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石英砂改性及在制砖工业中的应用(共含7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xinao0755”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石英砂改性及在制砖工业中的应用
针对石英砂塑性差对其进行改性处理,并研究改性后塑性增强的`机理,探索出一套适合利用石英砂采用可塑成型生产高性能烧结砖的工艺条件:球磨时间24h、含水量约29%、pH=9和增塑剂添加量为5%,结果表明:制出的烧结砖的抗压强度达到18.9721MPa,超过了GB5101-93中规定的MU15(15.0MPa).
作 者:宋杰光 吴伯麟 作者单位:桂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桂林,541004;省部共建有色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刊 名:非金属矿 ISTIC PKU英文刊名:NON-METALLIC MINES 年,卷(期): 28(1) 分类号: 关键词:石英砂 改性 塑性 烧结砖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制碱工业中的应用
【摘 要】目前,一些大型化工企业,生产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但是往往忽视了企业的自动化管理。本文所介绍的个人计算机网络管理(PCNM)系统,既可以方便地与过程控制计算机相互交换信息,又可以同企业内部原有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形成计算机一体化的生产系统,实现了工厂的计算机控制与信息管理一体化。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 工业过程控制 网络系统
一、概述
纯碱是基本化学工业中产量最大的产品,是用途十分广泛的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纯碱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除了扩大生产规模外,还必须进一步发掘生产潜力。
山东潍坊纯碱厂是一个新建厂,设备先进,但纯碱生产大部分还是人工操作,落后的操作方法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先进设备与落后操作的矛盾,稳定生产,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能耗,增加产量,碱厂从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引进具有先进水平的TDC-3000集散型控制系统,并用于制碱生产的心脏工序――重碱碳化工段,以实现工业生产的全局控制。
工业生产的全局控制包含着两层意义,一是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二是指企业管理的自动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指的是生产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用计算机自动调节各生产要素,做到产品的高产、优质与低耗。企业自动化管理指的是调度、经营与决策的自动化,就是把当前生产的全部信息汇总起来,使管理决策者能够对全厂的生产、经营进行整体安排与调度,以期取得全厂各部门生产活动的协调进行,达到整体效益的最佳工业过程。全局控制系统可分为以下4级:
1.直接控制级过程控制计算机直接与现场各类装置(如变送器、执行器、记录仪表等)相连,对所连接的装置实施监测、控制,同时它还向上与第二级的计算机相连,接收上层的过程管理信息,并向上传送装置的特性数据和采集的实时数据;
2.过程管理级过程管理计算机(主要有监控计算机、操作站、工程师站等)综合监视过程各站的所有信息,集中显示操作,控制回路组态和参数修改,优化过程处理等;
3.生产管理级管理
[1] [2] [3] [4]
改性粉煤灰在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改性粉煤灰与原始粉煤灰相比,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显著改变,不仅具有吸附能力强、对废水处理效果好和可去除污染物范围广等优点,而且灰水分离能力强、处理污泥数量少,废水处理经济性大大提高.毋容置疑,改性粉煤灰是粉煤灰在工业水处理中应用的必然趋势.作者对改性粉煤灰技术在工业水处理中的.应用做了概述,着重阐述了改性粉煤灰的一些工程实际应用及其现状,并提出改性粉煤灰在处理工业废水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作 者:张爱勇 肖羽堂 张萌 Zhang Aiyong Xiao Yutang Zhang Meng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 期 刊:工业水处理 ISTICPKU Journal: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 年,卷(期):, 26(11) 分类号:X703.1 关键词:改性粉煤灰 吸附容量 污泥产量 工业废水处理清洁生产在制革工业中的应用
详细阐述了清洁生产的定义以及实施清洁生产的层次.论述了制革工业的废弃物污染和开展清洁生产的'重要性.结合实例从原皮保藏、废液循环利用、减少铬用量等方面概述了清洁生产技术在制革工业中的应用.
作 者:魏善明 王成斌 蔡杰 任国平张振国 WEI Shan-Ming WANG Cheng-Bin CAI Jie REN Guo-Ping ZHANG Zhen-guo 作者单位:魏善明,王成斌,任国平,张振国,WEI Shan-Ming,WANG Cheng-Bin,REN Guo-Ping,ZHANG Zhen-guo(山东省国联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山东济南,250100)蔡杰,CAI Jie(荣成市环境保护局)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17) 分类号:X383 关键词:清洁生产 制革工业 应用工业Ethernet在远程实时控制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摘要:为实现企业ERP、MES、PCS三层信息一体化的集成以及不同总线产品之间的信息互连、互换、互操作和统一组态,提出了将工业Ethernet技术融合到FCS的观点,并将其成功实施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实现了工厂信息自动化。阐述了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以及设计技巧。关键词:工业Ethernet控制FCS系统集成工厂信息自动化
随着现代工厂信息自动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逐渐将管理、决策、市场信息和现场控制信息结合起来,实现企业资源规划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生产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生产控制系统PCS(ProcessControlSystem)三层信息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在PCS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ControlSystem)。但由于现场总线相互之间兼容性差、生产现场自控设备的种类繁多,导致不同的总线产品之间无法实现互连、互换、统一组态及互操作;而Ethernet具有通用性强、技术成熟、带宽迅速增加等特性。在现场总线控制网络中,将价廉物美的Ethernet设备应用到现场控制网络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将阐述利用工业Ethernet技术和FCS融合技术实现工厂信息自动化的案例。
1工业Ethernet技术及其在工业中应用的改进[3~4]
现场控制网络要求具有较强的实时性。而Ethernet由于采用的是CSMA/CD协议,使其天生缺乏确定性(Determinism)和鲁棒性(Robustness),必须对其进行改进方可应用。
(1)将传统的总线式结构改为星形连接结构,并为连接在端口上的每个网络节点提供独立的带宽,使连接在同一交换机的不同节点之间不存在资源争夺,降低总线上数据发生碰撞的次数,增加系统的确定性;
(2)采用数据交换技术,以提供数据缓冲、提高数据网段的智能,降低数据冲撞和重发概率;
(3)采用TCP/IP协议,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到达接收方。在网络链路层中所有硬件对TCP/IP的应用是透明的,TCP为传输控制协议,而IP为网际协议。TCP/IP为数据传输提供了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通信,它位于ISO/OSI模型中的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信息拆分为固定格式的数据包,并将数据包按一定的路径传输到的接收方,然后在接收方将数据包分解并重新组合成原始的数据信息。
(4)提高Ethernet通信速率,以进一步增强其确定性。通信速率的提高意味着在相同的通信量的条件下网络负荷的减轻,而网络负荷的减轻又意味着网络确定性的提高。目前,100M甚至1000M的自适应网络已在局域网、城域网中普遍应用,10000M正在研制之中,为工业Ethernet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增强Ethernet接插件、交换机、通信电缆等抗干扰能力。由于工业现场环境十分恶劣,采用带屏蔽的双绞线或光纤通信方式是解决此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可以说,工业Ethernet向控制层通信渗透、应用于过程自动经的监控级、与FCS融合使用已成必然,同时它还可解决大规模系统中实时性和可靠性之间的矛盾。
2设计关键技术
(1)一个网络测控系统最为重要的是要具很强的安全性。如果一个企业的Intranet和Infranet受到恶意攻击,造成生产过程的中断或者生产过程事故,将会造成比金融、电子贸易等网络受到攻击时更为严重的灾难,因此在设计时将网络安全性考虑放到第一位。本设计采用的是具有身份鉴别和报文鉴别特性的数字签名、加密解密技术,同时加入防火墙,而不采用通过操作密码登陆Intranet来赋予不同操作人员的权限方法;
(2)采用基于B/S(Browser/Server)和TCP/IP框架构成WebClient以及TerminalServerClient方式进行远程实时生产过程监控和在线检测设备健康状态,实现了车间的测、控、管的统一,真正实现了工厂信息自动化;
(3)远程监控通过Interent方式实现,而不是通过电话线拨号登陆方式直接与设备相连,从而改善了以往远程监控通过Modem造成的成本费用高、工作效率低、可用性不高以及传输速率低的现象;
(4)使用免IP地址协议技术。由于设计中采用了WebClient和TerminalClient并使用了Internet方式,实现远程监控必须为WebServer或TerminalServer设定IP地址。而在Internet上申请一个固定的IP地址费用十分昂贵,采用免IP地址协议技术,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设计成本。
3系统设计技术与实施
系统组成框图与网络布线见图1所示。
整个车间采用100M快速以态网为主干,100M到桌面的快速以态网网络系统。而在整个厂级的网络,从当前的100M快速以态网升级为ATM网,系统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各部门交换机采用622MATM接口与主交换机相联,科室与大部门之间通过155MATM接口与主交换机相联,网管工作站、数据库服务器通过100M以态网接口直接与主交换机相联,各部门服务器通过100M以态网接口与部门交换机相联。各部门的其它节点通过Corebuilder3300交换机接收部门交换机上。主交换机与部门交换机之间通过光纤连接,其它用双绞线连接。
3.1B/S(Bowser/Server)模式
为了防止车间级大量的实时在线检测和控制信号发生瓶颈效应、阻塞网络,采用B/S模式,它是借助于HTTP协议和Web技术,由C/S(Client/Server)模式不断改进发展而来的。在B/S模式中,用户的业务逻辑可以放在Web服务器上,使网络流量大大降低;同时,客户端还进一步“瘦”到只有浏览器,极大地减轻了客户端的负担和维护量。从根本上说,B/S模式将C/S模式从二级结构升级为三级结构,使逻辑更为清晰合理。B/S模式带来的优点是:
(1)使用简单、易于维护;
(2)保护企业投资由于B/S模式采用标准的TCP/IP、HTTP协议,它可以与企业的现有网络很好地结合;
(3)信息共享度高HTML是数据格式的一个开放标准,同时采用MIME(MultipurposeInternetMailExtensionprotocol)技术,使Browser可访问多种格式文件;
(4)扩展性好TCP/IP、HTTP的标准性使得B/S模式可直接连入Internet,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5)安全性好防火墙技术将保护现代企业网络的安全性。
3.2现场瘦型服务器以及数据传输协议
现场控制单元瘦型服务器选择ADAM5000/TCP[5],其内部和外部的数据通信几乎没有区别,正是所谓的“网络就是控制器”。在ADAM5000/TCP中,Ethernet是控制器的一部分并作为连接现场智能控制模块的`控制网络。网络集线器被集成在每个控制器中,通过分配空间把内部通信从外部通信中分离开来,此集线器技术和底层协议的集成确保了Ethernet的确定性和兼容性,几乎可以排除数据通信的碰撞问题。把Ethernet系统总线看作是现场总线,它可以连接到每个独立的智能控制模块。整个过程和系统被看成一个逻辑单元,甚至一个独立的现场控制单元,不需考虑网络各层概念,由此就消除了CPU的瓶颈效应。所有数据在网络层中仅表达一次,网络扮演了真正服务器的角色,这正是工业Ethernet能成功地被应用到实时工业控制环境的一大理由,它使网络实现了从现场控制单元到Internet、Intranet、管理层的直接通信。ADAM5000/TCP的特性如下:
・ARM32BitRISCCPU、4MRAM、512kBROM用户区域;
・10/100MBaseT;
・Modbus/TCP、TCP、UDP(UserDatagramProtocol)、IP、ARP(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等;
・时间响应时间≤5ms。
要使工业Ethernet很好地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融合,必须要考虑现场设备与现场通信协议。综合考虑后,选择了Modbus/TCP协议(ADAM5000/TCP采用的是Modbus/TCP)。它由Scheider公司公布,是把Modbus总线协议捆绑在TCP协议上形成的,因其支持IDA(InterfaceofDistributedAutomation)而被许多厂家或协会支持。IDA采用包括HTTP和XML在内的开放Internet协议,不需要提供地址帧、确认帧等额外信息,仅需要极少量的网络资源,同时还能提供严格的时间同步,因此可以应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工业控制环境。这正是本系统选用ADAM5000/TCP的理由。
3.3OPC的开发应用
OPC(OLCforProcessControl)的基础是Microsoft的OLE、COM以及DCOM技术,它是现场设备级和过程管理级进行信息交互的开放的接口标准和技术规范,支持分布式或异构环境下应用程序之间软件的无缝集成和互操作。从数据传输角度说,OPC服务器的实质就是一个网关,一方面要从现场设备读取数据,同时还要把来自不同类型的FCS的不同类型的数据转化成统一的OPC数据格式,实现信息系统的集成。由于OPC技术标准比较复杂,目前只有一部分FCS设备提供了OPC的接口驱动。对没有提供OPC接口的现场设备采用ActiveX控件完成。
3.4基于ODBC(OpenDatabase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的互联模式
开发基于Web的远程监控系统的关键一点是如何将实时在线生产和检测的重要数据上传到网上,供合法用户浏览,同时又能保证测控网的安全。因此,数据库的连接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利用开放数据库互联技术实现信息集成一般有两种方式:DDE(动态数据互联)和ODBC的信息互联。由于本系统选用的是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了使B/S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的Intranet资源、降低成本、方便开发和维护,选择了基于ODBC的互联方式。基于ODBC实现的B/S模式的信息互联方式如图2所示。
3.5负载均衡
Web服务器同Web浏览器之间的信息交换采用的是HTTPS(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Secure)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保证了它们之间的通信安全。在系统运行时,Web服务器往往要支撑大量而又密集的用户点击和对内容的动态需求,需要在多个服务器设备之间多个站点之间分散服务器的负载,即网络负载均衡问题。
“均衡”是一种横向扩展服务器性能的方法。本系统专门设置一台计算机来接收企业IP地址HTTP请求,并把这些请求分发给网站的各个服务器。这种分发过程通常发生在TCP/IP路由的层次上,可以透明地把这个单一的源/目标IP地址映射到一个特定的服务器上,并通过硬件的方式而不通过软件方式完成。硬件成本虽然高,但映射效率高,可以减缓现场数据的瓶颈效应发生。这种方式比常规的DNS(DomainNameServer)方式好。同时这种方式可以不断地监测Web服务器,如果某一服务器出现了故障,则可以把请求动态地重新定向到功能相同的服务器上,避免了因某一服务器的故障所导致的系统瘫痪,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Ethernet是信息技术中技术最为成熟、有众多硬件供应商支持的信息高速通道,它把大量的局域网联成了广域网,将其应用到工业控制领域,在现场设备中内置Web服务器,使之具备网络发布功能,又能与现场总线技术相互渗透。采用Ethernet将是工业控制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业Ethernet在远程实时控制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摘要:为实现企业ERP、MES、PCS三层信息一体化的集成以及不同总线产品之间的信息互连、互换、互操作和统一组态,提出了将工业Ethernet技术融合到FCS的观点,并将其成功实施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实现了工厂信息自动化。阐述了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以及设计技巧。
关键词:工业Ethernet 控制 FCS 系统集成 工厂信息自动化
随着现代工厂信息自动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逐渐将管理、决策、市场信息和现场控制信息结合起来,实现企业资源规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生产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生产控制系统PCS(Process Control System)三层信息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在PCS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但由于现场总线相互之间兼容性差、生产现场自控设备的种类繁多,导致不同的总线产品之间无法实现互连、互换、统一组态及互操作;而Ethernet具有通用性强、技术成熟、带宽迅速增加等特性。在现场总线控制网络中,将价廉物美的Ethernet设备应用到现场控制网络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将阐述利用工业Ethernet技术和FCS融合技术实现工厂信息自动化的案例。
1 工业Ethernet技术及其在工业中应用的改进[3~4]
现场控制网络要求具有较强的实时性。而Ethernet由于采用的是CSMA/CD协议,使其天生缺乏确定性(Determinism)和鲁棒性(Robustness),必须对其进行改进方可应用。
(1)将传统的总线式结构改为星形连接结构,并为连接在端口上的每个网络节点提供独立的带宽,使连接在同一交换机的不同节点之间不存在资源争夺,降低总线上数据发生碰撞的次数,增加系统的确定性;
(2)采用数据交换技术,以提供数据缓冲、提高数据网段的智能,降低数据冲撞和重发概率;
(3)采用TCP/IP协议,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到达接收方。在网络链路层中所有硬件对TCP/IP的应用是透明的,TCP为传输控制协议,而IP为网际协议。TCP/IP为数据传输提供了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通信,它位于ISO/OSI模型中的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信息拆分为固定格式的数据包,并将数据包按一定的路径传输到的接收方,然后在接收方将数据包分解并重新组合成原始的数据信息。
(4)提高Ethernet通信速率,以进一步增强其确定性。通信速率的提高意味着在相同的通信量的条件下网络负荷的减轻,而网络负荷的减轻又意味着网络确定性的提高。目前,100M甚至1000M的自适应网络已在局域网、城域网中普遍应用,100
[1] [2] [3] [4] [5]
管理会计在工业制造业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摘要:当前,工业制造业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制造业的管理方式仍稍有落后,这致使制造业企业出现了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工业制造业成本较高,利润较低。制造业企业要想在经济浪潮中立足,须利用好管理会计这一工具,完善其在企业中的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管理会计;工业制造业;应用研究
一、管理会计在工业制造业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企业生存面临两大问题,即发展与竞争。企业要想长远生存下去,实现可持续发展,则应完善其内部管理,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而做到这两点的关键则在于企业所掌握的信息。传统会计有两大分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负责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信息,而管理会计则主要为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信息。当前,工业制造业作为我国企业的主体,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制造业的管理方式仍稍有落后,这致使制造业企业出现了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制造业成本较高,利润较低,甚至还产生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因而,制造业企业要想在经济浪潮中立足,必须利用好管理会计这一工具,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利于各项决策的信息,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20世纪70年代,我国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了管理会计的概念。自此之后,管理会计开始在我国企业中得以运用,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工业制造业技术的精深以及生产程序的复杂化,管理会计在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简单概括,管理会计在工业制造业企业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管理会计有利于提高工业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管理会计主要运用作业成本法这一工具来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这一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在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较好地避免企业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发生。第二,管理会计有利于改善工业制造业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管理会计主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来改善制造业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这与作业成本法一样都是管理会计所运用的重要工具。在全面预算管理下,制造业企业的各部门乃至各人员都会涉及其中,以便于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各环节进行预算,对制造业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更为合理的调配,改善企业的资源利用率。
二、影响管理会计在工业制造业中应用的因素
(一)经济体制环境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该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法制经济的特点。在这一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行为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管理会计要想为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提供确实、可靠的信息,则需保证其市场条件是公平、灵敏的。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与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税法》、《证券法》等。但是,从完整程度来看,我国与经济相关的法律体系还不是很健全,仍需进一步的完善。正是由于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使得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经济体制环境不够完善,而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
(二)缺少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在科技进步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逐渐摆脱了手工会计的时代,转而向高效率的信息系统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工业制造业企业中所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大多仍是针对财务会计的特点进行设计的。尽管管理会计在工业制造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但会计信息系统中缺乏与之相关的信息系统模块,或者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
(三)管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无论是从事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都是比较考验人的能力的。特别是进行管理会计工作,对人的实践能力的要求会更高。然而,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时间不长,实质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属于管理会计师的队伍,大部分管理会计工作仍由财务会计师来承担。但反观西方国家,管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都较高。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身为一名管理会计人员,除了要掌握充足的会计理论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具备管理头脑。换言之,管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高于财务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人员要有战略思维,要懂得抓住机遇,要能够创造性地去分析、解决问题。
(四)管理会计工具的实际应用与理论脱节
20世纪70年代,我国才从西方国家引入了管理会计的概念。自此之后,管理会计开始在我国企业中得以运用。但至今为止,我国所推广的管理会计理论仍大部分是借鉴西方国家的,并没有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我国实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制定出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特点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正是因为管理会计工具在西方国家与我国的具体应用环境不同,导致管理会计工具在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控制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企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仅仅是停留在管理会计理论的表面,而没有去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恰当的管理会计工具。
三、完善管理会计在我国工业制造业中应用的对策
(一)完善经济体制环境
要改善管理会计在我国工业制造业企业中的运用现状,首先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应用环境。通过前文可以知道,当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该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法制经济的特点。在这一体制下,企业的行为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管理会计要想为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提供确实可靠的信息,则需保证其市场条件是公平、灵敏的。因此,我国应健全现有的与经济相关的法律体系,使得企业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以此来保证市场信息的真实可靠。市场信息真实可靠,管理会计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时制定的报告才能更具有应用价值。
(二)完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工作生活也因此更加便利起来。信息化在企业中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例如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但目前制造业企业中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仍主要集中于财务会计层面,涉及管理会计的系统模块较为缺乏。这一现象导致制造业企业重核算而轻管理,管理会计工具应有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因此,本文认为,制造业企业应完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依托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工具的效果。并且,企业还应及时更新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有关的软件,使其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了高端的人才,企业便抓住了发展的先机。因此,企业要想充分实现管理会计工具的效用,就要拥有足够的高素质人才。管理会计工具只有在这些高素质人才的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然而,当前我国拥有注册管理会计师的人员较少,影响了管理会计工具效果的发挥。对此,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鼓励、支持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而对于有能力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应从国外或国内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对于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管理层也应鼓励财务人员去学习与管理会计有关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建立起恰当的管理会计模式。
(四)管理会计工具的理论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制造业企业在实际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时,不能一味地注重于理论层面,要将理论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在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时,应注意总结实践经验,同时结合西方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创造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模式与体制。对于较为复杂的管理会计工具,在企业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进行简化,以增强管理会计工具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制造业企业还应根据其具体的生产过程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管理会计工具。最后,制造业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时,应将其普及到各个部门,并且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而不仅仅将管理会计看作是财务部门的专属工具。究其原因,管理会计人员进行分析、报告所需的资料是涉及各个部门的,需要各个部门来提供。
参考文献:
[1]田倩,刘洪凯,胡仿迪.管理会计工具在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6(02):82–85.
[2]管程程.管理会计在制造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7(14):125–126.
★ 工业工程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