情,同时“塞门”“雁”还有借代用法;牛词结尾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同时“画角数声呜咽”从听觉描写,“雪漫漫”从视觉描写。
二:
(1) 试简要分析温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分)
(2) 请简要说明牛词中抒情主人公“梦长安”的原因及这句话在全词中的作用。(3分)
(3) 这两首词结尾二句都传达了相思之情,但传情手法有较大差异,请具体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 皮肤白皙(性格温润),眉如柳叶,貌美如花;(1分)极度思念远在边塞征戍之人;(1分)思妇。(1分)
(2) 思念故乡;“金甲冷,戍楼寒”体现了边塞苦寒;词中主人公因戍边生活艰苦而梦回京都;“长安”借代朝廷,体现了他希望皇恩浩荡,不要冷落了生活清苦的戍边将士的愿望。(一点1分,三点答到二点得2分)“梦长安”句应是过渡句,承上启下。(1分)
(3) 温词结尾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肠断”句是直接抒情(情),“雁来稀,,是间接抒情(景)】,此外还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雁门”代指丈夫,“雁”代指丈夫的书信);(各1分)牛词主要是运用以景结情(间接抒情)的手法,此外还有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2分)
牛峤《定西番》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定西番
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1. 下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2. 请简要分析全词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6分)
参考答案
1.下阕描绘了一幅冬日悲凉、凄冷、苍茫的边塞夜景图。(答出特点1分;时间、地点任答出一点1分,共2分)作者仰望夜空,高天辽阔,残星暗淡,飞雪漫漫;听到将尽的更漏、呜咽沉郁(描述画面2分)描绘出一幅惨淡凄寒的景色,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愁苦。(1分)。
2.⑴细节描写的角声。“乡思望中天阔”,生动地刻画出了征人因思乡而于孤独
中眺望远天,却见明月临关,光照千里,浩荡的月色更引发其浓郁的乡愁(2分)。
⑵融情于景(借景抒情)(1分)。在月明之夜,因思家而倍感金甲冰冷,戍楼的苦寒。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漫漫飞雪中乡关更是迷茫。只听得戍楼之间间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在愁人听来,真是如泣如诉。(2分)
⑶视听结合(1分)残星暗淡,飞雪漫漫是视觉,将尽的漏声,画角呜咽是听觉;(1分)视听结合渲染出惨淡凄寒的氛围,烘托了征人的愁苦。(1分)
⑷以景结情(1分)下阕主要抒发乡愁,却把浓郁的愁情收束在不尽的苍茫的飞雪中、间或传来的呜咽的画角声中,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回味。(2分)
(还可答“动静结合”。答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两种表达技巧,答出一种3分,共6分。)
二
1.下阕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作者整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分)下阕描绘了一幅悲凉、凄冷的边塞夜景图,运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作者仰望夜室,高天辽阔,残星暗淡,飞雪漫漫;听到将尽的更漏、呜咽沉郁的角声。这些视觉形象和悠远的听觉形象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惨淡凄寒的景色,将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塞外荒寒,征人梦苦,跃然纸上。”(画面概括1分,手法2分,对手法的解释2分)
2.(6分) ①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通过描写明月千里、梦回长安、凝望高天的细节描写直接抒情,表达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②对边关艰苦生活的厌倦。金甲冰冷、戍楼苦寒,把将士的情感融入景中。③对边关将士的同情。写了如泣如诉的.角声、凄冷残星,以景衬情。(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三
1.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三句。(5分)
2.本词是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运用点面结合手法写景,(1分)“紫塞月明千里”从大处落笔,从“面”的角度写出了北方边塞的辽阔荒凉,是后句的大背景;“金甲冷,戍楼寒”从“点”的角度进行特定,突出戍卒身上的盔甲之寒意和戍楼的凄冷。(2分)背景的宏大与金甲、戍楼的渺小形成对比,突出征人的凄冷难耐之感,为写“梦长安”打下了基础。(2分)
2、采用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的手法。(3分)上片借“紫塞”“月明”等戍地之景,营造荒凉凄冷的意境,这样的哀景中寄寓着对故乡的思念。下片中的“乡思”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以景结情,借凄凉的号角、漫漫大雪烘托思乡之情。(3分)
四
1.“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是怎样描写塞外景物的?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描写塞外景物点面结合,(1分)“紫塞月明千里”从大处落笔,从“面”的角度写出了北方边塞的辽阔荒凉,是后句的大背景(2分)“金甲冷,戍楼寒”从“点”的角度进行特写,突出戍卒的寒意和戍楼的凄冷。(2分)(答“从主观感受来描写景物”也可酌情给分)
2.①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描写月明千里、梦回长安、乡思望天直接抒发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②对边关艰苦生活的厌倦。金甲冰冷、戍楼苦寒,融情于景。③对边关将士的同情。描写凄冷残星、呜咽角声,以景衬情。(6分,每点2分)
参考译文
明月千里照着长城,将士的盔甲寒冷如冰,戍楼上寒风凛冽,又把长安吹入梦中。
思乡的时候仰望苍天,苍天像思愁浩渺无边。刁斗的残声里残星稀落,城头响起几声呜咽的号角,随着纷飞的大雪漫漫地飘散。
赏析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是晚唐五代时期词人牛峤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写征人思乡的边塞词。上片写主人公由明月而思乡,由思乡而“梦长安”,思乡之苦可见。下片写他梦醒后所见所闻。所见天阔星稀,白雪漫漫,所闻夜漏声残,画角呜咽,以景象渲染乡思愁情。
这首词描写边塞风物,表现征人的乡愁。词以“紫塞月明千里”开篇。北国早寒,夜间披金甲,本已凄冷难耐。孤独中眺望远天,只见明月临关,光照千里。浩荡的月色更引发乡思。紫塞与长安之间,隔千里兮共明月,对月怀人,千载同此情感,思极入梦,因有“梦长安”之语。牛峤是唐僖宗时的进士,他笔下的人物所梦的长安,当是实指,不是如后世之以长安代指京师。说是“梦长安”当兼思故土与念亲人,且当不止此一夕为然,所以下片便不接写梦中所见如何如何,不写比写出的容量更多。
下片仍是写月夜望乡。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慢漫飞雪中乡关迷茫。只听得戍楼之间间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在愁人听来,真是如拉如诉。后来周邦彦《浪淘沙慢》过片的“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几勺,便从此出。唐末五代时期,战争频仍,民不聊生。而词坛上最多追逐声色艳情之作。诚如陆游《跋花间集》所说:“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上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战!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牛峤虽属花间派,在香艳的词作之外,还能将创作的视野由花间樽前扩展到边来戍楼,写出反映征人离愁之苦的作品,是很难得的。
这首词所写的边塞乡愁,从其情调上看,更接近中唐李益的边塞七绝。它们所表现的悲凉、凄冷的情韵、气氛,正是日益衰败的悲剧时代的新反映。牛峤以紫塞戍楼、中天皓月、飞雪漫漫等景物寄情,使得这首小词的境界显得阔大、雄浑,因此,虽悲凉而不绝望,虽凄冷而含有对温情、幸福的期待。
定西番牛峤阅读答案
定西番
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1. 下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2. 请简要分析全词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6分)
参考答案
1.下阕描绘了一幅冬日悲凉、凄冷、苍茫的边塞夜景图。(答出特点1分;时间、地点任答出一点1分,共2分)作者仰望夜空,高天辽阔,残星暗淡,飞雪漫漫;听到将尽的更漏、呜咽沉郁(描述画面2分)描绘出一幅惨淡凄寒的景色,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愁苦。(1分)。
2.⑴细节描写的角声。“乡思望中天阔”,生动地刻画出了征人因思乡而于孤独中眺望远天,却见明月临关,光照千里,浩荡的月色更引发其浓郁的乡愁(2分)。
⑵融情于景(借景抒情)(1分)。在月明之夜,因思家而倍感金甲冰冷,戍楼的苦寒。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漫漫飞雪中乡关更是迷茫。只听得戍楼之间间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在愁人听来,真是如泣如诉。(2分)
⑶视听结合(1分)残星暗淡,飞雪漫漫是视觉,将尽的漏声,画角呜咽是听觉;(1分)视听结合渲染出惨淡凄寒的氛围,烘托了征人的愁苦。(1分)
⑷以景结情(1分)下阕主要抒发乡愁,却把浓郁的愁情收束在不尽的苍茫的飞雪中、间或传来的呜咽的画角声中,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回味。(2分)
(还可答“动静结合”。答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两种表达技巧,答出一种3分,共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方法
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把重点放在散文和小说上,说明文考到的可能性不大(我想应该是说明文的解题技巧比较简单用于高考区分度不太大吧)。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主要是把答题技巧给背熟,只有肚子里有点东西才能答题不是吗。虽然老师上课时会慢慢补充相关的答题技巧,不过还是买一本有详细叙述的练习比较好,因为很可能要复习时你都不知道把笔记记在哪里了。
对了,我们老师要我们格外关注小说中的外国小说,说是外国小说和中国小说有很大的不同,手法也有很大差异,遇到不会的外国小说题型时一定要把它记下来并进行归纳整理;遇到看不懂的小说时,概括主题应该往大的方面去概括,大的主题就是指和平、爱情、亲情等永不过时的观点。
语文小说表达技巧题型答题方法及技巧
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
①表达方式。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等),叙述顺序的安排(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
(附:白描作用: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作用: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
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景物描写作用: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②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③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温庭筠《定西番》牛峤《定西番》阅读答案参考
定西番
唐?温庭筠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定西番
唐?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1)简要概括温词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及牛词中抒情主人公“梦长安”的原因。
(2)这两首词的结尾二句都传达了相思之情,但抒情手法有较大差异,请具体说明。
(1)【参考答案】温词塑造了一个皮肤白皙,性格温润,眉如柳叶,貌美如花,极度思念远在边塞征戍之人的思妇形象。牛词中抒情主人公因思念故乡而“梦长安”:“金甲冷,戍楼寒”体现了边塞苦寒,主人公因戍边生活艰苦而梦回京都。“长安”代指朝廷,表达了他希望皇恩浩荡,不要冷落了生活清苦的戍边将士的愿望。
【解析】分析温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可以抓住词中的外貌、神态描写;牛词中的“梦长安”的原因可以从词中的环境描写来分析。
(2)【参考答案】温词结尾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此外还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塞门”代指丈夫,“雁”代指丈夫的书信);牛词主要是运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
【解析】温词结尾“肠断塞门消息”为直接抒情,“雁来稀”为间接抒情,同时“塞门”“雁”还有借代用法;牛词结尾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同时“画角数声呜咽”从听觉描写,“雪漫漫”从视觉描写。
唐?温庭筠定西番 作品鉴赏
这首词的上片是泛写晚春景色和人物形象,把春景与人面自然地结合起来。“柳如眉”,既写了春柳,又写了人面。“正相思”,表现了在暮春环境中人物的.活动。
下片转入具体刻画。帘幕初卷,美人初起。以应“晓莺”。晓妆对镜,如花一枝,以应“人似玉”。“肠断”二句,以应“相思”,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唐?牛峤 【定西番鉴赏】
这首词描写边塞风物,表现征人的乡愁。词以“紫塞月明千里”开篇。北国早寒,夜间披金甲,本已凄冷难耐。孤独中眺望远天,只见明月临关,光照千里。浩荡的月色更引发乡思。紫塞与长安之间,隔千里兮共明月,对月怀人,千载同此情感,思极入梦,因有“梦长安”之语。牛峤是唐僖宗时的进士,他笔下的人物所梦的长安,当是实指,不是如后世之以长安代指京师。说是“梦长安”当兼思故土与念亲人,且当不止此一夕为然,所以下片便不接写梦中所见如何如何,不写比写出的容量更多。
下片仍是写月夜望乡。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寥廓,残星暗淡,漫漫飞雪中乡关迷茫,之听得戍楼之间回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在愁人听来,真是如泣如诉。牛峤将创作的视野由花间樽前扩展到边塞戍楼,写出了反应征人离愁之苦的作品,是很难得的。
本词所写的边塞乡愁,从其情调上看,更接近中唐李益的边塞七绝。它们所表现的悲凉、凄冷的情韵、气氛,正是日益衰败的悲剧时代的新反映。牛峤以紫塞戍楼、中天皓月、飞雪漫漫等景物寄情,使得这首小词的境界显得阔大、雄浑,因此,虽悲凉而不绝望,虽凄冷而含有对温情、幸福的期待。(林家英)
定西番,定西番温庭筠,定西番的意思,定西番赏析 -诗词大全
定西番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 体裁:词 捍拨紫槽金衬,
双秀萼,两回鸾。
齐学汉宫妆样,
竞婵娟。
三十六弦蝉闹,
小弦蜂作团。
听尽昭君幽怨,
莫重弹。
定西番,定西番张先,定西番的意思,定西番赏析 -诗词大全
定西番作者:张先 朝代:宋 体裁:词 焊拨紫槽金衬,双秀萼,两回鸾。齐学汉宫妆样,竞蝉娟。三十六弦蝉闹,小弦蜂作团。听尽昭君幽怨,莫重弹。
定西番,定西番张先,定西番的意思,定西番赏析 -诗词大全
定西番作者:张先 朝代:宋 体裁:词 年少登瀛词客,飘逸气,拂晴霓。尽带江南春色、过长淮。一曲艳歌留别,翠蝉摇宝钗。此後吴姬难见、且徘徊。
定西番,定西番温庭筠,定西番的意思,定西番赏析 -诗词大全
定西番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 体裁:词 细雨晓莺春晚,
人似玉,
柳如眉,
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
镜中花一枝。
肠断塞门消息,
雁来稀。
★ 寒食翻译及赏析
★ 艳歌赏析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