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小企业如何赢得竞争优势(共含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明天啊还要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当前,企业并购已是司空见惯,大企业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在国际、国内日益巨大的大企业挤压下似乎生存的道路更加狭窄,如何能找到行之有效的策略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是中、小企业刻不容缓的问题,
树立信心寻找优势
首先作为中小企业应该对自身有个客观的认识,记住一句话“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必然也会打开一扇窗”。如果由于企业的弱小而丧失信心就很难将精力集中在如何找寻自身优势上,很多中、小企业正是由于没有信心一直没能找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只要能做点加工或者能暂时存活仿佛就已经很满足,这是没有信心,不敢去想不敢去做也就谈不上发展。上海的阿明瓜子也是从炒锅炒瓜子起家,现在是休闲食品的领军品牌之一;武汉的精武路的鸭脖子以前只是个排挡,现在已经年销售几个亿,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鸭类肉食品加工企业……如果没有信心,谁会想到这些不起眼的小生意能作成这么大的产业。
中国的中小企业太多的是为生存而担忧,因此蒙蔽了看清自身的眼睛。诚然作为中小企业先生存才有发展,这是个必然前提,但不能因为这种担忧而丧失自信,正因为这个自信是个态度、是个决心、是解决问题的动力,因此我们中小企业要想发现优势、获得优势就必须先树立信心。
运用策略制造优势
运用策略产生的优势其实就是“田忌赛马”,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以集中攻零散,以错位方式攻对方薄弱环节,这就应了“商场如战场”的老话,运用战术得当就能以弱胜强。
集中产生优势
尽管中、小企业的人力、财力不能与大企业同日而语,可是中小企业可以将自己的资源集中在一点,取得局部的优势,大品牌不可能为每一个市场都投入一样的精力和资源,因此中、小企业仍可获得局部的优势。
在浙江桐乡一个卖场采取了竞标方式,拍卖日化区一年的陈列、宣传权,卖场根据陈列区域的不同划分了5个标的,结果一地方品牌以25万高价成为标王,经过竞拍,日化区只剩下6个品牌,即便是宝洁这样的大品牌尽管还保留在卖场内,然而被调整到非常差的陈列区域,销售急速萎缩,而重标企业因为有资格设立导购并相应有陈列、宣传的巨大优势,因此成为标王的企业日销量从原来的几百元猛增到3000元左右。
依仗地利的优势
很多地方性品牌都是依仗占据地利获得优势,从生产、运输的成本上本地企业有着巨大优势,作为全国性大品牌尽管财大气粗,不过强龙难压地头蛇,与地方品牌的硬拼也未必占到什么便宜。丝宝总部在武汉,一向重视武汉及华中地区的领导地位,在武汉市场的洗化、日用多个产品中始终保持着第一的位置,就是依仗地利的优势,在促销战中只要对手宝洁发起攻击可以说丝宝都给予更严厉的还击,因为丝宝生产基地就紧邻武汉,占尽仓储、运输等成本优势,不论促销战如何激烈,丝宝也能在武汉这个地盘上具有更大的优势空间,将任何品牌击败。这还不算其他由于本地化的政策、人员关系等产生的一系列优势。
找到对手的空白或薄弱市场
大品牌大多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但是由于资金和能力有限,大品牌也无法顾及所有的市场,因此他们的重点都是从最重要的市场开始,逐步向二、三级市场发展,作为中小企业可以把大品牌不是特别重视的市场甚至是空白市场作为自己的主要战场,避免了与大品牌在主要市场的正面交锋,同时也攻击和占领了对手的薄弱环节,非常可乐主攻农村市场成就与两乐的三足鼎立局面就是成功的例子。
转变劣势成为优势
产品单一变专业:
产品单一就突出一个专字,我们只做这一个产品所以更加专业,企业做大为了适应自身的发展要求和扩大消费群体都必然选择产品延伸、多品种甚至多元化发展,此时正好暴露出了其短处,这个企业就不可能一心一意只在一个产品上面,此时中、小企业尽可能将自己打扮成一个非常专一的角色,我们只做这一种产品,大宝在激烈的化妆品市场能发展壮大完全是体现在一个专字上,很长时间内大宝只生产sod蜜一种产品,让这种产品成为“专为咱老百姓生产的化妆品”使之市场地位不能撼动。另外从企业的资金实力来说,专注一种产品或服务更容易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根基不稳化时尚:
作为品牌历史悠久给人诚实可信的感觉,可是也会给人老化的印象,所以中小企业可以将品牌历史较短转化为时尚、新一代的感觉,当年百事可乐就是凭借这一招“新一代的选择”才在可口可乐的面前立足。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中的后来居上者大多与新潮、时尚有关,因为中小企业无法和老牌大企业比拼资历和实力,但是在时尚面前这些老牌企业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甚至成为劣势,此时中小企业就能与大企业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甚至还能因为自身的历史较短而抢占先机,
规模太小利定制:
小企业的生产往往由于没有大规模采购、生产的成本优势导致在市场中的完全被动局面。反向思考,中小企业如果转为定制产品,根据客户需要灵活的调整产品,就可以让大企业的规模效应优势荡然无存。大企业不可能为了与中小企业抢占定制的细分市场而发动进攻,只能是任其自由发展,小企业就在定制市场中获得了优势,赢得了宝贵的生存空间。
资历太少服务好:
中小企业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们都服务过哪些客户”,客户希望以此证明企业的能力、实力及信用,这时中、小企业应该避开正面的回答,而从反面说明正是因为目前客户较少,因此服务会更加周到,价格也会很有竞争力。例如印刷行业有很多小的印刷企业很受青睐,原因就是大印刷厂定单特别多,肯定要保证大客户的任务先完成,自然中、小客户就会受到冷落,此时小印刷企业合理的价格、快捷周到的服务当然比大印刷厂更能赢得中、小客户。
价值不明利润高
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由于尚未被消费者认可所以很难被经销商接受,其实价值未认可本身也是优势,记得一个超市老板曾说过宝洁的产品他根本就不愿意进货,原因是该品牌太大,所以给予经销商的利润很低,支持、结算各方面的政策也非常苛刻,只是这样的品牌如果超市没有货消费者就会对该超市产生怀疑,正是客大欺主,宝洁才敢依仗自身的强大实力对下游经销商如此强硬。因此中小品牌才是超市的真正利润来源,大品牌不过是个门脸,价格非常透明,就好象是消费者的一个价格参照物,消费者会根据不同超市间这些知名产品的价格差异来判断哪家的价格比较便宜,因此有些超市会在日常大品牌上不赚一分钱甚至倒贴来给消费者一个“质优价廉”的好印象,那么赚钱就只能是靠不知名的产品,懂得这其中的机巧,中、小企业就能由于价值的不透明而给予商家更多的利润,自然就转劣势为优势。
巧妙经营获得优势
独特个性
只要产品有个性,就会有优势。食草堂原本是个手工牛皮制品的小作坊,自己用手工加工牛皮的钱包,皮包等,这个作坊现在却在全国开设了多家连锁店,而且都有不错的销售业绩,这其中就是因为独特二字。小作坊原本无法与国际、国内的名牌皮具相提并论,但正是因为独特个性就在市场中站稳的脚跟。首先“食草堂”这个个性鲜明的名称刻在木制的匾额上就让人觉得很与众不同;其次整个店铺尽管地方不大,可是全都精心用木雕及草绳装饰,货架及陈设也全是木制,并且所有的木制品经过烧烙等方式处理成非常陈旧的样子,门前经过的人无不被吸引近来驻足观赏;最后每个产品都是手工制作并压上“食草堂”的品牌名称,显得非常精巧别致,手工也让这个“作坊”里出来的产品价值倍增,价格丝毫不逊名牌皮具。同样专卖木梳的“谭木匠” 也属此例子,能够获得这样的竞争优势都只是因为他们独特的个性。
限制规模
和大的企业不同,小企业规模增加并不一定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曾经有一家小餐馆只有二十多平米,可是由于菜的特色和别致环境每天都是从中午到晚上都是排队等候的顾客,后来这家老板看生意这么好决定扩大规模,一下就扩大到150平米,原以为这样生意就更好了,结果恰恰相反,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顾客,结果没多久就关门了。同样的情况在小服装店、饰物店也时有发生,这就舍弃自己的优势而造成的结果,小店有时靠的就是物以稀为贵的人气,正式因为有人排队所以更多人才会慕名而来,可是一旦规模扩大不但经营管理等各项成本上升,而且顾客也就不再把这当作一个别致的小店看待,就会同别的大店铺、大企业比较,自然优势就变成劣势,因此小企业不妨限制规模及产品的供应量,以求获得稀缺的优势。如考虑发展,可以开两家小店也许比一家大店更能保持自身优势。
引起好奇
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吸引注意是个立竿见影的方法,这个方法就连必胜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在运用,必胜客刚登陆国内的时候没有多少广告,可还是马上就引起了消费者的注意,就是因为只要有必胜客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人排队等候,排队是最好的广告,即便没有任何人给你形容它的披萨多么美味,你也会好奇的去尝试一下。其实必胜客完全可以增设一些就餐席位或者再多开几家,可是为了有这种口碑效应及长远发展,他们宁可让“上帝”天天在门口排队等候。
同样原理的新加坡面包新语无论是登陆北京还是抢滩上海都获得的强烈的市场反响,尽管价格是同类烘焙食品的一倍左右仍然是每天“长龙”不断。采用不锈钢与玻璃为主要结构完全区别的其他面包店;全开放式的厨房每道工序多在消费者眼皮下完成;“ ”“香姑六婆”“蕉点”等名字新奇独特;自助式挑选等多种手法让消费者无法抗拒好奇心的驱使……难怪才在新加坡成立的“小企业”就在新加坡上市,现在已经把店开到了全世界。
来源:中国企业战略传播网
竞争优势、竞争力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所认同,近期联想也要到温州来进行尝试新的销售模式,打造企业的竞争力,5年之后赶超戴尔。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争取用户与争夺市场的能力上,围绕用户与市场形成一个属于企业的独特的营销管理系统。企业的竞争不但表现为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也表现为国际企业之间的竞争,尤其是中国已经进入WTO,就不可避免的与国外企业进行竞争,同时中国企业也进行国际化,与国际接轨也就注定要具有强势的市场竞争优势。
通过近几年对众多中小企业的研究发现:中小型企业普遍处于缺乏资源,没有足够的整合能力等特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印证。
第一、一个产品天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企业就一个产品,在市场持续不断的进行运作了好多年。这固然有利于企业获得长期的顾客群和品牌建设,但是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却是不利的,至少说在市场上是存在很大的风险性,一旦有同行更有实力的企业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对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有些企业可能因此会一蹶不振,甚至会破产,在沿海的经济发达城市这样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
第二、没有完整的全国营销团队。一个企业可能就往往是几个人或者一二十人管理全国的市场,这对于不是从事原料买卖的企业来说是实在太少了点,
即使全国的营销队伍,但是在机构设置与人员安排上也不尽合理,或者是在某些营销管理上都有所缺乏,常常是领导人的意志为主,很少是根据市场的特征和企业的资源作出的规划性建设。这样的企业一般都会已经销或代理的方式在全国市场上进行运作,这对于以大众产品的营销为主的企业来说是相当危险的。
第三、以区域市场开发为主。一个产品从区域的开发然后上升到全国的推广是众多企业进行市场运作的基本路线。但是也不忽略少数的企业就是要在区域市场上有所作为,在医药保健品行业表现最突出。其它如服装、鞋类、连锁性中小企业等也很多。形成区域性的强势品牌固然没有错,但是如果忽略全国市场的运作,也会在行业的竞争中失去优势。
第四、没有形成规模成本优势。正是因为企业的小,所以规模很难在一段时间内形成规模的成本优势。由于成本不能够降低企业的利润就少,企业的利润少,企业的发展资金必然不足,这样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当中。因此企业一定要在营销上实现销售规模化的优势来降低营销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中小企业如何在自己的领地里打造企业在行业里的竞争优势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 竞争优势的基础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经营模式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一个适合与本企业的销售模式,不但可以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现金流,同时还能够奠定企业在市场上的基础,如当初联想起家的时候采取的是贸工技的经营模式,所联想才能够走到今天。试想当初联想只是靠技术起家也许今天就不能够吞进IBM这头大象。有什么样经营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人财物配置,有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是垂直管理、横向管理、还是距阵管理,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前提是只有企业练好内功才能赢得竞争优势。
当前,企业并购已是司空见惯,大企业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在国际、国内日益巨大的大企业挤压下似乎生存的道路更加狭窄,如何能找到行之有效的策略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是中、小企业刻不容缓的问题,
树立信心寻找优势
首先作为中小企业应该对自身有个客观的认识,记住一句话“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必然也会打开一扇窗”。如果由于企业的弱小而丧失信心就很难将精力集中在如何找寻自身优势上,很多中、小企业正是由于没有信心一直没能找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只要能做点加工或者能暂时存活仿佛就已经很满足,这是没有信心,不敢去想不敢去做也就谈不上发展。上海的阿明瓜子也是从炒锅炒瓜子起家,现在是休闲食品的领军品牌之一;武汉的精武路的鸭脖子以前只是个排挡,现在已经年销售几个亿,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鸭类肉食品加工企业……如果没有信心,谁会想到这些不起眼的小生意能作成这么大的产业。
中国的中小企业太多的是为生存而担忧,因此蒙蔽了看清自身的眼睛。诚然作为中小企业先生存才有发展,这是个必然前提,但不能因为这种担忧而丧失自信,正因为这个自信是个态度、是个决心、是解决问题的动力,因此我们中小企业要想发现优势、获得优势就必须先树立信心。
运用策略制造优势
运用策略产生的优势其实就是“田忌赛马”,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以集中攻零散,以错位方式攻对方薄弱环节,这就应了“商场如战场”的老话,运用战术得当就能以弱胜强。
集中产生优势
尽管中、小企业的人力、财力不能与大企业同日而语,可是中小企业可以将自己的资源集中在一点,取得局部的优势,大品牌不可能为每一个市场都投入一样的精力和资源,因此中、小企业仍可获得局部的优势,
在浙江桐乡一个卖场采取了竞标方式,拍卖日化区一年的陈列、宣传权,卖场根据陈列区域的不同划分了5个标的,结果一地方品牌以25万高价成为标王,经过竞拍,日化区只剩下6个品牌,即便是宝洁这样的大品牌尽管还保留在卖场内,然而被调整到非常差的陈列区域,销售急速萎缩,而重标企业因为有资格设立导购并相应有陈列、宣传的巨大优势,因此成为标王的企业日销量从原来的几百元猛增到3000元左右。
依仗地利的优势
很多地方性品牌都是依仗占据地利获得优势,从生产、运输的成本上本地企业有着巨大优势,作为全国性大品牌尽管财大气粗,不过强龙难压地头蛇,与地方品牌的硬拼也未必占到什么便宜。丝宝总部在武汉,一向重视武汉及华中地区的领导地位,在武汉市场的洗化、日用多个产品中始终保持着第一的位置,就是依仗地利的优势,在促销战中只要对手宝洁发起攻击可以说丝宝都给予更严厉的还击,因为丝宝生产基地就紧邻武汉,占尽仓储、运输等成本优势,不论促销战如何激烈,丝宝也能在武汉这个地盘上具有更大的优势空间,将任何品牌击败。这还不算其他由于本地化的政策、人员关系等产生的一系列优势。
找到对手的空白或薄弱市场
大品牌大多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但是由于资金和能力有限,大品牌也无法顾及所有的市场,因此他们的重点都是从最重要的市场开始,逐步向二、三级市场发展,作为中小企业可以把大品牌不是特别重视的市场甚至是空白市场作为自己的主要战场,避免了与大品牌在主要市场的正面交锋,同时也攻击和占领了对手的薄弱环节,非常可乐主攻农村市场成就与两乐的三足鼎立局面就是成功的例子。
企业经营其实就是一场永无休止的顾客争夺战,经营者想要在这一场竞争中胜出,必须面面俱到,进行全方位策略思考,多面向发展竞争优势,先战胜自己,才有机会超越竞争者,
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有四,即效率、质量、创新、顾客回应。效率是指产出与投入的比值,比值愈高,表示效率愈佳;质量是指迎合顾客需求的程度,迎合的程度愈高,表示质量愈受到肯定;创新是指创造新产品或新流程的能力,前者是在创造产品的价值,后者是公司因降低生产成本而创造更多价值;顾客回应是指在确认与满足顾客需求上,公司比其它竞争者做得更优越、更出色。企业制胜有4大关键因素:
1.了解竞争者:
了解竞争者是竞争的首要工作,包括了解竞争者的资源、计划、绩效、优势、弱点、策略等。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了解敌人,只了解自己,胜败的机会各占一半;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注定要失败。
2.集中焦点:
企业资源有限,所以,资源的部署与应用必须集中于最重要的地方,也就是要把钱花在刀口上,以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绩效。Peter Drucker曾说:“多角化公司成功与不成功的差别,在于前者有一个统一的核心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是技术或市场。”《定位与营销战争》的作者Al Ries也说:“除了扩充之外,公司也需要逆向思考,必须回归到最基本的原点,采取集中化策略。”例如孔雀行及爱的世界,集中经营童装事业,不仅成为童装的专家,更重要的是在童装市场创造一片蓝天,
3.选择市场:
地形、地物、天候,影响战争的胜败至巨,选择市场对企业竞争同样重要,无论是新进入市场的厂商,或既有的公司扩大市场范畴,采用蓝海策略,锁定对自己最有优势的市场、瞄准成功机率最高的市场、避免和竞争者面对面竞争,当可收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联邦快递公司看准笨重包裹市场的契机,决定另辟市场,选择以更低廉的价格提供更周到的服务,不强调价格、方便或包裹体积大小,而特别标榜速度更快,专门为公司行号提供隔夜送达的服务,迫使该产业内强调“三天送达”的前三大公司,业绩纷纷大幅衰退。
4.出其不意:
出其不意是要在选定目标、做好准备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速行动,让竞争者措手不及,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必治妥公司推出Datril和娇生公司的Tylenol竞争,就是出其不意的典型实例。必治妥公司准备为Datril进行全国性的广告活动,使用“化学成分和Tylenol相同,但是价钱便宜10%”的广告标语,并训练其销售人员,备足产品,准备上市日期一到,轰轰烈烈的展开销售。但是就在Datril新产品上市的前一天,娇生公司教导他们将该项产品跟著降价10%。
Datril所受到的打击当然非常严重,管理人员对竞争者的出其不意百思不解。对娇生公司而言,这是不需要花费成本的策略,因为他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在最后一刻降价而已。必治妥真是一筹莫展,因为娇生公司等到最后一刻才出手,而且事前未漏出一点风声。企业经营上,选择正确时机,出其不意展开行动的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企业的平均寿命缩短了,在美国,平均有62%的公司存活不到5年,寿命超过20年的公司数只占总数的10%;只有2%的公司能存活50年;美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0%能活过5年。许多名噪一时的企业在风光过后纷纷退出历史舞台。目前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更短,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实力有限,人力资源跟不上,管理水平不高,生产和营销工作不力,长期处于维持的困境当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与自身的定位和经营战略不无关系。因此,中小企业要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就必须从宏观与微观即战略规划与经营运作两个方面加以改善和提高,正确地进行企业定位和目标设定,生产出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产品,辅以有效的营销策略,才能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首先,小企业要取得成功,必须在经营目标、战略筹划和领导者素质三个方面进行正确的定位和提高。
目标决定了努力的程度,不同的目标下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策略会有不同,面对竞争的韧性和选择也会不同。战略筹划则是实现目标的步骤分解,是目标在现实市场中的具体化。但小企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往往在于领导者本身的素质,包括创业追求、经营思想和能力以及自我不断提升等方面。保持危机感和持续的事业冲动是推动领导者和企业提升的原动力,同时避免过分乐观、自负或是松懈和精力的转移。竞争就是淘汰,对小企业尤其如此。动态的竞争环境和企业发展,要求领导者不断提高经营思想和能力水平,滞后就意味着企业混乱和危机的开始,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经验既可能成为竞争的助推器,也可能成为绊脚石,
其次,产品策略方面要对市场进行准确细分和定位,生产出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产品。
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市场推广上难以做大的投入,在竞争中的对抗能力也有先天的不足,这就要求小企业在竞争的第一步――产品选项和市场定位上就打好基础,产品的竞争环境和技术先进性不能不做考虑。小企业不仅要在销售推广上分析市场,更要在产品开发、成形前分析市场,以取得产品本身的先天优势,这样就可能大大减小日后推广的阻力,提高沟通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产品选项时可划定三个原则:
1.细分市场下的空缺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并且有极大的现实性和消费稳定性;
2.在该细分市场上,虽有同类产品但无领导性晶牌,即晶牌空缺,这样可大大降低进入成本,为迅速取得市场份额提供可能和便利:
3.技术含量要高,与同类产品对比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而不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适销对路的营销就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它起始于消费者需求,也就是市场需求,满足于市场需求。“适销对路”这一概念应该时刻存在于经营者的脑海中,只有有了适销对路的产品,下面的工作才能展开。
没有产品质量作基础,营销工作是很被动的。除了对质量的严格要求之外,产品质量还应当结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成本来考虑。同时,更要关注竞争对手的质量,只有产品质量比竞争对手更好,才能在竞争中取胜。此外,要牢记产品质量必须稳定如一,质量下滑是企业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产品质量好坏是产品能否畅销的基础条件,产品质量一定要胜过竞争对手、产品质量一定要稳定如一。
★ 中小企业劳动合同
★ 中小企业管理制度
★ 赢得优秀作文
★ 四招赢得高薪
★ 不为高考赢得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