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景州申君学坤》练习题及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好青年电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景州申君学坤》练习题及答案(共含5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好青年电台”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文言文《景州申君学坤》练习题及答案

篇1:文言文《景州申君学坤》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景州申君学坤》练习题及答案

景州申君学坤,谦居先生子也,纯厚朴拙,不坠家风,信道学甚笃。尝谓从兄懋园曰:曩在某寺,见僧以福田诱财物,供酒肉资。因著一论,戒勿施舍。夜梦一神,似彼教所谓伽蓝者,与余侃侃争曰:君勿尔也。以佛法论,广大慈悲,万物平等,彼僧尼非万物之一耶?施食及于鸟鸢,爱惜及于虫鼠,欲其生也。此辈藉施舍以生,君必使之饥而死,曾视之不若鸟鸢虫鼠耶?其间破坏戒律自堕泥犁者,诚比比皆是。然因有枭鸟而尽戕羽族,因有破獍①而尽戕兽类,有是理耶?以世法论,田不足授,不能不使百姓自谋食。彼僧尼亦百姓之一种,彼募化亦谋食之一道。必以其不耕不织为蠹国耗民,彼不耕不织而蠹国耗民者,独僧尼耶?君何不一一著论禁之也?且天地之大,此辈岂止数十万,一旦绝其衣食之源,羸弱者转乎沟壑,姑勿具论;桀黠者铤而走险,君何以善其后耶?昌黎辟佛,尚曰: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君无策以养而徒朘②其生,岂但非佛意,恐亦非孔孟意也。驷不及舌,君其图之。余梦中欲与辩,忽然已觉,其语历历可忆,公以所论何如?懋园沉思良久曰:君所持者正,彼所见者大,然人情所向,匪自今始,岂君一论所能遏;此神剌剌不休,殊多此一争耳。

【注】①破獍(jìng):古书上说的一种像虎豹的兽。②朘(juān):剥夺。

1.君勿尔也句中的'尔在文中指代 。(1分)

2.梦中之神的观点,其现实基础是 。(2分)

3.下列说法中,最符合梦中之神的意思的一项是。(2分)

A.人的价值毕竟比鸟鸢虫鼠重要得多,既然能对它们施舍,就更该对人施舍。

B.不耕不织者确实是蠹国耗民的人,不过不止僧尼如此,这种人很多。

C.以福田诱财物,供酒肉资的僧人虽比比皆是,但不可因此打击所有僧人。

D.如果要驳斥佛教,也应设法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才是儒家应行之道。

4.为本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5个字)(2分)

5.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目的。(4分)

参考答案:

1.(1分)著论戒(禁)施(若答著论禁之或戒勿施舍也得1分)

2.(2分)田不足授

3.(2分)D

4.(2分)施舍之争(或:二人辩施舍、论施舍、施舍之辩)

5.(4分)举例论证:用坚决反对崇佛的韩愈为例,证明儒家子弟是愿意考虑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的。以此批评申君不仅不讲佛法,也未尽儒家道义。对比论证:用坚决反对崇佛的韩愈对待鳏寡孤独废疾者的立场,对比申君戒施的看法,批评申君未尽儒家道义。(写出一种论证方法即可,但须与后面的效果分析匹配。)

篇2:萧景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

萧景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

萧 景

萧景,字子昭,高祖从父弟也。父崇之字茂敬,以干能显,为政尚严厉,官至冠军将军、东阳太守。永明中,钱唐唐翊之反,别众破东阳,崇之遇害。景八岁随父在郡,居丧以毁闻。

既长好学,才辩能断。齐建武中,除晋安王国左常侍,迁永宁令,政为百城最。永嘉太守范述曾雅服景为政,乃榜郡门曰:“诸县有疑滞者,可就永宁令决。”顷之,以疾去官。永嘉人胡仲宣等千人诣阙,表请景为郡,不许。永元二年,以长沙宣武王懿勋,除步兵校尉。是冬,宣武王遇害,景亦逃难。高祖义师至,以景为甯朔将军、行南兖州军事。高祖践阼,封吴平县侯,食邑一千户。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文案无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会年荒计口赈恤为嬗粥于路以赋之死者给棺具人甚赖焉。

天监四年,王师北伐,景帅众出淮阳,进屠宿预。丁母忧,诏起摄职。八年三月,魏荆州刺史元志率众七万寇潺沟,驱迫群蛮,群蛮悉渡汉水来降。议者以蛮累为边患,可因此除之。

景曰:“穷来归我,诛之不祥。且魏人来侵,每为矛盾,若悉诛蛮,则魏军无碍,非长策也。”乃开樊城受降。

景为人雅有风力,长于辞令。其在朝廷,为众所瞻仰。于高祖属虽为从弟,而礼寄甚隆,军国大事,皆与议决。十五年,加侍中。十七年,太尉、扬州刺史临川王宏坐法免。诏曰:“扬州应须缉理,宜得其人。侍中、领军将军吴平侯景才任此举,可以安右将军监扬州,并置佐史,侍中如故,即宅为府。”景越亲居扬州,辞让甚恳恻,至于涕泣,高祖不许。在州尤称明断,符教严整。有田舍老姥尝诉得符,还至县,县吏未即发,姥语曰:“萧监州符,火煽汝手,何敢留之!”其为人所畏敬如此。

十八年,累表陈解,高祖未之许。明年,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安西将军、郢州刺史。

将发,高祖幸建兴苑饯别,为之流涕。既还宫,诏给鼓吹一部。在州复有能名。齐安、竞陵郡接魏界,多盗贼,景移书告示,魏即焚坞戍保境,不复侵略。普通四年,卒于州,时年四十七。谥曰忠。

(节选自《梁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文案无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会年荒/计口赈恤/为嬗粥于路以赋/之死者给棺具/人甚赖焉。

B.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文案无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会年荒/计口赈恤/为嬗粥于路以赋之/死者给棺具/人甚赖焉。

C.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文案无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会年荒/计口赈恤/为嬗粥于路以赋之/死者给棺具/人甚赖焉。

D.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文案无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会年荒/计口赈恤/为嬗粥于路以赋/之死者给棺具/人甚赖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父”指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从”表示堂房亲属,“从弟”即堂弟。

B.“践阼”指走上阼阶主位,特指皇帝登基。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C.“丁母忧”,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应考。

D.“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文表示贬官的`还有“夺”“谪”“左迁”“黜”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景从小孝父,为政受父影响。他八岁跟随父亲在州郡,服丧期间以绝食毁形而闻名;他父亲凭借才干贵显,为政严厉,影响了萧景的为政风格。

B.萧景深受信任,礼寄超越寻常。他被高祖委以重任,告别年迈父母居住扬州担任刺史,言辞非常诚恳痛切,以至流泪哭泣,高祖仍不答应他的请求。

C.萧景在任明断,深为百姓敬畏。任扬州刺史时,一老农妇得到萧景的符节,训斥怠慢的县官说:“萧监州的符节,烧着你的手,怎敢留着它呢!”

D.萧景政绩卓著,历任军政要职。他早年任职永宁县令,治理为百城第一,后任甯朔将军、扬州刺史、使持节、安西将军、郢州刺史等职,声名显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永嘉太守范述曾雅服景为政,乃榜郡门日:“诸县有疑滞者,可就永宁令决。”(5分)

(2)穷来归我,诛之不祥。且魏人来侵,每为矛盾,若悉诛蛮,则魏军无碍,非长策也。(5分)

4.B

5.D

6.B

7.(1)永嘉太守范述曾向来佩服萧景的为政,便在郡门上贴出告示说:“各县有疑难积留的问题,可到永宁县令那里解决。”

译出大意给2分;“雅”“榜”“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蛮夷困厄时来归附我朝,诛杀他们不吉祥。况且魏国人来入侵,蛮夷与之发生冲突,如果把蛮夷全杀了,魏军就没有阻碍,这不是长远谋略。

译出大意给2分;“穷”“矛盾”“碍”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篇3:王景崇,邢州人也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王景崇,邢州人也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景崇,邢州人也。为人明敏巧辩,善事人。唐明宗镇邢州,以为牙将【注】,其后尝从明宗,隶麾下。后事晋,累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常怏怏人主不能用其材。汉高祖起太原,景崇取库金奔迎高祖。高祖至京师,拜景崇右卫大将军,未之奇也。高祖攻邺,景崇不得从,乃求留守起居表,诣行在见高祖,愿留军中效用,为高祖画攻战之策,甚有辩,高祖乃奇其材。

是时,汉方新造,凤翔侯益、永兴赵赞皆尝受命契丹,高祖立,益等内顾自疑,乃阴召蜀人为助,高祖患之。及已破邺,益等惧,皆请入朝。会回鹘入贡,言为党项所隔不得通,愿得汉兵为援,高祖遣景崇以兵迎回鹘。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高祖乃诏景崇兼凤翔巡检使。

景崇至凤翔,侯益未有行意,而高祖崩,或劝景崇可速诛益,景崇念独受命先帝而少主莫知,犹豫未决。益乃亡去,景崇大悔失不杀之。益至京师,隐帝新立,史弘肇、杨邠等用事,益乃厚赂邠等,阴以事中景崇。已而益拜开封尹,景崇心不自安,讽凤翔将吏求己领府事。朝廷患之,拜景崇邠州留后,以赵晖为凤翔节度使。景崇乃叛,尽杀侯益家属,与赵思绾共推李守贞为秦王,隐帝即以赵晖讨之。晖攻凤翔,堑而围之,数以精兵挑战,景崇不出。

明年,守贞、思绾相次皆败,景崇客周璨谓景崇曰:“公能守此者,以有河中、京兆也。今皆败矣,何所恃乎?不如降也。”景崇曰:“诚累君等,然事急矣,吾欲为万有一得之计可乎?吾闻赵晖精兵皆在城北,今使公孙辇等烧城东门伪降,吾以牙兵击其城北兵,脱使不成而死,犹胜于束手屯。”璨等皆然之。迟明,辇烧东门将降,而府中火起,景崇自焚矣,辇乃降晖。

【注】牙将,唐朝节度使是独镇一方的将帅,他们出镇,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援古例称官署为牙,称所亲之将为牙将。

(节选自《新五代史》)

8.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B.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C.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D.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9.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皇帝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开国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本文中的汉高祖指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

B.拜,指“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除”“授”“辟”“征”“陟”“擢”等。

C.行在,即“行在所”,是皇帝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后泛指皇帝所到之处。

D.牙兵,即亲兵或卫兵,是唐末和五代时期节度使的私兵,节度使所树之旗为牙旗,所居之城为牙城,亲兵则称牙兵。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景崇精明善辩,善于侍奉主人。他曾担任后唐明宗的亲兵将领,在后晋时多次升官做到了左金吾卫大将军,还曾取出库中金银献给后汉高祖。

B.王景崇曾还才不遇,但最终受到赏识。在后晋时常为不受重用怏怏不乐,后汉高祖起初也没有发现他的奇异之处,直到他自陈方略之后才得到认可。

C.王景崇做事有时犹豫不决,以致错失良机。他到凤翔后,有人劝说他赶快杀死侯益,他因顾及少主而优柔寡断,结果侯益逃回京师弹劾了他。

D.王景崇爱意气用事,逞一时之怒。他气愤朝廷不授予凤翔节度使,一怒之下造反并杀死侯益全家,兵败之际手下将要投降,他被逼无奈自焚。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益至京师,隐帝新立,史弘肇、杨邠等用事,益乃厚赂邠等,阴以事中景崇。

(2)诚累君等,然事急矣,吾欲为万有一得之计可乎?

参考答案:

8.C

9.B

10.D

11.(1)侯益到京城时,隐帝刚刚即位,史弘肇、杨邠等人执政,(侯)益用厚礼贿赂杨邠等人,暗中用一些事中伤景崇。

(2)真是连累了各位,但事情已经危急了,我想使用有万分之一成功可能的计策,可以吗?

【解析】

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应先了解句子大意或背景,当时是侯益等人请求入京朝见皇帝时党项族阻隔了交通,高祖派王景崇率兵迎接回鹘人发生的事,

再联系一些标志判断,由“疾”“召”“戒”“迟疑”等实词和“曰”“矣”“则”等虚词判断C项正确。

9.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陟”是表示“提升官职”而不是“授予官职”。

10.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兵败之际手下

将要投降”的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是派公孙辇等人烧着城东门假装投降;另外,“他被逼无奈自焚”的说法无中生有,他没有受到逼迫。

1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先确定得分点。本题涉及的得分点有(1)句:“新立”解释为“刚刚即位”,“用事”解释为“执政”,“厚赂”解释为“用厚礼贿赂”,“中”解释为“中伤”;(2)句中“诚”解释为“的确”或“真是”,“累”解释为“连累”,“为”解释为“使用”,“万有一得”解释为“万分之一”。之后在此基础上翻译整句,努力使翻译的句子语意通顺。

【备注】【参考译文】

王景崇,邢州人。他为人敏捷精明,善于巧妙的答辩,会侍奉主人。唐明宗镇守邢州时任命他当亲军将领,他后来常常跟随明宗,隶属于明宗麾下。后来又为晋作事,多次升官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他经常因为皇帝不能重用他的才能而怏怏不乐。汉高祖在太原起兵后,景崇取出库中金银跑去献给高祖,高祖到京城后,任命景崇为右卫大将军,没有发现他的奇异才能。高祖攻打邺城,景崇不能跟从,就请求留守去送问候平安的奏表,到达高祖率兵驻扎的地方,表示愿意在军队中效劳发挥作用,帮助高祖策划攻伐作战的方略,很有明察辨别的能力,高祖才觉得他有不寻常的'才能。

这时,汉的政权刚刚建立,凤翔的侯益、永兴的赵赞都曾经接受过契丹的合作,汉高祖登上皇帝位,侯益等人害怕朝廷怀疑自己,就在暗地里招呼蜀军作为外援,高祖对此表示忧虑。到了攻占邺城之后,侯益等人都害怕了,请求入京朝见皇帝。刚好遇上回鹘人进贡,告诉朝廷说被党项族阻隔了交通,希望得到汉的军队帮助打开通道,高祖派王景崇率兵迎接回鹘人。景崇准备出发时,高祖已经生病了,招他进入卧室内告诉他说:“如侯益等人已经来朝,那就好了;如果还是犹豫迟疑,就抓住机会解决他们。”高祖就颁布诏命让景崇兼任凤翔巡检使。

景崇到凤翔后,侯益还没有要入朝的意思,正巧高祖逝世,有人劝说景崇可以赶快杀死侯益,景崇心里想自己只得到先前皇帝的授命,而刚即位的年轻皇帝还不了解情况,犹豫不决。侯益就乘机逃走了,景崇对失去杀死他的机会非常后悔。侯益到京城时,隐帝刚刚即位,史弘肇、杨等人执政,益用厚礼贿赂杨等人,暗中用一些事中伤景崇。不久,益被任命为开封尹,景崇自己心里很不安,暗示凤翔的将领官吏向朝廷请求让他兼管凤翔府事。朝廷很忧虑此事,任命景崇为州留后,派赵晖担任凤翔节度使。景崇因此就反叛了,将侯益的家属全部杀死,与赵思绾一起推举李守贞当秦王,隐帝就派赵晖去讨伐他。赵晖攻打凤翔,挖掘壕沟围住城,几次派精锐部队挑战,景崇不出城。

第二年,守贞、思绾相继都失败了,景崇门下的食客周璨对景崇说:“你能守着这座城,是因为有河中、京兆二城相为掎角。现在他们都败了,还有什么可以凭借呢?不如投降朝廷。”景崇说:“真是连累了各位,但事情已经危急了,我想使用有万分之一成功可能的计策,可以吗?我听说赵晖的精锐部队都在城北,现在派公孙辇等人烧着城东门假装投降,我率领亲兵攻击他们城北的部队,如果此计不成功而战死,仍然比束手就擒好一些。”周璨等人都觉得可以,第二天天快亮时,公孙辇焚烧城东门准备投降,可是府中又燃起大火,景崇投火自焚死了,公孙辇就投降了赵。

篇4:张珏,字君玉,陇西凤州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珏,字君玉,陇西凤州人。年十八,从军钓鱼山,以战功累官中军都统制,人号为“四川虓将”。

宝祐末,大兵①攻蜀,破吉平隘,拔长宁。顺庆、广安诸郡,破竹而下。明年,合诸道兵围合州,凡攻城之具无不精备。珏与王坚协力战守,攻之九月不能下。珏魁雄有谋,善用兵,出奇设伏,算无遗策。其治合州,士卒必练,器械必精,御部曲②有法,虽奴隶有功必优赏之,有过虽至亲必罚不贷,故人人用命。

自全汝楫失大良平,大兵筑虎相山,驻兵两城,时出攻梁山、忠、万、开、达,民不得耕,兵不得解甲而卧,每饷渠③,竭数郡兵护送,死战两城之下始克入。咸淳二年十二月,珏遣其将史炤、王立以死士五十斧西门入,大战城中,复其城。

合州城壁甚固。然开、庆受兵,民凋弊甚,珏外以兵护耕,内教民垦田积粟,未再期,公私兼足。十年,加宁江军承宣使。德祐元年,升四川制置副使、知重庆府。征其兵入卫,蜀道断,不得达。已而泸、叙、长宁、富顺、开、达、巴、渠诸郡不一月皆下,合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自秋徂冬,援绝粮尽,珏屡以死士间入城,许以赴援,且为之画守御计。二年二月,遣张万以巨舰载精兵,断内水桥,入重庆。六月,遣赵安破神臂门,执梅应春杀之,复泸州。重庆兵渐解去,围泸州。十二月,赵定应迎珏入重庆为制置。

大兵会重庆,驻佛图关。遣泸州降将李从招降,珏不从。至元十五年二月,大兵破绍庆府,执守将鲜龙。珏率兵出薰风门,与大将也速儿战扶桑坝,诸将从其后合击之,珏兵大溃。城中粮尽,赵安以书说珏降,不听。安乃与帐下韩忠显夜开镇西门降。珏率兵巷战不支,归索鸩饮,左右匿鸩,乃以小舟载妻子东走涪。中道大憾斧其舟欲自沉舟人夺斧掷江中珏踊跃欲赴水家人挽持不得死。明日,万户铁木儿追及于涪,执之送京师。

珏至安西赵老庵,其友谓之曰:“公尽忠一世,以报所事,今至此,纵得不死,亦何以哉?”珏乃解弓弦自经厕中,从者焚其骨,以瓦缶葬之死所。

(选自《宋史张珏传》有删改)

【注】①大兵:元兵。②部曲:指军队。③渠:渠州,今四川渠县。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饷渠,竭数郡兵护送 饷:食物、给养

B.内教民垦田积粟,未再期 期:满一周年

C.执守将鲜龙 执:捉住、抓住

D.珏乃解弓弦自经厕中 自经:上吊自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兵不得解甲而卧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B.执梅应春杀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与大将也速儿战扶桑坝 彼与彼年相若也

D.乃以小舟载妻子东走涪 不赂者以赂者丧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道大憾/斧其舟/欲自沉舟人/夺斧掷江中/珏踊跃欲赴水/家人挽持不得死

B.中道/大憾斧其舟/欲自沉/舟人夺斧掷江中/珏踊跃/欲赴水家/人挽持不得死

C.中道大憾/斧其舟欲自沉/舟人夺斧掷江中/珏踊跃欲赴水/家人挽持不得死

D.中道/大憾斧其舟/欲自沉舟人/夺斧掷江中/珏踊跃/欲赴水家人/挽持不得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军大举入侵,诸郡相继沦陷,合州被重重包围;张珏操练士兵,整治器械,在军中赏罚分明。

B.开州、庆州遭受敌军袭扰,张珏就派军队护耕,并指导百姓农业生产,官府和百姓都有了充裕的粮食储备。

C.重庆被围,几成孤城。张珏收复泸州,解了重庆之围;与敌大战扶桑坝,城破后亲率兵巷战。

D.张珏十八岁从军,为国家出生入死。大厦将倾而独木难支;因部将开城投降,张珏被俘身亡,令人扼腕。

13.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过虽至亲必罚不贷,故人人用命。(3分)

(2)珏屡以死士间入城,许以赴援,且为之画守御计。(4分)

(3)珏乃解弓弦自经厕中,从者焚其骨,以瓦缶葬之死所。(3分)

答案:

9.A(饷:输送给养,动词)

10.A(A.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B.代词,他/代词,我。C.介词,和/连词,和。D.介词,用/介词,因为)

11.C(中道大憾,斧其舟欲自沉,舟人夺斧掷江中,珏踊跃欲赴水,家人挽持不得死。)

12.D(“因部将开城投降,张珏被俘身亡”因果关系无中生有)

四、(24分)

13.(1)有过错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必定惩罚不宽恕,所以人人听从他的命令(效命)。(第一句1分,第二句1分,翻译出句子关系1分。第一句重点词语“虽”“贷”,“虽”翻译成“即使”,翻译成“虽然”不对;“贷”翻译成“原谅”“宽恕”,这两处只要有一处翻译错误,整个句子就变了意思,不得分。第二句重点词语“用命”,“用命”是“效命”,翻译成“效力”“听从命令”都对,没有这个意思,不得分。两句[包括前一句]是因果关系,“故”字必须翻译,如果不翻译,句子体现不出因果关系,不得分)

(2)张珏多次派敢死的武士秘密进入城中,答应前去援助,而且为他们谋划守御之计。(第一句2分,重点是“死士”“间”。 “死士”翻译成“敢死的勇士(武士、的人)”;“间”翻译成“秘密”,翻译成“从小路”不对,因为上文“援绝粮尽”,所以是不可能有小路可走的。第二句1分,重点是“赴援”,“赴”前去,“援”援助。也可以翻译成“用前去支援的话许诺他们”。第三句1分,重点是“画守御计”。如果漏掉一些词,如“屡”“且”“为”,酌情扣分)

(3)张珏就解下弓弦在厕所中自缢,随从的人焚烧了他的尸骨,用瓦罐把他埋葬在死的地方。 (“自经”是自杀,自缢。从者:随从的人。死所,死的地方。虚词“乃”“其”“以”“之”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张珏字君玉,陇西凤州人。十八岁时,在钓鱼山从军,因为屡建战功官至中军都统制,人们号称他为“四川虓将”。

宝祐末年,元兵进攻蜀地,破吉平隘,攻克长宁县。顺庆、广安诸郡,势如破竹而被攻克。第二年,元军聚集各道军队围攻合州,凡是攻城器具无不精良齐备。张珏和王坚协力战斗守御,元军攻打合州九个月都不能攻克。张珏魁伟雄勇有谋略,善于用兵打仗,出奇兵设立埋伏,谋划计算从没有失策。他治理合州,士兵必定精练,器械必定精良,统率也军队有法度,即使是奴隶有功必优厚奖赏,有过错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必定惩罚不宽恕,所以人人听从他的命令(效命)。

自从全汝楫丢大良平,元兵在虎相山筑城,在两城驻扎军队,时时出兵攻打梁山、忠州、万州、开州、达州,百姓不能耕种,军队不能解去铠甲而(安然)睡觉,每次运军粮到渠州,宋竭尽几郡的兵力护送,于两城之下殊死战斗才能够进入。咸淳二年(1266)十二月,张珏派他的部将史炤、王立带领五十敢死壮士用斧头砍杀从西门进入,大战于城中,收复了他们的城堡。

合州城墙营垒坚固。但开州、庆州遭受兵祸,百姓非常困苦,张珏对外用军队保护耕种,在内教百姓开垦田地积储粮食,不到两年,公私用度都充足。咸淳十年(1274),张珏被加官宁江军承宣使。德祐元年(1275),升任四川制置副使、做重庆知府。朝廷征召他的军队入卫朝廷,蜀州道路断绝,不能到达。不久以后,泸、叙、长宁、富顺、开、达、巴、渠各郡不到一个月都被元兵攻克,元军合兵包围重庆,在三江中制作浮桥,断绝援兵。从秋天到冬天,援绝粮尽,张珏多次派敢死的勇士秘密入城,答应前去援助,而且为他们谋划守御之计。德祐二年二月,元派张万用巨舰载着精锐的军队,绝断内水桥,进入重庆。六月,张珏派赵安攻破神臂门,捉住梅应春并杀死,收复泸州。重庆元兵渐渐撤去,包围泸州。十二月,赵定应迎接张珏入重庆担任制置之职。

元兵会军重庆,驻扎佛图关,派泸州降将李从招降,张珏没有听从。至元十五年(1278)二月,元兵破绍庆府,捉住守将鲜龙,张珏率兵冲出薰风门,与元大将也速儿战于扶桑坝,元军诸将从张珏的后面联合袭击,张珏军队大败。重庆城中粮食已尽,赵安写信劝说张珏投降,张珏不同意。赵安就与部下韩忠显夜间打开镇西门投降。张珏率兵在里巷展开战斗,力量不支,回去索要鸩酒欲饮自尽,左右之人把鸩酒藏了起来,于是用小船载着妻子儿女向东逃往涪州,中途大为愤恨,用斧头砍船打算自沉,船夫夺掉斧头丢入长江中,张珏跳起来想投水被家人挽持住不得死。第二天,万户铁木儿追到涪州,把他捉住送往京师。

张珏到达安西赵老庵,他的朋友对他说:“你尽忠一世,以报答所从事的事业,现在到了这个地步,即使得以不死,又能怎么样呢?”张珏就解下弓弦在厕所中自缢,随从的人焚烧了他的尸骨,用瓦罐把他埋葬在死的地方。

[张珏,字君玉,陇西凤州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5: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

B.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

C.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

D.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故事”,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还可以解释为旧事、先例、典故等涵义,在本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D.“春秋”一词有多种含义。一般指公元前770年~前476年这个时期;另外,在古代,一年只有春秋两季,所以春秋就是一年的代称,也泛指岁月、光阴、年龄和历史;它还指鲁国编年史《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并成为古代史书的通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

C.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2)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答案:

4.D.

5.A.《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6.C.“设譬引喻”错;异兽事件并没有提到“听从他的意见”。

7.(1)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贤能。

(2)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

【参考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

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贤能。

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上当面说:“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和友善的。‘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韩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岳阳楼记》练习题及答案

《一字师》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陶潜集》练习题及答案

《鲍君》阅读练习题答案

文言文练习题与答案

《景清借书》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勉学》文言文阅读笔记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文言文《战国策》练习题及解析

文言文《景州申君学坤》练习题及答案(锦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文言文《景州申君学坤》练习题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