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各区分数对比分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cptoo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北京中考各区分数对比分析(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pto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北京中考各区分数对比分析

篇1:北京中考各区分数对比分析

北京中考考试科目: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物理(100分)、化学(80分),体育(40分)、满分为580分。

北京市中考17个区400分及400分以下分率排名表

北京市20中考17个区550~570分率总表

北京市2016年中考17个区500分率排名表

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中考排名与分数如何对应可上本区重点高中

最后得出的8个重要结论:

1、2016年中考考题难度开始“放水”,中考进入拼精细、拼基础的大众化时代,实际是官方在非常明确地表达三重意思:降低课业负担和难度、中考逐渐失去选拔功能、多元化、多标准全面教育时代来临;

2、为北京市展开高中教育普及、初中对口直升高中、学区内直升高中、本校高中直升等积累社会期待和埋下大大的伏笔;

3、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化,通过以各区优质高中校作为杠杆,撬动本区义务教育均衡;

4、以高中校为突破口,强力均衡所有公办校,完全改变建国后历史形成的办学模式,未来更高端教育、个性教育将通过更多、更优的私立校来完成,与教育发达国家模式对接;

5、在用规则潜移默化而又深刻地改变:中考题已经这么简单了、上重点初中校却不如上普通非重点初中校更容易进重点高中校,你还有必要从小学开始拼命学也许你从不喜欢的奥数吗?你还要去报坑班,参加重点初中校所谓的点招掐尖吗?

6、中考在哪里读、高中在哪里念,一个入口、一个出口两个端点将成为最重要的教育契机;

7、北京教育强弱区之分目前依然相当明显,并将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要想较快改变就要不断擎出重拳;

8、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教育模式,粗放经济时代需要模板化复制人才,可持续创新经济最需要的是多元、个性化创新人才,北京教育的转型已是“迫不得已”,也会成为国家教育的一个闪亮缩影和注脚!

篇2:北京中考改革+各科分数

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表示,“十三五”时期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形成公平普惠、优质均衡、特色创新、开放协同的首都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全面完成《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确定的各项任务。

对于北京市这几年酝酿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线联平也明确公布了执行时间表。北京市从秋季起,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自 起,落实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推进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自年起,调整统一高考科目,探索普通高等院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 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根据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到2020年,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

据悉,中招结束后,2016年、20、20中考又出新政,详细内容如下,家长们可参考。

北京参加中考的考生达到90327人,比中考增加了1000多人,2015中考总分数定在580分,并在6月24-26进行。其命题都是由北京考试院统一发放的,体育考试满分为40分,其中过程性考核10分,现场考试30分。

根据意见,2016中考招生文化课考试由北京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文化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和化学不变,但是分值又所调整,语文分值上调,英语化学分值下降,其中:

①语文将由120分上调至150分;

②英语将由120分下降至100分,其中听力部分占50分;

③化学从80分下降至60分

;④数学物理分值不变。体育考试共四项成绩满分为60分。

在20将进一步减少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中,2015年起取消市级三好学生和艺术、体育、科技方面获奖考生加分项目;年起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的适用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初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其他加分项目和加分分值保持不变。

市教委要求各区县加强对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艺术、体育、科技特长生招生项目、特色高中改革试验项目的管理,不得随意增加项目招生规模和变更项目招生方式。 据小道消息:今年新初一,也就是中考的孩子,物理化学两科将不计入中考总分了。具体细则还正在核实中!

篇3:北京中考作文分析

北京中考作文分析

【作文题目】好奇

好奇,指的是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发生兴趣。有人对星空的奥秘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观察探究;有人对“小人国”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读《格列佛游记》;有人对身边的变化感到好奇,于是就去了解这变化的原因……好奇,会使你有很多新的发现,会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请以“好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字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北京中考作文题的出题,从开始,形式上来看,基本上是命题、半命题作文的天下。作文题结构来看,从07年开始,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都倾向于以词语(或短语)命题,并且近五年都是动词性词语或短语。

今年依旧延续中考作文出题形式,以命题作文为主,题目为《好奇》,前面有一段关于好奇的解释,但在整体上来看今年的作文题还是比较有难度的!

1.审题,一方面“好奇”,本身是一个动词,意思为指的是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发生兴趣。因此在文章中一定要写出“我”好奇什么,或者什么引发了我的好奇!另一方面,材料中提到“好奇,会使你有很多新的发现,会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在整篇文章中还要体现出我因“好奇”收获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哪些感悟!处理好文章的详略。

2.立意,在主题设置上,这个题目给了我们多样选择的机会。

材料中:有人对星空的奥秘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观察探究——是对于自然的感悟;

有人对“小人国”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读《格列佛游记》——是对于知识的感悟;

有人对身边的变化感到好奇,于是就去了解这变化的原因————是对于社会生活的感悟;而中考作文的要求是考生要通过文章写出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的感悟,而从这个材料中所给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生活与人生的感悟是比较好写的。

3.选材,在生活中有哪些事件可以引发我们好奇的,可以以这个思路思考!可以是亲人、社会上陌生人,以及学校的老师与同学们的行为与所说的'话。但一定是能够引发我们想要探索了解的事件,着重事件的细节刻画。在这里,很多考生之前准备的材料可能就用不上了,因此希望考生能够灵活应对。

4.结构,在文章开头、结尾、揭示中心处扣题,点明为何好奇,什么事件引发了我的好奇。最好能把“好奇”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这样从结构上来看调理较为清晰。

5.文体,从作文的文体上来看,我们的考生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以叙事为主。

也可以写成议论文,以好奇为话题,将好奇对于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为论点,如保持一颗时刻不灭的好奇心,才能使社会得到发展,人类才会进步。或者因为充满好奇心、富于探索精神的人类不断的实践创造,而变成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进而选择其中的选择论据结构全文。

热门中考作文推荐:

北京中考作文详细解析

陕西中考作文

心中的那一抹绿色

篇4:两次影响北京的沙尘天气对比分析

两次影响北京的沙尘天气对比分析

利用卫星、再分析(NECP)、地面观测等多种资料,针对203和4月影响北京的两次沙尘天气过程,就天气过程形势、云系演变以及沙尘传播和沉降进行分析.前者对北京上空的沙尘天气一扫而过,后者对北京的影响则是遍地黄沙.对比分析表明:1)强沙尘天气过程是蒙古气旋所引起的,沙尘天气起源于中蒙边境、内蒙古西部,在河套地区北部鄂尔多斯高原以及浑善达克沙地得到加强,并随着高空西北风将沙尘输送到华北、渤海、黄海北部一带.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监测到沙尘天气的发展演变过程,也能有效地监测到沙尘的`覆盖范围和沉降区;2)导致4月16~17日华北东部严重沙尘沉降现象的原因是地面冷锋静止于华北中部地区,距地面1 km以上的浮尘层稳定覆盖华北东部和渤海等广大区域的主要原因,是边界层中尺度涡旋对低空冷锋的阻挡作用;冷锋云系在东移发展过程中,受到日本海上空涡旋云系的顶推阻碍,其结构发生变型瓦解.

作 者:李小龙 方宗义 LI Xiao-Long FANG Zong-Yi  作者单位:李小龙,LI Xiao-Long(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100871)

方宗义,FANG Zong-Yi(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刊 名:气候与环境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年,卷(期): 12(3) 分类号:P458 关键词:沙尘天气   卫星监测   强沉降  

篇5:北京中考数学试卷分析及学法指导

北京中考数学试卷分析及学法指导

一、试卷整体分析

与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相比,20北京中考数学试卷,题型结构总体稳定,灵活性加强,总体难度加大,。本套试卷在保持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力度上,更加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察,体现了“实践与操作,综合与探究,创新与应用”的命题特点,与中考考试说明中C级要求相呼应(C级要求:“能通过观察,实验,运算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及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实现对特定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在题型设计上,总体稳定,但加强了“实际应用问题”“新定义问题”“几何探究问题”的考察力度与难度。如第8题,第11题,第18题,第21题都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第21题难度略有加强;如第12题,第22题,第25题,都是”新定义问题”第12题,第22题难度略有加强,第25题难度与去年相比难度略有降低;如第24题是几何探究问题,重点考察学生探究,推理能力,难度加强。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年中考数学试卷在“稳中求变”的过程中,除了题型新颖,让很多同学在做题的时候感觉很“别扭”“不顺手”之外,试题难度也有开始有所增加,由此可见这套试卷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典型试题分析

第8题,“动点与函数图象”,主要考察学生阅读理解与逻辑推理能力,主要用的方法是排除法,题目比较新颖,难度不大。

第12题,“新定义”型的探究规律问题,一是需要考虑全面;二是考查探究、归纳、总结能力,难度中等。

第19、20题、四边形与圆这两道题,需要学生对所学四边形,相似,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一定要掌握的非常灵活,尤其是“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两个模块的内容。第20题的第(2)问对部分同学来讲有一定的挑战,难度中等。

第21题,阅读材料,本题给出了三个统计图表,分别是“北京市2007至20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统计图”“北京市轨道交通已开通线路图相关数据统计表”“截止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分阶段规划统计图”,需要理解三个统计图表之间的关系,“看懂”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点,有一定难度。

第22题,操作与探究,本题突破了传统的“几何变换作图”考察方式,主要考察了“方程思想”。正是这点“意外”变化,在考试的过程中会给不少考生都带来不小的冲击和麻烦,不能因此乱了阵脚,只要考生能够冷静对待,认真审题,还是能够顺利解决的,难度中等。

第23题,代数综合压轴题,本题主要考察了二次函数,一次函数,不等式相关知识。这类题型基本上都会考察“数形结合思想”。以函数图象平移,图象的交点等内容为载体,最终建立不等式及不等式组,以求解未知数的取值范围。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养成良好审题的习惯,培养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能力。难度中等

第24题,几何综合压轴题,本题主要考察了旋转变换,全等,等腰三角形等有关知识。与年的几何综合题相比较而言,本题整体难度有很大的提升,相信能够解决本题的考生的比例不会很高,本题从第(2)问辅助线可以通过:“作点关于的对称点,连接,延长与相交于点”,最后证明点与点重合,点与点重合即可;第(3)问需要抓住点及的特殊状态,本题难度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

第25题,代几综合压轴题,主要考察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类讨论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主要涉及的知识有绝对值,相似三角形,点到直线距离垂线段最短等,本题从第(2)问开始难度加深。学生要想顺利解决本题,不仅要“读的懂,想的明白”,还需要“算的准”,从“审题”“作图”“推理”“计算”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与2011年相比,难度略有降低,但整体难度依旧偏大。

三、学习方法指导

对于即将进入初三的同学,通过对2012年北京中考试题分析,智康1对1建议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总体来说,中考重视对“双基”的考察,简单题与中档题的.分析大概占到了80%左右的比重。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务实基础。概念要理解透彻,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要梳理清楚,基本概念及定理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②认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一定养成不断总结,复习的习惯。通过总结和复习,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一定要多思考,多大胆尝试,审题要严谨,解题要完善,弄清各模块知识之间的衔接点;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与操作,探究与综合,以及探究规律,归纳与概括等类型的题目上,好好学习,积累丰富的经验,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综合性问题中占据优势。

篇6:北京中考优秀作文分析及点评

北京中考优秀作文分析及点评

题目:动力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并抄写在作文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从命题形式上看,采用半命题作文,有利于拓展考生思维,有利于体现考试与评卷的公正性;从命题内容看,考题关注自我生活与个性成长,极具时代感,不管是个人追求还是集体的力量,不管是美好道德还是细腻情感,均可入题。要写好这道考题,得注意三点:?

一、扣住“动力”准确审题

拓宽思路,考题的写作内容极为广泛,如父母兄弟等亲人,师生同窗与好友,历史上的伟人与英雄,精美的诗词与名著,获取的荣誉与遭遇的挫折,自信、坚强等品质,活跃在舞台上的超级男女生等等,只要是能够触及自己的情感与灵魂,能够激发自己进取,促使自己提高的对象,均可成为写作内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填入的这些写作对象并不是我们写作的终极目标,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这些写作对象,展示它们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动力。否则,文章容易进入偏离题旨的误区。如写作“动力来自诗歌”时,决不能简单地描绘诗歌给自己营造的美丽生活,而应该写出不同的诗歌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带来的鼓励。

二、抓住“动力”巧妙构思

由于考题思想导向明确,不少考生容易步入内容空洞、简单抒情的误区,如写“动力来自亲情”,只会说父母是最伟大的人物、是最关心自己的人之类的话,却忽视了对一个个真实而细腻的生活情节的描写;如写作“动力来自课外书”,只知一味地赞美书本给自己营造的美丽世界,却对书本究竟是怎样营造这个世界的',与书交往的过程中是否有曲折动人的故事却避而不谈。怎样才能走出这些误区呢?首先应该找到适合抒情的载体,也就是要找到一个与故事情节相适应的故事或画面;接着要学会描写,做到细处展情、小中见大,充分展示写作对象给自己带来的无限动力与生机。?

三、关注生活

这个题目,有利于我们写作与自己有关的事,无论是写“动力来自课本”也好,还是写动力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能启发我们思考的现象也好,总之,考生如果能多从自己的身边去写作,把身边的故事写得生动有趣,必然吸引阅卷者的眼球。

[1] [2] [3]

篇7:《醉翁亭记》《答谢中书书》中考文言文对比分析

《醉翁亭记》《答谢中书书》中考文言文对比分析

一、《醉翁亭记》《答谢中书书》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欢乐,但是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2.在描写景物方面,两文都充分调动感官,将景物写得有声有色。请举例加以说明。

示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充分将视觉与听觉结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调动嗅觉、视觉、触觉等,将四季的景物的各自特征很好的体现出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出作者娱情山水的情怀。

3.两文都写到作者与山、水等自然景物的融合,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试结合下面句子作一下分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示例: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醉能同其乐

示例:作者娱情山水,但让他陶醉的是与滁洲的老百姓一起出游,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4.两文描写景物都注重时间变换: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二、《岳阳楼记》与《答谢中书书》的异同

1.《答》的主题是通过描写山水之美,表达自己沉醉于山水的愉悦和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岳》是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两文段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文比较

1.(1)表达方式:《岳》是于写景抒情中穿插议论,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性。《醉》是于写景抒情中结合叙事,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2)主题:《岳》主要表现作者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及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情调激昂。而《醉》主要表现作者仕途失意、壮志难酬,只能强颜欢笑,与民同乐,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中的无限感慨,情调较为低沉。

(3)名句:都有古今传诵的.名言佳句(《岳》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提到“古仁人之心”这一概念。“古仁人之心”内涵丰富。《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古仁人之心”做了解释。请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篇课文中体现出来的“古仁人之心”分别表示出来。

答:《岳》中的古仁人之心: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随物喜因己悲”的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醉》里表达为官者,将天下民众的快乐视为自己的快乐。即与民同乐。

3、(一)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1046年,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

《醉翁亭记》1045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府,在此期间,他没有悲伤,而是为百姓做事,颇有政绩。本文是作者上任滁州第二年写的。滁州风光秀丽,百姓民风淳朴,安于农事。欧阳修关心百姓,平时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将自己的失意抑郁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中。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已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二)根据写作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二位作者都是同样的遭遇,但是,他们面对同样的遭遇,所表现出的态度是否一样呢,请完成下列表格:

作者

遭遇

最能体现作者

思想感情的句子

概括作者的人生态度

或政治抱负

范仲淹

被贬

欧阳修

被贬

篇8:GRIMM1.107颗粒物分析仪和RP气溶胶采样仪在北京城区的测试对比

GRIMM1.107颗粒物分析仪和RP2000气溶胶采样仪在北京城区的测试对比

为了比较不同测试仪器的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在GRIMM1.107和RP2000在2004年12月11日~17日持续7d的对比测试中,获得了4个有效数据,其中由于受天气现象的影响,PM2.5的质量浓度没有明显的'日变化,降水过程是PM从大气中清除的主要机制.对比结果表明,12月14日和17日的结果相差较大,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4.6%和23.0%,而15日和16日的对比结果较理想.

作 者:李杨 张小曳 车慧正 孙俊英 LI Yang ZHANG Xiao-ye CHE Hui-zheng SUN Jun-ying  作者单位:李杨,LI Yang(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张小曳,孙俊英,ZHANG Xiao-ye,SUN Jun-ying(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车慧正,CHE Hui-zheng(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5)

刊 名:中国粉体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POW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5 11(3) 分类号:X830.1 X851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   时间序列   测试对比  

各区中考作文

北京各区语文高三作文

石家庄各区中考录取分数线2023

2023年杭州各区中考录取分数线

北京中考作文

北京各区新初一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通知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大小的对比教案

中考分析作文

中考作文提高分数技巧

满分北京中考作文

北京中考各区分数对比分析(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北京中考各区分数对比分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