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心经》片羽(共含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bei8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跨越生命的陷阱--《心经》片羽(成峰)
《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正是为了扭转世人对“有”的错误认识。
序 言
归纳生命中的痛苦,大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个体身心的不平衡、人际关系的不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界的不平衡。
而我们学习一部经典,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的困惑,达到和谐共生的目标。
一、《心经》简述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典籍中文字最为简练,而内容极为丰富的法宝,千百年来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历久不衰。
在佛教中,《心经》属于般若系经典。般若经教所揭示的缘起性空,是大乘一切经教建立的理论基石。如实把握般若中观正见,对于闻思经教、指导修行具有重要意义。
玄奘大师所译的《心经》,是从六百卷《大般若经》中单独录出的。《大般若经?学观品》中,就有和《心经》基本相同的文句,是佛陀直接向舍利弗所说。也就是说,《心经》是《大般若经》最为精要的部分,古德为易于受持,特意摘出流通。
《心经》在中国有众多译本。方广锠先生所编的《般若心经译注集成》中,就收集了十八种。其中,在教界流传最广的,是唐代玄奘三藏的译本。至于本经注疏,自古以来更是多达百家,可见此经传诵之盛。
二、人生的大智慧
本经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佛教典籍中,一部经典的题目,往往是全经内容的画龙点睛之处。般若,是梵语音译。那么,般若又具有什么深意呢?古德为了人们理解的方便,有时也将般若释为智慧,但它显然不同于通常所说的世间智慧。因为世间智慧是有限的,有缺陷的,更是夹杂烦恼的,不足以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而般若智慧则不然,它是无限、圆满、清净的,能使我们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相,从而彻底超越生命中的无明烦恼。
本经经文不长,只有267字,可是却将佛法中甚深的义理包含在内。
全经的核心是超越生命中一切痛苦,两个基本要点就是圆满佛的两大品质——慈悲与智慧,达到目标的方法就是佛教的三法印,始终不离的四圣谛的思想。
我将通过下面这小段经文,给大家简单介绍这部经典。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经文大意是: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深观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无自性,因而度脱一切痛苦与灾难。印顺法师在《般若经讲记》中,将这段经文称为“标宗”,即标明一经宗旨。可见,理解这段经文是学习本经的关键所在。
进一步来讲,这段话还指出了人生的目标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怎样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以上的问题,统统可以在上述的经文之中找到圆满的答案。
请大家注意,为什么佛陀要说这段话。如果观察我们的世界,就会发现两类不同形式的生命。
其一,觉悟成功的人生;这类生命体观心自在,观人自在,观事自在,观境自在,我们称之为佛菩萨的生命。
第二种,就是迷惑失败的`人生。他们不满自己,讨厌别人,对事抱怨,心随境转,以至于处处碰壁,步步危***。
佛陀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帮助有情了解生命、解脱痛苦,超越生死。我们学佛修行,也无非是为了离苦得乐,达成前一种生命的品质。
我们渴望一切吉祥、身心安泰。可是,环顾四周,我们却发现痛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情感的分离,事业的成败,身体的好坏,凡此种种,人生的得失,无一不使我们忧悲苦恼,痛心疾首。
生命中充满了无以计数的苦恼,我们将其概括为身心两大类,也就是身苦与心苦。在佛教看来,人类由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蕴组合而成。色蕴,便是我们的身体,属于物质现象;受、想、行、识四蕴,在此指代我们的思想,属于精神现象。
对于身体,我们往往是从形状(形色)、颜色(显色)这些色相进行认识。
受,即我们面对各种事件时产生的情绪,为内心的感受,包括痛苦、欢乐、担忧、喜悦、平静等等。
想,当我们接触外境时,必然会摄取事物的影像,然后在他上面安立名称概念。
行,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并诉诸行动。
识,为了别义,是精神领域的统觉作用。
五蕴,既是我们这一期生命的基本组合,也是佛教对世间一切生灭现象所作的归纳和概括说明。
佛陀曾经对弟子们这样描述五蕴:“色无常,无常即苦……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
也就是说,由于五蕴具有迁流变化的特性,所以生命充满了种种不圆满,痛苦成为他的基本特征,每一个人都有遭遇苦难的可能性。
那么,痛苦的源头又在哪里?人类痛苦固然与外在环境有关,究其根源,还是生命内在的问题。从般若思想来看,一切痛苦都是对“五蕴”(存在)的迷惑和执著造成。所以,如果想要解脱痛苦,就必须对它具备正确认识。
世人对“有”(存在)的一切不能正确认识,在有情生命体上执有实在的我相,在六尘境界中执有实在的法相。此外,更对我、法生起种种颠倒分别及执著,造成人类的烦恼及痛苦。
普通人在六根与六尘交会之时,面对喜爱的人事,总是不自觉地产生贪爱、执着;接触讨厌的事物时,恨不得早点结束、摆脱。于是被痛苦的锁链牢牢控制、不能自拔。
那么如何才能远离痛苦,跨越生命的陷阱呢?
经文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正是告诉我们,须以般若智慧观照五蕴。
《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正是为了扭转世人对“有”的错误认识。人世间的一切,由其无常的特质,注定了不分有情众生,还是无情草木,无论慈爱抑或仇恨,只要有生的那一时,就一定有灭的那一刻。假如认为其永恒、长久,永不消逝,那只能给自己徒增烦恼、带来痛苦罢了。
这里所说的“空”,并非什么都没有,而是告诉我们,五蕴的“有”,不是我们执著的实在性,而是各种条件聚合而成的暂时现象。所谓的“有”,只是假有。而与之相对的“空”,则是对“有”的透视,是帮助我们破除对“有”的错误执著。我们执“有”为实在,然而,世间一切生灭现象并非实有,其本质是空无自性的。倘若能够照见五蕴皆空,那么,由此而生的烦恼也就不存在了,从而解脱一切痛苦。
如果你希望生命之树长青,如果你希望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如果你希望具备和睦的人际关系,那就请遵循与实践佛陀的这段教诫。
我的童年是快乐的,也是多彩的!
和许多人一样,我不管是什么事都缠着妈妈。妈妈到哪里,我也会跟到哪里,自己要什么也非得妈妈做不可.可妈妈要上班了,于是就把我“寄”在外婆家。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那片菜地里。
菜地离外婆家很近,两三分钟的路程。我常常在那里捉蜗牛,每逢捉到几只都会很小心地藏在一个早已挖好的洞里,可是它们很不听话,不安于那个小世界,于是争先恐后地向外爬。每逢这时,我总会把它们毫不留情地教训一顿,敲敲硬壳,以作警告。有时,我也会用一根小木棒挖蚁洞。看蚂蚁着急地进进出出,好像世界除了繁忙的搬运,就再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要是把蚁洞挖到最深处那是很有趣的。会看见许多条通道,和马路差不多,纵横交错着.在通道的最顶端处会有许多白色的圆球的东西,中间还有个小点儿,那是蚁卵。蚂蚁在大逃亡时,嘴上总会衔上一两个的。
我也会搞点小破坏,喜欢夏天在田野里奔跑,那是为了惊吓躲在草丛中的蚱蜢.随着我脚步的快慢,蚱蜢也陆陆续续跳出来。这时,我会不顾一切地扑上去,往往是蚱蜢没捉到,却浑身上下都是泥土,如果动作太猛,太“忘我”,那大家就会看到立在田野里的“灰姑娘”了。
即使是雨季,我也不会闲着。田野的一头是个小池塘,每逢下雨总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鱼儿游来游去,说它小,那是名副其实的,有的身长一厘米也不到,最大也不会超过五厘米。
随着岁月的流逝,童年时代已成为一张美妙的书签,匆匆地插进了生命书海中的一页。
我相信每个人的童年都像海滩上的贝壳一样,绚丽多彩,下面我就拿出一个我最漂亮的贝壳和大将分享。事情发生在我5岁的时候,奶奶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此,我便深信种什么东西,长什么东西。过了几天,恰巧是我的生日,爸爸买来我最爱吃的零食。突然,我想起了奶奶说过的话,便想试试这是不是真的,下午,家里没人的时候,我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个装满土的花盆,在中间挖了一个坑,把零食埋了进去。看着这盆“神树”,我美滋滋的想着,它能够像奶奶家的果树一样发芽、开花、结果,最后在树上挂着吃不完的零食。从那以后,我就天天给那盆“神树”浇水、松土,盼着它能够快快发芽。第二天,我在小伙伴面前夸下海口说:“我家有一棵“神树”,它能变出很多很多的零食,当那棵“神树”结出“果实”的时候,我一定请你们大吃一顿。”
过了一个星期,还不见“神树”发芽,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扒开埋零食的土,啊,那是我的零食吗?看着里面黑乎乎的东西,让人一见就恶心。我连忙跑去问爸爸,爸爸抚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傻孩子,种子是有生命的,才能发芽,而零食没有生命,所以不能发芽。”哦,原来如此,我若有所思的说:“原来并非什么东西种下去,都会发芽。”
现在,时光老人已经把童年匆匆带走,我再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傻。感谢时光老人,因为他把童年编成一本最纯、最美的书印在我们的心坎里。
【拼音】:wēi fèng piàn yǔ
【简拼】:wfpy
【解释】:由一根凤羽而显示其全貌。比喻卓越的.人才所表现出来的某一方面或珍贵难得的事物的零星片断。
【出处】:清·平步青《霞外捃屑·诗话·费鹿峰诗笺》:“泛然酬应之作,犹是七子遗响,集未必存,威凤片羽,亦不可轻弃也。”
【近义词】:威凤一羽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以小见大
诗歌赏析-思想片羽
一不小心就融进了浪漫
如同一不小心跌入了梦的海洋
从水的起点出发
倾听花蕾绽开的声音
如果星星落入了水中
如果鸟的翅膀带走了月亮
如果风剪碎了梦的影子
如果微弱的烛光燃烧了天空
……
我会生出翅膀
将彩虹摇碎
撒遍夜空
将或浓或淡的雾定格
揉成团
粘在绵羊身上
摇晃野百合
发出风铃清脆的声音
剪开夜空的`一角
银色的月光拴着望远镜
流泻下来……
不知名的感觉
——在一个不知名的夜晚
沉迷,静谧。
很喜欢夜晚,我被昼日的复杂的东西及情感呛得喘不过气,这都归“功”于我的多愁善感。很奇妙,对那首诗情有独钟,喜欢里面的意境,喜欢那些飘在纸上的文字,更喜欢那种心境及文风。突然袭来一股莫名其妙的感动,因为欣赏了如此诗情画意般的诗。
我很想复制多几份黑夜,现在的我被白天的喧哗揉碎了,撒在风中,白日的表情也被禁锢、定格了,无法展现原始的表情观念。眼神也被谁毫不留情地缠成了一团,迷茫、看不清什么。我并不想为自己辩解些什么,也不想逃避,只不过觉得只有夜才可以恢复往日的宁静。
幻想着……
憧憬着……
向往着……
追求着……
越来越觉得我不属于那股洪流,只适合于一条平凡的小溪,慢慢流淌着,数着岁月,踏着历史。孤独是属于我的,我想是这样的,这也许是我该分流的时刻,我不习惯于那一份繁华的热闹,而属于静静,默默,悄悄的孤独。这就象周杰伦《龙卷风》中的一句歌词。觉得孤独的一切才是较为真实的、透明的、弃去尘埃的。
我想人有时候还是需要残忍,于是我下了毒手,我把我的心揉得粉碎,撒在地上,一片狼籍。我把我的思想统统用绳子拴起来一齐投进深渊。一些生命宣告了结束,一些生命又开始了延伸。我的生命正常运转,步入正轨,沿着我从前的从前的轨道,不再出轨。
★ 威凤片羽成语
★ 《心经》讲读
★ 《心经》经典语录
★ 解说《心经》
★ 延年益寿心经
★ 心经简介
★ 张爱玲心经读后感
★ 心经的译文
★ 乔羽个人资料
★ 心得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