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语言教学新探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月亮婉婉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中学英语语言教学新探(共含14篇),希望能帮助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月亮婉婉”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学英语语言教学新探

篇1:中学英语语言教学新探

中学英语语言教学新探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辩证关系,以高素质的教师为中间媒介,促进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同时,要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加强听说读写技能各个环节的训练,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

作 者:韦余勇 朱文霞  作者单位:韦余勇(临沭县职业中专,山东临沐,276700)

朱文霞(临沭县蛟龙镇中心中学,山东临沐,276700)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9)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   教学环节  

篇2:读《幼儿语言教学新探》有感

读红岩有感 推荐度:读童年有感 推荐度:读《简爱》有感 推荐度:读《廉政镜鉴》有感 推荐度:读《动物庄园》有感 推荐度: 相关推荐

读《幼儿语言教学新探》有感

暑假里有机会读到《幼儿语言教学新探》,深感荣幸。在这本书里我发现了里面的很多策略都讲得非常好。结合实际想想,书里写的一点都没错,人们通常都会说语言是交往的工具,尤其是发展幼儿的语言是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与幼儿来说,教师的语言对刚上幼儿园的幼儿是尤其重要的。因为在这之前他们是没有怎么好好接触过语言的.,在家里时,很多幼儿都是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等老年人带的,而他们的语言又不是那么的准确,从而会逐步误导幼儿的语言发展。

因为现在的幼儿年龄较小,有的吐字还不很清楚,(就如我们班里的一个小朋友,因为从小说话较晚,导致现在的他说话不是那么的清晰,但是我相信只要让宝宝多说说话一定会有所改变的)有的听不懂老师的话,主要是由于老师的多说,让幼儿一直处于一种以听为主的阶段,这就间接地阻碍了让幼儿说的机会,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语言接受能力。

教师应该采用一些清晰地语速、正面的引导以及亲切柔和的话语与幼儿交谈这样孩子们才会觉得老师像像妈妈一样,使他们真正感受老师像妈妈一样可亲,从而胆怯感就会逐渐消除,开始感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愿意亲近老师。

教师的语言对于幼儿来说尤其重要,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加强对自己的语言培养.我们也要多练习普通话,练习讲故事,练习各种语气,作为教师语言更要加上一些肢体动作,这样才能引起幼儿的共鸣。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宝宝正处于语言的敏感期,所以作为老师的我应该以最亲切柔和话语和幼儿交谈,让们感到亲切感,是他们在快乐、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所以,我们要努力读更多的书来充实自己。

篇3:单元教学新探

单元教学新探

新的语文教学观,就是不再把传授每篇课文的有关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它不要求学生全面弄通每 一篇课文,而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把课文作为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对他们进行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语 言材料来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 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单元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单篇教学,它摒弃了以单篇为基本单位的教学形式,而要以单元整体来教学。这 种形式可以精简教学环节,缩短教学过程,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下面就所做的几个方面,谈些初浅的看法。

一、完善知识传播过程,树立单元教学整体观。

语文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要想提高教学效果, 就必须使语文知识传授系统的诸要素都发挥作用,按教学程序办事,老老实实完善知识传授过程。

从大范围说,首先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仔细推敲每堂课的教学目的、难点、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和课 外结合点。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不能把握这些,就无法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必须要有知识、能力和方法,才 能对学生有所给。其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再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反馈到教师那里,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训 练目标、易误点等)再作指导,返回给学生。这样,才能说基本完成知识传授过程。

从小课堂讲,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是教学之关键,要使对象和内容和谐统一,就必须按程序进行,在教 学中按教师→学生→教师→学生过程进行传授。就学生自身而言,要使之能学(给知识、方法)→激发其愿 学→引导其会学→指导其自学。就读写讲,也要阅读(观察在内)→写作→阅读(实践)→创写。只有按一 定的程序落实每个环节,才能完成教学。

进行单元教学,就必须树立整体观念。首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形式,不能只着眼于孤立的单篇教学, 而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来组织教学。因此,在处理教材时,对于每篇课文内容,可根据教学要求、学习重点 以及单元知识和训练等项目敢于取舍,决不求全。而对施教过程中的具体模式、方法、手段、速度等,则要 从实际出发,恰当选择,以利于单元教学的整体效应得到最理想的发挥。

另外,它还表现在每个单元的教学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训练过程。它包括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 容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效果检测,经验总结和补救措施等方面。因此,我们进行单元教学时,一定要 认真制定出单元教学的整体方案,规划具体的实施步骤,力求实现单元教学的全程控制。

此外,进行单元教学时,也应注意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与阅读、写作、听说能力训练以及语言训练的有机 结合。因此,教学中就一定要注意训练系统中的纵横联系,要弄清本单元与前后单元的联系,使语文知识的 教学和语言训练服务于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使阅读和写作读书与听说紧密联系,互相渗透。

二、有目的培养各种技能。

作为一名初中生,他正是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阶段。他们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存在巨大的潜能。进行 单元教学,应该做到“三准”,即摸准学生的能力水平,选准训练材料,定准训练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 的放矢,避免不系统、不集中、重复等现象。

例如: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写作能力。应先摸准观察水平,是不懂观察方法,还是不会写作。以全班衡量 是属于中等,还是下等。再根据学生的实有水平,选准训练教材,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春》等单 元进行训练,并使之成为一个系列。因为它能从不同的角度训练学生的观察、写作能力。当然,教学应有目 标,在定单元的基础上,确定目标非常重要,这样便于检测,也有利于向更高目标追求。

三、建立一定的教学模式、检测系统。

要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过程,就必须建立一定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检测系统,认真落实各个训 练点,教学模式应切实可行,要注意它的科学性、有效性。

建立一定的教学模式、检测系统进行单元教学,可采用“按布点分单元;按步骤分课型;按目标分水平,灵活进行教学。

(一)按布点,分单元。语文教学有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进行单元教学时,要使学生在脑 中建立起一定的思维模式,须按布点、分单元进行强化训练。

进行单元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诸如“六课型”,“单元导读法”,“单元自学法”,“单元比较法” 。纵观单元教学的各种形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通过单元类型来体现,应该说单元教学的类型是单元 教学形式的具体化。单元教学的布点类型多种多样,总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1、知识点相连型:即根据单元目标,每篇突出一个知识点, 点点相连就形成单元知识的链条。

2、知识迁移型:即根据单元目标选择有共同属性的文章进行组合,教学中精读一篇,运用在一篇中所 得知识,学习其余几篇,实行单元知识迁移。

3、多篇丰富一篇型:精读单元内的一篇课文, 使单元要求落实在一篇课文中,然后通过其它篇进行某 一知识点的学习来对所学知识进行加深或拓宽。

4、专题比较型:围绕单元布点,设计几个专题, 在各篇文章中进行教学,分别加以比较,启迪学生思 维,使学生在综合中获得知识。

5、问题穿元型:根据某种需要,从一定的教学目标出发, 抽出某些单元的 篇章组成新的单元,或讲授 新的单元时,借助其它单元有关 篇章,进行纵横联系,作归纳、分析、比较的研究。

(二)按步骤,分课型。根据单元的不同布点对每一单元或每篇课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切实可行的教学 步骤,分不同的二课型教学。

以单元整体来说,可以“读一,比二,合议,写一”消化迁移,如对第四册散文单元进行全面阅读训练 ,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此类文章的基本特点,象征物(托物)抒情(寄意)的写法,培养读写能力, 我们教学时就可根据布点以及教学需要,教读(讲解分析一篇,然后求同求异成横向纵向的角度进行比较阅 读(比二),这样既可使学生的知识加深,又能了解此类文章的特点,强化知识,紧接可合议,仿写一篇, 完成单元写作训练,以达到巩固掌握的要求,使之消化迁移。

以单篇教学说,可按定向指导、阅读分析布点训练、消化迁移目标检测等几种课型进行教学。当然,对 于不同的课文应有不同的方法,不一定就该按步就班,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对于教学的步骤可增可减 ,应该定而不死、灵活多变。

(三)按目标,分水平进行检测。按目标分水平进行单元检测是单元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教学的补救 措施,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搞好单元整体教学,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其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有一个明晰的.单元教学目标,有目标有利 于教学,也有利于检测。

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重点的突破,力求集中完成一两个重点教学任务。当然也应兼顾相关 的综合性的教学任务。例如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教学的重点是:1、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2、说明的方 法。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应着力抓住这两个重点来进行知识教学和能力的训练。此外还要兼顾描写和说明 ,词句的理解,修辞的作用等,故检测中也应兼顾。

其次,进行单元教学时应根据大纲要求,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和训练序列,从而找到某一单元在整个教 材体系中的独特位置,及特有的教学功能。在具体确定单元目标时,必须仔细探求每个单元中所选课文的共 性和相关性,以便明确共同的内在联系,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课后思考、练习、知识短文、综合练习及课本 附录、注解等,准确的归纳出各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具体明确的检测目标,使它落实到具体教学中。

当然,目标的制定和检测,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制订目标的差距 ,考虑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检测方式和过关要求,以致对预定目标作适当调整和补充,从而使语文知识 教学与能力的训练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循序渐进,激发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

要使检测与达标能正常有效进行,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向学生讲明单元教学目标,并说明其具体的 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具体体现,以及它的上下联系,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使单元教学目标成为学生 主动追求的学习目标,使检测能顺利进行。

四、正确布点,合理分配,灵活运用。

语文知识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从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等方面来分,可分成若干知识、能力训练点,只 有通过对各个知识、能力训练点的消化,才能使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形成各种能力,使之逐步形成一个较 完整的系统。

正确布点,合理分布能使教学更加有效,但是布点应该注意到它的合理性、集中性、渐进性和层次性。

(一)合理性:即根据大纲,定好目标,注意适度、适时。

适度,适合大纲要求,适合学生水平,注意转换、调节。抓住课内消化巩固。

适时,布点要符合年龄、年级特点,另一方面要注意合时特点(特别写作训练),灵活运用。

(二)集中性:“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断其一指”才能达到长期记忆,即对于某一 知识点或某一类知识点或技能进行集中训练,使学生在一时期内建立较为巩固的思维模式,更有效系统的获 得知识。

(三)渐进性:知识技能的形式有其自身的系统性,知识的积累消化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所以布点 必须注意知识本身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依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四)层级性:知识掌握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因为随时间的推移、知识面的拓宽,认识是不断加深的, 要把知识消化迁移、巩固,训练时就必须注意布点的阶段性,在不同的层次阶段对于同一或同类知识点应提 出不同要求,达到既巩固前一个布点又使后一个知识训练达到深化的目的,所以在布设后面训练点的时候, 尽可能联系前后的知识但又必须在前面布点的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

篇4:单元教学新探

单元教学新探

新的语文教学观,就是不再把传授每篇课文的有关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它不要求学生全面弄通每 一篇课文,而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把课文作为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对他们进行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语 言材料来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 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单元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单篇教学,它摒弃了以单篇为基本单位的教学形式,而要以单元整体来教学。这 种形式可以精简教学环节,缩短教学过程,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下面就所做的几个方面,谈些初浅的看法。

一、完善知识传播过程,树立单元教学整体观。

语文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要想提高教学效果, 就必须使语文知识传授系统的诸要素都发挥作用,按教学程序办事,老老实实完善知识传授过程。

从大范围说,首先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仔细推敲每堂课的教学目的、难点、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和课 外结合点。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不能把握这些,就无法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必须要有知识、能力和方法,才 能对学生有所给。其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再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反馈到教师那里,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训 练目标、易误点等)再作指导,返回给学生。这样,才能说基本完成知识传授过程。

从小课堂讲,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是教学之关键,要使对象和内容和谐统一,就必须按程序进行,在教 学中按教师→学生→教师→学生过程进行传授。就学生自身而言,要使之能学(给知识、方法)→激发其愿 学→引导其会学→指导其自学。就读写讲,也要阅读(观察在内)→写作→阅读(实践)→创写。只有按一 定的程序落实每个环节,才能完成教学。

进行单元教学,就必须树立整体观念。首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形式,不能只着眼于孤立的单篇教学, 而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来组织教学。因此,在处理教材时,对于每篇课文内容,可根据教学要求、学习重点 以及单元知识和训练等项目敢于取舍,决不求全。而对施教过程中的具体模式、方法、手段、速度等,则要 从实际出发,恰当选择,以利于单元教学的整体效应得到最理想的发挥。

另外,它还表现在每个单元的教学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训练过程。它包括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 容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效果检测,经验总结和补救措施等方面。因此,我们进行单元教学时,一定要 认真制定出单元教学的整体方案,规划具体的实施步骤,力求实现单元教学的全程控制。

此外,进行单元教学时,也应注意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与阅读、写作、听说能力训练以及语言训练的有机 结合。因此,教学中就一定要注意训练系统中的纵横联系,要弄清本单元与前后单元的联系,使语文知识的 教学和语言训练服务于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使阅读和写作读书与听说紧密联系,互相渗透。

二、有目的培养各种技能。

作为一名初中生,他正是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阶段。他们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存在巨大的潜能。进行 单元教学,应该做到“三准”,即摸准学生的能力水平,选准训练材料,定准训练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 的放矢,避免不系统、不集中、重复等现象。

&

[1] [2] [3] [4]

篇5:声乐教学新探

声乐教学新探

声乐教学要想实现主客体的统一,实现因材施教,不仅要研究客体,还要研究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主体教学意愿和学生客体学习效果的.统一.本文充分论证了实现这种主客体统一的方法,重点提出了声乐教学中“教师了解自己”和建立一种“师生沟通交流的民主教学新氛围”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对声乐教学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新意.

作 者:游德存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声乐教学   教师   学生  

篇6:如何营造农村中学英语语言氛围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口语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初中新课程教学已经向传统教学发起了强大的挑战,从原来的“填鸭式”教法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目标教法过渡。初中英语教学不仅仅只为应付中考和高考,而要顺应素质教育、外教改革的明显趋势,培育适应社会需求的、能说会道、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因而,加强口语教学已成为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一项首要任务。然而,由于农村中学电化、多媒体等硬件教学设施较差,师资水平相对低下,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等客观原因,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着重重困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这种现象: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有些学生笔试成绩相当不错,可一到英语口头表达,却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有些自由会话时思维敏捷,语言流畅,可一站起来回答问题或到臺上表演,就抓耳挠腮,表达不完整。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做了如下几种分析。

1. 英语开口的恐惧心理

我曾向八年级300名学生发出问卷调查,让他们道出不喜欢开口说英语的真实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学生认为对开口讲英语有一种恐惧心理:学生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们耻笑。这种恐惧的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思维和顺利的表达。造成这种恐惧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胆量小,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等等。有些基础差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词匯量小,语音语调不够标准,缺乏开口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口头表达的愿望。

2. 教师口语水平偏低,口语教法单调

目前,不少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偏低,语音语调不够标准,不能流畅地用英语教学;有些英语教师甚至除了带读单词和课文之外,极少用英语授课,没有营造良好的听说氛围;而有些喜欢“满堂灌”,重语法教学,重笔试训练,虽用新课程教材,却“穿新鞋,走老路”,没有充分利用好新教材中的Group Work, Class Discussion, Free-talk, Interview 等教学资源来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兴趣与热情,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提高。

3. 班级学生人数过多

培养听说能力需要经过大量反復的实践训练,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训练机会。而农村中学往往班级人数过多,每班人数均在60—75之间。这种现状往往导致难以有效地组织口语操练,学生个体表达的机会将大大减少,自然难以提高口语水平。

4. 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

我们都知道,在说英语的国家,孩子3周岁之后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我国的大学生中,除了专修英语专业的,极少能用英语自由交谈。可见,人们的语言水平和学习、生活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我国中学生直接接触英语情景交流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他们的语言学习主要来自于每周的几节英语课,课余时间极少接触英语,没有良好的语言氛围,是非常不利于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的。

针对以上几种现状,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几种对策。

一、教师应註意纠错的艺术技巧

犯错误是每一个语言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必然的现象。语言学习家Duly说过:“不犯错误是学不会语言的。”在学生自由表达的时候,教师如果一听到他们在语句、语调、语法上有差错就立即打断纠正的话,不仅会打断他们的思路,影响学生完整地表达,甚至会让基础不好的学生有太多的焦虑和挫败感。因此,对学生交际中语言错误的纠正应以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挫伤其积极性为原则,尽量忽略学生的小错误,采用如“Well done”, “You are so good”, “You are better and better”等激励性语言来消除他们紧张的心理,增强他们语言表达的自信心,让他们不断体会到战胜自我、开口不难的成功体验。

二、认真备课,运用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手段

教师首先自身要有过硬的口语基本功,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熟悉英语国家的习俗、风土人情,对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具有敏捷的思维和快速的应变技巧以及应对学生的足够热情和耐心。其次,备课时要正确地灵活设置语境,使教学内容在具体语境中呈现,掌握以情景、活动为主线的教材特点,创设多种情景,让课堂内容更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教学一些生字、短语时,可使用身体语言来创设情景。如教词汇turn on /turn off 时,就可作开关教室里的灯这一动作,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个恰到好处的手势往往会感染和激励学生。当然教师在上课前准备的教学实物要具有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如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7的内容时,教师可先准备夹克衫、T恤衫、帽子、手提包、裤子、鞋子、围巾、袜子、裙子等实物,让学生观看这些实物并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然后问学生:“What’s this in English?”学生回答:“It’s a jacket.”然后再问:How much is this jacket? It’s ten dollars.再问:What color is it?这样让学习和生活连在一起,许多学生踊跃举手发言,整个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句型才能很快掌握。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www.hi138.com

Go for it!教材的词匯量较大,语法项目也多,教师可准备好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可以省去大量的板书时间,并且更直观、生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臺上三分钟,臺下十年功”,只有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打有准备的仗”,让学生在优化的情景中活动,在活动中显示自己的接受能力和应答能力,自如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他们才能体会到英语学以致用的趣味。同时,一些基础差和胆怯的学生也因能超越自我产生一种成就感,感到无比的兴奋,从而产生一股进一步学习的后劲,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他们开口的欲望就会自然而然地增强。

三、营造良好的英语口语学习环境和氛围

一位外国教学专家曾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教师的口语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最好的教育,用英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大量说英语的示范,便于学生口头模仿,有利于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从七年级开始就应该用英语组织教学,一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听不懂,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图片、模型,配以手势、动作、表情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只要教师坚持说英语,学生就会逐渐提高听的能力,不懂的句子渐渐听懂了,不熟悉的话语渐渐听熟悉了,不清楚的词语渐渐听清楚了。没有足够的听的实践是不可能开口说的,听力理解提高了,开口说就有了依据和保证。同时,教师的语音语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音语调,所以要想让学生说出流利的有味道的英语,教师就要註意课堂用语的准确性和得体性:语音语调要正确,口齿清楚;话语组织要合理;语法正确,用词准确;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此外,教师流利的口语、优美的音色也是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潜动力”。由此可见,教师坚持用英语教学、不断完善自身的英语口语水平是英语口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另外,还可以创设一些无意识记忆和学习的环境。比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写,可举办英语墻报、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party等,可以开展英语讲故事比赛、英语歌唱比赛;九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可以进行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等来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气氛,刺激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多开口说英语。

四、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当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是:费时多,效率低。特别是现在班级人数多,整个教学过程未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课堂活动机会极少,这对口语教学十分不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全面挖掘他们的潜能。在对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后,笔者把每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分组时,既考虑学生的性格、兴趣特点,又註意到男女搭配、基础差异。此外,小组长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既要口语基础好,有较好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也要强,他们应该是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一座桥梁,起着联络、沟通作用。

此外,小组活动的素材也非常关键。机械的、无真实交际意义的口语问答或一般对话的简单记忆、背诵,难以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为了寻找一种让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办法,我创造了多元化的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情景。每次出口语练习题目,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选取自身感受最深刻的话题(topic),杜绝偏题、怪题或没有时代气息的旧题。当学生觉得无法用现成的英语进行交际时,教会他们用不同的词匯,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表达。平时的口语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人兴趣和爱好,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交流合作,从而提高他们开口说英语的兴趣。

例如,在一节图画描述的口语训练课上,我首先把全班分成12小组,接着对同学们说:“Here I have many beautiful and colorful pictures. There are all kinds of things, people, drawings, places of interest in the pictures. Now let’s do the group work. Each group has 6 students with a beautiful picture. The group members sit around and discuss, make dialogues or speak a

passage about the picture. Then I’ll ask the students whose group number I chose to attend the speaking match with the pictures. I have invited some English teachers here to be the juries. Let’s see which group will win. The winners will get some prizes.”然后,我分给每个小组一张图画,学生拿到图画后,兴趣盎然,气氛非常热烈。在学生口语自由表达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帮助口头表达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提示一些关键词,鼓励他们多开口,这样,全班同学都会积极参与到口语活动中来。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他们除了讨论本组的图画内容外,仍意犹未尽,还和其他组交换图画,进行即兴问答。那节口语课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臺上不但描述了图画中的内容,还进行了拓展训练。比如,在描述风景画的时候,他们延伸到旅游的话题,怎麽去旅游,和谁一起去,怎麽预定旅馆等等;有些学生还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看图讲故事,并配上生动有趣的肢体语言,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在阵阵欢笑声中推向了高潮。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有着明显的效果。

总而言之,口语能力是任何语言学习者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交际能力所包含的重要技能之一。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化的外语教学已逐渐从单方面知识传授转向全面语言技能的培养,以满足人才的需要。农村的英语口语教学更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学生的创造性,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及方法,营造轻松生动的课堂语言氛围,极早培养学生语言素质,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篇7:如何营造农村中学英语语言氛围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小就耳闻嘴说,并有一定的语言环境,而英语是第二语言,尤其对农村学生而言,英语学科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非实用性,为此我们要教好这门学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课堂是农村英语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由于每位教师本身的素质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所采用的配套练习也各不相同,因而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就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全面提高农村学生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从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着手,而课堂效率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如何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是每位农村英语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常称之为导课,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英语的课前热身活动如果做得好,就既可以巩固旧知识,又能够轻松导入新课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铃响了,教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呢?我认为热身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上课前,我常注意观察学生的课间活动情况。铃响进教室后,我根据观察,认为可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而又易懂的小故事或小幽默,英文歌曲或者是一些容易上演的游戏,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尤其是七年级的同学),因为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英语还有些新鲜感。同样,英语格言、警句也能让学生轻松扩大知识面,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身运动既给他们提供了语言交际的情景,又活跃了课堂气氛,短短的几分钟,受益匪浅。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的优劣,尤其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学。长期以来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一直认为英语的实用性不大,而且他们小学基础不是很扎实,有部分甚至根本没有英语基础,目前的新课标英语教材对他们来说起点太高,加上每天的词汇量大,当天又要掌握,导致大部分农村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再加上学校条件的限制,教师也很难教好,常常力不从心,甚至事倍功半。但我们不能就此放弃,应该寻找学生身上的优点,来活跃英语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上,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情绪饱满,精力充沛,不要过分严肃,目光要和蔼亲切,尽可能面带笑容,语言要简洁易懂,整个教学过程要以鼓励为主,恰当使用下列用语,如:“Good.”“Very good.”“You are very clever.”“Don’t be shy.”“Try again. Don’t worry.”“Try your best.”“I believe you.”“Take it easy.”等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来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做法。

1.“竞赛”二字贯穿其中。

初中学生(尤其七年级学生)集体荣誉感很强,好胜心切,如果我们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优点,课堂气氛就必会活跃。我常采用的是分小组竞赛或男女生竞赛的方式,竞赛的内容有:背诵(课文)、单词、词组听写、造句、对话表演,等等。学生们大多能踊跃参与,课堂气氛较好。我还在教室前面贴一张名单(按小组),对于竞赛中的优胜者,我会在上面画一个苹果,还让同学们及时鼓掌,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高涨。

2.形象、直观的教学。

比如,新词的呈现:传统的单词教学,就是老师让学生根据音标,拼出单词的读音,然后反复多次机械地读、背。这样记忆单词,学生不但印象不深,反而觉得很吃力,虽然当时能背了,可过不了多久还是忘了。平时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利用动作、实物、图片等比较直观的东西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还常利用一些简略的解释、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造句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有时还用讲故事、猜谜语、提问等方法。例如:在学“sandwich”这个单词的时候,我就讲了这个单词的来历。在检查的时候,我根据学生晨读、上课的认真情况,采取听写、抽背的方法(主要针对一些上课不专心的同学)检查所教单词的掌握情况。我还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次每组抽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来进行小组比赛。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参与的意识也较浓,所以效果不言而喻。方法多样的单词教学,让他们不再感到学单词枯燥,也不再怕背单词。只要单词过关了,课文的理解及语法的学习难度就明显降低了。

3.用真人、真事打比方。

上课要用到人名时,我一般不采用书上的名字,而是用班上同学的名字,比如在教七年级下册Unit7 What does he look like?时,我根据学生的长相,恰如其分地请几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让同学对他们进行描述,这样不但形象而且所教单词的效率高,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学生都有表现自我和得到别人赏识的欲望,所以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在分数上提高,更重要的是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

4.鼓励、激发。

我一向在课堂上找寻机会对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进行鼓励和激发,多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我也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平时我在班上实行“正”字制,鼓励中下生平时多表现,多加几个“正”字,增进他们学习的动力。我深知,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需要老师的赞赏、尊重、信任,还有同学的掌声。教师要以热情和接纳的态度鼓励他们,绝不歧视和冷嘲热讽,否则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比如,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教师在课前自己制作一些小礼品,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准确率,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回答问题的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同时还会激励其他同学踊跃发言,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善于利用谐音。

一次我在教“mutton”这个单词时,有个学生用方言“馒头”来读这个音,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此时我正想对那位同学发火,可一听这个音跟“mutton”的读音确实有些相似之处,就告诉学生说这位同学is very clever,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这个单词,但要注意读音并不完全相同。同学听后,觉得确实不错,第二天上课时,用到mutton这个单词,同学的反应就很好,大多数同学都记住了这个单词。还有在教“easy”这个单词时,恰好我们班有个同学的爸爸名字叫“益善”,同学把目光一下子转向那位同学,并且把这个单词念得特别响亮,可以说班里没有一个同学记不住这个单词。此后,我常让学生捕捉这样的单词,使教学既生动又加深印象。利用谐音帮助记忆是有意记忆和机械记忆相结合的方法之一,常把不相干的两事物建立联系,并附加一定的意义来提高记忆效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直接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灵活多样的方法与手段,能使学生持久地保持兴奋的状态,注意力不容易转移,那自然会有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学效率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我通常采用以下方式。

1.课余时间,通过口头了解、谈心等,掌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看法、态度和需求。

尤其重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都很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出现差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在课堂上提不起精神。我们不应该放弃他们,而应该多关心鼓励、真诚地给予帮助,从众多方面着手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2.一堂课中教师尽可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并交叉使用,不只有唯一的教学手段。

可以使用直观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讲故事、做游戏,还可以在课前作业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课文表演……虽然所采用的方法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

3.巧设课堂问题与情景。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技巧和手段,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能否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否激起学生思考,能否让他们有话可说,并且乐意去说。课堂提问的量和质,同样影响着教学效果。老师在呈现语言材料前,应想方设法创设新颖可信的情境,然后由此情景引入课文内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现在的Go for it.英语教材内容很切合现实生活,每堂课都有一定量的听力及课堂交际活动,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挑选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真实性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际,另一方面当学生遇到表达和理解困难时要及时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必要时我认为也可以使用中文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解释,使学生的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师生要共同交际,避免学生单向活动。这一切的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而且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比如可将课堂创设成商店、某户人家、公园、www.dylw.net第一论文网医院等场所)。让学生按所学内容进行表演,可单个人表演、小组表演,必要时还可以进行PK,尽管有时同学表演的时候“洋相”百出,但我们还是要多用鼓励、赞赏的语言,切不可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要看时机,有的可以当场给予纠正,有的要等他们表演结束才指出不当之处。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活跃的课堂气氛,要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功感。

4.有意培养参与意识。

每一堂课,都要让学生有一定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如教Target部分时,我一般让学生先仔细看图,然后讲出图中的大致含义,再听录音完成任务,最后进行口述或自编自演对话。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同时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中学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上几个方面,是我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来充实农村英语课堂,找出适合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篇8:《锦瑟》教学新探

《锦瑟》教学新探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不绝。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与语文课程同步发展,要求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课改以来教材虽然几经更换,但许多经典篇目并没变。如何把这些旧课文上出新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呢?以《锦瑟》为例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以前我教《锦瑟》往往会先确定一个主题,比如恋情说,然后设计教学流程,在把所定主题教完之后再引出多主题的探讨。面对新形式,面对新一届学生,我再上必修三时,尝试着改进教学流程。《锦瑟》这首诗它最大的魅力在于主题隐晦,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难解读的一首诗。我紧紧捉住“主题难解”这一特点来安排教学流程,引导学生,解构全诗。

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语:数学史上有个“哥德巴赫猜想”它是数学界最难解的数学题,被称为数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至今无人能解。无独有偶,中国诗歌史上也有个“哥德巴赫猜想”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它就是《锦瑟》,同学们有没有兴趣摘一摘这颗“明珠”呢?说说这首诗主题到底是指什么?

二、在学生读完诗歌后,我围绕“主题难解”设计问题。

主问题:本诗“主题难解”表现在哪?

难解1――“此情”不明确

1.诗言情,本诗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2.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3.此情到底是什么情呢?――不明确

难解2――意象不明指

关键词上找不出明确的主旨倾向,同学们能否从意象上找到呢?

4.请同学们概括文中出现的意象。

意象有:五十弦锦瑟、庄生梦蝶、望帝化鹃、月明珠泪、蓝玉升烟。

5.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特点:模糊朦胧。李商隐的诗歌常常大量出现带比喻性的或象征性的形象,而且这种比喻只出现喻体,没有出现的本体,比喻就比较模糊朦胧。意象,往往被埋藏起来,因此较难捉摸。比如首联中“五十弦锦瑟”是个喻体,但喻什么,它所喻的本体没有交代。诗中跨过了这个本体说锦瑟使他“思华年”,引起了他的追忆和情思。丢掉了本体,而直接由喻体跨越到情思,这就造成了一种难以捉摸的朦胧之感。其它几个意象更是如此。总之,意象暗示虽多,但不明确。这些意象重叠,累积构成多层次朦胧境界,加上这首诗又弥漫着一层浓重的怅惘感伤的`情雾。连诗人自己也觉得似隐似现,难以捉摸。所以结尾才会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三、分组讨论。

同学们现在知道这首诗“主题难解”难在哪了吧。但这首诗读来却很美,大家再细细品读,然后分组破解。(当然,为了降低难度也可以先告诉学生:一千多年来,这首诗形成的五种看法,恋情说、悼亡说、自伤说、评诗说、参禅说)

四、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看法千奇百怪,异彩纷呈。有把这首诗编成爱情小说表达的;有把这首诗改写成现代爱情诗歌的;有把这首诗说成作者怀才不遇的;有把这首诗说成作者回忆一生中闪耀的事迹的;有把这首诗说成作者老了回想自己青春年华的等。

五、课文总结。

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都很精彩。对这首诗进行了各自的破解。虽然不能说哪一位同学的讲解是正确的,因为学术界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这正是这首诗的魅力。这正如断臂的维纳斯一样,你可以为她的断臂想像出很多复原的样子。虽然原貌仍不可复,但乐趣已在其中矣。

以上就是我对《锦瑟》这首诗在教法上所做的新尝试。它的特点就在于变过去主题先行为主题研讨,变老师主讲为老师主导,变学生被动地听为积极参与解读,让学生多思考,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

篇9:高中作文教学新探(网友来稿)

高中作文教学新探(网友来稿)

“学生个人作品专集”:新模式与多效应--高中作文教学新探

石屏一中 万云武丁丽疆

目录

一:提要

二:个人作品专集模式研究的背景

三:个人作品专集模式的基本步骤与一组数据的说明

四:对“个人作品专集”作文模式的几点理性思考

提要: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课题为“学生个人作品专集”的作文模式研究,目的是探索一条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又能高效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新路子。所谓“学生个人作品专集”就是每个学生每学期以手抄杂志的形式办的一份字数在5000以上的作文集。该模式包括策划与创作、修改与润色、编排与校对、展评与推荐等环节,把思考、想象、表达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由灵活的“言语”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创新精神与个性,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经过四个学期的实践,我们认为“个人作品专集”这种作文模式,是对两周一次的“教师出题--学生作文--批改评讲”这种传统作文模式的有效革新。

一 “个人作品专集”模式研究的背景

大背景:全国教育界正在全面深入地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尊重学生个性、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素质教育的需要促使我们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努力探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思路、新方法。

小背景:目前,中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弊端是学生怕写作文、写作兴趣低迷;学生作文缺乏创新、个性、特色。雷同、平庸、应付、抄袭之作不少;作文教学费时低效,教师负担重。写作,作为一项复杂的心智劳动,本应成为培养创新精神的主渠道,但现实的情形却令人尴尬。传统模式的症结在那儿呢?我们认为,旧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意中压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忽略了学生这个创作主体在写作各个环节中独立的、积极的作用。如何革新旧的模式,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在作文各个环节中的作用,如何使作文教学形式既生动灵活又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水平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作了大胆有益的探索:即进行了“学生个人作品专集”作文模式的尝试与研究。现将有关情况作以下介绍。

二 “学生个人作品专集”模式的基本步骤与一组数据的说明

“一个新的想法是旧的成分的新组合。”(《学习的革命》161页)受歌星推出演唱专集的启发,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智力发展的水平,考虑到学生爱思考、爱幻想、爱表现自我的特点,考虑到写作的基本规律,我们以创造最佳学习状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性,倡导创新为探新模式的原则。大胆革新作文教学模式。规定每学期每个学生以手抄杂志的形式出一本个人作品专集。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提要求、作策划。专集的要求是:(1)独立创作,禁止抄;(2)追求特色,展示个性;(3)形式不拘,题材不限;(4)以文为主,辅之以图;(5)字迹清楚,版面美观;策划以“创新、个性、特色、真实”为目标,启发学生努力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别人,努力尝试各种文体。策划环节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个人作品专集”质量的高低,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策划的指导工作。第二步,撰写稿件,修改润色;第三步,编排版面,誊写校对;第四步,教师浏览专集,点评优秀文章,提出存在问题;第五步,展评交流。同班之间,班与班之间进行交流展评。该过程既能使学生“表现”自己,又能让他们相互学习借鉴,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实施。第六步,收集那些想象丰富、文采优美、有个性、有思想 的'文章向有关报刊推荐。“个人作品专集”的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自由安排。专集的容量我们规定不少于5000字,多则不限。这样的写作量相当于800字左右的文章六篇。再辅之以2-3次目标明确的课内作文训练,把自由写作与限制性训练结合起来,就能保证每学期作文训练 的数量与质量。需要说明的是,“个人作品专集”模式并不排斥课内作文的训练,二者如何具体结合,要视学生的实际与教学计划而定。

从9月到6月,我们对这个模式进行了四次实践(第一学期在两个班,第二学期扩大到四个班)。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怕写作文、写作兴趣低迷的问题。第三次“个人作品专集”写作活动结束后的一组调查数据可说明这个问题。调查项目主要有:1是否喜欢“个人作品专集”这种作文形式,请简述理由;2本次专集的篇数、字数。收回调查表96份,调查结果为:喜欢这种形式的同学占被调查总数的60.4%,无所谓的同学占被调查总数的21.8%,不喜欢的占总数的17.8%。喜欢的理由大都为:创作自由,限制较少,有利于发挥想象,不必冥思苦想;有乐趣,能发挥才能,可交流情感。无所谓的理由为:喜欢这种作文形式,但这种形式花的时间多。不喜欢的理由为:怕写不好被别人笑话,不喜欢别人点评自己的文章;怕写、懒写。篇数平均为7篇,字数平均为5990字;最少的3000字,最多的10000字以上。由此可见,专集模式对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激发是有效的。特别令人欣喜的是,个人作品专集各方面的质量普遍比学生以往的作文有了较大提高,应付、平庸、雷同、抄袭之作大大减少;大批感情真挚、想象丰富、有个性、有思想、有文采的作品涌现出来。一个统计数字可以窥斑见豹:四次专集写作活动中产生的优秀文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文章25篇、诗一首。这种作文模式,作文水平好、中、差的同学都能从中得到益处。特别是热爱写作的同学,其个性、其才能都能得到极大的张扬和发挥。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学习的革命》284页)我们认为,“个人作品专集”作文模式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把”,解放了对思维的束缚,是实实在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培养创新精神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四 对“个人作品专集”作文模式的几点理性思考

1“个人作品专集”作文模式是母语习得的好形式。

汉语教学虽然有得天独后的母语环境,但这个环境怎样与学生的学习生动有效地结合起来仍然需要教师去研究、去探索。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探寻一种学生乐意接受并积极主动实践的“言语”活动形式。“学生 个人 作品专集”模式作为一种学生喜欢并积极参与的“言语”活动形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热情,树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它体现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它把握住语文学习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的这个规律,让学生在反复的“言语”实践中去领悟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律,掌握一些基本方法。

2写作主体在“个人作品专集”作文模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展示与尊重

写作活动本质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在这种生命活动中,人的思想、感情、个性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展示,写作的本真与意义也就在这里。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群体,他们有自己的人格与灵魂,有自己对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社会的思考,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希望与幻想。“个人作品专集”作文模式为他们自由地思考与表达提供了一个较为宽阔的空间,使其个性、才情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表现。

3 “个人作品专集”模式是以情立人育人的良好途径。

以情立人育人是语文教育的内在要求,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生活经历与成人不同,他们的个人作品专集所涉及的题材与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友情、亲情、甚至初恋之情常成为咏唱与抒发的主旋律;二是大都表达社会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对未来的憧憬。教师要善于利用专集充满人情味的特点,因势利导,把友爱、同情、尊重、理解等人性理念导入莘莘学子心田,做好以情立人育人这篇文章。

4“个人作品专集”作文模式的效应虽是多方面的,除以上论及的方面,它还有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观察、积累、思考、多写多改、认真书写),减少作文课时,减轻教师负担等方面的益处;但一个模式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对有些问题的解决程度上有深浅之别,效率上有高低之分,旧的矛盾不断被化解,新的矛盾也随之出现。因此,探索研究之路依然漫长。

以上是对“个人作品专集”作文模式课题研究的初步总结,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望各位方家、尊长、同仁给予指正。

月写于云南省石屏县第一中学

篇10:初中作文教学新探

初中作文教学新探

初中作文教学新探

山东省安丘市刘家尧学校 李玉华 刘希芬

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写作文一向是学生头疼的事情,而作文教学也一直是教师们的老大难。从教以来,我通过向专家请教,与同事探讨,以及实践反思,积累了点滴的作文教学经验。我认为,当前的作文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认识,积极作文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时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二、改善教学,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个孩子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留心观察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下来。”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对于作文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愿望。在这种愿望驱使下,他们乐意主动地、自由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想象,不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有了兴趣做基石,然后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渐渐地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针对于中学生的作文心理,我们可以对症下药,试着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入手,努力改善自己的写作教学。

1.感悟生活,获取素材

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逐渐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问为什么。(语文教学论文 )倘若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往往能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渐渐显露。例如下列问题:这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产生这事情?这事情能表现人物什么思想感情?这事情的性质是什么?这事情将有什么样的结果……还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征意义。社会现象、自然生态,大都蕴含着一种哲理,一种思想。看到流水,想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看到飘落的花瓣,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蚂蚁运食,想到“人多力量大”;看到孩童嬉闹,就想到“天真”“可爱”……要及时定格对生活的感悟。写日记、周记,作札记可以逐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2.先说后写,动笔成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难以成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叶圣陶先生的这段经典论述,生动地揭示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辨证关系,也就是书和写的关系。

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然后再写下来。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引导学生将“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说话还可以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起作文来,中心明确,条理清晰,得心应手,学生的作文兴趣倍增,作文水平也得以提高。

3.展现个性,鼓励想象

个性,是人的一种重要因素,即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以一致的标准和答案强求学生,应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作灵活的要求。鼓励学生自我选择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在其独特的潜能领域进行深入的指导。”因此,我们的作文要求也要发挥学生的个性心灵去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并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及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所感所想。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个性,鼓励想象是学生作文的动力,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拓宽思路,自由想象发挥,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

4.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先导。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阅读经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掌握表达方法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等。让学生爱读书,善思考,乐于写作。

以上观点,只是我在教学中的浅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想必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作为农村老师,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

篇11:高中作文教学新探

高中作文教学新探

高中作文教学新探

四川省盐源县职业中学 邱志忠

【摘 要】虽然素质教育正在逐渐普及和发展,但是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应试教育的压力依然存在。因此,高中作文的教育除了要满足学生自由发展之外,仍存在一定的限制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把握在双重导向下的高中作文走向,并相应地调整教学策略。本文通过结合高中作文教学的限制性、创新性和自由性并存的特征,探析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式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 作文 教学

作文的写作是积累和练习的过程。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式和当前学生的特点,本文从前期积累和后期指导方面谈了如何在满足应试局限性和发展自由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得整体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一、感悟生活,积极铺垫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因此,学生要写好作文,素材的积累是最重要的。积累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看、品、练。首先,看即是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生活最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和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其次是品,即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也就是说,搞艺术离不开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最后是练,初期的作文训练,不妨把有关提示与要求定得具体,详细些。长此以往,学生就能明确训练重点,较顺利地完成写作任务,获得初步的成就感。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由于每个人的感情和体会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着手点,从他们的兴趣点入手,加以利导,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才是培养学生写作的原始动力。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古诗词欣赏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真正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这样不但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之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再如,可以启示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对生活和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碰到基础差的同学,教师还应做相应的'指导,使学生真正领悟其中的奥妙,激发他们的兴趣。总之,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与学生俱进:一方面要多表扬学生的成果;另一方面应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生活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作的欲望。

三、开放思维,激发灵感

由于高中生的经历和知识有限,因此,在写作方面难免会有局限性。尤其是对于那些要求表达观点的议论文,学生把握不好的话不免会有失偏颇。在此,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通过严密的逻辑和清晰的思路表达出好的立意,就要从思维的开放性开始培养。

只有开放学生的思维,才能让他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和认识一些事物或者观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全面的去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自己的文章言之有物,而不失之于空洞。(论文范文 )在前文所阐述的积累和利导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更深层次的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来完成所积累的知识的升华。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某一命题(如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有志者事竟成和有志者未必事竟成,名师出高徒和名师未必出高徒等)要求学生进行辩论式的讨论,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讨论,从而使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拓宽写作思路,让文章不落俗套。

四、高度互动,另类点评

教师的点评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恰到好处的点评不但可以完善和巩固前文所论述的工作,还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使其文章的写作更具有主动性。

一般的作文都是为了表达某个中心或某种思想感情,但表达效果如何,却不像数理化学科那样有客观的标准答案。因此,每次写完作文后,及时精选一篇或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对照分析,体会其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而慢慢掌握标准。在作文评改的方式方法方面,可以尝试教师评改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具体做法可以是教师课前浏览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也就理解得更深刻。同时,也可在教室开辟一块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还可以将优秀作文推荐到本校校刊或一些期刊发表,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愉悦感。

总而言之,当写作不再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而是变成一种兴趣和爱好的时候,“作文难”的问题就不再成为困扰学生的噩梦,活跃的思维会使学生妙笔生花。

篇12:穷人教学设计新探

穷人教学设计新探

《穷人》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经典老课文,文章的作者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已是第三轮讲到这篇课文。我摒弃了以往逐段讲读,层层设问的教学方式,大胆创新,尝试让学生自己在读中问,问中读,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问中走向文本,走向同学,走向老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扣课文题目释问

一篇课文的题目往往是文章的题眼。教学时,引导学生紧扣文题来提问,将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如学生围绕文题提出:①文章围绕“穷人”二字讲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②一般来讲文章的题目往往会以人物的闪光品质来命题,为什么这里作者只用了平淡的“穷人”二字为题?显然,这是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提出的很有价值的问题。

于是,我鼓励学生潜心读,梳理归纳完全文的问题后,联系对课文的理解,再回到课题:同学们,你们现在读懂了课题“穷人”的真正含义吗?学生通过认真研读,积极讨论,交流感悟,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真切地体会到文题的含义:①十九世纪沙皇统治下的穷苦人民,尽管他们生活贫穷,但他们却有一颗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救助他人的美好心灵。这类人是人心的旗帜,是民族的脊梁,是真正的人,是大写的人。(教师形象地勾画出“人”字形的板书,设计框架)②“穷人”尽管他们是生活上的穷人,但他们却是精神上的富翁。课题鞭挞了黑暗社会的残酷无情。

二、抓标点符号疑问

课文的标点符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刻。文中十三个省略号的用途和文末句号的用法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思维。文末句号的用法更是引发了学生的奇思妙问:“老师,我觉得文章结尾‘你瞧,他们都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不应该用句号,因为故事还没有写完,应用省略号。”的确,这是学生潜心读书,大胆发现的很有新意的问题。如何利用这一质疑点,引发学生走向文本的更深处呢?我给学生的`答案是:同意用句号的同学大胆地说出你们的想法。

生1:因为桑娜一直在担心丈夫不会同意他抱养西蒙的两个孩子,而此刻同样有着善良,救助他人美好心灵的渔夫和妻子想到了一块。故事到这里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还是打句号好。

生2:我觉得这里的句号代表着的是作者一颗感动的眼泪。因为渔夫和桑娜本来就有五个孩子,无异于给他们沉重的生活雪上加霜。这是多么打动人心的感人故事啊!

三、于课文“矛盾”处细问

有些课文中的语句看似矛盾之处,其实,那正是作者匠心独运所在。教学时,有个智慧的学生提出:“文中说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桑娜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说明时间很晚了。可后文又说:“桑娜觉得离睡觉的时间还早。”这两处写法矛盾了。这是学生敢于向文本挑战,向作者挑战的阅读新发现。我及时把握这一教学契机:“同学生们,写法上果真矛盾了吗?认真读读课文,答案就在文中。”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通过通览全文,精读深思,学生生成了新的感悟,获得了新的启示:这看似矛盾的写法更加突出了十九世纪沙皇统治下的穷人的悲惨生活,他们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捕鱼,也只能过着朝不饱夕的日子。这是多么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呀!

四、抠重点词语扣问

一篇文章的重点词句往往是课文的点睛之笔。教学时,如果能抠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质疑探究,将起到牵—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在教学时,有个学生质疑:“哦,我们,我总能熬过去的?”中的“熬”字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自主读书,仔细探究,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熬”字说明渔夫一家的生活非常艰辛。全家只是*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捕鱼来维持生活,如果再添西蒙的两个孩子,说明渔夫今后还要受更多的累,吃更多的苦来勉强度日。有的学生说“熬”字突出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沙皇统治下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还有的学生说,从“熬”字中我们体会到渔夫有一颗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救助他人的美好心灵。可见,学生在读问中解读了文章的内涵,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因此,阅读教学中只有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质疑,去发现,去研究,学生一定会走出一片新天地。这样,既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又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篇13:中学英语整体教学的探讨

中学英语整体教学的探讨

整体教学现在已成为许多学科所研究的共同课题。但对于整体教学的理解和解释却各有不同。笔者以为, 随着新教学大纲的实施和新编英语教材的使用,英语教师和教研人员非常有必要多方位和多角度地深入研究英 语整体教学,广义地理解整体教学的深层意义,使其从根本上推进当前的英语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英语教学 的效益,以服务于社会发展之需要。

一、整体教学思想

整体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不应单纯地被看为一种教学方法。整体教学思想是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研究的重 大成果,是社会发展和中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对于外语教学的需要。外语教学和教研人员都应该认识到:

1.整体教学是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成果所确定的。

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得出为众多外语教学流派所公认的结论有3条:

(1)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

语言是个活的机体,不能切割成一块一块地去“学”。学习了某种语言一条条、一项项的知识,绝不等于 掌握了语言整体。

(2)语言知识不等于语言运用。

语音、语法、词汇等只属于语言的结构体系。语音、语法、词汇等是语言运用的准备,但不等于语言运用 。

(3)语言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语言运用,而不是语言知识的掌握。

外语教学应使学生能在实际的交际环境中,为实现交际而运用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等)才能够算 使他们学会了语言。

2.整体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和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充分体现了整体教学的 思想。大纲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为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为重心,整体综合性发展的 教学目的和要求。其中包括英语基础知识,英语听说读写技能,英语学习习惯和方法,英语教学的近期和远期 目标,对英语使用国家的文化了解,以及注意、思维、记忆、想象、联想等能力。

英语教师实施整体教学首要的条件是,学习掌握现代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教学大纲所确立的教学目标,真正 树立整体教学思想并使这种思想成为自己的一种信念(belief)。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心中时有整体教学思想 在,才能自觉不断地剔除陈旧落后的教学思维模式和习惯,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程序,整体处理教学内 容,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新途径。

二、整体教学方法

教学法是研究英语教学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教学的原理和原则,具体的方法、方式和 手段,课堂内外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安排,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等。英语教学法应该是教学途径,教学设计 和教学程序的一个综合体(见下图)。

附图{图}

整体性是英语整体教学方法的核心。实施整体教学时,必须始终注意坚持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教材处理的 整体性和教学程序的整体性。笔者在指导高中英语新教材实施整体教学中作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1.目标和课堂教学控制的整体设想

根据大多数学校学生和英语教学的实际,笔者提出了完成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基本目标的架构设想(见下图 )。

附图{图}

(1)Students :实用教育的最大敌人常常是追求学识的完美无缺。许多教师的教学往往想让每个学生都 能够达到金字塔顶(1), 这是不切合实际的。课堂英语教学应将重心落脚在学生的大多数(2和3)。

(2)Classroom control:课堂教学要从整体控制教学的进程。一般课堂教学始终应面向大多数学生, 严 格有序地控制课堂教学过程(A和B)。课堂弱控制或非控制的教学时间要控制在最小程度(C)。

(3)Classroom activities :课堂教学要以多数学生的听读说写活动为主(a和b)。 教师的讲授和教师 与个别学生的'活动要尽量少(c)。

(4)Information:课堂教学要以完成教材内容为主(Ⅰ)。 但是,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养成听读说写的良 好习惯,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进而至少能用3倍于教材的听读信息量巩固教材内容(Ⅱ), 以使学生能根据 各自能力的高低,接受和表述更大的信息量(Ⅲ),达到能飞则飞,能跑则跑,能走则走,能爬则爬的英语教 学多层次发展局面。

以上4个三角形构成像一艘船的图形。下面3个三角形是基础,即课堂教学。上面的倒三角形就像船的风帆 。教师好比驾驭这条帆船的舵手(教师主导),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学生顺利向英语世界航行。

2.单元教学的整体处理

根据新编高中英语教材单元编写的特点,笔者提出充分体现大纲的目的。发挥教材作用,整体处理单元四 种课型的“三项目标,一个主旋律和几项主要操练形式(简称三―几)”教学指导意见。

(1)DLALOGUE(S)

三项目标:

①日常交际用语(结合教学大纲,根据对话内容确定)。

②对话中的重点词汇和语言结构。

③为阅读课作准备(作词汇上、话题上或背景知识方面的准备)。

一个主旋律:

听说(听说技能的落实)。

几项主要操练形式:

听录音,模仿朗读对话,两人模仿表演,两人情景操练,根据情景编对话等。

(2)READING

三项目标:

①阅读理解(理解课文大意和细节,把握课文的结构关系

)。

②课文中的部分重点结构和词汇。

篇14:中学英语学科教学调查报告

中学英语学科教学调查报告

一、前言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英语的学习已经成为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英语作为一个学科,其在中小学的教育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虽然许多中小学已经开设了英语课程,但是其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

2014年3月31日,我到xx中学报到,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对xx中学的英语学科教学的调查也由此展开了。

本次调查活动秉承“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主要以观察和访谈等调查方法为主,对xx中学英语学科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力求客观地反映其英语学科教学状况,最大限度地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本次调查活动将对改善xx中学英语学科教学状况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时,也将对改善农村英语学科教学状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从而促进农村英语学科教学的发展。

二、xx中学概况

xx中学是广东省连州市的一所乡镇中学,邻近湖南。目前,全校有14个班,七年级和八年级各5个班,九年级4个班。学生人数逐级减少,学校男女生比例也相差较大,男生是稀有动物,特别是九年级,每个班的男生都不超过10个。全校共有54个教职工,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学一级教师41人,中学二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7人,普通工人1人。教师的学历都不高,大部分都是大专文凭,教师平均年龄也较大。

xx中学的教学设备较落后,只有一间录播室和一间多媒体教室。录播室是近年来连州市教育局要求建立的,其设备较先进,而多媒体教室里的设备已经很陈旧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 英语教师、教学方面

xx中学共有7位教师负责英语学科教学工作,2男5女。每位教师负责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其中,中学一级教师6人,中学二级教师1人。据了解,有一位教师是非英语专业出生,其发音非常不准。

实习期间,通过听每位英语教师的课发现,在教学方面,教师通常采用讲授法,特别是七八年级。九年级现处于中考复习阶段,教师偶尔会采用自学辅导法。经调查发现,他们极少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基本都是传统教学,即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极少师生互动,更不用说安排课堂游戏活动了。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对朗读教学工作很重视,学校也对朗读教学工作非常重视,每天都安排晨读,早读和晚读活动。但据某教师反映,有个别教师却不注重语音的教学。此外,有少数教师还较注重学生的英语书写。在作业要求方面,学校要求教师每月至少要布置12次作业,不包括抄写单词。

从教学态度上来讲,教师有优差生之分,对考试成绩差、上课不认真的学生可以说是完全放弃了。上课期间,不管那些学生是睡觉、玩手机还是讲话,教师都不闻不问,自顾自地照常上课。但是,对好学的学生,教师还是很有耐心。

2. 学生方面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初期,心智尚不成熟。经观察发现,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总体来说,七年级学生非常活跃,有时是过于活跃;八年级学生较安静,但是上课睡觉的同学较多,有些已经完全放弃了英语的学习;九年级学生较听话,想升学的学生很努力复习,其他都是在学校混日子。对此,学校其他教师也有同感。

在和学生的日常交谈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缺乏英语学习动机。学生的英语基础差,成绩不理想。据了解,三月份月考,满分120分的卷子,题目都是平常做过,教师评讲过,可是仍有大部分学生及格线都达不到,不少学生只得十多二十分,男女生都有。

此外,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极不认真。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及时地上交作业,但是大部分都是相互抄袭。据了解,有极少数学生一个学期都没交过几次作业。在英语书写方面,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规范。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人名地名的书写、英文字母T,g,y,r的规范书写以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总之一句话,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高。

3. 英语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积极性

xx中学教师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有多方面,如教师教龄、教师待遇、学校管理、学生表现等。

据了解,教师的教龄较长,对学生的各种表现早已习惯,因此,对学生的期望并不高,甚至打算或已经放弃某些学生。有个别教师已经厌倦教学,无心研究学科教学,几乎不写教学教案,用于应付学校每月检查的教案、听课记录等都是从网上下载,或是以前用过的。而每次例行检查,教师都会被通过,因为领导也如此。这就是学校管理的问题了。

再者,在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知识基础本来就不扎实,教师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后发现有些学生是无药可救,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了,慢慢地就变得无动于衷,没有了激情和信心。

(2)教学方法

xx中学英语学科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设计乏味无趣。据调查发现,在课堂上,教师无法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导致学生放弃学习英语。一节课45分钟几乎都是教师在讲,而不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是毫无表情变化,说话声音较小,缺乏激情。师生缺乏互动,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开口讲英语的'机会极少。

目前,虽然xx中学已有两间教室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但是大部分教师都不愿意去多媒体教室上课,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自身不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特别是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另一方面是教师已经习惯原来的传统教学,不愿改变。

(3)考核制度

英语是一种语言,它要求学生要能听,能说,能读,能写。可目前,考核评价学生的方式仍旧很单一,主要是以笔试的形式进行。每月进行一次月考,然后按成绩高低依次进行全级排名公布。据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并不在意考试,对考试及不严肃。所以这个唯一的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毫无意义。

四、策略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与分析,在此主要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一些建议。

1. 学校方面

(1)提高教师积极性

学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教师负责与否,对教学工作积不积极,学生心里都清楚。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2)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学校领导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把学校管理好。领导起了好的示范作用,其他教职工也会受到正面影响,为教师积极钻研学科教学工作提供动力。

(3)严格要求教师,把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要严格要求教师,把工作落到实处。学校重视朗读教学,每天都安排了晨读、早读和晚读活动。可是,这些活动并没有落到实处,朗读教学效果不大。

据调查发现,晨读时间,通常只有一两个班的学生在朗读课文,因为晨读期间班主任通常不会按照学校要求,按时到教室监督学生的朗读。早读和晚读时间的朗读教学工作也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因为一个科任教师负责两个班的教学工作,而班主任又不到场监督,没有科任教师和班主任的监督,大部分学生是不会自己积极主动地认真朗读课文。

因此,学校要严格要求教师,把工作落到实处。只有把工作落实了,教学质量才能有保障,教学效果才会提高,学生学习才会进步。

2. 教师方面

(1)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跟上时代的潮流。如,积极主动学习使用多媒体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等,而不是安于现状,等着退休。

(2)积极钻研,改善教学方法

教师要积极钻研学科教学工作,改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敢于探索,不断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游戏、对话表演、小组讨论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态,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要尽量丰富,并时刻微笑自信地面对学生。

(3)不放弃一个学生

教师要热爱学生,坚决不放弃一个学生。可以说,教师是学生心中的神,特别是对中小学生来说。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一个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教师所任教的课程,学生会十分认真听课。教师对学生的坚持,总有一天会感化学生。

五、结语

非常感谢xx中学给我在那里实习的机会,让我有机会亲身体验英语学科教学的工作。同时,也非常感谢xx中学的领导、教师和学生对我实习调查工作的支持。

希望本调查报告对改善xx中学英语学科教学状况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希望英语学科教学能够有所发展和进步。

英语学科教学任重道远,希望相关人员能够在英语学科教学工作上坚持不懈地努力钻研,为促进农村英语学科教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单元教学新探

中学英语的教学设计

中学英语学科教学调查报告

高中作文教学新探(网友来稿)

中学英语教师论文

中学英语作文

道德终极标准新探

荀子语言学思想新探

语言教学 论文

语言教学反思

中学英语语言教学新探(整理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学英语语言教学新探,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