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考文言文之《马说》(共含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gy12593”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考文言文之《马说》
一、文章内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二、文学常识
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三、语音
1、选出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A)
A.食(sh)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
C.才美不外见(xin)D.骈死于槽枥(l)之间
2、骈死(pián)槽枥(cáo)(lì)粟(sù)外见(xiàn)食马(sì)祗(zhǐ)
四、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喂养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五、古今异义词
六、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七、一词多义
1、策:(1)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驱赶)(2)执策而临之(竹制的鞭子)
八、重点词语解释
1、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D)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是)B.马之千里者(助词,无义)
C.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D.其真无马耶(其实)
2、世有伯乐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3、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4、祗辱于奴隶之手祗:只是辱:辱没
5、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6、不以千里称也以:凭,凭借称:著称
7、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尽:吃没
8、才美不外见才:才能,美好的素质
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常:普通的等:等同,一样
10、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
11、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12、食之不能尽其材尽:竭尽
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马鸣叫通:通晓
14、执策而临之临:面对
15、其真不知马也知:识别,了解
九、特殊句式
十、朗读节奏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本文的作者是 代的 。(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见 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4)是马也 是: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题4: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小题5:本文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寄托了作者
之情 。(3分)
小题6: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3分)参考答案:
小题1:唐 韩愈
小题1:⑴有时 ⑵同“现”,显现 ⑶等同,一样 ⑷这,这样
小题1:⑴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⑵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它的意愿。
小题1: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呜之通其意
小题1:托物寓意(或寓理于物) 怀才不遇的愤懑(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小题1: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小题1:积累有关古文学常识,作家作品。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学生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小题1:了解本文的写法,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两种感情。
小题1:只要有一定的道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课内文言文练习之马说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命运。
3.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本文内容引申开去,简要谈谈你对“人尽其才”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B.才美不外见——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安求其能千里也?——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食不饱,力不足——吃得不饱,力气不充 足
参考答案:
1.统领全篇,在全文论述中起中心论点的作用
2.“辱于奴隶人……不以千里称”
3.“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
4.言之有理即可。“略”。
5.B
中考文言文《马说》汉书阅读答案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8.“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19.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 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 ;语段(二)用②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参考答案
16.B
17.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18.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之情。
19.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道理论证 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马说文言文复习资料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同等待遇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吗邪?其真不知马也。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吧!
课文下面注释:
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祇( ):只是。
骈( )死于槽枥( )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
不以千里称: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
一食:吃一顿。
或:有时。
食( ):通“饲”,喂。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 ”。
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且:犹,尚且。
10、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
11、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法。
12、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马,使它日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通“才”。
13、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14、临:面对。
15、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16、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文后练习:
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吗邪?其真不知马也。
附加练习
1.阅读理解。
(1)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___________比作千里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食马者,反映了古代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愤懑之情。
人才愚妄无知的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2)开头点明千里马与伯乐的依赖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①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②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③段中的食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扬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揭露了统治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天下无马 愚妄无知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真不知马也
2. 当今社会怎样做才能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只要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就可以了。
3.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和千里马二者中,你认为哪个更重要?结合现实说说你的理由?
选伯乐或千里马都可以,重要的是阐明观点,理由充分
4.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
“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突出才能的人
5.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能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
( 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
马说文言文翻译
马说文言文翻译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马说对照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 说课稿之马说
★ 课文理解之马说
★ 《马说》
★ 马说教案
★ 马说课件
★ 马说读后感
★ 《马说》 设计
★ 马说练习题
★ 马说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