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忆中的冬天散文(共含11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白狗殿下”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记忆中的冬天散文
我不喜欢冬天,更不喜欢下雪天。在我的记忆中,冬天永远是灰色的,没有一丝阳光!
儿时的冬天太冷,刺骨的寒风吹来,钻进破棉衣的缝隙,整个身体就像针扎一样疼。那时候,乡下的孩子没见过内衣,光着身子穿棉衣。别的小伙伴,有妈妈给缝新的棉衣,不会太冷。可我的妈妈病着,睡在炕上,不能做针线活。我们姐弟三个的棉衣没人给缝,只能穿着旧棉衣过冬。
旧棉衣,长时间不拆洗,棉花坠到了衣服的下边,针角磨开,棉花争着往外跑,很快,棉衣就成了夹袄,穿着夹袄的冬天真难熬!
村里有一个小伙伴,叫招弟,比我小一岁,生下来就没了奶吃。邻居的大娘大婶们都说她会饿死的,但她没有饿死,连病都没有生过。她长得很丑,颧骨突出,眼睛细小,又很笨,两岁时才会叫妈妈。她上边有三个姐姐。大姐叫来弟,二姐引弟,三姐拉弟。然而她们都没能把弟弟给带来。
生下她那年,我们这里闹了一场几十年来不遇的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村里人靠吃救济过日子。躺在炕上虚弱不堪的母亲,望着身边寻奶吃的招弟叹息道:“你怎么在这个时候出生。”一边的爸爸捧着头,苦着饿得浮肿的脸:“要不送人吧?唉!又多了一张嘴,这可咋办呢?”妈妈有气无力地说:“还是咱养着吧,现在谁家也都饿着,哪还有收养孩子的!”妈妈抱着啼哭的招弟长叹了一口气:“你要是命大,就给我当女儿吧”。
又过了二年,招弟真的给“招”来了一个弟弟,弟弟的出生让本来多余的她,在家里的地位更低了,所有的家人像众星捧月一样捧着弟弟。招弟也不懂什么是嫉妒,她很爱小弟,常常把妈妈分给她好吃的东西都让给弟弟。
春去冬来,这两个土圪垃,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了……
十一岁那年,我要上学了。
天大的喜讯!我第一个告诉了好朋友:“招弟,我要上学了”我高兴地都要跳着说。
招弟笑起来:“梅姐,我也想上学,你帮我问问老师行吗?”,
“行!,现在咱就去找老师”!
“太好了,梅姐,我不想和你分开,和你在一起,二拴他们就不敢欺负我!”说这话时,招弟笑了。我突然发现她竟是那样的.美。她的脸笼罩着一层奇异的光彩,眼睛很亮。在她心里我是她的保护神。
当我们的哀求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招弟第一次挺直了她那瘦小的身躯,走在了回家的路上。那天,我俩先憋着就要迸出来的笑,后来憋不住了就逢人便笑……
我们两手拉着手来到了招弟家,一进门就传来了招弟妈妈的大声责骂:“又死哪里去了,还不快背弟弟玩,羊也没草了,你要是哪天死了,我也省心了!”对妈妈的责骂,招弟没有一丝的反抗,只有顺从。
我壮了壮胆:“婶婶,我爸让我上学了,招弟也想上,老师都答应了”。
“上学?,梅子,不是婶婶不让招弟上,是家里实在太事多了,她要是上学了,她弟谁管啊?
招弟一听妈妈说不让她上学,马上哭了起来,那悽怜的哭声我现在还记得!
招弟妈妈忙哄她:“不哭了,你不看着弟弟,让坏人拐走咋办,明年弟弟也大了,妈一定让你和梅子一块上学!”招弟听了妈妈的话,懂事地点点头:“那我明年再上!”
我上学了,心里却一直惦记这自己的小伙伴。招弟没有一般孩子的天真、活泼样儿。她孤僻、自卑、早熟。我从没有听到过她大声地笑过。即使在挨打的时候,妈妈说一声“别哭”,她就赶忙收住眼泪。没人喜欢她,就连孩子们也歧视她,不愿理睬她。她显得很可怜,很孤单。可她也是个孩子,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啊,于是她就想接近他们!
有一天,我放学后,一出校门,只见二拴他们一群小坏蛋,正在欺负招弟。他们让招弟俯下身去,两只手撑住膝头。这群小坏蛋又排好队,一个个从她的身上跃过去,当轮到二拴时,她支撑不住了,二拴重重地压在她那瘦小的身上。他翻身起来,对着招弟就是一顿乱踢,招弟呲了呲牙,没有哭。二拴又让他手下的兵打她。拳头像雨点般打到招弟的身上,她看到了我,大声哭了起来:“梅姐,梅姐!”,我冲过去,把二拴推倒,直到把他打哭才住手,二拴边哭边威胁我:“我回去叫我哥来打你”,我毫不示弱地昂着头:“叫你哥?你也不问问,你哥头上的伤是谁打的吗?”二拴见威胁不成,就哭叽叽地想带着那群小坏蛋跑,我把他拽住:“听好了,你以后要是再敢欺负招弟,我就让我哥,连你哥一块打!”二拴表示,他再也不敢了,才放手。其实,我也是瞎咋唬,二栓比我小两岁,打他就比较容易,大栓比我大一岁,我哪敢招他,大拴的伤是我奶哥打的,有奶哥护着,大拴不敢打我。
此时,招弟那瘦小的身子紧紧地依偎着我,贪婪地享受着我给予她的幸福。我猜得出那时我在她的眼里是至高无上的。
我把从老师那里学来的童话故事讲给招弟听,她最喜欢《天鹅湖》。那时,我们不知道故事更深一层的含义,只是在我讲完后,告诉她:“咱们现在都是丑小鸭,等长大了,就会变成白天鹅了”,招弟听了脸上又出现了久违了的笑容,眼里也闪出了亮光,她是在做着一个梦,一个由丑小鸭变成美天鹅的梦!
可惜招弟还没有变成白天鹅就离开了我们,她在这个世界上只停留了十年!
就在这年的寒冬,招弟走了,是得脑膜炎死的。一段时间里,她整天头疼也没人理,直到有一天,晕倒了,招弟爸才觉得闺女病的不轻,忙抱起这个平时让他们全家视为多余的女儿,去县医院治疗。
到了医院,医生为招弟做了全面检查,是脑膜炎,送来的太晚了,医生也只能遗憾地摆摆手,很失望的走了。
她走的那天晚上,大风夹着雪花,天气格外的寒冷,招弟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脸红红的,望着爸爸、妈妈和姐姐:“爸,妈,三个姐姐,你们为什么不喜欢我?”
全家人都哭了,招弟妈温柔地摸着小女儿的头:“妈还有姐姐们都喜欢你啊,等你病好了,就让你和梅子一块上学”。
招弟听了,兴奋地说:“我要和梅姐坐一张桌子,还要背新书包”。
妈妈含泪点点头,三个姐姐也都哭着背过脸去……
招弟满足地笑了,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照风俗,招弟不满十二岁,是不能进祖坟的。笫二天大清早,就用一领破席把她葬在后山的小树林旁。
当爸告诉我这一不幸时,我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凝固了,两耳嗡嗡地响着,过了一会才“哇”地哭了,不顾爸的阻拦,向后山跑去。天冷路滑,我跌倒了又爬起来,最后手和脚一齐动,才爬上了后山的小树林旁。只见树林旁有一个孤零零的小坟,在小坟上放着一个新书包。
我失声痛哭,扑过去抱起她的书包:“招弟,梅姐再也见不到你了……”
阵阵寒风呼啸着,树枝摆动着,为冤死的招弟叫屈,天气很冷。我站在凛冽的北风中,想着一个永远也想不明白的问题:人们为什么总是在一个人临死时,才认识到她的重要;为什么不早珍惜她,给她以温暖、友爱和关怀呢?
这个冬天很冷,寒风直刺进人们的心里!
记忆的冬天散文
小的时候在北方,每到冬天,经常遇到下雪的天气,漫天飞舞的'雪花,整个城市一瞬间被纯洁的白色覆盖,脚踩在地上,发出咯吱的声音,一步步,留下了厚厚的脚印,又或者,和小伙伴们堆雪人,打雪仗,享受着无限惬意和快乐这是我童年在冬天里美好记忆的缩影,也是心中对家乡和冬天的无尽想念。
当然,在立冬那天,奶奶也会为我和表妹包好大大的饺子,热腾腾的充满着诱人香气,每当这时,奶奶会微笑着招呼我们坐下来,在饭桌不远处,爷爷会把蜂窝煤炉子烧得暖暖的,在上面还烤着甜甜地红薯,爷爷递给我,笑呵呵地说:宁宁你看,这个白薯多甜,快吃吧,小心烫!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品尝到了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祖孙两代围着火炉,吃着香喷喷的饺子,感受着无比温暖和幸福。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匆匆走过,许多事都在改变,公主也在时光中慢慢长大,看到她,仿佛就是自己儿时的缩影。那些关于家乡的岁月,那些童年时光,那些记忆中的冬天,是我心中不改初衷的永远。
冬天的记忆的散文
窗外冷风狂嚎,枯枝在风中瑟瑟抖动,不情愿地扭动着身躯,大地一片萧条,戈壁滩上的冬天寒冷而单调,雪是四处飘荡的游子,它不会轻易光顾大漠深处的小城。只是人到中年,经历世事沉浮,面对生活的无奈,总喜欢回忆往事,喜欢在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中找寻往昔的天真烂漫,就像一位落魄的书生,总想在书卷的墨香中觅回些许安慰。这个时候,最好的感觉莫过于宅在家里,抱一本书消磨日子。可那游荡的心早已飞回梦中的故乡,梳理着记忆的脉络。
小时候,母亲每日忙着上工挣工分,好让我们每天能填饱肚子,而父亲的供销社总有忙不完的工作。小小的我只有书本和无尽的悠闲陪伴。最不愿想起冬日的早晨,没有路灯,没有伙伴的陪伴,一个人孤零零地端着哥哥用墨水瓶制作的煤油灯,深一脚浅一脚的去上学。有时起得晚了,就会不小心踩到伙伴们使坏扔的大撂僵石上,摔个大跟头不说,煤油灯里的油就和我拜拜了。到学校只能在伙伴们的讥笑声中捱过早读的时光。碰上生炉子,就只有哭的份儿了。别人生炉子,会拿着父亲或者哥哥帮忙劈好的柴火,再在柴火上倒点儿煤油,火柴一划,嗤的一声,红红的火苗在青砖垒成的炉子里串得老高,这时候,只需往燃烧的柴火上添加掺和着黄土做成的煤砖,不一会儿,暖暖的气息就会温暖四处漏风的小教室。而我就不会那么幸运了,哥哥远在县城念书,没有人帮我劈柴,只能和妹妹在周日去沟里捡拾一些别人看不上眼的柴火,如果运气好,就捡一些干的树枝,反之,就只能拽一些湿的树枝充数。每当遇上生炉子,心里都会七上八下,生怕柴火和我作对(还有该死的煤油灯),心里一直默念着:但愿今天生火一帆风顺,如果时间过了,而炉子还没有生着,就会遭伙伴们的白眼,有时候虽然有老师帮着生火,但心里的那种被别人讥笑的滋味会久久萦绕在心头。
最难忘的是冬天和兄妹到深沟里去挑水 ,哥哥的腿长,走得快,而我和妹妹只能一路小跑跟在他后面。妹妹调皮,经常是肩上扛着扁担就出发了,而我只能提溜着笨重的铁皮桶一路随行。返回时,遇上不好走的路段,稍不小心,就会发生水撒桶子滚到沟底的悲剧,这个时候,只能等哥哥第二回来时帮我们到沟底捡回水桶,重新盛上水再往家里抬了。由于水的珍贵,我们从来不舍得浪费一点一滴的水,刷锅水喂猪,洗衣服的水用来和泥,修补院墙准备过新年。
寒假里遇上下雪的日子,母亲会将火炕烧得滚烫,然后煮满一碗浆糊,坐在炕上给我们粘过年的新鞋底子,鞋底鞋帮在母亲的粘粘贴贴中一步步成型。而剪刀下剩余的纸片便成了我与弟妹最好的玩伴,找来一根细细的高粱秸秆,折成数段,变成风车的骨干,笨拙的小手剪成的桃儿、果儿便是风车的轮子,用浆糊将风轮儿粘在短一些的秸秆两端,成正反方向,再将风轮儿用细细的.竹签插进长一些的秸秆一头,一架简单的风车儿便在我们的手中诞生,这个时候是弟妹最开心的时候,我们可以欢呼着跑出门在飘着雪花的小路上奔跑跳跃,让风车儿在风中呼呼的转起来,响起来……
一场大雪过后,天地一片白茫茫,这个时候便可在院子里扫出一块空地,撒上糜子谷子或者高粱米,偷偷的剪一段母亲捻好准备纳鞋底的麻绳儿绑在一根短棍上,找出筛子一边支起来,悄悄地躲在门后等麻雀来觅食,一阵轻风吹过,树上的落雪纷纷扬扬的飘洒着,饿了几天的麻雀们忍不住美食的诱惑,终于三三两两的飞过来跳进我们布好的迷魂阵,等到麻雀越来越多,哥哥猛的一拉绳子,“啪”筛子下扣,麻雀乖乖做了俘虏。抓住的麻雀瞪着忧伤的双眼,不叫也不跳,哥哥会找出往年的小鸟笼子,将它们圈进去养一段时间,看麻雀一个个怒气冲冲在笼里翻飞扑打,故乡的伙伴有一习俗,那就是再馋也不会吃麻雀,只是将它们养在笼子里玩一段时间就放生,据说来年这些小生灵会飞回来捕捉庄稼地里的虫子。其实它们也真是这样,尽量的找虫子吃,我想这可能就是地球生物链生生不息的缘故吧。
其实哥哥最拿手的还是套鸽子,主要是他跟九叔十一叔很要好,而九叔十一叔的套鸽子手艺是村子里最有名的,每当这时候,母亲就是气翻了眼也没招,纳鞋底的麻绳儿会让哥哥一股脑儿的弄走,母亲只能无奈的摇摇头,在油灯下再捻新的麻绳儿。哥哥得意洋洋的和小叔们在场里扫出一片片空地,用麻绳儿做成伞状的鸽子网,每个伞头上都有一个挽成活扣的小套,只要鸽子踩进套儿,就休想再逃走,只能越拽越牢实。用大铁钉子将网子钉结实埋伏在一片片的空地上,上面做好伪装,只等鸽子自投罗网。
最好的结果是一天套到八九只,当然是一网只能套一个,落网多了就会有连网一起带上飞走的可能。老人们有句俚语:天上的鸽子,地上的骡子。言下之意就是鸽子肉是难得的美味,的确如此,套到的鸽子不能养着,必须当场就杀掉,不然会不吃不喝越来越瘦,肉也就不香了。收拾干净的鸽子肉会在阴凉处吊起来天然冷冻,待到过年,一家人就可以享用那天赐的美味佳肴了。
冬天的记忆 ,就像深厚的黄土层,斑斑驳驳,印着我人生的脚印,虽然歪歪扭扭,却也深深浅浅各不相同,有喜也有悲,和着先祖的足迹一起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枝叶末梢,写进我人生的篇章。
那年冬天那些记忆-散文
岁月在年轮里渐渐的涤荡,我们在青葱的岁月里相遇,相识,相知,以达到一辈子的牵挂…
生活就这样散文似的过去,现在来回忆,突然,历历在目,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奋斗,因分离后的怀念显得那样的弥足珍贵,一直在唤我走回来时的路。
现在是冬天,喜欢冬天,因为冬天会下雪,雪花是纯洁的,在冬天她就如精灵一样那么美好。
我记忆的冬天…是那个冬天,是那年我们要分开的前一年的冬天。九月…在暑假后就这样到来,进入一个重要时间断,无须多言,那段印记潜在着温暖…曾经的这个冬天的点点滴滴…
忆起朋友们总爱在一起谈论着将来的自己会干些什么或者想要干什么,那时很冷的冬天,激情却使冰融化了,那样的干脆。仿佛我们已经忘记了时间的珍贵,忘记了超脱…那年冬天,我手出奇的没被冻伤,出奇的!朋友说那是它很温暖,它能感觉,也是…那年冬天心中都是温暖的。我们习惯了每天的生活,要分离要努力,之后…当真正的寒意铺天而来,学会着保暖,有朋友最真的知心话,从不孤单…青春上了白的色调,一直没有单调的独奏,演绎流失的岁岁年年!好像我们迷上了一首歌,那歌符合我们此时的心情,也给予我们相应的暖意,唱得已经忘乎所以。
我们爱手捧着热水袋洋洋的走到操场上去绕场一周,去挥霍我们的的青春流年…冬日的太来来得总在我们的意料之外,有时午觉过后它悄悄的已经铺满室外,我们有小小的心愿,希望一出去就能光明,照亮我们有些疲惫的身qu。
我们在继续演绎我们的青春,不曾有点点退缩…就这样我们的的生活在无限的快意和满足中走过。冬天…没下雪,我们真的好希望的最后的一年,能在校园里留下最深的记忆,可还是没有,我们有些遗憾,可慢慢地还是让遗憾烟消云散了…懂得有些事总那样的!
冬天来得这样突然,也这样快,走得也异常的'迅速,在我们的指缝间,在我们的笑脸中,在我们的睡意中,在我们的回忆中…慢慢地走远,走远,直至有一天,教室外的桃树叶子又出内芽,我们擦拭这眼睛,看看,时光逝走…在一起的冬天就这样过去了。留在心中的一份记忆,一段青春记念册,由我们自己绘制,自己涂上简简单单的绿色。过了就这样过了,来自于时间的匆匆,过后,我们留恋过去,为了以后我们发誓要努力,要加油,没有为后的懊悔,有的是对将来的希望,将来的幸福…之后!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加油…关于我们青春有的是白色的纯真,绿色的希望…也许来自简单的平凡是如此的淡雅。
那年的冬天,那个冬天,这年的冬天,这个让我们刻骨铭心的冬天,冷冷的,暖暖的,软软的…在这些与青春息息相关的日子里,我们还回得去吗?我想我们回不去了。真的,有人对我说回不去了。我有点伤感,回不去了吗?不过只要我们依旧在来时的路上等待着彼的到来,那样,没什么要紧,那样我们相互牵挂,对我们的朋友,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岁月,我们无悔。
对自己,对你们,青春那年那花黯然…青春我们找到了永恒的流年…
那些记忆中的人散文
晨光熹微间,那消逝在枝头的小花可曾记得。
岁月有一颗善忘的心脏,在恍惚间不知如梭不知蹉跎。走在不知道终点的路上遇到了一个有一个人,有的成了友人,有的成了知己,但更多的只是在匆匆一瞥便不再知。一些陌生人成了朋友,一些朋友成了陌生人。我们只是走着走着便忘了,忘记了把酒言欢,忘记了高谈阔论,忘记了同甘共苦。那些面容已是模糊,那些话语早已不清。他们留下了什么,我们又记住了什么?在忘记与记住间那模糊的轮廓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只是我听不见,看不清。枝头的花瓣落下,转瞬间便什么也不在了。
曾以为不能忘,不会忘,只是在背影消逝便深深的忘了。
阳光照在微眯的眼睛上是一片光明,却又是一片黑暗。在等待的日子中那些熟悉却又陌生的画面对话不停的在脑子里翻腾,似乎是不能带走的情愫。有些年,有些事,有些人需要我们忘记,但却忘不了;有些人,有些事,有些年需要我们记住,但却记不住。我们挣扎,徘徊思量着,然后又去记住,又去忘记。
青春的花谢,成长的花开。
长大是儿时最重要的理想,童年是我们现在最奢望的臆想。童年的长大是漫长的路,长大的童年是指间的细沙。那些纯真,欢愉,本真已不在;那些玩伴,同学,老师已不在;那些课桌,讲台,黑板也已不在。可我们什么也没记住,好像是梦中的场景,又像是臆想的思绪,飘荡着飘荡着便成了记忆。现在我记不起同桌,记不起老师,记不起那些事。床边堆满了各类书籍,脑袋里的空间占满了现实,朋友被挤出了记忆,记忆被挤成了梦。
看见白天的你,却忘了你的样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忘记变成了习惯,不知道怎么记住了记住,也不知道怎么忘记了忘记。我们的大脑随机的筛选,然后便没有了你,或许你也没有了我。我们彼此用了过多的时间去记住,可忘记却只是一瞬间。我不知道你是谁,你也不知道我是谁,我们只是走在不同路上的熟悉的陌生人。
空气中荡漾出熟悉的味道,但你是谁?
趴在桌前看镜子中的自己。很是唏嘘。脸上的胡渣像一个个熟悉的友人,忘掉了一个又会重新遇到。我们总是反反复复做出这样的事,记着记着便忘了。不是忘了你是谁,而是忘了我与你之间的情绪。两个人站在一起,或是互相找话题,或是不停感慨,但更多的是相互对视的尴尬。那样的你和我已不是真正的你我,我们被语言束缚,被情绪遗忘,也被彼此冷淡。可我是谁,你又是谁,谁忘了我,你又忘了谁?岁月的轮子轻轻的转动几圈,我们都已不在,我们的意义又何在?
冬天的雪花洋溢着春的笑容,可惜谁都知道它不久将不在。
早记不起相识的'日子,也记不起告别的天气。时间悠悠然而来,你我默默然不识。初见到再见的距离只是在相同的地点不停的来回走动,等距离够了便是离开,离开之后便是孤独,孤独之后便是习惯,习惯习惯着便有了新的你们,之后的日子又是反复。有谁记得当年是谁动了你的发梢;有谁记得当年是谁触动了你的心门;又有谁记得当年是谁感动了你的心灵。曾记否,曾记否……
风吹动风铃,叩响沉沦的心灵。时间在前,你我在后,脚步却越走越开。问你曾记否,答曾记但也曾忘。岁月的剪刀剪断我们的线,剪出记忆的沟壑,但我曾记住那些人和事。
仅以此篇感叹那些不曾记住或不曾联系的同学朋友。
若不是前几天下了一场雪,恐怕这个冬天便不能被称作“冬天”了。暖冬一直在持续,直到离立春还有一周的时候才下了一场小雪。有的人说今年的冬天没有以往的味道。确实如此,不见雨也不见雪,气温比深秋冷些却每日艳阳高照,好像连商场里的羽绒服都不好卖了。
那冬天的味道该是什么样儿的呢?
自从加入了上班族以后,对生活和大自然的观察就没有儿时那么细致了,内心常被一些琐事萦绕和牵绊着,就算生活中有许多美妙的事,大多也擦肩而过了。仿佛小时候的冬天总是很冷,每天早上都是妈妈做好了饭,再帮我们穿衣服,里三层外三层地把我们套起来,我们好像又成了襁褓里的婴儿。这厚厚的铠甲似的衣服使我们每做一个动作都是十分吃力的,但这仍然挡不住我们的疯狂。
吃过早饭,妈妈就开始洗衣服。有一件事让我一直很好奇:冬天那么冷,为什么水井里压出来的水却冒着热气?妈妈说那是因为水井下面住着井龙王,奶奶也是这么说,于是我就相信了。我还天真的以为是井龙王怕人们用水的时候冻着手,就在下面先把水烧热了。可是,每天村里都有那么多人用水,那井龙王用的该是多么大的灶台呀!
由于前一天水盆里的水没倒掉,第二天就会变成一块圆圆的冰块。洗衣服前,妈妈先把水盆里结的冰块倒出来,于是这便成了我的乐趣。这么大一块“冰糕”却不能吃怪可惜的,我用钉子在上面钻个洞,然后再用绳子穿起来,提溜到面前眯着一个眼睛去看树梢的太阳,认真地就好像在探索另一个世界。太阳照在冰块上折射出斑斓的光芒,水滴开始沿着冰面往下滑,每一滴水里都映着一个小太阳,落到地上留下一个个灰灰的水印。
捧着冰块的双手冻的跟萝卜头似的,却依然兴奋不已。把冰块猛地摔在地上,散落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小冰块,用双脚互相踢着跑。村西头大坑里的冰冻的最厚了,用砖头都砸不透,后来站上五六个小孩面都没问题,这会让我们更加肆无忌惮,于是便成了我们的一个游乐场。穿着妈妈做的棉鞋在上面溜冰,明知道鞋湿了回去挨训,依然乐此不疲。
最有趣的还是下雪。早起推开门只要看到雪,小孩子们就会兴奋的像点了火的火箭,仿佛雪是老天爷专门给小孩子的恩赐。爸妈在门口和院子里扫雪的时候,我们却故意踩在雪地里,左一脚右一脚地慢慢踩下去,听咯吱咯吱的声音,在雪上蹦来蹦去,跑到大门口呼朋引伴。总有一片长长的雪地是光滑得发亮的,那是小伙伴们自己“建造”的小型滑雪场,大人们都不敢在上面走,小孩子们却在上面来去自如,即便摔倒了那也是乐呵呵的。就这样,一双棉鞋很快就会湿透,我们都被各自的爸妈呵斥着回家换另一双鞋,叮咛着不许再玩雪。当然,耐不住兴奋劲头的我们,总是又趁机溜出去,结果第二双鞋又是湿透。不敢回家的小孩就凑到路边烤火的人堆里,坐到一个木头疙瘩上,一边双手拿着鞋子烤火,一边翘着双脚烤袜子,也不时会有哪个倒霉蛋会把袜子烤出个洞的情况。
岁月就像那附在冰面上的水滴,当慢慢地往下滑落时,慢的像钟表上的时针,恨不得用手指去拨;可是一旦离了冰面,水滴开始迅速下落,一眨眼的功夫水已落地,我们都已长大,这才真正地感受到时光如东流之水,如白驹过隙,它所留给我们的只有脑海深处的那些童真。
恰似那一朵湛蓝天空中的云彩,我的记忆总是在那无尽的天空中难以离去,尽管黑夜的到来,我依然在天际用无尽的霓虹点缀这日落黄昏的最后一点绚丽,我只是不想离去在朦胧的月夜等待着日出,等待着我对你的眷恋。
时间过得真的是很快,人的一生就像这一年中的四季一样,似乎现在的我是已经差不多快完结了属于我的春天,在这个宁静且略带喧嚣的角落等待着夏天的来临,可事实上这已是凛冽的'寒冬。有点冷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缺少了一些什么。
渐渐的我从弥乱中发觉少去的那一点滴的缺少是记忆中那一抹思念,那一抹淡淡的,却无法将他遗弃。
那份思念只属于我,那份思念萌发在那趣味的童真里,那份思念伴随着我走过了多少泥泞的春秋,陪同着我共赏了多少柔美的夕阳,朝夕一处叫我怎么将它拭去,陡然发觉,他已成为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假使你没有回忆,我只能把怜惜的眼神投向你,是的——怜惜。
在这里冬天在寒冷的大街上,你似乎随处可见行人瑟缩着身体步履不似夏日那般蹒跚而变得越加的矫健,脸庞好似布满浓雾一般。那不是在无尽的大街上徘徊,他们的目的是尽快逃离去向各自不一,有急促向家、有飞驰往外,也没多少人有那样的闲趣在这样一个阴霾压抑的空间里逗留,或许除外那些采风加写生的作家、更或者是迫于生计而不得不停滞在漫无目的的空地,蜷缩着,双手互搓来淡化这冷冬的寒意。也许会有一些百般无事的人来以此聊以慰藉。
记忆中的冬日不是这样的,记忆中的冬天行人裹得严实的头巾,穿得厚厚的棉衣在凌乱的吵杂中嘻哈有笑,那擦鞋的、那卖菜的、那织背篓的、那带着孩子的、那叼着草烟的、那放羊的、那担着柴的、还有那农田中佝偻着的,他们的笑、他们的语、他们总是在凌风中淡然而对,恰似忘却了浓浓的寒意。特别是那一群群的小孩子,尽管再冷,球场上、大街上、农地里、也有在母亲的怀抱里,更有在混杂的羊群边上不时亦有他们的身影。随意呼之,哪怕是一陌生人他们总是露出洁白的牙齿,莞尔一笑,脸上还带着依稀可见的泥土。
在这里冬天的风里夹杂着细细的雨滴,那雨断而又续的在漫天缭绕的浓雾中斜打着上下班中或外出过往的行人,雨总是连续几天的下,直系而下,瞬间没入泥土不得寻觅其踪迹。人们总不能盼来期望已久的晴天,那骄阳好似捉迷藏一般的戏弄着成群结队的人儿,然、时而亦可在朦胧的天际显现它那半暖半寒的笑容,可不知道为什么它总是躲在迷雾的身后,半遮半掩,显得有点少女般羞涩,害怕别人去揭开那层轻纱绸帐。
记忆中的冬日不是这样的,记忆中的冬天雨下得很少,有也只是初冬时节或雪前预兆,但真是屈指可数,偶尔有之。雪倒是下得很勤,但也持续不了多久,有时一连几天,夜里躺在床上清晰可闻雪花簌簌而下的声音、那声音如此的曼妙恰似一曲闲曲,白天依稀可见叶片一般的雪花在空中、在山野、在树梢、在田野、在那一堆早已枯萎了的玉米杆上,雪之大无法言喻。
从上直下从山顶到谷底,漫山遍野雪白一片,只有那四季常绿的杉树还笔直的挺立着给漫无目的的白平添了一点色彩。在那脱落了树叶只有枝丫的树间毫不犹豫的画出了一个大大的V字,那稚嫩的竹枝似乎不能承受它的分量,俨然佝偻着恰似一负重的行者,又如同一张拉得满满的弓,弓背上的白雪好似裹的白白的棉布一般,又似一种艺术花雕附和着竹枝的嫩绿如此相得益彰。
门前的枇杷树好像已经坚持不了了,竟然发出吱嘎声响已然断却,静静的躺在厚厚的雪地里。雪越下越大,几个白昼之后,尽把整个山脉包裹着,厚厚的雪地然绵绵的,一脚踩上去如同棉花一般,再用力,脚便满满的陷了下去,直至脚踝、小腿、最后差点就淹没了膝盖,小路上一排一排的脚印好似被什么人用锄头挖掘出来的沟壑一般,两旁高高的悬崖,中间是深深的峡谷,旁的地带偶尔也会出现一排一排的梅花印,那是猎人带着他们的猎犬在这大雪之际进得山里寻觅他们所想猎取的猎物。
那猎犬不似这儿穿着人们做的稀奇古怪的服装,疏得整齐的毛发,依偎在主人的怀抱里。猎犬都凌乱着呢,但却不失那天然的可爱,它们只想猎取最好的猎物来获得主人的好感,偶尔也会撒撒娇。
记忆中的太多太多我都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对他的依念,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如此现实的社会中,可能说得不对,不是这个社会有多么的现实而是这个社会的人铸就了这样的一种风气,在这样的一个生活环境中我们不能做到评价别人或者完善自己,那么我们只能从回忆中来找寻,找寻我们所经历的所难以忘怀的快乐,当你回头时才会发现,不论你现在多么的充实,假使在你的生活里面没有了回忆,那将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所以请让我们把回忆好好的珍藏在自己的心里,偶尔用只属于自己的钥匙打开来欣赏、来回忆、来安抚我们那一丝澎湃的心潮。
一场从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让气温骤降了10°C,把人们一下就从暖和的阳春三月推入了寒冷的深渊。走在上班的路上,刺骨的寒风直往人的衣领里钻,恨不得把厚厚的羽绒服都穿透,侵入人的五脏六腑。20xx年的冬天终于在人们的期盼与不欢迎中隆重登场了。冬天,又一个冬天来了,那些记忆中的“冬天的故事”一下涌入了我的记忆。
一、储冬菜
传承了几千年的“秋收冬藏”,让家家户户在初冬的日子显得特别忙碌。“立冬起菜”,萝卜和白菜起回家了,还要把他们藏在菜窖里。记得我家的白菜窖在西墙根向阳的地方,是一个长方形地下室,说是地下室,其实没有砌墙,就是一个大土坑。它长约3米,宽约2米,上面覆盖一层厚厚的高粱秆,再盖许多土,保温效果特别好。里面先用砖头做支架,上面放一层高粱秆,放一层白菜,再放高粱秆,再放白菜……总共放七、八层呢!白菜放在菜窖里,每天要揭开窖口通风,晚上再盖好。萝卜窖是一个圆形的筒状入口,下面分别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掏一个土窑,里面放白萝卜、胡萝卜和苋菜。挖菜窖是父亲的活,他一锹一锹地把土从窖里扔到上面,一会就汗流浃背了。只见他脱掉外衣,露出一件打了补丁的绒衣,一边擦汗一边继续挖着。又过了一会,也许他累了,就蹲下身子,掏出随身的旱烟和纸自制一根卷烟,然后津津有味地吸起来,仿佛那一吸就会把所有的疲劳完全释放。有时,他也会对正在旁边和妹妹们玩土的我喊:“大妞,去给爹倒碗水来!”我于是就乐颠颠地跑回屋里,让奶奶或妈妈倒半碗水,小心翼翼送到菜窖边。看着父亲喝光我倒的水,心里总感觉自己比妹妹们用处大,美滋滋的。萝卜窖的挖法和白菜窖不同,由于下面地方小,土要用柳条筐一次一次地吊上来。两个窖估计要一周左右才能挖好。
菜窖挖好了,然后就是全家总动员——储菜。父亲在下面放菜,奶奶在窖口给父亲递,妈妈用大筐挑,我和二妹往筐里装。两个小妹妹还不会干活,但她们很懂事,这时是不会捣乱的。储存的这些菜就是我们全家一个冬天的维生素来源。
二、发酸菜
“小雪腌菜”,冬菜中的一等品下到菜窖后,剩余的次品就要做成各种腌菜了,有辣萝卜条、咸菜和酸菜。其中发酸菜的场面是最壮观、最有趣味的。找一个风和日暖的日子,大家庭里的几个妇女都聚在一起。发酸菜的原料一般都用苋菜,也可以用大白菜或圆白菜,听奶奶说,在困难的时候,他们也用过黑豆叶,但我没见过。那时,家里的分工一般是二大娘在大缸里洗菜,妈妈在笸箩里放个小菜案,负责剁苋菜樱,奶奶拿一个大瓷盆,用擦子把苋菜疙瘩擦成长丝,再让妈妈切成小片。他们三个配合默契,有条不紊,俨然是酸菜作坊里的工人一样。那天爹或二大爷要负责一直挑水,因为洗菜用的水相当多。快到中午我们放学的时分了,妈妈和二大娘便各自回家做饭,吃过午饭,发菜继续进行。经过大半天的辛勤劳作,苋菜疙瘩和绿樱变成了绿白相间的菜屑。
这时,二大娘已经把缸清洗干净,导入菜屑后,加水,同时用擀面杖不停地搅动,然后把水倒掉。一次、两次、三次……直到水没有了绿色,变清了,就表示菜已经洗干净了。这时,再把早已准备好的几个柳条筛子拿出来,清洗干净后,就可以把菜屑用笊篱捞进入去沥水。这时,冬天那用绳子也拴不住的夕阳,已经靠近西山了,今天的发酸菜工作也就结束了。
第二天,妈妈先把昨天洗菜的大缸再清洗一次,把它放在屋里,然后把沥了一夜水的菜屑装入大缸,一边装,一边还要用擀面杖戳实,直到离大缸的口一尺来高。这时,奶奶早已找好了几根长长的高粱杆,把他们截成大缸直径长短,一根挨一根的排好,上面压一块大大的石头。最后加水,放入花椒、八角和少量食盐。这时,整个发酸菜活动留结束了,这缸菜是第二年春天吃的,叫凉酸菜。如果菜屑太多,没装完,就把剩下的装入一个小陶罐,放在灶台上,和上面做法一样,只是最后加的是热水。这罐酸菜菜一周左右就可以吃了,就叫热酸菜。
奶奶发的酸菜在巷子里特别有名,又酸又脆。记得有一年,县里工作组派饭到我家(不是谁家都可以派到,选家里干净,妇女做饭利索的人家),那个戴眼镜的干部吃了我家的酸菜,第二回还点名要到我家吃饭呢!
三、打煤糕
如果说发酸菜是家庭作坊式的劳动,那打煤糕就是轰轰烈烈的大生产。也是在一个暖和的晴天,上午放学时,老师说一句,下午记得带工具,分组打煤糕!霎时间,教室里便一片欢呼!那时候,学生对成绩没那么看重,我们都以不上课为最大快乐。打煤糕从四年级开始,以班为单位,按人数多少分几个组,男生带铁锹,负责铲煤、铲土、和泥、铲泥;女生两人带一个柳条筐或一个水桶,负责运煤和土,还要抬水。劳动开始了,男生把煤和土分别铲到女生筐里,女生抬到操场的指定位置。煤和土按照2:1的比例和匀,土必须是黏土,棕红色的那种,黄色的、里面有沙土的是坚决不能用的,会使煤糕不能凝在一起。然后男生把和好的煤和土中间铲成凹形,女生把抬来的水倒进去,男生开始用铁锹从四周往中间盖煤和土,要一点一点地盖,一不小心,水就会从某个地方流出,流成一道黑色的河。那时,所有男生就要全力以赴抢着去铲土和煤,堵住缺口,不让它泛滥。待到煤、土、水全部和匀,一个男生就拿上铁锹自上而下,一下一下地劈那堆泥。每人二十或三十下视年级不同而定。够了数,换另一个男生继续劈,那时我是多么羡慕男生呀!感觉那个的动作帅极了,仿佛他们不是在劈泥而是在改造整个世界。如果哪个男生正好去了厕所,或干别的活去了,我就立即拿上他的铁锹,去劈几下,可又总是会被男生骂,丫头片子,就你那样劈,太阳落山也打不完煤糕。老师为了安全,也不让我们女生随便劈泥,那时,心里真恨自己没转世为男生,也恨老师自己是女生却不向着女生。
我们小组的泥终于和好了,这时,学校的一位男老师已经拿着煤糕模子在操场的指定地方等候了,一个男生用铁锹把和好的泥铲上,运到煤糕模子里,老师手中拿着一把小铲,三下五除就把煤糕抹出了光光的面,真像一块方形的蛋糕。于是,拿起模子,换一个地方,另一个男生立马又铲过来一锹泥,又一块煤糕就抹好了……直到太阳偏西,一大堆泥终于都变成了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煤糕,那横看成行,竖看成列的阵势,仿佛是一队士兵在等待检阅。这时,男生就可以美滋滋地收工回教室了,女生还要负责打扫场地,给男生去煤堆擦铁锹,看着他们趾高气扬的样子,真是恨不得诅咒他们下辈子、下下辈子都转世为女生,让他们为我们擦铁锹。
打完煤糕后,隔十天或半个月,当一场东北风吹来了太平洋上的湿气时,天空遮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色大幕。这时,老师走进教室,命令一声:“搬煤糕了!”我们便雀跃着飞出教室,排成一行,仿佛一条长龙,从煤糕阵地直到教室。那灰色的煤糕开始在长龙间传递,一块、两块、三块……“咣”一声,小个子女同学大概体力不支了,一块煤糕掉在地下,摔成了几块,还差点砸到她的脚,她蹲下身子,“呜呜”地哭了。老师赶紧过来安慰,“砸到了哪?没有啊,没事,煤糕碎了正好填火呢!你歇会,老师替你。”说着,老师接过了另一个女同学递过来的煤糕,传递继续进行着。大约一个小时,我们班的煤糕胜利搬完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个脸被自己抹成了花猫脸,那个的手上满是煤黑,但大家也不去洗,就在刚刚空出的操场跑着、跳着、追逐着。
那边初中的大哥哥们在用小车给低年级的小同学推煤糕,大姐姐们也在搬,他们干劲冲天,让冷风失去了威力,使整个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起来。
四、冷
一操场的列兵终于在全校五个班级同学们的努力下清零了。可一直等到第二天,还没见雪的踪影,第三天,西北风来了,吹散了满天的阴云,太阳出来了,可是冷得厉害,在院子里站一小会,凛冽的寒风吹在人的脸上,如同刀割一样疼;吹进棉衣前襟的缝里,仿佛要穿透皮肤。整个人感觉就像要被冻僵似的。那时的孩子可怜,身上只一套棉衣棉裤,里面没有秋衣、秋裤,外面也没有罩服。这套棉衣裤从上身一直穿到过年,洗了接着穿,过年穿的干净一点也就是了,里面自然也就成了寄生虫的繁殖地。棉鞋是妈妈做的大头鞋,可坐在教室里依然挡不住寒气,经常是上半节课,出来跑步,脚发热了回教室继续上课。
我们的学校是天主教的经堂院,教室全是前高后低的大瓦房,黑板前生一个用砖头搭架麦秸和泥的“霸王火”,后面的同学根本就体会不到火的热气。我的右手至今还留着当年冻疮的疤痕,可那时,谁的脚上、手上能没有冻疮呢?听说用茄子苗、辣椒苗、麻雀粪、麻雀脑子洗手能治冻疮,家里就给早早的备好,可到了冬天,还是抵不住冻疮袭击。记得同班有个同学的手肿得像两个红红的馒头,小指根部全化了脓,直往外流黄水,爸爸带他去了很多次医院才治好。那时的冬天,冷就像恶魔一样缠绕着我们,真盼着这漫长冬天能快点过去,迎来一个暖和的春天!
五、吃炒面
如果说冬天还有那么一丝值得怀念,那就是吃炒面了。别提雪,我童年的记忆里,雪带给我们的不是快乐,而是更厉害的好冷。俗语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一场雪过后,那呼呼的西北风直刺人骨髓。男生戴上了堵耳朵的棉帽子,家境好点的会买一顶“火车头”帽,如果前面再安一颗红五星,那就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了;女同学用方头巾把头裹紧,可还是冻得清鼻涕直流。雪后,扫雪是必须的,尽管很多同学的手上都有冻疮,可大家谁也没有请假,都在寒风中紧张地劳动着。因为大家明白,偷懒会更冷。放学回到家,看到父母、奶奶都在扫雪,自己又怎么好意思独自抱住火炉取暖呢?真的,在我的记忆中,父母没有陪我们堆过雪人,更不舍得让雪把棉鞋湿透。所以,对雪,我的心中只有敬畏,只有想不见却不能不见的痛。
那时的冬天除了冷,那就是想吃,什么都想吃,做完饭后在灰烬里糊几个红薯、土豆、哪怕是胡萝卜都是我们的美味,而炒面就是我们的最爱了。那时的炒面,不是现在把面条煮熟用鸡蛋或肉丝和豆芽炒熟,是用玉米、黄豆和红枣做原料制成的特色食品。有一天放学,刚进大门,就闻到炒香味,不用问,要做炒面了。进门一看,果然,妈妈在炒玉米,我顾不上烫手,先抓几个塞到口里。一锅接一锅,一共炒十斤玉米,二斤黄豆。然后掺入一些红枣,少许糖精,送到磨坊,最多第二天,就可以吃到入口生香的炒面了。
炒面的吃法三种,最简单的就是抓起来直接送到嘴里,红枣的甜味和黄豆的香味充斥着整个味蕾。不过,干吃最大的坏处是容易呛着,所以拌着吃才是最惬意的吃法。把炒面放在碗里,导入少量水搅拌,一会一碗香喷喷的炒面就拌好了。拌好的炒面,色泽红润,无论吃多快都不会呛。炒面也可以用温水稀释后煮粥,里面如果放点芝麻,那就更加口舌生香了。
眼下冬天虽然来了,但超市琳琅满目的新鲜蔬菜和各种各样的食品,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暖烘烘的,让人觉得过往的寒冷和饥饿仿佛恍如隔世。不经历苦难就不会懂得珍惜,让我们在回忆的同时更加珍惜今天的“暖冬”吧!
小的时候在北方,每到冬天,经常遇到下雪的天气,漫天飞舞的雪花,整个城市一瞬间被纯洁的白色覆盖,脚踩在地上,发出咯吱的声音,一步步,留下了厚厚的脚印,又或者,和小伙伴们堆雪人,打雪仗,享受着无限惬意和快乐这是我童年在冬天里美好记忆的缩影,也是心中对家乡和冬天的无尽想念。
当然,在立冬那天,奶奶也会为我和表妹包好大大的饺子,热腾腾的充满着诱人香气,每当这时,奶奶会微笑着招呼我们坐下来,在饭桌不远处,爷爷会把蜂窝煤炉子烧得暖暖的,在上面还烤着甜甜地红薯,爷爷递给我,笑呵呵地说:宁宁你看,这个白薯多甜,快吃吧,小心烫!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品尝到了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祖孙两代围着火炉,吃着香喷喷的饺子,感受着无比温暖和幸福。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匆匆走过,许多事都在改变,公主也在时光中慢慢长大,看到她,仿佛就是自己儿时的缩影。那些关于家乡的岁月,那些童年时光,那些记忆中的冬天,是我心中不改初衷的永远。
冬天是寒冷的,可是梅花却在寒冷的冬绽放它的美,它很勇敢,它不和百花争春,它不畏严寒,在雪白的世界里透了点粉红。对,人不应该也像梅花一样么?那样坚强。
在我们做的一件困难的事时,错了,不应该用困难来形容我们的理想,虽然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说一两句话就可以实现的,不是很容易,在平坦的路上,的确很容易过,但是一旦路变曲折了,还有那么好踏过去么?所以,我们需要努力。其实我很喜欢冬天,可是一仔细想想,头脑里却不能描绘出很美得冬景,但是,头脑里出现的冬天还是雪白的一片,而且还总是一望无际的。
每次想到冬天,就会想到梅花,我很佩服梅花,不但不去争春还非常的坚强,你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去学吗?冬天看到你绽放的美丽,我们也会更努力的。
冬天,寒冷,不正如在实现自己理想时所遇到的困难吗?冬天,一个季度,也就是寒冷也会持续这么久,但是我们都知道,过了冬天,迎来的不就是春天了吗?现实生活中也是有很多的,不克服困难又怎么能迎来成功呢?所以我们加油!如果,在困难面前低头,我们又该如何去迎接理想被实现的到来呢?冬天是很寒冷,但是我饿美女都知道冬天过了春天就来了。
记忆中的冬天雪白的一片,大家都穿着厚厚的棉袄。我们要学会在冬天里的坚强,我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应该是要很努力的。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果是胜利还是失败,在知道的结果之前,我们该拼拼。即应中的冬天,美,这是理所当然的。
冬天,我记忆中的与众不同。
冬天来了,冬天来了!
我们脱去美丽的秋装,换上厚厚的棉衣和棉鞋,戴上漂亮的围巾和帽子,奔向田野,去寻找冬天。冬爷爷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东躲躲,西藏藏,我们怎么也找不到他......
今天,我刚起床推开窗户一看,哇!好大的雪啊!我穿上衣服急忙往楼下跑去,看见白雪就像厚厚的棉被一样盖在了车上、地上、还有草坪上,好美啊!
企盼像寂寞的祈祷,雪落也无声,早春的午后,天地间蓦然旋动一派苍茫。无雨的秋,一路凄迷走过无雪的冬季,却撷来世间所有的白色花瓣,从天亮到天黑再到天明,无数季节的手在舞蹈。
“冷啊!冷!”鹦鹉在笼子里大喊大叫,“饿了!要吃虫!要吃虫!”大冬天的,哪里来的虫子?没把它煮了吃了,就算是幸运了!一个冬天的早晨,小蔡叔叔坐在椅子上,思考着活下去的方法。
北国冬日,向来是彻骨严寒,是人的内心如寒冰一般,但这个冬天,却如阳光般温暖,唯美题记有时,静静的,向着天空憧憬,向往着未来,光明;嗅嗅大自然的气息,清香淡雅,那么怡人。体验生活的空廖。
冬天到了,呼!呼!刮起西北风。织里街上的行人穿的胖胖的,小朋友们更是厚厚的棉袄,和宽松的羽绒服,脚上穿着保暖的老棉鞋,个个像活蹦乱跳的小企鹅。人们不知何时不自然的都换上了冬衣。人们赞春天,赞夏天,赞秋天,似乎对冬天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无所谓褒贬,尤其是北方的冬天。
记忆中的冬天是伴随着雪花。来南通后,冬天极少下雪,1月17日南通忽然下大雪了,使我感到意外的惊喜。南通的天气就象娃娃的脸,上午还是天高云淡,下午就大雪纷飞了,教室里同学们都争相探出头,与久违的雪花打着招......
★ 记忆中的姥爷散文
★ 记忆中的你的散文
★ 记忆中的母亲散文
★ 记忆中的窗户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