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实验课感官范文(共含16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ql775852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学生实验的特点
1、操作性
学生实验不同于演示实验,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实验是由学生自己动手,即实验的可操作性。进入实验室,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让自己的双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尝试实验的改进方法。比如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同学们首先应自己做好临时装片,再用显微镜观察。在制作临时装片时,要注意许多的问题,如洋葱表皮细胞的选择,染色时间的长短等,都需要我们在操作中去探索,去改进。
2、时间性
中学生由于课程多、课时紧,每次实验一般为一节课的时间,其中还包括教师的讲解、演示,所以学生实验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求学生要提前预习实验,明确实验原理、目的和操作方法。老师上课讲解时,认真修正自己预习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确保实验快速、准确。
3、直观性
学生分组实验的又一特点是,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的直观性,每一个步骤,每一种变化如实验材料的色、香、味、形,学生都可以亲身体会到。而且中学生物的分组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技术性要求不高,只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得到要求的结果不难。
二、学生分组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1、确保小组人数的均衡性
学生分组实验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而进行的实验。中学中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不一,分到各个组上的人数也不平均,有的组多一两个学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有的实验,如显微实验时有的同学就的可能没有显微镜,若遇到这样的情况,实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关心同学的精神,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2、严守纪律,注意安全
分组实验时,学生在实验室中相对较为自由,要么需要站着操作,要么走来走去,实验时,实验教师应要求学生坐在位置上操作,保持安静。同时应确保每位同学都参加实验,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3、精心准备,严格设计,服从教学的目的性
学生实验是课堂教学有机整体的一部分,生物新教材的实验内容比旧教材时增加了四倍,由此可以看出生物实验的重要性。对每个实验,实验教师都应从实验的材料、仪器、用具及实验的改进等方面去准备。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不断地改进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比如在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结构时,教材要求用人口腔上皮细胞为实验材料,但口腔上皮细胞取材较麻烦,而且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漱口了,但取的是口腔内的污物,影响实验观察。但如果直接选用口腔上皮细胞的装片进行观察,既节约时间,又方便学生观察。且学生在上节课时以做过的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实验,这两个实验操作过程相似,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影响不是很大。
4、认真预习,增加成功的把握性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分组实验成功的保证。每节分组实验前都应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明确实验目的及操作过程,复习各种材料和实验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做到进实验室时心中有数,确保实验的快速,准确。
5、细心指导,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力
每节分组实验,教师都应细心指导。在讲解实验时,要把关键的步骤交待清楚,注意使讲述语言与演示操作配合起来,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疑问。语言要有启发性、指导性,可以使得学生动手时减少盲目性,从实验结果中去获得感性知识。学生动手实验是实验课的中心环节,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应把重点放在对操作技能及实际观察效果的检查上,同时教师应该及时把学生在观察中所得到的感性认识总结提高,使之形成概念和理论。
三、生物实验的意义
1、巩固已学的知识,加速新知识的理解、掌握
学生实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直观性,它将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经过积极的思考,很快形成正确的概念,并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知识。
2、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学生实验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自去体会生物中的奥秘;去验证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去感受我们肉眼所感觉不到的东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生物课的整体教学。
3、有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操作技能和科学的实验方法
学生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再由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和说明的过程。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可以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并在实验中发现一些好的改进措施,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4、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注意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也煅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团队精神。
今天学了网络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是有关文本,图片,flash,视频,音频的获取以及思维导图的制作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获益匪浅。
首先谈谈网页文本的获取,以前以往我的一般方式都是直接在百度上输入关键字即可,今天老师叫我们搜索了一篇滕王阁序的ppt,按照以往的方法我们就只是输入滕王阁序然后再进行一一的查找,筛选后下载下来,结果老师说我们大多数人用的方法差不多一样,但是这样查找到的资料多而且很多不符合我们需要的ppt格式,真是验证了那句“我们淹没在数据资料的海洋中,但却又忍受着只是的饥渴”,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搜索不到自己需要的资料,而是我们搜索的方式不对而已。之后老师教我们只要在滕王阁序后面添加filetype:doc/ppt ,搜索到的全部都是ppt格式,以后制作课件下载资料就可以用这种方法了。接下来学习利用校园网进入华师图书馆进行资料以及文献的搜索,因为大一的时候听说校园网的网速实在是太不给力了,所以开始都在用电信网而没有用校园网,一直都觉得校园网不太好,只是觉得选课的时候用得上而已就没别的感觉了,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有种有校园网真好的感慨,通过校园网可以搜索到各种对我们学习有用的资料,例如四六级真题或者专业老师发表的论文或者各种文献,还有可以快速下载校园网里面的视屏,速度快的一两分钟就可以下一部电影,这些都让我好感慨,以后有机会应该多浏览浏览学校的图书馆的网站了。
图片的获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用红蜻蜓这个软件进行的抓拍,以前总是用qq进行抓拍的,但只是局部,通过红蜻蜓可以抓拍整个屏幕,整个活动窗口和选定网页等,很好用的抓拍工具,安装下来后以后会经常用的。
视频的获取的学习让我了解到除了迅雷,快车之外的很多视频下载工具,有硕鼠,iku、维棠等,硕鼠下载的视频清晰度不太好,但是可以下载所有的视频,很方便。以及学习了利用专业的录屏软件对视频进行录屏,如snagit等。
音频的获取学习了如何对一段音频进行剪切。
通过这次咨询实验课的老师的讲解和小组成员的角色扮演,我较为深入的了解初次接待来访者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和技巧,也练习了倾听的技巧。这次实验模拟训练让我更好的内化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深刻体会到咨询过程中常见的细节性的问题。
在初次接待来访者的练习中,我了解到了对心理咨询预约的一般程序,即包括填写评估表、填写预约登记卡以及知情同意书的签订等环节。此外,了解了定期回访和咨访双方的相互选择权的等。
初次会谈,来访者往往会紧张,咨询师要向来访者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例如:“您好,这里是咨询室,请进。我是今天的咨询员某某某。”并以间接的方式进行询问与引导。如:“你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我的帮助呢?”不可直接逼问。如:“你有什么问题,说吧”“出什么事啦,说吧”。在简短的互动后,可以允许有短暂的沉默,以缓解其紧张感。一般用起身、打招呼、倒水让座等,表示适当的热情,给来访来访者整理思绪的时间。对来访者要耐心,装束整洁得体,行为举止落落大方,交谈时注意语气、语速和人际距离的灵活把握。热情友好和开放理解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支持和安慰,能很大程度的降低其焦虑水平。
咨询师可以就咨询的性质、限度、角色、目标以及特殊关系等向对方作出解释。解释的内容包括时间的限制、会谈的次数、保密性、正常的期望等。在初次会谈中,有必要澄清保密性的问题:对咨询过程中必要的记录给予说明,对所谈内容和隐私权的保密与尊重作出肯定性承诺,以此消除来访者的戒备心理。但当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意识到来访者自己或其他人的生命、安全或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如自杀违法等,可以适当打破保密原则。
另外,预约时,可以提醒来访者咨询方案所包含的内容:咨询方法的目标、实施要求以及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告诉来访者必须对心理咨询的过程抱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但咨询员不能对心理咨询的效果做出绝对有效的保证或者类似的承诺,为以后的心理咨询效果留下回旋的余地。
在此基础上,咨询员可以进行对来访者基本资料的获取和把握。可以通过会谈、观察、倾听、心理测验等方式,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心理问题。
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可通过填写《个体心理咨询来访者情况评估量表》以快速的获取。接待员可以为来访者解释相关问题,说明填写资料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保密性,鼓励其如实填写,但不强迫其填写,咨询员应注意自己的语言措辞,特殊情况下可以由来访者口述、咨询员代为填写。
一般的,初步判断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弄清心理问题的性质、持续时间及产生原因,有时方便为来访者推荐合适的咨询师。
此外,预约的取消等环节的注意事项,我也了解学习了一些。
关于倾听的技巧的感悟有以下几点体会:
(1)明确把握来访者的来访动机。咨询者要在来访者描述的事件中找到线索,并确认来访者是否适宜做心理咨询。辨别来访者是否是主动求助和对现实的自知能力。
(2)不是在特殊情况下不应打断来访者的谈话。及时把握来访者想要表达的迫切的、现实的应激时间,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即使咨询员已经看到问题的本质根源,不能心急而直接快速的进入问题的探讨,避免给予其直接的价值判断、意见指导等,仔细耐心的倾听。
(3)提问时,不宜连续发问,不给对方以思考的余地,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当咨询员被来访者问及私人问题时,要避免简单的回答,例如:“你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有的来访者会问“你结过婚了吗?”“你有小孩了吗?”之类的问题,其实他们这么问是想来为其配偶、孩子做咨询,或者想让咨询师能为他推荐咨询师,或者寻求相应的心理安慰。咨询员不要简单的将其视为对自己隐私的侵犯或来访者的无意的询问。
(4)避免随便的解释、推测,轻率的断语。要适当的解释、重述来访者的话,用点头微笑等肢体语言表示理解和倾听。
咨询师的要做到真正的倾听,还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1、开放而又微微前倾的身体姿势。这很容易使来访者受到感动,更愿意开放自己、剖析内心。
2、角度适中的咨访座位。咨询师师最好和来访学生成90°的角度设置座位,中间设一张大小适中的茶几。借着茶几的缓冲,可以给当事人一个安全的人际空间,在这样的位置中谈话,彼此能比较容易地接收到对方脸部与肢体的讯息。
3、适当的视线接触。
4、轻松自然的脸部表情。
5、表示鼓励与专注的点头动作。点头不一定表示对来访者的同意,它可以鼓励来访者继续诉说。
6、传递倾听意愿的口语引导。例如:①你可以告诉我事情进展得怎样了吗?②你今天想从哪儿开始谈?③再多说一些好吗?我很想多知道一点。④多谈谈你的感受,我很想多了解一点。
对《个体咨询来访者情况评估量表》的评价:
1、可以设置一项问题:询问来访者是否在之前做过心理咨询,若有,效果进展如何以及对其认识评价等。
对于没有做过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咨询员可以询问其心里想象中的咨询是什么样的,有必要详细的对来访者说明咨询情景中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的性质、步骤、方式以及咨询员的角色与职业伦理规范等,包括各个环节中须知的一些细节。这样可以较为快速的判断接待和开展咨询的进度等,适当的节省时间和较好的系统全面的把握来访者心理发展动态。
2、评估表中,在了解来访者既往的重大经历和创伤体验的部分,可以按阶段稍微详细的做一下划分,比如童年,青少年初期,成年等阶段,这样会有助于来访着做出详细的回忆,也方便填写,有时还可以适当的将有些问题设置成选项和判断的形式,但不否定开放性问题的优势。还可以增加重要他人的一栏,这样会有助于咨询师把握问题的重要有效的线索和切入点。
开讲之前,先让大家思考一道考试真题:
This kind of food looks and eats .
A. well; nice B. good; good C. well; well D. nice; well
(A)感官动词(及物动词)有:
see / notice / look at / watch / observe / listen to / hear / feel(Vt) /taste(Vt) / smell(Vt) / touch(Vt)
(B)连缀动词(含感官不及物动词)
be / get / become / feel / look / sound / smell / taste / seem / appear /grow / turn / prove / go / run
用法:
一. look, sound, smell, taste, feel,这五个动词均可作连系动词,后面接形容词作表语,说明主语所处的状态。其意思分别为“看 / 听 / 闻 / 尝 / 摸起来……”。除look之外,其它几个动词的主语往往是物,而不是人。【有关质疑:feel的意思:感到,一般指一个人用手去摸布料,西红柿等东西的感觉,参见下面例句2你们就理解了。】
例如:
1.Theseflowers smell very sweet.这些花闻起来很香。
2.Thetomatoes feel very soft.这些西红柿摸起来很软。
二. 这些动词后面也可接介词like短语,like后面常用名词。
例如:
Her ideasounds like fun.她的主意听起来很有趣。
三. 这五个感官动词也可作实义动词,除look(当“看起来……”讲时)只能作不及物动词外,其余四个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作不及物动词,此时作为实义动词讲时其主语一般为人。(和1有区别)
例如:
She smeltthe meat.她闻了闻那块肉。
I felt inmy pocket for cigarettes.我用手在口袋里摸香烟。
四. taste, smell作不及物动词时,可用于“taste / smell + of +名词”结构,意为“有……味道 / 气味”。
例如:
The air inthe room smells of earth.房间里的空气有股泥土味。
五. 它们(sound除外)可以直接作名词,与have或take构成短语。
例如:
May I haveatasteof the mooncakes?我可以尝一口这月饼吗?
taste有品位,味道的意思
例: I don'tlike the taste of the garlic. 我不喜欢大蒜的味道。
Shedresses in poor taste.她穿着没有品位。
look有外观,特色的意思
例:The placehas a European look.此地具有欧洲特色。
feel有感觉,感受的.意思
六. 其中look, sound, feel还能构成“look / sound / feel + as if +从句”结构,意为“看起来 / 听起来 / 感觉好像……”。
例如:
It looks as if our class is going to win.看来我们班好像要获胜了.
七. 感官动词+do 与+doing的区别:
感官动词 see,watch, observe, notice, look at, hear, listen to, smell, taste, feel + do 表示动作的完整性,真实性;+doing 表示动作的连续性,进行性
I saw himwork in the garden yesterday.
昨天我看见他在花园里干活了。(强调“我看见了”这个事实) (我看见了全过程强调过程.)
I saw himworking in the garden yesterday.(强调“我见他正干活”这个动作)
昨天我见他正在花园里干活。
典型例题:
1)They knew her very well. They had seen her ___ up fromchildhood.
A. grow B. grew C. was growing D. to grow
答案:【A】句子意思:他们看着她从小孩子到长大成人。
【因此本句感官动词seen强调的是小孩成长的整个过程,因此用see sb do 的句型。】
2)The missing boy was last seen ___ near the river.
A. playing B. to be playing C. play D. to play
答案【A】. 句子意思:有人发现那个失踪男孩正在河边玩。
【感官动词seen强调被人发现的男孩正在河边玩,当时的现场状况,因此用see sb. doing 句型。】
3)有时hear等感官动词后的动词+ing 结构,构成现在分词作宾语补语,表示听到的过程正在进行,如:
Luoying heard Wangsiyu___Mr.Zhang next office yesterday.
A.talked to B.talking to C.speaking with D.talking with
答案:【D】罗赢昨天听到王思雨和张老师正在隔壁办公室谈话。
【听的时候王和张的谈话动作正在进行当中,因此用hear sb,doing 而C的意思是:与...一起演讲,办公室不适合演讲,不是最佳答案。A 和 B不能搭配】
思考题答案:D
感官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定向成对检验,确证消费者对两种产品之间的差别的认识和偏好。通过三点检验,确证消费者从三种产品品尝出相同产品的能力。通过九点检验,了解消费者对不同产品喜好程度。
【实验原理】
1.定向成对检验
概念:定向成对检验又称配对检验法。此法以随机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评价员,要求评价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断两个样品间是否存在某种差异及其差异力向(A口某些特征强度的顺序)的一种评价方法。
试验方法:把A、B两个样品同时呈送给评价员,要求评价员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结果分析:查阅两点检验法差异检验表
差异识别:判断两个样品间是否存在差异。 嗜好检验:即要求评定最喜欢哪个样品。
2.三点检验法
概念:三点检验法是同时提供3个样品,其中2个是相同的,要求评价员区别出有差别的那个样品。 结果分析:统计有效评价的正解数,与三点检验法检验表相应的某显著性水平的数比较,若大于或等于表中的数,则说明在该显著性水平上,2个样品间有差异。
3.九点检验法
概念:九点检验法是一种评分检验法,要求评价员把样品的品质特性以数字标度形式来品评的一种检验称为评分法。在评分法中,所使用的数字标度为等距标度或比率标度。它不同于其它方法的是所谓的绝对性判断,即根据评价员各自的鉴定标准进行判断。它出现的粗糙评分现象可由增加评价员人数来克服。
本法可以同时鉴评一种或多种产品的一个或多个指标的强度及其差异,所以应用较为广泛,尤其用于鉴评新产品,评比评优等。
检验前,首先确定所使用的标度类型,使评价员对每一个评分点阶代表的意义有共同的认识。检验时,由评价员评价样品指标,由组织者按事先规定的`规则转换成分数值,也可由评价员直接给出样品的分数值。例如,某一产品的标度类型及其转换分数值可表示如下:
非常不喜欢 很不喜欢 不喜欢 不太喜欢 一般 稍喜欢 喜欢 很喜欢 非常喜欢
1 2 3 4 5 6 7 8 9
【实验设计】
1.材料和样品准备
(1)材料:旺仔,蜂蜜,可可派,Q蒂,日加满,红牛,百醇,实在香草饼,明治雪吻巧克力,炼乳,雅哈咖啡,苹果汁
(2)样品制备:差异检验:旺仔,加蜂蜜的旺仔
嗜好检验:样品1(可可派),样品2(Q蒂)
三点检验: 样品1(日加满),样品2(日加满),样品3(加红牛的日加满) 九点检验:固形产品A(百醇),
固形产品B(实在香草饼),
固形产品C(明治雪吻巧克力),
半固形产品A(面包辅助的炼乳), 液体产品A(雅哈咖啡), 液体产品B(苹果汁) (3)样品储藏:样品的温度保持一致。 (4)样品杯:按实验人数,论次数准备。 2.品评表设计
(1)方法选择:定向成对检验、三点检验和九点检验。 (2)样品编码:样品制备已有说明。 (3)主控表:
(4)品评表设计:
品评员: 品评时间:
对比性检验
一、差别检验
我们将给你两个样品,请品评员在品评后检验是否有差别。 若有差别,则填“+”;若无差别,则填“—”
样品
检验结果
二、偏好检验
我们将给品评员两个样品,请品评员在品评后将试验结果填至检验结果中。 两个样品比较后,较喜欢的样品后填“+”;较不喜欢的样品后填“—” 样品 1 2检验结果
三、三点检验
我们将同时提供三个已编码的样品,并品评员其中有2个样品是相同的,要求品评员挑出不同的那个样品。样品编号为1、2、3。不同的样品在检验结果的方框里填“+”,相同的两个填“—”
请检验出下列三个编号中相同样品的编号
样品编号 检验结果 1 2 3
品评员: 品评时间:
产品喜好程度品评表
本次品评采用9点法,分为9个梯级,用1-9表示。
极不喜欢 很不喜欢 中等不喜欢 轻度不喜欢 无所谓 轻度喜欢 中等喜欢 很喜欢 极度喜欢
1 2 3 4 5 6 7 8 9
请对A,B,C三种固形产品进行评价
样品编号 A B C 脆度 甜度 细腻感 香味 请分别对下面一种半固形产品进行评价
样品编号 A 黏稠度 甜度 细腻度 醇厚感 请分别对A,B两种液体产品进行评价
样品编号 A B 甜度 醇厚感 喜好度 爽滑度
3.实验步骤:
(1)实验前,主持人要使品评员熟悉检验程序和产品特征,谨慎的提供给品评员关于处理效应和产品特征的启发和鼓励,给予必要的足够的信息以消除品评员的偏见。
(2)记录品评员的反应结果。
4.品评表汇总
5.统计分析
5.1定向成对检验
(1)差异识别
有13人参加了品尝,其中12人能够正确做出判断,查两点检验法差异检验表,得答案在1%显著性水平上有差异,即两种样品有99%的可能存在差异,或者说有99%的品评员有识别能力。
( 2) 嗜好检验
有13人参加了品尝,其中8人偏爱样品2(Q蒂),查两点检验法偏爱检验表,得知8小于答案数目为13的任何显著水平的数字,则说明两样品无显著性差异。
5.2三点检验法
有13人参加了品尝,其中12人能够正确做出判断,查三点检验法检验表,得答案在0.1%显著性水平上有差异,即两种样品有99.9%的可能存在差异,或者说有99.9%的品评员有识别能力。 5.3九点检验法
计算出每个属性的总分数和平均分数,以此做出下面的雷达图。
6.注意事项
(1)控制光线以减少颜色的差别。
(2)保持实验室的安静,以避免对品评员的影响。
(3)每一次品评下一个样品前,需要漱口。
“着火啦,着火啦!”作文班里传来喊叫声。这是怎么回事?快去看看吧!
今天上课,老师拿出了酒精、手套和打火机。同学们议论纷纷:“这是干嘛呢,是要烧手套吗?”“酒精用来点火的吧?”老师神秘地一笑,拿来一杯水,把手套完全弄湿。我想:“手套弄湿了不就点不着了吗?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大家注意,我要把酒精淋在手套上。”说着,老师拿起酒精,打开盖子,倒了一些在手套上。
接着,老师拿起打火机,十分紧张地问我们:“你们说,这东西点燃后会不会烧到我呀?”我们一愣:“试一下吧。”
看起来老师似乎很紧张。她颤抖着把打火机打开,打火机上立刻冒出了火焰。老师蜻蜓点水般地把手在上面晃了一下又很快缩了回去。我看着老师那有趣的样子,捂着嘴偷偷笑。这时老师说:“唉呀,我太害怕了。”她终于又鼓
起勇气把手放到火焰上,有些胆小的同学都捂住了眼睛。
老师的手套碰到火焰后马上就着了,老师吓得使劲地甩着手,火越来越大,老师的整个手都被火焰包围了。老师以最快速度把手套脱下来,扔在地上,呼呼地喘着粗气。我们看见手套在燃烧了一段时间后就熄灭了。实验成功了!
过了一会儿,老师放下心来。她笑着问大家:“你们知道这个实验的原理吗?”我们正等着老师给我们解谜,可老师却大手一挥:“自己回家查!”说完就走出了教室。
有趣的实验课_初中记叙文
哇,又变成了黑色的可乐。这个声音来自我们班,我们正在做一次有趣的实验。
今天上语文课时,老师拿进了一个黑袋子,同学们便开始议论纷纷,都在想他今天又在玩什么花样。这时老师开口了:同学们,我们六年级学习很紧张,我准备用这一节课做一次实验来放松放松,好吗?同学们以最响亮的声音回答道好!
老师先从黑袋子里面拿出了一个装满水的塑料杯子: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做一次变色试验。边说着,她便拿出了一些紫色的粉末,把它倒下水里。那紫色的粉末一被倒下水里,便像爆炸时撑开的`磨菇伞,周围还有一些粉末在往下坠,后面还拖着一条紫色的尾巴,看起来既像仙女散花,可又像一颗颗漂亮的流星。老师拿来了一根牙签,在水里来回搅拌,水渐渐地从紫色变成了深紫色。又过了一会儿,水竟然变成了黑色!我们班像一滴水滴在油锅里,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都在议论,这真像一场魔术表演。有一个同学说:这会不会是一杯可乐呢?又有一个同学说:不对,这是排水沟里面的污水。同学们七嘴八舌,可老师却像没有听见似的,又从黑色袋子里面拿出了一些白色的粉末,倒进了水里,再次开始搅拌。那杯可乐的颜色又开始变浅,一分钟后,可乐竟然变成了一杯茶水。同学们的嘴很快地变成了O形,有的把脖子伸得像长颈鹿一样,非要看见水里的奥秘。老师只是微微一笑,说:好戏还在后头。;说完,还是继续搅拌,不一会儿,水又变回了原来的白色!同学们再次惊呆了,都跑到老师的面前,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老师示意同学们坐回自己的位置。解释到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的其实并不是什么魔术,只是一个小小的化学反应,我刚刚开始放的紫色粉末,人们称它为PP粉,放得多就成了黑色,后来,我又放了一些维生素C,他们产生了化学反应,所以又变了原来有样子。
这个试验真有趣,它在让我们放松的同时,明白了化学反应。
截止今时,在过去的学业中,我与同学、老师在实验课上做过的实验不计其数。其中一些有趣的实验我至今难忘。
我小时候最爱玩磁铁了,而且变着花样玩,总是玩得不亦乐乎,在这一次实验,我们要利用磁铁的电能转化为磁能。怎么才能将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呢?
老师提前让我们准备了电池、电池夹、漆包线、铁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这堂实验课。听完老师的“嗦”,同学们两两分组迫不及待地大干一场。
我们先用电池夹把电池夹上,然后将漆包线认认真真密密麻麻地缠绕于铁芯。噢,对了!还要把漆包线头尾两端预留出来,这是为了把缠绕着漆包线铁芯固定在装有电池的电池夹两端,大功告成!只是怎样知道磁力已经产生了呢?老师发给我们一些回形针,我死死的盯着这见证奇迹的时刻,“啪啪”,铁芯紧紧吸住了回形针,数一数,一共八个。成功啦,我们成功将电能转化为磁能了!真奇妙!接下来,老师让我们尝试用什么方法改变磁力的大小。我们转动起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动起了手。我首先想到的是电池的大小,不过很快被否定掉。因为无论电池是大是小,电池所产生的磁能是相等的。那这个变量又是什么呢?不会是电池的节数吧?想着,开始动手实践。
我用胶卷把三级电池粘连起来,试了一下,却得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一个回形针都没吸上来。怎么回事?难道是三节电池中间隔着的双面胶把磁力阻断了?正在我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点悟:“你看,电池正极接正极,负极接负极。能行得通吗?”我听了,尴尬地抿嘴一笑。
改正错误后,我再次试验,竟一连吸了十七个回形针!
实验课结束了,可是我的心还在科学海洋中遨游。
今天,我们星期四上午的第五节课,是科学课,我们就到实验室里去做实验。
在实验室的门口,老师先给我们嘱咐了很多遍不要乱碰东西,我们就分小组来到了实验室里,我们一看,有五六张六边形的桌子,座子上还有酒精灯、三脚架、盐和一个饭盆,还有一个石棉网。我们小组有5个人。有我、齐茉溪、秦晨溪、张雨欣,和姚淼淼。我坐在桌子的最后面,开始上课了,我们好奇的盯着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老师开始讲课了,老师说:“这个三脚架的中间放着酒精灯,酒精灯上面是蒸发皿,由于没有买到,就用饭盆来代替了,然而石棉网也用不着了。”然后老师又讲了很久,终于,我们的任务来了,我们的任务是在盐水里,看看在酒精灯上面能不能把水蒸发,盐会不会也蒸发。我们的任务开始了,我们观察着这盐水,在酒精灯的火烧的情况下,盐水上一直冒泡泡,过了好久,泡泡冒得越来越大,水上也漂浮着不少东西。接着,越来越多了,我们的小组长拿来放大镜,我们一起看,看时,老师来了,用盖子,盖了两下,把灯火熄灭了。该我了,我拿着放大镜一看,那些水都没了,只剩了盐,而且盐都是粘着的,像学一样。接着,老师问问题了,问着问着,下课了。
下课了,我们回到了外面。今天,我学会了在盐水里水会蒸发,而盐不会。
窗外寒风凛凛,屋内却暖和至极。我抑不住兴奋,喊了出来:我,成功了!
上午第二节课间,生物老师匆匆地探了一下头,冲着教室里喊了一句:“同学们,下节课带水”。我心中疑惑不解,但恭敬不如从命啊!
转眼就上了第三节课,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要到实验室做标本啊!我无比欣喜,因为我上节课做得很成功,我不禁露出了两对大板牙,两眼几乎要放出万丈光芒!但天有不测风云,人岂料之!在你雄心勃勃充满希翼之时,保不齐就会有大跌眼镜的坏事发生。果不其然,当我马虎草草地安装好装片时,我的脸顿时红到了嘴角根上,里面空空如也!我仿佛从山顶摔至了谷底,速度堪比股票还快。当老师走过来时,我恨不得一头撞死在豆腐上。我的脸红了白,白了红……反反复复变色,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般低下了头……
实验室里,人声鼎沸,而我的世界,却冷冷清清。我,认真做了起来。我毫不马虎地做着,这涂一下,那擦一下,还时不时虚心向他人请教。忙了半天,终于好了。我把玻片放回压片夹,小心翼翼地安装好后,我双手合十,眼睛闭上,嘴里念念有词:老天,让我成功吧!我往里一看,兴奋得手舞之,足摆之,就出现开头那一幕!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你悲伤欲绝痛哭流涕时,希望就会降临!
从这堂课中,我既获得了知识,又明白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胜不骄,败不馁……失败,乃成功之母也!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周一次的科学实验课。
这节课主要讲“导体”。我们先按老师的要求画了电路图,接着开始实验。
老师说:“各组组长到我这里来拿实验用具。”“轰――”话音未落,各组组长和几个组员一拥而上,把讲台围得水泄不通,靠蛮力争抢着电池盒、导线、灯炮、灯座、夹子和开关。
我们组备齐用具,便做了起来。王宁轩他们折腾了好久,将一部复杂庞大的“测试导体电路系统”,耗费8根导线、2个电池盒、8个夹子、3个灯座、1个开关、3个灯泡、2节大电池(70%是纯属画蛇添足),引来了“左邻右舍”好奇的目光。
开始测试了。吴林煦先把他的塑料软尺连在两根电线之间,灯炮没亮。“这把尺子是绝缘体。”我说,并把它记录在了《实验册》上。
接下来,我的钢笔上场了。一接,两个灯泡都亮了。“它是导体。”我说。忽然,灯泡灭了,原来这个“超级电路”中的一个小夹子脱落了。看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啊,一个普通的夹子问题能引起整个电路停电。
我们修复了电路,继续测试。王宁轩的布笔袋是绝缘体,陈蕊的铁笔盒是导体……最后,阚继鹏异想天开,拿了一根铅芯测试,灯泡居然也亮了!后来,经过询问,老师告诉我们,铅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是导体。哦,原来如此。
其他组的测试品也千奇百怪,有的用剪刀,有的用木头,还有的用头发丝……
这次实验不仅让我们体验到了动手的快乐,还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
今天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题目,名字叫“烧不坏的手帕”。见到这个题目,同学们一定会不顾一屑地说:“哼,手帕哪有烧不坏的?”那你们就错了,手帕也有烧不坏的时候呢!在我们班,就有一块烧不坏的手帕。
只见老师拿出一瓶透明的液体、一个空瓶子、一块普普通通的手帕、一个打火机和一双烧得有点乌黑的木筷子。这让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老师这是要搞什么新鲜花样呢?老师似乎看透了同学们的心思,说:“今天这堂课我要给你们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烧不坏的手帕!”
老师先把液体慢慢地倒进另一个瓶子内,并拿出那块皱巴巴的手帕,用筷子夹起手帕,放到液体里浸泡。把它全浸湿后,拿出打火机点燃手帕,让那火苗熊熊燃烧,如一位正在跳舞的舞蹈演员。
手帕上的火灭了,但是手帕还是完整无缺,好像刚才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若无其事。这时,同学们个个都惊得目瞪口呆,但又百思不得其解:这块手帕为什么烧不坏呢?谜底马上揭晓!
这是因为那瓶透明的液体是浓度为百分之七十的酒精,里面还有百分之三十的水。当手帕燃烧时,只是在表面的酒精上进行,只要水分不烧,火苗就别想伤害手帕这名弱女子。
通过这堂有趣的实验课,我不仅懂得了手帕烧不坏的原理,还知道了学无止境的道理。我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如何上好化学实验课
在化学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实验教学是其中重要一环.笔者谈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化学课堂实验效率的.认识. 教师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与时俱进化学实验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实验教师、任课教师又得劳神费力,一不小心,会出现各种事故.更有的教师怕因此影响自己教学进度和质量,实验还在以讲代做.
作 者:崔彩荣 李春军 作者单位:河北迁安五重安乡旭阳学校 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
摘 要:笔者通过预习指导,现场操作示范及实验操作考查等方法,强化了生物实验课教学,使毕业会考优生率达90%以上。初中生物新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37个,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自己经过三年的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2 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二、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初一九八级一班59名学生中有32名学生在北碚区初一下期末统考作文《我最难忘的一节课》题目中写了《我最难忘的一节生物实验课》。生动地说明了生物实验课对学生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我在下一节课前5分钟小测验,结果181名学生有160名均在90分以上,其余在80分以上。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4 对教材要求掌握、难度大的实验进行考查。
我们在初九七级4-6班,初九八级1-3班进行了实验考查,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探究种子成分,鲫鱼的解剖等。在上完植物的基本结构后,对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进行考查,这个实验既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又考查了临时装片的制作,也考查了对细胞结构的认识,为后面的生物实验打下基础。我参照了高中毕业生物实验考查《显微镜使用和临时装片制作》的方式及评分标准,三分之一的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评90分以上;多数在8分钟内完成,评80分以上;极个别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评60分。这样通过实验考查,促使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动手操作。对实验操作差的学生及时发现,加强个别辅导,做到人人过关。这样克服实验仪器少、学生多、难于动手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兴趣。综上所述,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智力,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质量。如初九六级3-6班171人参加市毕业会考,平均成绩88 8分,优生率90 2%。其中四班人平94 2分,优生率95%;满分有八人,占全区的三分之一。初九七级5-6班116人,参加市毕业会考及格率100%,平均92 1分,优生率91 5,其中五班人平96分,优生率95%,满分6人。
通过几年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我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自己决心将实验课的改革,继续深入进行下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今天,老师说:“这次上一节实验课。”我们高兴极了。
只见老师拿着两本《斗破苍穹》,两本书的颜色分别是红色和蓝色的,老师说:“红色是丈夫,蓝色的是妻子。”老师把一本书的页数两页两页地交叉夹在另一本书里。老师说:“谁上来把这对‘夫妻’给拆散?”
“我来!”陈文铎说。
“我想我上了,你们不用上了。”他傲慢地对我们说。
他先把两旁的书页给拉好,然后用力地拉。可书仍然没有分开,好像在说:“想把我们分开,再进行几代磨磨牙吧!”
老师又叫了潘吴诚凯和我上去。我心怦怦直跳,生怕做错了被别人嘲笑,我上前去拉。我拉的脸都红了,书本也好像在嘲笑我们没把他们拉开。
老师又叫了蒋嘉轩。蒋嘉轩说:“如果我不把书给分开,我给你们每人一百亿。”
一百亿!他拉不开能给我们一百亿!我想:天底下肯定没有这种好事。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肯定是假的。
蒋嘉轩,他用嘴吹,一边吹一边将书上下抖动。一下子把书的页给分开了,就看离成功只有一步的时候,他不小心把书的页给合上了。他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老师说:“蒋嘉轩的方法是对的,可他在最后一步做错了。所以,他没有拉开。”
★ 感官总动员教案
★ 实验课小学作文
★ 作文 一次实验课
★ 课改实验工作计划
★ 物理实验课教案
★ 五种感官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