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基能力训练习题及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梦里等花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双基能力训练习题及答案(共含8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梦里等花开”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双基能力训练习题及答案

篇1:双基能力训练习题及答案

Ⅰ.单词辨音:判断下列各题画线部分分别有几种读音:A.一种B.两种 C.三种 D.四种,Put them away, please! 双基能力训练。

1.

[ ]

class same want bag

2.

[ ]

goodness broken empty get

3.

[ ]

wrong worry only not

4.

[ ]

put mum ruler student

5.

[ ]

say play Sunday today

6.

[ ]

flower window know how

7.

[ ]

China school catch chair

8.

[ ]

nine know think orange

Ⅱ.从A、B、C、D中找出其重音与其它几个重音不同的选项。

1.

[ ]

A.yellow B.pencil

C.fourteen D.sweater

2.

[ ]

A.bedroom B.middle

C.very D.Chinese

3.

[ ]

A.basket B.excuse

C.begin D.today

4.

[ ]

A.apple B.duty

C.orange D.thirteen

5.

[ ]

A.worry B.about

C.other D.broken

Ⅲ.单词拼写:根据下列句子及所给单词的首字母,完成以下单词的拼写。

1.“I can see some books there. ”“What o________ things can you see? ”

2.Here are your clothes. Please put them a________.

3.Don't w________. I can help you.

4.“Is seventy and twenty ninety? ”“Yes. That's r________.”

5.What's w________ with your kite?

Ⅳ.找出下列各组单词中范畴与其它几个均不相同的选项。

1.

[ ]

A.sister B.brother

C.friend D.father

2.

[ ]

A.hat B.ruler

C.eraser D.pencil

3.

[ ]

A.bus B.car

C.coat D.jeep

4.

[ ]

A.apple B.banana

C.cake D.orange

5.

[ ]

A.English B.Chinese

C.China D.American

V.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good(名词)________

2.empty(反义词)________

3.right(反义词)________

4.do not(缩略式)________

5.he(宾格)________

6.she(宾格)________

7.them(主格)________

8.knife(复数)________

Ⅵ.改错。

1.Very much thank you.

________

2.I think not so.

________

3.Don't to worry.

________

4.Put on it, please.

________

5.My ruler is broken. What about you?

________

Ⅶ.单项选择:从A、B、C、D四个选项中找出正确的答案。

1.Here are two books. One is yours, ________ is mine.

[ ]

A.other B.others

C.the other D.the others

2.The ________ look nice. Put ________, please.

[ ]

A.sock, away them B.socks, them away

C.sock, it away D.socks, away them

3.—My hat is ________ the tree. What can I do?

—Don't ________ worry. I can get it.

[ ]

A.on, / B.on, to

C.in, / D.in, to

4.— ________, Jim?

—I can't get down.

[ ]

A.What's wrong B.Where are you

C.What do you do D.How are you

5.—Is the window broken?

—I don't think ________.

[ ]

A.this B.that

C.it D.so

6.Don't thank ________. Thank Lily.

[ ]

A.you B.good

C.goodness D./

7.Oh ________! My desk is broken.

[ ]

A.dear B.good

C.fine D.right

8.Please give ________ the ________.

[ ]

A.he, knifes B.he, knives

C.him, knifes D.him, knives

9.What's wrong ________ your bike?

[ ]

A.in B.on

C.of D.with

10.—Can you mend my car?

—________.

[ ]

A.Yes, I don't think so B.Thank you

C.No, I think so D.OK

Ⅷ.句型转换,英语试题《Put them away, please! 双基能力训练》。

1.Sit down. (改为否定句)

________

2.My can write now.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__

3.He' s a twin. (改为复数句)

________

4.Please put away your shoes. (用人称代词替代画线部分改写此句)

________

5.Bob's pencil is broken. (就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_

6.She's Tom's sister.(就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_

7.The boy behind Rose is Jim. (就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_

8.My shoes are under the bed. (就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_

Ⅸ.填入所缺的词,补全下列对话。

—Whose bags are these? Are they 1 ?

—Yes, they're mine. I want 2 take them 3 my bedroom. Could you 4 me, please?

— 5 .

—Can you 6 the red one?

—Oh, it's heavy.

—What 7 the blue 8 ?

—That's OK.

— 9 .

—You're 10 .

参 考 答 案

Ⅰ.1.D 2.C 3.C 4.D 5.B 6.B 7.B 8.B

Ⅱ.1.C 2.D 3.A 4.D 5.B

Ⅲ.1.other 2.away 3.worry 4.right 5.Wrong

Ⅳ.1.C 2.A 3.C 4.C 5.C

Ⅴ.1.goodness 2.full 3.wrong 4.don't 5.him 6.her 7.they 8.Knives

Ⅵ.1.Thank you very much.

2.I don't think so.

3.Don't worry.

4.Put it on, please

5.My ruler is broken. What about yours?

Ⅶ.1.C 2.B 3.C 4.A 5.D 6.C 7.A 8.D 9.D 10.D

Ⅷ.1.Don't sit down.

2.Can Mary write now?

3.They're twins.

4.Please put them away.

5.What's wrong with Bob's pencil?

6.Whose sister is she?

7.Which boy is Jim?

8.Where are your shoes?

Ⅸ.1.yours 2.to 3.to 4.help 5.OK(Certainly) 6.carry 7.about 8.one 9.Thanks 10.welcome

篇2:《将进酒》习题训练及答案

《将进酒》习题训练及答案

能力训练基础演练

1.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钟鼓馔玉zuan 岑夫子cen 奔流ben

B.扪参历井shen 噫吁嚱xu 轻裘qiu

C.砅岩转石peng 恣欢谑xue 金樽zun

D.烹羊宰牛peng 将进酒qiang 恣睢sui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人生得意需尽欢 B.天生我才必有用

C.径须沽取对君酌 D.与尔同消万古愁

3.加粗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

B.将进酒,杯莫停 将:请。

C.斗酒十千恣欢谑 斗酒:比赛喝酒。

D.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4.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奔流/到海/不复/回

C.千金/散尽/还/复来 D.莫使/金樽/空对/月

5.使用了典故的两句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C.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6.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青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课内纵横 阅读《将进酒》,完成7—14题。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7.从哪些诗句揣摩此诗的背景是诗人被放逐的时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怎样解释诗歌开头的“君不见”三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怎样理解诗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兴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上下文有怎样的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人为什么“但愿长醉不复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通过哪些词语,你看到了诗人狂放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首诗统摄全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纵横 阅读《将进酒》,完成7—14题。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7.从哪些诗句揣摩此诗的背景是诗人被放逐的时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怎样解释诗歌开头的“君不见”三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怎样理解诗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兴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上下文有怎样的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人为什么“但愿长醉不复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通过哪些词语,你看到了诗人狂放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首诗统摄全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馔zu4n—zhu4n) 2.C 3.C 4.C 5.AB 6.B

7.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些诗句中,可以揣摩出,这是诗人被赐金放还、出长安之后所作的一首诗。因为这些句子表现出对权贵的透彻了解和由此产生的蔑视和鄙弃,对权贵们嫉贤妒能、统治者压制人才的愤激和不满。而这只能在碰壁于朝廷之后。

8.您难道没有看见吗?常见于乐府诗的'开头和结尾,以呼告的语气引起读者注意,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9.这一句有比兴的作用,以黄河水的急遽奔流和一去不复返引起人生短暂的慨叹,比喻人生易老,年华易逝;同时,以黄河的伟大永恒来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10.上下句都是这一句的原因和背景。人生既然如此短暂易逝、渺小脆弱,何必让它浸透在悲观伤感之中?如此旷世奇才,皇天终将不负,区区千金,不足挂怀,正好尽兴开怀。

11.这是诗人的愤激之辞。李白秉拿云之志,抱旷世奇才,常自比于谢安诸葛,希望辅佐君王,成就不世之业,却因君王昏庸、权奸当道、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诗人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理想彻底破灭。他无力改变这一切,于是只好逃入酒乡,从痛苦中摆脱出来。

12.曹植少以才华为父亲曹操赏识,谢灵运以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他颇有功名事业心,一生追求“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却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终生不用,有志难展,结果英年早逝。李白钦佩其才干,同情其遭遇,借以自况;加之曹植与酒联系颇多,正好切事,所以用为例证。

13.一,口气甚大,“呼儿”“与尔”,指挥倜傥。二,出手甚大,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以图一醉。三,倒宾为主,本是被友人招饮的落魄之客,此刻忘形,竟高踞一席,颐指气使,甚至提议典裘当马,其形骸之放达,情态之任诞,呼之欲出。

1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5.金樽、玉盘,极言器皿之华美;清酒、珍馐,极言酒食之精美;十千、万钱,极言价值之昂贵。如此美酒佳肴,更兼知交挚友,“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若在平时,“会须一饮三百杯”,但诗人却“停杯投箸不能食”,这就反衬出诗人强烈的思想情绪,推动诗情的发展。

16.端起又放下酒杯,拿起又摔下筷子,离席拔剑又四顾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直接表现出遭受挫折后怅然若失、郁怒愤慨、心潮难平而又茫然失措的情态。

17.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概括现实生活中四处碰壁的深刻感受,具有比兴作用:冰雪喻阻遏之冷酷,满塞喻阻遏之严重。

18.吕尚九十岁垂钓于盘溪水而遇文王,伊尹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不久受商汤礼聘,诗人以此表达自己虽然归隐但仍然希望得到重用,也一定会东山再起的复杂的情感。“乘风破浪”是坚信自己终有一天要像刘宋名将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长驱万里,到达人生理想的彼岸。使用这些典故,以较少的文字,表达出复杂丰富甚至是不便直率说出的思想感情。

篇3:五年级数学综合能力训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综合能力训练习题

一、口算

2.5×3=4.4÷(5×0.2)=7×1.3=

0.96÷0.06=0.36×0.3=0.35÷0.7=

4×0.8×0.25×1.25=13+0.7÷0.7=

二、填空

(1)“求8个2.5是多少”的乘法算式是( ),积是( )。

(2)12×0.5表示( ),积是( )。

(3)600kg=( )t。

(4)3.25h=( )h( )min

(5)2.5的1.2倍是( );( )扩大6倍是0.24。

(6)4.5×22=( )×2.2;3.27÷0.08=327÷( )

(7)5.9×0.8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8)4.8×100.1=4.8×( )+4.8×( )。

(9)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60.2,其中一个因数是17.2,另一个因数是( )。

(10)36÷33的`商用循环小数简便方法表示是( ),保留二位小数约是( )。

三、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2.050505不是循环小数。( )

(2)一个数除以0.8,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3)0.8×5.2÷0.8×5.2=1( )

(4)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10倍。( )

四、用竖式计算下面各数

(1)8.6×3.25=

(2)0.325×0.14=

(3)13.65÷13=

(4)18.6÷1.26=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0.8×(12.5+1.25)(2)2.5×0.46×0.04

(3)1.2÷1.25(4)2.74×9.5+0.5×2.74

篇4:苏轼《赤壁赋》习题训练以及答案

苏轼《赤壁赋》习题训练以及答案

训练题

1.选出加粗词注音、释义正确的一项。

A.歌窈窕(yao tiao)之章

浩浩乎如冯(ping通“凭”,乘)

虚御风击空明兮溯(su逆流而上)流光

B.倚(yi依)歌而和(he唱和)之

不绝如缕(lv细丝)

C.余音袅袅(yi yi声音婉转悠长)

苏子愀(qiao)然

横槊(shuo长矛)赋诗

D.羡(xian羡慕)长江之无穷

洗盏更酌(zhuo商量)

泣孤舟之嫠(l0)妇

2.选出加粗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 [ ]

A.苏子愀然 B.凌万顷之茫然

C.何为其然也 D.其声呜呜然

3.选出短语结构与众不同的一项 [ ]

A.白露横江 B.水光接天

C.旌旗蔽空 D.冯虚御风

4.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驾一叶之扁舟

B.倚歌而和之

C.自其变者而观之

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5.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知不可乎骤得

D.郁乎苍苍

6.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 ]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举匏樽以相属

D.相与枕藉乎舟中

7.选出“之”字起取消主谓独立性作用的一项[ ]

A.不知东方之既白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哀吾生之须臾

D.羡长江之无穷

8.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 ]

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9.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 ]

A.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C.惟兄嫂是依

D.渺渺兮予怀

10.选出下列作品中不同类的项[ ]

A.《游褒禅山记》

B.《石钟山记》

C.《念奴娇。赤壁怀古》

D.《赤壁赋》

11.选出下列文句的译文有错的项[ ]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我们任凭那苇叶般的小舟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这优美的月色美景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暗自哭泣。

C.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曹孟德横执着长矛吟诵诗篇,本来是一代杰出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儿呢?

篇5: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答案

贤士隐居者

[宋]洪 迈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9.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大概

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 殆:恐怕

C.虽细事不苟也 苟:马虎

D.辄一扣之 扣:求教

解析:选B。殆:几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蕲人之知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不妄与人接②欲呼张良与俱去

C.①与所缺而未知者②重为乡党所笑

D.①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解析:选B。B项与都是介词,和、跟的意思;A项之,①否定句中,宾语前置;②动词,去到。C项所,①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②所和为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D项则,①连词,就;②表判断的副词,就是。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解析:选A。从来不与外人交往意思与原文不符。

12.断句与翻译。

(1)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季 庄 闻 其 至 必 倒 屣 出 迎 相 对 小 室 极 意 讲 论 自 昼 竟 夜 殆 忘 寝 食 告 去 则 送 之 数 里 相 得 欢 甚。 小学生诗歌阅读《粉笔歌》不丹的幸福观给我们的启示 阅读答案“窃书不算偷”的闹剧该收场了 阅读答案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2)①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被别人知道(或理解)。

②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

参考译文:

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被别人知道(或)理解,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这样的人物间或有之,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恭谨地抄录下来。

其一说的是慈溪人蒋季庄,正当徽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考究经书,不随便和人往来。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拜访他。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尽情地谈论,从白天到晚上,几乎忘记睡觉吃饭。高抑崇告辞离开时,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有人问高抑崇说: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却只有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高抑崇回答说:我终年读书,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时,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次累积数十条。只要一去拜访蒋君,没有不迎刃而解的。但是蒋季庄的长处,其他人未必能够了解。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

其二说的是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他有个弟弟不喜欢读书,王茂刚就让他经商来糊口,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尤其对《周易》一书的造诣深邃。沈焕任通判州事时,曾经拜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还说他气质严谨持重,看他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

其三说的是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寓居在慈溪。他保持廉洁的操行,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天明起床,等卖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其它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假如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喜欢交游。

其四说的是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操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入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相馈送。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忍饥挨饿,最终也不求别人。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观察他的容颜,聆听他的论议,无不使人尊敬。县尉谢生把一套衣服送给他,说: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片敬意,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啊!最终还是推辞掉。

这四位君子,真应该写进史书里。 小学生诗歌阅读《粉笔歌》不丹的幸福观给我们的启示 阅读答案“窃书不算偷”的闹剧该收场了 阅读答案

篇6:高中课外阅读训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课外阅读训练习题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共18分)

海棠花

季羡林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得有一个晚上同几个同伴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此外,就是同一个老朋友在大毒日头下面跑过许多条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过一次牡丹;又因为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满地残英。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几乎没有。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天气陡然暖了起来,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这样静。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立刻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了,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她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填满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

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1941年5月29日写于德国哥廷根)

小题1:作者为什么以海棠花为题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答。 (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 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何关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结合全文阐释文章最后一句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的含义及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 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中的远和近是指什么?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远和近的这种心理反差的理解。(不少于100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是全文行文的线索,(1分),因为文章开头由看到别人家园子里的海棠花到自家园子里的

海棠花,最后写到在异国他乡的海棠花,海棠花串起了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片断,自然唤起了乡

思。(2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1分),抒发了对祖国的强烈的思念之情。(1分)(答到要点即可)

小题2: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2分)

小题3:(1) 实写眼前的景物(晚霞)的壮观美丽(1分); (2)烘托作者内心浓浓的思乡之情(1分);(3)寄托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愿望(2分)。

小题4:此处的远指时空距离,近指情感(心理)距离;(2分)围绕只要我们找到了情感的寄托,距离将不再是阻隔谈即可,(1分)但必须举例阐释才行。(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

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短文海棠花贯穿全文,解此题时要讲清海棠花是如何贯穿全文,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并借以抒发作者感情的。

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划线句子含义,要紧密联系具体语境和本段中心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句子含义不能停留在字面,要结合文章的主题来理解。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理解远和近的正确含义,然后联系现实生活,言之成理即可。

篇7:高考阅读训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阅读训练习题及答案

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

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地大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另一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就曾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个美艳的存在。

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雏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然而,你一看就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八大山人画的鸟,蜷曲着身子,寥寥几笔,把鸟的全部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画已经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俗,剩下的只有士气的符号,简捷清纯、精微广大、高明中庸。

中国画的这种简洁丰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陶瓷上的绘画就有体现。猪纹陶钵属于河姆渡文化时期,但刻画在陶罐上的猪极富神韵。大量的留白、相当简单的线条,却将猪那种神情、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能引发你无尽的联想。

人面彩陶瓶属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个作品反映的是远古先民的一种思考状态,你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你看他的眼睛里若有疑惑,可是这个疑惑又混混沌沌,让人感到没有答案而有所茫然。这个茫然体现出一个童稚的天真。还有,嘴边那个酒窝在那儿,像一个很憨厚的人,混沌、茫然、天真、憨厚、简朴。从这个简单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天籁、神韵、简朴。这就是我们文化的源头,这种对于艺术的感悟,对于微言大义的追求流传了几千年,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国画之中。

1.下列关于知其白而守其黑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知其白而守其黑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是老子哲学思想在中国绘画中的一种很好体现。

B.知其白而守其黑是中国人思维的一种表现,也影响着画家的国画创作,使国画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美。

C.在中国绘画中,黑和白分别对应笔墨内容和画面的空白,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对比表现出来的。

D.知其白而守其黑与中国禅宗所说的妙悟者不在多言的道理相似,强调以最简练的笔墨或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2.关于中国绘画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项是(3分)

A.画家通过感悟天地大美,对其作出诗性判断,创作出的作品才有可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B.中国绘画遵循自然之道,通过笔墨来真实再现天地山川、草木虫鱼自身的美及其运行的目的。

C.国绘画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注重以少许胜多许,用笔简洁却使画面丰润而富有神韵。

D.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当然也是中国绘画的源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八大山人寥寥几笔便将鸟的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创作就是国画中表现出符号化趋势的代表。

B.国画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绘画中,启发读者去感受、体会美,无须刻意追求美的自然真实性。

C.仰韶文化时期人面彩陶瓶上的先民眼睛若有疑惑和茫然,形象地将五千年前远古时期先民的憨厚与天真展现出来。

D.王维在《山水诀》中把禅宗的妙悟者不在多言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

参考答案

1.C(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对比错。)

2.B(真实再现有误.)

3.B(A项士气的符号与符号化趋势不是同一概念。C项嘴边那个酒窝在那儿,像一个很憨厚的人。D项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无依据。)

篇8:《歌声》阅读训练习题及答案

《歌声》阅读训练习题及答案

歌声

⑴梅林坳的路是难行的,肩上的负荷渐渐地沉重起来。我们进行在艰难的道路上。

⑵那正遭受着残酷践踏的土地——九龙新界的远影,还依稀地在那迷蒙的烟雾中,在那模糊的远山的阴影下,好像一只在荒野颤抖着的受伤的野兽。人们不都是刚从那死亡线上逃脱出来的吗?

⑶站在山道上回过头去,那久经荒芜的田地,变成了瓦砾的村舍的旧迹,被砍伐了树木残根……还清晰地显露在人们的眼底,这一切都铭志着这土地的被蹂躏、被残害的过往。

⑷仰望山头,路还多么悠长啊!可是,越过这山壁,越过这难行的险道,不就是自由的天地吗?怀着这希望,这确信,谁也不会发出一声怨叹。曾经走到绝望边缘上的人是不会屈服于艰苦的。

⑸一刻钟以前,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可是现在,我们竟然平安地转上了通向自己人的土地的路,摆脱了野兽的跟踪。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⑹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是多么地高兴啊!向北望去,一片丰饶的田地,展开在山下,虽然已是残冬的季候,可是,那些成熟了的麦子,那些将近开花的蔬菜,绿得多么诱人啊!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⑺微风轻拂着我们发红的脸,阳光从云隙里伸展下来,温暖着我们,有如一条金色的被子。多么明朗的天气啊!我们多久不曾在这样明朗的天空下呼吸过了啊,三十天以来,在我们的记忆中似乎搜寻不出一个明朗的天气。那些日子,天空总是那么阴沉。战烟和阴雾混合着,低低地压了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那时,我曾经想:“香港的天气难道向来是这样的么?为什么一向不曾发觉呢?”可是,现在,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我们又能轻快地呼吸清新的空气了!

⑻经过了十几分钟的休息,一天行旅的疲劳,似乎很快地洗清了,我们又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未尽的旅程。

⑼下坡路特别地好走,人们的脚步都轻松了起来。有人轻轻地唱起歌来:

⑽“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歌是太熟悉了、不大容易在人们的心里唤起感动。可是,现在,这同样的歌声,却多么地叫人感动啊!

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不曾听到过这歌声,谁还敢唱这首歌?侵略者不是正在窥视着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企图以一声歌或一句话来屠杀的罪犯吗?我还清楚地记得:在圣诞节次日的那个恐怖的早晨,邻家的.三岁的孩子曾经为着唱了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遭到她母亲一顿打。当她母亲变了脸色,用手扪住她嘴的时候,她挣扎着,带哭地问:“为什么不许唱呢?”

⑿大人们也只能含着泪沉默地望着她,谁能说唱这歌是有罪的呢?三岁的孩子是不能了解这一夕之间的巨变的,她有什么理由要抑制这唱歌的欲望呢?

⒀可是“现在”我们又重新听到了这歌声!一个人低声地开始,于是第二人,第三人……不自觉地随和起来,于是这低声的吟哦终于成了壮大的歌声……叫人激动、颤栗的唱歌!

⒁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岖,可是却不再感到疲困,因为我们终于越过了那生和死的界山,踏上了自己人的土地!

说明:本文选自《旅程记》,作者以群,写于l942年4月。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后,我党组织护送一批知名文化人离开香港,经由广东沦陷区到达抗战大后方。本文所写,即为这次行动的一段生活。

1.(3分)第⑷段中“自由的天地”在文中是指① 。

⑸⑹两段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② ;例: 。

③ ;例: 。(6分)

2.第①段文字中多次写到“明朗的天气”,表达了作者 的心志;“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既指 ;又指 。(3分)

3.“这同样的歌声”现在为什么“叫人感动?”(3分)

4.文中第⑾段划横线的文字对第⒀段的描写起到了 作用。

5.(5分)从全文看,⒁段连用“依然”一词的作用是

《歌声》答案

1、①抗战大后方

②排比。例如: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③反问(或比喻)。例如:反问: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 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比喻:摆脱了野兽的跟踪。

2、向往光明,追求自由;战烟和阴雾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敌占区人们被蹂躏、被残害的内心感受。

3、经受被奴役的痛苦,才觉得这歌声的感人

4、反衬

5、①呼应开头。

②为突出“踏上了自己的土地”,获得自由时的欢快心情。

苦瓜高考阅读训练习题及答案

说林冲高考阅读训练习题及答案

《隆中对》习题及答案

《惊弓之鸟》习题及答案

《越王勾践》习题及答案

《将进酒》赏析及习题答案

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及

高二地理习题及答案

《老屋》阅读习题及答案

俭以养德阅读习题及答案

双基能力训练习题及答案(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双基能力训练习题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