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同步阅读题及解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linsongliao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蜀道难同步阅读题及解析(共含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insonglia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蜀道难同步阅读题及解析

篇1:《蜀道难》阅读题及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蜀道(Shǔ) 蚕丛(cōnɡ)

鱼凫(fú) 钩连(ɡōu)

B.峨眉(é) 石栈(zhàn)

黄鹤(hè) 猿猱(náo)

C.攀援(pān) 抚膺(yīnɡ)

巉岩(chán) 雄雌(chí)

D.凋零(diāo) 瀑流(pù)

喧豗(huī) 峥嵘(yónɡ)

【解析】 A项,“丛”应读cónɡ;C项,“雌”应读cí;D项,“嵘”应读rónɡ。

【答案】 B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 危:危险。

B.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越过。

C.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凋谢。

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把守。

【解析】 A项,危:高。

【答案】 A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B.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C.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解析】 B项,古义:回环曲折;今义:按九成折算。

【答案】 B

4.(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5题)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

A.但见悲鸟号古木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雄飞雌从绕林间

【解析】 A、B、D三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B

5.对课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的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解析】 D项,“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错。李白的诗中有一些“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其一贯诗风。

【答案】 D

6.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地崩山摧壮士死

B.猿猱欲度愁攀援

C.以手抚膺坐长叹

D.所守或匪亲

【解析】 D项,匪通“非”。

【答案】 D

7.下列对第二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C.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D.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惊险万状,目不暇接,造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

【解析】 C项,“比喻”说法错误,应为夸张、衬托。

【答案】 C

篇2:蜀道难同步练习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壮士拽蛇导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李白诗作多为浪漫主义之作,善于运用夸张、想像,而本诗将其与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更是令人称绝。

答案: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为蜀道开辟之难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文中以“六龙回日”的神话,用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来衬托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衬托蜀道的高大险峻。(联系上下文即知)

3.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踞险作乱的先例。写蜀道人事之难,主要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因为历史上不乏踞险作乱的先例,所以诗人必然会产生担忧之情。

答案:怀着对国事的担忧、对人民的关切心情,诗人警告当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地方军阀踞险作乱,残害人民。

4.诗歌中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神话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写映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摹写神情、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景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夸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峻。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出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二、语言运用

5.请以诗人的名字为开头,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排比句。(可增删个别词语)

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因为牵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令人荡气回肠;“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将多少人的牵挂抒写得缠绵悱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将牵挂吟唱得令人荡气回肠;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将多少人的牵挂抒写得缠绵悱恻。

6.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狭窄,追求华丽辞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和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诗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诗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摆脱了南朝诗风的影响,开阔了题材,律诗体式定型完成。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蓝田日暖玉生烟

B.只是当时已惘然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百年多病独登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解析:选C。C.均为介词,比。A.名词,对男子的尊称/名词,生成、出现;B.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D.名词,疾病/动词,担心、忧虑。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横绝峨眉颠 B.铁骑突出刀枪鸣

C.老大嫁作商人妇 D.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选D。D.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古今意义相同。A.可以:古义为“可以凭借”,今义为“可能或能够;许可”。B.突出:古义为“突然冲出”,今义为“鼓出来;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C.老大:古义为“上了年纪”,今义为“排行第一的人;某些帮会或黑社会团伙对首领的称呼”。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转徙于江湖间 D.血色罗裙翻酒污

解析:选D。D项为被动句,其余均为状语后置句。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侧身西望长咨嗟 B.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C.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D.雄飞雌从绕林间

解析:选D。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雄鸟,其余均为名词作状语。

5.名句默写。

(1)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____________。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

(3)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

(4)《锦瑟》的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与秦塞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眉颠

(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猿猱欲度愁攀援

(3)幽咽泉流冰下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

(4)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8题。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甲慢乙丙复丁,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6.这首诗音调谐美,原因之一是选用了双声叠韵字。双声,即指________,如________;叠韵,即指________,如________。

答案:两个字声母相同 幽咽 两个字韵母相同 间关

7.诗中甲乙丙丁四处,每处应填一个字,以下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挑 拢 捻 抹B.抹 拢 挑 捻

C.拢 捻 抹 挑 D.拢 抹 捻 挑

解析:选C。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已有的词语知识作答。

8.下面的诗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无形的音乐描写得非常传神,将下列诗句的标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A.大珠小珠落玉盘

B.大弦嘈嘈如急雨

C.小弦切切如私语

D.幽咽泉流冰下难

E.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F.间关莺语花底滑

(1)粗重高亢( )

(2)轻柔细微( )

(3)清脆圆润,轻重错落( )

(4)宛转流利( )

(5)滞涩阻塞( )

(6)激越雄壮( )

答案:(1)B (2)C (3)A (4)F (5)D (6)E

(二)(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人在春日黄昏里,浏览秦国遗址,眼前一派衰草连天的景象,与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怀古伤今之情油然而生。“荒郊一望欲消魂”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泾水”“远村”“牛马”“春草”“古碑”“残阳”“黄沙”等意象渲染出了一幅故国荒凉图画,“不堪回首”的悲伤之情让人潸然泪下,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10.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上题可知,情由景中自然流露。写的是荒草、古碑、残阳、黄沙等哀景,抒发了一种哀伤之情。

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三)(20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1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三、语用创新

13.(原创)下面是师生们一起议论鹿特丹世乒赛中国包揽全部冠军的事,请你替老师作总结发言,字数40左右。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赛原则与奥林匹克精神。

……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14.(原创)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现在,再就“何以必须悬腕”说明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哪有这样投机取巧的便宜事?

①这种运动、锻炼,是很容易的。最初会觉得手臂提起来就酸痛。写出来的笔画曲如蚯蚓,非常难看。

②将右臂提起执笔作字,是一种肌肉运动,是一种增强臂腕力量的锻炼。

③若连这一点耐心、一点勇气、一点劳力都不肯付出来,而欲将字写好。

④努力用功,顶多半年之后,肌肉力量逐渐增强,自然不觉酸,笔画也自然逐渐圆劲。

⑤从此以后,便打定了写字的基础,何乐不为?

⑥但,酸痛不会太厉害,必须忍耐。难看就不要给人家看。

A.⑥④②①⑤③ B.②①⑥④⑤③

C.①②⑥③④⑤ D.②①④⑤⑥③

解析:选B。①中的“这种运动”与②“是一种肌肉运动”相呼应,①排在②后;⑥中“但”是就①的转折,故应紧接着①;④讲的是“努力之后”的改变,应放在⑥后;而③与横线后的文字衔接最为密切。

篇3:《蜀道难》同步练习

《蜀道难》同步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蜀道难》,属古乐府诗。题目即是古乐府旧题。乐府诗是不同于近体诗的一种诗。形式灵活,节奏多变化。

2.作者李白,字 ,号 ,我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 ”,与李商隐合称“ ”。诗900余首,收在《李太白全集》中。此诗约作于天宝初年,为李白第一次至长安时。

3.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乎,疑问语气词,吗。

B.开国何茫然茫然,迷惘的样子。

C.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

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因为。

4.比较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5.解释下列加粗词语,最后分析其特点。

(1)青泥何盘盘

(2)莲叶何田田

(3)泰山岩岩

(4)秋天漠漠向昏黑

(5)枫叶荻花秋瑟瑟

(6)水何澹澹

(7)春日迟迟,桑何萋萋

(8)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6.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噫吁 ”,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嘻 。“危乎高哉”是本诗的主旨句。

B.“尔来四万八千岁”,是指蜀自开国以来已四万八千岁了,极赞其历史悠久。

C.“地崩山摧壮士死”,典出“五丁开山”之事,“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言五丁既开道之后,梯栈相连,始与秦通。

D.“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与井分别是秦与蜀分野,扪参历井,言环蜀之境,道路险难,所在皆然,令人胁敛屏气而息,惟有抚膺长叹而已。

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7.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凋谢。

B.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离开。

C.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转动。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

8.对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只。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于:比。

C.其险也如此 其:加强语气,无义。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乎:助词,无义。

9.下列解释,适合原意的一项是( )

A.“问君西游何时还”,“君”实指唐明皇,非泛然而言,犹杜子美《北征》诗“恐君有遗失”及“君诚中兴主”之义。

B.“畏途巉岩不可攀”,言忠臣义士虽欲从国君于难,道路险阻,不可以猝然攀附也。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复申之,言其险之极,一言之不足,再言之也。

D.“连峰去天不盈尺”至段末,尽言蜀道险难之状,疏远之臣若李白者,虽欲从君于难,又胡为而能来也?

10.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呈现的画面描绘下来。

参考答案:

一、1.杂言

2.太白 青莲居士 李杜 大小李(或“二李”)

3.C 4.A

5.(1)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2)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

(3)积石貌。

(4)漠漠:灰蒙蒙的。

(5)形容秋意,如萧瑟。

(6)水波动荡的样子。

(7)迟迟:和舒的样子。萋萋,指草木繁茂的样子。

(8)旺盛美茂的样子。

特点:皆属单音形容词重叠现象,多描摹事物状貌、情态,属AA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

6.A

二、7.D 8.C 9.C 10.略

篇4:蜀道难注音及解析

蜀道难注音及解析

【注音】

噫吁嚱(yi xu xī) 鱼凫(fú) 秦塞(sài) 萦绕(yíng)

石栈(zhàn) 猿猱(náo) 扪参(shēn) 抚膺(yīng)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咨嗟(zījiē) 喧豗(huī)

砯崖(pīng) 崔嵬(wéi) 吮血(shǔn)

【文言基础知识】

古今异义:

⒈危乎高哉:危 古意:高 现在:危险

⒉但见悲鸟号古木:但 古意:只 现在:表转折但是

⒊尔来四万八千岁:尔 古意那,这指开国之初现在:你,如此

⒋连峰去天不盈尺:去:相隔 现在:到

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鹤”通“鹄”。

词类活用

【调朱颜】

调,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名词用作动词,原指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

转,使动用法,使……滚动。

【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侧身西望长咨嗟】

西,名作状,向西。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特殊句式

【倒装句】

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于”和它后边的“上青天”构成的介词短语,介词短语后置,正确语序为“于上青天难”。

⒉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相当“唉”。

胡为:为何,为什么。

这是一个疑问句中的倒装句式,整体可以翻译为“唉,你这远方的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

虚词【而】用作连词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译文】

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

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迴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西行的人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蜀道难,人生之路更难

——李白诗歌《蜀道难》赏析

一首《蜀道难》,给人的感觉不仅仅入蜀之路的艰难,更多的是人生之路的艰辛,“噫吁戏,危呼高哉!”人生旅途谁没有这样的感叹呢?特别是像李白一样具有“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远大理想、要求“济苍生”“辅社稷”“安黎元”的人,人生之路更是艰难。在《蜀道难》里,李白用他那高超的艺术手法,丰富奇特的想象,把这样艰难的人生之路表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由“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引出古蜀国创业的.艰辛,时间之长“四万八千岁”,环境之恶劣“西当太白有鸟道”就是有了“石栈相钩连”,还是面对“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情形,处境之险恶“地崩山催壮士死”,就连黄鹤、猱猿这样会飞能爬的动物都难以越过而“愁攀援”,更何况是人呢?然而,古蜀国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五丁开山”那壮美的故事也不断激励着无数的勇士不顾“青泥何盘盘”,而“百步九折萦岩峦”,尽管把人折磨的“仰肋息,坐长叹。”

人生本来就是如此,创业自然是艰辛。古蜀国如此,秦塞亦如此,人类的发展史不也就如此吗?“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多少志士创业的悲壮故事,李白用蒙太奇式的一串串电影镜头:由远及近,由静到动,由慢变快,那山峦起伏、连蜂接天的图画,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飞湍、瀑流、悬崖、转石带来的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魅力,激人进取的动力。真正的勇士怎能因此而退缩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人在感叹的同时,更是一种赞叹,赞叹造物之神工,英雄之神勇,面前的这“难”字已不是简单的“困难”所概而括之的了,更多的是体现了人生的意义,若能克服之则可以达到“连峰去天不盈尽”的境界,更能观赏得到“枯松倒挂倚绝壁”的奇境,至于“飞湍瀑流争喧虺,平崖转石万壑雷”的热闹景象就更别提了。这种人生历尽艰辛,览便人间美景的感觉,又怎是普通人能体会得到的呢?难免会有人会不解地问“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在封建社会,君王主宰一切的时代,士人的远大理想,人生价值均系于君王一身,因而主动去靠近天子,尽可能地去被天子赏识,是有志之士的一大目标。能接近天子,能得到天子得宠幸,是不胜荣幸“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高处不胜寒,伴君如伴虎,天子那喜怒无常的性格,今天把你捧为掌中尤物,明天又可以把你看作“狼与豺”,时刻要提防着如虎如蛇的君王,稍不注意就会流血牺牲,人头落地。被天子宠幸的感觉不错“锦城云虽乐”,可是整天面临着“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政治环境又怎不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呢?人生理想一旦真正实现,众星仰月,“剑阁峥嵘而崔巍”又会让你觉得寂寞而孤独,还不如像村民野夫那样过的悠闲自在的生活,因而又渴望回到原来的样子“不如早还家”,然而,身在江湖已容不得你做主了,只能“侧身西望长咨嗟!”。

难呐,人生!穷亦难,达亦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篇5:李白《蜀道难》解析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解析

一首《蜀道难》,给人的感觉不仅仅入蜀之路的艰难,更多的是人生之路的艰辛,“噫吁戏,危呼高哉!”人生旅途谁没有这样的感叹呢?特别是像李白一样具有“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远大理想、要求“济苍生”“辅社稷”“安黎元”的人,人生之路更是艰难。在《蜀道难》里,李白用他那高超的艺术手法,丰富奇特的想象,把这样艰难的人生之路表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由“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引出古蜀国创业的艰辛,时间之长“四万八千岁”,环境之恶劣“西当太白有鸟道”就是有了“石栈相钩连”,还是面对“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情形,处境之险恶“地崩山催壮士死”,就连黄鹤、猱猿这样会飞能爬的动物都难以越过而“愁攀援”,更何况是人呢?然而,古蜀国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五丁开山”那壮美的故事也不断激励着无数的勇士不顾“青泥何盘盘”,而“百步九折萦岩峦”,尽管把人折磨的“仰肋息,坐长叹。”

人生本来就是如此,创业自然是艰辛。古蜀国如此,秦塞亦如此,人类的发展史不也就如此吗?“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多少志士创业的悲壮故事,李白用蒙太奇式的一串串电影镜头:由远及近,由静到动,由慢变快,那山峦起伏、连蜂接天的图画,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飞湍、瀑流、悬崖、转石带来的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魅力,激人进取的动力。真正的勇士怎能因此而退缩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人在感叹的同时,更是一种赞叹,赞叹造物之神工,英雄之神勇,面前的这“难”字已不是简单的“困难”所概而括之的了,更多的是体现了人生的意义,若能克服之则可以达到“连峰去天不盈尽”的境界,更能观赏得到“枯松倒挂倚绝壁”的奇境,至于“飞湍瀑流争喧虺,平崖转石万壑雷”的热闹景象就更别提了。这种人生历尽艰辛,览便人间美景的感觉,又怎是普通人能体会得到的呢?难免会有人会不解地问“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在封建社会,君王主宰一切的时代,士人的远大理想,人生价值均系于君王一身,因而主动去靠近天子,尽可能地去被天子赏识,是有志之士的一大目标。能接近天子,能得到天子得宠幸,是不胜荣幸“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高处不胜寒,伴君如伴虎,天子那喜怒无常的性格,今天把你捧为掌中尤物,明天又可以把你看作“狼与豺”,时刻要提防着如虎如蛇的君王,稍不注意就会流血牺牲,人头落地。被天子宠幸的感觉不错“锦城云虽乐”,可是整天面临着“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政治环境又怎不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呢?人生理想一旦真正实现,众星仰月,“剑阁峥嵘而崔巍”又会让你觉得寂寞而孤独,还不如像村民野夫那样过的悠闲自在的生活,因而又渴望回到原来的样子“不如早还家”,然而,身在江湖已容不得你做主了,只能“侧身西望长咨嗟!”。

难呐,人生!穷亦难,达亦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篇6:《蜀道难》的阅读训练题

《蜀道难》的阅读训练题

《蜀道难》的阅读训练题

【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鱼凫( ) 秦塞( ) 石栈( )猿猱( ) 抚膺( ) 巉岩( ) 飞湍( ) 喧豗( ) 砯崖( ) 吮血( )

扪参( )( )峥嵘( )( ) 咨嗟( )( )

号古木( )

参考答案: fú sài zhàn náo yīng chán tuān huī pīng shǔn

mén shēn zhēng róng zī jiē háo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西挡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B.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参考答案:D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①危乎高哉 ( ) ②不与秦塞通人烟 ( )

③可以横绝峨嵋巅 ( ) ④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⑤连峰去天不盈尺 ( ) ⑥锦城虽云乐 ( )

(2)

①难于上青天 ( ) ②开国何茫然 ( ) ③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④但见悲鸟号古木( ) 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3)

①猿猱欲度愁攀援 ( ) ②使人听此凋朱颜 ( )

③砯崖转石万壑雷 ( ) ④侧身西望长咨嗟 ( )

参考答案:

(1)①高高耸 ②山川险要的地方 ③横渡横穿 ④回转掉头 ⑤距离 ⑥享乐

(2)①比 ②多么 ③尚且 ④只 ⑤为什么

(3)①为……发愁 ②使……凋谢 ③使……滚动 ④向西

4.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参考答案:D

【合作探究】

1.诗中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反复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从内容上看,一唱三叹,反复强调,层层深入,以主旨句贯穿始终,突出表达了诗人感叹蜀道之难,为友人入蜀深感忧虑的主题。

从形式上看,开头一句,为全文奠定雄放的咏叹基调, 并从结构上统摄全篇;中间一句,强调主旋律,勾连上下,把诗歌推向高峰;最后一句,照应题目、开头,造成强烈的感叹。

2.文章三个自然段作者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写蜀道之难的?每一个角度又分别是怎样写的?

提示:可以要学生找出每一小节中叙述的句子、描写的句子。它叙述了什么内容?又描写了什么内容?

参考答案:第一段蜀道之高。

第二段蜀道之险。

第三段蜀地之祸。

板书设计: 蜀道之高(难行) 来历:神话 传说

高峻:反衬夸张 虚:神幻(奇特想象)

蜀道之险(可畏) 悲鸟子规:号 愁 凋

绝壁飞瀑:万壑雷 实:胆寒(自然环境)

蜀道之凶(申诫) 狼柴虎豹:危机四伏 劝:早还(社会环境)

篇7:《蜀道难》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啊! 何其高竣,何其峭险! 蜀道太难走呵, 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 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 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 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 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 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 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 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 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又听见月夜里杜鹃声声哀鸣, 悲声回荡在空山中愁情更添。 蜀道太难走呵, 简直难于上青天; 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 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 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 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雨说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蜀道难》课后题答案

红花草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春》课后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蜀道难》学案及赏析

蜀道难原文及注释

蜀道难赏析及作者简介

《四时之外》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解析

盛世危机的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蜀道难同步阅读题及解析(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蜀道难同步阅读题及解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