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习题测试及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看电影来消遣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自然灾害习题测试及答案(共含12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看电影来消遣”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自然灾害习题测试及答案

篇1:自然灾害习题测试及答案

自然灾害习题测试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些属于自然灾害?( )

A.我国贵州夏季持续干旱

B.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常年干旱

C.在太平洋海面上形成了台风

D.在横断山脉没有人的深山里发生滑坡

2.下面的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A.台风

B.寒潮

C.干旱

D.泥石流

图1

3.图1中,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是()

A.AB.BC.CD.D

4.火山爆发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

B.洪水

C.干旱

D.台风

5.下面不属于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的是()

A.种类多

B.分布广

C.频度高

D.发生少

6.下面对于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台风──西北内陆

B.干旱──华北地区

C.洪涝──青藏高原

D.滑坡──长江中下游平原

7.下面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对应错误的是()

A.西北防护林──防御风沙

B.三峡大坝──防御洪水

C.设置防护网──崩塌

D.砍伐森林──防治滑坡

8.在面对地震时,下面哪种应对措施是错误的?()

A.撤离到安全地带

B.回屋抢救财产

C.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D.远离疏松的建筑

9.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A.地震—台风—雷暴B.干旱—山崩—泥石流

C.暴雨—山洪暴发—海啸D.寒潮—沙尘暴—大气能见度降低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生物灾害

D.人为大火

二.综合题:

(一)读“汶川地震图”,分析回答问题。

大家在遇到各种类型的题型时,能否沉着应对,关键在于平时多做练习,下文是由为大家推荐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步练习题,一定要认真对待哦!

一、填空题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不停地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年。

2.人们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带、带、带、带、带。

二、选择题。

1.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A.一年B.一天C.12小时D.一个月

2.当太阳直射在赤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一定是春分B.北半球昼长夜短C.全球昼夜平分D.南半示是夏至

3.地球上太阳直射的最北和最南的界线分别是()

A.66.5°N和66.5°SB.都是0°C.23.5°N和23.5°SD.30°N和30°S

4.下列节日中,北京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5月1日B.6月1日C.7月1日D.8月1日

5.下列纬线,一年内有两次阳光直射的是()

A.23.5°NB.23.5°SC.30°SD.5°N

6.下列不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是()

A.一天中的昼夜交替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四季的更替D.昼极长短的变化

7.地球上四季分明的地区是()

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C.寒带地区D.极地地区

8.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是()

A.纬度高低B.降水多少C.有无阳光直射D.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的状况三、综合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⑵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正值北半球的____节气,此时阳光直射在____。

⑶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____现象,菏泽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⑷10月1日,我国在北京举行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上图中的____(区间范围)。

A.AB之间B.BC之间C.CD之间D.AD之间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太阳一2.热北温南温北寒南寒

二、选择题

1.A2.C3.C4.C5.D6.A7.B8.D

三、综合题

⑴(略)

⑵春分赤道

⑶极夜昼长夜短

⑷D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步练习题,大家还满意吗?欢迎大家阅读。

图2

(1)地震属于哪种灾害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能由地震引起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至少写两条)

(3)请你列举:面对地震灾害,人类在防灾、救灾方面可以开展哪些工作?(至少两条)

(二)读“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以及“中国自然灾害时间分布图”,分析回答问题。

图3中国气象灾害空间分布图

图4中国气象灾害时间分布图

(1)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____________(高或低)

(2)我国的气象灾害主要发生在哪几月?

(3)观察图片,举例说明图中哪些灾害之间有相互联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D3.B4.A5.D6.B7.D8.B9.D10.D

二、综合题:(一)(1)地质灾害(2)滑坡、泥石流(3)加固建筑、修建物资储备中心、展开防震教育等。

(二)(1)高(2)梅雨,长江流域的伏旱,台风(3)暴雨、干旱

篇2:浮力测试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 浮力(二)

重、难点

1. 理解两组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2. 知道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3. 掌握利用浮力测不同物体密度的

4. 进一步加强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有关浮力问题的

点分析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 比较重力和浮力:

(1)G物=F浮,漂浮或悬浮

(2)G物>F浮,下浮或沉底

(3)G物

2. 比较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

(1)ρ物=ρ液,悬浮

(2)ρ物>ρ液,下沉或沉底

(3)ρ物<ρ液,上浮或漂浮

(二)浮力的利用:

1. 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体积达到增大浮力的目的。

(1)吃水线:表明轮船在不同载重时的吃水深度。

(2)排水量(船只的吨位)=m船+m最大载货。

2. 潜水艇:用改变水舱中水量的办法改变自重来实现下潜和上浮。

3. 气球和飞艇:体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使G

4. 利用浮力测物体的密度

(1)利用密度计测液体密度:

① 原理:漂浮时,G=F浮=ρ液gV排

② 刻度特点:上小下大

(2)实验法测固体的密度:

① 密度小于水的固体

② 密度大于水的固体

【典型例题】

[例1] 6月3日,我国上第一次水下考古调查在云南省澄江县抚仙湖正式展开,考古者从湖底打捞出一批水文物。其中有一长约70cm、质量为100Kg的石块,考古人员是用气囊把它从水中浮起拉离湖底的。经测算可知,石块受到气囊向上的拉力为588N时,它恰好能在水中匀速上浮。求:(1)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该石块的密度。

分析:当石块受到向上的拉力时,它恰好能在水中匀速上浮,说明拉力与浮力之和恰好等于石块重力。欲求石块的密度,除通过重力求其质量外,还要通过浮力计算出石块的体积。

解答:

(1)石块受到的重力为:G=mg=100×9.8=980(N)

石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F拉=980-588=392(N)

(2)由公式F浮=ρ水gV排可得:V排=F浮/ρ水g=392/(103×9.8)=4×10-2(m3)

V石=V排=4×10-2(m3)

此石块的密度为:ρ=m/V石=100/(4×10-2)=2.5×103(Kg/m3)

说明:此题将浮力问题和我们以前所学的力的平衡及密度知识结合了起来,在本章当中,像这样的综合题还有很多,因此,我们在本章内容时要特别注意前面知识的。

[例2] 把一个蜡块放入盛满酒精的容器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4克;若把该蜡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则溢出水的质量是( )(已知ρ蜡=0.9×103千克/米3,ρ酒精=0.8×103千克/米3)

A. 4克 B. 4.5克 C. 5克 D. 3.6克

分析:由浮沉条件来判断,蜡块放在酒精中将下沉浸没在酒精中,设蜡块的体积为V,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

蜡块的重为:

若把蜡块放进水里,由浮沉条件来判断,蜡块将漂浮在水面上。蜡块的重与水的浮力平衡。若设所求溢出水的质量为m排水,则依据阿基米德原理有: m排水g=F浮=G,即 :

m排水=4.5×10-3千克。

解答:正确选项为B。

说明:解决这类题目时,我们常用比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方法,判断出物体的浮沉情况:当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又因为F浮=ρ液gV排,G物=ρ物gV物,所以,当ρ物>ρ液时,物体下沉,最终沉底;当ρ物=ρ液时,物体悬浮;当ρ物<ρ液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

[例3] 如图所示,在一个较大容器的水面上放一木块,木块上面放一个体积为1分米3,重7.84牛的物体,此时木块漂浮。如果将物体从木块上拿下放入水中,当木块和物体都静止时,容器中的水面将(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分析:物体的质量为:

则物体的密度为:

因为木块上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将此物体从木块上拿下并放入水中时,它将漂浮在水面上,如上图所示。

物体在木块上时F浮=G,ρ水gV =G木+G物 排液体积

物体在水中漂浮时,物体与木块排液总体积为V′=V物排+V木排,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物=ρ水gV物排

F浮木=ρ水gV木排

物体和木块漂浮在水面,故有

F浮物=G物,F浮木=G木

因此,V′=V

变化前后排液体积相同,液面高低无变化。

解答:正确选项为C 。

说明:解答此题时比较重要的一步是通过计算得出物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从木块上拿下后仍漂浮在水面上,从而分析出物体从木块上拿下前后总浮力不变这样一个重要条件。按照本题的思路,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若物体从木块上拿下后不是漂浮在水面上,而是沉入水底的话,则所受的总浮力会变小,造成水面下降的结果。因此,对于这种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4] 现有弹簧测力计、细线、量筒、小木块(能放入量筒中),小木块的密度小于待测液体的密度,只用这些器材测定未知液体的密度。要求:(1)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2)用测出量和已知常数写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解析:由密度的知识,我们清楚测密度的问题要通过测质量和测体积来完成。根据本题的已知条件,可以用量筒直接测出液体的体积,而质量就要利用浮力的知识通过测重力来测得了。

答案: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木块的重G;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读出并记录液面示数V1;把木块放入量筒里的液体中,木块静止后读出并记录液面示数V2 。

(2) 。

说明: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测量原理,即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F浮=G物—(1)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2),可见剩下的问题就是测量G物和V排了。

[例5] 给你一只量筒和适量的水,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估测一块橡皮泥的密度,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及需要测量的量;(2)导出用所测量的量表示的橡皮泥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解析:解答本题的思路与上题有类似之处,均是用量筒直接测物体的体积,利用浮力的知识通过测重力来测质量。所不同的是本题中的橡皮泥密度大于水,不能漂浮在水面上而是沉入水底。因此,我们要采用“空心”的办法来增大它的浮力达到使其漂浮在水面上(浮力=重力)的目的。

答案:(1)实验步骤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①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面的示数为V1 ;② 把橡皮泥捏成小盒状,放入量筒中,使其漂浮在水面上,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的示数为V2 ;③ 把橡皮泥捏成实心团使其沉入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的示数为V3 。

(2)导出橡皮泥密度的数学表达式的过程为:在步骤②中,因橡皮泥漂浮,由浮体平衡条件有G=F浮,又由重力公式G=mg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ρ水g(V2-V1),得橡皮泥的质量m=ρ水(V2-V1);由步骤①③得橡皮泥的体积V=V3-V1 ;所以橡皮泥的密度为:ρ=m/V=(V2-V1)ρ水/(V3-V1)。

说明:课本上测量物体的密度,需要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和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但本题中没有天平,物体的质量只能用量筒和水“量”出,这一点就是本实验设计的关键。综合所学知识,用量筒和水“量”质量可以采用漂浮法,涉及到浮体平衡、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

[例6] 某同学研究物体浮沉条件时,将一空心金属球放入一个足够大而盛有水的容器中;当球静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它体积的1/3,如图所示。将球空心部分注入5×10-5m3的水时,球恰好悬浮在水中,球内水的体积是空心部分的2/5;将空心部分注满水后,球沉入容器底部(g=10N/Kg)。求:(1)此时容器底对小球的支持力;(2)金属的密度。

分析:球内注水以前金属球漂浮在水面上,则G球=ρ水g(2/3)(V金+V空);当球内注5×10-5m3的水时,根据题给条件可知(2/5)V空=5×10-5m3,即:V空=12.5×10-5m3,此时球悬浮在水中,则G球+G(2/5)水=ρ水g(V金+V空);由以上三式相即可求出金属的体积V金;当球内注满水后沉入水底时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浮力和支持力3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有:G球=ρ水gV金+F支,根据G球=ρ水g(2/3)(V金+V空),求出ρ金,代入G球-F支=ρ水gV金,再求出F支 。

解答:

因为(2/5)V空=5×10-5m3 ,所以V空=12.5×10-5m3

注水前球漂浮在水面上,G球=ρ水g(2/3)(V金+V空)——(1)

注入5×10-5m3水后,球悬浮在水中,G球+G(2/5)水=ρ水g(V金+V空)——(2)

空心部分注满水后,球沉底,G水+G球=F支+ρ水g(V金+ V空)——(3)

(2)-(1)得:

G(2/5)水=ρ水g(1/3)(V金+V空)

ρ水g(2/5)V空=ρ水g(1/3)(V金+V空)

V金=2.5×10-5(m3)代入(1)得:G球=m金g=1(N)

m金=0.1(Kg)

所以:ρ金=m金/ V金=4×103(Kg/m3)

由(3)得:F支= G水+G球-ρ水g(V金+ V空)=0.75(N)

说明:解决浮力的题目,一般需要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了解题目中有几个物理过程;

(2)选择每个过程中的研究对象并分析它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的示意图;

(3)列出力的平衡方程;

(4)浮力、重力未直接给出时,需依据:F浮=ρ液gV排和G=ρ物gV物,将平衡方程转化密度、体积相乘的关系式,再进一步求解。

【模拟】

一. 填空题:

1. 潜水艇从河里开到海里,它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_;轮船从海里开到河里,它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 鱼儿通过向鱼鳔内输入或排出一些气体来改变鱼的_______,使它能悬浮在一定的水层中。

3.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物体就_____;如果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物体就_____;如果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物体就_____。

4. 要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能够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可以把它做成_____的,增大它的体积,使它受到的__________增大。

5. 从水底往水面浮的皮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_____,浮力_____,排开水的体积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6. 一艘货轮的排水量是1×107千克,满载时该货轮受到的重力是_____牛顿,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牛顿。

二. 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浮在水面上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B. 悬浮在水中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C. 沉在水底的铁球一定是实心的

D. 沉在水底的铁球可能是空心也可能是实心的

2. 如图所示的密度计放入甲、乙、丙三种液体中,液面分别在A、B、C三个刻度处,则三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为( )

A. 甲> 乙> 丙 B. 甲< 乙< 丙

C. 丙> 甲> 乙 D. 乙> 甲> 丙

3. 把一木块分别放入水、煤油和硫酸中( 硫酸> 水 > 煤油)平衡时,木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

A. 在水中最大 B. 在煤油中最大

C. 在硫酸中最大 D. 都一样

4. 装满货物的轮船从大海驶向内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轮船所受的浮力变大

B. 轮船所受的重力变大

C. 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

D. 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

5. 质量相同的实心钢球和实心铅球投入同种液体后,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这种液体一定是( )

A. 水 B. 酒精 C. 水银 D. 盐水

6. 一均匀实心物体恰能悬浮在水中,如果把它截去一半,则另一半将( )

A. 上浮 B. 悬浮 C. 下沉 D. 漂浮

7. 体积相等的实心铅块、铁块和木块,抛入水池中,待它门静止后,所受的浮力是( )

A. 铅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B. 铁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C. 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D. 它们所受的浮力一样大

8. 木块下面悬挂一块金属块,木块仍浮在水面,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

A. 木块的重力等于木块的浮力

B. 金属块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C. 金属块和木块的重力等于它们受到的浮力

D. 金属块的重力一定大于木快的重力

三. 计算题:

一个充氦气的飞艇,体积为1.5×105米3,空气的密度为1.29千克/米3、氦气的密度为0.18千克/米3,求(1)飞艇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2)飞艇最多可以搭载多重的物体?

初中物理电路图画法讲解

【—讲解辅导】如何画好电路图一直是同学们受困扰的问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的画好电路图的要领吧。

如何画好电路图

解答 从电源开始,在电源正极标一个A,负极标一个B。然后从正极开始,沿导线走,遇到第一个用电器时在它与正极延伸出的那根电线的那头再标一个A,而在另一头标一个C(应为在负极标过了B,所以换一个字母,但如果用电器另一头是直接与负极相连接的,就跟据前面所述的方法标上由负极开始的B)在标了C以后继续走,如遇到下一个用电器就再换......记住,换用另外的字母的前提是那一头不是与负极导线连接的。这样,等你标完了字母后,如果所有的用电器两边的字母都不同,则整个电路为串联; 如果有几个用电器的两边字母相同的话,那么这几个用电器就为并联。

实物连接图就跟据你所画的电路图来连接,注意别连串线了 初中地理。

温馨提示:上面的内容是初中物理电路图讲解,看过以后相信大家都了解画好电路图的要领了吧。

初中物理液体对器底器壁的压强实验

{RKEY},{RKEY},{RKEY},初中物理液体对器底器壁的压强实验,{RKEY},{RKEY},{RKEY} 观察与思考

把两端开口的粗玻璃管的下端用橡皮薄膜扎紧,将玻璃管竖直放置,往管里加水,观察筒下端橡皮薄膜形状的变化。

1.往管里注入水以后,管底的橡皮薄膜的形状起了什么变化?表明什么?

2.再继续往管里加水,使管里水的深度变大,橡皮薄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3.如图所示,在有侧管的玻璃筒的侧管口上用橡皮薄膜包上并扎紧,往管里加水,观察橡皮薄膜形状的变化。观察到什么现象?这现象说明什么?

实验原理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有压强。

2.液体对容器的侧壁也有压强。

图一

图二

图三

实验结论

1. 初中物理液体对器底器壁的压强实验 液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 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增加压强增大;

3.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内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 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考点

这个实验经常以填空、选择、实验探究等形式出现,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点。

经典考题

举一反三

1.人们在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当水深逐渐没及胸部时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初中物理液体对器底器壁的压强实验?

2.当洪峰来临,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超过警戒水位时,为什么有可能发生决堤的事故?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剖析

目的:研究平面镜成像具有什么特点?

猜想:根据问题回答,加上“可能”二字。

器材:玻璃镜、两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直尺。

主要过程:点燃一只蜡烛,放置在玻璃镜的一端,眼睛在这一端观察像,用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镜另一端寻找像的位置,直到与像完全重合为止,做好标记;再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填好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是虚像。(4点)

质疑:1.实验中玻璃镜的厚度有何要求?答:尽量选择薄玻璃镜。

2.为何选择用两只大小完全的蜡烛实验?答: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为什么未点燃的蜡烛有时无法完全与像重合?答:其一,玻璃镜有两个反射面,蜡烛通过玻璃镜形成两个虚像。(选用的玻璃镜越薄,越便于准确操作);其二,可能是玻璃镜竖直在桌面 初一,稍微倾斜,造成操作困难。

4.选用直尺的目的是什么?答:便于测量物距和像距。

5.选用玻璃镜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什么?答:便于观察和找到像的位置。

6.虚像的特点和成因?答:不能用光屏承接,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初三物理功和机械能基础知识归纳

一、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单位:焦耳(J)1J=1Nm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机械

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

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三、功率

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

推导公式:P=Fv 初中物理。(速度的单位要用m)

四、动能和势能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注:对车速限制,防止动能太大。

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中考物理三步走:向课堂复习要质量

目前,全省各地的初三生正在对物理力学知识进行学习,大概到明年1月初同学们将完成对初三物理课本的学习,从而转入中考复习阶段。日前,记者采访了石家庄市40中初三物理教师马剑,请他结合今年中考物理试题的变化,就“中考物理如何复习”的问题向广大考生做以指导。

-中考试题新变化

马老师说,今年的理综试卷与去年的试卷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但稳中求变,出现了三个比较明显的变化:一是出现了课本以外的探究题。以前的探究题一般都不会超出课本范围,今年则出到了课本外。二是填空及简答题中增加了阅读材料题,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是作图题和填空题目结合到了一起。作图题的呈现形式做了适当调整,没有出现单独的作图题,但在填空与简答题、实验探究题中体现了作图题的内容。“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更要注意培养实验能力,密切联系实际,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同时,还要针对新题型,多做一些练习。”

-物理复习仍分“三步走”

马老师说,一般来讲,进入中考复习阶段后,同学们应该在老师的带领下,分“三步走”进行系统、科学的复习。

第一阶段是抓基础,构建知识网络的阶段。中考试题中大多数的题目来自课本,因此,认真阅读物理书,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得分率很关键。此外,中考复习不是一般的复习,而中考物理考试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查,能力考查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由点到线,由线成网,搞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同学们在复习中要打破章节内容,建立知识网络。

第二个阶段是专题复习阶段。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将一些相近的概念记错、记混。因此,同学们在基础复习的基础上,可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成专题进行复习。这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归纳和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初中物理大致可以分成力、热、光、电四大板块。复习时就需要同学们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复习过程中,最好是同学们自己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帮助自己记忆和理解,这样有利于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最后一个阶段是冲刺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结合中考模拟题,进行查漏补缺。在冲刺阶段,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考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正确决策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洞察能力及创造能力。因此,同学们在这一阶段不要盲目地大题量训练,以便给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模拟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这里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解题格式要规范,语言表达要准确。比如:计算题要写出计算公式;简答题要简明扼要回答问题,或加以简洁的解释、举例;2、训练综合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必要时可以在读题时画出草图,便于理解题意和解答;3、关注社会热点,注意观察生活,联系实际。比如,应知道最新科技发展、时事新闻等,同时还应关注环境污染问题、水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等。

-复习中要面面俱到

根据历年带初三生的经验,马老师提醒同学们在复习中要重视课堂复习、实验复习,还要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面面俱到,才不至于在中考中吃亏。

重视学校内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不少考生对学校课堂复习不重视,认为该学的知识已经学过了,听不听无所谓,其实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教师的复习针对性很强,对重点难点的复习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更准确”,马老师说,同学们上复习课,一要认真听课,二要手、脑、耳并用,边听边记边想,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并加快解题速度。课堂复习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查缺补漏,全面提高课堂的复习质量。

重视实验的复习。从近几年中考分数的分配情况看,实验题几乎占四分之一,而且不少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也渗透着实验观点、方法,所以一定要重视实验的复习。对一些典型的实验,如测物质的密度,测导体的电阻等,其实验的目的要求及原理、器材、方法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都要熟练掌握。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在复习中也要重温一下。

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同学们在练习正确迅速解答的同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在历年中考阅卷中发现,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解题能力也强,可就是不能得满分。原因就是解题不规范,习惯不好。因此,规范解题对同学们来说直接影响到最终的中考得分,必须加以重视。

初中物理解题方法

一、假设法(假设法通常假设一个中间过程把初始状态和最后状态联系起来使得结论的得出变得容易) 。

1、 船在小湖中,若把船上的石块投入水中,湖面将如何变化?(下降)

提示:假设把石块用网兜绳子系住放入水中置于船底,不接触水底,这时,因为总的重力不变,从而总的浮力不变,排开的水的总体积也不变(这时船虽上浮一些,因石块要排开水),因此液面保持不变。进一步假设,此时把绳子放掉,则石块下沉,船少了石块的拉力要上浮,这时液面……

2、 8牛的水能否对物体产生10牛的浮力?

提示:就把10牛的木块让它漂浮在水中,假设用一个铁丝网把木块围住,要求围入的水只有8牛,这可以使水很薄而做到。这时木块仍浮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10牛。再假设这时把铁丝网变成不漏水的铁桶,并把它提出水,而木块……

3、 杯中有一冰块浮在水上,冰块中有铁钉、木块等,当冰块融化后,水面将如何变化?(下降)

提示:假设假设把木块、铁钉和冰分开。则铁钉下沉后,浮力减小,液面将下降┅┅

4、 某装有水的容器中漂浮着一块冰,而在水的表面又覆盖着一层油则当冰融化后水面和油面的高度各如何变化?(水面高度升高,油面高度下降)

提示:假设把冰分成二部分,一份的浮力等于水产生的浮力,它化成水后,保持液面不变;另一份的浮力由油产生,它化成水后将使油面下降。但使原来的水面上升。

5、 一艘轮船在12:00发现在1小时前丢失了一个救生圈,轮船立刻返回寻找,问何时能找到救生圈?(1:00)

提示:假设水是静止的(以水为参照物),则轮船找到救生圈的时间等于它丢失所用的时间(1小时),……

6、 一教授每天有专车按时接送,8:00准时到单位上班。某天教授提前半小时从家里出发,路上遇到专车接他,结果提前6分钟到单位上班。问:教授步行多少时间?教授步行的速度与车速之比是多少?P19(6)(27分:1:9)(结合草图辅助法解题)

提示:假设专车6:00从单位出发7:00到教授家接教授,8:00到单位,来回二个小时。专车提前6分钟,说明车来回少开6分钟,单程车少开3分钟,教授是在6:57遇到专车的,说明教授步行了27分钟……

二、数学推导法(从已知条件出发,联系所求的结果,找出所需的公式,通过推导得出结论)

1、 铜块和铁块挂在杠杠两边平衡。如把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问:能杠杠否保持平衡?(密度大的铜块端下降)

杠杆平衡应考虑力*力臂的大小,在这里要考虑浮力*力臂的大小。

2、 同体积的铜块和铁块挂在杠杠两边平衡。如把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问:能否保持平衡?(密度大的铜块端下降)

3、 两个甲、乙铁球挂在杠杠两边平衡。如把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问:杠杠能否保持平衡?(因物体的密度大小不知,故无法确定)

4、 铜块和铁块挂在杠杠两边平衡。如把它们同时分别浸没在水和煤油中。。问:杠杠能否保持平衡?(铜端上升)

ρ铜gV铜L1= ρ铁gV铁L2 两边同乘ρ水ρ煤油 得

ρ水ρ煤油ρ铜gV铜L1=ρ水ρ煤油 ρ铁gV铁L2

ρ水gV铜L1=ρ煤油 gV铁L2(ρ水ρ铁/ρ煤油ρ铜)

因为ρ水ρ铁/ρ煤油ρ铜=1.096 所以铜端上升。

5、 铜块和铁块挂在杠杠两边平衡。如把它们同时分别浸没在煤油和水中。。问:杠杠能否保持平衡?

提示:原理同上题,因ρ煤油ρ铁/ρ水ρ铜=0.701,所以铜端下沉。

6、 冰块浮在盛满盐水的容器中,当冰块融化后,水会不会溢出?(会溢出)

G冰=F浮 ρ冰gV冰=ρ盐水gV排 ρ冰V冰=ρ水V化水

V化水>V排 即水面上升。(同理,冰块沉在油里,化水后则油面下降。假设法第4题)。

7、 某人站在离公路距离为60米的A处,他发现公路上有一部汽车从B处以10米/秒的速度沿着公路匀速前进。B处与人相距100米,问此人最少要以多大的速度奔跑才能与汽车相遇?(6米/秒)

提示:设最小速度为v,所用时间为t,则1/2(10t60)=1/2(100vtsinФ)

8、 某人上午8:00出发,途径三个不同的路段。先是上坡路,然后是平直路,最后是一段下坡路。三段路的长度相同,在三个路段上的平均行驶的速度之比为1:2:3,这人中午12:00正好抵达终点。则上午10:00他行进在哪个路段?(上坡路段)

9、 一艘汽艇以恒定速度逆河水向上游.行驶,至某处A发现一救生圈已丢失,立即调头以同样大小的速度顺河水追寻,并分析出该救生圈是在发现丢失前t1时间丢失的,丢失地点距A处为s1的B处,到达B点后又经过一段时间,在离B点为s2的下游某处C找到了救生圈。求汽艇航速v1(即汽艇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速v2及到达B点后经过多少时间t2找到救生圈。P19(5) v1=(2s1+s2)/2t1 v2=s2/2t1 t2=s2t1/(s1+s2)

10、 用混合法测比热,对吸热物质测出的比热值较实际值偏大;对放热物质测出的比热值较小。对吗?

提示:Q放=Q吸+Q损 c放=(Q吸+Q损)/mΔt c吸=(Q放-Q损)/ mΔt

11、 质量相同的三杯水,初温分别是t1、t2、t3,而且t1

12、 容器内放有一长方体木块,上面压着一铁块。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1;用细绳将该铁块系在木块下面,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2;将细绳剪断后,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h3为:p247(28) (A)

A、h1+p铁(h2-h1)/p水; B、h2+p铁(h2-h1)/p水;C、h1+p木(h2-h1)/p水; D、h2+p铁(h2-h1)/p木;

13、 有一个梯形物体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水的密度为p1,深度为H,物体高度为h,体积为V,较小的下底面面积为S,且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其间无水,则该物体所受的浮力为( )P247(29)(C)

A、pgV; B、p(V-hS)g;

C、p(V-HS)g; D、pgV-(P0+pgH)S.

14、 三个相同的底小口大的容器,分别装上质量相等的煤油水和水银,则那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如容器为底大口小,则结论将如何?如液体温度升高或下降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如何变?

提示:看中位面的大小。 P=pgh= pgV/s中位面;

三、数值代入法(也叫特殊值法,即用具体的数值代替不确定的量,而代入的具体的数值并不影响得出的结果的普遍性。)

1、 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去,甲用一半时间跑步,乙用一半路程跑步,其余都步行。他们的跑步的速度V相同;他们步行的速度v也相同。谁先到?(甲)本题也可用数学推导法或草图辅助法解题。

2、 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浮在水中露出的体积如图所示(一个露出一半,一个露出一小半,一个露出一大半)。把它们露出部分切去后放入水中,则露出部分哪个大?

3、 两平面镜的夹角为500,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两次反射后,反射线与入射线相交多少度?

四、整体分析法(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看作一个物体即一个整体进行分析)

1、 水面上漂浮着一个物体,内有一铁块,把铁块沉入水底,则液面如何变化?(下降)

2、 木块乙浮在水面上,木块乙上放有铁块甲。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是F,水对圆筒形的容器底面的压强为P,水面距容器底的高度为h。现将甲取下并沉入水底,则( )

A、F将减小;B、h将减小;C、P将减小;D、容器底部的总压力保持不变。P47例2.

3、 两支队伍同时从相距为s的A、B两点出发,他们以同样大小的速度v相向而行。出发时,一个传令兵开始驾车以速度4v不停地往返于两支队伍的队首之间传达命令,当两支队伍相遇时,传令兵行驶的路程为多少?(2s)

4、 一列长为s的队伍以速度v1沿笔直的公路匀速前进。一个传令兵以较快的速度v2从队末向队首传递文件,又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队末。如果不计递交文件的时间,那么这个传令兵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是( )

A、2s/v1;B、2s/(v1+v2);C、2sv2/(v22+v12);D、2sv2/(v22-v12)

5、 将一勺热水倒入盛有一些冷水的保温容器内,使得冷水的温度升高5°c。然后又向保温容器内倒入一勺热水,水的温度又上升了3°c。如果再连续倒入10勺同样的热水,则保温容器内的水温还得升高多少?(保温容器吸收热量忽略不计)p133(5)

6、 重5牛的木块放到装有足够水的柱型容器中,水溢出3牛,则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增大为:(D)

A、6牛;B、5牛;C、3牛;D、2牛

五、草图辅助法及作图法(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草图,使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或更加直观)

1、 一温度计刻度不准,测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4 c,测得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96°c。现用它测得空气的温度为10°c。则空气的实际温度是多少?那一刻度值是准确的?

2、 一温度计刻度不准,测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4°c,测得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4°c。现用它测得空气的温度为10°c。则空气的实际温度是多少?那一刻度值是准确的?

3、 如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得4°c时实际是6°c;测得100°c时实际是96°c。则测得15°c时实际是多少?

4、 甲乙两人同时从A点出发沿直线向B点走去。乙先到达B点,然后返回,在C点遇到甲后再次返回到达D点第二次遇到甲。设在整个过程中甲速度始终为V,乙速度大小也恒定保持为9V.如果甲乙第一次相遇前甲运动了s1米,此后两人再次相遇时,甲又运动了s2米 ,那么s1:s2是多少?p17(8)

5、 一口小底大的无底容器放在水中,倒入100克液体时,底部的塑料薄片刚要脱离下沉,问在容器底部放100克砝码,塑料薄片是否会下沉(不会下沉)

6、 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一辆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此时恰好有一辆汽车从乙地开出向甲地进发,且以后每隔15分钟乙地均有一辆汽车发出,车速都是20千米/小时,则从甲地发出的那辆车一路上可遇到从乙地发出的汽车共几辆?

7、 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10:00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乙地有一辆汽车上午8:00开出向甲地进发,且以后每隔15分钟乙地均有一辆汽车发出,车速都是20千米/小时,则从甲地发出的那辆车一路上可遇到从乙地发出的汽车共几辆?

8、 已知有红黄蓝三种密度依次增大的的材料。选这三种材料按照不同的比例做成体积完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其中构成甲的三种材料的质量相等。把它们放入水中后,发现甲物体的红色部分、乙物体的黄色部分、丙物体的兰色部分均恰好浮在水面上,而且这三个部分的体积也正好相等。比较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含有红色物质最多的是甲物体,最少的是丙物体;

b.含有黄色物质最多的是乙物体,最少的是丙物体;

c.含有兰色物质最多的是丙物体,最少的是乙物体;

A、a.b正确;B、b.c正确;C、a.c正确;D、a.b.c正确(p55例18)

9、 以平面镜MO和NO为两个侧面的一个黑盒子里有一个点光源s,黑盒子的另一个侧面EN上开有一个小孔p。一位观察者在盒外沿与EN平行的方向走过时,通过p孔能几次看到s所发出的光?

10、 质量相同的两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到沸腾,相当时间后把金属块A放入一杯冷水中,使冷水的温度上升Δt,取出后放入金属块B,又使冷水的温度上升Δt。哪种金属比热大?(金属B)

六、极端判别法(端值法)(假设某一量或状态处于一种特殊值或特定的状态,从而使结论易于得出,且不影响结论的准确性)

1、 船在静水中速度为V,河水流速为v,船顺流由甲地到乙地再逆流返回甲地,所用的时间时t1,该船在静水中往返同样距离所用时间为t2,则t1、t2的大小如何?(t1>t2)

2、 两种不同的液体放在两个容器中它们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在离容器底相同处的压强哪个大?

3、 两个高度不同的立方体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的厚度,它们对桌面的压强那个大?

七、比例法

1、 若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分别放在三个不同的容器中,若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0:12:9;深度之比是1:2:3。则它们对容器底的压强之比是多少?对桌面的压力之比又是多少?(容器的质量忽略不计)(10:24:27;1:1:1)

2、 密度分别是0.8×103千克/米3、2×103千克/米3、3×103千克/米3的三个球,分别放入盛有足够多的水的容器中,已知三个球的浮力相同。三个球的重力之比是多少?(G1:G2:G3=1:2:3)

3、 甲乙两种液体可以相互混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p甲:p乙=5:4,混合前体积之比为V甲:V乙=2:3,比热之比为c甲:c乙=1:2。假设它们的初温不等,混合后的共同温度为t°c,不计混合过程中的热损失,则它们达到热平衡后各自相对它们原来的初温变化量之比△t甲:△t乙是多少?

4、 在某次青少年机器人展示活动中,甲乙丙三个智能机器人在周长为20米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速度测试活动。它们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甲率先跑完5圈,此时乙正好落后甲半圈;当乙也跑完5圈时,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假设甲乙丙沿圆周运动时速度大小均保持不变,按照大赛的要求,三个机器人都要跑完50圈,那么当甲完成任务时,丙还要跑多少圈( )。

A、9圈;B、9.5圈;C、10圈;D、10.5圈

八、排除法(把不符合条件的选项分别去掉,剩下的即为符合条件的选项,或叫筛法。常用于选择题)

1、 历史上证实了大气压存在的最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做这个实验的学者是……a、托里拆利 b、牛顿 c、伽利略 d、奥托格里克

九、推导法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两点之间的电压U保持不变,电路连接完好且使用的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 (D)

(A)电压表V1和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增大;

(B)电压表V2和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不变;

(C)电压表V1的变化量和电流表A的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绝对值增大;

(D)电压表V2的变化量和电流表A的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绝对值不变

2、 一个人在竖直放置的互成直角的平面镜前,他的面前放一盆水,则他能看到的像的最多个数是:( B )

A、3个;B、6个;C、9个;D、无数。

十、概念(对描述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出该物理现象所适用的规律)

1、一人乘坐上行的自动电梯往返于一楼和二楼,上楼时他一边步行一边数得电梯为16级,下来时数得为48级。问电梯停电时,上楼要走几级?p18(11)

2、同一物体分别放入三个盛足够多的水、盐水和水银的容器中时,发现有漂浮有下沉的,且所受的最大和最小浮力分别是5N和4N,则该物体的密度是多少?

3、甲、乙两球完全相同,分别浸没在水和水银的同一深度内,甲乙两球是用同一种特殊材料制作的:当温度稍微升高时,球的体积会变大。如果开始水和水银的温度相同,且两液体温度同时缓缓地升高同一值,则:

(A)甲球吸收的热量较多;(B)乙球吸收的热量较多;(C)两球吸收的热量相等;(D)无法确定。

4、 夜晚,人们仰望天空,有时能看到闪烁的人造地球卫星。地球赤道处有一观察者,在日落4小时后看到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赤道正上方高空中经过,设地球半径为R,则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距赤道地面的高度至少为

(A)R/2;(B)R;(C)2R; (D)4R。

十一、比较法(把某种典型情况作为标准,其他的情况与典型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把直筒容器作为标准,直筒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大底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液体的重力;小底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即液体的重力相同,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底大压力大;底小压力小。

同样:如果在容器里放入质量相等的木块并使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无液体溢出),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增加情况为:直筒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大底容器底增加的压力大于木块的重力;小底容器底增加的压力小于木块的重力。

再如: ?块放在木块上,而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当?块沉入容器底后,则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变化情况为:直筒容器中容器底受到的压力不变;大底容器受到的压力减小,小底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增大。

十二、等效法(用一个物体来代替几个物体,而作用是相同的,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其实就是等效电阻)

十三、转化法:

1、把一木块放入装有水的容器中,无液体溢出。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增大的情况为:( )

A、等于木块的重力;B、大于木块的重力;C、小于木块的重力;D、都有可能。

分析:把木块的重力转化为水对它的浮力,即排开的水重力。放入木块即相当于倒入同质量的液体。该液体应容器形状的不同产生的压强不同,从而底部得到的压力不同。直桶容器为A;大口容器为C;小口容器为B;故而答案选D。

2、把质量为5克的液体慢慢倒入浸在液体中的口大底小的空的管子中,底部的塑料薄片恰好下落。则如放入5克砝码,塑料薄片是否会下落?

十四、分析法:(结合草图)

1、 传送带的速度恒为0.1米/秒,转轮A和B的大小不计,AB=1.2米(即传送带的总长度为2.4米)。某偷油老鼠跳到A点,并以相对于传送带0.3米/秒的速度向B点爬去,到达B点后立即回头仍以相对于0.3米/秒的速度返还A点。回到A点后,该老鼠再次向B点爬去,到达B点后再次返回……如此反复下去,且老鼠相对于传送带的速度始终为0.3米/秒。老鼠在A、B两端点转向所需的时间不计,从该老鼠由A点出发时开始计时,经过多长时间,传送带上将都会被老鼠身上的油渍污染?(B)

A、16秒;B、17秒;C、18秒;D、19秒。

十五、隔离体法

1、如图所示,七块完全相同的砖块按照图示方式叠放起来,每块砖的长度均为L,为保证砖块不倒下,6号砖块与7号砖块之间的最大距离S将不超过 ( )

(A)、31L/15;(B)、2L;(C)、5L/2;(D)7L/4。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圆环用轻绳吊在天花板上,环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环自大环顶部开始分别向两边滑下。当两个小环下落至大环圆心等高时,小环所受的摩擦力为f,则此时绳对大环的拉力为( )

A、(M+m)g;B、(M+2m)g;C、Mg+f;D、Mg+2f。

3、两只完全相同的盛水容器放在磅秤上,用细线悬挂质量相同的实心的铅球和铝球,全部没入水中,此时容器中水面的高度相同,设绳的拉力分别为T1和T2,磅秤的示数分别为F1和F2,则( )

A、F1=F2 ,T1=T2;B、F1>F2 ,T1T2;D、 F1T2;

十六、分类法

1、 有三个电阻它们最多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阻值的电阻,最少是几个?

提示:结合具体数值法要阻值最多分别取不同阻值的电阻1?、2?、4?;要阻值最少取阻值为R的相同电阻。进行分类:单个;两个串联、并联;三个串联、并联、混联。(7-17个)

篇3:习题及答案

两则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及答案

第一套

语言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曰 (4)差可拟

(5)去后乃至 (6)太丘舍去

(7)入门不顾 (8)与友期行

(9)时年七岁 (10)尊君在不

(11)相委而去 (12)下车引之

2. 古今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则是无信

C.相委而去 D.下车引之

3.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待君/久不至 B.即公/大兄/无奕女

C.与儿女/讲/论文义 D.元方/人门/不顾

4.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1)即公大兄 (2)尊君在不 (3)君久不至 (4)君与家君

5.下面诗句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妙,请写几句赏析文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1)《咏雪》:

(2)《陈太丘与友期》:

课内精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翻译下列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9、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

10.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

11.《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12.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课外选读・故事两则

王冕读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②,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③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曷④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⑤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⑥。(选自《宋学士文集》)

陆少保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⑦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日:“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⑧不买。子侄以为言⑨,元方日:“不尔⑩,是欺之也。”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窃:暗暗地。②已:止,罢。③已而:过后。④曷:何,怎么,为什么。⑤依,投靠。⑥恬若不见:安然得好像没有看见土偶。⑦直:通“值”,价钱。⑧遽(ju4)辞:立即推却。遽,急促。⑨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⑩不尔:不这样。

13.翻译下列句子。

(1)曷不听其所为?

(2)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不尔,是欺之也。

14. 简析这两则故事的选材和立意。

15、请举出与这两则故事类似的古人事例各一个,各用一句话概述。

思考探究

16.两篇文章同是刻画儿童形象的,但写法却不尽相同,你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第二套

[课时训练]

一、 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朝代)人___(姓名)组

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地点“____”人物____事件“____”等要素。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未若柳絮因风起( )( ) 俄而雪骤( )( )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

相委而去( ) 入门不顾( ) 下车引之( ) ....

公欣然曰( ) 太丘舍去( ) ...

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còu) B.公大兄无奕女(yì) ..

C.尊君在否(bù) D.友人惭(chán) ..

四、下列加点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 ..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

五、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

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 .....

六、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D.元方入门不顾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七、阅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 ) 雪骤( ) 差可拟( ) ...

柳絮( ) 无奕( ) ..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谢太傅一家可谓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阅读诗歌《春雪》,回答问题。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这首诗的体裁是 ,从内容上看是一首 。

8、这首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 。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9、请以“雪”为喻造一个句子:

八、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

B、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

C、下车引之 古义: 今义: .

D、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今义: .

九、阅读下列三篇文言,回答文后问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 , (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相委而去( ) ...

④下车引之( ) ⑤尊君( ) ⑥家君( )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君子之学必好问 B、子将安之

C、良愕然,欲殴之 D、投诸渤海之尾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6、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二)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 “举...

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

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类此。

7、解释加点的字。

遗( ) 夜书( ) 说( ) 尚明( ) 以治( )

8、翻译下列句子。

①云而过书“举烛”。

②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9、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从中可归纳出一个成语: 。

(三)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

[注释] 秦青、 薛谭:都是秦国著名的歌唱家。 饯:设酒食送。衢(qú):大路。

10、选出对下列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 ( )

A、薛谭学讴于秦青:唱歌 .

B、未穷青之技:尽、全部 .

C、抚节悲歌:把住 .

D、响遏行云:阻止 .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 薛谭学讴于秦青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B、饯于郊衢 有过于江上者 ..

C、未穷青之技 其邻人之父亦云 ..

D、人皆贺之 放之四海而皆准 ..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薛谭乃谢求反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

B、其邻人之父亦云 响遏行云 ..

C、自谓尽之,遂辞归 停数日,辞去 ..

D、(歌者)贵在中节 抚节悲歌 ..

1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1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套答案

1.(1)家庭聚会 (2)不久,一会儿 (3)??的样子 (4)相比 (5)于是,才(6)放弃 (7)回头看 (8)约定 (9)当时 (10)通“否”(11)丢下、舍弃(12)拉

2.B 3.C 4.(1)谢太傅 (2)陈太丘 (3)客人 (4)陈太丘

5.例如:第(3)句,诗人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

6.(1)无奕女咏雪的佳句博得谢太傅的赞赏(2)元方将父亲的友人驳斥得理屈词穷

7.(1)向空中撤一把盐差不多可以和白雪纷纷相比。

(2)还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起。

(3)(约定)正午不来,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节。

8.温馨和谐。 9.如“鹅毛大雪”等。 10.(1)惭愧。 (2)轻视。

11.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

12.做人要明礼、守信;为人要不卑不亢,敢于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等。言之成理即可。

13.(1)怎么不就让他做他想做的事呢?

(2)在长明灯的照映下拿起书来读。

(3)不这样说出实情,那是欺骗人家。

14.《王冕读书》选取王冕小时候读书的经历,表现了他勤奋好学的品质。 《陆少保卖宅》选取陆少保卖宅失败的例子,表现他具有诚信的美德。

15.例如:(1)匡衡凿壁偷光。 苏康映雪读书。 (2)北宋诗人晏殊在考试中遇到与自己做过的题目相同,竟要求换题。

16.可从文章写法、塑造人物性格等方面入手分析。

第二套答案

一、南朝宋 刘义庆 寒雪日 内集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二、不如 乘 不久、一会儿 急 差不多可以相比 约定同行 丢下 回头看 拉 高兴地 离开

三、B 四、A 五、C 六、B

七、(一)1.fù zhòu nì xǜ yì 2.D 3.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4.?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纷飞的白雪就像什么?” ?(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5.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的比喻比胡儿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 6.略

(二)、7.七言绝句 咏物诗 8.拟人、比喻 赋予白雪以人的感情,显得生动活泼。 以“飞花”喻雪,不仅形似,而且生动形象地写出动态美,与春天的景象吻合。 9.略

八、A.期 古义:约定 动词 今义:日期 名词 B.去 古义:离去、距离 今义:前往 C.引 古义:拉 今义:引用 D.顾 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九、(一)1.《世说新语笺疏》 刘义庆 南朝宋 2.①约定 ②通“否” ③丢下、丢弃 ④拉 ⑤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C 4.做人要重礼守信 5.略 6.略

(二)7.送 在晚上书写 通“悦” 崇高 治理得好、太平8. ①一边说一边将“举烛”二字误写到了信上。 ②国家是治理好了,但“举烛”二字却不是郢人写信的愿望。 9.寓意: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郢书燕说

(三)10.C 11.B 12.B 13.那歌声慷慨悲壮,在树林中萦绕,树林也仿佛被震动了;那歌声优美洪亮,响彻天空,连云彩也好像伫立静听。 14.寓意 :学无止境。 满足于一知半解,便不会有成就。

篇4:《观沧海》教案及测试习题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句内容,能根据诗句中的词语,理解诗人的抱负。

2、 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育方面:

1、 培养学生诵读的良好习惯。

2、 激发学生对古体诗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课文。

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

明确:沧,是暗绿色。“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

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3.理解内容。

4.分析韵律。

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峙”“起”“里”“志”等字,可见押的是“i”韵。

5.齐读、背诵。

随堂测试及答案

1、本诗作者 ,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 、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 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 ,树木的 ,波浪的 。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参考答案:

1、曹操 政治家

2、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观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4、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动景静景各写一点即可)

5、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只作翻译1分,有想象内容1分)

6、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7、互文 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8、苍茫动荡巍峨 茂盛 汹涌

9、D

篇5:《小数除法》测试习题

《小数除法》测试习题

一、填空:

1.两个数相除时,如果被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 )。

2.计算2.025÷1.47时,先将1.47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使它( ),再将2.205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最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3. 两个不为0的数相除,除数( )时,商就大于被除数;除数( )时,商就小于被除数。

4、在计算7.28÷0.14时,应将其看作( )÷( )来计算,结果得( )。

5.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 )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 )。

6. 3.25÷0.7保留一位小数约等于( );保留两位小数约等( )。

7. 6.1919…保留两位小数是( )。

8. 15.68扩大( )倍是1568,6.5缩小( )倍是0.0065。

9.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 )。

10.0.746746……用简单便方法写出来是( ),保留三位小数写作( )。

11.0.25时( )分 3.75千米=( )米 560千克=( )吨

12.李师傅0.15小时做25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做( )个零件,平均做每个零件需要( )小时 。

13. 400÷75的`商用简便方法记作( ),精确到百分位是( )。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 )

(2)2.8÷0.9的商是3,余数是1。( )

(3)1.998精确到百分位约是2。 ( )

(4)无限小数一定比有限小数大。 ( )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商最大的算式是( )

①54÷0.36 ②5.4÷36 ③5.4÷0.36

(2)比0.7大、比0.8小的小数有( )个

①9 ②0 ③无数 ④1

(3)3.2727…是( )小数

①有限 ②循环 ③不循环

(4)2.76÷0.23的商的最高位是( )

①个位 ②十位 ③百位 ④十分位

四、计算

1、用竖式计算。

2.5÷0.7=(得数保留三位小数)10.1÷3.3=(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10.75÷12.5= 3.25×9.04= (计算并验算)

2、脱式计算。

6.8×0.75÷0.5 13.75÷0.125–2.75

42÷(5.25÷0.25) 1.53+23.4÷7.2

五、解决问题

1、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5天可以收割20.8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60.4公顷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完?

2、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3、每一个油桶最多装4.5千克油,购买62千克,至少要准备多少只这样的油桶?

1、 某工厂五月份用煤125吨,是四月份用煤量的2.5倍,四月份和五月份共用煤多少吨?

5、15匹马9天喂了175.5千克饲料,平均每匹马一天要多少千克饲料?

6、明明买了6本练习本,兰兰买了3本同样的练习本,明明比兰兰多花1.35元。

(1)每本练习本多少元?(2)明明和兰兰买练习本共花了多少钱?

7、学校食堂的面积是100 m2。用边长0.8 m的正方形砖铺地,150块够吗?

8、小明买了3千克梨和3千克苹果共付20.1元,小芳买了1千克梨和3千克苹果共付15.1元。每千克苹果和每千克梨各多少元?

9、罗老师要用1000元为学校买体育用品,他先花227.5元买了5个足球,并准备用剩下的钱买了一些蓝球,每个蓝球30.9元,罗老师还可以买多少个蓝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六、智力冲浪

在下面的五个算式中加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和括号,使符合左右两边相等。

0.5 0.5 0.5 0.5 0.5=0

0.5 0.5 0.5 0.5 0.5=0.5

0.5 0.5 0.5 0.5 0.5=1

0.5 0.5 0.5 0.5 0.5=1.5

0.5 0.5 0.5 0.5 0.5=2.5

篇6:《小数乘法》测试习题

《小数乘法》测试习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共23分,第5、9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1)2.5的十分之三是多少?列式为( ),结果是( ), 5.2×7表示( )。

(2)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17.5,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 ),结果是( )。

(3)0.9+0.9+0.9+0.9改用乘法算式表示是( )。

(4)48×0.2积是位小数, 0.45×1.02积是( )位小数,

(5)在○里填上“>”“<”或“=”(每题0.5分,共2分)

6.7×0.98○6.7 6.09×1.3○6.09

4.8×7.5○7.5×4.8? 6.3×2.04○2.04

(6)、根据56×1.3=72.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56×13=( ) 0.56×1.3=( ) 5.6×13=( )

(7)0.23×0.8=(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8)一书包的售价是38.5元,买3个要付( )元。

(9)(2.5+0.6)×4=□×□+□×□

4.1×1.5+5.9×1.5=(□+□)×□

(10)一匹马的时速约为52千米,一只猎豹的速度是马的1.4倍,猎豹的时速约为(? )千米;此题中“一倍量”是( ),等量关系式为:( )的速度×1.4=( )的速度

(11)把6.73改写成与它大小相等的三位小数是( )。

二、小法官,巧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 积比原数小。( )

(2)7.2×0.78 > 7.2 ( )

(3)8.9995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是9.00 ( )

(4)1.25×(0.8+1) = 1.25×0.8+1 ( )

(5)一个数乘100,等于将这个数扩大到它的100倍。()

三、我会选(每题1分,共5分5分)。

(1)、18.491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 )

A、18.49 B、18.5 C、18.50

(2)、下面的.算式中,积等于100的是( )

A、2.5×400 B 、24×5 C、125×0.8

(3)、近似值13.2是把一个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时所得到的,下列各数中(? )不可能是这个小数。

A、13.2399 B、13.21 C、13.27

(4)、一个数乘0.01,也就是把这个数缩小到它的( )。

A、1/100 B、1/10 C、10倍

(5)、82.8×31+82.8×69=82.8×(31+69)是应用了( )。

A、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师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

四、计算大舞台。(33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2、列竖式计算(7分)

0.87×1.9 8.5×0.39

(得数保留二位小数)(验算 )

3、计算,能简算的要简便。(18分)

0.25×9.87×4 3.17+0.4×1.6 8.45-0.45×0.1

0.73×101 2.56×3+7×2.56 76.3×27-76.3×17

五、列式计算(6分)

1、 2.5与1.1的和乘以4.7与4.2的差,积是多少?

2、 2.8的5倍比3个2.5多多少?

六、解决问题。(共28分)

1、李老师要买35本故事书,每本8.65元,大约需要多少钱?

(得数保留整数5分)

2、学校美术室的宽是5.4米,长是宽的1.2倍。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5分)

3、星期日,冬冬一家四口去动物园,儿童票每张5.5元,成人票每张8.5元。买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5分)

4、A城市的出租车在3公里以内收费10元,超过3公里后,每公里加收1.60元。李师傅乘坐了14公里,要花多少钱?(6分)

5、王老师从家骑车到学校要用0.25小时,每小时行驶18千米,家离学校有多远?如果他改为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用0.9小时能到学校吗?(7分)

篇7:unit5同步测试习题

unit5同步测试习题精选

I.单项选择。(15分)

1.Look!Lindaunderthetree.

A.dancesB.runsC.readingD.isreadingabook

()2.—domorningclassesbegin?

—At8:00o’clock.

A.WhichB.HowsoonC.WhattimeD.Howlong

()3.—is“Lucky52”shownonCCTV?

—Everyweek.

A.HowlongB.HowoftenC.HowmanytimesD.Howsoon

()4.Myfriend,Tina,likes.Sheoftengoesswimmingafterschool.

A.musicB.paintingC.dancingD.sports

()5.—Thanksalotforhelpingme.

A.Youarewelcome.B.Itdoesn’tmatter.

C.No,thankyou.D.It’skindofyou.

()6.—isyourfavoritesportsman?

—LiuXiang.

A.HowB.WhenC.WhoD.Which

()7.—Tom,it’sgettingcold.takeajacketwithyou?

—Allright,Mom.

A.WhynotB.WhataboutC.WouldyoulikeD.Youhaveto

()8.—hegotowork?

—Bybus.

A.WhatisB.WhereisC.HowisD.Howdoes

()9.—sheepdoyouhave?

—Aboutthirty.

A.HowmanyB.HowmuchC.HowoldD.Howlong

()10.Yourlittlesisterlookscuteinthepicture.Thanksformeaphotoof.

A.bringing;hersB.bringing;herC.bring;herD.bring;hers

II.完形填空。(15分)

MynameisPhilip.NowIliveinChina.1Sundaymyfatheroften2metothemovies(电影).Myfavoritemovies3actionmovies.Myfatherlikes4,too.Manyyoung5likethiskindofmovies,6they’reexciting.Mygood7friend,Jim,likesswimmingbest.Ilikeswimmingbest,too.We8swimmingisveryinteresting.

9school,Ilikeplayingbasketballwithmyclassmatesontheplayground.Inmysparetime,Ioftendraw10withmygoodfriendsinthepark.

()1.A.InB.AtC.AboutD.On

篇8: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面 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 ④在室外要迅速远离高层建筑、墙壁、桥梁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月11日16时左右,一支由重庆“驴友空间”网站组织的自助旅游团队,在穿越万州与云阳交界的潭獐峡区域时突遭山洪袭击,35名队员大部分被洪水卷走。共造成7人遇难,12人失踪。据此回答2~4题。

2.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  )

A.没有关注天气预报,不该在雨季去山区探险

B.没有事先进行登高、快跑能力训练

C.没有准备好急救药品

D.没有学会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救生技能

3.当这样的山洪来临时,人们最好的逃生方法是(  )

A.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

B.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

C.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D.迅速找到树枝漂浮不下沉

4.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再救其他人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月28日凌晨2时左右,从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5806次列车遭遇特大沙尘暴,11节车厢被狂风吹翻,造成4人死亡。据测风仪记录,当时瞬间风力超过13级。据此回答5~7题。

5.在车厢被吹翻时,旅客应(  )

A.赶快从车窗里跳出去 B.紧紧抓住栏杆降低重心

C.抱头蹲在过道里 D.钻在座位底下躲避

6.当事故发生后,要积极开展自救和互救,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招呼大家不要慌乱,避免因混乱造成更大伤害

B.赶紧与外界联系,告知事故发生地点及大致情况

C.用打火机等明火作照明,搜寻伤员,了解灾情

D.可以对伤员作简单的外伤处理

7.沙尘常发季节出行时,下列做法没有必要的是(  )

A.全副武装,戴上帽子、耳套、风镜和雨衣

B.戴好防护镜和口罩,将衣扣和袖口系好

C.注意观察交通情况,能见度低时,骑车者应下车推行

D.远离危房、危墙、广告牌及高大树木,尽量避开各类施工工地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二、综合题

8.在灾难事故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而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判断在以上灾害发生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出判断理由。

(1)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地震来临时,不同地点应选择不同的避震方式:在家里、教室里,如果不能立刻出去,应选择牢固的.遮挡物,“伏而待定”;在人数多的影剧院,不能盲目外出,以防踩踏,应躲在椅下;在室外,要寻找空旷地带,避开危险物。]

2.A [雨季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概率大,不宜去山区探险旅游。]

3.C [山洪突发性强,速度快,且有异于一般洪水,应选择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4.C [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先救“生”,后救“人”;抢救时不要盲目乱挖、乱刨,注意保护支撑物,以防意外。]

5.B [该状况下的正确做法是应抓住栏杆,降低重心,保护头部。]

6.C [禁用明火,防止造成新的灾难。]

7.A [因是大气中沙尘污染,防止眼、鼻、口吸入即可,没有必要全副武装。]

8.(1)不正确 逃离泥石流不能顺着流动方向跑,而应垂直于泥石流流向跑往高处

(2)正确 墙角易于形成三角空间,不易被压埋、砸伤,还要注意保护头部

(3)正确 火灾时,近地面有新鲜空气,为防烟尘窒息,可卧倒在地,用毛巾捂住口鼻

(4)正确 水灾发生时,应逃往高处,远离河流和桥梁,不要往低处跑

解析  面对泥石流突发,应垂直于其方向逃向高处;地震时若不能跑到室外应降低重心,保护头部;火灾时应卧倒在地上,捂住口鼻,防止窒息;水灾发生时,应逃往高处。

篇9:工程测试技术基础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测试技术基础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信号及其描述习题

1.1求周期方波(图1-4)的傅立叶级数(复指数函数形式)。画出频谱图|Cn|―ω ;φn―ω 图并与表1-1对比。

??

解:傅立叶级数的复指数形式表达式:x(t)?

Ce

jn?n

0t

;n?0,?1,?2,?3,???

n????

式中: C1T?0?jn?t1??0T?jn??

? n?2TT0x(t)e0dt?0t2?jn?0tT?T0(?A)edt?Aedt?0?20??20?

T ??0

1?A0

?jn2

T?e?0t???1?Ae?jn?0t?0??jn?0??T0T?0??jn??0

2

?0

??jAjA1??jn?jn?

?

A

n??n??2e?e??jn?

?1?cosn?? ???j2A;n??1,?3,?5 ??,???

?n??0;

n??2,?4,?6,???所以: ?

??

x(t)??

??j2A?jn?0t;n??1,?3,?5,?7

n????n???e

,???幅值频谱:

C?22

2AnnR?CnI?;n??1,?3

n?

,?5,???相位频谱: ?2A???

C?????;n?1,3,5,???nI ?n?arctgC?arctg?

?????2nR0? ??????2;n??1,?3,?5,???

傅立叶级数的复指数形式的幅值频谱图和相位频谱都是双边频谱图。 1.2求正弦信号 x(t)=x0sinωt的绝对均值μ|x |和均方根值x rms

解:

?T1?

T02x2?

?x?limT??0x(t)dt?Tx0sin?tdt?0?;式中:T0?

00?

xrms?1?T0Tx2(t)dt?1?

T0?x0sin?dt?2

dt?x0

00T002

1.3求指数函数 x ( t) ? Ae ? ? t ; (? ? 0 ; t ? 0 ) 的频谱。 解:

X(f)????x(t)e?j2?ftdt??

??Ae??t?e?j2?ftdt?A

??0??j2?f1.4求符号函数(题图1-1a)和单位阶跃函数(题图1-1b)的频谱.

解:1) 符号函数的频谱:

??t令: x1(t)?limex(t);??0

X1(f)?x1(t)e?j2?ftdt

0??t????t

?j2?ft??lime(?1)edt?ee?j2?ftdt??? 0??0????

1?

j?f

2)单位阶跃函数的频谱: ??t

x(t)?limex(t);2 ??0

????t 1?j2?ft

X2(f)?x2(t)e?j2?ftdt?lim?dt??0ee?? ??0??j2?f

1.5求被截断的余弦函数cosω0t(题图1-2)的傅立叶变换。

?cos?0t;t?T x(t)??

t?T ?0;

解: ???T

?j2?ft

X(f)?x(t)edt?cos2?f0te?j2?ftdt ???T

?T1?j2?f0tj2?f0t?j2?ft

?e?eedt ?T2

?sin?(f?f0)2Tsin?(f?f0)2T?

?T???

?(f?f)2T?(f?f)2T00??

?T?sinc??1?sinc??2?

t

1.6求指数衰减振荡信号(见图1-11b): x ( ? e ? ? sin ? 0 t ; ( ? ? 0 , t ? t)0 ) 的频谱 解: ?j2?ft????

?j2?ft

htTp://

??t

X(f)?x(t)edt?esin2?f0tedt

??0

??j

?e??t?e?j2?f0t?ej2?f0te?j2?ftdt 02

?j?11 ??????2??j2?(f?f)??j2?(f?f)00??

1.7设有一时间函数f(t)及其频谱(题图1-3所示),现乘以余弦型振荡cosω0t ,(ω0>ωm)。

在这个关系中,函数f(t)叫做调制信号,余弦型振荡cosω0t叫做载波。试求调幅信号f(t)cosω0t的傅立叶变换。示意画出调幅信号及其频谱。又问:若ω0

?j2?ft

X(f)?x(t)edt??f(t)cos2?f0t??e?j2?ftdt ????

??

1

?

??

??

??

??

?

?

??

?

?

??

??

??

??f(t)?e?j2?f0t?ej2?f0t??e?j2?ftdt??

?2?11

??

当ω0

1.8求正弦信号x(t)=x0sin(ω0t+φ)的均值μx 和均方值φx2和概率密度函数p(x) 解:将x(t)=x0sin(ω0t+φ)写成(ω0t+φ)=arcsin(x(t)/ x0)

等式两边对x求导数: 1 dtx011

?? dx?22

?0x0?x2(t)0??x(t) ???x??

?0? 1?Tx?12?tp(x)?limlim?lim? ?x?0?x?T??T??x?0?xT??

2dt1??? 22Tdx?x0?x(t)

2.2用一个时间常数为0.35s的一阶装置去测量周期分别为1s,2s,5s的正弦信号,问幅值

误差将是多少?

解:H????

1j???1

1

?

1Y???? 0.35?j?1X??

1?0.7?????

7??

2

A????

?0.35?2

当T=1s时,A??1??0.41,即AY?0.41Ax,误差为59% 当T=2s时,A??2??0.67,误差为33% 当T=5s时,A??3??0.90,误差为8%

2.3求周期信号x?t??0.5cos10t?0.2cos100t?45,通过传递函数为H?s??

?

??

1

0.05s?1

的装置后所得到的稳态响应。

解: 利用叠加原理及频率保持性解题

x?t??0.5sin10t?90?0.2sin100t?45

?

?

????

A????

11???2

?

1?0.00?52

,??????arctg?0.005??

?1?10,A??1??1,???1??2.86?

x?t1??0.5?1?sin10t?90?2.86 ,

?

?

??

?2?100 ,A??2??0.89 ,???2???26.57?

y?t2??0.2?0.89?sin100t?26.57??45?

?y?t??0.5sin10t?87.14??(?0.178)sin100t?18.43?

2.7将信号cos?t输入一个传递函数为H?s??在内的输出y?t?的表达式。

解: x?t??cos??t??sin?t?90? H?s??

??

????

1

的.一阶装置后,试求其包括瞬态过程2s?1

??

11

,A????,???arctg????

2?s?1??? y?t??

1???2

sin?t?90??arctg????

??

=

1???2

cos??t?arctg???

2.8求频率响应函数

3155072

的系统对正弦输入

1?0.01j?1577536?176j???2

x?t??10sin?62.8t?的稳态响应的均值显示。

解: 写成标准形式 H????

j?j???12

a??n2

?2??nj???

2n

2

?1256?1

??2 ?

0.01j??1??2?2?1256?j??12562

∴ A????

1?62.8?0.012

?

1

2

?2

??62.8?2?1761??????

1256????1577536??

?1.69?0.99?1.7 对正弦波,ux?

A2

?

1.7?10

2

?12

241?n1.5

2.9试求传递函数分别为2和2的两个环节串联后组2222

S?1.4?nS??nS?1.4?nS??n

成的系统的总灵敏度(不考虑负载效应)

解: H????H1????H2??? H1????

1.53

?,S1?3

3.5S?0.57S?1

241?n

H2????2,S2?41 2

S?1.4?nS??n

S?S1?S2?3?41?123

2.10想用一个一阶系统作100Hz正弦信号的测量,如要求限制振幅误差在5%以内,则时间 单常数应去多少?若用该系统测试50Hz正弦信号,问此时的振幅误差和相角差是多少?

解: 由振幅误差

E?

|A0?AI|A

?1?0?1?A????5%

AIAI

∴ A????95% 即 A????

1???1

2

?95% ,

?2??100t2

?0.95,??5.23?10?4s

?4

?,且??5.23?10s时 当??2?f?2??50?100

A????

1

?5.23?10?100?

?4

2

?98.7%

∴ 此时振幅误差E1?1?98.7%?1.3% ??????arctg5.23?10?100???9.3

?4

?

??

2.11某力传感器可以作为二阶振荡系统处理。已知传感器的固有频率为800Hz,阻尼比

??0.14,问使用该传感器作频率为400Hz的正弦力测试时,其振幅比A???和相角差????

各为多少?若该装置的阻尼比可改为??0.7,问A???和????又将作何种变化?

解: 作频率为400Hz的正弦力测试时 A????

1

????1???????n

?

???

2

?????4?2?????n?

2

?

???

2

?

1

2

??400?2?400??2

???4??0.14????1??800800????????

2

?1.31

???2??????

n?? ??????arctg 2???1???????n?

?400?

2?0.14???

?800?

??arctg2

?400?1???

800??

??10.6 当阻尼比改为??0.7时 A????

?

1

2

??400?2?400??2

???4??0.7????1??800800????????

2

?0.97

?400?2?0.7???

800????43?

??????arctg2

?400?1????800?

即阻尼比变化时,二阶振荡系统的输出副值变小,同时相位角也变化剧烈,相位差变大。

2.12对一个可视为二阶系统的装置输入一单位阶跃函数后,测得其响应中产生了数值为1.5的第一个超调量峰值。同时测得其振荡周期为6.28s。设已知该装置的静态增益为3,试求该装置的传递函数和该装置在无阻尼固有频率处的频率响应。

解: 最大超调量

?????1?2???

????

M?e 即 ??

?1.5

?0.13

1??????1?ln1.5?

2

且 Td?

2?

?d

?6.28

2

∴ ?d??n???

2?

?1 6.28

11 ?n?

??

2

?

?0.132

?1.01 系统的传递函数 H?s??

Y?s?kXs?S

22?S

?2?

n

??1

n

?

3

S

2

?1.01?2?2?0.13?S1.01

?1

该装置在无阻尼固有频率处的频率响应 由H?j???

Y???X??K

?2 ??j??2??j??

???n??

??

?1n ?

K

???1???

??2j??

?2?n???n ∴ H?j?K3

n??

?? ??1??2

??????0.26j??????2j??n???

?n ?d为有阻尼固有频率 M=0.5,?2?

d?

T

?1 ???????? M?e???

2??

???

1?2

?0.215????lnM??

?1 ?2

d??n?? ,∴ ??d

n?

1.02

??

2

? S=3

∴H?s???2n

S2?2??2

?S nS??n

?1.04

S2

?0.44?S?1.04

?3 A??1n??

34?

2

??6.98 (???n时代入得)

A????

1

2?

,??????90? ????

n???arctg???2

y?t??6.98sin??1.02t???

?

2??

4.1解 :?=2?m时,

单臂,U?R

y?4RU0 0

USg?R??y?

4R

U0

6U?2?120?2?10?y

*3?3?10?64?120

(V)双臂,U?R

y?

2RU0 0

USg?R??y?

2R

U0

2?120?2?10?6

U6y?2?120

*3?6?10?(V)

:?=?m时,

单臂,U?R

y?

4RU0 0

USg?R??y?

4R

U0

2?120?2000?10?6

Uy?*3?3?10?3(V)

4?120

双臂,Uy?

?R

U0 2R0

Sg?R??2R

U0

Uy?

2?120?2000?10?6

Uy?*3?6?10?3(V)

2?120

双臂的灵敏度比单臂的提高一倍。

4.4解:Uy?

?R

U0 R0

Sg?R??R

U0

Uy?

Uy?Sg?(Acos10t?Bcos100t)?Esin10000t

?Sg?AEcos10tsin10000t?Sg?BEcos100tsin10000t

11

SgAE(sin10010t?sin9990t)?SgBE(sin10100t?sin9900t)22

1100101001099909990

Uy(f)?jSgAE[?(f?)??(f?)??(f?)??(f?)]

42?2?2?2?1101001010099009900?jSgBE[?(f?)??(f?)??(f?)??(f?)]42?2?2?2??

4.5解:xa?(100?30cos?t?20cos3?t)(cos?ct)

?100cos2000?t?30cos1000?tcos2000?t?20cos3000?tcos2000?t?100cos2000?t?15(cos3000?t?cos1000?t)?10(cos5000?t?cos1000?t)

Xa(f)?50[?(f?10000)??(f?10000)]?7.5[?(f?10500)??(f?10500)]

?7.5[?(f?9500)??(f?9500)]?5[?(f?11500)??(f?11500)]?5[?(f?8500)??(f?8500)]4.10 解:H(s)?

111

???3 ?s?1RCs?110s?1

H(?)?

1

10?3

j??1

A(?)?

11?(??)

2

?

?(10?3

?)

?(?)??arctan(??)??arctan(10?3?)

Uy?10A(1000)sin(1000t??(1000))?10?0.707sin(1000t?450)?7.07sin(1000t?450

)

4.11 解:A(?)?

1?(??)

2

?(?)??arctan(??) 1

??10时,

A(10)?

?(0.05?10)

?0.816

?(10)??arctan(0.05?10)?26.56?

)?

1

??100时,

A(100?(0.05?100)

?0.408

?(100)??arctan(0.05?100)?78.69?

y(t)?0.5?0.816cos(10t?26.56?)?0.2?0.408cos(100t?45??78.69?)?0.408cos(10t?26.56?

)?0.0816cos(100t?33.69?

)

5.1 t)???

e??th(;(t?0,??0) ?0;(t?0)

R??

x(?)??h(t)?h(t??)dt????

e??te??(t??)??

dt

????

?e

????

e

?2?t

dt?

e2?

5.2 x(t)?A1sin(?1t??1?

?

2

)?A2sin(?2t??2?

?

2

)

由同频相关,不同频不相关得:

2A2Rx(?)?cos?1??cos?2? 22A12

4?5.3:由图可写出方波的基波为x1(t)??sin(?t?2)

Rxy(?)?2

?cos(????

2)

5.4: Sxy(f)?H(f)Sx(f)

H(f)?Sxy(f)/Sx(f)

Sxy(f)?F[Rxy(?)]

Sx(f)?F[Rx(?)]?F[Rxy(??T)]?F[Rj?T

xy(?)]e

H(f)?e?j?T

5.5:见图5-16

5.6:由自相关函数的性质可知:

?2

x?Rx(0)?Acos0?A

x2

rms?x?A

5.7:由对称性性质:

F{sinc2(t)}?1 f??

2?f??

2

?

?2

(t)dt?

??sinc2???df?? ?

2

11

篇10:《长恨歌》习题及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倾国(qīnɡ) 回眸(móu) 霓裳(ní) B.鼙鼓(pí) 千乘(shènɡ) 萦纡(yú)

C.驭气(yù) 仙袂(mèi) 凝睇(dì) D.人寰(huán) 参差(cī) 临邛(qiónɡ)

2.下列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闲暇 姊妹 渺茫B.踌躇 峨嵋 旌旗 C.辗转 阑干 迤逦D.城阕 卓约 连理枝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除了你的善良的精神以外,身无长物,我恭维了你又有什么好处呢?

B.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

C.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D.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不能目无全牛,本末倒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绵绵的春雨,灼人的夏日,萧瑟的秋风,漫天的冬雪,历来都是文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B.我们车间的'检验工作,一连三个月被评为全厂的优胜单位。

C.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随着光阴流转而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了。

D.许多学者也认为,那些水平优越、译文精美的译作本身也成了我国文苑中的珍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5.解释下列词语。

(1)云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萦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耿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分析画线语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歌是从哪些方面来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节选的这部分诗句表现了唐玄宗什么样的心情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读长恨辞 □ (宋)李 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 嵬

□ (清)袁 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0.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解析: B.纡yū。

答案: B

2、 解析: D.阕—阙,卓—绰。

答案: D

3、 答案: A 解析: B.始作俑者:贬义词,是指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首开恶例的

人。此处仅仅将它理解为“第一个”,显然是不当的。C.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弹冠相庆”指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多用作贬义。句中只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D.目无全牛:形容技艺纯熟。属望文生义。

4、 解析:答案: A B.去掉“的检验工作”;C.主谓不搭配;D.“优越”改为“高超”。

5、 答案: (1)高入云霄的栈道。(2)曲折环绕。(3)青春的美好容颜。(4)天色微明的样子。

6、 答案: 画线的语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

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7、 答案: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

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

8、 答案: 这部分诗句表现了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的愁苦、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对杨贵妃

无尽的刻骨相思。

9、 答案: ①通过景物的渲染来描写,有的融情于景,如“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

色薄”“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②通过人物的动作来描写,如“踌躇不能去”“尽沾衣”“信马归”“孤灯挑尽”等。③直接描写心理,如“思悄然”“谁与共”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0、 答案: 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

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

答案: 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

篇11:老人与海习题及答案

老人与海习题及答案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锥形(zhuī) 鱼鳍(qí) 舵柄(duò) 鳐鱼(yáo)

B、两颚(è) 攥住(zǎn) 嗜杀(shì) 黏液(nián)

C、吞噬(shì) 脊髓(shuǐ) 蹂躏(lìn) 撬开(qiào)

D、榫头(sǔn) 打鼾(hān) 残骸(hái) 拽拉(yè)

答案:A 解析:B项,“攥”应读“zuàn”;C项,“髓”应读“suǐ”;D项,“拽”应读“zhuà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海水给它的尾巴扑打得白浪涛天,绳一拉紧,它的身子四分之三都脱出了水面,那绳不住地抖动,然后突然断了。

B、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于是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戮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

C、它们已经蹿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一忽儿一涌而上。

D、短棍落下的当儿,他觉得好像碰到了一块坚韧的橡皮,同时他也感觉到打在铁硬的骨头上。

答案:D 解析:A项,“涛”应为“滔”;B项,“戮”应为“戳”;C项,“涌”应为“拥”。

3、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为自己在中考发挥不好而耿耿于怀,怨天尤人,以致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B、《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居心叵测地把多层含义融合在一个简单的故事里,而我们则从这个故事里读出了一个完整的人生哲学。

C、刚刚步入高中的校门,面对陌生的同学,她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我行我素的人。

D、当人体不活动、不运动时,摄氧量减少,循环系统不顺,肌肉因太少使用而张力变小,骨骼中的钙质入不敷出,常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答案:C 解析:C项,“我行我素”指完全按照自己本来的一套去做,不顾及别人的看法。A项,“怨天尤人”应该改为“自怨自艾”,因为根据选项中为自己的“发挥”“对自己的能力”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埋怨别人,没有把“中考发挥不好”归于客观,故此处应该使用“自怨自艾”;B项,“居心叵测”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是贬义词,应改为“煞费苦心”;D项,“入不敷出”是指收入不够开支,不能用于钙质的'吸收与消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答案:C 解析:A项,“病情迅速蔓延”暗换主语,造成搭配不当和中途易辙的语病。原来的主语是“甲型流感病毒”。B项,属于成分残缺,缺谓语,可在“走上街头”后面加“举行”或“开展”。D项,语序不当,可将“为期两天”放在“在上海举行”的后面,作为一个分句;或将“为期两天”提至“论坛期间”之前,后加“的”作定语;“普及教育”应调整为“教育普及”。

篇1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朱赫来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个英雄战士谱写的一曲 英雄主义 的赞歌。

3、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回答英国记者时说:

“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高尔基的“自传性三部曲”一样,都是 自传性 的小说。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是前苏联(国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6、本文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请你写出一则有关他的故事:参加苏维埃红军等等(举出一例即可)。

7、你能说出保尔的两个好朋友的名字吗?谢廖沙、冬尼娅(任意说出两个即可)。

8、保尔因何被校长开除?

保尔在神父家补课时,把一撮烟末撒在神父家的复活节蒸用的面团上了。

9、谢廖沙是保尔年少时的朋友,在战场上英勇牺牲。

10、保尔最后的著作是《暴风雨里所诞生的'》。

11、保尔在谁的引导下走上革命的道路的?阿尔焦烟。

12、保尔在河边钓鱼时遇到的女孩是谁?冬尼娅。

13、读完本书后,你认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4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 苏联 作家奥斯特罗夫斯基的代表作。

1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苏联 十月革命 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 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优秀小说。

16、修筑 波耶卡 窄轨铁路,使保尔经受了一场严寒、饥饿和艰苦劳动的考验。谁帮保尔完成了小说?谢廖沙。

17、“人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以上这段文字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完后你有何感受?言之成理,贴近主题即可。

18、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水浒传》,我们能感受到梁山好汉们除暴安良的决心;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二、选择题

1、在下列选择中选出与原文不符的一项( D )

A保尔13岁时就开始参加革命活动。

B书中描写了保尔怎样对待监狱、战争、工作友谊、爱情、疾病、挫折等。

C保尔是以作者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被邮差弄丢过。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是:( B)

A 、保尔柯察金 B、奥斯特罗夫斯基 C、高尔基 D、托尔斯泰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保尔在谁的影响下走向革命道路。( C)

A、阿维尔巴赫教授 B、巴扎诺娃 C、朱赫莱 D、母亲

4、保尔的妻子是: ( C)

A、娃莲 B、冬妮娅 C、达雅 D、丽达

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错的打“×”,对的打“√”

1、1920年,保尔在一次作战中头部、腹部多次受伤,右眼失去80%的视力;1927年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他便开始了英雄主义事业——文学创作,1934年出版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3、保尔的英雄表现在他驰骋疆场,骁勇善战,缕立战功上。(×)

4、保尔为救朱赫来而被告密入狱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同国内外敌人和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战斗的优秀小说。( × )

5、保尔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一段名言,是在娃莲墓地上的内心独白。( ∨ )

6、保尔在铁路工厂提出开除任意毁坏贵重钻子、不遵守劳动纪律的共青团员朱赫莱的团籍。( ∨ )

四、简答题:

1保尔被疾病击倒后,朱赫来作为党代表来到工地视察,他马上得到这样的结论:这里的青年都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练成的。请问这里的“钢铁”是什么意思?“这样练成”指哪样?为何这样说?请述之。(至少300字)

2用一句话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苏联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优秀小说。)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①在修筑铁路中,保尔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队“拼命走在前头”,以“疯狂的速度”进行工作。 ② 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他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悲剧命运的打击,开始了为争取归队而进行的斗争等故事。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有:(保尔.柯察金;谢廖沙.勃鲁扎克——保尔童年时的朋友,红军战士,共青团区委书记瓦莉亚.勃鲁扎克——谢廖沙的姐姐,共青团员丽达.乌斯季诺维奇——红军师政治部工作人员,共青团省委常委伊万.扎尔基——红军战士,共青团区委书记伊格纳特.潘克拉托夫——码头工人,货运码头共青团书记尼古拉.奥库涅夫——机车库共青团书记,共青团区委书记费奥多尔.朱赫来——水兵,党的地下工作者,省肃反委员会主席,军区特勤部副部长)

《隆中对》习题及答案

《惊弓之鸟》习题及答案

《越王勾践》习题及答案

《将进酒》赏析及习题答案

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及

高二地理习题及答案

《老屋》阅读习题及答案

俭以养德阅读习题及答案

美丽汉字习题及答案

《藏戏》的习题及答案

自然灾害习题测试及答案(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自然灾害习题测试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