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景清借书》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共含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mam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景清借书》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景清借书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①,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②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注释】①领乡荐:古代称乡试中试为领乡荐。②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小题1】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祭酒叱生退( ) (2)清即持所假书( )
【小题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小题3】当书生向景清索还所借的书,景清为何说 “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2分)
【小题4】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答案
【小题1】(1)大声斥责 (2)借
【小题2】我因为你过于珍爱这本书,所以特意用这个办法戏弄你(与你开个玩笑)罢了。
【小题3】虽然那书生十分爱惜书,但是书生并没有好好的钻研书,利用书,反而是将书当成了摆饰,所以景清以特别的方式“教诲”了一下书生。
【小题4】书的价值在于阅读与使用,而不仅仅在于把它当宝贝一样的珍藏与炫耀。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 “假”的通假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这一句时要注意“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言文,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可以得出其“言外之意”。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的.理解,明白其包含的意思,然后再写出对自己的启示或道理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景清洒脱注重气节,乡试中举,到京城国子监从师求学。当时跟他同住的一个书生收藏有一本书,景清向他借,他不肯。再一次向他请求借书,并相约明天早上就还书。 第二天早上,那个书生向他要书,景清说:我不知道什么书,也没有从你那里借书。
那个书生很生气,向地方的官员诉讼。景清就拿着所借的书,去公堂,说:这是我灯下辛苦所作之书。说完将书整篇背了出来。官员问那个书生,他却一个字都背不出来。
于是官员将那个书生赶了出来。 景清跟着出来,把书还给了那个书生,说道:我因为你太过珍惜这本书了,所以特意用这个方法与你开个玩笑罢了。
景清借书阅读答案
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领乡荐②,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④。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彻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
①倜(tì)傥(tǎng):洒脱,不拘束。 ②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清求而不与( ) ②亦未假书于汝( )
③生忿,讼于祭酒( ) ④特以此相熙耳( )
⑵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即以书还生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C.以残年余力 (《愚公移山》) D.不以疾也 (《三峡》)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时 同 舍 生 有 秘 书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固请,约明日还书。
译文: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
11.从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8.(1)①给予 ②借③恼怒、愤怒④同“嬉”,开玩笑(4分)
(2)B (2分)
9. 时/ 同 舍 生/ 有 秘 书 (2分)
10 (1)(景清) 再一次向他请求借书,并相约第二天就还书。(2分)
(2)略
11.书的价值在于阅读与使用,而不仅仅在于把它当宝贝一样的珍藏与炫耀。
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领乡荐②,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④。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彻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
①倜(tì)傥(tǎng):洒脱,不拘束。 ②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清求而不与( ) ②亦未假书于汝( )
③生忿,讼于祭酒( ) ④特以此相熙耳( )
⑵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即以书还生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C.以残年余力 (《愚公移山》) D.不以疾也 (《三峡》)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时 同 舍 生 有 秘 书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固请,约明日还书。
译文: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
11.从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8.(1)①给予 ②借③恼怒、愤怒④同“嬉”,开玩笑(4分)
(2)B (2分)
9. 时/ 同 舍 生/ 有 秘 书 (2分)
10 (1)(景清) 再一次向他请求借书,并相约第二天就还书。(2分)
(2)略
11.书的价值在于阅读与使用,而不仅仅在于把它当宝贝一样的珍藏与炫耀。
景清借书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景清借书》一文,完成后面问题。(16分)
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领乡荐②,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④。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彻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
①倜(tì)傥(tǎng):洒脱,不拘束。 ②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约明日还书( ) ②亦未假书于汝( )
③益习其声( ) ④家人发箧视之( )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即以书还生 A.跪而拾之以归B.以幽阴深邃奇C.以为且噬己也D.普又以其人奏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此清灯窗所业书。
(2)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3)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小题4:从景清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中,你读出了景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解说。(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①第二天 ②借 ③渐渐、逐渐 ④打开
小题2:D(3分)
小题3:(6分)(1)这是我灯下辛苦所学之书。
(2)于园中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叠的假山。
(3)可是(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补主语)
小题4:(3分)景清是一个洒脱不羁的人(1分)。虽然那书生十分爱惜书,但是书生并没有好好的钻研书,利用书,反而是将书当成了摆饰,而景清在借到书后能苦心钻研,并且还以特别的方式教诲了一下书生,更是体现了景清的洒脱不羁。(2分)
或:景清是一个勤学强记的人(1分)。景清能够在一夜之中记下书中所有的内容,可见他读书的认真。(2分)(答出任一点,意思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假古今异义,这里是借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D选项与例句都是把;A是连词;B是动词认为;C是认为。
小题3:
试题分析: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此处注意关键词业异的理解。
小题4:
试题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景清借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景清借书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①,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 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 此清灯窗所业书。 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②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 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注释】
①领乡荐:古代称乡试中试为领乡荐。
②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祭酒叱生退( ) (2)清即持所假书(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3、当书生向景清索还所借的`书,景清为何说 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 (2分)
4、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参考答案:
1、(1)大声斥责 (2)借
2、我因为你过于珍爱这本书,所以特意用这个办法戏弄你(与你开个玩笑)罢了。
3、虽然那书生十分爱惜书,但是书生并没有好好的钻研书,利用书,反而是将书当成了摆饰,所以景清以特别的方式 教诲 了一下书生。
4 、书的价值在于阅读与使用,而不仅仅在于把它当宝贝一样的珍藏与炫耀。
译文:
景清洒脱注重气节,乡试中举,到京城国子监从师求学。当时跟他同住的一个书生收藏有一本书,景清向他借,他不肯。再一次向他请求借书,并相约明天早上就还书。第二天早上,那个书生向他要书,景清说:我不知道什么书,也没有从你那里借书。那个书生很生气,向地方的官员诉讼。景清就拿着所借的书,去公堂,说:这是我灯下辛苦所作之书。说完将书整篇背了出来。官员问那个书生,他却一个字都背不出来。于是官员将那个书生赶了出来。景清跟着出来,把书还给了那个书生,说道:我因为你太过珍惜这本书了,所以特意用这个方法与你开个玩笑罢了。
阅读《景清借书》(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景清借书》一文,完成8—11题。(14分)
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领乡荐②,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④。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彻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
①倜(tì)傥(tǎng):洒脱,不拘束。②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清求而不与②亦未假书于汝()
③生忿,讼于祭酒()④特以此相熙耳()
⑵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即以书还生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B.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C.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D.不以疾也(《三峡》)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时同舍生有秘书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固请,约明日还书。
译文: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
11.从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8.(1)①给予②借③恼怒、愤怒④同“嬉”,开玩笑(4分)
(2)B(2分)
9、时/同舍生/有秘书(2分)
10(1)(景清)再一次向他请求借书,并相约第二天就还书。(2分)
(2)略
11、书的价值在于阅读与使用,而不仅仅在于把它当宝贝一样的珍藏与炫耀。
景清借书文言文翻译
景清借书是一篇文言文,是明代《泽山杂记》中的一篇文章,本文就来分享一篇景清借书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原文: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译文:
景清洒脱注重气节,乡试中举,到京城国子监从师求学。当时跟他同住的一个书生收藏有一本书,景清向他借,他不肯。再一次向他请求借书,并相约明天早上就还书。 第二天早上,那个书生向他要书,景清说:我不知道什么书,也没有从你那里借书。那个书生很生气,向地方的官员诉讼。景清就拿着从那个书生那里借过来的书,去公堂,说:这是我灯下辛苦所作之书。说完将书整篇背了出来。官员问那个书生,他却一个字都背不出来。于是官员将那个书生赶了出来。 景清跟着出来,把书还给了那个书生,说道:我因为你太过珍藏这本书了,所以特意用这个方法戏弄你(与你开个玩笑)罢了。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祭酒叱生退( ) (2)清即持所假书(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3.当书生向景清索还所借的书,景清为何说 “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2分)
4.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参考答案:
1 2分 (1)大声斥责 (2)借
2 3分 我因为你过于珍爱这本书,所以特意用这个办法戏弄你(与你开个玩笑)罢了。
3 2分 虽然那书生十分爱惜书,但是书生并没有好好的钻研书,利用书,反而是将书当成了摆饰,所以景清以特别的方式“教诲”了一下书生。
4 3分 书的价值在于阅读与使用,而不仅仅在于把它当宝贝一样的珍藏与炫耀。
[注释]
①选自《泽山杂记》,作者为明代人,姓名不详。
②倜(tì)傥(tǎng):洒脱,不拘束;尚大节:注重气节。
③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
④游国学:到京城国子监从师求学。游:到外地参观访问,这里指从异地来京城;国学:即国子监,国子学。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府。
⑤同舍生:住在一起的同学;秘书:少见的珍贵书。
⑥讼:诉讼,这里是反映情况,争论是非的意思;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⑦此清灯窗所业书:这是我灯下窗前所学的书。
⑧即诵辄卷:立即朗诵全书。辄通“彻”。
⑨叱:大声斥责。
⑩特:只是,不过。
《景清借书》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景清借书
景清倜傥尚大节②,领乡荐③,游国学④。时同舍生有秘书⑤,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⑥。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⑦。”即诵辄卷⑧。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⑨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⑩以此相戏耳。”
【注释】①选自《泽山杂记》,作者为明代人,姓名不详。
②倜(tì)傥(tǎng):洒脱,不拘束;尚大节:注重气节。
③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称为领乡荐。
④游国学:到京城国子监从师求学。游:到外地参观访问,这里指从异地来京城;国学:即国子监,国子学。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⑤同舍生:住在一起的同学;秘书:少见的珍贵书。
⑥讼:诉讼,这里是反映情况,争论是非的意思;祭酒:又称国子监祭酒,封建时代县里管理教育的官员。
⑦此清灯窗所业书:这是我灯下窗前所学的书。
⑧即诵辄卷:立即朗诵全书。辄通“彻”。
⑨叱:大声斥责。
⑩特:特意意义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祭酒叱生退( ) (2)清即持所假书(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3.当书生向景清索还所借的书,景清为何说 “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2分)
4.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参考答案
1 2分 (1)大声斥责 (2)借
2 3分 我因为你过于珍爱这本书,所以特意用这个办法戏弄你(与你开个玩笑)罢了。
3 2分 虽然那书生十分爱惜书,但是书生并没有好好的钻研书,利用书,反而是将书当成了摆饰,所以景清以特别的方式“教诲”了一下书生。
4 3分 书的价值在于阅读与使用,而不仅仅在于把它当宝贝一样的珍藏与炫耀。
参考译文:
景清洒脱注重气节,乡试中举,到京城国子监从师求学。当时跟他同住的一个书生收藏有一本书,景清向他借,他不肯。再一次向他请求借书,并相约明天早上就还书。 第二天早上,那个书生向他要书,景清说:我不知道什么书,也没有借你的书。那个书生很生气,向地方的官员诉讼。景清就拿着所借的书,去公堂,说:这是我灯下辛苦所学之书。说完将书整篇背了出来。官员问那个书生,他却一个字都背不出来。于是官员将那个书生赶了出来。 景清跟着出来,把书还给了那个书生,说道:我因为你太过珍惜这本书了,所以特意用这个方法与你开个玩笑罢了。
景清性格特征
这一段文字表现了景清的洒脱不羁与勤学强记。虽然那书生十分爱惜书,但是书生并没有好好的钻研书,利用书,反而是将书当成了摆饰,而景清在借到书后能苦心钻研,并且还以特别的方式“教诲”了一下书生,更是体现了景清的洒脱不羁,突出了这个人物的特点。
借书文言文阅读答案
借书
“借书一瓻①,还书一瓻”, 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书非天降地出,必因人得之,得而秘之,自示不广,人亦岂肯以未见者相假。杜暹家书,末自题云:“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鬻为不孝,可也;借为不孝,过也。然余手抄书,前后遗失亦多,未免往来于怀。因读唐子西《失茶具说》,释然不复芥蒂。其说曰:“吾家失茶具,戒妇勿求。妇曰:‘何也?’吾应之曰:‘彼窃者,必其所好也。心之所好,则思得之,惧吾靳之不予也而窃之,则斯人也,得其所好矣。得其所好则宝之,惧其泄而秘之,惧其坏而安置之,则是物也,得其所托矣。人得其所好,物得其所托,复何言哉!’妇曰‘嘻,是恶得不贫!”余亦云。
藏书
聚而必散,物理之常。父兄藏书,惟恐子弟不读;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笥,旋致蠹书之变。陈亚少卿藏书千卷 、名画一千余轴,晚年复得华亭双鹤,及怪石异花,作诗戒其后,曰:“满室图书杂典坟,华亭仙客岱云根②。他年若不和花卖,便是吾家好子孙。”亚死,悉归他人。
注:①瓻(chi):盛酒的器具。古人向人借书,以瓻盛酒为酬。②云根:深山高远云起之处。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自示不广
(2)是恶得不贫()
(3)聚而必散,物理之常()
(4)亚死,悉归他人()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必因人得之因噎废食B.鬻及借人为不孝爱屋及乌C.未免往来于怀毁于一旦D.作诗戒其后舍我其谁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
(1)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
(2)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箱,旋致蠹书之变。
小题4:作者引用《失茶具说》的作用是(2分)
小题5:“借书”“藏书”两则短文蕴含的共同道理是(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扩散
怎么
事物的道理
全部
小题2:C
小题3:(1)后来把“瓻”错成“痴”,就很失厚道的意味。(重点词:讹、殊、气象)
(2)即使读书没有什么成就,也要比让书烂在书箱里,很快招来被虫蛀坏的后果要好。(重点词:成、旋、省略介词“于”)
小题4:排解自己出借图书不能收回的郁闷
小题5:物尽其用
根据要求划句子
方法:能熟练把握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判断,了解不同句子的作用及常见的位置。
常识: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排比句、中心句、联想句、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
联想句:由看到的事物而引发的联想,进行想象、虚写的句子。
过渡句(段):使文章衔接自然的句子或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它的作用也是常考点)
中心句: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句子。
总起句:统领全文,是概括整段或整篇文章的主旨。
总结句:总结全文。
语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1明确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结构更利于掌握作者的中心思想,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记叙文的文章结构主要可分为:顺序、倒叙和插叙。初中生要注意找到插叙和倒叙的起止点。这样对掌握文章结构很有帮助。另外初中生还要理清文章结构的层次,分析文章的详略。明确规律,把文章中相关语句与问题一一比较,然后做出准确判断。
2有文体意识
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要找到阅读理解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直接提取从文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如果试题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的,就可以直接用原话作答,如果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原话作答的,我们就可以“从文章中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就是挖掘出文中隐含的信息和深层含义然后作答。
《蛋清借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颁乡荐②,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善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④。清即持所假书,往见,回:“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彻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
①倜(tì)傥(tǎng):洒脱,不拘束。 ②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约明日还书( ) ②亦未假书于汝( )
③益习其声( ) ④家人发箧视之( )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即以书还生 A.跪而拾之以归B.以幽阴深邃奇C.以为且噬己也D.普又以其人奏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此清灯窗所业书。(2)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3)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小题4:从景清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中,你读出了景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解说。(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①第二天 ②借 ③渐渐、逐渐 ④打开
小题2:D(3分)
小题3:(6分)(1)这是我灯下辛苦所学之书。(2)于园中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叠的假山。(3)可是(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补主语)
小题4: (3分)景清是一个洒脱不羁的人(1分)。虽然那书生十分爱惜书,但是书生并没有好好的钻研书,利用书,反而是将书当成了摆饰,而景清在借到书后能苦心钻研,并且还以特别的方式“教诲”了一下书生,更是体现了景清的洒脱不羁。(2分)或:景清是一个勤学强记的人(1分)。景清能够在一夜之中记下书中所有的内容,可见他读书的认真。(2分)(答出任一点,意思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 “假”与今义的不同,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D句中的“以”与例句相同,都是“把”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业”“忧患”“奇”“磊”“视”“异”,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先要根据注释疏通文字,了解内容,再根据举出人物的行为表现来说明你性格和品质上的特点。
景清借书诗词的练习以及答案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①,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②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注释】①领乡荐:古代称乡试中试为领乡荐。②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祭酒叱生退( ) (2)清即持所假书(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3.当书生向景清索还所借的书,景清为何说 “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2分)
4.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答案
1. 2分 (1)大声斥责 (2)借
2. 3分 我因为你过于珍爱这本书,所以特意用这个办法戏弄你(与你开个玩笑)罢了。
3. 2分 虽然那书生十分爱惜书,但是书生并没有好好的钻研书,利用书,反而是将书当成了摆饰,所以景清以特别的方式“教诲”了一下书生。
4. 3分 书的价值在于阅读与使用,而不仅仅在于把它当宝贝一样的珍藏与炫耀。
参考译文:
景清洒脱注重气节,乡试中举,到京城国子监从师求学。当时跟他同住的一个书生收藏有一本书,景清向他借,他不肯。再一次向他请求借书,并相约明天早上就还书。第二天早上,那个书生向他要书,景清说:我不知道什么书,也没有从你那里借书。那个书生很生气,向地方的官员诉讼。景清就拿着所借的书,去公堂,说:这是我灯下辛苦所作之书。说完将书整篇背了出来。官员问那个书生,他却一个字都背不出来。于是官员将那个书生赶了出来。景清跟着出来,把书还给了那个书生,说道:我因为你太过珍惜这本书了,所以特意用这个方法与你开个玩笑罢了。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 借书藏书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