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的崇高美学理论新探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小黑兔r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席勒的崇高美学理论新探(共含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黑兔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席勒的崇高美学理论新探

篇1:席勒的崇高美学理论新探

席勒的崇高美学理论新探

作为德国古典主义美学思想的代表,席勒是继康德后对崇高美学做出完善探讨的美学家.本文基于席勒的人本主义美学观,从席勒对人的心灵的完整性的论述入手,对席勒的崇高美学思想做出新的评析.文章认为,和康德的崇高美学对道德理性的.关注不同,席勒更注重现实人性的自由实现和解放在崇高美学中的意义.

作 者:姚君喜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艺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刊 名:兰州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ZHOU COMMERCIAL COLLEGE 年,卷(期): 19(6) 分类号:B83-06 关键词:席勒   崇高美学   新探  

篇2:席勒的形式美学思想

席勒的形式美学思想

在席勒美学思想中,形式的概念既指先验形式,也指作为“活的`形象”的和谐形式,但主要是指“活的形象”.席勒借助于先验形式的概念来阐释美的观念,而借助于“活的形象”来阐释审美意象.席勒把对形式的审美提高到审美人类学的高度,认为对形式的审美可以培育健全的人性,进而建立民主政治,不过席勒对形式的美育功能也没有过分夸大.

作 者:王天保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 刊 名: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HUMANITIES SCIENCES) 年,卷(期):2003 22(4) 分类号:B83-0 关键词:席勒   形式   先验形式   活的形象   人性  

篇3:歌德与席勒美学思想之比较

在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狂飚突进”运动中一大批青年文学家在德国涌现,文学进入繁荣时期。歌德与席勒正是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所产生的杰出的领袖,他们将德国民族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共同奠定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他们“各在自己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黑格尔评价他们说,“席勒和歌德都不仅是他们时代的歌手,而且是范围更广泛、意义更深刻的诗人。”朱光潜也说,“由于两人合作,有意识地走古典主义的道路,不但把各自的文艺创作推进到高度的成熟,而且也替德国建立了一种辉煌的民族文学。

”由于受德国现实阶级关系、社会政治状况以及哲学观点等方面的影响,歌德与席勒的创作和理论上则是既有联系又相区别。

歌德(1749—1832)深受德国启蒙主义者赫尔德的影响,他积极参加狂飚突进运动,并培养起对民间文学、荷马史诗和莎比亚作品的强烈兴趣。由于具有资产阶级的革命与妥协双重矛盾,歌德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脱离了狂飚运动,走向了追求古典文化、宁静和谐的道路。在文艺美学思想上,他接受了狄德罗、莱辛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他们的唯物主义、现实主义观点。从总的方面来说,歌德的思想倾向是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的,并表现在他的许多文艺理论主张上。

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上,歌德认为艺术既服从自然,又超越自然。艺术家“应该遵循自然,研究自然,摹仿自然,并且应该创造出一种毕肖自然的作品。”但是,“摹仿自然”并不同于完全的再现自然,而应有所超越,对自然进行艺术加工、改造,发挥作家的主动性。所以,他提出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可见,歌德在处理文艺与现实关系的问题上,是持辩证的、现实主义的态度。

关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古典主义”实际上指的是现实主义。对于歌德本人的创作实践来说,很难讲是现实主义的,还是浪漫主义的。在创作上,他从浪漫主义到古典主义,追求的是二者的结合,但他的主要思想倾向还是现实主义的。在《歌德谈话录》中,他谈到古典和浪漫的问题,并明确说明“我主张诗应采取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则,认为只有这种创作方法才可取。”歌德认为如果过分迷恋浪漫,会使这种文学坚强、壮实、精干的那一面被误解或受到损害。因此,他大力提倡古典主义,反对病态感伤的浪漫主义。

在文艺理想方面,歌德崇尚“显出特征的整体”,在创作方法上主张从特殊到一般。歌德把显出特征作为衡量艺术美的重要尺度。“显出特征的艺术才是唯一真实的艺术。只要它是从内在的、专注的、注重个性的、独立的感情出发,来对周围事物起作用,对不相干的东西毫不关心,甚至意识不到,那么,不管它是出于粗犷的野蛮人之手也好,还是出于有修养的敏感的人之手也好,它都是完整的,有生命的。”恩格斯认识到他“时常发出一些浪漫的怨言”但是,“歌德过于博学,天性过于活跃,过于富有血肉,因此不能像席勒那样逃向康德的理想来摆脱鄙俗气;他过于敏锐,因此不能不看到这种逃跑归根到底不过是以夸张的庸俗气来代替平凡的鄙俗气。他的气质、他的经历、他的全部精神意向都把他推行实际生活。”恩格斯比较了席勒的重理想和歌德的重现实,说明歌德的主要倾向是现实主义的。

席勒(1759—1805)青年时期也受法国启蒙主义的影响,向往自由和平等。他常读莎士比亚、莱辛、狄德罗的作品。对于希腊文艺精神的认识,他全盘接受了温克尔曼的“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思想,把它看作德国民族文学所应追求的理想。1791年以后,席勒开始研究康德哲学,这使他的作品带有哲理化、抽象化色彩。虽然席勒在后期走向了古典主义,但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他的许多作品仍表现出理想化色彩,显现出他渴望实现美好人性、自由平等的愿望。席勒重视人的价值,重视审美教育,将感性与理性统一起来,这是一种进步,使美从康德的理性王国、神秘王国中摆脱出来。但是,他又常常深陷于“完美人性”、“善良意志”中不能自拔,沉湎于根本不能实现的浪漫理想中。在作方法上,虽然他对客观性也有所认识,但他仍提倡从主观、抽象的一般出发的路线,这和歌德的观点恰恰是相反的。

和歌德一样,席勒为建立新的德国民族文化而不断努力着,这使他将古代与近代相互比较,为新的文学寻求道路。席勒根据古代和近代人性的差异,从历史的角度将诗分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从质的规定性上说,所谓“素朴的诗”就是指“古典主义”即现实主义的作品;而“感伤的诗”就是近代的浪漫主义的作品。不过,不论古代还是近代,都既有素朴的诗,也有感伤的诗,还有交融着素朴与感伤的诗。他

说:“现实总是落后于理想,凡是存在的东西总足有界限的,只有思想才是没有界限的。素朴诗人要遭受一切感性东西所必须受到的限制,相反地,观念的自由力量必然要帮助感伤诗人。诚然,素朴诗人可以彻底完成他的任务,但是这个任务是有限的,感伤诗人固然不能彻底完成他的任务,但是他的任务却是无限的。”可见,浪漫主义在席勒那里占了很大的成分。

歌德与席勒创作的具体道路是不同的。基本区别在于歌德偏重于客观性、具体性,而席勒偏重于主观性、抽象性。不过,由于歌德和席勒两人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接触密切,思想上也往往受到对方的影响。比如,席勒对希腊古典文化的追求,使歌德也向往这种古典的美;席勒对美学理论的研究,使歌德也认识到理论的重要。同时,歌德对现实的重视,也使席勒逐渐从主观走向客观,注重客观自然的美,并试将主观与客观结合起来。

总之,歌德与席勒都是在德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做出过最大贡献的人,他们堪称德国民族文学的两大旗帜,是他们时代的伟大歌手。他们的文艺美学理论和文艺创作实践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篇4:论崇高理论的演进

论崇高理论的演进

文章以崇高理论演进过程中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朗吉努斯、康德、席勒、利奥塔德的崇高理论为代表,论述了崇高理论由提出到基本完备的演进过程.

作 者:杨阳 Yang Yang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刊 名:科学之友 英文刊名: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 年,卷(期): “”(18) 分类号:B83-0 关键词:美学   崇高   演进  

篇5:康德的崇高理论及其局限性

康德的崇高理论及其局限性

从给人崇高感的客体,能得到崇高感的主体,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形成崇高感的过程,得到崇高感后的效果等五个方面可以见出康德的崇高理论.在此基础上,把康德的崇高理论放在历史的.序列中,从上述五个方面可见出康德崇高理论的不足,及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尽管康德的理论有缺陷,但仍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地位.

作 者:许海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刊 名: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5(2) 分类号:B83 关键词:康德   崇高   成就   局限  

篇6:崇高的心理学释义及其美学价值

崇高的心理学释义及其美学价值

美学范畴既用来概括审美对象的不同美学特征,也用来表现人们的不同审美感受.美学史上对崇高这一美学范畴的论述多集中于对其本质特征的'探析,而对其作为审美感受、情绪体验时的心理特征的认识不够充分.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释崇高的话,纯粹精神的崇高可以称得上是一种高峰体验.

作 者:李妍妍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刊 名: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NING JUNIOR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3 20(4) 分类号:B83-02 关键词:崇高崇高感   纯粹精神   高峰体验   主体性   审美理想   无限  

篇7:档案馆理论与实践新探

档案馆理论与实践新探

【  正  文】

即便就世界范围来看,档案馆事业都称得上是一项既有极其纵深的历史、又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充满旺盛生命力的事业。对于档案馆的性质和功能把握,人们似乎已成竹在胸,而有时又有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然而,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却无时不在地影响和制约着档案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笔者在深入档案馆进行实际调研,以及学习借鉴国内外有关档案馆的著作、论文等的基础上,就档案馆的历史与现状、理论与技能中的重点问题作了较系统、全面富有创新的探讨。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一、档案馆的'属性和功能

档案馆的属性和功能是档案馆学乃至整个档案学基础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它虽然较为抽象和枯燥,但对其的认识与把握,又和对档案馆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利用等一系列具体、生动的问题的认识与把握息息相关。探究档案馆的属性和功能,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

(一)档案馆的属性

属性为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本题分别就档案馆的一般属性、本质属性及多重性进行了分析。

笔者认为,社会性、服务性、文化性、政治性、行政性、知识性、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性和学术性是档案馆的一般属性。一般属性虽然不能使档案馆和其他社会机构完全区别开来,但对它的研究是认知档案馆本质属性的基础,而且也有助于档案馆工作走出单一天地,开阔视野,广收并蓄,吸纳、借鉴社会上有相同禀性机构的科学理论和成功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通过收集、管理和利用对本地区或国家具有长期和永久价值的档案,为当今和未来的社会各项事业提供服务,是档案馆的本质属性。研究和正确把握档案馆的本质属性,有助于我们在档案馆工作中增强主动性和科学性,抓住主要矛盾,突出特点,发挥优势,更好地履行职责。

由于档案馆是个复杂多样的事物,它也存在属性上的多重性。多重性体现在:收藏性和利用性统一、行政性和学术性并重、政治性和文化性共存、开放性和封闭性结合、现实性和潜在性同在。分析、把握档案馆属性上的多重性,有利于提高我们辩证、全面地看待档案馆工作。

(二)档案馆的功能

功能,即功效、能力,是事物在一定的环境或条件下产生的有利的作用。本题将档案馆的功能分为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并分别作了阐述。

收集、管理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馆的自然功能。它是由档案馆的基本属

[1] [2] [3] [4] [5]

席勒的形式美学思想

地方人士著述采集理论新探

崇高造句

席勒的名言

单元教学新探

席勒的励志名言

崇高的近义词

崇高的反义词

美学论文

道德终极标准新探

席勒的崇高美学理论新探(合集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席勒的崇高美学理论新探,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