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师生演讲: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共含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飞梦”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本章内容:独立性就是指一个人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个性品质。一个从小独立的孩子,必将在学习上和生活上让家长省心。您的孩子开始独立了吗?欢迎进入本章学习――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案例
吃过晚饭,妈妈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催促孩子快点写作业。孩子跟着妈妈来到了厨房,撒娇的说:“妈妈,陪我写作业”
妈妈一边洗碗一边说:“不是说好自己写作业了吗?怎么要让妈妈陪呢?”
孩子:“妈妈陪着写得好,昨天妈妈没陪呢,我的作业得了乙。”
妈妈皱了皱眉,有些不满意的说:“总不能老让妈妈陪着啊,妈妈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呢。今天写完后好好检查一下,争取得甲。”
孩子撅起了小嘴:“我就让妈妈陪嘛,好多同学都是妈妈陪着写作业的。”
妈妈耐心地说:“不行,孩子,妈妈决定收拾完厨房还要洗衣服,好孩子,快去写吧。” 孩子不高兴地走进了自己的小房间,
案例分析
孩子让家长写作业,反映的是一种依赖心理,是缺乏独立性的表现。孩子的这种依赖,很大程度上是家长造成的。
孩子上学后,许多家长喜欢陪孩子一起写作业,看孩子会不会写,写得对不对,认真不认真。看到哪里不对了,就立刻给孩子指出来,让孩子擦掉重写。这样做,的确能够保证孩子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却也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
只要家长不陪着,作业就写不好或者干脆不写作业。至于检查作业,在这些孩子看来,理所当然是家长的事情。一旦作业出错、得分不理想时,
第一文库网边埋怨家长没有吧错误检查出来,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所以,当家长抱怨孩子总是缠着自己陪她写作业时,应首先进行自我反思。所以,真正爱孩子的父母,绝不应陪伴甚至替孩子写作业,也不应包办孩子应当自己做的事情,而应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独立生活的习惯,建立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维模式。
意见指导
生活中有许多事是孩子们可以自己做的,只是由于身边有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就不做了。放弃了可以自己做的事,也就永远得不到通过自己努力随之而来的快乐。现在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宠爱。许多家长对孩子凡事都包揽包办,但同时又觉得自己的孩子依赖性太强,独立性太差,怕孩子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其实孩子的独立性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一、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
“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
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二、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有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耐心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常见家长给孩子讲故事,一页页的.讲,一本本的讲,孩子只是静静地听。其实,给孩子讲故事,家长也应适当提出问题让他们自己参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
一个小小的实例:一个假日,我在公园里见到一位父亲,带着他大约四岁的儿子,在走道三叉路口时,他弯下腰去问儿子:“你说,咱们走哪条路,到哪儿去玩?”孩子认真思索了一会说:“咱们走这条路吧,去看小猴。”
这位父亲很值得赞赏。首先,他很尊重孩子,体现出父子间一种平等的关系。同时,他又是个教育的有心人,能抓住机会从小培养孩子自我抉择的能力。
四、在孩子学习独立的过程中多给予正确引导
如孩子自己洗袜子,一开始孩子肯定洗不干净,甚至把全身都弄湿了,没关系,袜子洗不干净家长再洗一遍,衣服湿了换,总之,只要孩子有这个意愿,家长就可满足,然后给予正确地引导,教孩子洗袜子的方法,多试几次,孩子就能轻松的完成这件事了,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还让孩子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得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手让孩子自己去走!
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生活中这样的场面我们并不陌生,一些长得健康结实的孩子却要父母抱着到幼儿园。进餐时,父母自觉得充分当起“保姆”的角色给孩子喂食,食鱼吃虾时,非得拆净骨,剥去皮,亲手送到孩子嘴里不可。这样做:其一,剥夺了孩子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家长的全办代替,创设了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裕环境”,满以为这是对孩子爱的表现。殊不知,孩子生活在这种“全自动化”的生活环境中,却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其二,心理脆弱,社会适应性差。由于孩子自幼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所以一旦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等集体教养机构,许多孩子表现反常,情绪不稳定。
其三,有碍于孩子非智力因素发展,父母的.过度保护,在助长孩子依赖性的同时,抑制了孩子意志力、坚持性、不怕困难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生有一种惰性,但这种与生俱有的惰性在后天不同的教育环境下,在每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放手让孩子做其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可让幼儿自己一个人上下楼梯,独自用餐等。
2.提出与孩子能力相等的要求,如,对于年幼的幼儿们重点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上。5、6-7岁的幼儿应当让他们学着,遇到困难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3.积极鼓励孩子,使其持之以恒。一旦孩子进步了,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给予鼓励,强化他们的行为。
当然我们每次提出的要求不要太大,可以先从某一点小事,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许多家长等到孩子长大些了,才去想孩子的独立性不是特别好,喜欢粘人,离不开家人等等。其实,那是因为家长没有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他的'独立性。怎样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一、启发他自解困难
临出门时,孩子突然想起老师要他带红色的东西去幼儿园,而红色的东西虽然家中有,却需要花时间寻找,而时间对孩子和父母又都非常紧迫,你是否会立即帮孩子寻找?
如果此时你能启发孩子,譬如“你的红帽子也是红色的,是否可以呢?或者你再想想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红色的?”当孩子掌握了这种方法,平时你还可以加大难度,让他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在1分钟内列举出所有整理玩具的方法等等,这些有趣的练习可以让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不会惊恐不安、不知所措,而是迅速集中精力、寻找办法。
二、解围不如学自救
孩子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他向你求助,为了不让孩子受到老师责怪,你是否会帮他编个理由来应付呢?
你不妨对孩子说:我们应立个规矩,不许找借口,你要对自己行为负责。接下来,你不妨找找孩子无法完成作业的根源所在,是缺乏组织、安排能力,还是其他。从根本上停止为他“擦屁股”。如果有求必应,势必会造成孩子有问题就等着你来为他解决。平时你可以给他一本日历,让他记下活动时间,或者用即时贴记下时间安排,以便随时提醒。年龄小的孩子可以用图画作为提醒。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一、身教大于言传,爸妈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作为第一任老师的父母,言行是孩子效仿的典范,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性很强的人。
二、创造锻炼机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家长应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即使做的不好效率不高,甚至做错了,但通过不断的练习也会越来越好,独立的意识会不断提高。在家里,家长可以通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宝宝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等。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宝宝创造了很好的机会,无形中锻炼了宝宝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过,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父母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他们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孩子的自信心。
三、学会适度示弱,让孩子自己找寻答案
孩子都是十分有好奇心的,随着对社会的认知越多,越容易产生疑问,化身为十万个为什么。当孩子询问的时候,爸妈千万不要着急告诉孩子答案,要主动示弱,引导孩子去思考。孩子问为什么不要马上回答,先问问孩子“你觉得为什么呀”,然后再去找寻或者回答。
四、逐渐放手,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想问题不够周全,应该听大人的话。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培养自主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尝试的过程中碰钉子,感受失败,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
五、培养独立性,切不可“拔苗助长”
培养孩子独立性也是需要分寸的,要在孩子能力范围以内,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过早的引入和训练,不仅会伤害孩子的积极性,还可以能给他很多很多的挫败感。
那我们该如何判断呢?如果并不确定孩子是否能驾驭新技能,先他们试一试。孩子是努力一把就完成了?还是尝试之后很挫败?如果答案是前者,那就表示孩子准备好了高一阶的活动了;如果是后者,超出了孩子能力范围,我们可以提供恰当的帮助或者再等一等,以免打击小朋友的自信心。
美国人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长期以来,中国孩子接受的是灌输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美国孩子则不同。一般说来,考试中国孩子胜过美国孩子,但轮到动手或研究时往往就不如美国人了。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笔者发现在美国的孩子看上去是在无忧无虑中长大的。孩子小的时候功课很少,回家主要是以玩为主,到了该上大学之时,也不必像国内高中生那样必须走那道高考独木桥,美国孩子要想上大学只需凭学校的积点、老师的推荐以及社会活动的表现,就可申请大学。录不录取,全凭大学对人才的需要。孩子用不着为上大学而担心,因为这所大学不录取,那所大学也能录取,可谓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虽然美国孩子的成长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笔者通过与当地美国人交流发现,美国家长在如何让孩子尽早具有独立性和智力的潜质开发方面独具匠心,下了很大的功夫。有人说中国孩子是抱大的',而美国孩子则是爬大的,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在美国,无论在哪里,都可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会主动跑上前去,弯腰伸手扶起孩子,而只是叫一声起来,小孩看到没有大人扶,就只好自己站起来,除非摔得个头破血流。无论在公园里,还是在街头抑或是飞机的过道上,都可以看到小孩在前面摇摇晃晃地走,父母在后跟着跑的惊险镜头。
美国的父母对与孩子的交流也十分重视。笔者一次乘机从纽约到明尼那波利,途中整整5个小时,坐在后排的母亲一刻也没有停止与自己2岁和5岁的孩子进行交流,孩子有问必答,同时母亲也像一个循循诱导的教师一样,与孩子促膝谈心,就像是兄弟姐妹那样,非常平等,尊重彼此,没有凌驾于孩子头上的架势。途中孩子问的问题十分有趣,如飞机为何在雪上飞?飞机在飞的时候怎么不动?飞机上的窗子为何不能打开等等?
我的一位美国朋友告诉我,美国家长十分注意与孩子的交流。当孩子呱呱落地时,做父母的就试着与呀呀学语的孩子交流,将父母的感情传给孩子。打开美国的报章,也有鼓励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文章,称美国的父母已达成共识,想要培育出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首先应学会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和宝宝交流。父母不用担心这种交流会变成单方面的意愿,因为宝宝一出生就有了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且愿意和你们交往。
妈妈是宝宝第一个和接触时间最多的交流对象,母子间目光相互注视就是交往的开端。母亲还可利用一切机会与宝宝交
[1] [2]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作文
培养孩子独立性是随时随地都有的教育。家长要把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目标装在心里。培养孩子独立性是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自己为自己的明天做主。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创新,独立做属于自己的事情。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经常为孩子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逐步学会自己做事、自己动脑筋想问题。
培养孩子独立性: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独立性是在实践当中培养起来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一个教育原则。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他有这种独立愿望,家长就因势利导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孩子独立性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这种基本能力、基本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学会自己吃饭,我们主张孩子一岁多让他自己吃饭,从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穿脱鞋袜,自己如厕,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擦鼻涕,很多孩子鼻涕流出来自己不擦,都让妈妈擦,给他餐巾纸让他自己擦。吃东西前后或便后让他自己洗手,当然开始先让家长帮助,帮助还是让他自己干,从旁帮助,幼儿期实际上自理能力是培养孩子独立性最主要内容。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到了五六岁你要求可以高一点,在这过程当中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生活能力和自己去做的劳动习惯。
培养孩子独立性: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
培养孩子逐步思考的能力,就是勤动脑,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常常看到有些家长不厌其烦的回答孩子的问题、给孩子讲书,利用一切时间来丰富孩子的知识。全都是家长讲,单方面输入。实际上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给他脑子里装多少知识都重要。陈鹤琴先生有一条原则,他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
培养孩子独立性: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
我们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太有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大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了,因此我们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抉择能力。
培养孩子独立性: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比如让孩子穿衣服,自己穿袜子,确实会遇到困难的,包括自己收拾玩具,对幼儿来讲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那么有些孩子一遇到这些困难,就不干了,家长有时候心软了,就包办代替。
所以当孩子独立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特别是对那些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
总之,要想让孩子学会独立,首先就是给孩子创造学习独立的环境,而不是一边喊着学独立,一边又事事包办。
★ 如何培养孩子心得
★ 培养孩子阅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