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过年的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随便路过的歌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于过年的散文(共含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随便路过的歌女”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于过年的散文

篇1:于过年的散文

岁月的脚步带走匆匆,时间的转轴轮回。

告别了激情澎湃的20xx, 辞旧迎新,万家灯火欢声高,由此,敲醒了羊年开幕的钟声。

幼小时,“很好奇”不懂“过年”是什么,不懂村民燃放烟花爆竹的意义,不懂热闹的气氛,不懂很多在外工作者,抱着喜悦心情回来过年团聚的幸福滋味......只是一味的在父母怀里喜怒哭乐。

小学时,当每年的寒假即将迎来,开始左顾右盼的计算过年的倒计时,期待年夜饭的气息,期待很多好吃的美食,期待走访拜年的喜气洋洋,期待压岁钱......然而,家人陶情适性的画面,令我沉醉。

中学时,从此年画,对联等...家里一些张灯结彩的年活父亲都交赋予我,忙活着,分担着,只为过好每一个愉悦开心年,由此我成为了家庭第二大男人。

长大后, 开始明白了存活的责任,动力,美好的志向男儿的坚强,酸甜苦辣不愿对人讲,转眼一年又一年,有空常回家看看。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精彩中也有许多无奈。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才是你人生里最终的港湾!

篇2:于过年的散文

儿时,一进腊月就扳着指头数着日子盼过年。自从离开故乡来到云南,对过年的感觉越来越淡,那种急切盼过年的心情再也没有过。再说,城里过年也没有我的故乡热闹,城市人过年只能算过节,而不是过年。因此,我非常怀念儿时故乡的年味。

在故乡,一进入腊月,年味就渐渐浓了。“腊月二十三,杀鸡炖肉过小年”,故乡把小年当作入年的临界线,一方面是离年越来越近,一方面表明从这天起,生活就开始改善了。那些年物资紧缺,生活条件不好,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顿白面馍,喝上几碗猪肉、白菜、粉条和豆腐汤。吃过白面馍,喝过猪肉、白菜汤,祭过灶,就开始过年了。从那天开始,平常比较冷清的农村集市上人气开始旺起来,几乎每家都要到集市去置办年货,使得集市上人山人海。集市上的年货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大姑娘、小媳妇们被各种款式的花布新衣吸引着眼球,孩子们最爱的是鞭炮和烟花,当家的人则盯着那些实用的'东西,像盘子、碟子、酒杯、酒壶之类的。那时,日子过得再紧,过年也要摆几桌酒宴,庄稼人堆积了一年的欢乐在过年时要完全释放。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贴花花”,这是开始过年的标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换下旧对联,换上新春联,大红的对联烘托出浓厚的年气氛。大门上那顶盔挂甲、威风凛凛的秦叔宝和尉迟恭,以及穿着红肚兜、怀抱五谷、骑在鱼上的送福童子,让人们从门画中看到来年的希望。

故乡的年最看重的是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和大年初一的3餐。故乡的年夜饭很简单,不像城里人要折腾出七碟子、八大碗,故乡的年夜饭就是饺子,捞上一大海碗,站着或蹲着,听着门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品着饺子,味道真是好极了。现在都市人吃年夜饭都改在了酒店,凉菜、热菜一大桌子,红酒、白酒、饮料应有尽有,但我怎么也找不到故乡的那碗饺子所盛的年味。

故乡的年夜饭吃得很早,家家都抢着放第一挂鞭炮,谁家的鞭炮大,谁家响的时间长,就表明谁家的条件好,过得隆重。孩子们的欢乐不仅在吃上,他们唧唧喳喳地聚集在一起,一听到哪有鞭炮声就飞奔过去,抢拾没炸的鞭炮。吃过年夜饭后,大部分家庭开始准备酒宴,把平日里关系好的邻居请到家里,男人们边喝酒边聊天,家长里短地没个主题。大人们哄小孩说,除夕守夜为“熬棉袄”——谁要能坚持熬到初一五更,就会“熬”出一件“大花袄”。孩子们明知道是骗局,仍坚持熬夜,其实还是为了放鞭炮,按习俗,除夕晚上每隔一个时辰就要放一挂鞭炮。

大年初一的早上是睡不成懒觉的。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从五更开始几乎没有停过。吃过早饭,我们这些小孩子跟着大人去给长辈拜年,最大的希望是收点压岁钱。那时的压岁钱很少,一角、两角的,但我们很满足。大年初一的中午饭也是很丰盛的,炖肉、粉条、炖豆腐、莲藕丸子等,亏了一年的嘴狠狠地犒劳了一顿。

“初二姥姥初三姑”。从正月初二开始,浩浩荡荡的走亲串友活动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在故乡走亲戚的顺序是很讲究的,初二看望姥姥,初三去瞧姑姑,初四、初五去岳父母家,初六去姨家。在故乡,走亲戚是真正意义上的礼轻情谊重,一般都是拿自家蒸的馒头、糕点什么的。那个时候礼虽然薄,但彼此的亲情却被它烘得炽热。现在,很多人已经很少走亲戚了,电话、电脑代替了走动。那个年代,生活虽然贫瘠,但人们的感情丰富,如今生活倒是小康了,可感觉人们的精神家园荒芜了。

篇3:于过年抒情散文

有关于过年抒情散文

越到过年越孤单,所以,我怕过年!

,我家盖了新红砖瓦房,高兴劲儿还没过,老公突然高烧,当时就以为是感冒,找村医打针吃药。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不但没好,反而起不来炕了,我真的吓蒙了,带他到县医院检查,查不出病因,又去的海拉尔,结果是布病……

盖房子,借了不少外债,他又病了,真的很无奈。转眼来到年关,看着这空荡荡的房间,炕头上躺着病秧秧的老公,再看看年少儿子稚嫩的脸,我没有理由不坚强。

腊月二十九,村里来个卖肥肉膘的老乡,我怯生生的问:“赊点行吗?”声音小的可怜。那人说:“没事儿,我给你称点吧。”我只是想在大年夜给我的老公和儿子包一顿饺子……下午,我瞒着老公去邻居家借钱,我说借100,过几天就还,可是她说没有,我转身回家,泪水就这样不争气的流满脸颊……我的要求不高,只想给儿子压岁!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我只做了一个菜,小鸡炖蘑菇,吃饭的时候,老公给儿子夹肉,儿子却说:“爸,你也吃啊,你都是营养不良。”听到他们爷俩的对话,我的心都碎了……

儿子十七岁的时候,不顾父母反对,退学出去打工了,在饭店做服务生,过年的时候,老板说不回家可以给加200块钱的奖金,单纯的孩子没回来,我和他爸在大年夜,端起碗来,又放下,饭桌上,缺儿子啊,虽然摆好了儿子的碗筷……可是,孩子没有回家过年!我们等,我们盼,儿子不在家的年,真的好孤单!

儿子十八岁的年,是在部队过的,儿子从早到晚打个四次电话,虽然孩子笑着和我说:“妈,不用惦记我,在这里挺好的,年夜饭,大会餐,十几个菜呢……”可我看到儿子空间的留言是:“过年了,妈,我也想家!”

从那以后,儿子在再也没回来过一个年,从那以后,我就害怕过年,越到过年越孤单,每到腊月二十九,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赊肥肉,借钱的难堪……

又到年关,看到在外打工的人,都回来过年,看到别人家团聚,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我想说的是,儿子,你啥时候能回来过个年?

不在部队的孩子们,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爸爸妈妈等你们回家吃团圆饭!哪怕饭桌上只有一个菜,还会吃得那么香甜,家人们在一起,就有年的味道!过年,就是大团圆!?

?

春节前,孩子的爷爷病逝,部队特意提前批了儿子的探亲假,这样,我家阳阳当天就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了。

大年二十八的早上,阳阳突然对我说:“妈,我的鞋太薄了,冻脚,你带我去买双鞋吧。”我说:“你都多大了?还要妈陪你买,自己去吧,妈去了,又要多花一个人的路费。”可我的儿子就说他买不好,无奈之下,我和孩子来到离家七十里外的县城逛商场。

可儿子并不看他的鞋,却拉着我去给我买衣服,我实在舍不得花钱,就说:“妈也不出门,在家穿啥都行!”儿子非要给我买,我今年44岁了,第一次买羽绒服穿,还是安踏牌子的。我高兴的像个孩子,穿上在镜子前照,之后脱下来放下说不喜欢,儿子看出了我的心思是嫌贵,在他的坚持下,买了这件羽绒服,儿子还给我买了小衫、鞋,当然也没忘了给他爸爸买。

以前,每到过年,我都会给孩子买件新衣服,现在反过来了,儿子给我们买衣服,还买好的,衣服穿在身上,暖在心里!阳阳还买了好多菜,有鱼、肉、猪蹄、青菜,还买了一箱桔子、一箱梨……

这是儿子离家七年以来,第一次在家过年。我高兴啊,真的!

大年三十,我和老公都穿着儿子给买的新衣服,坐在餐桌前,等着儿子做年夜饭。

阳阳不让我进厨房,他非要给我惊喜,他笑着说:“妈,你都忙一年了,这顿年夜饭,儿子做!”

他新兵的时候,在部队学过厨师,一桌子菜,对他来说不是难事。这就是我要的年,这就是我们的幸福,我们看着春晚,第一次没有忙年夜饭,静静的坐着,心里比吃蜜还甜,有儿子真好!

还是不习惯坐在这里等着,悄悄的来到厨房,闻着菜香,这个美啊,我并不去打扰他专心的做菜,我只是想就这样看着儿子忙碌着……

“开饭啦!”儿子喊了一声,随后摆满了一桌子的.。阳阳给他爸爸到了一杯白酒,然后站起身来,鞠了一躬,说:“爸爸,妈妈,这么多年,你们辛苦了,以前儿子小,没能力养家,从今往后,你们别那么累了,儿子长大了!”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一张银行卡,“爸爸,妈妈,这里面有24300块钱,是两年义务兵乡里给的优待金,你们拿着,以后每个月,儿子都会往这个卡里打钱……”

儿子下面的话,我一句没听清,幸福的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谁说眼泪是咸的?错,今天的泪,是甜的,是高兴的,是幸福的!他爸一把把儿子搂到怀里,拍着他的后背说:“在部队,照顾好自己……”

20,我的阳阳在家过的,餐桌上,不再是一个菜,而是一桌子的菜。大年夜,不再是我拿不出压岁钱给儿子,而且儿子给我们银行卡,还告诉我们,他长大了,以后会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我的天是蓝的,我的心是美的,我的日子过得是开开心心的。因为,我有个懂事的儿子,我骄傲!

非常感谢部队的领导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士兵!他是我的阳阳!

篇4:于过年作文

过年啦过年啦,每家每户都贴上了春联,挂上了大红灯笼,一片喜气洋洋,张灯结彩的热闹景象。我家也不例外。

大年三十夜,我们一家坐在餐桌傍边,一边有说有笑的看着电视,一边津津有味的吃这年夜饭。父亲妈妈,爷爷奶奶都给了我和弟弟压岁钱,真高兴啊。吃完饭,我和父亲还有弟弟一起来到门前一起放起烟花。我点燃了一个太空飞人,只见“兹”的一声,便喷出火花,向天空飞去,真是飞的好高呀!接着,弟弟点燃了一个飞碟一样的烟花,那飞碟便快速的旋转起来,一会儿,就发出啪啪的响声。看看父亲和弟弟放的烟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真是美丽极了!

放完鞭炮,我们便回到了家,坐在沙发上看起了春节联欢晚会,当我看到赵本山和小沈阳演的《不差钱》时,真是让我哈哈大笑。春节联欢晚会真是太有意思了。

不知不觉,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第二天醒来,迎接我的便是20xx年的第一缕阳光了,还有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了,我又长大了一岁,我急急忙忙的穿上了放在床头边的新衣服,欢迎20xx年的到来。

过年真好,有好吃的,又好玩的,真希望着幸福和快乐永远停留在我们身边!

篇5:于过年作文

“起床,起床,快起床,你自己说要打扫家的。”“好了,好了,我起来了。”一大早,我就把父亲叫醒了,今天是大年三十,吃罢早饭,父亲叫我和妈妈去花鸟市场,我从小盒里抓了一把糖就走了,妈妈也马上赶了上来。

花店里摆放着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花,经过花店远远就能闻到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走进花店可以看到这里有火红的玫瑰花、金黄色的菊花,橙中带白的桂花-----我们一定要的百合,一半紫一半白的洋兰和紫里透白的蝴蝶兰,这些花,我们看中并买了下来。回家打扮一通,就去吃年夜饭了,年夜饭吃得我打嗝叫人受不了。不久,春节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人就做在电视机前,也吃零食也聊天也笑笑看看,看着看着,只听外边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我来到窗前,有禁赞叹:好美啊!五颜六色的烟花照亮了大地,天上的仙女来为人间祝贺,撒下这朵朵神花。再看地上各种烟花争奇斗眼艳,时而翠绿耀眼,时而鲜红夺目,时而金光灿灿,真是美而奇妙。此时整个城市笼罩在节日的快乐中。

篇6:过年散文

关于过年散文

【一】

过年前,工作上,看望,慰问,忙得不亦乐乎;生活中,购物,拜访,也是尽快完成。为的是平平静静、安安稳稳过个年!

除夕这一天,传统的佳节。

一早,是格外的清静。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行色匆忙的动静。人在床上,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不想做。似乎早饭都没想去用。一直到中午时分,偶尔会有鞭炮声响起,可是,并不多。父亲在世的时候,是中午吃年饭的。就在自己家里做。而吃年饭的时候,是一定要放鞭炮的。

忽然觉得,没有父亲的春节,好象有点不同。去年春节,跟父亲一起吃年夜饭的时候,是在一个大酒店的大厅里,几十个家庭团聚在一起,倒象是电视里看到的团拜那样的场面,感觉也有些特别。今天的年饭,父亲已经没有坐在身边,可是,我们还是给他留了一个位置,碗筷酒杯一应俱全,夹菜倒酒程序不少。心里没有伤悲。

年饭跟平日里没有多少差别,鸡鸭鱼肉,平时都吃,吃到大家都说,该多吃些素菜了。可是,过年还是要吃鸡鸭鱼肉的,好象是一种象征似的。只是,吃的时候,不敢多吃而已。

倒是信息很热闹起来,从午后到除夕夜的钟声之前,一直有信息钻了进来。以致想看看信息的内容,几乎都不可能。因为,在我还来不及按打开键,就被下一个进来的信息冲掉。只能看到信息那个信息模样的功能键上显示出未读信息的数量,几十,一百,二百,不断往上滚动。我也想抽空给朋友发信息,也是经常被进来的信息搅局。我只好选择了一个群发的模式,可以在几分钟的时间,完成所有信息的发送。原来想做些个性化的选择,现在也只能一键全搞定了。这样有一个好处,不必担心有哪个朋友被遗漏了。

年夜饭之后,孩子们要去看电影。大人们围在桌子前,摆开了架式,准备大战三百回合。春晚的节目,把电视机开在那里,有好听的歌或许随便听听,好看的舞蹈或者小品,也没有看全。突然就觉得悲哀起来,原来这么崇尚的春晚,怎么就沦落到这步田地了呢?其实,这也是资源太丰富导致的结果。如今的电视,百花齐放,五彩缤纷,什么样的节目没有?这也象我们桌上的菜肴一样,应有尽有,胃口已经没有刺激我们的神经中枢,因而没有冲动的.食欲了。

过年,跟平常的生活差不多了,只是感觉上多了一些年的成份而已,只是多了几个游子回家团聚的暖意而已,只是多了一份对逝者的怀念而已。

【二】

这次过阳历年,也是不同寻常。

元旦前一天,朋友邀我一同去洗心禅寺参加新年祈福法会。对于辞旧迎新这种形式,我本来是没有太多想法的。不就是一个时间的更迭吗?无论怎样的形式,时间都会自然过去。如果没有友人的邀请,我或许就在自家的书房看书,或者在客厅看文艺晚会。如果有安排喝酒、唱歌什么的,我也是可以的。

最后,我选择了去参加祈福法会。因为,这毕竟于我一种陌生的形式。而且,这个年是没有父亲的年,已经没有老人需要我的陪伴了。

在的最后一天,在佛家里称之为圆满的日子。我和朋友早早地来到洗心禅寺。虽然这里离我所在的城市约一小时车程,可是我们把路上可能出现的阻碍,留了很多的余地,为的是不要让这种祈福留下缺憾,那会影响一年的心情的。

寒冷的冬夜,可以让我们看到呼吸出来的白气了。洗心禅寺围墙外面,早已停下了密密麻麻的小轿车。看来,我们算不得早的了。禅寺的围墙是很现代的,在禅寺前面的广场高架灯的照耀之下,那浅色调的围墙,那造型别致的形态,就象是一个公园。这里是一个近年来兴修的禅寺,因了一诚法师的发愿而建成。

一诚还是小和尚时,于1948年在此出家,当时这里叫做洗心庵,八年后离开。成为法师之后,他常提知恩报恩,对自己出家之初住了长达八年的寺院,一直念念不忘。历史原因,洗心寺旧址早于1958年就荒废了,后来已片瓦无存,被附近人家种了蕃薯.法师听后就有了恢复的愿望。直到新世纪伊始,因缘成熟,已经身任中国佛协会长的一诚长老发愿重建洗心禅寺。从10月开工到现在已完成第一期工程,并于12月28日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开光法会。

这让我想起了南岳广济禅寺的宗显法师,开创“禅意人生”修炼营的佛家高人(不知是否高僧)。他是一个70后的年轻法师,他居然也是发愿要重修广济禅寺,继而东奔西走筹划,一期工程已经初具规模。他还发愿要把佛家思想引入到尘世民间,把佛教的积极理发扬光大,造福社会。“禅意人生”修炼营就是这样一个载体。他们都有自己的寺歌、网站、LOGO,有着很多的现代元素。

夜幕下的洗心禅寺一眼看不完整。依次往里面走,看到的是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左厢为虚怀楼、西归堂、鼓楼、禅堂和方丈楼;右厢是云海楼、客堂、钟楼、斋堂和尊客寮。整个殿宇回廊相衔,融殿、阁、堂、房于一体,庄严古朴,气势恢宏,金碧辉煌。尤其是悬挂在殿楼之间的彩旗,随风瓢摆,就像藏家佛教一样,在这里无疑增添了一些喜庆的气氛。

在藏经楼旁边的一个殿堂里,我们有幸看到洗心禅寺妙华法师泼墨挥毫作画。画荷叶的时候,动作迅疾,几个弧线就是圆圆的意向荷叶了,画荷的杆及荷花时,看似信手拈来,却又显出精细。法师画完几笔就抬头把玩,沾墨,脸上是一片微笑。引得众人纷纷站在身旁与之合影,沾得灵气。

晚上9点,在禅寺前面广场的篝火晚会开始。10点,我们几个朋友作为击鼓嘉宾被安排在进入三门殿左侧虚怀楼等法师给绶带。殿堂里安排了108个座位,我们按照排序依次坐好。以佛堂佛像为中轴,单号坐在一边,双号坐在另外一边,我们几个朋友因此被分开安排在两边坐着,法师进来,和蔼亲切,在念就一段经文之后,依次为我们披上绶带。绶带是黄色的,做工很精致,走边绣字“洗心禅寺祈福法会”,还绣有各自的序号。当法师走到我面前时,我感觉到一种庄严,当绶带披在我身上时,我体会到一种神圣,情不自禁双手合十,接纳这种福祉。

有穿着“洗心义工”背心字样的人,举着牌子,按分组分别引领我们到天王殿旁边的一个楼上去击鼓。绶带在身,分外醒目,使得我们这群排队去击鼓的人显得格外齐整。已经有击鼓的声音在响起了,有人在数数,听得出每人击鼓四下,而且是有节奏的四下,前面两下比较慢,后面两下急促些,几乎是连起来的。等到我来到鼓楼时,才发现是法师和义工在指导着。一个大鼓约两个人那么高,两个鼓槌有两尺长,一头扎着红绸子,是击打鼓面的。结果鼓槌,法师说,击鼓四下,象征“吉祥如意”,后面两下稍快。我满怀神圣,凝神聚气,击打着大鼓,默念着祝福......

随后,我们在义工举着的“第三组”牌子的带领下,在大雄宝殿旁边接受妙华法师的摸顶仪式。义工们唱歌“大悲咒”,我们在香烟缭绕的氛围中,虔诚地接受法师的赐福。走出殿堂,看不到义工的牌子,我们的队伍解散。再看时间,11点50分。离羊年只有10分钟时间了。

随着人流往外走,看到很多人在吃八宝粥,才想起有这样一个内容。因为披着绶带,可以享用进屋座位吃粥的好处。于是,几个人进到屋里吃粥。吃着吃着,外面鞭炮齐鸣,礼花炸裂的光亮忽暗忽明。有人说新年到了,我们不由自主地高声欢呼——新年快乐!

我们的这个时段,是一碗粥吃了一年的,年尾吃着,年头还吃着。于是,想起第一时间给家人、朋友发送祈福信息。相信这一信息,一定会给他们带来新年的喜悦、满足。

篇7:过年散文

又一个新年来临,似乎少了些许期盼,多了几分落寞,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车水马龙的街道,不禁想起小时候的过新年。

记得小时候,从农历11月开始,有的甚至更早就开始杀年猪,那时农村家家都养猪,杀猪这天请很多人帮忙,早晨就开始忙活,一群人有说有笑很是热闹。结束时主人都要做一顿丰盛的饭菜招呼客人,肉除了当天吃的以外,其余的全熏制成腊肉,用于来年食用。

每逢春节前,我家如同所有家庭一样,办年货是重中之重,除了要买很多吃喝用具外,母亲从月中旬开始就自己手工做豆腐,豆芽,灌香肠,豆腐干。

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慢,从放寒假就开始期盼过年,一天天倒数,终于等到年三十了家家张灯结彩,接下来就等团圆饭了,我们一大家子(爸爸的弟兄们)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丰盛的饭菜虽然平时偶尔也吃,但是在这样的日子里,似乎连味道也变得更可口了呢。尽管那时物质匮乏,但内心的小幸福多到爆表,一件件年货,一份份平安,一桌桌饭菜,一家家团圆。而今,各种花样的食物,玲琅满目款式新颖的衣服,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不变的是心中对于团圆的那份期盼。

篇8:过年散文

踏进腊月,每个人的心好似都开始恍恍的期盼春节的到来,但心里又好似都明白期待的并不是过年,多是因为不用上班吧,出去旅游或者纯粹的放松。

我钟情于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因为它存有我们小时候的美好回忆。印象中,腊月一到人们便开始掰扯着手指头数日子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张罗年货,每到这时候都有一次大扫除,把家里里里外外全部扫一遍,完了再用抹布擦一遍,这样可以扫走一年的旧气,迎接崭新的一年,早早的都能闻到浓厚的年味。

真正到了三十这天,人们就更忙碌了,大抵心也会更加欢喜,女的都在厨房里准备着年夜饭。

母亲们在厨房进进出出有说有笑的忙着,而父辈们都在张贴从前门到后门以及家里大大小小门上的对联,包括贴门神、土地神、财神等各路神仙的年画,寓意是请神来家过年并保佑全家老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小孩子充当的角色一般就是打下手,偶尔帮忙拿个年画,还必须得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破了,神仙爷爷会生气。什么都不懂的我们还爱跟在大人屁股后边,把一幅幅贴好的对联读出声来,却总是分不清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因为年龄,跑腿儿的小事都是我们干的,一会向隔壁婶婶家借个凳子,一会又给对面爷爷家送个东西,觉得自己忙的不亦乐乎。贴完对联后,家中男的无论年长年少都得去给祖先上坟,女的不允许去,这是历来的习俗,那时候的我还总是抱怨为什么不带我去。

要去祭祖必须得端上要敬的烟、酒、茶;烧的蜡烛、香、纸,我想是要给祖先也送去过年用的东西吧,当然这不过是人们对已逝亲人的思念,也是精神上的一种寄托而已,但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一种仪式,现在想想这便是我们的根,有了它即使生在何处也不会忘记寻根。等到祭祖回来后,臊子面也差不多做好了,捞上一小筷头到碗里,再浇上一大勺子滚烫的臊子汤,冒着热气,香味扑鼻而来。孩子们之间还有一个乐趣,那就是比谁吃的多,有时候一人能吃十几碗,最少的也要吃个七八碗,到现在我都在怀疑自己当初那惊人的饭量。

吃完饭后,会备些瓜子、花生、糖果,长辈们都围着桌子烤着火炉,一边看着春节晚会,一遍喝酒聊天,偶尔会听到他们谈起孩子以及他们的学业,年轻人都另外围起一桌玩起了扑克牌,对于小孩子来说任何时间都会是游戏时间,任何场所都可能会变作游乐场,在他们的脑海里过年就意味着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收,有零嘴吃就十分满足了。这样便可以甜腻腻的度过整个寒假。就这样几代人各自为营热闹的守着年夜,直到凌晨十二点大家都一起到大门口放炮竹,那时候不比现在,放的是烟花,每家几乎就是三两捆鞭炮,几个大炮竹已经算是好的了,几乎同时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让深夜的村庄又热闹起来,再来几个冲天炮沉重的轰隆隆接连响起,这便是春雷的声音。孩子们会在放完的鞭炮灰中去找还未放燃的炮竹,有的断捻子的俗称“瞎跑”。

现在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慢慢提高,每天过日子就如过年一样再也见不到像《腊月歌》中唱到的那种景象,所以过年就跟过日子一般了。

过年散文

过年心情散文

感情过年散文

纠结于“朋友”散文

过年情思的散文

漫谈过年优美散文

春节过年的散文

过年的随想散文

过年的现代散文

过年的情感散文

于过年的散文(通用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于过年的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