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为高考赢得高考(共含9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中午”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不为高考赢得高考
今年西城高考再次体现教育优质均衡、学校整体优势明显的特点。记者日前从西城教委获悉,西城区理科一本上线率近70%,文科一本上线率较去年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均名列全市第一。理科平均分518.41分,高出一本线40多分。此外,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达到1100余人,占全市近三分之一。
我们本希望营造一个对高考成绩不要过于关注的环境,但网络上一些不实传言逼我们出来发出声音。西城教委新闻发言人李燕玲表示,今年高考成绩再次体现西城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特点。西城对待高考的基本态度是不为高考,赢得高考。西城教育关注全体学校、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负责任。
据了解,北师大实验中学今年文理科一本上线率均达到100%,有12人保送到清华、北大。此外,70余名国际班学生全部进入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留学深造,其中70%进入美国排名前25的学校,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校长蔡晓东说,高考比拼的绝不单纯是学生的智力,而是综合素质水平。做最好的.自己、展现最好的自己、超越自己,是北师大实验中学传递给学生的发展理念。
北京四中校长助理科建宇表示,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做一个精神丰满、身心健康的人,这是四中长期践行的教育理念。比如,四中拥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该校高三学生直到高考前一天还坚持上体育课。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北京四中今年高考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较去年上升了近七个百分点,近八成理科生考分超过600分,四个科技创新实验班的平均分数高达646分。
今年十三中高考成绩再创新高。该校文科一本上线率保持100%,理科较去年略有提升,一本上线率近99%。另外,理科600分以上学生占30%,在市区的排名均有提升。校长马景林表示,成绩的取得,与十三中老师的辛勤付出是相匹配的。同时,孩子的笑脸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原因。十三中为学生提供的是完整的教育,不是简单地涨分,而是注重提升老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高考不是十恶不赦的事情,师生可以在快乐的状态下享受高考,赢得高考。
156中今年高考理科平均分再创新高,达到515.4分,超出一本线38.4分,一本率达79%,本科率99.2%。文科平均分526.3分,超出一本线31.3分,一本率82%,二本率100%。该校高考理科平均分近5年来提高48分堪称一大亮点,这和156中多年来狠抓队伍建设、潜心课题研究、稳定提升教学质量直接有关。
今年西城高考再次体现教育优质均衡、学校整体优势明显的特点。记者日前从西城教委获悉,西城区理科一本上线率近70%,文科一本上线率较去年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均名列全市第一。理科平均分518.41分,高出一本线40多分。此外,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达到1100余人,占全市近三分之一。
我们本希望营造一个对高考成绩不要过于关注的环境,但网络上一些不实传言逼我们出来发出声音。西城教委新闻发言人李燕玲表示,今年高考成绩再次体现西城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特点。西城对待高考的基本态度是不为高考,赢得高考。西城教育关注全体学校、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负责任。
据了解,北师大实验中学今年文理科一本上线率均达到100%,有12人保送到清华、北大。此外,70余名国际班学生全部进入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留学深造,其中70%进入美国排名前25的学校,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校长蔡晓东说,高考比拼的绝不单纯是学生的智力,而是综合素质水平。做最好的自己、展现最好的自己、超越自己,是北师大实验中学传递给学生的发展理念。
北京四中校长助理科建宇表示,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做一个精神丰满、身心健康的人,这是四中长期践行的教育理念。比如,四中拥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该校高三学生直到高考前一天还坚持上体育课。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北京四中今年高考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较去年上升了近七个百分点,近八成理科生考分超过600分,四个科技创新实验班的平均分数高达646分。
今年十三中高考成绩再创新高。该校文科一本上线率保持100%,理科较去年略有提升,一本上线率近99%。另外,理科600分以上学生占30%,在市区的排名均有提升。校长马景林表示,成绩的取得,与十三中老师的辛勤付出是相匹配的。同时,孩子的笑脸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原因。十三中为学生提供的是完整的教育,不是简单地涨分,而是注重提升老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高考不是十恶不赦的事情,师生可以在快乐的状态下享受高考,赢得高考。
156中今年高考理科平均分再创新高,达到515.4分,超出一本线38.4分,一本率达79%,本科率99.2%。文科平均分526.3分,超出一本线31.3分,一本率82%,二本率100%。该校高考理科平均分近5年来提高48分堪称一大亮点,这和156中多年来狠抓队伍建设、潜心课题研究、稳定提升教学质量直接有关。
[西城教育特点:优质均衡 不为高考赢得高考]
【作文题】
有一天,几位学生鼓动苏格拉底去集市逛一逛。他们说:“集市里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您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第二天,学生们请他讲一讲集市之行的收获。苏格拉底说:“此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有何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⑴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⑵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⑶标题自拟;
⑷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优秀佳作】
不为外物所累
苏格拉底逛完集市之后,告诉学生他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由此,我想起弘一法师的两句箴言:“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正因为苏格拉底具有“不为外物所动”的宁静、虚空的心境,他才不为外物所累,不让心灵负荷沉重的.包袱,而危及他对于真、善、美的哲学的追求。(引言要切中材料本质,本段引弘一法师之语,对材料进行点评,扣合题意。“由此”、“正因为……才……”等关联词的使用,使表达更连贯。)
苏格拉底给当下社会那些心为物役的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不为外物所累,保持一种静虚的心境,才能快乐度人生。(提出中心论点,呼应标题,突出“静虚”这一关键词,挈领下文。)
心为外物所累,容易让人迷失自我,丧失本心。泰戈尔曾说:“飞鸟一旦系上了黄金的羽翼,就飞不高了。”少年方仲永才思敏捷,指物作诗,斐然成章,令人啧啧称奇,邑人将其父视为宾客接待,有的还花钱求仲永题诗,其父以为有利可图,于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让儿子学习;结果,仲永“泯然众人”。你看,虚名浮利的羁绊之下,仲永之父迷失了身为家长的教育职责,而仲永之才华亦早夭了。家教如此,为官亦然。孔子云:“政者,正也。”反观当下官场中,某些所谓人民公仆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为满足一己私欲,欺上罔下,巧取豪夺。权、钱、美色等外物之诱惑,使之深陷泥淖不能自拔,于是就有了“千夫所指”的陈良宇、薄熙来之流,欲壑难填终至东窗事发,身败名裂。或许锒铛入狱时,他们才幡然觉悟:心为物役,终将丧失人生的快乐与自由。(本论部分要写好完全段。该段从反面举例论证,按“分论点+引言+例证1+过渡+例证2+小结”的思路展开。摆事实,引名言,讲道理,夹叙夹议,分析深入,紧扣段旨。多用成语,使语言精练、典雅。)
不为外物所累,生活才会更加恬淡自在,既享受身心的愉悦,又提升了精神境界。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由此,可见出钱老静虚淡定、泰然自安的心境。无独有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各界人士都在热议高论,采访的记者多如过江之鲫,文学爱好者也趋之若鹜,书店里的莫言着作一抢而空,相干不相干的大学则在竞相邀请莫言当名誉教授……面对此情此景,莫言淡定地说:“只希望尽快从喧嚣中摆脱出来,大家该干嘛干嘛去。”正因为莫言有一种豁达超脱的胸襟,有一种洞穿名利虚荣的睿智,才不被盛名高誉所陶醉、所捧杀。因此,拥有超越功利之上的情怀,人生才有余裕畅享平静的闲适。(本段从正面论证,举例典型,叙议结合,突出段旨,首尾呼应。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结合,活泼而充实。)
诸葛亮《诫子书》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就告诉我们只有静虚、简朴的生活,才能真正摆脱外物的桎梏,抵达高远的理想巅峰。“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这个喧嚣、纷扰的世界,其实有许多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如果让这些身外之物成为我们眼中的“尘垢”,那么我们的视野便会狭隘乃至最终因目迷五色而彷徨失路。而致虚笃静,崇简尚朴之定力,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修养,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意识,增强抵抗物欲诱惑的能力。当爱因斯坦受到最高年薪16000美元的聘请时,他却说:“3000多元就够了。”面对人们的迷惑不解,他淡然说:“依我看,每件多余的财物都是人生的绊脚石,只有简单的生活,才是给我创造的原动力!”这就是简朴生活、静虚心境的力量。(本段深入一层,论述如何不为外物所累,引名言,摆事实,强调静虚、简朴生活之意义。)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金钱名利是生活的枷锁,我们不应为其束缚与奴役。我们应该秉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潇洒胸怀,才能让自己的精神苑囿繁花蓊郁,让自己的人生之路畅通无阻。
【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们曾讽刺对外界了解很少的人为“井底之蛙”;而今,人们又发现自己似乎“知道得太多”。
【文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现实针对性很强的好题目,学生写作时最好针对现时,有感而发,可以谈互联网时代“知道得太多”之弊之害之严重之出路,亦可以反弹琵琶,诸如“坐井观天为何不可?”“信息爆炸不一定是坏事”。当然也可以就“多与少、宽与窄、得与失、繁与简、博与专”等话题进行辩证分析,只要联系现实均可以谈出有一定思辨与深度的文章来。
人们讽刺对外界了解很少的人为“井底之蛙”,而如今,人们却发现自己“知道得太多”。“知道得太多”正是因为“想要得太多”,一旦人的心被名利欲望所牵动,便会一事无成,唯有秉持着一颗素心,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成功便自会来临。
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尹希这样解释自己的幸运:“现在人们大多看中后天努力,但人能努力做的时间毕竟有限,最重要的在于做事的专注度。”尹希在哈佛大学读博士时,有一次放寒假,一位教授布置了一堆关于弦理论的作业,他自己也并不相信有学生能够完成。而寒假过后,尹希捧着自己多达80页的作业——他整个寒假都用来做作业了。正是由于尹希的专注,才使他的事业和学业获得无与伦比的辉煌和成功。
只有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并为之努力拼搏,成功便自会来临。汪衍振,被称为“中国最笨的历史作家”,在他著书的二十一年间,共写了七十万字的.书,有人为他计算过,平均每天一百三十字,人称“龟速”。为了了解李鸿章初入官场的十二年升迁,他翻阅近两千万字的珍惜史料。在这二十一年间,除了日常的生活外,汪衍振一直埋头于书桌查阅史料、核对、写作。但正是由于他的“笨”,才使他获得了成功。在他看来,“笨”正是专注的体现。至于怎么成功,无他,就是“笨笨”的努力,“笨笨”的积累,“笨笨”的发力。
若一心只想赢得名利,不仅不会获得成功,反而会付出代价。美国著名的高空钢丝表演者瓦伦达,在一次重大活动上场前,他不断提醒自己,这次活动太重要了,绝对不能失败,然而,在表演时,他却从高空跌落失去生命。他的妻子后来回忆说:“瓦伦达以前不是这样的,总是认真专注地准备表演,这次他太注重结果了,反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正如香港著名媒体人梁文道曾言:“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人们一心追求名利,忘了自己的本心。知道得多,想要得多,便不能专注于自己应该做的事,最终碌碌无为。
只要努力专注,必然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做一只“井底之蛙”又何妨?
预测高考作文题:专注赢得人生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结构协调即可。
人们曾讽刺对外界了解很少的人为“井底之蛙”;而今,人们又发现自己似乎“知道得太多”。
【范文】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方行客;处事千万件,能赢必在专注。每当行漫漫人生之路,做千穷万变之事,若想做人生这场官司的赢主,定为有专注之心者,能赢方为专注。
绿水悠悠 ,白云飘飘。俯瞰历史长河,仰视千古精神。陶渊明淡泊名利,正因他专注于自然,才赢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在;杜甫志当存高远,正因他专注于理想,才赢的“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质;王勃惜友如金,正因他专注于友情,才赢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慷慨气度。假如当初陶渊明不专注于自然,又何来“世人争慕陶”的美谈?假如当初杜甫不专注于理想又何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雄心壮志?假如当初王勃不专注于友情,又何来“宁要朋友不要状元”的千古佳话?
不难看出,只有空头思想,而没有去实践,没有专注它。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只能成为虚无缥缈的泡影。唯有既有思想,也有专注的付出,人生方能赢。
斗转星移,太极轮回。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中,何为人生之赢?
必为专注,唯有专注,才能立足于当今喧闹之世、纷杂之域。
鱼翔水底,蜂落蕊中。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每个人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我却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并非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比别人多一颗专注的心。专注于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与知识亲密接触,让我快乐,使我幸福 。专注于学习,使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我赢的乐趣。
雾里看花,楼里望月,芳草更行更远而生。现在,有许多工作人员日里夜里都盼望着升官发财。孰不知,不论你怎样看,都是没有用处的。唯一的一个方法就是:专注于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这个工作。不久后,你就会被提高职位。你不必惊奇,因为专注于工作,它会让你荣升高位。
蜜蜂专注于花,因而赢得了蜜的甜美;雄鹰专注于天空,因而得到了天空的拥抱;白云专注于太阳,因而赢得无限光彩。
漫步于乌江之滨,俯瞰千年不变的潺潺流水;泛舟于乌江之上,敢问项羽谁为赢者,项羽沉思须臾,慨叹曰:“非项郎也,但定为专注之者也!”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们曾讽刺对外界了解很少的人为“井底之蛙”;而今,人们又发现自己似乎“知道得太多”。
【题目解析】
这是一则材料现实针对性很强的好题目,学生写作时最好针对现时,有感而发,可以谈互联网时代“知道得太多”之弊之害之严重之出路,亦可以反弹琵琶,诸如“坐井观天为何不可?”“信息爆炸不一定是坏事”。当然也可以就“多与少、宽与窄、得与失、繁与简、博与专”等话题进行辩证分析,只要联系现实均可以谈出有一定思辨与深度的文章来。
主持人文坛:全球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坛开卷,我是主持人文坛。再过几个月大家非常关注的高考即将到来。我想,高考对于许多考生来讲最主要的事情是赢,要赢身边的许多人,同时最重要的是要赢自己。怎么样才能够赢自己?让我想起两本书,写的非常好,首先是《赢在高考志愿填报上》,另外一本是《赢在高三学习方法上》。今天我们也有请到这两本书的作者,新浪教育频道著名主播娄雷。
娄雷:文坛老师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文坛:另外还有两位嘉宾,娄雷身边的这位是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贾贺社长。
贾贺:文坛老师好,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文坛:还有一位是学大教育市场总监闫浩东先生。
闫浩东:下午好。
主持人文坛:今天我们是和众多的考生、众多的家长以及很多关注高考的朋友一起来探讨高考的话题。娄雷,我记得有一句话,如果不参加、不经历过高考的人生就是不完美的人生,请问娄雷你对高考的认识是什么样的?
娄雷:每年我都在做高考报道,采访高考状元,采访很多高校招生办主任,我们都是以一个过来人的心态看待这个问题。当我们看到在高校门口徘徊的落榜生,看到他们眼里的委屈和憧憬,那种心态非常让人焦灼。但似乎没有人会否认,高考依然是现在成才的捷径,到大学读书深造毕竟是在现代社会中立足的一个好办法。
主持人文坛:一定要跨越的门槛。
娄雷:对。所以不能说不读大学就不能成材,这种例子确实有,可毕竟是少数。
主持人文坛:其实很多人,就像娄雷刚才所说,这是一个门槛,一定要跨越过去,所以你写这两本书的时候有很多点,比如怎么样填报志愿,怎么样在学习方法上多去加强。我首先要替网友问一个问题,娄雷做了六年的高考服务,在大学的时候做了四年,在新浪教育频道一直做高考报导。你出这两本书当时是怎么样的考虑?
娄雷:当时作为学生的时候,可能写点文章,能够有多大力出多大力;来到新浪之后,有很多机会见到高校的领导以及高考状元。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填报志愿当中传递给大家的信息的确让我感觉到非常有必要写一点东西跟大家交流。
主持人文坛:而且你觉得应该写出来帮助更多的人?
娄雷:对。在高考非常紧张的学习当中,很少有考生能有充足的时间到网上查阅资料,所以我才把我的访问心得整理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主持人文坛:贾社长您怎么结识娄雷的?您对他出这两本书很有信心吗?
贾贺:因为我也是作为高考的过来人。从某种角度上说,在高考志愿填报上我也曾经是一个失败者,以我的成绩应该考到更好的学校,当我拿到这两个选题的时候我自己的心一动,因为跟我当时的情感非常契合。在高考志愿填报,不仅仅是高考志愿的填报,是对自身的衡量,对自己未来的定位,对自己职业的设想,它包含着个人成长,或者家庭的一个寄托。在高三学习方法上,可能会给我们一个加速器,它是一个加速我们成长的过程。在高二阶段可能成绩平平的人到高三会有一个突飞猛进,是依靠什么呢?是依靠一个学习方法,一个心理的素质,所以我觉得是作为出版人来讲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得到更多的过来人的经验也好,失败的教训也好。
主持人文坛:你身边有没有朋友或者你的亲戚也面临高考?
贾贺:有,因为这两本书出来之后,在我的案头一直在摆,所有到过我办公室的人,大家看过这本书都说能不能送给他们一本。
主持人文坛:你对这两本书满意吗?
贾贺:我想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完善,因为通过娄雷的努力,通过更多网友的回馈的信息,书确实可以一版比一版做的更好。
主持人文坛:你们以前做过类似高考的书吗?
贾贺:做过高考的复习资料、学习方法以及高考的心理调解,但是这两本书来讲,在短短三个月重印了三次。
主持人文坛:娄雷的这套书有什么优势?
贾贺:他的书在于实际,给孩子更多的帮助,可以看得懂,有很多实际的帮助作用,这种价值可能还是更长远的,对我们来讲是帮助了别人,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可以使他们成长的更快。
主持人文坛:我在看这两本书的时候,因为我们是同事,他出书的时候给我了,我看的时候觉得做的真细心,这是我当时的第一个感受,因为确实做的很全面,而且很多的资料是第一手的,包括我知道他在新浪UC有一个家长圈,跟他们经常沟通。我在看书的时候有一个例子,娄雷写到,有一次在UC家长圈的一个会议上,其实那时候已经有一个多月参加高考,竟然有家长问他怎么样让孩子在这段时间性格上有所改变,因为我的孩子某些性格不适合高考。娄雷在另外的手记里写到,他说当时觉得很纳闷,怎么在这个时候会有让孩子改变性格的过程,这已经不是重点,应该是其他的准备。我印象特别深。
还有一个嘉宾是学大教育的市场总监闫先生。闫先生对娄雷的认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闫浩东:关注娄雷是源于学大教育高三的学生,跟他课下聊天的时候,我问他经常上什么网。他说经常上新浪教育,那时候我们就特别关注他的节目。
主持人文坛:这本书您看过吗?
闫浩东:认真看过。
主持人文坛:你看了以后感触的地方是什么?
闫浩东:和普通的新华书店买到类似的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侧重于实用性,志愿填报方面资料非常丰富,而且是每年上百场高校招办主任访谈的一个经验的汇总。方法上,很多学生比较关注怎么提分,其实学习方法这本书有很多的技巧在里面,包括答题,包括考试心理等等,对于家长,尤其对于考生的帮助应该很大。
让人紧张的2015年高考越来越近了,高考生们如何才能在语文、数学、英语这三大主科上赢得高分呢?具体方法如下:
语文:打响高考第一炮
语文是高考第一科目,考试是否顺利直接关系到考生后面的考试状态,市十中高三语文老师聂中华认为,在最后冲刺阶段,考生要重视答题规范、答题方法及知识总结。
考生要具备两种能力。语文高考主要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思辨能力落实到试题为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目标侧重考查考生联系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词句的意思,概括、筛选段落、全文核心信息的能力以及考生从给定材料理解字面、文面的语义信息,包括主题思想、中心论点、作文材料深层意义等能力。联系给定材料,熟练运用汉语流畅表述个人对人生、社会的新看法、新见解,即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试题反映在古诗鉴赏、探究题和作文中,共计80分左右。聂老师提醒考生,语言表达重在“三有”,即“有思想”“有真情”“有条理”。
考生要克服几种毛病。
通病一:阅读答案不精细。高考阅读理解的命题重在题干和备选答案,要求考生能从深层或字面背后把握给定材料(文本)反映的作者写作意图、材料基本框架、核心观点等信息,考生要找到必要的话语标记,如连词、重复性词语和评述性、引用性、总结性语句等。“抓标记”是出题者的命题思路,也是考生阅读材料的“窍门儿”。就题干言之,则是要找到“题眼”,即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或关键所在。就答案言之,则是能仔细分析每个备选答案的语法、语义结构,运用排除法将有标记的明显不属于正确选项的排除,再分析、筛选。
通病二:诗歌鉴赏缺乏诗情画意。高考的诗歌鉴赏材料主要是写景、叙事、抒情类诗歌,特别是写景类诗歌,要求考生联系原诗能展开合理想象,能把自己感受的语言之美、意象(意境)之美、思想情感之美表达出来。切忌答案表述干巴巴,毫无美感,变成诗句的直接翻译。
通病三:作文观点叠加例子。面对“新材料作文”,多数考生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不管“正论”还是“驳论”,关键要证明自己从材料引申出的中心论点是正确的。为此,考生旁征博引、谈古论今。但每年的高考作文,多数考生运用作文套路、模板,写出那种“观点加例子”的作文。结果,例子一大堆,全是别人说的话,自己的判断分析少之又少。
只要考生具备以上两种能力,克服几种毛病,定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数学:确保运算正确
市一中高三数学老师王琳提醒考生,首先要确保运算正确,立足一次性成功。高考是限时限量的选拔性考试,在120分钟内完成22个题,时间很紧,不允许做细致的检查,考生在答卷时,要稳扎稳打,提高成功率。其次要书写规范,力争既对又全。字迹潦草,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
市十中高三数学老师朱有建议,临近高考,考生不可大量做题,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梳理课本知识考点上。一模后做过的各套试卷,特别是呼市、包头市和银川市的模拟卷,考生要进行整理、纠错、归纳、总结,了解高考的考点难点、个人得分点和失分点,将近3年的全国新课标Ⅱ卷作为练手卷,既可以真切地感受高考真题的难度、题型,又不至于“手生”,对真题中的低中档题考生要限时完成,感受适度紧张、冷静思考的考试氛围,同时也能提升战胜高考的自信心。
英语:运用技巧 有效答题
高考英语中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书面表达所占比例较大,市一中高三英语老师鲁红瑜建议,考生一定要认真学习这3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不仅考查考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而且注重阅读技巧运用能力的考核。题型设计多以细节、归纳(主旨)、推理和词义题为主,其中细节、归纳题占核心地位,只要考生能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答题点,选错的几率很小。归纳题也叫主旨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现象和本质的区分能力。考生只要盯住一篇文章的4个角落:首段首句、首段尾句、尾段首句、尾段尾句,答题方向基本不会偏离。
做完型填空时,一要通览全文,抓准主旨。二要细读全文,透析文意。要避免因“定势思维”而造成的错误,要留心上下文的内在联系;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避免简单地互译;研读细节,准确认定语境;发挥逻辑思维能力,挖掘文章寓意;结合生活常识进行判断。三要全面验证,理清逻辑。
写作是积累后的爆发,得分技巧在于:书写要工整,切忌涂改; 文章结构要完整合理,要有分段意识;写作中要有亮点,比如,高级词汇和语法,自然流畅的表达和有效的连词。运用技巧,有效答题,就会事半功倍,稳操胜券。
★ 高考
★ 高考方案
★ 《高考》心得体会
★ 高考总结
★ 高考经验
★ 高考招生简章
★ 高考问候语
★ 高考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