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北京高考理数分析(共含1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丱ゞ”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 突出主干知识,没有偏题、怪题。全卷突出了重点知识,重点方法的考察,例如:高中数学的核心板块函数(不含三角函数)占28分,解析几何板块占24分。为学生今后的备考指明了放心,为教师的授课及教学安排明确了目的,即重点把握高中数学主干知识。不仅如此,这次高考的试题,尤其是解答题,突出了高中数学的重点方法。例如:15题考察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诱导公式联合推出的重要结论;17题考察了典型的独立重复事件的概率;18题考察求曲线切线,求单调区间等基本方法;19题考察了圆锥曲线的离心率、准线等基本量,而后考察圆的切线,利用向量求角度等基本方法。这些方法,都应该是在课内老师重点强调的方法,学生应该较好的掌握。所以,整体来看,今年的试题学生相对容易上手,预计平均分比去年略有上升。
2. 稳中有变,稳中有新。全卷在突出主干知识的同时,突出了北京卷的特点,有所创新,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第3题在考察函数平移时,没有采用常规的三角函数,而是选择了对数函数考察,并结合对数运算,考察学生现场思考的能力;第6小题,学生可以选择二项式定理,也可以选择直接计算,给学生发挥空间,体现了高考不提倡题海战术的特点,希望学生学会思考。第16题的第三问,才用存在性问题的设问方式,考察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 知识考察全面,内容编排合理。今年的高考相比前两年,特别注意了知识点的编排,尽量覆盖更多的知识点。我们可以看到,第3题考察了对数运算和函数平移;第4题考察线面角和线面距离;第5题考察三角函数和充要条件;第12题考察椭圆的几何性质和余弦定理;第13题考察分段函数,函数图像和解不等式。这些小题都综合考察了高中数学的不同知识点,从单章节来看,第8题,第12题,第19题分别考察了抛物线,椭圆,双曲线三大圆锥曲线;第3题,第11题,第13题分别考察了函数图像的平移,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切线,分段函数,函数图像翻折等不同知识点,覆盖比较全面。
4. 试题难度有梯度,区分度较好。全卷把关题有2道,分别是第8题和第20题。第8题不仅有新概念,而且注重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题目条件的叙述,设问的方式,解题的方法都符合一道良好把关题的要求。第20题依然是一道具有创新性的试题,三问的设计使得大部分学生可以入手,第一问考察阅读题目条件的能力,判断是否具有某种性质。后两问都是证明的形式,考察学生逻辑推理以及严谨论证的能力。当然相比前两年的压轴题,本题难度有所下降,加之前面题目比较常规,预计今年北京卷数学满分数量会有所增加。
明年将迎来北京卷数学的第一次新课标高考,虽然新课标高考的考试说明还没有最终确定,但是对于新课标的一些特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展望:
1. 主干知识依然是重点考察对象。从今年高考的模式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教材如何改变,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如: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依然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内容。所以,在备考阶段,学生应首先掌握重点知识及重点方法。
2. 注重能力的考察。新课标高考一定会突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的考察,学生不能采用题海战术,而要进行系统的复习,才能有备而战。
3. 突出对新课标新增内容的考察。新课标作为改革的教材,一些新增的内容,如:三视图,推理与证明,积分,几何概型,算法等一定会在明年高考中有所体现,但是不会出现很难的题目。
4. 突出数学的应用性。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所以,在明年的高考中,预计应用问题的比例会有所增加,甚至可能出现两道和实际相关的解答题。
总体看来,今年的高考试题很好的达到了平稳过渡的目的,为新课标的高考进行了良好的铺垫,也给学生和老师复习和备考明确了方向。
[北京高考理数分析]
晨雾5月25日在《关于08高考命题难度的探讨》一文中得出了下面的分析结果:
晨雾认为08高考理科语文试卷应当保持在0.65左右,不可能像一模那么难,应当与二模的难度相仿或略难。
晨雾也认为08高考数学难度系数在0.63为宜,比一模容易,比二模略难。
海淀英语二模代表了08高考的英语难度。
海淀理综二模总的难度系数0.6195。晨雾认为08高考理综不会一下子容易到这个程度。海淀二模理综难度是适宜的,08高考理综的难度应当大约在0.59-0.60。
根据上面08高考难度的预估,数学:0.65,语文:0.63,英语:0.59,理综:0.59。通过单科满分150、150、150、300,总分满分750加权平均可以算出08高考预估总的难度系数0.61。与07高考难度相仿略微容易一些。
另外我们可以把海淀二模的难度当作08高考最容易的底线,各科基本都不会比海淀二模更容易了。
根据这个结果所推断出北京08高考的理科一本线应当在505-530之间。从现在考生以及社会的反馈来看,应当没有超出这个范围。但是这毕竟是一个25分的范围区间,而不是一个分数值。可能有不少考生就处在这个边缘上,25分的误差范围太大了,网友家长们希望晨雾能讲得更具体一些。这确实有点难为晨雾了。因为在最终的分数线下来之前,一切都只是预测。今年好在有个“高考知名专家团”已经为考生和家长做过这项工作了(《高考知名专家团 预估今年北京高考分数线》),人家都是专家,讲出来的话都是有理有据,应当是值得信任的。晨雾在此也不敢班门弄斧了,但是还有不少跟着晨雾走了一年的考生家长希望晨雾谈谈看法,晨雾也不好意思再推托了,斗胆再预测一下。
预估分数线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首先请考生们自己感觉和评估一下:08高考与海淀的一模、二模以及高考相比,是难了,还是容易了?这种意见汇总多了,预估也就出来了。
高考结束之后的6月9日,晨雾发了一篇文章《晨雾征集北京考生考后感觉》,目的是做一个调查,请考生们谈谈对08考题的看法,对各科的难度感觉,总的难度感觉,特别与海淀二模考试难度的比较。
到今天(6月11日)下午15点为止,共有991位网友读了这篇文章,其中55人发表了评论,感谢其中叫“绿茶”的网友评论摘录了大量“四中贴吧”、“人大附贴吧”上考生的看法,使得实际评论意见超过100条。根据统计,去掉其中没有对高考难度明确表态的28条意见,共有79条“有效意见”,其中71条意见认为本次高考试题感觉难,占91%。
又根据晨雾《关于08高考命题难度的探讨》中的分析,08高考的难度不太可能难于海淀一模,这样我们就可以重新缩小的理科一本线范围应当是510-520。
同时我们还有必要再研究一下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20xx年5月9日北京晚报文章《高考命题今年不增加难度》中,高考命题专家明确表示,今年北京高考不会增加难度。“此前已经开过几次会议,都强调今年高考要保持水平的稳定,与去年难度持平。”专家表示,今年高考难度与去年比不会有变化。但对于成绩较好的“高端考生”还是会通过试卷增加区分度,以便优秀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也利于高校选拔适合自己的人才。
20xx年6月2日新京报《揭秘 高考命题专家“入闱”半月》中称,目前,北京参与命题和与命题工作有关的人员已在秘密地方进行了半个月左右的禁闭,这种禁闭将持续1个月左右。北京高考命题专家表示,今年北京高考难度与去年持平。据了解,高考无论是国家命题还是各省市自主命题,难度标准都是一样的。都要遵照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的高考难度系数,一般在0.55至0.65之间。遵照教育部考试中心这个标准,北京表示今年高考将保持水平稳定,难度与去年持平。但是,专家表示,今年高考难度虽然与去年比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对于成绩较好的“高端考生”还是会通过试卷增加区分度。
上面两篇报道的基本调子是一致的。从时间上推算,前一篇文章的报道刚好是在命题人员秘密集中之前,后一篇文章的报道是在命题已经完成之后(7号考试,推断2号不可能题目还没有定,后面还有印刷、运送等等环节)。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以06、07高考命题作为参照的风向标没有变,这就是“今年高考要保持水平的稳定,与去年难度持平”。
我们知道,考试难度的实质是“某一个群体考试的平均分”,其度量只与三个因素有关。
其一,是参考群体的应试水平;
其二,是命题人员的命题水平;
其三,阅卷人员评分的松紧程度。
我们拿06、07、08三届北京考生进行比较,无论是人数上,还是在应试总体能力上,应当看不是有什么大的区别。因此第一个因素完全可以忽略。这样08高考的命题难度就主要取决于命题人员的命题水平。具体点说,命题人员是否能够真正贯彻领导的意图,使“今年高考要保持水平的稳定,与去年难度持平”。能否做到这一点,完全取决于命题人员出什么样的题目,怎样出题目,才能让考试结果反映出的难度与07年持平。而08比07年各批次招生计划变化并不大,所以直接反映出来的就是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变化不能太大。命题人员的担子也不轻呢!但他们毕竟不是
晨雾注意到,6月10日北京青年报文章《高考知名专家团 预估今年北京高考分数线》里面有一句话:“理科综合・生物:如果不考虑评卷因素,难度比去年略有增加”。这句话也间接地说明,“评卷因素”对考试难度确实有影响。
在这里晨雾想说明的是,考试院无论在考前还是考后,从主观上都是想维持“保持稳定,难度不变”这个基本意图的。所以,如果将上面分析后缩小的理科一本线范围510-520再进一步缩小,晨雾的意见是宁可向上靠,也就是说宁可更贴近07高考的难度,向接近07一本线的方向靠。当然不排除向下偏离的可能性,但是,偏离越大,说明与命题人初衷的偏离“失误”就越大,这是命题人和管理者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晨雾预估北京高考理科一本线是520分。
晨雾倾向于把一本线向上限估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20xx年晨雾也是用类似的方法做过07高考理科一本线的预估,预估值是520分,而最终出来的一本线是531分,也是往上跑。这也对晨雾08预估判断发生影响。
晨雾在《关于08高考命题难度的探讨》一文中最后有一段话:07高考命题已经解决06高考题对于高分段考生最优秀和次优秀区分度不够的问题,以方便名校选拔考生。08高考在这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段话与5月9日北京晚报文章《高考命题今年不增加难度》中“专家表示,今年高考难度与去年比不会有变化。但对于成绩较好的“高端考生”还是会通过试卷增加区分度,以便优秀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也利于高校选拔适合自己的人才。”讲的是同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从文章《高考知名专家团 预估今年北京高考分数线》对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的分析中得到了体现。通过少量较大难度的题目,在“高端考生”中,如果有人在数学、英语、理综各多丢5-10分,最优秀与次优秀之间区分度就出来了。但是这些不会影响考试的总体难度,也不会影响一本线。
晨雾知道不少考生和家长的心理,希望最终一本线向下走,自己成绩相对一本线的位置才能更高一些。晨雾在这里只能将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推断的,那些因素对晨雾的推断发生了影响等等如实告诉大家,而不是简单地迎合大家的心情。晨雾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欢迎大家都谈谈你们的看法。反正都是瞎猜吗!
[北京高考理科分数线预测分析]
今年与去年相比,在试卷结构、分数设置等方面有所调整,在题型分布、难度预设和梯度设计方面基本保持稳定。试题设计围绕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重点知识重点考查,通性通法着力考查;围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考查数学知识的综合与应用,体现数学的文化及教育价值。
1 保持稳定和连续性,稳中有进,适度创新
相比于去年,数学试卷总体稳定,有利于考生稳定心态,正常发挥;适度创新,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相比于去年,数学试卷由两套试卷(文理各一套)调整为一套试卷,试题题型依然是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每一部分题型的难度预设基本符合从易到难的分布。试题的表述形式简洁、规范,图文准确并相互匹配,呈现方式及作答方式坚持多样化,延续了北京数学试卷“大气、平和”的特点。
相比于去年,数学试卷在题量分布、分数设置等方面均有变化,调整了部分考查内容,出现了新颖的题目形式。例如选择题由8个小题,每题5分,调整为了10个小题,每题4分,总分保持不变;填空题由6个小题,调整为了5个小题,每题依然是5分,总分由30分降为25分;解答题依然是6个小题,但总分由80分提升为85分。在考查内容上有所调整,删减了一些历年常考的内容,如线性规划、算法和程序框图、参数方程和极坐标等。在题目呈现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用以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例如第(17)题难度并不大,但思维的自由度较大,由考生自行选择设计问题并解答,凸显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坚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夯实基础,强调综合
整份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主干内容重点考查。例如,选择题的前5道题和填空题前3道题,涉及内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考查了集合、复数、二项式定理、三视图、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函数定义域、双曲线的性质、平面向量等内容。在试题设计上,这些试题涉及的知识点相对较少、思维相对简单,易于解答。在此基础上,试卷强调对主干内容的重点考查,体现了对数学知识考查的全面性、基础性和综合性,在解答题中重点考查了立体几何、三角函数、概率统计、导数、直线与圆锥曲线、数列综合等主干内容。解答题的前2道题,表述简单明确,集中考查立体几何和解三角形的主干知识及核心概念。再例如第(18)题,情境熟悉,问题清楚,重点考查读题、读表、计算等基本技能及方法。
3 坚持考查数学方法及数学本质,能力立意,凸显数学素养
试卷突出了数学学科素养,在关注考生未来发展的同时,以能力立意,强调了数学方法和数学本质的考查,在选拔功能等方面都作了精心设计。例如,第(6)题表面上是解不等式,实质是在考查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有助于学生建立形与数的联系,加深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解和认知,体现了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第(18)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分析数据,从数据中获得有用信息并形成数学模型,注重了对公民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数据分析的考查;第(20)题考查了解析几何中的主要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核心素养,并能够程序化思考问题;第(21)题是以数列知识为背景的创新问题,梯度明显,重点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对学生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习惯和数学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此外,从第(18)题到第(21)题,虽然每道题都考查了数学的主干知识和主要方法,入口也很容易,但其出口并不简单,试题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获得同时,进行多题把关,体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
4 重视数学应用,渗透数学文化,体现数学价值
应用问题在素材选取上,源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真实生活,考查学生数学应用素养、理性思维素养,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例如第(15)题,以环保部门要求相关企业加强污水处理,排放未达标的企业要限期整改这个情境为载体,贴近生活,是对数学学习后所沉淀下来的素养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审清题意,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体现试题的教育价值。例如第(10)题,以3月14日全球首个国际圆周率日为背景,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数学文化中的“割圆术”及近代数学史上西方的阿尔?卡西法,感悟数学“近似计算”之美,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学习世界灿烂的数学文化。例如第(18)题,以学生身边的两项活动方案来设置问题,考查概率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这类问题重点考查数据处理能力,也增强学生用数据表述及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
纵观整份试卷,在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考查的同时,突出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保持了北京试卷综合、灵活的特色,变中求稳,稳中求进,给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对今后的数学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7月7日下午,高考数学考试结束后,澎湃新闻从北京市教委获得来自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高级教师张许合、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高级教师孙秀平、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高级教师蒋晓东,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黄炜、李青霞,针对今年高考北京数学试卷各类题型及一些具体试题进行的评价分析。
上述专家认为,20高考北京数学试卷整体上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北京市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知识要素覆盖全面,数学素养考查突出。
与去年相比,在试卷结构、分数设置等方面有所调整,在题型分布、难度预设和梯度设计方面基本保持稳定。试题设计围绕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重点知识重点考查,通性通法着力考查;围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考查数学知识的综合与应用,体现数学的文化及教育价值。
从上述专家评价中,澎湃新闻注意到,今年高考北京数学卷在题目呈现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第(17)题难度并不大,但思维的自由度较大,需由考生自行选择设计问题并解答。
此外,第(10)题,以2020年3月14日全球首个国际圆周率日为背景,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数学文化中的“割圆术”及近代数学史上西方的阿尔·卡西法,感悟数学“近似计算”之美,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
1. 保持稳定和连续性,稳中有进,适度创新
相比于去年,数学试卷总体稳定,有利于考生稳定心态,正常发挥;适度创新,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相比于去年,数学试卷由两套试卷(文理各一套)调整为一套试卷,试题题型依然是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每一部分题型的难度预设基本符合从易到难的分布。试题的表述形式简洁、规范,图文准确并相互匹配,呈现方式及作答方式坚持多样化,延续了北京数学试卷“大气、平和”的特点。
相比于去年,数学试卷在题量分布、分数设置等方面均有变化,调整了部分考查内容,出现了新颖的题目形式。例如选择题由8个小题,每题5分,调整为了10个小题,每题4分,总分保持不变;填空题由6个小题,调整为了5个小题,每题依然是5分,总分由30分降为25分;解答题依然是6个小题,但总分由80分提升为85分。在考查内容上有所调整,删减了一些历年常考的内容,如线性规划、算法和程序框图、参数方程和极坐标等。在题目呈现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用以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例如第(17)题难度并不大,但思维的自由度较大,由考生自行选择设计问题并解答,凸显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坚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夯实基础,强调综合
整份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主干内容重点考查。例如,选择题的前5道题和填空题前3道题,涉及内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考查了集合、复数、二项式定理、三视图、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函数定义域、双曲线的性质、平面向量等内容。在试题设计上,这些试题涉及的知识点相对较少、思维相对简单,易于解答。在此基础上,试卷强调对主干内容的重点考查,体现了对数学知识考查的全面性、基础性和综合性,在解答题中重点考查了立体几何、三角函数、概率统计、导数、直线与圆锥曲线、数列综合等主干内容。解答题的前2道题,表述简单明确,集中考查立体几何和解三角形的主干知识及核心概念。再例如第(18)题,情境熟悉,问题清楚,重点考查读题、读表、计算等基本技能及方法。
3. 坚持考查数学方法及数学本质,能力立意,凸显数学素养
试卷突出了数学学科素养,在关注考生未来发展的同时,以能力立意,强调了数学方法和数学本质的考查,在选拔功能等方面都作了精心设计。例如,第(6)题表面上是解不等式,实质是在考查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有助于学生建立形与数的联系,加深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解和认知,体现了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第(18)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分析数据,从数据中获得有用信息并形成数学模型,注重了对公民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数据分析的考查;第(20)题考查了解析几何中的主要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核心素养,并能够程序化思考问题;第(21)题是以数列知识为背景的创新问题,梯度明显,重点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对学生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习惯和数学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此外,从第(18)题到第(21)题,虽然每道题都考查了数学的主干知识和主要方法,入口也很容易,但其出口并不简单,试题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获得同时,进行多题把关,体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
4. 重视数学应用,渗透数学文化,体现数学价值
应用问题在素材选取上,源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真实生活,考查学生数学应用素养、理性思维素养,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例如第(15)题,以环保部门要求相关企业加强污水处理,排放未达标的企业要限期整改这个情境为载体,贴近生活,是对数学学习后所沉淀下来的素养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审清题意,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体现试题的教育价值。例如第(10)题,以2020年3月14日全球首个国际圆周率日为背景,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数学文化中的“割圆术”及近代数学史上西方的阿尔·卡西法,感悟数学“近似计算”之美,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学习世界灿烂的数学文化。例如第(18)题,以学生身边的两项活动方案来设置问题,考查概率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这类问题重点考查数据处理能力,也增强学生用数据表述及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
纵观整份试卷,在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考查的同时,突出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保持了北京试卷综合、灵活的特色,变中求稳,稳中求进,给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对今后的数学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 贾世增
高考化学试题已经露面,笔者看到试卷的第一反应就是选择题考查的比较新颖,但实际选项比较明显,大题的难度也很平常,没有明显的坡度。试题的难度与和相比较基本持平,试题整体特点分析如下:
1.选择题仍然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但是考法新颖,例如:第9题考查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第10题考查缩聚反应及有机高分子材料。
2.主观题以考查能力为主要方向,同时在考查问题的方式上力求综合。例如:第25题仍然是有机推断题给出的信息有两个,第一个信息比较陌生,第二个信息是常见的羟醛缩合;26、27题主要考查无机原理综合,28题的实验探究考查背景为三价铁与碘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考查方向与一模、二模极为相似,学生得分并不算太难。
总体来说,这是一份有一定区分度的试卷,一份有利于考生发挥出自己正常水平的试卷。
北京高考生物试题短评:整体求稳,大气灵活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 孙一夫
1、命题难度 难度略降,难度分布与相似
难度略低于14年,中等难度题目为主,高难度题目集中在非选择题个别考点。这样,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得到不错的分数,同时也能区分出特别优秀的学生。而从往年的生物高考分数段来看,30%以上的孩子集中在60-70分数段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例如选择题方面,难度集中在第3、4题,第1题免疫学的基本知识、第2题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第5题基因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步骤,难度均比较低。
2、考察核心 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不考察偏难怪,试卷大气灵活。近年来北京市命题的特点比较鲜明,内容的考察与考纲的要求相符,但命题灵活,综合性较强,死记硬背的孩子并不会得到很高的分数。命题侧重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型题目占比重大。例如29题探索治疗机体对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以实验探究为背景,又贴近生产生活实践。
3、考察灵魂 四大能力的考察
能力考察方面,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依旧是考察重点。14年的高考试卷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考察分数最多,但失分率最多的环节在获取信息能力,的高考命题延续了这一特点。
高考大改的前夕,整体追求的是平稳过渡,希望的考生能够夯实基础,注重能力培养,在16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物理短评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 赵玮
今年北京高考物理卷具有以下特点:整体试卷稳中有升。试卷结构、题型与往年保持一致,考察内容仍然以力学、电磁学主干知识为主,但试卷难度有所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要求有明显提升,问题情境新颖,紧密联系生活,设问角度更加灵活。如选择题的18题、20题、计算题23题和24题。
北京高考理综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
A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水无机盐
B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
C物质跨膜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易化)扩散
D有丝分裂分裂期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椰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2.葡萄糖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需要酶的催化
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
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5.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
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
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
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
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
6.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7.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
8.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
9.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
对二甲苯 | 邻二甲苯 | 间二甲苯 | 苯 | |
沸点/℃ | 138 | 144 | 139 | 80 |
熔点/℃ | 13 | 25 | 47 | 6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
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
列实验: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
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11.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
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
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12.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
13.处于n=3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的频率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c传播
B.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是横波
C.声波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D.光需要介质才能传播学科&网
15.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M、N之间做简谐运动。以平衡位置O为原点,建立Ox轴。向右为x的轴的正方向。若振子位于N点时开始计时,则其振动图像为
16.如图所示,匀强磁场中有两个导体圆环a、b,磁场方向与圆环所在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均匀增大。两圆坏半径之比为2:1,圆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分别为Ea和Eb,不考虑两圆环间的相互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学科&网
A.Ea:Eb=4:1,感应电流均沿逆时针方向
B.Ea:Eb=4:1,感应电流均沿顺时针方向
C.Ea:Eb=2:1,感应电流均沿逆时针方向
D.Ea:Eb=2:1,感应电流均沿顺时针方向
17.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磁偏角:“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进一步研究表明,地球周围地磁场的磁感线分布示意如图。结合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场的南、北极不重合
B.地球内部也存在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C.地球表面任意位置的地磁场方向都与地面平行
D.地磁场对射向地球赤道的带电宇宙射线粒子有力的作用
18.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运行,在P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速度都相同
B.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都相同
C.卫星在轨道1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动量
19.某兴趣小组探究用不同方法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他们提出的实验方案中有如下四种器材组合。为使实验结果尽可能准确,最不可取的一组器材是
A.一个安培表、一个伏特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B.一个伏特表和多个定值电阻
C.一个安排表和一个电阻箱
D.两个安培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20.雾霾天气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雾霾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形状不规则,但可视为密度相同、直径不同的球体,并用PM10、PM2.5分别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10μm、2.5μm的颗粒物(PM是颗粒物的英文缩写)。
某科研机构对北京地区的检测结果表明,在静稳的雾霾天气中,近地面高度百米的范围内,PM10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减小,大于PM10的大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明显减小,且两种浓度分布基本不随时间变化。据此材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PM10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1.0×10-6 m的悬浮颗粒物
PM10受到的空气分子作用力的合力始终大于其受到的重力
PM10和大悬浮颗粒物都在做布朗运动
PM2.5浓度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第II卷
21(18分)
(1)热敏电阻常用于温度控制或过热保护装置中。图1为某种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的阻值R随温度t变化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这种热敏电阻在温度上升时导电能力(选填“增强”或“减弱”);相对金属热电阻而言,热敏电阻对温度变化的影响更(选填“敏感”或“不敏感”)。
(2)利用图2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①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
动能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
速度变化量和势能变化量
速度变化量和高度变化量
②除带夹子的重物、纸带、铁架台(含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
A.交流电源B.刻度尺C.天平(含砝码)
③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得到图3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B、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A、hB、hC。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设重物的质量为m。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
④大多数学生的实验结果显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
22.(16分)
如图所示,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沿垂直磁场方向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计带电粒子所受重力。
求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周期T;
为使该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还需要同时存在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匀强电场,求电场强度E的大小。
23.(18分)
如图所示,电子由静止开始经加速电场加速后,沿平行于版面的方向射入偏转电场,并从另一侧射出。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加速电场电压为U0,偏转电场可看做匀强电场,极板间电压为U,极板长度为L,板间距为d。
(1)忽略电子所受重力,求电子射入偏转电场时初速度v0和从电场射出时沿垂直版面方向的偏转距离Δy;
(2)分析物理量的数量级,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在解决(1)问时忽略了电子所受重力,请利用
24.(20分)
(1)动量定理可以表示为Δp=FΔt,其中动量p和力F都是矢量。在运用动量定理处理二维问题时,可以在相互垂直的x、y两个方向上分别研究。例如,质量为m的小球斜射到木板上,入射的角度是θ,碰撞后弹出的角度也是θ,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都是,如图1所示。碰撞过程中忽略小球所受重力。
a.分别求出碰撞前后x、y方向小球的动量变化Δpx、Δpy;
b.分析说明小球对木板的作用力的.方向。
(2)激光束可以看作是粒子流,其中的粒子以相同的动量沿光传播方向运动。激光照射到物体上,在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现象的同时,也会对物体产生作用。光镊效应就是一个实例,激光束可以像镊子一样抓住细胞等微小颗粒。
一束激光经S点后被分成若干细光束,若不考虑光的反射和吸收,其中光束①和②穿过介质小球的光路如图②所示,图中O点是介质小球的球心,入射时光束①和②与SO的夹角均为θ,出射时光束均与SO平行。请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分析说明两光束因折射对小球产生的合力的方向。
a. 光束①和②强度相同;
b. 光束①比②强度大。
(1)A的分子式是C7H8,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2)试剂a是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E的分子式是C6H10O2。E中含有的官能团:_________。
(5)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6)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24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
pH=4.5时,NO3—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发现:在初始pH=4.5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Fe2+可以明显提高NO3—的去除率。对Fe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
Ⅰ.Fe2+直接还原NO3—;
Ⅱ.Fe2+破坏FeO(OH)氧化层。
①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2+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3O4。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Fe2+提高NO3—去除率的原因:______。
27.(12分)
以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Pb、PbO、PbO2、PbSO4及炭黑等)和H2SO4为原料,制备高纯PbO,实现铅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
①写出ii的例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实验方案可证实上述催化过程。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a.向算话的FeSO4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几乎无色,再加入少量PbO2,溶液变红。
b.______________。
①过程Ⅱ的目的是脱硫。滤液1经处理后可在过程Ⅱ中重复使用,其目的是_____(选填序号)。
28.(16分)
以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
①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
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____________。
b.证实沉淀中含有Cu+和SO32?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已知:Al2(SO3)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________。
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i.呗Al(OH)3所吸附;ii.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设ii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ii成立。
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步骤二:_____________(按上图形式呈现)。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___________。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__________有关。
29.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性免疫反应。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
据图1,应选取_____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发呢呗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根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_____________。
(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________。
(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正式了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毒提供两种思路_________。
30(18分)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可通过_________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______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__________,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________结合后,酶T的活性_______,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________(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请结合上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_____。
(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_________。
(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_________。
31.(16分)
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1.
(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组织后,经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
(2)研究者对X和M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M植株的P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与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L基因(P-L)。以P-L为模板可转录出,在上翻译出蛋白质,M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
(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为探明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见下表。
北京高考理综答题技巧
一、合理分配时间和注意做题顺序
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答题,用5~10分钟浏览一遍所有试题,首先要看试题说明要求,看清共有多少道题,多少大题,多少小题,反面有无试题,一方面可以防止由于紧张而漏做试题,另一方面可以计划具体的答题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学科分值分配和难易程度来分配时间。生物学科约需要25分钟,化学约需要50分钟,物理约需要60分钟,余下的15分钟作为机动时间,用于重点检查或返攻难题。从试卷类型上分,第Ⅰ卷用时参考时间约50分钟,第Ⅱ卷用时约85分钟,留15分钟当机动时间。
要做到合理安排时间,做题速度不能太快,过快不能保证准确率,也不过慢,以至能做的题完不成。所以解题时要准确到位,提高一次性答题的准确率,不要寄希望于最后时间的检查上。应当根据你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各题时间的分配。
重视Ⅰ卷选择题,确保选择题的得分,给选择题以充足的时间是必须的,即使选择题很容易,也不要低于40分钟,如果你成绩差甚至可以用60分钟。
Ⅱ卷时间分布约为每分钟得2分为原则,很难的题不要长时间的思考。到了后面计算题中也要大致按照这样的策略,每一分钟大概完成两分,对大题原则上要8至9分钟,不能超过10分钟。要知道在高考中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对你成败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大多数同学们来讲,理综考试几乎没有检查的时间。
因为理综三科的知识体系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答题的思路也不尽相同,按科目答题,可以使自己的思路有个连续性,从而提高做题的准确性。三科中,找自己最拿手的先做,这样可以有效放松紧张的心理。同时也要尽量减少答题中间的学科转换次数。
二、规范解题,先易后难
做试卷时,一定要按照题目要求来做答,规范的答题可以让阅卷老师赏心悦目留下好印象,也会让阅卷老师更快的找到得分点,不易被忽略。
解题时要先易后难若碰到难题,一时难以解答,可以暂时跳过,在草纸上作好记录,以防遗忘。容易的题完成后,节省下的时间,再攻克难题。涉及到信息题、知识迁移题、新情景创新题等,信息量大,文字长,要善于抓住提炼有用信息,这些题目大都属于“高起点,低落点”,所用到的知识和解题方法,都是日常学到的基本知识及方法,一般解答比较简单。
遇到确实不会做的题目,一般不会倒扣分,也不能空白。
三、Ⅰ卷做答时要认真仔细
单选题〔除物理外〕,难度不大分值又高,所以如果选择题能够得到较高分,即使后面有一些失误,成绩也不会太低,因此选择题答的好坏,至关重要。
做题时要充分利用单选的特点,对生物、化学题采用排除法和推理法。物理题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确定一个答案后,就不要再猜其它答案,否则一个正确,一个错误,结果还是零分。选择题做完后,对部分试题要进行复查。
选择题从试题题干上分析有两大类:一是完整叙述题,只要读完题干,即可分析出答案,解答这类题可以快一点。二是不完整叙述题,解答这类题要把题干和选项仔细分析比较,利用排除法和推理法得到正确选项。考生在检查答案时,如果没有更充分的理由,不要轻易改动第一次的答案。
四、Ⅱ卷读懂题目要求,答题要规范
做题时,首先要读懂试题,通过对试题所有信息的掌握和分析,搞清楚已知什么,求什么;第二,理清解题思路;第三,一步一步准确完整地按要求回答问题。有很多考生失分的现象,包括:文字表达不严谨,物理、化学、生物专业术语不规范,解题步骤不完整,逻辑推理不严密,计算结果不准确,书写太草,涂抹太多,卷面太脏等。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参考高考理科综合标准答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五、排除杂念,充满自信
排除杂念,在考前要静思几分钟,双目微闭,全身放松,缓缓呼吸。考试时若时间很紧张,又一时不能完全解读的题目,就要勇敢的舍去,余下的时间检查会做的题,以确保尽量不失分。
充满自信,斗志昂扬。要学会自我安慰:我不会做的题目,别人不见得会做。只有这样才会很快稳定情绪,进入角色。
英语写作的技巧
选择生动准确的词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人们要表达思想,就要选择适当的词语,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
词可分为一般概念的词(general words)和具体概念的词(specific words)。表示一般概念的词含义模糊;表示具体概念的词含义明确,表达准确,生动形象。写作时合理地使用具体概念的词能够使句子表达的意思准确,内容生动,更富有感染力。试比较下面各组句子:
(l) A few houses were destroyed yesterday (general)
Five houses burnt down yesterday (specific)
(2)His relatives gave him two gifts(general)
His aunt and uncle gave hima watch and a Pen as the birthday gifts。(specific)
(3) Jack went to the window and looked at the crowd outside(general)
Jack tiptoed to the window and peeped into the room(specific)
应用文写作包括书信、通知和演讲稿,书信是较为常考的类型。
写应用文时应保证以下内容:
写作原因considering that……, I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to …….
解释原因 with the intention of doing, I planned to….
提出邀请 If you could come,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at any time.
结尾 I believe the camp will be so exciting that you can never miss it
考生在写作中一定要注意格式规范、语气合理、交际感强,否则分数很可能会在12分以下。应用文书写不需要过长的句子,长度控制在两行以内。还应注意行文流畅,感情真挚,多用sincerely,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使用be scheduled to do,with the intention of doing 等升级短语难度,但要避免通篇难词。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书信应有称呼,有结尾,若开头结尾已给出,需要在答题纸上重新抄写一遍,否则会扣相应分数。
情景作文属于北京高考的常规类型,文体为稿件,主题是“传统文化进校园”。从体裁和主题的角度上来说,考生并不陌生。“传统文化”主题在应用文中出现过,其中一些场景“照相”在之前的模拟考试中多次出现,且关键性表达如“面团”“面人”等已经给出英文,学生相对容易操作。各位考生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高考英语作文分析体裁
北京卷的情景作文主要考查两种体裁,一为“稿件”,二为“日记”。前者关注的是“我们做了什么事”,所以在写作中,重点要突出事件的描写;而后者强调的是“我/我们的感受”。另外,从时间上看,2014考的是周记,而2015年考查的是稿件。因此,在该题中,若想分数比较理想,需要重点突出事件的描写。
★ 高考理综答案
★ 北京高考作文题目
★ 北京高考作文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北京高考范文精选
★ 北京高考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