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从建构主义教学观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共含9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pldl”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从建构主义教学观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最新的教学理论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它对教学有着独特的见解,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通过分析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创建以“主动建构”、“合作学习”和“多边互动”为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局面,旨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作 者:侯民吉 HOU Min-ji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公外部,湖南,吉首,416000 刊 名: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7(5) 分类号:H319.1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理论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后现代主义教学观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文章分析了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评价体系等几方面说明其受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影响,并指出其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所带来的挑战,只有做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术更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才能实现.
作 者:朱茜 龚献静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外语系,湖北,武汉,43007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 分类号:H3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教学观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教学目标从测试学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效力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的英语习得能力显著增强.本文从分析一套诊断性大学英语试题的写作部分入手,通过分析作文与试题其他部分的相关性,以及试题的信度和效度,并对实验班和参照班进行比较,从中得出结论: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学生的实用英语写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作 者:何善秀 杜默君 HE Shan-xiu DU Mo-jun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刊 名: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年,卷(期): 23(6) 分类号:H03 关键词:英语写作 教学改革 测试从阅读理解过程谈大学英语课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一种输入功能,通过阅读可以得到必要的.语言输入,从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随着阅读理解的重要性逐渐得到认同,广大有识之士都在研究如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将从阅读理解过程的层面来探讨大学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在阐述阅读理解过程的理论之后,提出了坚持课文整体教学等有关教学方法,论述如何利用课文阅读材料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乐趣.
作 者:黄丽华 HUANG Li-hua 作者单位: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刊 名: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8(10)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阅读理解 课文教学 图式理论从输入与输出假设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本文探讨了输入与输出假设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以及英语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提出应在强调阅读输入的基础上,重视英语写作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作 者:彭勤 作者单位:平原大学基础部,河南,新乡,453003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7 “”(32) 分类号:H3 关键词:输入 输出 阅读 写作教学试析从英语教学理念的变化谈大学语用教学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我国的外语教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文章在回顾我国英语教学理念及方法变化和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英语语用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应用问题。通过分析语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明语用教学意义重大,并进一步提出了我国英语课堂上应用语用知识教学的一些建议。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理念方法;语用能力;语用教学
从新中国建立至今,我国的外语教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以语法教学为主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教学方法从语法翻译法,到以交际教学法为指导,再到以任务教学法为主,多种教学法并重,这些变化都体现出外语教学越来越适应世界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语用教学正是适应了这样的要求,外语课堂上不应是“满堂灌”的教授单词和语法,而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同时与交际紧密相关的西方文化知识也应是外语课堂的必要教学内容。
一、我国英语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变化和发展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其制定和修改是基于当时流行的语言教学理念,因此,能够折射出英语教学指导思想及教学方法的变化。在1962年我国公布的第一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今后阅读本专业英语书刊打下较扎实的语言基础”。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英语学习和教学侧重英语阅读,以单词、语法为主。到了20世纪80年代,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阅读能力仍被放在教学首位,但综合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重视。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学习的内容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阅读或是翻译,而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语言知识的学习为使用交际服务,教学方法不拘泥于一家之言。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语法翻译法在我国的英语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直占有主导的地位。它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要背诵语法规则,背诵词汇,根据语法规则做翻译练习等。由于语法翻译法便利易行,对教学环境和设备以及教师的水平和能力要求不高,教师只要掌握了外语基础知识,不需要什么教具和设备,就可以拿着教科书教学,因此,在当时的国情下语法翻译法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今天的英语教学中。然而语法翻译法过分强调语法和翻译的作用,材料脱离实际,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低,难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并被逐渐介绍到我国,很快被应用到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口语教学。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而任务教学法是在交际法被广泛采用的历史背景下,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为基础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新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如今,任务型教学被广泛应用到我国的大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并结合基于网络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使得英语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大学英语教学方向的大改变,真正保证了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这也是我们要施行语用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
二、英语语用教学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相关之处。Leech(1983)将语用学分为语用语言学(pragmalinguistics)和社会语用学(sociopragmatics),语用能力则相应分为语用语言能力(pragmalinguisticcompetence)和社交语用能力(sociopragmaticcompetence)。语用语言能力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社会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更高层次上的语用能力。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表达应正确、得体,能够有效地使用和理解语言。
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不同,具有较高的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同时也具备了较高的语用能力。语用知识隐含在说话人的话语之中,通过词汇、语法或是句法在动态的语境中折射出来。“语用功能知识及其相关语境因素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隐性的。即便长期处于目的语语境中,学习者也很难注意到它们”。英语语用能力的高低受语用意识的影响,并且二者显著相关。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生的语用意识程度不高,他们的语用能力并没有因为其所具备的词汇、结构和语法知识的增加而提高,语用失误在中国学生的目的语交际中普遍存在,而且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都可能在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 这样的结论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我国的语言环境决定了外语学习者缺乏与本族语者的语言交流,也不像一些二语国家那样具有目标语练习和使用的机会。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使用外语的主要场合是在课堂上,因而课堂语用教学是学生获取语用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外语课堂多是大班教学,一个教师要负责教授几十个学生,教师和学生又都面临考核、考试、升学等各方面的压力,所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通常会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非实际英语语用能力,课堂上的多数时间和精力被花费在单词、课文的解释和句子结构的分析上。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具有很高的语言能力,词汇丰富,语法功底厚实,阅读和写作能力强,会做题、会考试,但是交际能力相对较差,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表现出语用知识和能力低,频频出现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障碍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入相关语用知识的学习,以达到语言的交流准确、流畅的目的。
那么语用教学是否可行呢?国外的相关研究得出结论:语用知识不仅可教而且有效。Kasper&Rose在研究中介绍了三种课堂语用习得模式:第一种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目的语输入和使用目的语附带习得语用知识;第二种是以语用教学为目的有计划的提供元语用信息的显性教学;第三种是间接提供元语用信息的隐性教学。Rose在总结语际语用教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虽然有些语用知识很难教,但总体来看很多语际语用特征是可教的。二是与没有教学干预相比,专门的语用教学是有效的,对学生的语用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相反,在没有教学的条件下,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在很多方面得不到充分发展。三是就语用教学方法而言,整体来看,以提供元语用信息为主的显性教学比不直接提供元语用信息的隐性教学效果要好。
国内学者也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认识到语用教学的必要性。他们在结合中国外语学习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认为,通过课堂教学,增加语用输入,可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培养语用能力。国内在教材的编写方面越来越重视语用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加入背景知识和文化常识的介绍,设计口语练习的环节,注意练习多种表达方式等等。大型的考试中(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越来越注意语用能力的考察。
三、语用教学的课堂应用
在英语课堂中加入语用教学已成为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显性与隐性教学都在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方面发挥着明显且重要的作用。
显性的课堂语用能力教学模式包括:提供元语用信息、提供真实语境、提供交际机会、提供纠正性反馈。教师在明确教学目的后,向学生提供元语用信息,以增强学习者的语用意识。教师所提供的元语用信息应包括两个方面:语用语言知识和社交语用知识。之后教师提供或设置语言使用的真实场景,让学习者在语境中熟悉语言使用和用法的匹配。输入过后是学习者进行输出的阶段,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或任务(如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复述故事等),让学习者把所学的语用知识输出,同时教师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
隐性的语用教学包括观看英语电影,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辅助教学,举办中外文化知识讲座,开列文化知识书籍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体会语言的真实使用情景,学习本族语者地道的英语表达,深入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一定程度上抵制母语对于外语学习的负面迁移作用,理解误会的产生与化解,达到不同文化间的自由沟通与交流。
在教学中应注意,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进而达到提高语用能力的目的,在增加有效输入的同时也应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增加有效输入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注意利用教材,从中提取相关的语用知识。在学校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手都会有至少一本的教材,这是教师们使用起来最方便的教学材料之一,或讲解或引申,都可以使语用知识的教学融入英语课堂中来。而在不拘泥于教材的同时,在教材内容之外,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展开隐性语用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学习策略方面来讲,提高学习动机,缩短与目的语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助于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情感和认知两方面更好地学习语言。
四、结语
时代的发展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发生着变化的今天,语用教学的使用与推广是大势所趋。关于语用教学的研究虽有了一定进步,但还需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加以完善,在教学方法的实施,以交际语用能力为导向的教材编写,教师自身语用能力的提高,学生语用认知过程研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同时,科技的发展大幅度的丰富了课堂教学,基于网络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如何加以利用也是语用教学要研究的问题。
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角度谈大学英语教学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启示
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一直是外语教师探讨的热点.本文试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实行的分级教学,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有效的提高大学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作 者:聂爱明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刊 名: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年,卷(期): 9(10)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分级教学 教学方法 学手段--从我的一堂英语研究课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南京市第一中学 黄 侃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关键的是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而应实实在在地落实于我们的行动。最近我执教的一堂英语研究课,就是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去设计和实施的。
一、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传统教学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新课程需要我们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限的一次公开教学中,如何体现这样的理念?
首先,我让学生自主确定教学内容。接受了南京市教研室领导要我执教的英语研究课的任务后,我没有机械地按照教材编排定内容,也不是根据教师的个人好恶一厢情愿地定内容,而是把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规定单元内确定教学内容。学生议论纷纷,情绪很高,最后选定了Unit21 Lesson 82。说实话,我在内心想上的不是这篇课文,而是 Unit23 Lesson 90 A Famous Person。因为本课是关于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和电脑发展史的热门话题,不仅我本人感兴趣而且还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背景资料。但我理解学生的选择,因为Lesson 82介绍的是贝多芬如何创作他的《月光奏鸣曲》,这一题材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我尊重学生的选择,他们自己选定的教学内容,学起来一定更加投入。让学生自主确定教学内容,可以操作的范围不是很广,因为毕竟还要以教材为依据,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但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应该是可取的,因为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
其次,我让学生主动挖掘课程资源。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高涨,围绕贝多芬寻找了大量背景材料,有图片,有人物资料,有英语方面的音乐术语,还有贝多芬作品的VCD。学生寻找材料,是为公开教学作准备,实际上也是提早进入了课文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当然我也事先为他们精心设计了一份预习材料,课堂教学的时候,凡是学生提供的材料,我都一一注明提供者的姓名,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尊重,也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开放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封闭色彩:内容是封闭的,局限于既定的教材;时空是封闭的,局限于45分钟的教室;信息流向是封闭的,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新课程倡导的教学,则是一种开放的教学。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离不开课文,但不能唯课文是瞻。在这一次的公开教学中,除了看录像、观图片、学课文以外,我还引入了拓展性阅读,让学生了解《月光奏鸣曲》的背景,提供了部分英语方面的音乐术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作为家庭作业的一项内容,要求学生浏览有关介绍贝多芬的网站。教材改革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教材不能没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有时候难免表现为一定的滞后性;教材改革的方向之一是概括、简约,突出主干,留有余地。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实教学内容。
其次是教学过程的开放。如前文所说,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学生的学习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翻阅书报杂志,登陆互联网络,向家长和朋友请教,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作了大量的准备。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全方位的学习能力锻炼的过程,也是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准备学习过程,比后面45分钟的课堂教学更为重要、更有意义。课堂教学的时空毕竟是有限的,高明的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向学生的生活过程开放。
第三是教学过程信息流向的开放。传统教学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而实际上,随着学生学习渠道的日益多元化,师生信息反哺的现象比比皆是。坦率地说,关于音乐,学生所懂得的要比我多得多。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不是以信息传播者的身份出现,而是担当着课堂组织者的身份,调控师与生、生与生、生与师之间的信息传播。例如,音乐的有关知识、世界著名作曲家的资料、音乐的有关术语,主要都是在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过程信息流向的开放性,在公开教学中,我沿用了平常一直在使用的一些做法:设立Hot Seat(热椅子),让一位同学做“热椅子”,其他同学围绕教学内容向他提问;“热椅子”上的同学不会回答的,可以向其他同学或老师求助。拓展性阅读的时候,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快速阅读补充材料,然后进行相互交流,信息互补,以达到准确回答老师问题的目的。既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信息交流的习惯。
三、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体现多元目标指向的过程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改变就课文教课文、就语言教语言的做法,体现多元化的目标指向。
首先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习语言。在公开教学的起始阶段,我就安排了一个长达2分30秒的介绍音乐家莫扎特的录像,让学生观看,了解人物介绍的基本形式。这既是学习本课内容的一个热身(Warm- up),也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习语言的一个必要环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外语教学被简单化为语法的学习和单词的记诵,教学过程仅靠纸笔和口耳展开,效果并不理想。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看录像、动画、图片,读补充材料,进行信息交流,根据教材线索填写表格,使英语学习远远超越了常规的听说。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感觉、想象、交流、归纳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其次是把语言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过程。如前所说,外语教学的课程目标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多个方面,外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指向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本次公开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有意识地注意了这一点。例如,结合教学内容,我在课文内容之外补充了部分音乐的术语,以及两位著名作曲家的生平介绍,让学生略作了解。应该说,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就是学生语言知识不断丰富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水平,我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肯定性评价,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再比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课堂上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交流,这就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资源策略、交际策略的训练。这样的策略是成功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同时也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础是每一个教师的每一次教学过程。只有真正在我们的每一次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到实处,课程改革的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学生素质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附公开课简案: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Junior Two
( Teaching for 45 minutes )
Name: Huang Kan
Date: 14th April,
N. sts: 53
Level: Junior 2
Introduction: This passage is a material which I chose from 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2B. It is an informative article that helps the Junior Two students to learn a little about Beethoven, who w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musicians in the world. Time is 45 minutes.
Aim: To learn how to talk about the past experience.
To practise and consolidate compound sentences and reflexive pronouns.
Objective: By the end of this lesson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Know how The Moonlight Sonata was composed.
2.Know some musical terms and personal files of some other famous composers such as Sehubert and John Strauss.
3.Know how to use reflexive pronouns correctly.
Topic: Unit 21 She taught herself. (Lesson 82 The Moonlight Sonata)
Procedure:
Step1: Warm up:
Watch video for 2 minutes.
A volunteer sits on the hot seat to answer ten questions raised by his/ her classmates about the video
Step2: Play CD of the music. When playing, have the students close their eyes and feel the music---The Moonlight Sonata. Then ask them to enjoy some different pictures of Ludwig von Beethoven. Then discuss what they feel, i.e. happy, sad, comforting, etc.
Step3: Ask the student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Beethoven.
Step4: Listen to the tape of Lesson 82.
Step5: Brainstorming
Show the students some drawings and let them try to talk about the drawings.
Step6: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diagram according to the clue to the story.
Step7: Ask the students to do some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ep8: Use PowerPoint to do some extensive knowledge---musical terms..
Step9: Let the students enjoy some music composed by Sehubert and John Strauss and talk about them.
Step10: Summary
Today we have learned something about Beethoven. We also learned how The Moonlight Sonata was composed by Beethoven. We enjoyed some masterpieces composed by Sehubert and John Strauss. I hope all of you will like this text.
Rationale: I chose to use this material because I found most of the students preferred this topic. It is not only practical but also significent. In my teaching plan, I used PPP teaching methodology. That is Presentation, Practice and Production. Through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get some ideas of what they read. Practise asking and answering the questions will help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text better. I hope everyone can benefit from this material.
从人本主义教育观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利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和情感教育教学理论,探讨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的必要性和策略.把写作作为师生之间感情沟通的桥梁,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自由的心理氛围,让写作教学成为促进学生英语水平全面提高的一个平台.
作 者:王凤 WANG Feng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65 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6 20(7) 分类号:H319 关键词:人本主义 情感教学 写作教学★ 教学改革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