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战国策》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WB这把不好打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说》《战国策》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共含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B这把不好打”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马说》《战国策》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1:《马说》《战国策》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马说》《战国策》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含义。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2.翻译选文中划“_____”的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2.(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直译、意译均可。)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3.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4.“略”,联系“伯乐”、“马”,“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篇2:《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安求其能千里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执策而临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答: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

1、(1)受屈辱 (2)怎么 (3)通“饲”,喂养 (4)名“马鞭子”

2、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

4、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二、阅读《马说》,完成文后各题: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5.5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才美不外见( )

(3)策之不以其道( )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2分)

4、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3分)

【参考答案】

1、(1)只是 (2)通“现”,显现 (3)鞭打 (4)通晓,明白

2、(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4、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篇3:战国策文言文阅读答案

战国策文言文阅读答案

战国策文言文阅读答案

客见赵王曰:“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马之工也。”对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曰:“王何不遣纪姬乎?”王曰:“纪既妇人也,不知相马。”对曰:“买马而善,何补于国?”王曰:“无补于国。”“买马而恶,何危于国?”王曰:“无危于国。”对曰:“然则买马善而若恶,皆无危补于国。然而王之买马也,必将待工。今治天下,举错非也,国家为虚戾③,而社稷不血食④,然而 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何也?”赵王未之应也。

客日:“郭偃之法,有所谓柔雍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闻也。”“所谓柔雍者,便辟⑤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此皆能乘垩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故日 月晖于外,其贼⑥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①赵王:即赵孝成王。②而若:或者。③虚戾:废墟,形容田舍荒芜,人民灭绝。④血食:祭祀祖先的食品。⑤便辟:素近宠爱者。⑥贼:害,此处指日月中黑暗的部分。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何故至今不遣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B.未得相马之工也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C.买马而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D.然而王之买马也 辍耕之垄上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2分)

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2分)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3分)

9.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案:

6.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A项中的“遣”的意思都是“派遣”,动词。B项中“相马”的“相”是观看的意思;“相藉”的“相”是相互的意思。C项中“买马而善”的“善”的意思是“好的`、强健的”;“京中有善口技者”的“善”的意思是“擅长、善于”。D项中“之”分别为结构助词“的”和实意动词“去,往”。

7.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朗读。解答时要在理鹪的基础上按照音节和意义进行停顿划分。“然而”句首连词,需要停顿;“王不待工”与“而与建信君”为两层意思,表示转折关系,要停顿。

8.(1)这些都是能趁(乘着)大王您酒酣耳热(酒醉、不清醒)之时向您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 (2)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隐隐约约,或现或隐。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句子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和句式特点,如第(1)句“此皆……”为判断句;要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用法,如第(2)句中的“斗折蛇行”的“斗…‘蛇”为名词作状语。

9.告诫赵王在治理国家时要选用贤臣,防止偏信亲近的人以致误国(不仅要防备自己的憎恶的人,更要防备自己亲近的人)。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客先由买马谈起,看起来毫不经意,实际上已经将要说的话作了谋划安排。选马要等相马之人,那么治理国家更需要物色好贤明的大臣。通过选马与治国的类比,昏庸的赵王才有所悟。

【参考译文】

有游说之士拜见赵孝成王说:“我听说大王要派人去买马,有这回事吗?”赵王回答:“有这回事。”说客问:“那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派人去买呢?”赵王说:“没有找到会相马的人。”

说客就问:“大王为什么不派建信君去呢?”赵王答道:“建信君要处理国家大事,何况他又不懂相马的事。”说客又问:“大王为何不派纪姬去呢?”赵王回答:“纪姬是个女人,不懂得相马。”说士继续问道:“如果买来了马匹而且特别强健,对国家有什么好处?”赵王回答:“对国家没有什么好处。”又问:“那么买来了不强健的马匹,又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危害呢?”赵王答道:“对国家没有什么危害。”说士说:“既然买的马好或者不好,都对国家没有什么益处或危害。大王您买马却一定要等待一个会相马的人。现在大王治理国家的措施不当,国家衰败,几成废墟,甚至不能祭祀,可是大王不等待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却把大权交给建信君,这是为什么?”赵王无言以对。说客继续说道:“郭偃之法有所谓‘柔痈’的说法,大王您知道吗?”赵王说:“我没听说过。”说客说:“所谓‘柔痈’,是指您左右受宠幸的亲近之臣以及您的夫人、优者和美女等等。这些人都是趁你酒酣耳热之际向您提出自己非分要求的人。这些人的欲 望如果能在宫中得到满足,那么大臣就能在外面为非作歹、贪赃枉法了。所以说,太阳和月亮的光芒照亮了世界,可它们内部仍然有黑点。人们十分谨慎地防备自己憎恶的人,可祸患往往却发生在自己溺爱的人身上。”

篇4:《马说》《战国策.燕策二》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马说》《战国策.燕策二》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①比:连续,接连。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③还:通旋,围绕、绕圈子。④朝:早晨,也指一天。

1.下列各组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往见伯乐(接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C.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一箪食,一豆羹(食物)

D.比三旦立于市(集市) 愿为市鞍马(买)

2.下列加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因为)

B.臣有骏马欲卖之(无意义,一般不译)

C.伯乐乃还而视之(于是)

D.而伯乐不常有(而且)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就这个道理谈谈你对名人做广告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C

3.(1)拿着马鞭面对它(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2)希望您绕着圈子看它,离开了还回头看它。

4.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或名人的重要性。谈看法略,能围绕伯乐的重要性来谈,名人做广告的利或弊,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

篇5: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1一5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_____________

(2)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_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___________

(4)安求其能千里 安: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或:有时;(2)见:显现;(3)等:等同;(4)安:怎么 ,怎能

2.(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5.努力使自己更完美:敢于毛遂自荐,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善于把握机会,抓住机遇。

(意思对即可)

篇6:《战国策》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战国策》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战国策》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胃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受地于先王:这样

B.秦王不悦:高兴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者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2.下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以君为长者 武陵人捕鱼为业

C.轻寡人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休祲降于天 相与步于中庭

3.下面是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郁分。

B.第③段中的人物对话写出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C.第④段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秦王怕出现“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局面。

D.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诸葛亮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能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A

4.(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2)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意对即可)

篇7: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马说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马说篇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⑴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

⑵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⑶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⑷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小题3: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⑴见,通“现”,表现。⑵临,面对。⑶子,你。⑷顾,回头看。(4分,每小题1分)

小题1:⑴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

⑵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2分)

小题1:(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小题1:(4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了解文本内容,理解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小题1:紧扣文本内容,联系“伯乐”、“马”的人才观,说出名人做广告的效应的利弊,分析有理即可

篇8:中考文言文《马说》汉书阅读答案

中考文言文《马说》汉书阅读答案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8.“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19.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 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 ;语段(二)用②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参考答案

16.B

17.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18.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之情。

19.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道理论证 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篇9:《马说》比较阅读答案

《马说》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识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①,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耳,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选自《史记》)

[注释]:①“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 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③ 称诵:称颂。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才美不外见 见:

(2)策之不以其道 道: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19.【甲】文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0.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 中的句子: , 。(2分)

21.【甲】甲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认为伯乐对千里马起着决定作用,而【乙】文中毛遂却向平原君自荐成功。你认为“伯乐相马”与“毛遂自荐”的观点相矛盾吗?(2分)

参考答案:

17. (l)同“现”,显现。(2)方法。(一个1分,意合即可。2分)

18.(1)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有才能的人处于世上,仿佛如锥子放置布囊之中,它的锥尖立刻就会透囊而出。

(文从字顺即可。每句2分,共4分)

19.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意合即可。2分)

20.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1分。2分)

21.示例:我认为世界上伯乐相马和毛遂自荐缺一不可,因为千里马只等伯乐去发现,就会缩小发展空间;毛遂自荐,就等于增加了自我展示的平台。(观点1分,理由1分。2分)

篇10:马说......阅读答案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⑷执策而临之 (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答案】19.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

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篇11:《马说》阅读答案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韩愈,字 ,我国 (朝代)文学家。(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执策而临之( )

11. 珍珠埋在土里,总会有得见天日之时;宝剑藏于鞘中,也会有锋芒毕露的一天。可是作者笔下的“千里马”却只能“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空有“千里”之质,却无“千里”之实。请你结合文意说说,是什么原因使“千里马”连“逞能”(一展才华)的机会都没有呢?(2分)

12.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面上是写千里马的遭遇,实际上揭露的却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文学创作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2分)

13. 韩愈的三个哥哥分别叫韩会,韩介,韩弇(yǎn),兄弟几人的名字都是“人”字头,寓有出人头地之意,可见其韩氏家族对仕途、对功名的'热衷。但“汲汲于富贵”的作者早年却求仕无门,屡屡受挫。台湾学者蒋勋说“文学是失败者的乐园”,请你说说韩愈借这篇《马说》寄寓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3分)

中考文言文之《马说》

战国策·燕策文言文练习以及答案

《战国策》阅读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阅读以及答案

《马说》

孔子马逸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战国策》练习题及解析

马说阅读并附答案

马说教案

《马说》《战国策》的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马说》《战国策》的文言文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