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的周庄》的阅读习题及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jul12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绝版的周庄》的阅读习题及答案(共含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jul124”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绝版的周庄》的阅读习题及答案

篇1:《绝版的周庄》的阅读习题及答案

《绝版的周庄》的阅读习题及答案

①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

②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以致使你这样沧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周庄,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周庄,我叫着你的名字,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动人。我真想揽你入怀。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来已习惯的清静与孤寂被打破了。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周庄,我来晚了。

③有人说,周庄是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眼前即刻闪现出古苏州的模样。是的,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却已远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这样,周庄这位江南的古典秀女便名播四海了。然而,霓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正在周庄四周崛起,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

④参加富贵茶庄奠基仪式。颇负盛名的富贵企业和颇负盛名的周庄联姻。而周庄的代表人物沈万三也名富,真是巧合。代表富贵茶庄讲话的,是一位长发飘逸的女郎,周庄的首席则是位短发女子,又是巧合。富贵、茶、周庄、女子,几个字词在春雨中格外亮丽。回头望去,白蚬湖正闪着粼粼波光。

⑤想起了台湾作家三毛,三毛爱浪游,三毛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三毛的长发沾的什么风都有。三毛一来到周庄就哭了,三毛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祖母。三毛心里其实很孤独。三毛没日没夜地跟周庄唠叨,吃着周庄做的小吃。三毛说,我还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三毛是哭着离去的,三毛离去时最后亲了亲黄黄的油菜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周庄的遗憾在于没让三毛久久留下,三毛一离开周庄便陷入了更大的孤独,终于把自己交给了一双袜子。三毛临死时还念叨了一声周庄,周庄知道,周庄总这么说。

⑥入夜,乘一只小船,让桨轻轻划拨。时间刚过九点,周庄就早早睡了,是从没有电的明清时代就养成的习惯?没有喧闹的声音,没有电视的声音,没有狗吠的声音。

⑦周庄睡在水上。水便是周庄的床。床很柔软,有时轻微地晃荡两下,那是周庄变换了一下姿势。周庄睡得很沉实。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鞋子多半旧了,沾满了岁月的征尘。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粲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我。我知道,打着鼾息的周庄,民族味儿很浓。

⑧忽就闻到了一股股沁心润肺的芳香,幽幽长长的经过斜风细雨的过滤,纯净而湿润。这是油菜花。早上来时,一片一片的黄花浓浓地包裹了古老的周庄。远远望去,色彩的反差那般强烈。现在这种香气正氤氲着周庄的梦境,那梦必也是有颜色的。

⑨坐在桥上,我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这么看着的时候,就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感到水巷深处,哪家屋门开启,走出一位苍髯老者或纤秀女子。那是沈万三还是迷楼的阿金姑娘?周庄的夜,太容易让人生出幻觉。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标题《绝版的周庄》,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周庄的古典美得天独厚,不可复制;二是指像苏州这些从前的水乡古镇已变得现代,周庄已经是国内仅存的.水乡古镇。

B.第六段中,作者生动形象地写出入夜在周庄乘小船的情景,用了拟人、排比、夸张等手法,写出了周庄与现代都市之夜截然不同的平和与安宁。

C.作者看到周庄四周正在崛起的舞厅和酒楼,不禁发出疑问: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表现出对周庄能否抵抗得住现代化诱惑的深沉的担忧。

D.作者反复强调我来晚了,既有相见恨晚之意,表达自己对周庄的仰慕之情;也为自己没有早来周庄看到她最原始纯静之美,现在她的美已经变味而惋惜。

E.本文语言生动,想象丰富,自如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既充分描写出周庄淡雅的自然之美,又深刻表达出周庄纯秀的人文之美。

2.文中前两段用你称呼周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3.分析下面两句话的含意及表达效果。(6分)

①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却已远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3分)

②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粲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我。(3分)

4.本文中的周庄具有哪些特点?本文开头说周庄不算太美,后文又说周庄依然很美,是不是自相矛盾?你怎样理解?(8分)

【答案】

1.答D项给3分,答B项给2分,答A项给1分;答C、E不给分。

2.作者采用第二人称,并且使用了比拟手法,将周庄比拟成女子。(能答出比拟手法给2分)这样写,使周庄具有了人的灵性,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周庄的美。(能答出比拟的作用给2分)以第二人称称呼周庄,像是与周庄直接对话,更便于直接抒发对周庄的热爱之情。(2分)

3.①作者运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苏州已经从原来具有古典之美的水乡变成了具有现代时尚特点的城市。(2分)

②樱花产自日本,我也来自外地,在这一点上两者相像。(1分)周庄有浓厚的中国风情,有接纳包容外物的气度和胸怀,使这一切都很好的融入了周庄。(2分)

4.第一问:古典、朴素、纯秀、大方。(能答出两点即给2分,否则不给分)第二问:不矛盾,这句话是从不同角度对周庄的评价。周庄灰衣白裙、红花绿柳,自然朴素,不是浓妆艳抹的那种世俗眼中的美,所以说不算太美;(2分)周庄建于明代,已历尽沧桑,但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是朴素动人的内在美,所以说依然很美。(2分)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答对比也给分),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作者没有说周庄之美已经变味,只是表达出一种担心。B项,本段没有使用夸张手法。A项国内仅存过于绝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第二称的作用。第二人称的作用主要有:1、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2、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结合本文的内容再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3.试题分析: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要分析其运用的修辞手法,还要分析其中的重要词语。第一句中的罗衫长褂丝绣的团扇即喻指传统的古典之美。第二句要理解原本不是周庄的,言下之意为现在已融入了周庄,即体现了周庄的包容性。

4.试题分析:第一问可从以下内容概括: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第二问,应从文章的第一二段分析得出答案,第一段是论述不算太美,第二段论述依然很美。将两段的主要内容分析出来即可。

篇2:绝版的周庄阅读答案

王剑冰

①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

②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以致使你这样沧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周庄,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周庄,我叫着你的名字,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动人。我真想揽你入怀。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来已习惯的清静与孤寂被打破了。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周庄,我来晚了。

③有人说,周庄是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眼前即刻闪现出古苏州的模样。是的,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却已远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这样,周庄这位江南的古典秀女便名播四海了。然而,霓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正在周庄四周崛起,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

④参加富贵茶庄奠基仪式。颇负盛名的富贵企业和颇负盛名的周庄联姻。而周庄的代表人物沈万三也名富,真是巧合。代表富贵茶庄讲话的,是一位长发飘逸的女郎,周庄的首席则是位短发女子,又是巧合。富贵、茶、周庄、女子,几个字词在春雨中格外亮丽。回头望去,白蚬湖正闪着粼粼波光。

⑤想起了台湾作家三毛,三毛爱浪游,三毛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三毛的长发沾的什么风都有。三毛一来到周庄就哭了,三毛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祖母。三毛心里其实很孤独。三毛没日没夜地跟周庄唠叨,吃着周庄做的小吃。三毛说,我还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三毛是哭着离去的,三毛离去时最后亲了亲黄黄的油菜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周庄的遗憾在于没让三毛久久留下,三毛一离开周庄便陷入了更大的孤独,终于把自己交给了一双袜子。三毛临死时还念叨了一声周庄,周庄知道,周庄总这么说。

⑥入夜,乘一只小船,让桨轻轻划拨。时间刚过九点,周庄就早早睡了,是从没有电的明清时代就养成的习惯?没有喧闹的声音,没有电视的声音,没有狗吠的声音。

⑦周庄睡在水上。水便是周庄的床。床很柔软,有时轻微地晃荡两下,那是周庄变换了一下姿势。周庄睡得很沉实。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鞋子多半旧了,沾满了岁月的征尘。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粲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我。我知道,打着鼾息的周庄,民族味儿很浓。

⑧忽就闻到了一股股沁心润肺的芳香,幽幽长长的经过斜风细雨的过滤,纯净而湿润。这是油菜花。早上来时,一片一片的黄花浓浓地包裹了古老的周庄。远远望去,色彩的反差那般强烈。现在这种香气正氤氲着周庄的梦境,那梦必也是有颜色的。

⑨坐在桥上,我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这么看着的时候,就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感到水巷深处,哪家屋门开启,走出一位苍髯老者或纤秀女子。那是沈万三还是迷楼的阿金姑娘?周庄的夜,太容易让人生出幻觉。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标题《绝版的周庄》,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周庄的古典美得天独厚,不可复制;二是指像苏州这些从前的水乡古镇已变得现代,周庄已经是国内仅存的水乡古镇。

B.第六段中,作者生动形象地写出入夜在周庄乘小船的情景,用了拟人、排比、夸张等手法,写出了周庄与现代都市之夜截然不同的平和与安宁。

C.作者看到周庄四周正在崛起的舞厅和酒楼,不禁发出疑问: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表现出对周庄能否抵抗得住现代化诱惑的深沉的担忧。

D.作者反复强调我来晚了,既有相见恨晚之意,表达自己对周庄的仰慕之情;也为自己没有早来周庄看到她最原始纯静之美,现在她的美已经变味而惋惜。

E.本文语言生动,想象丰富,自如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既充分描写出周庄淡雅的自然之美,又深刻表达出周庄纯秀的人文之美。

2.文中前两段用你称呼周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3.分析下面两句话的含意及表达效果。(6分)

①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却已远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3分)

②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粲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我。(3分)

4.本文中的周庄具有哪些特点?本文开头说周庄不算太美,后文又说周庄依然很美,是不是自相矛盾?你怎样理解?(8分)

阅读【答案】

1.答D项给3分,答B项给2分,答A项给1分;答C、E不给分。

2.作者采用第二人称,并且使用了比拟手法,将周庄比拟成女子。(能答出比拟手法给2分)这样写,使周庄具有了人的灵性,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周庄的美。(能答出比拟的作用给2分)以第二人称称呼周庄,像是与周庄直接对话,更便于直接抒发对周庄的热爱之情。(2分)

3.①作者运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苏州已经从原来具有古典之美的水乡变成了具有现代时尚特点的城市。(2分)

②樱花产自日本,我也来自外地,在这一点上两者相像。(1分)周庄有浓厚的中国风情,有接纳包容外物的气度和胸怀,使这一切都很好的融入了周庄。(2分)

4.第一问:古典、朴素、纯秀、大方。(能答出两点即给2分,否则不给分)第二问:不矛盾,这句话是从不同角度对周庄的评价。周庄灰衣白裙、红花绿柳,自然朴素,不是浓妆艳抹的那种世俗眼中的美,所以说不算太美;(2分)周庄建于明代,已历尽沧桑,但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是朴素动人的内在美,所以说依然很美。(2分)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答对比也给分),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作者没有说周庄之美已经变味,只是表达出一种担心。B项,本段没有使用夸张手法。A项国内仅存过于绝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第二称的作用。第二人称的作用主要有:1、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2、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结合本文的内容再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3.试题分析: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要分析其运用的修辞手法,还要分析其中的重要词语。第一句中的罗衫长褂丝绣的团扇即喻指传统的古典之美。第二句要理解原本不是周庄的,言下之意为现在已融入了周庄,即体现了周庄的包容性。

4.试题分析:第一问可从以下内容概括: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第二问,应从文章的第一二段分析得出答案,第一段是论述不算太美,第二段论述依然很美。将两段的主要内容分析出来即可。

篇3:《绝版的周庄》阅读练习及答案

《绝版的周庄》阅读练习及答案

绝版的周庄

王剑冰

①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

②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以致使你这样沧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周庄,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周庄,我叫着你的名字,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动人。我真想揽你入怀。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来已习惯的清静与孤寂被打破了。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周庄,我来晚了。

③有人说,周庄是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眼前即刻闪现出古苏州的模样。是的,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却已远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这样,周庄这位江南的古典秀女便名播四海了。然而,霓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正在周庄四周崛起,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

④参加“富贵茶庄”奠基仪式。颇负盛名的富贵企业和颇负盛名的周庄联姻。而周庄的代表人物沈万三也名富,真是巧合。代表富贵茶庄讲话的,是一位长发飘逸的女郎,周庄的首席则是位短发女子,又是巧合。富贵、茶、周庄、女子,几个字词在春雨中格外亮丽。回头望去,白蚬湖正闪着粼粼波光。

⑤想起了台湾作家三毛,三毛爱浪游,三毛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三毛的长发沾的什么风都有。三毛一来到周庄就哭了,三毛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祖母。三毛心里其实很孤独。三毛没日没夜地跟周庄唠叨,吃着周庄做的小吃。三毛说,我还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三毛是哭着离去的,三毛离去时最后亲了亲黄黄的油菜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周庄的遗憾在于没让三毛久久留下,三毛一离开周庄便陷入了更大的孤独,终于把自己交给了一双袜子。三毛临死时还念叨了一声周庄,周庄知道,周庄总这么说。

⑥入夜,乘一只小船,让桨轻轻划拨。时间刚过九点,周庄就早早睡了,是从没有电的明清时代就养成的习惯?没有喧闹的声音,没有电视的声音,没有狗吠的声音。

⑦周庄睡在水上。水便是周庄的床。床很柔软,有时轻微地晃荡两下,那是周庄变换了一下姿势。周庄睡得很沉实。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鞋子多半旧了,沾满了岁月的征尘。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粲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我。我知道,打着鼾息的周庄,民族味儿很浓。

⑧忽就闻到了一股股沁心润肺的芳香,幽幽长长的经过斜风细雨的过滤,纯净而湿润。这是油菜花。早上来时,一片一片的黄花浓浓地包裹了古老的周庄。远远望去,色彩的反差那般强烈。现在这种香气正氤氲着周庄的梦境,那梦必也是有颜色的。

⑨坐在桥上,我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这么看着的时候,就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感到水巷深处,哪家屋门开启,走出一位苍髯老者或纤秀女子。那是沈万三还是迷楼的阿金姑娘?周庄的夜,太容易让人生出幻觉。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标题《绝版的周庄》,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周庄的古典美得天独厚,不可复制;二是指像苏州这些从前的水乡古镇已变得现代,周庄已经是国内仅存的水乡古镇。

B.第六段中,作者生动形象地写出入夜在周庄乘小船的情景,用了拟人、排比、夸张等手法,写出了周庄与现代都市之夜截然不同的平和与安宁。

C.作者看到周庄四周正在崛起的舞厅和酒楼,不禁发出疑问:“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表现出对周庄能否抵抗得住现代化诱惑的深沉的担忧。

D.作者反复强调“我来晚了”,既有相见恨晚之意,表达自己对周庄的仰慕之情;也为自己没有早来周庄看到她最原始纯静之美,现在她的美已经变味而惋惜。

E.本文语言生动,想象丰富,自如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既充分描写出周庄淡雅的自然之美,又深刻表达出周庄纯秀的人文之美。

(2)文中前两段用“你”称呼周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3)分析下面两句话的含意及表达效果。(6分)

①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却已远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3分)

②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粲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我。(3分)

(4)本文中的周庄具有哪些特点?本文开头说周庄“不算太美”,后文又说周庄“依然很美”,是不是自相矛盾?你怎样理解?(8分)

参考答案:

11.(1)答D项给3分,答B项给2分,答A项给1分;答C、E不给分。(D项,作者没有说周庄之美已经变味,只是表达出一种担心。B项,本段没有使用夸张手法。A项“国内仅存”过于绝对)

(2)作者采用第二人称,并且使用了比拟手法,将周庄比拟成女子。(能答出比拟手法给2分)这样写,使周庄具有了人的灵性,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周庄的美。(能答出比拟的作用给2分)以第二人称称呼周庄,像是与周庄直接对话,更便于直接抒发对周庄的热爱之情。(2分)

(3)①作者运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苏州已经从原来具有古典之美的水乡变成了具有现代时尚特点的城市。(2分)

②樱花产自日本,“我”也来自外地,在这一点上两者相像。(1分)周庄有浓厚的中国风情,有接纳包容外物的气度和胸怀,使这一切都很好的融入了周庄。(2分)

(4)第一问:古典、朴素、纯秀、大方。(能答出两点即给2分,否则不给分)第二问:不矛盾,这句话是从不同角度对周庄的评价。周庄灰衣白裙、红花绿柳,自然朴素,不是浓妆艳抹的那种世俗眼中的美,所以说不算太美;(2分)周庄建于明代,已历尽沧桑,但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是朴素动人的内在美,所以说依然很美。(2分)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答“对比”也给分),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2分)

篇4:《绝版的暮春》阅读答案

◆朱以撒

①又是一年三月三。兰亭的上空澄澈得如同小儿的眼神,修竹在温润的地气里拔节,有风吹过,春日最有风韵的那个部分就是由竹林中的绿意释放的。

②已经一千六百多年过去了,大多琐屑的日子被人淡忘,只是这一天,人们照例要汇聚兰亭,纪念书圣,弘扬书道,效晋时士人流觞曲水,吟诗作赋。我们正努力地复原着当时的仪式,贴近那一场盛会。而今,利用这种仪式,文人们是否能够抵达那个烟水遥遥的深处呢?

③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很欣喜地写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四十多人行走在山间林木道中,士林 中很有影响的谢安来了,高僧释支遁来了,王羲之带了几个儿子一起出动,最小的是献之,此时九岁。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 。流觞到处,诗思敏捷者脱口而出。谢安、王羲之、孙绰等二十余人很快成诗,博得一片好评;卞迪、丘髦等十余人一时难以即席吟诵,罚酒三巨觥。年少的王献之参与这样的成人活动,一时不知所措,也只好喝了罚酒。一切都是自如的,随意的',唯有这样,雅集才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气氛。

④谢安也参加了兰亭雅集,和一个普通文人一样,成四言五言诗各一首。在雅集中,丝毫不见他有与人不同之处。从文人角度看,谢安的影响要胜过雅集中的每一个人。从职务上看,谢安历任了桓温司马、吏部尚书,东晋孝武帝时甚至位居宰相。这样的人在兰亭雅集中,与大家平等,无人着意提起,也无专文渲染。这正是晋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文风。难得的是谢安的平常心,更难得的是诸士人的平常心,以至达到了自由的最大值。

⑤山水怀抱中的文人相聚,适意是雅集的动力。由于适意而毋需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每一个相与者都重在个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味。一次寻常的文人聚会能流传下来,恐怕远远超过了所有参与者的料想,他们只是觉得快乐了一天,一身轻松地披戴着芳草野花的香气回家。

⑥今日的兰亭依然清幽静谧,只是人工痕迹多了,不是当年的草莽情调,渐渐把自然气味逼到角落,以至似有若无了。在孙绰笔下,短短数字已将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远比今日所见丰富。像《兰亭序》这样的美文,亦是这样,一个高度确立了,后人有再多的兰亭修葺,至多是一种怀旧、仿效。

⑦公元353年的这个暮春之后,我们的许多集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们在追随复制中想念和回顾,那往日已淡如竹林中袅袅的烟水气了。

⑧在暮春,的确可以沿着兰亭方向走,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

【阅读题目】

28、绝版的东西往往弥足珍贵。公元353年的那个暮春,究竟有些什么让人觉得珍贵而不可复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答出三点即可。(3分)

29、仿照第③段划横线句子,顺其思路,再写一句话,表现兰亭雅集的美好。(2分)

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 。

30、第④段重点介绍了位居宰相的大文豪谢安参加兰亭雅集的情形,加点的“丝毫”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31、“适意是雅集的动力。”请用第⑤段的相关语句说说“适意”的内涵。(2分)

32、孙绰短短数字已将兰亭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请赏析第⑥段划波浪线句子的妙处。(2分)

33、“沿着兰亭方向走”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要弘扬传统,重塑雅集。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2分)

34、积累链接:作者说春日的风韵是竹林的绿意释放的,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用一个诗句表现了草地上的春日风韵,请写出这一诗句。(2分)

【参考答案】

28、(3分)①有自如的、随意的、无拘无束的气氛;②有平等、自由的精神和文风,有平常心;③有相聚的适意;④有自然的风景和绝世的美文。(任意答出三点,意近即可)

29、(2分)示例:盈一袖芳草野花间散发出来的清新香气;拥一怀春日晴空中吹拂而来的和煦轻风。(句式一致,意境美好即可,句式错误不得分)。

30、(2分)不能去掉。“丝毫”说明谢安跟大家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同,充分表现了兰亭雅集的平等、自由以及谢安和诸士人无关功利的平常心。去掉了就不能起到强调作用了。(意近即可)

31、(2分)适意的内涵就是“毋需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每一个相与者都重在个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味。”(不全部照抄,答出划线的主要内容也可)

32、(2分)抓住“席”“镜”“览”“观”四个动词的准确运用,或者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赏析均可。(语言技巧1分,具体分析1分)

33、(2分)如多读好书,提高修养,提升品位,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淡泊名利,拥有平常心和纯净的心灵,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等任一角度均可。(阐述做法1分,联系实际1分)

34、(2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篇5:短篇阅读习题及答案

短篇阅读习题及答案

①人类本质上的沉重感,主要源于责任、期盼和压力。因而,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方式了。

②我们不可能也绝不能无任何负载地来往于世,作为人,必须有所承受,承受我们需要承受的东西。在理想的王国里,我们承受亲人故人寄语的热望和要求;在生活路途上,我们承受这来自世俗的各种恶意与善待;在情感的海洋里,我们承受着人生变故中的各种打击与煎熬。我们承受着,承受着风霜雨雪,也承受着鲜花硕果。

③承受是一种力度和气度;是一种坦然的接纳和始终清醒的生命理念;是为实现自我的一种收敛;是为寻求迸发所做的自我蓄结。

④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不论你愿意与否,生活本身的内容,决定了我们终将是山、是海,是那只踽踽而行、默默跋涉的戈壁骆驼,终将以胸怀以肩膀去承受生活的各种施加。

⑤生为人,我们需要承受,也只有承受。

1.用|标出全文的结构层次。(直接标在下面的序号中)(3分)

① ② ③ ④ ⑤

2.结合上下文说说②段画线句子中风霜雨雪与鲜花硕果不能互换的原因。(2分)

3.分析本文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2分)

4.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2分)

5.根据全文内容,你为这篇文章拟写的标题是 。(2分)

答案:

1.(3分)(每处1分)①|②|③④|⑤

2.(2分)(答对1点的满分,答出2个以上要点加1分)

①保持行文思路一致,与上下文的恶意与善待苦涩而美丽先从负面说,再从正面说的顺序相照应。

②先后顺序不同,读文时得到的心理暗示也不同。后说风霜雨雪容易带给人前途未卜的心理暗示;后说鲜花硕果容易带给人前途光明的心理暗示。

③表明先有风霜雨雪,才能换来鲜花硕果的哲理。

3.(2分)比喻论证(答成道理论证得1分)

4.(2分)①比喻贴切 ②句式整齐 ③用词讲究 ④语言严密(未举例扣1分)

5.(2分)示例:承受

篇6:《走进周庄》阅读答案

走进周庄,转过隔开新街的影壁,像倏然闯进一个梦,你不曾料到,刚刚漫步走过水泥沥青堆成的寻常街市,怎地一下子时光倒流百年,眼前这长街曲巷、黛瓦粉墙,古朴中透着似曾相识的亲切,那亲切又翳着一层久违的新鲜。你生怕踏破这个梦境,双脚蹭在石板路上,竟不知该向哪里迈步。疑惑间,衣带般绕来绕去的水巷过来牵着你的思绪,由不得你再去打捞记忆深处的印象,你只须循着水巷去寻找,三步两步,一挂高挑的拱桥不经意地倚在石条岸边,精致得如镂空的玉环。小心踏上拱桥,周庄顿时立在面前:街楼古屋参差着,逶迤着,摩肩接踵地向你涌来,倒显得桥下的水流淌得如静止一般。如果时间有分量,这河水远比古屋旧巷来得沉重;眼下它只是沉沉地绿着,像一整匹长长的翠绸向前滑动,滑过河棚,滑过埠头,滑过家家户户堂前廊下,滑向田野,又流成一条喧腾的河。就是这小河连接着又隔膜着周庄和远处的都市。当都市里的水充满漂白粉的味道,当都市的空气龌龊得令人窒息,当钢骨水泥森林遮蔽着丽日蓝天时,周庄被发现了。那石板长街正好松弛紧张的神经,那曲水拱桥正好梳理浮躁的心态,城里人刚刚失去的一切似乎都在这里找到忆想的线索——周庄,成了都市人寻找慰藉的一场清梦。

你不也是这样的寻梦人吗?你曾一次次走向山林大海,向自然索还你本来拥有的自在;你也曾一次次地走进庙宇宫阙,向历史寻找你希望拥有的耐心。那是些怎样畅快怡人的梦!你尽可自由地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诉说,也诉说自己的心曲。可是,在周庄,在这自然与历史融合得了无痕迹的水乡小镇,你的梦却怎是这般脆弱,常被一阵隐隐的不安打断。

作为水乡,周庄的水巷、拱桥、骑楼、石街并没有多少新鲜之处,只不过更集中一些,更精致一些,年代更久远一些;而在古董般灰黛的建筑格调中,生动着的是自然季节的转换和那些中年、老年妇女的身影,河边淘米洗菜的是她们,灶头烧火摊饼的是她们,坐在沈厅纳鞋底的是她们,大街上耍龙灯、水巷中撑游船的还是她们。头上蒙着一块印花毛巾,身着素花罩衣或靛蓝裤褂,任凭游客花花绿绿淌过眼前,她们安详地做着自己的事,像是经验丰富的演员。这些原本就是她们自家的生活,只不过,这“生活”如今和周庄一起展示在游人面前,成为一道风景。家庭的秘密性消失了,日常的随意感淡薄了,小镇还是旧日的小镇,生活却已不再是单纯的生活,其实周庄人做出的牺牲远不止这些。从它决心向游客开放的那一刻起,周庄就注定要封闭自己,让历史凝固:古桥旧宅要维持原貌,风俗习惯要保留旧时模样,就连日常生活,也须追求一个“旧”字,容不得丝毫现代文明的搅扰。从小生长在这里的周庄人,天天守着古旧的水镇,年轻人也会变老的。耐不住的,不是远走高飞也要在镇外另辟新家,只有她们,走不得,也不想走。这里有她们双手操持起来的家园,有她们割舍不掉的梦。你不是来周庄寻梦的吗?可知道自己的梦已闯进了主人的梦中。梦里水乡,梦里水乡,歌手们这样轻轻地唱着,竟不知为了圆这水乡的一个梦,又有多少人付出代价。

在周庄,到处可以看到介绍周庄的小册子,随手翻翻,字里行间脱不开沈万三、叶楚伧这些名人的行状。周庄人没有忘记历史。也知道名人的价值。然而,眼前的周庄,这古朴又鲜活的水乡小镇,却是生活在这里的女人们的创造。所有关于周庄的书中,都应该写写她们,写写她们的心事,写写她们的梦……

阅读题:

1、文章多次提到“寻梦”、“圆梦”,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寻梦”“圆梦”的含义。(2分)

2、文中“衣带般绕来绕去的水巷过来牵着你的思绪”这句中的“牵”字用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3、文中有一些比喻句,描写周庄的小桥、流水,你认为哪一句最精彩?请说说理由。(2分)

4、文章用了较多的篇幅写周庄的妇女,你理解作者的用意吗?把你的看法写出来。(3分)

5、下边是杜荀鹤的.《送人游吴》,用其中哪两句概括古镇周庄的特点最合适?(2分)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6、下边是对标题“走进周庄”的含义的理解,哪一项体现了本文的主旨? (3分)

A. 领略周庄自然古朴的水乡风韵。 B. 寻觅可以慰藉心灵的一场清梦。

C. 重温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安详。 D. 解读周庄人的感情生活世界。

参考答案:

1、“寻梦”: 与都市“充满漂白粉的味道”的水、“龌 得令人窒息”的空气、“钢骨水泥森林遮蔽着”的“丽日蓝天”相比,周庄成了都市人寻找慰藉的梦。 周庄的长街曲巷、黛瓦粉墙,牵出了记忆深处的印象,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使人仿佛进入了梦境。 “圆梦”:被现代文明“搅扰”的人们在这个自然与历史融合得了无痕迹的水乡小镇,似乎找到了“失去的一切”。

2.、“牵”字表现了水的“衣带般”的质感,表明游客的思绪不由自主地被引发,突出了水巷令人心动的魅力。

3、(略)

4、周庄的妇女为圆水乡的梦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们的奉献精神是最值得人们珍视和赞美的。

5、(1)人家尽枕河;(2)水港小桥多。或(1)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2)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6、D

篇7:走进周庄阅读答案

1、文章多次提到“寻梦”、“圆梦”,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寻梦”“圆梦”的含义。(2分)

2、文中“衣带般绕来绕去的水巷过来牵着你的思绪”这句中的“牵”字用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3、文中有一些比喻句,描写周庄的小桥、流水,你认为哪一句最精彩?请说说理由。(2分)

4、文章用了较多的篇幅写周庄的妇女,你理解作者的用意吗?把你的看法写出来。(3分)

5、下边是杜荀鹤的《送人游吴》,用其中哪两句概括古镇周庄的特点最合适?(2分)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6、下边是对标题“走进周庄”的含义的理解,哪一项体现了本文的主旨? (3分)

A. 领略周庄自然古朴的水乡风韵。

B. 寻觅可以慰藉心灵的一场清梦。

C. 重温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安详。

D. 解读周庄人的感情生活世界。

参考答案:

1、“寻梦”: 与都市“充满漂B粉的味道”的水、“龌得令人窒息”的空气、“钢骨水泥森林遮蔽着”的“丽日蓝天”相比,周庄成了都市人寻找慰藉的梦。 周庄的长街曲巷、黛瓦粉墙,牵出了记忆深处的印象,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使人仿佛进入了梦境。 “圆梦”:被现代文明“搅扰”的人们在这个自然与历史融合得了无痕迹的水乡小镇,似乎找到了“失去的一切”。

2.、“牵”字表现了水的“衣带般”的质感,表明游客的思绪不由自主地被引发,突出了水巷令人心动的魅力。

3、(略)

4、周庄的妇女为圆水乡的梦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们的奉献精神是最值得人们珍视和赞美的。

5、(1)人家尽枕河;(2)水港小桥多。或(1)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2)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6、D

篇8:走进周庄阅读答案

(1)下边是对标题“走进周庄”的含义的理解,哪一项体现了本文的主旨?

A.领略周庄自然古朴的水乡风韵。

B.寻觅可以慰藉心灵的一场清梦。

C.重温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安详。

D.解读周庄人的感情生活世界。

(2)文章多次提到“寻梦”“圆梦”,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下边对“梦”的理解哪一项与文章的原意不一致?

A.与都市“充满漂B粉的味道”的水、“龌龊得令人窒息”的空气、“钢骨水泥森林遮蔽着”的“丽日蓝天”相比,周庄成了都市人寻找慰藉的梦。

B.周庄的长街曲巷、黛瓦粉墙,牵出了记忆深处的印象,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使人仿佛进入了梦境。

C.只有在周庄这个与现代都市隔膜的封闭的水乡小镇,才能找到自己理想的梦。

D.被现代文明“搅扰”的人们在这个自然与历史融合得了无痕迹的水乡小镇,似乎找到了“失去的一切”。

(3)文中“衣带般绕来绕去的水巷过来牵着你的思绪”这句中的“牵”字用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4)文中用了一些比喻句描写周庄的小桥、流水,你认为哪一句最精彩?说说理由。

(5)文章用了较多的篇幅写周庄的妇女,你理解作者的用意吗?把你的看法写出来。

解析:

(1)D

(2)C

(3)“牵”字表现了水的“衣带般”的质感,表明游客的思绪不由自主地被引发,突出了水巷令人心动的魅力。

(4)略

(5)周庄的妇女为圆水乡的梦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们的奉献精神是最值得人们珍视和赞美的。

篇9:《绝版的暮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绝版的暮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绝版的暮春

朱以撒

①又是一年三月三。兰亭的上空澄澈得如同小儿的眼神,修竹在温润的地气里拔节,有风吹过,春日最有风韵的那个部分就是由竹林中的绿意释放的。

②已经一千六百多年过去了,大多琐屑的日子被人淡忘,只是这一天,人们照例要汇聚兰亭,纪念书圣,弘扬书道,效晋时士人流觞曲水,吟诗作赋。我们正努力地复原着当时的仪式,贴近那一场盛会。而今,利用这种仪式,文人们是否能够抵达那个烟水遥遥的深处呢?

③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很欣喜地写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四十多人行走在山间林木道中,士林中很有影响的谢安来了,高僧释支遁来了,王羲之带了几个儿子一起出动,最小的是献之,此时九岁。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 。流觞到处,诗思敏捷者脱口而出。谢安、王羲之、孙绰等二十余人很快成诗,博得一片好评;卞迪、丘髦等十余人一时难以即席吟诵,罚酒三巨觥。年少的王献之参与这样的成人活动,一时不知所措,也只好喝了罚酒。一切都是自如的,随意的,唯有这样,雅集才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气氛。

④谢安也参加了兰亭雅集,和一个普通文人一样,成四言五言诗各一首。在雅集中,丝毫不见他有与人不同之处。从文人角度看,谢安的影响要胜过雅集中的每一个人。从职务上看,谢安历任了桓温司马、吏部尚书,东晋孝武帝时甚至位居宰相。这样的人在兰亭雅集中,与大家平等,无人着意提起,也无专文渲染。这正是晋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文风。难得的是谢安的平常心,更难得的是诸士人的平常心,以至达到了自由的最大值。

⑤山水怀抱中的文人相聚,适意是雅集的动力。由于适意而毋需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每一个相与者都重在个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味。一次寻常的文人聚会能流传下来,恐怕远远超过了所有参与者的料想,他们只是觉得快乐了一天,一身轻松地披戴着芳草野花的`香气回家。

⑥今日的兰亭依然清幽静谧,只是人工痕迹多了,不是当年的草莽情调,渐渐把自然气味逼到角落,以至似有若无了。在孙绰笔下,短短数字已将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远比今日所见丰富。像《兰亭序》这样的美文,亦是这样,一个高度确立了,后人有再多的兰亭修葺,至多是一种怀旧、仿效。

⑦公元353年的这个暮春之后,我们的许多集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们在追随复制中想念和回顾,那往日已淡如竹林中袅袅的烟水气了。

⑧在暮春,的确可以沿着兰亭方向走,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

28. 绝版的东西往往弥足珍贵。公元353年的那个暮春,究竟有些什么让人觉得珍贵而不可复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答出三点即可。(3分)

29. 仿照第③段划横线句子,顺其思路,再写一句话,表现兰亭雅集的美好。(2分)

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 。

30. 第④段重点介绍了位居宰相的大文豪谢安参加兰亭雅集的情形,加点的“丝毫”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31.“适意是雅集的动力。”请用第⑤段的相关语句说说“适意”的内涵。(2分)

32. 孙绰短短数字已将兰亭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请赏析第⑥段划波浪线句子的妙处。(2分)

33.“沿着兰亭方向走”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要弘扬传统,重塑雅集。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2分)

34. 积累链接:作者说春日的风韵是竹林的绿意释放的,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用一个诗句表现了草地上的春日风韵,请写出这一诗句。(2分)

【注】因命题需要,本试卷所选文段均有删改,特此说明。

28.(3分)①有自如的、随意的、无拘无束的气氛;②有平等、自由的精神和文风,有平常心;③有相聚的适意;④有自然的风景和绝世的美文。(任意答出三点,意近即可)

29.(2分)示例:盈一袖芳草野花间散发出来的清新香气;拥一怀春日晴空中吹拂而来的和煦轻风。(句式一致,意境美好即可,句式错误不得分)。

30.(2分)不能去掉。“丝毫”说明谢安跟大家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同,充分表现了兰亭雅集的平等、自由以及谢安和诸士人无关功利的平常心。去掉了就不能起到强调作用了。(意近即可)

31.(2分)适意的内涵就是“毋需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每一个相与者都重在个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味。”(不全部照抄,答出划线的主要内容也可)

32.(2分)抓住“席”“镜”“览”“观”四个动词的准确运用,或者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赏析均可。(语言技巧1分,具体分析1分)

33.(2分)如多读好书,提高修养,提升品位,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淡泊名利,拥有平常心和纯净的心灵,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等任一角度均可。(阐述做法1分,联系实际1分)

34.(2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篇10:夜读周庄现代文阅读答案

夜读周庄现代文阅读答案

白天的周庄太喧闹,太嘈杂,成了一条拥挤的商业街。就像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闺人未识时是那样的贞淑娴静,一旦嫁为了商人妇,便失去了往日的风韵。所以,陈逸飞无不伤感地说,是他害了周庄。

黑夜,容易使人寻觅到细雨江南的灵气。到了夜晚,游客们走得差不多了,一家家的店铺都打烊了,周庄洗尽了风尘,褪尽了铅华,才恢复了她天然无雕饰的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夜晚的周庄,才是真正的周庄。

吮吸着湿润的空气,独自一个人走在周庄的街道上。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被磨得滑滑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

说是街道,其实宽些的就是小河垂柳依依的堤岸,偶有一两条迟归的小船缓缓驶过,摇碎一片片波光潋影;窄些的是小镇的胡同,两侧房屋几乎伸手可触,“头顶一线天,脚踏青石板”是何等的传神与精辟啊!身处暮色里的周庄,会突然很想回到那不谙世事的孩童时代,一边走一边用手里的树枝划过苍老的墙壁,哼着歌谣,听从远处人家传来的几声犬吠。

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使夜晚的周庄诗意朦胧。青瓦白墙,一旦配上这串串灯笼,古朴典雅便立刻从骨子里显露而出。灯光辉映着脚下潺潺的流水,盈盈水波又摇荡着夜泊的小船,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豪华恢宏的沈厅安静了,精致典雅的张厅也关上了古老的大门,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

吹着细细的晚风,我长时间在双桥边踱步,又在桥上静坐。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陈逸飞的笔下,双桥古朴、空灵,你可以感觉得到,她的每一条石缝间都镌刻着几个世纪的古风和遗韵。一幅《故乡的回忆》,人们才格外注意到了中国还有周庄这样美丽的地方。要是徐志摩能来这里,会不会又有“再别双桥”的另一番韵味与感慨呢?

小小的周庄,算上双桥在内竟然有十四座桥。不必说那被称为“升官发财桥”的富安桥,也不必再说那已更名为外婆桥的梯云桥,无论哪座桥,看到了桥一定会看到树,看到了树也就看到了头顶的明月与星空。

周庄的夜,是美丽的夜,由小桥流水、青瓦白墙与柔柔的月光、红红的灯笼构成。这是一幅出自王摩诘的画卷,这是一种庄禅的意境。周庄的夜,是醉人的夜,就像一位银发的老人,在宁静中释放着积淀经年的安详与悠闲;又像一个恬静的少女,在清风里展现着她的婉丽与娇柔。

站在石拱高高的报恩桥上,与周庄拉开一段距离,回望着周庄的座座老屋、点点灯火,思绪在不觉间已经穿越了几多流水的往事,几重渺远的时空。

夜深了,降下阵阵凉意,夜凉如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静静地走过一个个老屋,穿过一座座小桥,还是忍不住地回头。我知道,与临走时说还会再来的三毛一样,自己是扔不下身后的那一片风景的。

好吧,那就回去,做一个小桥当枕、水面为床的甜甜的梦。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头将白天的周庄新奇巧妙地比作“失去了往日风韵的商人妇”,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流露出作者对白天的周庄的伤感之情。

B. 作者写白天的周庄惜墨如金,语言简洁;而写夜晚的周庄则浓墨重彩,精心选取了夜晚的街道、灯笼、小桥来表现周庄本来的特点。

C. 文中写周庄的桥表现了周庄的水乡特色,也写出了周庄因桥的形态各异而美丽的特点。

D. 本文是一篇哲理色彩较浓的散文,它描写的是周庄的夜景,探讨的却是关于珍惜时光、善待生命这一命题。

2. 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简析它们的表达效果。(5分)

(1)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

(2)这是一幅出自王摩诘的画卷,这是一种庄禅的意境。

3. 周庄吸引着无数人前往游览,却也因商业“失去了往日的风韵”。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6分)

答案:

1. B

2. (1)“唯有”突出了“大红灯笼”的独特性以及它对周庄繁华历史的见证。

(2)“庄禅的意境”说明周庄的夜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如质朴宁静、与世无争等。

3. 周庄是个美丽的地方,却因为过度的商业开发而变得喧闹、嘈杂,失去了本来的宁静与美丽。这提醒我们:对周庄以及其他人文景点的开发,应该以保护为主,保护其原有的外在景观、人文环境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开发。

阅读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法

1、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意象型

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找到诗中描绘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第二步,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意境型

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遥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地特点来分析作者地思想感情。

3、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炼字型

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第三步,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第四步,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阅读理解的解答技巧

阅读全文,掌握一般思路。在回答阅读理解时,学生应首先快速浏览整篇文章,注意标题(中)、开头段(视图)、结束段(结论)和每段第一句(主题句),理清文字的脉络,了解基本概要,不要花时间在困难的词语上。每次仔细阅读一段时,都应及时总结其含义。

第一类型,给自然段标序号。这类题的做题方法是找出自然段的标志。即在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都有空两格,让学生在空两格的地方,标上序号①、②、③……一般用带圆圈的数字标注,标到数字几,它就是有几个自然段。这类题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连续几个不够一行的句子或者说一行就是一段的自然段,不要漏标。

第二类型,数一数文章有几句话。它分两种类型:其一,要求数一数文章总共有几句话;第二种类型,要求数一数文章中某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做题方法是由段落的开头,向后面找表示一句话结束的标志,一句话结束的标志有:句号、问号、叹号、省略号。一般句号居多,找到一个句号给他标上数字1,找到几几个就标到几,然后在后面答有几句话。这类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只数句号,问号?,叹号!省略号也要数哦。

篇11:《周庄水韵》阅读答案

《周庄水韵》阅读答案

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周庄的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然而河上有桥,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缀为一体。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景物。

我曾经三次到周庄,都是在春天,每一次都坐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那一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那天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到周庄是初春,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斑斓,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最近一次去周庄,是在一个温暖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古镇把这天当成一个盛大的节日。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船娘是一位三十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小船在平静的河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船摇过桥洞,才发现从旁边交叉的水道中划过来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船舱里,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还没有等我来得及细看,那花船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1.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节日周庄的盛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模仿“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这句话的形式,写一句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第三次到周庄的情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文章,你应该对周庄有所了解,假如我们全体初二同学一起去周庄,请你做导游,那么请你就周庄某一处景观写一段导游词。字数在40~60字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主要写作者游周庄的所见、所闻、所感。

2.张灯结彩;拨弄丝弦;燃放礼花等。

3.略。

4.因为第三次游周庄正是周庄举办旅游节,节日的周庄更美,详写第三次更能体现古镇水乡的生机和魅力,反映了周庄人的幸福生活。

5.注意称呼。点明某一处景观。介绍一下这处景观。语言通顺,简洁。

《隆中对》习题及答案

《惊弓之鸟》习题及答案

《越王勾践》习题及答案

《将进酒》赏析及习题答案

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及

高二地理习题及答案

《老屋》阅读习题及答案

俭以养德阅读习题及答案

美丽汉字习题及答案

《藏戏》的习题及答案

《绝版的周庄》的阅读习题及答案(共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绝版的周庄》的阅读习题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