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赏析及习题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一年零一夜

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将进酒》赏析及习题答案(共含10篇),供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一年零一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将进酒》赏析及习题答案

篇1:《将进酒》赏析及习题答案

《将进酒》赏析及习题答案

赏析: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 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 借酒浇愁,抒发了自己的愤激情绪。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 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 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 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不是刻意刻画和雕 凿能学到的,也不是草率就可达到的境界。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 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

练习题:

一、这是一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节奏多变化,与散文句法相似。试给下面的诗句划分节奏,朗读几遍,说说它们对本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

1.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解题指导

这首诗较长,且内容有一定难度所以先设计此题,目的是使你初步适应这首诗节奏的变化。在完成本题时你一定要朗读几遍,读出一点韵味来。但要注意:不要把这些句子读成散文,这对领会诗人炽烈奔放的`感情和飘逸的风格极为必要。这是一首杂言体诗,但跟其他诗人的这类体裁作品和李白的另一些这类体裁作品(如《将进酒》《梁甫吟》《庐山谣寄卢待御虚舟》等)相比,都有显着的不同。这不同就在于:其中的某些句子,如练习中所列举的,如果孤立地看,确属散文句。但我们不这样称它们,因为它们毕竟是诗的整体中的一部分,只能说它们是散文化的诗句,或句法与散文近似。这当然不能随意而为,没有李白那样的气概,那样的英才,是驾驭不了的。

参考答案

这些诗句都仿佛是诗人在炽烈感情的驱动下,不能自已,脱口而出,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奔放豪迈的风格。

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解题指导

这道题是为鉴赏诗的内容设计的。重点是前一问,后一问是对前一问的补充,意思是可以从形式入手鉴赏诗的内容。因此在完成本题时,你可以先思考后一问,然后分析“蜀道之难”一句的含义。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你最好先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并了解诗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李白善于从民歌中吸取养料。这首诗中“一咏三叹”的写法,明显地是对《诗经》中复沓形式的继承,同时又有很大的发展。这一特点同你已学过的《君子于役》《无衣》等相同。

参考答案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三、回答下面的问题,体会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1.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2.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3.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4.写剑阁的那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解题指导

这道题共含四小题:前三小题用于鉴赏诗的艺术特色,是按照课文段落顺序命题的,完成本题时,你可以就诗论诗。其中第一题涉及诗人的夸张叙述和运用民间传说的写法,重点是第二问;第二题涉及点面结合的写法和夸张的运用,也表现了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第三题涉及细节的运用和夸张写法;第四题涉及诗的寓意,应当联系全篇内容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答案

1.第一问: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第二问: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2.①“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这是点面结合。②“六龙回日”“扪参历井”是诗人的想象。

3.“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4.这一段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表明其易守难攻的特点。诗人这样写的意图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久居蜀地。)

四、背诵这首诗

解题指导

背诵这首诗首先要分析清楚其内容、结构。认真朗读后,你会发现:第一段作者先感叹蜀道高而难行,继而介绍蜀道开凿之艰难,最后极写其高峻。第二段再叹其险,先后从侧面的景物凄清,与正面的山水险恶描写来突出其可畏。第三段从战争的角度慨叹其险,从剑阁的险要,写到杀人的惨景。最后再现主旨句,实有申戒之意。

篇2:《将进酒》习题及答案

《将进酒》习题精选及答案

课内纵横 阅读《将进酒》,完成7—14题。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7.从哪些诗句揣摩此诗的背景是诗人被放逐的'时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怎样解释诗歌开头的“君不见”三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怎样理解诗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兴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上下文有怎样的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人为什么“但愿长醉不复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通过哪些词语,你看到了诗人狂放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首诗统摄全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3:《将进酒》习题及答案

一、为下列粗体词语注音。

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不足贵(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千斤散尽还复来( )

二、解释下列诗句中粗体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 )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 )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 )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

⑦但愿长醉不复醒( )

⑧主人何为言少钱( )

三、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四、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五、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锌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六、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予以解说。

答:①起兴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夸张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10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刚销万古愁。

七、下列粗体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

B.与君歌一曲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除

八、对下面的诗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各是: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A.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B.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参考答案:

一、将,qiānɡ;樽,zūn;烹,pēnɡ:岑,cén;馔,zhuàn;谑,xuè;将,jiānɡ;散,sǎn。

二、高堂:高大的厅堂;会须:应当;足:值得;恣:放纵;径:即、就;尔:代词“尔”;但:只;何为:为什么。

三、A

四、C

五、C

六、①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特色:开篇用长句起兴,借天上而来不再复回的黄河之水、明镜中转眼雪白的头发,来感慨人生之短暂,尽吐心中这郁闷,引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②诗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特色: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同时很好地照应了下文“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也为文末“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开阔而旷达的胸襟作了很好的铺垫。

七、C(语助词)

八、① A(注意“高堂”的准确翻译,后一句中比喻句的体现。)②C(注意“平乐”“斗酒十千”的翻译。)

篇4:《将进酒》习题训练及答案

《将进酒》习题训练及答案

能力训练基础演练

1.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钟鼓馔玉zuan 岑夫子cen 奔流ben

B.扪参历井shen 噫吁嚱xu 轻裘qiu

C.砅岩转石peng 恣欢谑xue 金樽zun

D.烹羊宰牛peng 将进酒qiang 恣睢sui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人生得意需尽欢 B.天生我才必有用

C.径须沽取对君酌 D.与尔同消万古愁

3.加粗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

B.将进酒,杯莫停 将:请。

C.斗酒十千恣欢谑 斗酒:比赛喝酒。

D.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4.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奔流/到海/不复/回

C.千金/散尽/还/复来 D.莫使/金樽/空对/月

5.使用了典故的两句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C.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6.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青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课内纵横 阅读《将进酒》,完成7—14题。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7.从哪些诗句揣摩此诗的背景是诗人被放逐的时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怎样解释诗歌开头的“君不见”三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怎样理解诗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兴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上下文有怎样的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人为什么“但愿长醉不复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通过哪些词语,你看到了诗人狂放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首诗统摄全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纵横 阅读《将进酒》,完成7—14题。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7.从哪些诗句揣摩此诗的背景是诗人被放逐的时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怎样解释诗歌开头的“君不见”三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怎样理解诗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兴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上下文有怎样的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人为什么“但愿长醉不复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通过哪些词语,你看到了诗人狂放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首诗统摄全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馔zu4n—zhu4n) 2.C 3.C 4.C 5.AB 6.B

7.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些诗句中,可以揣摩出,这是诗人被赐金放还、出长安之后所作的一首诗。因为这些句子表现出对权贵的透彻了解和由此产生的蔑视和鄙弃,对权贵们嫉贤妒能、统治者压制人才的愤激和不满。而这只能在碰壁于朝廷之后。

8.您难道没有看见吗?常见于乐府诗的'开头和结尾,以呼告的语气引起读者注意,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9.这一句有比兴的作用,以黄河水的急遽奔流和一去不复返引起人生短暂的慨叹,比喻人生易老,年华易逝;同时,以黄河的伟大永恒来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10.上下句都是这一句的原因和背景。人生既然如此短暂易逝、渺小脆弱,何必让它浸透在悲观伤感之中?如此旷世奇才,皇天终将不负,区区千金,不足挂怀,正好尽兴开怀。

11.这是诗人的愤激之辞。李白秉拿云之志,抱旷世奇才,常自比于谢安诸葛,希望辅佐君王,成就不世之业,却因君王昏庸、权奸当道、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诗人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理想彻底破灭。他无力改变这一切,于是只好逃入酒乡,从痛苦中摆脱出来。

12.曹植少以才华为父亲曹操赏识,谢灵运以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他颇有功名事业心,一生追求“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却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终生不用,有志难展,结果英年早逝。李白钦佩其才干,同情其遭遇,借以自况;加之曹植与酒联系颇多,正好切事,所以用为例证。

13.一,口气甚大,“呼儿”“与尔”,指挥倜傥。二,出手甚大,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以图一醉。三,倒宾为主,本是被友人招饮的落魄之客,此刻忘形,竟高踞一席,颐指气使,甚至提议典裘当马,其形骸之放达,情态之任诞,呼之欲出。

1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5.金樽、玉盘,极言器皿之华美;清酒、珍馐,极言酒食之精美;十千、万钱,极言价值之昂贵。如此美酒佳肴,更兼知交挚友,“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若在平时,“会须一饮三百杯”,但诗人却“停杯投箸不能食”,这就反衬出诗人强烈的思想情绪,推动诗情的发展。

16.端起又放下酒杯,拿起又摔下筷子,离席拔剑又四顾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直接表现出遭受挫折后怅然若失、郁怒愤慨、心潮难平而又茫然失措的情态。

17.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概括现实生活中四处碰壁的深刻感受,具有比兴作用:冰雪喻阻遏之冷酷,满塞喻阻遏之严重。

18.吕尚九十岁垂钓于盘溪水而遇文王,伊尹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不久受商汤礼聘,诗人以此表达自己虽然归隐但仍然希望得到重用,也一定会东山再起的复杂的情感。“乘风破浪”是坚信自己终有一天要像刘宋名将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长驱万里,到达人生理想的彼岸。使用这些典故,以较少的文字,表达出复杂丰富甚至是不便直率说出的思想感情。

篇5:《将进酒》习题

《将进酒》习题精选

一、为下列粗体词语注音。

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不足贵(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千斤散尽还复来( )

二、解释下列诗句中粗体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 )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 )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 )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

⑦但愿长醉不复醒( ) ⑧主人何为言少钱( )

三、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四、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五、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锌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六、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予以解说。

答:①起兴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夸张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10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刚销万古愁。

七、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八、下列粗体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 B.与君歌一曲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除

九、对下面的诗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各是: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A.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B.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C.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是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成了白雪。

D.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变成了白雪。

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A.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地欢乐。 B.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C.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D.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一斗酒赏一千钱,纵情地欢乐。

十、诗中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将,qiānɡ;樽,zūn;烹,pēnɡ:岑,cén;馔,zhuàn;谑,xuè;将,jiānɡ;散,sǎn。

二、高堂:高大的厅堂;会须:应当;足:值得;恣:放纵;径:即、就;尔:代词“尔”;但:只;何为:为什么。

三、A 四、C 五、C

六、①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特色:开篇用长句起兴,借天上而来不再复回的黄河之水、明镜中转眼雪白的头发,来感慨人生之短暂,尽吐心中这郁闷,引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②诗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特色: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同时很好地照应了下文“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也为文末“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开阔而旷达的胸襟作了很好的铺垫。

七、D(请/拿;A应当 B再 C介词,为。) 八、C(语助词)

九、① A(注意“高堂”的准确翻译,后一句中比喻句的体现。)②C(注意“平乐”“斗酒十千”的翻译。)

十、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为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作者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

延伸阅读:《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Cheers!

Li Bai

Don't you see the Yellow River pouring from heaven,

Rushing to the sea, never to return?

Don't you see, in the hall the mirror is saddened

By the grey hair?—

Young and dark at dawn, but at dusk snowy!

Ah, let's enjoy ourselves while we can—

It's wrong to set goblets idle, in the glory of the moon.

I was created by Heaven, certainly not for nothing.

As for money, it scatters and gathers as money should.

For the moment—mutton, beef, and wine—

Three hundred cups make but one gulp.

Cheers, my friend, my brother!

Don't stop your cups.

Let me sing a song for you,

Listen carefully please.

But music and delicacies are nothing:

I long to dwell in drunkenness, and

Never wake up to a sober world.

In oblivion all those sages have died.

History knows only great drinkers.

Remember how flavour and humour flew

At the wronged prince's drinking spree.

And why should I now, the host, care about money?

I've got everything, to pay for you and me—

Here's my precious horse, here's my priceless fur.

Tell the boy to give them for the wine.

Let's drink on, to end the endless worry!

篇6:诗歌赏析习题及答案

诗歌赏析习题及答案

江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颔联、颈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4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4分)

参考答案

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 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4分)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 联系不必取长途。(4分)

【解析】

1.试题分析:首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颔联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诗人虽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尽管如此,却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集中地表现了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首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颔联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

颈联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虚写,比喻暮年,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而后者是实写。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诗人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意在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另外,诗句中也自然流露了言外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表达了怨愤之情。

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诗人虽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尽管如此,却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集中地表现了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篇7:将进酒赏析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极大。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得不到历代主流意识的推荐,但从艺术和诗的角度看,仍然是一首十分完美的诗。此诗在喜欢喝酒的广大群众中影响是不同凡响的。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篇8:将进酒赏析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古诗简介:

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本诗为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诗由黄河起兴,感情发展也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不易把握。而通篇都讲饮酒,字面上诗人是在宣扬纵酒行乐,而且诗中用欣赏肯定的态度,用豪迈的气势来写饮酒,把它写得很壮美,也确实有某种消极作用,不过反映了诗人当时找不到对抗黑暗势力的有效武器;酒是他个人反抗的兴奋*,有了酒,像是有了千军万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剂,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这些都表现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翻译: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

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喻意青春短暂)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今天)一次性痛快的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

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

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

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

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

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

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

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

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注释:

(1)将进酒:属乐府旧题。将(qiāng):请。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书法将进酒。

⑶高堂:高大的厅堂。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的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会须:正应当。

⑹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⑾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纵情任意。谑(xuè):戏。

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沽: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季深业书法《将进酒》季深业书法《将进酒》

⒃尔:你。销:同“消”。

篇9:《将进酒》经典赏析

《将进酒》中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

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

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诗篇开头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气势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此时在颍阳山,距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所以借黄河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景象之壮阔,并不是肉眼可见,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中带有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说出自己感伤生命短暂而人一下就会变老,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显现出一种对镜自照手抚两鬓、却无可奈何的情态。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这个开端未免太过悲伤,然而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

接下来,便是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没有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来突出隐喻,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此时郁郁不得志。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时候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李白希望“平交王侯”的,而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有的是失望与愤慨。

但李白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实现自我理想的这一天总会来到的,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

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诗人几乎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现实并不如意,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情愿醉生梦死长醉不醒。

“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以下诗情再入狂放,李白将进酒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篇10:将进酒经典赏析

将进酒经典赏析

李白的诗,以饮酒、游仙、美女为题材的最多,后代的文学批评家常以此为李白的缺点。例如王安石就说:“李白诗词,迅快无疏脱处,然其识污下,十句九言妇人与酒耳。”所谓其识污下,就是世界观庸俗。这种批评,虽则也有人为李白辩护,但在李白的诗歌里,高尚、深刻的世界观确是没有表现。他只是一个才气过人的诗人,能摆脱传统创作流利奔放的诗篇。至于对人生的态度,他和当时一般文人并没有多大不同。早期的生活,就是饮酒作诗,到处旅游。后来跑到长安,认识了贺知章。贺知章极欣赏他的诗,把他推荐给玄宗。于是玄宗留他在宫里做一名翰林供奉。“翰林供奉”是所谓“文学侍从之臣”当明皇和杨贵妃赏花饮酒作乐的时候,找他来做几首新诗谱入歌曲。这就是翰林供奉的职务。它并不是一个官。然而李白做了翰林供奉却骄傲得很。他有好些诗自画他当时的得意情况:“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东武吟》)又云:“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这是说王公宰相都来和他交朋友了。“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流夜郎赠辛判官》)是说当时和他饮宴的都是王公贵人。“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是说从前瞧不起我的人,现在都来巴结我了。此外,他还有不少诗句,夸耀他的得意时候。大约正是这种骄傲自大态度,得罪了不少人,使玄宗左右那些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对他不能容忍,在玄宗面前挑拨了几句,他就被放逐出宫廷。他自己说当时是“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可见他自己也早就觉察到已经处于骑虎之势,正在无法脱身,而被龙尾巴一掉,便从天上摔下来了。

此后,他又恢复了饮酒浪漫的生活,把自己装成一个飘飘然有仙风道骨的高人逸士,不时在诗里讽刺一下政治,好象朝廷不重用他,就失去了天下大治的机会。《盐铁论》里有一段大夫讥笑文学的话:“文学裒衣博带,窃周公之服;鞠躬踧踖,窃仲尼之容;议论传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这些话都切中文人之弊。他们平时高谈阔论,目空一切,“心卑卿相”,人人自以为是伊、吕、管、晏。及至给他一个官做,也未见得能尽其职守。唐代进士初入仕途,往往从县尉做起,可是诗人中也没有出类拔萃的好县尉,而他们常在诗中发牢骚,嫌位卑官小,屈辱了他这样的人才。这种孤芳自赏的高傲情绪,从屈原以来,早就在我国文学中形成一个传统,而李白的表现,特别发扬了这个传统。我以为我们学习古典文学,对历代作家这一种世界观的过度的表现,可以不必重视,更不宜依据他们的自我表扬,而肯定他们真是一个被压制的人才。李白的诗,是第一流的浪漫主义作品,他在盛唐时期诗坛上的情况,正和雨果在法国,拜伦在英国一样。游仙、饮酒、美人,是他的浪漫主义形式;嵚崎、历落①、狂妄、傲岸,是他的浪漫主义精神。但是他对政治社会的认识,还是消极因素多于积极因素。因此,我以为李白的诗,还不能说是一种积极的浪漫主义。就以饮酒为例,李白的饮酒和陶渊明的饮酒,显然不同。陶渊明的饮酒是作为一个农民,在劳作之后,饮几杯酒,以养性全神。他的饮酒的态度是:“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饮酒》之八)李白的态度是:“人生得意须尽欢。”陶渊明说人家“有酒不肯饮”是因为“但顾世间名”(《饮酒》之四),而李白却说:“惟有饮者留其名。”陶渊明为逃名而自隐于酒,李白则为争名而“一饮三百杯”。由此可知,陶渊明的饮酒,对人世社会好象是消极的.,但他的人格却是积极的。李白则相反,他对人世社会好象还积极,而其人格却是消极的。我觉得李白的饮酒诗,只能比之为古代波斯诗人莪玛•哈耶谟和哈菲兹②,而不能和陶渊明相提并论。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两句诗曾引起过一些封建卫道者的批评,以为李白过于狂妄,难道连先圣先贤如孔子、孟子者,都是默默无闻,只有酒鬼留名于后世吗?编《唐文粹》的姚铉就把“圣贤”改为“贤达”,代李白纠正了失言。这种批评,其实是多馀的,读文艺作品不能如此认真,如此老实。这两句诗,仅是艺术上的夸张手法,不必看成思想的真实。宋代人讲究诗的各种炼句方法,把这种格式的诗句称为“尊题格”。在一个对比中,为了强调甲方而大大地压低乙方,这叫作“强此弱彼”的句法。也就是“尊题”的意思。李白为了夸大饮者,而贬低了圣贤的后世之名。白居易的《琵琶行》云:“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为了夸张商妇弹琵琶的美妙,就说得江州地方没有中听的音乐,有的只是很难听的山歌与村笛。韩愈的《石鼓歌》云:“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为了夸大石鼓诗的典雅,甚至责怪孔子编《诗经》为什么不把这首诗收进去。还说,《诗经》中的大雅小雅两部分的诗都是很“褊迫”而无曲折的。甚至还说孔子是一个“陋儒”。又为了夸大石鼓文的书法,而贬低王羲之的书法是庸俗的:“羲之俗书逞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以上二例,也都是尊题手法,在唐诗中是常见的。

《将进酒》赏析

将进酒赏析

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

李白《将进酒》全文及赏析

《隆中对》习题及答案

《惊弓之鸟》习题及答案

《越王勾践》习题及答案

《将进酒》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及

高二地理习题及答案

《将进酒》赏析及习题答案(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将进酒》赏析及习题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