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方法(共含12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耳里看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初中政治思想课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提出:“素质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发展,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思路宽广的学生,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创造、生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目前初中政治思想课课堂教学现状存在着许多弊端:教师主宰课堂,照本宣科,单纯地灌输所谓的“政治思想”,学生被动学习,为分数而学文秘站:,忽视学生思维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想觉悟及社会公德的提高,严重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政治思想课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政治思想课的学科性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政治思想课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具有特殊意义,教师的素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因素。政治思想课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渊博的学识,优雅的气质和风度,在学生心目中应该是学生模仿的偶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理想、原则、信念、观点、兴致、趣味、好恶、道德审美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如能达到和谐一致,那就可以点燃青少年心灵中的`火花,成为青少年行动的灯塔。”教师应是船长,要能利用安全可靠的方式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船;教师应是指挥员,要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教师应是导演,要能编导出一幕幕激情剧;教师应是创意人,要能把课堂教学包装得天衣无缝,色彩斑斓。初中政治思想课课堂教学改革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理清知识网络,揭示体系结构,抓住难点,突出重点。第二,精选典型材料,运用教材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第三,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政治思想课最忌“照本宣科”。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外在教育因素转化为内在精神需求,自觉地运用内部矛盾规律,才能将教育者的外部要求转化为个人思想,同时把这种思想转化为个人行动。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教育不是单纯机械地将知识传授给被动和顺从的学生。”改革课堂教学的核心应是使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各种器官和激起学生心里的浪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初中政治思想课的课堂教学改革尤其要如此。政治思想课不能上成纯“政治思想课”,不能板着面孔,向学生灌输所谓的“政治思想”。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于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拥有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良好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归纳和演绎,把思维方法组成一个有层次性的结构,用具有包摄性的观念把握思维方法的全貌,就要具备与瞬息万变的世界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人心目中的“好学生”碌碌无为,而一些屡遭白眼的“捣蛋鬼”反而能适应环境乃至有一定作为;一些“尖子学生”对教师不理不睬,而“白搭学生”却对教师恭恭敬敬,这难道不是“应试教育”的失败吗?初中政治思想课课堂教学还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一个人若具备了良好的情感,将求真、求善、求美作为人生的宗旨,这样我们所说的学习,就不再是传统的学习内涵,而是素质教育派生出来的“大学习”观。
政治思想课一定要紧密联系社会现实。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应有目的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关系,加大让学生学习社会的力度,引导学生进行热点问题的讨论,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如让学生注意搜集一些普遍关心、敏感的问题,结合教材理论知识,进行全面辩证分析,就可以认识到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将最终决定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使学生树立起发奋学习,为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基础和信心,增强改革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强化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进一步加强国家观念,树立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加热爱祖国,更加关注祖国的前途。通过热点、现实问题的讨论,学生既以教材为本,又不拘泥教材;既以理论为依据,又不空背理论;既能感知事实,又用事实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谁掌握了21 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 世纪的国际中处于主动地位。如何立足于初中政治思想课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摘要]文章对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教学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提出实验课教师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技能技巧;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善于运用演示手段和多媒体技术。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应将重点放在实验课的讲授、课堂中的巡回指导、课后小结及实验报告的批改等方面。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教学基本功;具体措施;课堂讲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等院校化学验课教学所占比重常常高达三分之二以上,实验课不仅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而且更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1]。独立学院理工科专业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更要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努力提高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2,3]。如何上好实验课一直是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
1任课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要上好实验课,实验课教师除必须具备讲解、板书、驾驭课堂能力等基本功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1.1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师对实验原理、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都需要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基本功底。因此,任课教师必须首先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胜任实验课教学工作。
1.2熟练的实验技能技巧
任课教师不但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以正确、规范的操作装配仪器和配制试剂,而且还要边讲解边演示,提高实验的示范性和启发性。这就要求实验教师要掌握娴熟的实验技能和技巧,这是对实验课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1.3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负责精神
“严师出高徒”,只有治学严谨才能培养出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才能培养出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的技能技巧。教师的责任心有多高,治学过程就会有多严。
1.4善于运用演示实验和电教手段
对于操作难度大、不安全和不具备学生独立完成条件的实验,教师可以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见习得到提高。演示实验要求:(1)演示必须成功;(2)必须保证安全;(3)注重示范和直观性;(4)注重引发学生思考。对于装置繁琐、操作复杂、可能发生危险等实验;演示时间长、且效果不甚明显的实验,可制成录像,以多媒体方式展现。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应用等方面的基本功底。
组织好实验课的课堂教学,是实验课教学的中心环节[4]。为了获取实验的最佳效果,任课教师需要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做好下列相关工作。
2.1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实验课课堂教学,总体应抓好三个阶段,即预习、实验和结尾。其中预习效果的好坏至关重要。任课教师应着力向学生阐明预习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重视预习并认真写出预习报告或提纲。这种预习报告或提纲,可以是实验报告的雏形或初稿,可以保证学生离开实验讲义,能独立完成实验。
2.2做好预备实验
教师做好预备实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做预备实验时,任课教师应全面了解实验的准备情况,并与实验员密切配合,检查设备仪器是否完好;实验材料是否齐全;试剂是否符合要求;水、煤气、电等是否存在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将实验内容从头到尾做一遍,摸索最佳条件,找出实验成败的关键。对易发生的问题和操作技术难点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3实验课的讲授
实验课上,任课教师对实验内容、基本要求以及相关知识的讲解,是指导学生做好实验的基本保证。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学生,没有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就不易顺利地完成好实验,就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实验课又是以学生操作为主,这就要求教师的讲授要精练,要抓住重点、难点,使讲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任课教师在讲授实验课时,至少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2.3.1讲授内容
实验课上,教师应讲清楚的有4个方面的内容:(1)实验目的与原理。(2)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3)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4)仪器的使用、维护方法与安全规则。
2.3.2讲授时间
实验课上教师讲授的时间过长,势必大量占用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减少学生练习的机会。通常,实验课上教师讲授的时间应限制在20分钟以内。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2.3.3讲授的基本要求
实验课的讲授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其次要保证科学性,准确运用基本原理和概念,科学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示范操作要熟练、准确、规范。同时讲授重点要突出,提纲挈领,贯彻少而精原则。为节省时间,有些板书如装置图、实验步骤等,可在课前完成或至少写出其中的一部分,这样可节省讲授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操训练。
2.4实验课堂的巡回指导
学生开始实验后,教师应把全部精力用于对学生的巡回指导。所谓巡回指导,是指导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或对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这种巡回指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教师的课堂讲授还要重要。巡回指导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
(1)随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实验中的错误,指出危害及产生根源。
(2)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思维能力,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指导他们全面地调动感官,细致观察、感知实验现象,并能用所学的知识准确恰当地做出解释。
(3)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通过随时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教会学生准确无误地记录实验结果,培养严密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对于不能真实反映和记录自己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学生应给予严厉地批评和耐心指导,教育他们正确对待科学实验,明白科研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水分”的道理。
(4)考察学生的实验态度,解答学生的问题。对做实验不认真,敷衍了事的学生,应及时进行批评,责令其努力做好实验。
(5)鼓励学生重视实验。很多学生对本门课程重理论轻实验,此种观念有待于教师经过长期、反复地个别教育,才能得以纠正。还有些学生害怕做实验,做化学实验怕燃烧爆炸,怕被酸碱腐伤。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必须在巡回指导中善于发现,及时引导鼓励他们,战胜自我,做好实验。
2.5实验课的小结
实验课临近尾声时,教师应利用5分钟左右时间进行实验小结。小结的方式:一是教师结合实验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解释。二是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然后再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做最后的归纳。另外也可以组织引导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做出圆满解释。三是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实验趣事,如:实验剩余废液的利用,硫代硫酸钠巧除实验服上的碘污渍;草酸除掉高锰酸钾污渍;粘结玻璃塞或滴瓶的开启;凡士林堵塞的酸式滴定管的疏通等都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记忆。
2.6实验报告的指导和批改
学生写实验报告,是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5]。培养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实验的概括总结能力。这一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研究工作、撰写科研论文都具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做如下要求:
(1)实验报告应以简洁的语言写清实验目的及基本原理。
(2)实验报告应扼要地阐明实验步骤,真实地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以及对实验现象做出透彻的分析和精辟的解释。
(3)能用图表、专业术语表示和描述的,就不用文字去赘述。以实验装置图、反应方程式等替代语言描述。
(4)对于解释不清楚的内容和实验中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也应该鼓励学生以质疑和讨论的方式写入报告中。在批改实验报告时,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细致地批阅,绝不能敷衍。为鼓励实验态度好、报告做得认真的学生,实验报告最好给出成绩,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不断积累素材,作为学生实验课考核的依据。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是大学化学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即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总结,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个大学化学实验课的重要任务。同时,作为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质量,以推进教育改革的创新,深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崔学桂,张树永,李建平,等.培养学生创新、综合思维能力是大学化学实验课的中心任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20-124.
[2]续旭.提高高校化学实验课质量初[J].教育理论与实践,,29(8):55-56.
[3]张剑,张开诚.大学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4:102-105.
[4]王现林.把握三个环节上好化学实验课[J].实验教学与仪器,,10:17-18.
[5]张杨.重视化学实验课的教学[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2):53-62.
中学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方法三则
一、巩固基础知识,梳理课文内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其它课程一样,都要把搞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放在首位。因此,中学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首先也应把巩固基础知识作为第一要义。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教学,应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实际,对基础知识认真设计好适量的书面练习。练习题力求做到系统全面,重在基矗同时,练习题的设计要尽量做到标准化,促使学生思考。这样,通过完成练习题,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熟悉教材的基本内容。
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有赖于教师在复习教学课中将教材内容梳理好,使内容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复习初三政治第二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然后由教师归纳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框架:
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和鼓励其他经济成分适当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即一个内容,三条主线。并把它板书出来。从导言的提出到具体内容的详细阐述构成课文的内容体系。可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全文的内容要点。避免了学生只孤立地掌握些支离破碎知识的现象。
二、把握重点内容,培养析题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目标,就是在保证学生全面掌握教材基本内容的同时,突出教材的重点,使学生的复习能事半功倍。由于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不能很好把握住教材内容的重点,复习过程中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抓住重点内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要求学生能完整地表述原理内容,并注重文字上的准确性,消除学生以知而非甚知的感觉。在初二思想政治课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贯穿全册书的一条红线。对这一规律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是学好该课程的关键所在。因而,在复习课教学中一定要紧扣这一原理,抓住关键用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举一反三,使学生融汇贯通。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析题能力,是复习课教学的另一目标,因此,教师除讲授基本内容和要点以外,还应留有时间让学生去练习,并采取多样化训练的形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可采用分组竞争的方式,巧妙地设计几组学生易出现错误的题型,看哪个组答得最快、最好。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判断、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三、锻炼答题技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考试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答题不注意方法技巧,只知道照背照答。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把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作为一个重点,提醒和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认真审阅、分析,弄清题目内容是属于教材的哪一部分,然后再根据题意认真作答。避免学生出现答案写得不少,得分却极少的现象。通过经常性地讲练,使学生熟中生巧。
思想政治课能否把握时代的脉搏,这是该课程的生命力之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接触的媒体多,视野广,他们普遍对时事、新闻都很关心,也感兴趣。在复习课中,如果教师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形成问题,并进行讲授、分析,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党一贯倡导的方针,而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给这一方针注入了新的内容。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决议》基本内容设计材料分析题,以加强学生对初三政治的理解。《决议》中指出:建设物质文明的关键在党的领导,建设精神文明的关键也在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两个文明作为核心的奋斗目标。根据这一内容,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决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说明了什么问题,并加以分析理解。二是在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通过问题的设置,可考查学生对《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心问题“两个文明关系”的掌握程度。
复习课是高三课堂最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复习课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复习的效率,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考的成败。传统的复习课常见的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胀,教师挖空心思编题,学生惘然无绪练习的教学模式。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并且使学生掌握复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学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如何达到复习的目的?我认为复习课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坚决克服“多讲、少练、死灌”的倾向。采取的最主要的策略应是改善课堂结构,在45分钟内达到“夯实基础与滚动提高”的最佳结合,最好效果,在课堂上,我一般采用指导阅读习题引入 知识方法回顾 例题拓展 训练深化的教学过程。
一 、复习的内容应该低起点、高落点
复习课应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把遗忘的知识重现出来,把中断的思维线索重新构建。它不是对新授内容简单的重复,也不是对旧知识的快速播放,复习重在发展对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提高。
1、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要以课本为纲,指导学生阅读,教师有必要时作点拨,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习题引入,选课本一些典型的习题,或在第二轮复习中,所选习题是学生在前阶段的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题,且具
第一文库网
有思考性或包罗了本课知识点的中档题,以检测学生改正错误的状况。诊断学生存在的知识、方法应用方面的问题,对眼高手低的学生还能起到警示作用,同时为后几个教学环节打下伏笔。3、知识、方法的回顾: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做题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和方法的再应用。这个过程可以穿插在习题的讲评中,也可以单独成为一个环节。需要指出的是,此时知识的回顾必须是网络化、系统化的整合,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再现过程。这样既复习了基础知识又贴近高考的能力要求,也增强了趣味性和思维容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样,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也要用习题等作支撑,将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设置到一定的情境中予以呈现,以加深印象。
4、拓展:根据高考信息和动态,选择例题来强化知识、方法的应用。在例题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举一反三和反三归一的意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解题思路的拓展,特别是解题思路、过程、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可在例题的后面一对一地配习题进行训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试题的“形似”和“神似”。
5、训练深化:每堂课必须精选训练题,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如选一些基础题、中档题或需要错题过关(二次练习)的题。最好分级设置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其选择原则有以下几点:
第一,有针对性,要针对考点、热点;
第二,有时效性,能及时巩固本节课知识;
第三,有代表性,能将本课复习的数学知识方法进行举一反三、拓展应用。 还可以选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新颖题型(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对训练题,教师要做到有错必改,有错必评,增强实效。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创设教学情境和轻松的课堂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 引导探究 互动合作
引导探究,互动合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的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1、精讲多思。做到两个三讲:讲规律,讲方法,讲思路;讲易错点,讲易混点, 讲易忘点。如 做到三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现在不会但经过思考探究能弄会的不讲、与高考内容无关的内容不讲;讲也讲不会的不讲、讲也听不明白的不讲、讲不透的不讲。留足学生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发现有关的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想假设,通过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在教师的引导和导引下,使学生沿着正确的合作探究方向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2.合作探究,双主体和谐发展,让学生充分的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的自我探索、自我总结和自我提高,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在不断发展的知识社会中不断自我更新,才能永远处于不败境地。
以上是我对高三复习课的课堂教学的凡点思考。实际上,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各位老师有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做好各个环节,就一定能提高高三复习教学质量。
浅谈初中数学复习教学方法论文
复习课是学生备考的关键,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备考的引路人,背负着很重大的责任,要想上好复习课,教师需要充分的研究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和近几年中考的变化方向来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利用最高效的手段来进行正确的总复习,为中考做好准备。以下几个方面是教师可以去尝试的。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回顾
对于任何东西来说,基础都是相当重要的,复习教学也不例外。如果忽略了基础部分。一开始就让学生做一些难题、拔尖的题,必然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对于长战线的初三复习来说是十分致命的。中考复习是一场持久战,因此教师切不可揠苗助长,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搭建基础,学生的复习效果才能稳步提升,教师的教学也可以有序进行。在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以课本作为教学重点,重点复习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和每一道例题,确保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并多给学生做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那些可能已经遗忘的知识。
例题: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根情况为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比如说这道题就是很明显的一类基础题,考察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一元二次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根、没有实根三种情况,学生可以通过计算a,b,c三个值之间的关系来快速的得出结论,这种题目十分简单,甚至可以称之为“送分题”,但是对于学生基础阶段的复习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很好地消除学生的知识盲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已经遗忘的简单的知识点,从而为后续阶段的复习打好基础。
二、多加练习解题方法及策略
基础题练习阶段差不多之后,教师就应该多给学生教授一些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了,所有的题目都是有“套路”的,并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可循的,只要认真分析,一定可以找到最快最佳的解题方法及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在中考中赢得宝贵的时间并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教师应该给学生灌输巧做题而不是傻做题的观念,做的每一道题都要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找到这类题型的解题套路,做到举一反三,这样,见过了一道题,就学会了一类题。不仅可以充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这对于初三阶段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各种各样的习题铺天盖地,就算没日没夜的做也是不可能把所有题目都做完的,那么该如何保证学生能够解决考试中遇到的各种题目呢?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就是制胜法宝,教师只要抓住了这一关键点,就可以很好的带动学生的复习。
例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m,n),B(2.-1),C(-m,-n),则点D的坐标是
A(-2,1) B(-2,-1) C(-1,-2)D(-1,2)
像这道关于平行四边形和坐标系结合的题目,综合性较强,但是其实细细想来并不难,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方法,先画出一个直角坐标系,然后依次将题目中给出的A,B,C三个点根据坐标在坐标系中标出来,然后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找出最后一个点,就可以很好的解出题目来。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这类题目一般都是一题多解的,这就涉及到解题策略上来了,千万不能找到了一个点以后就万事大吉了,因为很可能有多个解,学生需要多加思索,找出所有可能的解来,才可以将这道题完的做出来。
三、关注细节,能力提升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细节和提升。通过前两个阶段的系统复习,学生已经对于初中三年所学知识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和掌握,可以说是基本掌握了简单题的解题方法并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学生还存在这一个很严重而问题,就是很多学生会发现自己在考试中并不是因为不会做而丢的.分,而单纯是因为粗心做错了题,这是十分致命的,丢了不该丢的分,就会和别人拉开一大段差距,因此教师在复习阶段一定要和学生多家强调细心的重要性。
另外,对于曲线方程的求解教学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讲透,让学生充分理解这种题目的解题过程,并且可以自己写出来,这样才能算是达到了教学效果,也可以提高学生相关的数学能力。这类难题一般都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这种能力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养成的,需要日积月累和教师的熏陶,教师需要将各种抽象思维能力等等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复习中来,充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才可以更加沉着的应对这类题目。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的总复习阶段是学生对于初中三年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也是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千万不可以忽略这一阶段的教学方式,仅仅利用题海战术来让学生提高成绩、这样的做法也许一时可以起到作用,但却不是长久之计,并且十分浪费时间,只有找到了正确的数学复习教学方法,教师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进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正确率,保证学生在考试中考出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有步骤地安排实施初中数学总复习提升教学效率研究》4期
2.刘春福,《探讨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应用坐标转换》22期
3.陈群,《实系数二次方程实根分布问题中参数范围的求法》207期
4.王春山,《用圆研究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年5期
5.金宏斌徐毓董峰,《雷达信息处理系统中的坐标变换问题研究》3期
①复习课更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要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去动口、动手、动脑,通过学习活动,达到复习的目标,使知识得以“升华”。
②复习课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复习目标制订的针对性,复习设问的启发性,复习中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分析问题的深刻性,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归纳知识的系统性,小结概括的准确性,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以及板书的清晰与和谐的数学美感……复习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反映出执教者的专业功底和教学艺术的造诣。
③不同阶段的复习课,由于复习内容的多寡,在组织形式及安排上也有各自的特点。比如单元复习,由于内容较少,而且学生刚刚学完,则大都突出“以复习提纲作引导,自学梳理归纳作前提,通过复习巩固提高,在较短课时内完成”的特点。而期末复习或毕业总复习,由于单元和各领域内容较多,学生对旧知识的遗忘也大,这类复习课则多有这样的特点:唤起记忆,归纳梳理,沟通知识,综合运用,模拟测评,专题辅导等。简单地讲,就是要关注和落实好四个字——“理”“练”“评”“测”,这是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最基本的要求。
刚刚,我们听了两节复习课,这是两个不同学段、不同领域内容的复习课,两节复习课的教学方式显然不同,在落实“理”、“练”、“评”、“测”上有着不一样的做法及其表现形式,但这两节课都很成功,都是好课!好在哪儿呢?好就好在这两节课都能“突出主体、开放过程、理练结合、扎实有效”。下面结合这两节课,我想讲一讲小学数学复习课如何落实好“理”“练”“评”“测”,供老师们参考。
1.“理”——理清楚。
复习课教学的特点之一是“理”,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所复习的知识点条理清晰,学生的知识结构脉络分明,“理”的目的就是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1)理什么?
理什么是指理的对象,即要复习的内容。如,李媛娟老师执教的“复习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的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即通过第7题理出“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乘法计算”,通过第8题理出“把一些物体,无论按已知的每几个一份平均分,还是按指定分成几份平均分(无论怎样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又如,孙立平老师执教的“复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和土地面积单位”,理的是:本学期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土地面积单位及换算。“理什么”很重要,这是复习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知识再现、结构重组、形成系统的关键,也是怎样理的前提条件。
(2)怎么理?
我认为,在第一学段中,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知识储备比较少,对于形象的事物和生动的情境比较感兴趣等特点。通常,第一学段的教师们多数是通过小故事、小游戏、小竞赛等形式,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兴趣和积极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梳理知识,建立知识结构。而在第二学段,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复习课学习经验和自学能力,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主体参与,尝试让学生用图表、文字,或是树状、网状结构图等形式自主整理所学知识,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生成性的整理资源加以指导、点拨,肯定学生的做法,指出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整理旧知、形成知识体系,并在知识梳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整理意识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从今天的两节课来看,教学设计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都能够以教材为依托,精心设计“理”的教学环节,整理的过程清楚,知识理得清晰,突出了复习的重点和核心知识。就理的方式而言,两节课是有所不同的。第一节课是结合具体的题目,在比较中体验和梳理的。结合第7题,比较解答三个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数量关系,理出用乘法的含义解决这个问题;结合第8题,比较两个问题的解答过程,感受两个问题的联系和区别,理出用除法的含义解决这两个问题。第二节课,是一个全新的复习课教学模式,教师变“教案”为“导学案”,变“教学”为“导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学会”变为“会学”,孙老师用“导学案”的方式指导学生课前复习,独立思考,自主梳理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及其相互关系,整理出框架图,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交流,展示汇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让所有学生分享自主学习的成果,从而使学生既复习了知识,又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快乐,让“理”的过程更加具有价值。
2.“练”——练透彻。
复习课的特点之二是“练”,即对整理的知识及时进行自主练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练习反馈,更好的进行知识梳理。复习课要注意处理好“理”和“练”的关系,不能只练不理,更不能只理不练。怎样处理“理”和“练”的关系呢?这让我我想起特级教师詹明道老师讲过的一个比喻: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刚工作不久,一次,詹老师在陶吴中心小学进行全县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时,讲座中,他引用了人们对过去街头打把戏卖艺人评价的话,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要重视讲与练结合的关系。他说:“只讲不练假把戏,只练不讲傻把戏,有讲有练才是真把戏。”这个比喻一出口,大家听后都开怀大笑,但笑后都有所思、有所悟,且能深刻记在大脑中。借用詹老师当年的那句话,对复习课我想说:“只理不练假把戏,只练不理傻把戏,有理有练才是真把戏!”
复习课可以先理后练,也可以边理边练,当然,也不能否定先练后理的做法;要合理分配理和练的时间,我们倡导“理中有练、练中有理、理练结合”的做法,让学生在边理边练的过程中,经历复习课的过程,提高复习课的效益。
(1)练习要有针对性
复习课中的练习,要根据复习内容,了解知识点间的联系,针对学生平时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单元或全册的教学重点,相应地安排适宜的练习,练习应具有层次性,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由易到难。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而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2)练习要有综合性
周玉仁教授指出:“数学的学习是从厚到薄,又从薄到厚。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宽,但要有个度”。复习课的练习与新授课的练习不同,应换个角度,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复习课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3.“评“——评准确。
(1)评价的作用和时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心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评价的时机:
①在整理知识中,对学生所获得的成功或创新做法,要给予及时的评价。
②在对比练习或是综合练习训练过程中,对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也要给予适时的评价。
③在复习过程中,对学生成功的合作经验,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更要给予充分的评价。
④在讨论交流或展示中,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或不足,要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给予适时的评价。
……
(2)评价的形式
①师评:教师对学生整理复习中好的做法,完整的口头表述,严谨的计算过程等给予肯定性或激励性的评价,促进学生自主整理的意识和提高复习课的质量。
②生评:学生间通过对他人复习中的方法,计算过程或是口头表述,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予正确的或是有建议的评价。
③组评:小组交流后的汇报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他小组的复习经验和个别同学的口头表述,计算及解答过程给予不同的评价。
④自评:这是学生对自己所复习知识情况的一个简单汇报。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小结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复习了哪些知识,又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清楚,觉得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如何等等。
对于小学数学复习课,我们认为,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更多关注学生能力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测”——测到位。
(1)课始检测和课尾检测
复习课中的小测验,在时间安排上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课堂前10分钟安排小测验;二是课堂后10分钟安排小测验。
在复习课中,课前的小测验有一定作用。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精细、准确,解答较复杂问题时,往往不会纵横考虑,准确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也存在各自的具体问题。通过小测验,教师可以更多的了解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中获取具体的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反馈,查缺补漏,对症下药。在复习课中,课后的小测验更加重要。通过课后小测验,教师能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更好地了解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要使课内检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重要的是设计好课内检测题。通常,课内检测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基础水平检测题,约占30%—50%的题量,3分钟左右可以完成;第二是应用水平检测题,约占40%—30%的题量,4分钟左右可以完成;第三是拓展水平检测题,约占30%—20%的题量,3分钟左右可以完成。
基础水平检测题,一般是突出某一个单一知识点内容的题目,与教材中的例题差不多或略有变化,侧重于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用水平检测题,一般是两至三个知识点的综合,与例题相比有明显变化,侧重于考查知识的应用和学生能力;拓展水平检测题,一般是三个以上知识点的综合,侧重于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能力。
(2)做好检测工作的基本要求
当堂检测,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想把当堂检测工作做到位,教师至少要做到三点:
①课前要精心研究教材,认真选题、编题。
②课中要细心观察学生,及时帮扶、点拨。
③课后要耐心批改答题,深入反思、发展。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按不同教学阶段分,有章节复习课、单元复习课、期中复习课、期末复习课、毕业总复习课;按复习内容分,有概念复习课、计算复习课、空间与几何复习课、解决问题复习课、综合应用复习课等;按教学方式分,有题组引导复习课、专题讲座复习课、质疑解难复习课、自主学习复习课、试卷评讲复习课等。
无论什么样的复习形式,小学数学复习课都必须做到具有针对性。这里的针对性有三层意思,一是针对所要复习内容的特点,设计复习的方式方法。二是针对“学情”,根据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状况及遗忘缺漏情况,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三是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精心编选富有启发性、典型性的训练题目。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方法
备教材要“懂、透、化”
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
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
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
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攻略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cm”表示。
3、把尺的刻度0对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可以知道物体的长度。
4、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来表示。
5、1米=100厘米 ;1m=100cm;1米里面有(100)个1厘米。
6、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有两个端点。
7、掌握画线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复习卷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笔算(列竖式计算)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2、笔算(列竖式计算)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3、列竖式计算时,进位符(小1)和退位符(小圆点)不可省略。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一个角有1个顶点,2条边。
2、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
判断: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直角。(×)
4、比直角大的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
5、角的大小和边长无关,和角的张口大小有关。
判断: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角变大了。(×)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复习卷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
2、7个2
加法算式:2+2+2+2+2+2+2=14
乘法算式:2×7=14读作2乘7等于14。
或:7×2=14读作7乘2等于14。
3、乘数×乘数=积
(1)2个4相加 :2×4=8
(2)2个4相乘:4×4=16
(3)2和4相乘:2×4=8
4、1-6的乘法口诀
(1)能够默写乘法口诀;
(2)能够写出乘法口诀表示的意义,表示几个几相加,用图形表示出来。
(3)能够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4)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一)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或长方体。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一)》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1、7-9的乘法口诀
(1)能够默写乘法口诀;
(2)能够写出乘法口诀表示的意义,表示几个几相加,用图形表示出来。
(3)能够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2、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
3、分针走一圈,时针走1大格
1时=60分,一刻=15分,半小时=30分
4、整时和半时
整时:分钟指着12,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
半时:分钟指着6,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5、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加法计算:
求几时几分过几分是几时几分,要用加法计算。
计算时,时加时,分加分,满60要向前一位进1.
时间的减法计算
求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之间的时间有长,要用减法,用终止的时间减去起始的时间。
计算时,时减时,分减分,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当60.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复习卷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
1、根据问题情境,有条理地列出所有可能性,做到不重不漏。
2、有些问题要考虑排列顺序的问题。
题1:用1、2、6三张卡片可以组成(8)个两位数。
12、16、21、26、61、62、91、92
题2:用1、2、6三个数可以组成(6)个两位数。
12、16、21、26、61、62
题3:把两件衣服放到三个不同的箱子有(9)种方法。
分一件衣服放一个箱子和两件衣服放一个箱子。
题4:有1角、5角和1元3枚硬币可以组成(7)种币值。
分1枚、2枚、3枚进行组合。
高三第一轮历史复习教学方法
一.紧扣课本、把握宏观、重视基础、突出重点
1. 把握宏观、构建知识体系
在高考复习中,学生最容易关注的是教材的微观知识,即具体史实的掌握,而最容易忽视教材的宏观知识体系,但从高考试题看,无论是命题立意还是解题思路,都是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思维过程。所以在复习之前,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构建宏观体系。体系的建立以《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为依据,在其界定的范围内将高考涉及的全部内容按教材的自然分册、单元、章节给学生交待明确。让学生必须明白,历史高考复习是在有界的土地上耕耘,而并非在茫茫大海中漫无边际地摸爬滚打。如:高中历史参考教材共5册,分中国史和世界史。《考纲》范围涉及总共34章144节,其中考试内容107节,计520个大小考点。其余章节只供学生阅读了解而并非考试内容。让学生清楚历史高考内容是有限的,是可望而又可及的。若再给学生构建一棵整体性分册章节知识树,学生更胸有成竹。这样可大大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复习应考的信心。
2、细化微观、基础知识具体到位
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基础知识的能力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进入高三,一些教师认为高三复习是“热剩饭”,便偏离教材,关注热点、专题及大量模拟套题,结果脱离课本,造成基础知识不落实,基础不巩固而在高考中大量丢分。因而,复习时要认真解读《考试大纲》所列考点,让学生明了高考:“考点”是什么?考什么?按章节顺序理清所有考点,重点要突出、要点要明确,便于学生记忆与掌握。让学生有目标感、具体感、任务感。从而在复习中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基础知识均来源于教材,教材是高考命题的根本。也是高考学习的根据,平时一定要下大力气打好学科坚实基础,根据“考纲”对相应的“时、地、事、人、意、图、表、文物”等基础知识落实到位,抓住历史的本质点、关键点、重难点。学生只有熟悉课文,打好基础,以此为前提,才能谈及培养能力,而片面强调能力,放弃抓基础知识,效果适得其反。基础知识是思考理解问题的基本工具与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离开对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掌握 ,研究与分析归纳总结只能保留在表层,无法深入。历史基础知识复习应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网络。这便是能力之基础,运用之基础,应试是基础。 因此,要花大量精力时间复习教材,使学生掌握丰富扎实的基础知识,为以后阶段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命题并非对所学教材的每个章节或考点等量齐观,而是有所侧重,考查主体与主干内容居多,因此复习要结合当年《考试大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析,突破,掌握。近年来,文综历史试题虽然涉及面广,但都注重主干,不求覆盖,因此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力争突出重点,有所侧重主干知识复习,以提高复习效率。
哪些是重点内容呢?(1)《教学大纲》及《考纲中》中明确提到的重点;(2)教材中有“开始”“进一步”“大大加深”“完全”“之最”“远近”“转折”“标志”“重要”等等关键词的内容;(3)近年来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内容;(4)与当前时政相关联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内容等等,均属重点内容。复习过程中随时给学生提醒。抓住了重点,复习会事半功倍。
二.整理专题、梳理知识、关注现实.
1.整理专题、梳理知识
近年来高考历史考题从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三类题型看,其实均属于专题考查,即每一道或每几道题前均有某一类型的背景材料,而背景材料正好是该专题的考查的中心问题,故梳理知识、整理小专题是基础复习与能力应运的桥梁。
那么,梳理知识、整理小专题是否应在基础知识完成之后,第二轮专题复习时才进行呢?其实,一轮复习时更应以某个问题为中心,以课本为依据,并结合热点知识进行,分析主干知识,具有现实主义的知识,近年来考查过的内容等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构建知识体系,这是复习教学中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关键。
2、关注现实
关于现实,就守注热点问题。高考热点选题标准是:第一、与我国有关的热点;第二、以经济热点和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为主;第三、以长效热点为主,我们不仅要关注一年内与教材紧密相关的时政热点,更应关注那些长效的、事关我们生存环境与国计民生有重大
影响的持续性热点;第四、有定论,高考关注的热点问题必须是已有明确结论的问题。政治上较敏感但尚未明确定论的问题及学术界正在广泛争论的问题一般不进入高考试卷;第五、所选的热点要有利于学生的正面教育。这些热点问题,应时刻联系教材的相关知识,适时、及时地传授给学生,以加深学生对它们理解,而不应全部等到高考前再灌输。
三、强化训练、培养理解运用能力
考能力,一直是文综高考命题的主题,高考历史能力考查要求中,历史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训练出来的,而不是老师讲出来的,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就一定要注重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高考试题是最好的思维训练题,应对高考,在平时的训练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回头看近五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要重视对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从答案中体会“怎样答”,研究高考试题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主要途径。
选择的题目要精,要适量,要做到“老师下海,学生上岸”。检测训练要落到实处,训练要科学从严,从答题思路,答案书写,时间界限进行实战训练,“把练习当作高考,让高考变为练习”。
教师还要注重阶段考试后的讲评与方法积累,要讲清(1)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2)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3)主题主要考查了哪些能力?(4)学生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学生主要听如何审题,如何构思答题要点,如何联系现实,如何体现答题规范,不出技术性错误。
精选试题强化练,把握时间适应练,审题答题规范练,注重训练后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文综高考历史在第一轮复习中,如果能将以上三步落到实处,且三个环节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那么高考一定会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
2020高考全国卷历史答题模板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 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提到信息技术复习课怎么上,大多数教师的反应是:把握考纲,加强训练,熟能生巧。的确,这种方法是有一定效果的,而且很多老师也是这样上的:课前阐述当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布置课堂任务→学生完成课堂任务→教师总结讲解。按这种模式上的信息技术复习课,从学生的课堂提问及学习态度来看,这种复习方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反复使用这种模式进行复习,学生会感到厌烦,从而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不够透彻,这对于解决问题是相当不利的。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要想获得好的复习效果,就必须帮助学生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课堂气氛应当生动有趣,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中学生好胜心强,渴望独立思考得到结论,还能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和见解,如果通过思考产生新想法又得到鼓励或奖赏,就会促使探索精神和行为的发展,如果受到责难、惩罚,则会丧失自信心而抑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使学生在胸中腾起求知和创造的烈焰。比如在指法复习课中,可采取这种方法,将速度较快的学生誉为“打字小能手”并且奖励一张卡通小画片。课堂上采取奖励措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内容摘要]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随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的高中英语教师应积极探索同课程改革同步进行的高中英语教学方法,从而保证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时代性。本文对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理念进行整和,探索出了既有实效性又有时代性的高中英语教学方法。
[关 键 字] 新课程改革 高中英语教学方法 传统中求创新 创新中保传统
常听有人开玩笑似的说英语教师吃的是“青春饭”。的确,在人们心目中,英语教师是“时尚,前卫,开放”的化身和象征。英语教师“洋气”;英语教师“脱俗”;英语教师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被扣着如此高的一顶帽子,当然在思想上要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笔者承认广大的英语教师吃的确实是一碗“青春饭”,是一碗思想的“青春饭”。
课程改革在现在教育界是一个热门话题,到底何谓“课程”? 不同流派在阐述课程概念时可能会有不同,但实践者应有自己的解读视角。站在学生的角度,我们不妨这样来解读:课程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营养餐。过去,我们也许更多地站在成人的视角,只关注营养餐的营养价值,却忽略了它的色彩和口味,因为我们相信“良药苦口利于病”,可是学生们对口味的追求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所以,虽然营养学家一再警告快餐对身体并无益处,但麦当劳和肯德基对许多孩子的吸引力却依然不减。但我们都知道吃太多的肯德基和卖当劳的害处。今天的课程改革对老师们来说,其实就是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精心设计和搭配这份精神营养餐,才能使学生们自觉自愿地、充满愉悦地将其吃下去,并最终保证学生们不会消化不良。课堂教学就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执行或灌输,而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基础上的精心设计和不断生成。老师们也会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也就是说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在授课过程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收获。
新教材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笔者敢说我们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改革是这股浪潮中最难的一种改革, 因为,首先我们是高中,高中是上大学的阶梯;其次我们是英语教学,英语在社会上又扮演着“前卫,不墨守成规”的角色。因此,我们既要起到阶梯作用,又要带好创新的头,可见社会对我们要求之高。面对着望子成龙的家长以及对前途充满了渴望与憧憬的孩子们,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深感肩头责任之重大。摆在我们面前的严竣话题是:如何创新英语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乐学善思,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主观能动性,而在愉快的同时又能充实有效的掌握所学知识。笔者现结合自身英语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用“旧瓶”装“新酒”
笔者说“旧瓶”,是说虽然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但传统的高考模式在目前还没有明显的改变,这就给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出了难题,我们到底何去何从?在“分,分,学生的命根”的总的教育气候和压力下,如何面对不断推进的改革斟给我们的“新酒”,又如何帮助孩子们斟满高考试卷这个“旧瓶”?笔者认为,我们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旧瓶装新酒”。即用新思想,新理念武装我们的孩子,最后让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全副武装的去装高考这支“旧瓶”。
那么在传统的高考模式下,课程改革到底要求我们如何该,如何教,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到底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传统的高考,坚决不能丢,因为这是对我们教育结果的一种评价和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改革的“春风”,也要沐浴。但我们可以在传统中求新,求发展。我们广大的一线英语教师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引进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并且全面领悟新教材改革的宗旨,进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将改革的“新鲜”加以渗透。
一、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英语教学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改革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如果在英语教学中适时运用声、形、光、色兼备的电化教学设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融教法、学法于一体,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达到化枯燥为趣味,转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的效果,从而使教学过程最优化。 我们经常说的教学资源大体分为两大类:
(一)、常规资源
所谓常规资源就是指我们在教学中所经常利用的教学资料,题目等。英语教师要做“有心人”,随时总结,整理和积累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集腋成裘,这样很快就能拥有令人羡慕的教学资源了。例如,我在从事高三英语教学工作的几年中积累整理了自2004至今的历年高考真题,历年高考阅读理解,历年高考完型填空,历年高考单项选择易错题目,以及历年高考作文等。除此之外,笔者还搜集并整理了一系列的英语语法课件集锦,其中包括了名词,代词,冠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以及所有的高考重点从句尤其是对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进行了全面仔细的整理。这些资源不仅使学生受益,而且深受广大同行的欢迎。可见,即使是常规资源,也要求我们教师做一个教学研究的“有心人”,才能有所作为。
(二)、多媒体资源
在多媒体资源利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我们北京二十四中的范文林老师是一个好榜样。范老师创建的“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室”网站给我们提供了高中英语学习的视听大餐。因此我对这个“教室”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强大的多媒体播放功能把原汁原味的英语,和英语歌曲带入了课堂,让学生们始终沉浸在英语环境中。作为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还不能仅仅满足于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视听材料,我们英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制作针对每个视听材料的在线测试题,让学习者在网站上即可完成自测,得分,核对答案的学习全过程,对学习者起到一个激励,督促,反馈的作用。通常在“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室”网站上,针对每一个视听材料,我设计制作两种视听练习,一种是测试理解视听材料中心主旨的单项选择题;另一种是测试听清细节的填空题。学习者完成了这两部分习题后,肯定会对视听材料有了一个透彻地理解,从而防止了走马观花,只看热闹的情况。
自主性是新世纪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体现在教材的选用,研究,开发上,教师要有自主选择,自主研究,自主设计教材的意识和能力。随着教材改革的推进,课本内容越来越多,而课时不增倒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教材有取有舍,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教师还要能够编选整合教材以外的素材内容,创造适宜当地本校的校本化教材,甚至教师自己的个性化教材。 如果有更多的英语教师投身到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来。我们的英语教学和英语环境会因为我们的参与而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自身素质也会由于我们的努力得到提升。
二、注重高中英语新课程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高中英语新课标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更多的加入了对于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这些人文素养的关注。这也体现在目前高中英语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编写上。我们现行的教材编写渗透了天文,地理,环保,音乐,文化,美术,以及人际交往等多方面主题的教育和渗透,这也是我们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也更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教书,更多的是育人。
例如必修 1 Unit 1,它讨论的是朋友和友谊,初步涉及了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而它所选用的文章《安妮日记》让学生对这部作品有了初步了解,也从而知道一些有关二战的历史背景。我记得当时讲时给他们讲了“辛德勒的名单”,讲了集中营,还叫他们仔细体味《安妮日记》中写景的几句很美的语言,并叫他们试着翻译出来。学生们很新奇,也很感兴趣。再如像 Unit 5 Nelson-Mandela ── a modern hero 里面 Warming up 和 Pre-reading 部分的几个问题我就觉得设计得很好:
What are the qualities you should find in a great person? Who do you think is a great person? What qualities do you have? Most of the great people are also important people. But important people may not also be great people.
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这些正是体现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因为批判性思维也是人文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
再看看必修 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 这里关注的是情感问题,学会幽默,懂得幽默是教会学生乐观心态的重要途径。这也是以往教材所缺乏的。更难得的是这个单元还涉及了英语的文字游戏:如:
1. C: What's that fly doing in my soup?
W: Swimming, I think!
2. C: What's that?
W: It's bean soup.
C: I don't want to know what it's been. I want to know what it is now.
学生在反复读后也不由的会心一笑,恍然大悟。由此更深的了解英语,欣赏英语,进一步探究从而喜欢上英语。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是培养人,是把学生从一个自然的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即具有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完整的人。这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推脱的任务。如果新课标所提出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三个方面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真正地体现在评价体系中,如果它还是和现实遥不可及的话,那它就永远只是一纸空文。怎么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把人文素养的培养贯彻到新课程中去,并把我们的孩子们都培养成有才有德的优等品,这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用“新瓶”装“旧酒”
刚刚谈过“旧瓶”和“新酒”,又何谓“新瓶”和“旧酒”呢?这是不是概念的雷同和偷换呢?笔者认为这两者不是一回事儿。“新瓶”是指我们现行的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而“旧酒”就是指对高考的应对策略。在沐浴了新教材改革的春风之后,高考改革却始终不见大的举动。我们教材改革要感受的不仅仅是新思想,新理念,我们更想在同时感受到更多的孩子经过十年寒窗迈入大学校门的喜悦。这是社会交给我们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广大英语教师不得不在“新瓶”中装些“旧酒”。
一、重在点滴积累,面面落实
学习始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于求成就可能会造成消化不良,或者一事无成的结果。急于求成往往表现为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样做往往会给自己很大压力,进而对自己逐渐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尊重记忆规律,反复是关键。知识的积累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要在平时加强学生知识的积累,追求点滴,不能急,要点点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个课堂上都有知识的渗透和巩固,使学生们在平日的学习中养成学习的好习惯。笔者认为既然我们长在脖子上的都是人脑,不是电脑,那么重复就是胜利的关键。
重复要有策略和水平,我们重复的应该是重点,是考点,是精华。如果在每堂英语课上都能对高考加以诠释和分解,那么最终的高考对学生们来说无非是小case.
比如在对“形容词”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和讲解过程中,我总共用了四个课时。在这四个课时的学习中,我每节课都要同学们翻译的句子是:
1 这条河流是那条河流的三倍长。(三个句型)
2在开车时,你再怎么仔细也不为过。
3书读的越多,你在英语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就越大。
4形容词做定语的顺序口诀:好美小高状其新,颜色国料特别亲。
我们英语教师都知道上面第一题考察的是倍数表达法的三个句型,答案为:(1)This river is three times as long as that one. (2) This river is three times longer than that one. (3) This river is three times the length of that one. 第二题考察的是“再… 也不为过”的句型,答案为: When driving a car, you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 或者是:When driving a car, you can never be careful enough. 第三题考察的是“越…,越 …”的句型,答案为: The more you read, the more progress you will make in English study. 而第四题的多个形容词做定语的排序问题,近年高考以上四个题目的知识点都频频出现。
经过我的反复重复提问,学生们在第四节课时我刚刚开口要问时,已经颇有些嫌烦的把以上几个句子背诵的精确无误了。相信经过这样的反复巩固,这几个知识点在孩子们脑中已经深深刻上了记号。这样的重复不仅在语法教学上可用,在我们平日的精读,泛读课文中都可以尝试和落实。
例如,在我们高二英语必修5有一课是讲述外星人的泛读课,初看起来很简单,可经过用心思考,笔者也能在这看似简单的课堂中找到知识点的突破。这篇课文原文是这样的:
I have seen amazing things
My first visit was to a space station considered the most modern in this part of space. Described as an enormous round plate, it spins slowly in space to imitate the pull of the earth’s gravity. Inside, it is divided into zones with extraordinarily different atmospheres and gravities. Here the alien creatures live while they work with human space scientists searching for new worlds. So you can imagine how exciting that is.
The friendliest creatures are the mu-mu, a family from the Pleiades group of stars. They see in the dark so they live in an area without light of any kind. If you go there, you must wear red nightlights on your helmets so that you can see, but the mu-mu won’t be disturbed. They have assisted in the discovery of planets round the fourth star in the Pleiades system. Next year the World Space Agency will send a spaceship to examine this star and its planets.
The most interesting creatures are the tiny dimpods from a galaxy near NGC 6240. They skip around the pipes and between the wooden walls of the space station. They require the same atmosphere as humans and are great engineers. If you give them a drawing of a new spaceship, they can build it in twenty-four hours! Then it will be able to travel many light years away from the earth. They can also produce a liquid from their bodies, which melts metal. If you cover something with a little of that liquid it will go soft and, with a lot, it will change into a kind of rubber that sets very hard. It is wonderful for the outside of spaceship!
Neither of these creatures is easy to talk to. You have to use a language-changer to help. The mu-mu only speak in whispers but the dimpods shout loudly in your ear. Both eat food that contains carbon. The mu-mu drink a strange mixture of carrot juice and cocoa, while the dimpods drink lemonade mixed with herbs. The mu-mu are tall and thin with black and white faces. They have six “arms” which they wave about when they talk. They move forward by slowly shaking from side to side on a shelll-covered “leg”. The dimpods have so many arms and legs that you cannot tell which is which. They are small, just the size of a little cat. They are purple or blue and the color changes depending on their mood.
文章很简单,笔者是这样处理文章的:由于当时这是我国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之时,因此在导入时采用了嫦娥奔月的图片,学生们马上联想到了嫦娥一号的发射并联想到太空的探索,进而联想到了外星人,从而使文章的过渡非常自然。在文章的处理过程中,笔者不仅对外星人进行了研究,而且不忘知识点的落实。比如在处理第一自然段时有这样一个句子:
“Described as an enormous round plate, it spins slowly in space to imitate the pull of the earth’s gravity.” “Described” 是一个过去分词,而过去分词正是当时教材中的重点语法讲解,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因此笔者进行了高考链接:
高考链接
1.______ time, he will make a first-class tennis player.
A Having given B To give C Giving D Given
2. ____ in thought, he almost ran into the car in front of him.
A Losing B Having lost C Lost D To lose
3. Unless _____ to speak, you should remain silent at the conference.
A invited B inviting C being invited D having invited
4. _____ anything about the accident, he went to work as usual.
A Not knowing B Not know C Knowing not D Not known
5. ____ such heavy pollution already, it may now be too late to clean up the river.
A Suffered B Suffering C Having suffered
D Having been suffered
以上五题答案是DCAAC
又如在处理第四个自然段时笔者发现虽然段落简单,但其中考点特别多,因此笔者在处理时经过加工,把整个自然段设计成一个完型填空
Para4: A cloze test according to para4
__1_ of these two creatures is easy to talk to. The mu-mu only speak __2_ whispers but dimpods shout loudly. The mu-mu drink a mixture _3__ carrot juice and cocoa, _4__ the dimpods drink lemonade. The Mu-mu have six arms, _5__they wave about when they talk. The Dimpods have _6_many arms and legs that you can’t __7_ which is which. Dimpod’s color changes depending _8__ their mood.
1.A None B Both C Neither D All
2.A with B on C in D to
3.A in B of C with D for
4.A while B when C which D what
5.A what B which C that D where
6.A too B very C so D quite
7.A tell B speak C say D talk
8.A in B to C with D on
答案为CCBABCAD
经过这样一设计,整堂课既有趣又充实,使学生们在上课结束后,既了解了天文知识和外星人的趣事,也对知识点和考点有了落实,有趣又不空洞。
二、渗透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只有对语言交际能力这一词汇的充分的理解才能确定语言教学的目标和方法。首先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的交际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 Hymes 针对 Chomsky 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s competence)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概念。Hymes 提出的交际能力可理解为一个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在对交际能力这个定义的理解和分析的过程中,不论是从语言学角度还是以广义角度,我们可以发现,语言的交际能力正是高考要考察的中心内容。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分析来看,高考增加听力测试是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有力证明。高考听力内容以日常生活学习为主要背景,考察学生的认知能力、文化知识、文体知识和情感因素。尤其是对话语的理解──这里所说的话语是指相互作用的话语(interactive discourse)。对于一个口头话语(spoken discourse),学生是否能正确听到信息,理解信息,乃至最后反馈信息(选出答案),关键在于学生对这个口头话语(spoken discourse)是否具备完整的合理的语法知识结构,对该语言是否可行以及在社会交往中是否得体给以判断,是否在实践中多次运用。由此可见,平时英语教学强调交际法──以听说为主进行英语教学是很重要的。因此,某些地区取消高考听力测试的做法是不恰当的。这也是我们浙江地区今年相应增加听力测试的原因所在。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听的训练和落实。
就大多数高中来说,由于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原因,目前还不能实现全外教授课的口语和听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因此,提高英语听力的主要手段还是靠“读”。
(一)、加强和落实听说能力的培养
而由于高中生学科多,学习压力重等各种原因,读的大部分时间还是来自于晨读。在此,笔者认为应该在我们的晨读中做起,既提升高中英语“晨读”实效性。俗语说:“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好好利用这个“晨”字。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表明,抓好英语晨读课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很大的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语言,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四者之间是紧密相关的。而“读”则是其中的前提,学生必须多读,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读是说的基础,现在用的是新教材,更要注重听说和朗读,要养成朗读习惯。读不仅仅是为了把所学的东西背下来,而且也是观察和模仿的过程。初学英语的人不必刻意去钻研语法,只要反复进行大声的朗读实践,并注意模仿运用,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而然地记住所读的内容,并将其说出来。朗读时,脑、眼、心、口、协同并用,是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活动,能培养学生的技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突出了“读”的作用。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为此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晨读训练教师必须要做一个具体的安排,做到读有路,做到读有效……
(1)首先是保证时间
(2)结合正课出现的重点难点,亲自指导晨读
(3)跟着磁带录音朗读或教师自己领读
(4)培养和发挥小干部(英语课代表)的积极作用
(二)、渗透写作能力的培养
除了读之外,笔者认为就高中生学习和生活特点,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点滴渗透的就是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学生表达思想的方式。写作能力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笔者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对高考书面表达特点进行了分析,进而总结出了日常高中英语教学中书面表达的策略。我们首先看下面一个表格:
时 间 分 值 词 数 题材内容
2004浙江卷 说明文 100左右 根据表格内容推荐两本字典
2005浙江卷 应用文 100-120 根据所给材料介绍中国学生过生日
2006江苏卷
议论文
120左右
根据表格提供信息,谈谈奥运会志愿者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2006上海卷
议论文
120-150
根据表格提供的南北两所大学的信息,通过作出比较进行选择,并说明理由。
2006全国卷
应用文
100左右 给亚洲冬季运动会主委会写一份简历,做运动会的志愿者。
2006浙江卷 议论文 100-120 根据材料写出对看原著和看电影的不同意见,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007江苏卷
应用文
120左右 请根据提示,准备一份发言稿,讲述一下阳光体育活动的有关情况。
2007全国卷
应用文
100左右 请写一封短信,描述一下你理想中笔友的条件,并说明为什么选这样的笔友。
2007浙江卷
议论文
100-120 根据材料提示写出对老师英语课堂该用英语授课还是中文授课表达自己观点
纵览近几年高考中的英语书面表达, 多为应用性写作,其体裁各异。因此笔者根据高考写作题型特点,总结出了简单实用的写作模式,在平日中加以渗透,效果明显。
对比观点题型
1. 有一些人认为……
2. 另一些人认为……
3. 我的看法……
The topic of ①-----------------(主题)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recently. There are two sides of opinions about it. Some people say A is their favorite. They hold their view for the reason of ②-----------------(支持A的理由一)What is more, ③-------------理由二). Moreover, ④---------------(理由三).
While others think that B is a better choice in the following three reasons. Firstly,-----------------(支持B的理由一). Secondly (besides),⑥------------------(理由二). Thirdly (finally),⑦------------------(理由三).
From my point of view, I think ⑧----------------(我的观点). The reason is that ⑨--------------------(原因). As a matter of fact, there are some other reasons to explain my choice. For me, the former is surely a wise choice .
阐述主题题型
要求从一句话或一个主题出发,按照提纲的要求进行论述.
1.阐述名言或主题所蕴涵的意义.
2.分析并举例使其更充实.
The good old proverb ----------------(名言或谚语)reminds us that ----------------(释义). Indeed, we can learn many things form it.
First of all,-----------------(理由一). For example, -------------------(举例说明). Secondly,----------------(理由二). Another case is that ---------------(举例说明). Furthermore , ------------------(理由三).
In my opinion, ----------------(我的观点). In short, whatever you do, please remember the say------A. If you understand it and apply it to your study or work, you”ll necessarily benefit a lot from it.
解决方法题型
要求考生列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1.问题现状
2.怎样解决(解决方案的优缺点)
In recent days, we have to face I problem-----A, whic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First, ------------(说明A的现状).Second, ---------------(举例进一步说明现状)
Confronted with A, we should take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situation. For one thing, ---------------(解决方法一). For another -------------(解决方法二). Finally, --------------(解决方法三).
Personally, I believe that -------------(我的解决方法). Consequently, I’m confident that a bright future is awaiting us because --------------(带来的好处).
说明利弊题型
这种题型往往要求先说明一下现状,再对比事物本身的利弊,有时也会单从一个角度(利或弊)出发,最后往往要求考生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对事物前景提出预测)
1. 说明事物现状
2. 事物本身的优缺点(或一方面)
3. 你对现状(或前景)的看法
Nowadays many people prefer A because it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our daily life. Generally, its advantages can be seen as follows. First ----------------(A的优点之一). Besides -------------------(A的优点之二).
But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The negative aspects are also apparent. One of the important disadvantages is that ----------------(A的第一个缺点).To make matters worse,------------------(A的第二个缺点).
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I believe that the positive aspects overweigh the negative ones. Therefore, I would like to ---------------(我的看法).
(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s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A, we should take it reasonably and do it according to the circumstances we are in. Only by this way, ---------------(对前景的预测).)
除了框架结构的渗透,我们还要注意细节的落实和点滴积累。笔者总结了以下写作四字口诀,“抓,选,连,查”,即四点要素:
1、准信息,组织要点
2、词组句,灵活表达
3、句成篇,行文连贯
4、漏补缺,力求无误
现行的评分标准加强了对写作卷面的要求。书面表达带有主观性,分值较高,且人工阅卷。倘若书写潦草或涂改得难以辨认,就会影响卷面整洁,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得分往往会很低。因此,同学们在誊写时,一定要做到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书面表达“锦上添花”。此外,笔者还总结出了四“忌”,即
1、舍简求繁
2、死抠字眼
3、思路狭窄
4、违背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时要加强语言知识的训练,进行大量的语言积累,多仿范文,使用时才能有话可说,有文可作,才能使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写出内容完整,语言通顺的好文章。相信我们有了踏踏实实的积累过程,我们的学习效果肯定是十分明显的。
有落实才有进步的自信和资本,笔者相信无论是什么形势下的改革,没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路方式,我们不可能走得太远。
紧跟时代,做“青春”又“务实”的英语教师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英语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披着“时髦”,“前卫”外衣的英语教师必须给广大的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一个交代。将“育人”的理念寓于教书之中,并时刻牢记我们学科的先进性,实践性和时尚性,这正是我们英语教师的责任和特色。我们不仅要教孩子们紧跟时代脚步学英语,说英语,还要保证让孩子们凭借英语走入大学。而要完成这项任务我们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是课堂实现了师生丰富而完整的生命交流,在认知与青春同构的课堂上,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生命因此而厚重!
美国用了200多年的时间就创造了惊人的奇迹,其发展之快令世人瞩目。但我们也不可能忽视其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浮躁,浮华和华而不实,究其原因是因为其没有传统。我们欢迎改革,迎接挑战,但我们也要在改革中抓落实,抓稳步前进。高中英语的改革之路还有很长,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任重而道远。相信我们定能踏着改革的春风,照着传统的镜子,走出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中英语新教材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 Hymes D.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 Pride JB, Homles J. Sociolinguistics [C]. Harmonds worth: Penguin, 2002
3. Littlewood W.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4. 束定芳,当前 SLA 研究和英语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国外英语教学,1994,(3)
5. 孙骊,从研究如何教到如何学.英语界,1999,(4)
6.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英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 [M].上海英语教育出版社,1998
7.《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8.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英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9. 罗先达《英语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0.何安平,《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
★ 教学方法
★ 音乐课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设计
★ 英语教学方法
★ 初中英语教学方法
★ 课堂教学方法
★ 幼儿园教学方法
★ 现代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