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阅读训练及答案(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z105123”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的阅读训练就是一个教学的学习重点,各位同学,下面就是岔路失羊的文章及答案,请看: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岔路失羊
扬子的邻居跑丢了一只羊。这个邻居把他的亲友都找来,又请扬子家里的人一起去追羊。
扬子说:“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这么多人去追?”
邻居说:“因为岔路多。”说完,他也急忙追羊去了。
过了一会儿,那些追羊的人都回来了,扬子问他们:“追着羊了吗?”
邻居说:“岔路本来就多,每条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从哪条路上去追,所以就都回来了。”
扬子听到这个情况,闷闷不乐,整天不说一句话。他的学生很奇怪,就问他:“一只羊不值几个钱,又不是老师您的,为什么您这么不高兴呢?”
扬子说:“我哪里是为了这只羊啊!我是因为这件事想到了我们求学。如果我们求学的人不肯专一,老是东一榔,西一棒槌(chuī)的,不也像岔路上找不到羊一样么?”
1、结合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老: A、陈旧的B、年岁大C、经历长,有经验D、跟“嫩”相反
E、长久F、经常,总是G、极,很H、加在称呼上
(1)又不是老师您的 (2)老是东一鎯头,西一棒槌的。()
(3)革命老干部是国家的财富。()(4)这是一座老房子了。()
(5)他老远就和熟人打招呼。()
2、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3、读句子,回答问题。
扬子听到这个情况,闷闷不乐。(“闷闷不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闷闷不乐”?)
4、“如果我们求学的人不肯专一,老是东一鎯头,西一棒槌(chuī)的,不也像在岔路上找不到羊一样么?”结合学习实际,谈谈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3、闷闷不乐:心里不高兴。扬子“闷闷不乐”是因为他从众人岔路追羊这件事,想到了求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学习不专一,就不会有收获。
5、学习必须专一,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如果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原则》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我曾经是一个漫不经心的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不必太认真”,凡事过得去就行,无论对入还是对己。我一直把它看成优点,认为可以免生许多闲气。但那短短几分钟的经历,竟改变了我的这个看法。
那是1993年的除夕之夜,我在德国的明斯特参加留学生的晚会。晚会结束时,整个城市已经睡熟了,在这种时候,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我和先生走得飞快,只差跑起来了。 刚走到路口,红绿灯就变了。迎向我们的行人灯转成了“止步”:灯里那个小小的人影从绿色的、甩手迈步的形象变成了红色的、双臂悬垂的立正形象。
如果在另外的'时候,我们肯定停下来等绿灯。
可这会儿是深夜了,马路上没有一辆车,即使有车驶来,五百米外就能看见。我们没有犹豫,走向马路……
“站住。”身后,飘过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的黑暗。我的心悚然一惊,原来是一对老夫妻。
我们转过身,歉然地望着那对老人。
老先生说:“在是红灯,不能走,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
我的脸忽地烧了起来。我喃喃地道:“对不起,我们看现在没车……”
老先生说:“交通规则就是原则,不是看有没有车。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从那一刻起,我再没有闯过红灯,我也一直记着老先生的话:。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歉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空。
我曾经是—个漫不经心的人,对生活的态度是____________,后来由于一对老夫妻的教诲而改变,并记住了——____________。
3.读,完成各题。
“晚会结束时,整个城市已经睡熟了,在这种时候,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
(1)这句话中画横线部分用的手法是()。(2)请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作者对自己经历的讲述填空。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害怕、恐惧的样子。(2)抱歉的样子。…(本文答案在第8页)…4.(1) 1993年的除夕之夜;(2)德国明斯特的一个路口;(3)参加晚会后,因为急着回家,想要闯红灯过马路;(4)被老人叫住,知道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原则。
《曲阜三孔》四年级阅读训练及答案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11世纪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是儒家学派始祖孔子的故乡。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孔府,旧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后裔(yì)的官署和邸(dǐ)宅。占地16公顷,各式建筑463间,所藏历史文物十分丰富。孔庙是祭祀(jìsì)孔子的`地方,孔子逝世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后来,历代帝王对孔子不断加封,孔庙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占地21.6公顷,各式建筑466间。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占地二百多公顷,古木参天,碑碣(bēijié)林立。
曲阜“三孔”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家乡——长久——
2、从文中找出与下面句子意思相符合的词语。
(1)已死去的人的后代。(2)古老的树木枝繁叶茂,异常高大。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三孔”指的是____、____、____。其中,____旧称“衍圣公府”,是孔子________。____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是______。
4、为什么曲阜“三孔”能人选世界遗产名录?
5、通过课外查找资料,你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呢?
答案:
1、故乡悠久……4、曲阜“三孔”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5、(结合实际,有理即可。)
湖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我喜欢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官,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快乐?水晶官里一定有一块巨大、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样美?我凝视湖面,偶尔投入一粒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蒙蒙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夏季,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要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1.从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一致的四个字的词语。
(1)互相争着、抢着绽放。(2)动作轻快,宛如跳舞。
2.用“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作者是从和两个方面观察和描写雨中的湖的。
4.文中的“礼花”是指,“礼炮”是指,“玉花”是指,“掌声”是指。
答案:
1.(1)竞相开放(2)翩翩起舞……4.闪电雷声雨花雨声
《鸽子》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邻居朱伯伯养了四只鸽子。这四只鸽子全身长着雨点般的羽毛,中间还夹着几簇雪白的羽毛,金黄的小嘴,红红的小脚,可爱极了。那双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不停地忽闪着,好像随时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似的。
它们的“卧室”很讲究,是个两层楼房,上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和下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好像不认识似的。有一次,我把上层的一只放到下层,把下层的一只放在上层。嗬,这下可热闹了,两只鸽子打起来了!你用嘴啄我的身子,我用翅膀打你的头。结果,你啄我打,两败俱伤。我只得把它们各自送回自己的家里。
两对鸽子渐渐长大了,两只母鸽都生蛋了,这下可忙坏了公鸽子,它需要给母鸽子找食。一个月后小鸽子孵出来了,黄灿灿的羽毛,长长的嘴,细细的脚,活像一只只小鸭子。我觉得挺有意思,就伸手去摸,还没碰到小鸽子,我的手就被母鸽子用力啄了一口,鲜血流了出来。朱伯伯看到了,对我说:“母鸽子最爱自己的孩子,就像妈妈爱你一样。你去碰它一下,母鸽子以为你要伤害小鸽子,所以就要啄你了。”我听了点点头。
啊,小鸽子,你真有意思!
1.用“__”画出描写小鸽子外形的句子。
2.文中的鸽子有哪些特点【多选】
A.漂亮B.好斗C.古怪D.爱孩子
3.鸽子好斗,可以看出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A.上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和下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好像不认识似的。
B.你用嘴啄我的身子,我用翅膀打你的头。
C.我的手还没碰到小鸽子,就被母鸽子用力啄了一口,鲜血流了出来。
D.那双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不停地忽闪着,好像随时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似的。
4.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
A.总结全文B.首尾呼应C.过渡
5.最后一句中的“小鸽子”是指(选择正确的答案打上“√”):
(1)两对鸽子(2)两对鸽子的孩子(3)所有的鸽子
答案:
1.第1自然段的2、3句;第3自然段的第2句。……5.(3)√
《原则》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我曾经是一个漫不经心的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不必太认真”,凡事过得去就行,无论对入还是对己。我一直把它看成优点,认为可以免生许多闲气。但那短短几分钟的经历,竟改变了我的这个看法。
那是1993年的除夕之夜,我在德国的'明斯特参加留学生的春节晚会。晚会结束时,整个城市已经睡熟了,在这种时候,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我和先生走得飞快,只差跑起来了。刚走到路口,红绿灯就变了。迎向我们的行人灯转成了“止步”:灯里那个小小的人影从绿色的、甩手迈步的形象变成了红色的、双臂悬垂的立正形象。
如果在另外的时候,我们肯定停下来等绿灯。
可这会儿是深夜了,马路上没有一辆车,即使有车驶来,五百米外就能看见。我们没有犹豫,走向马路……
“站住。”身后,飘过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的黑暗。我的心悚然一惊,原来是一对老夫妻。
我们转过身,歉然地望着那对老人。
老先生说:“在是红灯,不能走,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
我的脸忽地烧了起来。我喃喃地道:“对不起,我们看现在没车……”
老先生说:“交通规则就是原则,不是看有没有车。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从那一刻起,我再没有闯过红灯,我也一直记着老先生的话:。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悚然:________________(2)歉然: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空。
我曾经是―个漫不经心的人,对生活的态度是______,后来由于一对老夫妻的教诲而改变,并记住了――______。
3.读句子,完成各题。
“晚会结束时,整个城市已经睡熟了,在这种时候,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
(1)这句话中画横线部分用的修辞手法是。(2)请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作者对自己经历的讲述填空。
(1)时间:_______________(2)地点:_______________
(3)起因:_______________(4)结果: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害怕、恐惧的样子。(2)抱歉的样子。……4.(1)1993年的除夕之夜;(2)德国明斯特的一个路口;(3)参加晚会后,因为急着回家,想要闯红灯过马路;(4)被老人叫住,知道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原则。
高分子体态苗条,彼此纠缠在一起,吸引力大,不易分开,即使加热也不会一下子变成液体,所以具有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
但是,化学家们还不满足,他们甚至干涉高分子的“内政”:或改变链的结构形式,或在链上加几个特殊的“基团”,结果新的高分子就具备了耐高温、抗低温、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
1.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是两个材料主要说明内容的一项。( )(2分)
A.高分子材料具有个头大,结构复杂,有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的特点。
B.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功能特殊。
C.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广泛。
D.高分子材料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2.选出涂在卫星表面的“温控材料”是利用了特种高分子的什么功能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耐高温、抗低温
B.耐高温、耐腐蚀
C.弹性、塑性和强度
D.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
3.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选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4分)
5..如果要将两则材料组合成一篇文章,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你认为材料二放在材料一的哪个位置合适?请选择 。(2分)
A.第②段之后 B.第③段之后
C.第④段之后 D.第⑨段之后
问题二:请你在材料二后写一句话,使组合后的文章思路清晰,衔接自然。(2分)
答案
1.C
2.A
3.列数字、作比较。具体突出的说明了高分子个头大的特点。
4.(1)生动形象。本文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如“这些‘单体’手拉手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蜷曲的长链,有的长链之间连着短链,有的还有支链”中将“单体”连接在一起的方式形象的说成是“手拉手”,从而说明了高分子的结构复杂的特点。
(2)准确严密。本文多处运用数字说明。如“当飞行速度高达音速的3倍时,空气的剧烈摩擦可使导弹、飞船表面的温度升高到5000℃以上。”通过列数字准确说明了高分子具有耐高温的功能。
5.问题一C,问题二 这类高分子已被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各项尖端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古诗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加粗词语意思。
①项为之强:________________
②方出神: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童趣”为题,作者着重写了哪个字?围绕这个字记叙了那几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语言简朴、自然、生动,请选择一例体会加粗词的表达效果。
①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②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童年是美好的。冰心曾赞其为“真中的梦,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同“僵”,僵硬;②正在
2.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3.着重写了“趣”;叙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和鞭打癞蛤蟆三件事。
4.“冲”让人联想到蚊群在弥漫中乱飞乱窜的情状;(或者“鞭”“驱”让人想象到作者惩罚癞蛤蟆的行动举止,充满童趣,感受到他同情弱小的情感,使人如临其境。)(意对即可)
5.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