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课后答案(共含11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iselyjs”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毛概中题期:目
1社.主会义会社基本的矛盾
.2改是全革的面改革(原因,对象进程,,标准,质)实
3.确正处改革理,发,稳定的展系关4.
国中什为么实现对开放外
.对5外放开全是方位多,次,宽领域的开放层对(开外放过程,我的对外国放开格的,我局对外国放开的主要式形
)6不断提高开.型放经济平(总水体局)布
第16章
二、计算 1、假题一经设有如下关系济:
C=100+.0Yd8消费)I(5=0(资)g投200=(府政出支)
Tr=62
5(政.转移府付)t=支.250(边税际)率单都位是1亿美0
元(1
求均衡收)入; 2预求算盈余B;S
()若投资增3加到I=100,预算时余盈有何变?为化么会什生发一这变化?
()4充分就若收业入*=y2100当投,分资别5为和1000时充分就,预算盈业B余*S多少为
?
5)若投资(I5=,0府购买政g=205,充而分就收入业为仍1002,问试分就业预算盈充余多少?为
答
:案1()=C+IYG+=10+00.Yd+85+=01+008.(-Y02.Y+65.25)2+0 解得5Y1000=
2)(SB=Yt-G -RT=.05210×0-0-.2=-152.5
(3)=YCI++=G00+10.8(-0Y.5Y+22.65)+00+解 Y得=121
5B=tYS G-- T R0=.5×1122-205062-5.18.75=
由预算字变成赤了算盈预,余因为资增投,带加动出增产,加相在同边的税率际下收税增,导致加现盈出余。
(
4)B*S=Yt-*G - RT0=.25120×0200-6-.2=35.57
5)BS*=(tY-*G - RT0.2=51×20-052-026.=-5125
.6)(为预因算盈余预算赤或经字是常由府政行的实财政政造成策的所,以常用经盈或赤余来字断财政判策政的方向。是盈但或赤余字变的动时是由经济情况有本肀?涠?模鸬绫纠?捎?谕试黾拥蹲?0,0使赤得字成了变余盈,是经这济身本的动,而变是不财政缩的结果紧但。果如用S*B则消了除这种不确定,比性如由(4)到()5,盈余变成赤,完字是全政府由扩性财张政政造策。所成以要BS用*不而是BS衡量去政政财的策向。方
2、假定某国府当前政算赤预为75亿字美,边元际消费向b=0倾8.边际,率t=0.税25如,政府为降低果货通胀率膨要减少支200出美元亿,问支出的试种这变最终化否能灭消字赤?
答案:三部门在济中政经购买府出的乘支为数:
K
=1/g[1b―1(-)]t1=[/-018(1-0.2.)]=2.5
5
政当府出支减少20亿美0时元,收入和税均收减会为△少=KY・gG△=.25(×200-)=500
-
△T=t・Y△=0.25(×500)--=251
于是
算预盈增量为:△BS=余△-△TG=-152(-2-00=)57美元亿,这说明当政减府支少2出00亿元美时政,府算将预加增57美元,亿好与当正前预赤字相算消抵这,种支的变出能最化消灭终字。赤
.3假现定存款金比r率0Cu=/=0.D8,准备率(3包括定法和超额的)r的=018.,试货币创造乘问数多为少?再若基
础货币01亿美0元。货币供给动多少?变
答案货币创:乘造数=K(1+0r/(r0+r))(=10+3.8/()0.380.18+)=.246
若
加增基货币100亿美础元则,货币供给加增M△1=00×24.=2646美亿。
元
4、假定法准定率是0.12,没备超有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100是0美亿元。
(
)假1定总准备金4是00美亿元货币,给供是少多
(?2若)央银中把行备准率高提到02.货币,供变动给多少?假定储(备金是4仍0亿美元)0
(3中)银央行买进01美亿政元债券(存款府备准是率012.),币供给货变多动少?
答:案()货币供1给=1M0004+00/0.1=42333亿美元
()2准当金备率高提到02.则存款,为40变00.2=/200亿美0,现金仍元1是00亿美0,因元此货供给为币100+2000=0300亿美元,0货币供即给少减1333了亿美。元
(
3中)银行央买进10亿元美债券即,基货础增币加0亿1元,则货币美供给加增
M=10×1(0/1.)=23.38美元。亿
第1章7国际 经部门济作用的
、1设国的边一进际口向为0倾.,边际2储倾蓄为向0.1求,当政府支出加增1亿美0元,时该对国口的进影。响
答案:在开放经中,政济支出率府:为K=1/g(+ms)1=/(01.0+2.)=103
/
府支出政加增1亿美0元,国民时收入加增△Y为K=×△Gg(10=/)×30=1100/3
这该国样进口增△加=M×△Y=0m.2×(001/)3=0/23亿美()元
七章 总需求―第总―供模型给
1、设I曲线S的方程为Y0.=415-0.000108y+5.000050G,L曲M的线方程r=为.000016250y0-.0001/
P。式M中r为,率,y为利入收,G政府支出为,P价为水格平M为名,义货币量。导出总需求试线,曲并明说名义货币和政量府出支对总需求线的影响。曲案答:联立IS方程LM与方即程r=.4105-0.0000185+0.y0000G5
r
=0000.06251-y.00001/PM
总需求方程为y=:11942.46+41.348G82+.877M/P7
名
货义币和政量支府的增加出使总需会求扩张总,需求曲向线平右移,反之则是。反
2、果总如给曲供线为sy5=0,0需总曲求为yd线=06-00P
5
(1求供)均求衡点;2(如)果总需求上10%升,求新的供求衡点。均
案:(答1)ys 5=00y d=06050P -解P=2得y50=0
2)(总求上升需10%,则需总曲求线yd为=660-55P
sy=005y =d606-5P 解得P532=1/13y≈50=0
3、经设的济总给函数供y=为350+420P0,总求需数为y函2=00+070/5P求总供,和给总求需均衡的收入和时价格水。平
案答y=23:0+450PA0Sy 200=0+705P/D A解P=1y=得2750
第八章经济 长理增论
1、在新古增典长型模,中均生人产数函为=y(f)=2kk0-.5k2人均储蓄率为,.3,0人口增设长为率3,%求
:(
)1经济均使增长的k衡
(2)黄值金割分所要求率的人均资量本
答案:1)经(济衡增长均时,fsk)=nk,将(s0.=3,=n%3代得:入
.0(23k-0.5k2
)=0.03
k所以
0k2-k5=k2得k3=8
.(
2)黄金分按割律要求,对个人每资的本的选量择应使资得本的`边产际等品于劳动增长的,律f(k即=n于)是有2-=0k03,. 得k1=97.
2、已经知济社会平的储蓄倾均向为0.2,1本资量产比等3,求于入收的长增。
率
答:案收入长率是增企业家与需要的所本资―产量适比的合入收长率增哈,德罗把它为称有“证保增长的率,用G”w表示。
有证保的长增率等社会储于蓄倾向与本资量比产的比率,即Gw=s/v0.=2/31=.00=4%4
3、已
知平储均蓄向为0倾2.增长率,每为4%,求均年的资衡产量比。本
答
案:于由增长速G度=s/v,以所本资产比量=sv/=G0./2.004=5
第九章 通货胀膨理论
1
、统计部门设选用A、、CB种商品三计算来消价格指费数所,数获如下据表:
种 数量 基期价品格元( 本期)格(元价)
A 21. 00 .501
1 3.00B4.00
3C .00 4.020
试计C算IP及通货膨胀率。
答
案:CI=P一(组固定商品按期价格当计算价值的一组固定商/按品基价格期算的价值计)×01%0
CP
I=(1.50×+240.×01+4.0×03)/1.0(×0+230.01+×2.003)×1×0%=0137
通货
膨率л胀=1(3-700)11/0=073%
2、假某定经最济的通初膨胀货率为81,%政试图通府过制造1%的失0业率实来现货膨胀率不通过4%超目标,的价当调整方格的系程为数h0.4=时,试利用格价整方调程描通述膨货胀下降的过程。
率答
:案价格整调的程可方以为:л=л写-1+h[y-(―y1)/**],y其∏和∏-中1别代表本期分上和期通的货胀膨,率y-1(y*)/y*代表-际产实出潜在对出产的偏离程度这里,大体上可以量失衡率,于业:是1=1л8%―04×..0=14%1
л2
1=4―%.0×4.1=01% л0310%―0.4×0.=16=% л46=―0%.×40.12=%
见,经过可政连续府制造年4的0%的失1业率可,以使货膨胀率通降4到%下。以
机械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设计 Machine Design
习题分析
主讲――钱瑞明
Chapter 07 Design of Linkage Mechanisms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1
Problem Analysis ――
(p65 in Mechanisms and Machine Theory) 4-2 Listed in the following table are five sets of dimensions of a revolute four-bar linkage ABCD similar to the one in the figure. Determine the type of the linkage and the type of the two side links AB and DC (crank or rocker) according to the Grashhof criterion. Can the coupler BC rotate 360° with respect to other links (Yes or No)? 2 B 1 A 4 C 3 D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2
lAB lBC lDC lAD Type of linkage
45 50 60 20 Double-crank 20 35 70 90 20 45 70 90 80 20 45 60 40 30 20 35
Type of Type of AB DC Crank Crank
Can BC rotate 360°? Yes: to AD
50 B
C
60 45 A
Problems Analysis
20
D
SEU-QRM 3
lAB lBC lDC lAD Type of linkage
45 50 60 20 Double-crank 20 35 70 90 Double-rocker 20 45 70 90 80 20 45 60 40 30 20 35
Type of Type of AB DC Crank Crank
Can BC rotate 360°? Yes: to AD
Rocker Rocker No: NFR
C 35 B 20 A 90 70
D
SEU-QRM 4
Problems Analysis
lAB lBC lDC lAD Type of linkage
45 50 60 20 Double-crank 20 35 70 90 Double-rocker 20 45 70 90 Crank-rocker 80 20 45 60 40 30 20 35
Type of Type of AB DC Crank Crank Crank
Can BC rotate 360°? Yes: to AD
Rocker Rocker No: NFR Rocker Yes: to AB
C 45 B 20 A 90 70
D
SEU-QRM 5
Problems Analysis
lAB lBC lDC lAD Type of linkage
45 50 60 20 Double-crank 20 35 70 90 Double-rocker 20 45 70 90 Crank-rocker 80 20 45 60 Double-rocker 40 30 20 35
Type of Type of AB DC Crank Crank Crank
Can BC rotate 360°? Yes: to AD
Rocker Rocker No: NFR Rocker Yes: to AB Rocker Rocker Yes: to AB, DC, AD
B
20 C
80 45 A 60 D
SEU-QRM 6
Problems Analysis
lAB lBC lDC lAD Type of linkage
45 50 60 20 Double-crank 20 35 70 90 Double-rocker 20 45 70 90 Crank-rocker 80 20 45 60 Double-rocker 40 30 20 35 Crank-rocker
Type of Type of AB DC Crank Crank Crank
Can BC rotate 360°? Yes: to AD
Rocker Rocker No: NFR Rocker Yes: to AB Yes: CD Rocker Rocker Yes: to AB, DC, AD Rocker Crank
B 40 35
30 C 20
A
D
SEU-QRM 7
Problems Analysis
Problem――
In a revolute four-bar linkage, a=35, c=50, d=30, b is not known, AD is frame.
b B c=50 a=35 d=30 A D C
(1) If the linkage is a doublerocker mechanism, determine the length range of b. (2) Can the linkage be a crankrocker mechanism?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8
Solution:
b (1) 双摇杆机构:不满足LSC;满足LSC且 最短构件的对边为机架。b长度有三种可 B 能,最长或最短或非最长非最短 c=50 b为最长时,LSC可能满足,也可能不满 足,必须不满足 a=35 d+b > a+c 30+b > 35+50 d=30 55a+b 30+50>35+b 30a+d b+50>35+30 15
≤15 综合:双摇杆机构时b的取值范围为:0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9
C
7.4 设计一铰链四杆机构,已知其摇杆CD的长度 lCD=75mm,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1.5,机架AD的 长度lAD=100mm,摇杆的一个极限位置与机架间的 夹角?3′=45°。求曲柄的长度lAB和连杆的长度lBC。
AC = l BC + l AB
C C′ 75
AC ′′ = l BC ? l AB
图解法 或解析法
A
θ =36°
AC = l BC ? l AB AC ′ = l BC + l AB
Problems Analysis
D
?3′=45°
100
SEU-QRM
C″
10
Design of Four-bar Linkages with Given Relative Displacements of the two Side Links 按给定两连架杆对应位移设计四杆机构
已知连架杆1上某一 直线AE与另一连架杆3上 某一直线DF的两组对应 角位移。试设计实现此运 动要求的铰链四杆机构。
F1 E2
F2
ψ12 ψ13
3 D 4
F3
?13 因 两 连 架 杆 角 位 移 E1 的对应关系,只与各构件 1 的相对长度有关。因此在 A 设计时,可根据具体工作 4 情况,适当选取机架AD 的长度。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12
E3
11
对于两连架杆两组对应角位移设计问题,可在 两组对应角位移 连架杆1上任取一点作为动铰链中心B的位置,如 可取B与E重合。 设计任务――确定动铰链中心C的位置 ―― 设计方法 ――转换机架法, ―― 将含待求动铰链的连架杆转 换为“相对机架” 设计步骤如下:
E1 F1 F2
ψ12 ψ13
3 D
F3
?12
1
E2
?13
A 4
E3
4
12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1) 根据具体工作情况 选 取 机 架 AD 的 长 度,绘出机架; (2) 由A点引出任一射 线,在该线1上任 取一点作为B的位 置,得左连架杆的. 第一位置线; (3) 由D引出任意射线 DF1 , 作 为 右 连 架 杆的第一位置线; (4) 根据给定的两组对 应角位移分别作出 两连架杆的第二和 第三位置;
Problems Analysis
F1
F2
ψ12
B2 B1 B3
F3
ψ13
3 D 4
?12
1
?13
A 4
(5) 取 连 架 杆 3 的 第 一 位 置 DF1 作 为 “ 机 架”,将四边形AB2F2D和AB3F3D予 以刚化;
SEU-QRM
13
(6) 搬 动 这 两 个 四 边 形 使 DF2 和 DF3 均 与 DF1重合,此时原来 对应于DF2 和DF3 的 AB2 和AB3分别到达 A′2B′2 和 A′3B′3 , 从 而将确定C点位置的 B1 问题转化为已知AB 相对于DF1三个位置 的设计问题。 (7) 分 别 作 B1B′2 和 B′2B′3的中垂线,两 中垂线的交点即为 铰 链 中 心 C1 , 而 AB1C1D即为满足给 定运动要求的铰链 四杆机构。
Problems Analysis
F1
F2 C1
ψ12 ψ13
F3
B2
B3
?12
1 B′ 2
?13
A 4
3 D 4
A′ 2
B′ 3
A′ 3
SEU-QRM
14
具体作图时可少画部分线条―― 也可取连架杆3 的第二或第三位 置作为设计中的 “相对机架”
B2 B1
F1
F2 C1
ψ12 ψ13
F3
B3
?12
1 B′ 2
?13
3
A 4
-ψ12 -ψ13
B′ 3 4
D
上述方法
也称旋转法――哪个构件绕哪一点旋转? 旋转法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15
7.5 图示为机床变速箱中操纵滑动齿轮的操纵机构,已知滑 动 齿 轮 行 程 H=60mm , lDE=100mm , lCD=120mm , lAD=250mm,其相互位置如图所示。当滑动齿轮在行程的另 一端时,操纵手柄为垂直方向。试设计此机构。
C1 C2 B1 B2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16
选择比例尺 将2位置退至1 位置,在1位 置上进行设计
C′ 2 ?90° C2 B1
C1
A
D
C1 C2 B1 B2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17
选择比例尺 将1位置进至2 位置,在2位 置上进行设计
C2 A B2 90°
C1
D
解析法: 求出lAC1、lAC2
B1 B2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C′ 1
C1 C2
18
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综述
Ⅰ型曲柄摇杆机构的设计(图解法或解析法)。已知摇杆3的摆角ψ 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附加已知两杆长度,求另两杆长度: (1) (2) (3) (4) (5) (6) (7) 已知c、d,求a、b; 已知c、a,求b、d; 已知c、b,求a、d; 已知a、b,求c、d; 已知a、d,求b、c; 已知b、d,求a、c; 已知c及比值a/b ,求a、b和d。
b B a A
Problems Analysis
快行程 C1
慢行程 2 C2 c 3 D 4
θ ?1
a 1 A ?2 B1
b ψ B2 d
C 2 c 3 4 D
ω1
1
d
SEU-QRM
19
(1) (2) (3) (4) (5) (6) (7)
已知c、d,求a、b ――图解法或解析法 已知c、a,求b、d ――图解法或解析法 已知c、b,求a、d ――图解法或解析法 已知a、b,求c、d ――图解法或解析法 已知a、d,求b、c ――图解法或解析法 已知b、d,求a、c ――图解法或解析法 已知c及比值a/b ,求a、b和d ――解析法 C2 C1 900-θ
θ
A d M E F
Problems Analysis
(b ? a ) 2 + (b + a ) 2 ? [2c sin(ψ / 2)]2 cos θ = 2(b ? a )(b + a ) a 2 + b 2 ? 2c 2 sin 2 (ψ / 2) = b2 ? a2
c
O
η
ψ
D N
解析法――教 材p117
SEU-QRM 20
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图解法或解析法)。已知滑块3 图解法或解析法 的行程H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1) (2) (3) (4) (5) 附加已知e ,如何求a 和b?(图解法或解析法均可解决) 附加已知a ,如何求b 和e?(图解法或解析法均可解决) 附加已知b ,如何求a 和e?(图解法或解析法均可解决) 附加已知比值a/b ,如何求a、b和e?(只能用解析法) 若滑块3向右运动为机构的工作行程(慢行程),试确 定曲柄1的合理转向。
b e 2 C 4
Problems Analysis
B 1 a A 4
B1 A 3
The working stroke
B2
e
θ
C1 H C2
21
SEU-QRM
已知滑块3的行程H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1) 附加已知e ,如何求a 和b?(图解法)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22
已知滑块3的行程H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1) 附加已知e ,如何求a 和b?(解析法)
e[tan(? + θ ) ? tan ? ] = H
tan ? + tan θ ? tan ? = H / e 1 ? tan ? tan θ H H 2 tan ? + tan ? + 1 ? =0 e e tan θ
B1 A e ? B2
θ
C1 H C2
H H ?H? tan ? = ? ±
? ? ? 1 + 2e e tan θ ? 2e ?
根号前只能取“+”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2
b ? a = e / cos ? b + a = e / cos(? + θ )
23
已知滑块3的行程H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2) 附加已知a ,如何求b 和e?(图解法) 取AE=AC1,则EC2=2a; ∠AEC1=90°-θ/2 ∠C1EC2=90°+θ/2
C1
90°-θ/2 90°-θ
C2
180°-θ 90°+θ/2
?C1EC2可作,即可由 θ和a确定E点位置
作圆――
A
θ
E O
η
R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24
已知滑块3的行程H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2) 附加已知a ,如何求b 和e?(解析法)
H 2 = (b ? a) 2 + (b + a) 2 ? 2(b ? a)(b + a) cosθ = 2a 2 + 2b 2 ? 2(b 2 ? a 2 ) cosθ
(b + a) 2 ? e 2 = H + (b ? a) 2 ? e 2
(b + a) 2 ? e 2 = H 2 + 2 H (b ? a) 2 ? e 2 + (b ? a) 2 ? e 2
4ab ? H = 2 H (b ? a ) ? e
? 4ab ? H e = (b ? a) ? ? ? 2H ?
2 2
2
2
2
B1 A e B2
? ? ? ?
2
θ
C1 H C2
25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已知滑块3的行程H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3) 附加已知b ,如何求a 和e?(图解法)
C1 900C2
θ
取AE=AC1, 则EC2=2b; ∠C1EC2=θ/2
θ
A O
?C1EC2可作, 即可由θ和b确 η
定E点位置
E
θ /2
θ /2
2b
R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26
已知滑块3的行程H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3) 附加已知b ,如何求a 和e?(解析法,同2)
H 2 = (b ? a) 2 + (b + a) 2 ? 2(b ? a)(b + a) cosθ = 2a 2 + 2b 2 ? 2(b 2 ? a 2 ) cosθ
(b + a) 2 ? e 2 = H + (b ? a) 2 ? e 2
(b + a) 2 ? e 2 = H 2 + 2 H (b ? a) 2 ? e 2 + (b ? a) 2 ? e 2
4ab ? H = 2 H (b ? a ) ? e
? 4ab ? H e = (b ? a) ? ? ? 2H ?
2 2
2
2
2
B1 A e B2
? ? ? ?
2
θ
C1 H C2
27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Example――对于已知摇杆CD长度lCD 和摆角 ψ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 以及曲柄AB长度lAB的曲柄摇杆机构设计问题,现采用图示的几何设计 方法确定机架AD的长度lAD和连杆BC的长度lBC。具体步骤如下: C1 t ① 由θ =1800(K-1)/(K+1)求出θ。 C2 ② 任选D的位置,并按lCD和ψ作摇杆 900-θ 的两个极限位置。 ③ 作∠C1C2O=∠C1C2O=900- θ,以 c O为圆心作圆η。 θ ④ 延长OD与圆I交于下方的R点,作 F O 与OR相距lAB 的直线tDt,tDt与 ψ RC1交于F点,以R为圆心、RF为 A 半径作圆弧与圆I交于A点,A点即 η D 为所求固定铰链中心。 ⑤ 由图可得lAD以及AC1、AC2 。由AC1 =lBC-lAB或AC2 =lBC+lAB可得lBC 。 试具体说明上述设计方法是否正确,并 加以证明。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lAB R t
28
Solution: 上述设计方法是正确的。依据如下: (1) ΔRB1C1=ΔRB2C2 (2) ΔAB1R=ΔAB2R ∠ARB1=∠ARB2= θ /2 ∠B1AR=∠B2AR=900-θ/2 ΔAB1R 和 ΔAB2R 是 两 个 A 直角三角形 (3) RtΔC1HR∽ΔAB2R
θ
F C1 t H 900-θ c O C2
B2 900-θ/2
ψ η
B1 1800-θ
θ/2 θ
θ/2
D
θ/2
lAB R t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29
7.7 设 计 一 曲 柄 摇 杆 机 构 , 已
知 摇 杆 CD 的 长 度 lCD=290mm,摇杆两极限位置间的夹角ψ =32°,行程速 度变化系数K=1.25。又已知曲柄的长度lAB=75mm,求 连杆的长度lBC和机架的长度lAD,并校验是否在允许值 范围内。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30
图解法1――
2a C1
90°- θ
C2
θ
A
E O c
ψ η
D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31
图解法2――
C1
90°- θ
C2
θ
F A O c
ψ η
D
lAB R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32
解析法――
C1
(b ? a ) 2 + (b + a ) 2 ? [2c sin(ψ / 2)]2 cos θ = 2(b ? a )(b + a )
90°- θ
C2
a 2 + b 2 ? 2c 2 sin 2 (ψ / 2) = b2 ? a2
θ
O A c
解析法――教 材p117
η
ψ
D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33
7.12 在图示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lAB=25mm,lAD=36 mm,lDE=20mm,原动件与从动件之间的对应转角关 系如图所示。试设计此机构。
E3 20 B3 E2 E1 30° 36 A 25 60° 30° B1 B2
80° 50°
D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34
图解法
E3 20 B3 E2 E1 30° D 36 C1 ?50° A ?20° 25 B2 30° B1 B 2′
80° 50°
60°
B 3′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35
7.16 图a所示为一铰链四杆机构,其连杆上一点E的三个位 置E1、E2、E3位于给定直线上。现指定E1、E2、E3和固定 铰链中心A、D的位置如图b所示,并指定长度lCD=95 mm, lEC=70mm。试用几何法设计此机构,并简要说明设计方法 和步骤。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36
图解法
E1 25 E2 25 E3 B1 C1 100 C2
C3
95
A A3 A2
D
105
130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37
尖端达到平面应变状态时,断裂韧度趋于一稳定的最低值,即为K?C,它与试样厚度无关,而是真正的材料常数。
3、试述低应力脆断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答: 低应力脆断的原因:在材料的生产、机件的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不可避免的宏观裂纹,从而使机件在低于屈服应力的情况发生断裂。 预防措施:将断裂判据用于机件的设计上,在给定裂纹尺寸的情况下,确定机件允许的最大工作应力,或者当机件的工作应力确定后,根据断裂判据确定机件不发生脆性断裂时所允许的最大裂纹尺寸。
4、为什么研究裂纹扩展的力学条件时不用应力判据而用其它判据?
答:由41可知,裂纹前端的应力是1个变化复杂的多向应力,如用它直接建立裂纹扩展的应力判据,显得十分复杂和困难;而且当r→0时,不论外加平均应力如何小,裂纹尖端各应力分量均趋于无限大,构件就失去了承载能力,也就是说,只要构件一有裂纹就会破坏,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这说明经典的强度理论单纯用应力大小来判断受载的裂纹体是否破坏是不正确的。因此无法用应力判据处理这一问题。因此只能用其它判据来解决这一问题。
5、试述应力场强度因子的意义及典型裂纹K?的表达式
答:几种裂纹的K?表达式,无限大板穿透裂纹:K???a;有限宽板穿透裂纹:
aaK??1.2?a;有限宽板单边直裂纹:K???af;K???af()当b?a时,bb
受弯单边裂纹梁:K??6Maf();无限大物体内部有椭圆片裂纹,远处受3/2(b?a)b
2均匀拉伸:K???a
?a2(sin??2cos2?)1/4;无限大物体表面有半椭圆裂纹,远c
1.1?a。 ?处均受拉伸:A点的K??
7、试述裂纹尖端塑性区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答:机件上由于存在裂纹,在裂纹尖端处产生应力集中,当σy趋于材料的屈服应力时,在裂纹尖端处便开始屈服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形成塑性区。
影响塑性区大小的因素有:裂纹在厚板中所处的位置,板中心处于平面应变状态,塑性区较小;板表面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塑性区较大。但是无论平面应力或平面应变,塑性区宽度总是与(KIC/σs)2成正比。
13、断裂韧度KIC与强度、塑性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断裂韧度随强度的升高而降低。
15、影响KIC的冶金因素:内因:1、学成分的影响;2、集体相结构和晶粒大小的影响;3、杂质及第二相的影响;4、显微组织的影响。外因:1、温度;2、应变速率。
16.有1大型板件,材料的σ0.2=1200MPa,KIc=115MPa*m1/2,探伤发现有20mm长的横向穿透裂纹,若在平均轴向拉应力900MPa下工作,试计算KI及塑性区宽度R0,并判断该件是否安全?
解:由题意知穿透裂纹受到的应力为σ=900MPa
根据σ/σ0.2的值,确定裂纹断裂韧度KIC是否休要修正
因为σ/σ0.2=900/1200=0.75>0.7,所以裂纹断裂韧度KIC需要修正 对于无限板的中心穿透裂纹,修正后的KI为:
?a9000.01?KI???168.1322)?0?0.177(0.75) ( .177(?/?s)1?KI?塑性区宽度为:??R0???比较K1与KIc: 22???s?
因为K1=168.13(MPa*m1/2)
KIc=115(MPa*m1/2)
所以:K1>KIc ,裂纹会失稳扩展 , 所以该件不安全。
17.有一轴件平行轴向工作应力150MPa,使用中发现横向疲劳脆性正断,断口分析表明有25mm深度的表面半椭圆疲劳区,根据裂纹a/c可以确定υ=1,测试材料的σ0.2=720MPa ,试估算材料的断裂韧度KIC为多少?
解: 因为σ/σ0.2=150/720=0.208<0.7,所以裂纹断裂韧度KIC不需要修正 对于无限板的中心穿透裂纹,修正后的KI为:
KIC=Yσcac1/2
对于表面半椭圆裂纹,Y=1.1/υ=1.1
?3?150?25?10所以,KIC=Yσcac1/2=1.1=46.229(MPa*m1/2)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1.名词解释;
应力幅σa:σa=1/2(σmax-σmin) p95/p108
平均应力σm:σm=1/2(σmax+σmin) p95/p107
应力比r:r=σmin/σmax p95/p108
疲劳源:是疲劳裂纹萌生的策源地,一般在机件表面常和缺口,裂纹,刀痕,蚀坑相连。P96
疲劳贝纹线:是疲劳区的最大特征,一般认为它是由载荷变动引起的,是裂纹前沿线留下的弧状台阶痕迹。 P97/p110
疲劳条带:疲劳裂纹扩展的第二阶段的断口特征是具有略程弯曲并相互平行的沟槽花样,称为疲劳条带(疲劳辉纹,疲劳条纹) p113/p132
驻留滑移带:用电解抛光的方法很难将已产生的表面循环滑移带去除,当对式样重新循环加载时,则循环滑移带又会在原处再现,这种永留或再现的循环滑移带称为驻留滑移带。 P111
ΔK: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不仅与应力水平有关,而且与当时的裂纹尺寸有关。ΔK是由应力范围Δσ和a复合为应力强度因子范围,ΔK=Kmax-Kmin=Yσmax√a-Yσmin√a=YΔσ√a. p105/p120
da/dN: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即每循环一次裂纹扩展的距离。 P105
疲劳寿命:试样在交变循环应力或应变作用下直至发生破坏前所经受应力或应变的循环次数 p102/p117
过载损伤:金属在高于疲劳极限的应力水平下运转一定周次后,其疲劳极限或疲劳寿命减小,就造成了过载损伤。 P102/p117
2.揭示下列疲劳性能指标的意义
疲劳强度σ-1,σ-p,τ-1,σ-1N, P99,100,103/p114
σ-1: 对称应力循环作用下的弯曲疲劳极限;σ-p:对称拉压疲劳极限;τ-1:对称扭转疲劳极限;σ-1N:缺口试样在对称应力循环作用下的疲劳极限。 疲劳缺口敏感度qf P103/p118
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缺口敏感性,常用疲劳缺口敏感度来评定。Qf=(Kf-1)/(kt-1).其中Kt为理论应力集中系数且大于一,Kf为疲劳缺口系数。 Kf=(σ-1)/(σ-1N)
过载损伤界 P102,103/p117
由实验测定,测出不同过载应力水平和相应的开始降低疲劳寿命的应力循环周次,得到不同试验点,连接各点便得到过载损伤界。
疲劳门槛值ΔKth P105/p120
在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的Ⅰ区,当ΔK≤ΔKth时,da/aN=0,表示裂纹不扩展;只有当ΔK>ΔKth时,da/dN>0,疲劳裂纹才开始扩展。因此,ΔKth是疲劳裂纹不扩展的ΔK临界值,称为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
4.试述疲劳宏观断口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新书P96~98及PPT,旧书P109~111) 答:典型疲劳断口具有3个形貌不同的区域疲劳源、疲劳区及瞬断区。
(1) 疲劳源是疲劳裂纹萌生的策源地,疲劳源区的光亮度最大,因为这里在整
个裂纹亚稳扩展过程中断面不断摩擦挤压,故显示光亮平滑,另疲劳源的贝纹线细小。
(2) 疲劳区的疲劳裂纹亚稳扩展所形成的断口区域,是判断疲劳断裂的重要特
征证据。特征是:断口比较光滑并分布有贝纹线。断口光滑是疲劳源区域的延续,但其程度随裂纹向前扩展逐渐减弱。贝纹线是由载荷变动引起的,如机器运转时的开动与停歇,偶然过载引起的载荷变动,使裂纹前沿线留下了弧状台阶痕迹。
(3) 瞬断区是裂纹最后失稳快速扩展所形成的断口区域。其断口比疲劳区粗
糙,脆性材料为结晶状断口,韧性材料为纤维状断口。
6.试述疲劳图的意义、建立及用途。(新书P101~102,旧书P115~117)
答:定义:疲劳图是各种循环疲劳极限的集合图,也是疲劳曲线的另1种表达形式。
意义:很多机件或构件是在不对称循环载荷下工作的,因此还需要知道材料的不对称循环疲劳极限,以适应这类机件的设计和选材的需要。通常是用工程作图法,由疲劳图求得各种不对称循环的疲劳极限。
1、?a?
?m疲劳图
建立:这种图的纵坐标以?a表示,横坐标以?m表示。然后,以不同应力比r条
件下将?max表示的疲劳极限?r分解为?a和?m,并在该坐标系中作ABC曲线,即
1?a(?max??min)1?r为?a??m疲劳图。其几何关系为:tan?? ???m(?max??min)1?r2
(用途):我们知道应力比r,将其代入试中,就可以求得tan?和?,而后从坐标原点O引直线,令其与横坐标的夹角等于?值,该直线与曲线ABC相交的交点B便是所求的点,其纵、横坐标之和,即为相应r的疲劳极限?rB,?rB??aB??mB。 2、?max(?min)??m疲劳图
建立:这种图的纵坐标以?max或?min表示,横坐标以?m表示。然后将不同应力
比r下的疲劳极限,分别以?max(?min)和?m表示于上述坐标系中,就形成这种疲劳图。几何关系为:tan???max2?max2 ???m?max??min1?r
(用途):我们只要知道应力比r,就可代入上试求得tan?和?,而后从坐标原点O引一直线OH,令其与横坐标的夹角等于?,该直线与曲线AHC相交的交点H的纵坐标即为疲劳极限。
8.试述影响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主要因素。(新书P107~109,旧书P123~125)
dac(?K)n
?答:1、应力比r(或平均应力?m)的影响:Forman提出: dN(1?r)Kc??K
残余压应力因会减小r,使
因会增大r,使da降低和?Kth升高,对疲劳寿命有利;而残余拉应力dNda升高和?Kth降低,对疲劳寿命不利。 dN
2、过载峰的影响:偶然过载进入过载损伤区内,使材料受到损伤并降低疲劳寿命。但若过载适当,有时反而是有益的。
da3、材料组织的影响:①晶粒大小:晶粒越粗大,其?Kth值越高,越低,对dN
疲劳寿命越有利。②组织:钢的含碳量越低,铁素体含量越多时,其?Kth值就越
高。当钢的淬火组织中存在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和贝氏体等韧性组织时,可以提
da高钢的?Kth,降低。③喷丸处理:喷丸强化也能提高?Kth。 dN
9.试述疲劳微观断口的主要特征。
答:断口特征是具有略呈弯曲并相互平行的沟槽花样,称疲劳条带(疲劳条纹、疲劳辉纹)。疲劳条带是疲劳断口最典型的微观特征。滑移系多的面心立方金属,其疲劳条带明显;滑移系少或组织复杂的金属,其疲劳条带短窄而紊乱。 疲劳裂纹扩展的塑性钝化模型(Laird模型):
图中(a),在交变应力为零时裂纹闭合。
图(b),受拉应力时,裂纹张开,在裂纹尖端沿最大切应力方向产生滑移。
图(c),裂纹张开至最大,塑性变形区扩大,裂纹尖端张开呈半圆形,裂纹停止扩展。由于塑性变形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减小,裂纹停止扩展的过程称为“塑性钝化”。
图(d),当应力变为压缩应力时,滑移方向也改变了,裂纹尖端被压弯成“耳状”切口。
图(e),到压缩应力为最大值时,裂纹完全闭合,裂纹尖端又由钝变锐,形成一对尖角。
12.试述金属表面强化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答:表面强化处理可在机件表面产生有利的残余压应力,同时还能提高机件表面的强度和硬度。这两方面的作用都能提高疲劳强度。
表面强化方法,通常有表面喷丸、滚压、表面淬火及表面化学热处理等。
(1) 表面喷丸及滚压
喷丸是用压缩空气将坚硬的小弹丸高速喷打向机件表面,使机件表面产生局部形变硬化;同时因塑变层周围的弹性约束,又在塑变层内产生残余压应力。 表面滚压和喷丸的作用相似,只是其压应力层深度较大,很适于大工件;而且表面粗糙度低,强化效果更好。
(2) 表面热处理及化学热处理
他们除能使机件获得表硬心韧的综合力学性能外,还可以利用表面组织相变及组织应力、热应力变化,使机件表面层获得高强度和残余压应力,更有效地提高机件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
13.试述金属的硬化与软化现象及产生条件。
金属材料在恒定应变范围循环作用下,随循环周次增加其应力不断增加,即为循环硬化。金属材料在恒定应变范围循环作用下,随循环周次增加其应力逐渐减小,即为循环软化。
金属材料产生循环硬化与软化取决于材料的初始状态、结构特性以及应变幅和温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习题Lesson 96
1. d
从课文第1-3行可以看出,只有d. the dead are welcomed home by the living 与课文内容相符,并能说明这个节日为什么是欢乐的,而其他3个选择虽然都是课文所涉及的内容,但不是这节日欢乐的原因,所以选d.
2. c
根据课文第5-6行,只有c. They are supposed to help the dead to find their way 与课文内容相符合,而其他3个选择都与课文内容不符。所以选c.
3. c
这是一个针对频度提问的疑问句,回答是Only once a year (一年只有一次),需要选一个合适的疑问词,使其与回答相符。a. How much 是问不可数名词的多少,而不是问频度的;b. How many (多少)和d. Which times (哪些时候)也不是问频度的;只有c. How many times (多少次)可以对频度提问,并与回答相符合,所以应该选c.
4. b
本句是将前面的被动语态句The dead are said to return (据说死去的人要回来)变成了主动语态,需要选出合适的主语和谓语。a. It is saying 不合乎逻辑,因为主动语态的主语应该是人,不应该用it 做主语;c. People are said 是被动语态,不合乎逻辑和语法;d. it said 也不正确,因为主语是it,不是人;只有b. People say 是主动语态并且是以人作主语,最合乎语法和题目意思。
5. a
本句需要一个同前一句的时间状语All night long(整个夜晚)含义相同的短语,才能使两个句子意义相同。
b. in all the night 不符合习惯用法,应将介词in 去掉才正确;
c. the night long 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意义不通顺;
d. in the night 不合乎语法,应该是at night;
只有a. during the whole night(整个夜晚)既合乎语法也合乎题目意思,所以选a.
6. d
这是一个含有if 引导的条件从句的句子,主句用的是一般将来时,If 从句应该用一般现在时才合乎语法规则。a. would eat 是过去将来时;b. will eat 是一般将来时;c. had eaten 是过去完成时;这3个选择都不合乎语法,只有d. eats 是一般现在时第3人称单数形式,只有d. 与occasion 的含义相接近,所以选d.
7. c
本句的关系从句是过去完成时,需要一个与时态相符合的时间短语。只有c. the previous night (前一个夜晚)能用于过去完成时,所以选c.
8. d
本句需要选出一个同前一句中的名词occasion(节目,重大时刻)含义相近的词. a. situation(形势,情况),b. condition(条件,情况), c. place(地点,情形), d. event(要事,大事)中,只有d.与occasion含义相接近,所以选d.
9. a
只有选a. away 才能与前一句The food is thrown into the river 含义相符合。b. off , c. out; d. down 都与前一句所表达的意思不相符,所以选a.
10. b
只有选b. after (之后),才与前一句中的时间状语从句…when the festival is over (在节日结束时)含义相同,而其他3个选择a. during (在……期间);c. before (在……之前);d. at the same time as (在……同时)都不符合题目意思。
11. c
只有c. show them the way(给他们指路)与前一句中的guide the dead to the other world(指引亡灵返回另一个世界)含义相符合。其他3个选择a. drive them(驱赶他们),b. steer them( 引导他们);d. instruct them(教导他们)都不如c.的意义更贴切,所以选c.
12. b
本句需要一个与前一句中的spectacle(壮观场面)含义相同的词,才能与前一句意义相一致。
a. view(风景,视野), b. sight(情景,壮观,景色),c. vision(视觉,梦幻,想像),d. viewpoint(看法,观点)中,只有b. sight 与 spectacle含义最接近,因为它们都有“壮观景色”的含义,其他3个选择意思都不够恰当。所以b.是答案。
度等。循环硬化和软化与σb / σs有关:
σb / σs>1.4,表现为循环硬化;
σb / σs<1.2,表现为循环软化;
1.2<σb / σs<1.4,材料比较稳定,无明显循环硬化和软化现象。
也可用应变硬化指数n来判断循环应变对材料的影响,n<1软化,n>1硬化。 退火状态的塑性材料往往表现为循环硬化,加工硬化的材料表现为循环软化。 循环硬化和软化与位错的运动有关:
退火软金属中,位错产生交互作用,运动阻力增大而硬化。
冷加工后的金属中,有位错缠结,在循环应力下破坏,阻力变小而软化。
第六章 金属的应力腐蚀和氢脆断裂
一、名词解释
1、应力腐蚀:金属在拉应力和特定的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所产生的
低应力脆断现象。
2、氢脆:由于氢和应力共同作用而导致的金属材料产生脆性断裂的现象。
4、氢化物致脆:对于ⅣB 或ⅤB 族金属,由于它们与氢有较大的亲和力,极易生成脆性氢化物,是金属脆化,这种现象称氢化物致脆。
5、氢致延滞断裂:这种由于氢的作用而产生的延滞断裂现象称为氢致延滞断裂。
二、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
1、σscc:材料不发生应力腐蚀的临界应力。
2、KIscc:应力腐蚀临界应力场强度因子。
3、da/dt:盈利腐蚀列纹扩展速率。
第七章 金属的磨损与耐磨性
1.名词解释
磨损:机件表面相互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表面逐渐有微小颗粒分离出来形成磨屑,使表面材料逐渐损失、造成表面损伤的现象。
接触疲劳:两接触面做滚动或滚动加滑动摩擦时,在交变接触压应力长期作用下,材料表面因疲劳损伤,导致局部区域产生小片金属剥落而使材料损失的现象。
3.粘着磨损产生的条件、机理及其防止措施
----- 又称为咬合磨损,在滑动摩擦条件下,摩擦副相对滑动速度较小,因缺乏润滑油,摩擦副表面无氧化膜,且单位法向载荷很大,以致接触应力超过实际接触点处屈服强度而产生的1种磨损。
磨损机理:
实际接触点局部应力引起塑性变形,使两接触面的原子产生粘着。
粘着点从软的一方被剪断转移到硬的一方金属表面,随后脱落形成磨屑
旧的粘着点剪断后,新的粘着点产生,随后也被剪断、转移。如此重复,形成磨损过程。
改善粘着磨损耐磨性的措施
1.选择合适的摩擦副配对材料
选择原则:配对材料的粘着倾向小
互溶性小
表面易形成化合物的材料
金属与非金属配对
2.采用表面化学热处理改变材料表面状态
进行渗硫、磷化、碳氮共渗等在表面形成一层化合物或非金属层,即避免摩擦副直接接触又减小摩擦因素。
3.控制摩擦滑动速度和接触压力
减小滑动速度和接触压力能有效降低粘着磨损。
4.其他途径
改善润滑条件,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氧化膜与机体结合力都能降低粘着磨损。
第八章 金属高温力学性能
蠕变:在长时间的恒温、恒载荷作用下缓慢地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 等强温度(TE):晶粒强度与晶界强度相等的温度。
蠕变极限:在高温长时间载荷作用下不致产生过量塑性变形的抗力指标。标与常温下的屈服强度相似。
持久强度极限:在高温长时载荷作用下的断裂强度---持久强度极限。
内燃机设计课后答案
1-5活塞平均速度提高,可以强化机动性,分析副作用
答:
1)惯性力增加,导致机械负荷增加,平衡、振动问题突出,噪声增加。
2)工作频率增加,导致活塞、汽缸盖、汽缸套、排气门等零件的热负荷增加。
3)摩擦损失增加、机械效率下降,燃油消耗率增加,磨损寿命变短。
4)进排气系统阻力增加,充气效率下降
1.8某发动机提功率,扩大气缸直径,直径扩大的多,还要改变那些结构设计和必要的计算
气缸直径改变之后,除估算功率、转矩外,活塞直径、气门直径、气门最大升程要重新确定,活塞环要重新选配,曲轴平衡要重新计算,要进行曲柄连杆机构动力计算和扭振计算,要进行压缩比验算、燃烧室设计、工作过程计算甚至重新设计凸轮型线等
1.9某发动机改变行程,与之配合的还要进行那些结构设计和计算
行程S改变后,在结构上要重新设计曲轴,要重新进行曲柄连杆机构动力计算、平衡计算、机体高度改变或者曲轴中心移动、压缩比验算与修正、工作过程计算等
2.3气压力和往复惯性力的对外表现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1,气压力是内燃机对外做功的主动力,只有转矩输出,同时也有由其产生的翻倒力矩作用在机体上,并传至机体支承上;往复惯性力总是存在,与加速度的变化规律相同,两者相差一个常数,方向相反。
2,不同点:a,气体作用力是做功的动力,产生输出转矩;b,气体作用力在机体内部平衡,没有自由力。往复惯性力没有平衡,有自由力产生,是发动机纵向振动的根源;,从两者的最大值比较和作用时间比较,可以得出:;总是存在,在一个周期内其正负值相互抵消,
做功为零,呈脉冲性,一个周期内只有一个峰值。
6.1提高曲周疲劳强度的结构措施和工艺措施有哪些
结构措施:1)加大曲轴轴颈的重叠度A 2)加大轴颈附近的过渡圆角3)采用空心曲轴4)沉割圆角5)开卸载槽
工艺措施:
1)圆角滚压强化2)圆角淬火强化3)喷丸强化处理4)氮化处理
6.2曲轴连杆轴颈不变,增大主轴颈直径D1,有何优点,缺点
优点:
(1)增加,可以提高曲轴刚度,增加了曲柄刚度,不增加离心力。
(2)增加,可增加扭转刚度,固有频率增加,转动惯量I增加不多。
缺点:
增加,主轴承圆周速度增加,摩擦损失增加,油温提高。
6.3为什么说连杆轴颈负荷大于主轴颈,实际中主轴颈D1和连杆轴颈D2那个更大
对于每个曲拐而言,连杆轴颈是一个,主轴颈有两个。连杆轴颈承受着由连杆传来全部载荷,而每个主轴颈则只承担一半载荷,所以主轴颈载荷小于连杆轴颈载荷。实际设计中主轴颈D1大于连杆轴颈D2,D1/D2≈1.05~1.25,因为增加主轴颈可以增加曲轴的重叠度,提高曲轴的抗弯刚度和抗疲劳强度,同时不增加曲轴的离心载荷。
6.5曲轴的工作条件是什么,设计有什么要求
工作条件:
1)受周期变化的力、力矩共同作用,曲轴既受弯曲又受扭转,承受交变疲劳载荷,重点是弯曲载荷;
2)由于曲轴形状复杂,应力集中严重,特别是在曲柄与轴颈过度的圆角部分;
3)曲轴轴颈比压大,摩擦磨损严重。
设计要求:
1)有足够的耐疲劳强度
2)有足够的承压面积,轴颈表面要耐磨;
3)尽量减少应力集中;
4)刚度要好,变形小,否则使其他零件的工作条件恶化。
7.1连杆的拉伸载荷是由什么造成的,计算不同截面如何考虑
连杆的拉伸载荷主要是由于往复惯性力所造成的;在计算不同截面的拉伸应力可用下式:
F′j =(m′+m′1)(1+λ)rω2 其中,m′、m′1分别为活塞组和计算断面以上那部分往复运动的连杆质量。
7.2计算连杆的最大拉伸应力应选什么工况
标定转速工况(最大转速)
7.3计算连杆的压缩载荷时应选什么工况
最大转矩工况和全负荷情况下的标定转速工况,而且要兼顾连杆侧弯的情况是否发生。
8.1试分述活塞的工作条件,然后设计要求
1)高温―导致热负荷大:活塞在气缸内工作时,活塞顶面承受瞬变高温燃气的作用,燃气的最高温度可达~2500℃,因而活塞顶的温度也很高。温度分布不均匀,有很大的热应力;
2)高压―冲击性的高机械负荷:高压包括两方面①活塞组在工作中受周期性变化的气压力直接作用,气压力Pz(MPa )一般在膨胀冲程开始的上止点后10°~20°达到最大。②活塞组在气缸里作高速往复运动,产生很大的往复惯性力Fjmax
3)高速滑动:内燃机在工作中所产生的侧向力是较大的,特别是在短连杆内燃机中;
4)交变的侧压力:活塞上下行程时活塞要改变压力面,侧向力方向不断变化,造成了活塞在工作时承受交变的侧向载荷。
设计要求: 1)选用热强度好,散热性好,膨胀系数小,耐磨、有良好减磨性和工艺性的.材料
2)形状和壁厚合理,吸热少,散热好,强度和刚度符合要求,尽量避免应力集中,与缸套有最佳的配合间隙
3)密封性好,摩擦损失小
4)重量轻。
8.2活塞环的工作应力和装套应力之间的关系,公式说明。实际考虑
σmax + σ′max = 3.4Et2 / (D - t)2 = 常量
一般选择σ′max = (1.2 ~1.5)σmax ,因为套装时间很短。
8.3高转速发动机和低转速对活塞初始弹力po的要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缸径对po的要求
当转速n提高时,应提高po。因为活塞速度高,由于节流作用,活塞环背压下降。当活塞直径增加时,活塞环的工作应力增加,应当适当减少初弹力po,方能减少活塞环的工作应力。
8.7减轻活塞热负荷设计的措施有什么
1)尽量减小顶部受热面积;强化顶面,采用不同的材料或将表面进行处理。
2)保证热流畅通。
3)采用适当的火力岸高度。
4)顶部内侧喷油冷却。
5)顶部设油腔冷却。
8.10确定活塞环装配端口距离△d的依据是什么
装配端口距离△d:△d小,密封性好,但不能为零。从热膨胀考虑,要大于活塞环的周向线膨胀量△d>=π.D.β.△t
9.2对内燃机滑动轴承减摩层都要求有哪些性能?
答:主要有三方面要求:
1)抗咬粘性。油膜遭破坏时,轴承材料不擦伤和咬死轴颈,即亲油性好。
2)顺应性。轴承副有几何形状偏差和变形时具有克服边缘负荷从而使负荷均匀的能力。
3)嵌藏性。具有以微量塑性变形吸收混在机油中的外来异物颗粒的能力。
9-4滑动轴承上一般要开设油槽,请问曲轴主轴颈的油槽开在哪里?连杆轴颈的油槽开在哪?
主轴承要在上轴瓦开槽,连杆轴承应在下轴瓦开槽,以避免轴承的承载能力下降。
现代汉语上册(课后答案)
现代汉语的含义:①狭义:只指共同语(普通话)
②广义: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现代汉语方言。
汉语特点:⑴结构上: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⑵功能上:①人与人的关系。
②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③人与文化的关系。
现代汉语的形式:①口语(特点):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 ②书面语: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普通话的含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P216(思练一)
三、用“替代法”证明“驼绒”是两个语素,“骆驼”是一个语素。 “驼绒”中的“驼”跟“绒”都可为已知语素所代替,也可跟已知合,如:
(1)驼绒平绒 呢绒 鸭绒
(2)驼绒 驼毛 驼峰 驼铃
(1)组说明“驼”被“平、呢、鸭”替换,“绒”可跟上述语素组合,(2)组说明可以被“毛、峰、铃”替换;所以“驼”、“绒”是两个语素。“驼绒中”的“驼”不能被替换,也就是说“骆”不能跟任何其他语素组合,它不具备语素的资格。由于语言中同一层次的单位才能组合,语素不能跟非语素组合,所以在这里“驼”也不是语素,“骆驼”只能算一个语素。
四、分别指出下列字中的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和不能单独作语素的字(○)。 成词语素:狗 羊 学 闪平狼
不成词语素:绩 柿 素 眉 鸭习虎
不能单独作语素的字:蜻 鹃 五、划分出下文中的词(在词下划一横线,成语不划,单纯词不分析),是成词就注明它的构成方式。
(联合) (附加) (偏正) (联)(偏) (偏) (联) (联) 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 真理。”我国 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 ,
(附)(联) (动宾) (中补) (联) (偏) (联)(联) 勇于 创造,勇于革命的。我们一定要打破常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 发展的道 (附加) (联) (动) (联)(偏) 路。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 长河中去探索 无穷的 真理吧。
(联)(动) (偏)
七、指出下列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
联合:人民、解剖、开关、领袖、美好、丝毫、伟大、动静、衣服、功用。
动宾:革命、碰壁、司令、无论、用功、立春。 偏正:痛快、石林、雪白、工人、烧饼、粉饰、联想、奶牛、牛奶、民生、大寒。 主谓:体验、霜降、民主。
中补:房间、 照明 、戳穿。
一、课文写景状物,意在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领悟。朗读课文,说说作者紫藤萝花瀑中感悟到了什么,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和联想。与同学分享。
作者紫藤萝花瀑中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与永恒。
感受和联想: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花一样,以旺盛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二、紫藤萝花瀑“在我心上缓缓地流过”,改变着“我”的心情。从课文中画出表现“我”心情的语句,说说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画出表现“我”心情的语句略。在看花瀑前,压在作者心上的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焦虑和悲痛,当“花瀑”在心上缓缓流过,改变了作者的心情。“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由此作者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
三、揣摩下列语句,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分析: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辉煌灿烂。
2.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è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分析: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3.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
分析:用帆和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把花盛开,比作笑容,更显得花的美好可爱,也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4.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分析:运用通感的修辞,把嗅觉形象用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把人带入一种新的境地。
四、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比如“荷花”象征清白,“菊花”寓意高洁,“松树”代表坚贞。你还知道哪些?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说说它们的象征意义,与同学交流。
示例:1.梅花花中名仕。 2.莲花象征洁身自好的君子。 3.松柏象征坚贞。 4.竹象征气节。 5.牡丹象征富贵。 6.桃李代表门生。 7.桑梓代表故乡。 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二)进行设计
1。设计程序
以最合理的程序设计企业会计制度可以少走弯路,提高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效率。
2。设计会计制度时应注意相同关方针政策法规及准则的规定等问题
三、试行和修正阶段
试行阶段中,设计者应深入基层进行现场观察和测定,发现草案中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并听取相关意见,管理制度《会计制度设计课后答案》。试行中,对某些部分还可根据反映,另行拟定几种不同方案,对比试验,进行优眩
经过试行后,应将试行情况进行小结,对正反两方面意见进行筛选,肯定正确部分,对缺陷部分进行修改补充。最后修正定稿,作为正式会计制度,贯彻实施。
5。设计会计制度时,有哪些方法可供选择?
会计制度设计方法是指对会计制度的内容用一定形式予以反映,主要有文字说明法、表格法和流程图法。
一、文字说明法
用文字说明会计制度的有关内容,这是会计制度设计中使用最多的方法。该方法在使用时可用文字单独说明,,可以文字辅以图式说明。不论如何应用文字说明法,都要能恰当表达有关内容,行文要规范,定义要严谨,语句要确切,要避免无关紧要的修饰,要防止过于冗长,避免使用易于误解的句子。
二、表格法
用表格形式反映会计制度中使用的凭证、账页和报表格式。应用表格法主要掌握以下三方面要求:
1。表格尺寸统一。
2。表格划线标准。
3。表格制作控制。
三、流程图法
流程图法是会计制度中用一定图形反映各项业务的处理程序。该方法反映业务处理程序要比文字说明法易为人们所了解和掌握,使用流程图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能为会计电算化创造条件,同时也有助于审计人员进行内部控制测试,从而确定审计重点和需予审查的详细程度。常见的流程图有框图式流程图和符号式流程图。
练习题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B(2)C(3)A(4)A(5)D
2。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AC(4)ABCD(5)ABD
3。判断题
(1)√(2)×(3)×(4)√(5)√
第二章
思考题
1、会计制度总则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会计制度总则是指写在会计制度最前面的概括性的适用于会计工作各个环节的总的原则。 会计制度总则的作用体现在:一、统领整个会计制度。二、指导做好会计工作。
2、会计制度总则设计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总则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各条规定又比较概括,这就要求必须简明易懂,切实可行。根据会计制度总则的内容,可以将其分为四个方面:
一、会计制度制定前提的设计。
二、会计核算总则的设计
三、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总则的设计
四、会计控制系统总则的设计
3、会计制度制定前提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设计?
会计制度制定前提主要指会计制度制定的目的与依据,适用范围和要求。
(一)会计制度制定的目的与依据
目的与依据是制定会计制度的主要前提。不同要求的会计制度其制定目的与依据也有所不同。
(二)会计制度适用范围与要求
会计制度适用范围和要求,是会计制度存在的另一个前提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会计制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4、会计核算总则的设计主要包括哪几个问题?
(一)会计期间的确定
(二)记账方法的选用
(三)会计处理基础的确定
(四)记账本位币和会计记录文字的确定
(五)运用会计科目的规定
(六)会计凭证填制的规定
(七)会计账簿登记的规定
(八)编制和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规定
5、如何确定企业的记账本位币?
记账本位币是指一个单位在会计核算时统一使用的记账货币。《会计法》原则规定,单位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因此,单位在设计会计制度总则时应明确规定本单位所选用的记账本位币,并且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即单位对外报出的财务会计报告应以人民币金额反映,各个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应以期末市场汇率,折合为人民币作为编制财务报告的依据。对于我国在境外设立的企业,一般以当地的币种进行经营活动和会计核算。但为了便于国内有关部门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向国内报送财务会计报告时,应当折合为人民币来反映企业情况。
6、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提供有哪些要求?
1。合法性要求
单位应当按照《会计法》、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和提供期限的规定,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和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
2。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
单位向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有关附表和会计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报表种类和格式、会计报表附注的主要内容应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单位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报表由单位会计制度规定。
3。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时间
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按相关法规规定的时间向有关各方提供。需要向股东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还应按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向股东提供。
4。财务会计报告使用的货币计量单位
财务会计报告的填列,一般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填至“分”。
5。编制和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责任
单位向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单位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7、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计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是否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是在有关机构中指定会计人员还是委托代理记账?
2。会计机构与财务机构是否分别设置?财务机构的职责是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而会计机构履行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这需要考虑企业规模大小以及管理要求。
一、写出本课中带有下面偏旁的生字,并用生字组成词语。
氵:
二、看拼音写词语。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组成词语。
若( )若( ) ( )( )相接
人( )人( ) ( )( )并进
山( )地( ) ( )天( )地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 )。过了一会儿,只见( )。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再近些,只见( )。浪潮越来越近,( );那声音( )。
五、选词填空。
平静 安静 宁静
1.房间里非常( ),只听见钟表的嘀哒声。
2.几只小船飘荡在( )的湖面上。
3.夜晚,( )的乡间小路上连一个人影都没有。
一、潮:潮水、涨潮、退潮、潮汐;沸:沸腾、沸点、人声鼎沸;涨、涨潮、涨满、高涨;浩:浩如烟海、浩浩荡荡、浩淼
二、观潮 余波 闷雷 颤动 沸腾 坦克 山崩地裂 浩浩荡荡 风号浪吼 若隐若现
三、若隐若现 水天相接 人山人海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四、1.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2.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五、1.安静 2.平静 3.宁静
★ 工程力学课后答案
★ 散步课后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