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童趣》文言文习题及答案(共含9篇),欢迎阅读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qin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童趣》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2分)
①徐喷以烟 : ② 鞭数十 :
③方出神: ④ 项为之强:
小题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D.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3:翻译下面语句(2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4: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我”从小就有如此情致,以至后来成为文学家,请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慢慢地用鞭子打正通僵,僵硬
小题2:A
小题3:看到很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因此时常得到有超然物外的`乐趣。
小题4: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要热爱生活,要学会观察和想象,还要有爱心。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数十,驱之别院。
1.解 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
②鞭数十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选项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观之,兴正浓
D.鞭数十,驱之别院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三句中任选二句)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加上你的`切身体验和独特感受来谈一谈你的认识。(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②用鞭子打
2.B
3.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②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③ 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都被它吞了进去。
4.“略”。(言之成理即可)
《童趣》习题及答案
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代作家_______,字______,苏州人,著有《浮生六记》。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物外之趣( )
②项为之强( )( )
③徐喷以烟( )( )
④留蚊于素帐中( )( )
3、请在括号内将句子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
①私拟作群鹤舞( )空中
②( )于土墙凹凸处
4、翻译下列语句。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怡然称快”指的又是什么事情?(请都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清代 沈复 三白
2、①超出事物本身
②颈,脖颈;通“僵”,僵硬的意思。
③慢慢地;用
④介词,在;未染色的`帐子
3、①于
②余(我)
4、①所以常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②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我私底下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5、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童趣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参考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9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果如鹤唳云端(3)盖一癞蛤蟆也(4)方出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土墙凹凸处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心之所向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而置之其坐
D.何不试之以足以丛草为林
【小题3】.用斜线(/)为下面句子断句,只限一处。(1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小题5】.《幼时记趣》记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读了本文后,你能说说作者是怎么获得这些乐趣的吗?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趣事,请你列举一件和我们分享分享吧。(5分)
答案
【小题1】(4分,每小题一分)(1)白色 (2)高亢的鸣叫(3)原来是(4)正
【小题1】C (3分)
【小题1】故/时有物外之趣 (1分)
【小题1】(1)抬起头观赏这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3分)
(2)(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3分)
【小题1】(1)幼稚的'童心,细心的观察,奇特的想象。(3分) (2)略(2分)
童趣文言文阅读答案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账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4分)
(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
(3)见藐小之物( )(4)果如鹤唳云端( )
【小题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我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你愿作一个富于情趣的人吧!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下面的几个词营造出一份物外之趣!(3分)
湖水 斜阳 流云
答案
【小题1】(1)同“僵”,僵硬(2)用(3)的'(4)鸟鸣
【小题1】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这四个词语,有实词有虚词,还有一个是通假字,考查面较广,但都是文下注解里的重点字。“强”是通假字,“以 之”为虚词,根据语境很易推断意思。“唳”为动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故”“时”‘物外之趣’等。“故”是因此的意思,“时”是时常,经常的意思,‘物外之趣’是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1】试题分析:首先理解物外之趣的意思,即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因此在写句子的时候要加以想像。如把湖水想像成一面镜子、一片蓝天,流云想像成是缀在镜子上的一美女、逃生的囚犯,斜阳是一道道利箭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点评:运用给出的词语造句,要注意题目的要求,还要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寻找与之特征相近的事物加以联想、想像,写得合情合理又富有情趣即可。
文言文对比习题及答案
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7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①。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②?皆曰:仁君。任座③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为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任座:人名,魏国大臣。④趋:快走。
【小题1】解释选文中划线的字词。(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面刺寡人之过者
(3)不以封君之弟 (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小题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各划一处。(2分)
(1)今 齐 地 方 千 里 (2)文 侯 问 于 群 臣(曰)
【小题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小题4】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及结果进行比较。(5分)
(1)方式相同处:
(2)方式不同处: ;
(3)规劝结果: ;
答案
【小题1】(4分)⑴诚:确实,实在 ⑵面刺:当面指责 ⑶以:用、把、拿 ⑷反:同返,使返回(仅答出返回或同返也可) (每小题1分,计4分)
【小题1】(2分)⑴今齐地 / 方千里 ⑵文侯 / 问于群臣(曰) (每小题1分,计2分)
【小题1】(6分)⑴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未译出蔽的被动用法扣1分)⑵刚才(先前)任座的话很耿直(说的直率),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向者直是以为得分点)(每句3分,计6分)
【小题1】(5分)(1)同:语言委婉,讲究技巧(意思对即可,1分) (2)异:邹忌推己及人,用类比的方法规劝国君;翟璜先取悦国君,再从侧面对其进行暗示。(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 (3)结果:齐威王广开言路;魏文侯善待谏臣。或:齐威王纳谏;魏文侯悦从。(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注意 ⑷为通假字,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遵守结构原则,还要遵循意思原则,比如划分此句的节奏就要弄清楚地方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规劝方式以及相应的结果。
《梦溪笔谈》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题目。(9分)
曹玮知①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②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③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摘自《中华活页文选》)
注:①镇戎军,地名。②縻(mí),束缚。③少选,一会儿。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2分)
(1)徒縻军 (2)玮不答,使人候
(3)玮又使人谕之 (4)人气亦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整众而归/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B.其下忧之/吾以此取之C.乃止以待之/故为贪利以诱之D.不若弃之/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歇定可相驰矣。
(2)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小题4:两军对峙时,曹玮让人告诉敌军“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对方面色“欣然”,请你琢磨一下:对方心里会怎么想?曹玮心里又是怎么想?(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只是(2)侦察(3)告诉(4)残,尽
小题1:C(3分)
小题1:(1)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 (2)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4分,每小题2分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相驰”“比”“几”译错酌情扣分)
小题1:对方的想法:连赶了上百里路,确实疲乏了,这样正好。呵呵,这个曹玮,人称善于用兵,看来也是浪得虚名啊!曹玮的想法: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比如“徒”“阑”这两个字,同时还要注意从课本中寻找词语意思的“根”。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和用法的理解能力。A.整众而归(表顺承)/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表转折)B.其下忧之(代词,代曹玮)/吾以此取之(代词,代敌军)C.乃止以待之(代词,代敌军)/故为贪利以诱之(代词,敌军)D.不若弃之(如)/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如果),故选“C”。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除了要抓住“驰”“比”“复”“几”等关键字即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对方的想法可以根据曹玮部下说的话以及“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这句话来揣摩,曹玮所想可以根据“徐谓其下曰”以下的内容来分析。
文言文辅导习题及答案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①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②珠也。
注释①缉:装饰边沿。 ②鬻:卖。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语。
(1)郑人有欲买履者( ) (2)乃曰( )
(3)为木兰之柜( ) (4)缉以翡翠( )
【小题2】选出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而置之其坐
B.而忘操之
C.反归取之
D.为木兰之柜
【小题3】翻译句子。
(1)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小题4】由乙文的内容可提炼出的一个成语故事是 ,你从该寓言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
【小题1】(1)想要 (2)才(3)做 (4)用
【小题2】D
【小题3】这可以说是善于买盒子,却不能说善于买珠子。
【小题4】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 文言文童趣
★ 文言文童趣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