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软弱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爆炒小年糕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埋软弱隧道进洞施工技术(共含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爆炒小年糕”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浅埋软弱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篇1:浅埋软弱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浅埋软弱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根据重庆-利川线土建工程长洪岭隧道进口洞口段的现场控制情况,重点介绍了长大管棚支护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并对浅埋软弱隧道的进洞施工技术作了筒述,希望能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经验.

作 者:师传志 SHI Chuan-zhi  作者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重庆,408200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 36(1) 分类号:U455.49 关键词:浅埋软弱隧道   块石土   超前支护   管棚注浆  

篇2:浅埋隧道施工技术浅谈

浅埋隧道施工技术浅谈

结合襄(渝)二线新花园沟隧道下穿G316国道、民房隧道施工,论述了浅埋隧道采用φ51超前小管棚注浆预支护等施工技术,以保证隧道安全通过下穿公路及民房段,从而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作 者:房俊超 FANG Jun-chao  作者单位:中铁十二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24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 35(18) 分类号:U455 关键词:浅埋隧道   施工技术   设计参数   监测  

篇3: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对策分析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对策分析

隧道经常遇到浅埋地层,松散软弱,破碎围岩带等不良地质段,在设计存在着诸多困难,而且增加了隧道施工变形和稳定控制的`难度,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塌方等安全事故发生.本文主要分析了浅埋软弱段的施工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爆破两个问题,并最后提出了隧道施工坍塌应急预案.

作 者:刘秀利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镇渝涪二线项目部 刊 名:城市建设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 年,卷(期): “”(11) 分类号:U4 关键词:浅埋隧道   隧道施工   应急预案  

篇4:隧道偏压和浅埋及软弱围岩段的施工技术

隧道偏压和浅埋及软弱围岩段的施工技术

本文以高速公路某隧道洞口段施工为例,具体介绍了高速公路隧道偏压、软弱围岩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积累了偏压隧道施工经验,为大偏角偏压隧道洞口的'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作 者:卫晋 WEI Jin  作者单位: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24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10 36(1) 分类号:U455.4 关键词:隧道   偏压   软弱围岩   施工技术  

篇5:大断面浅埋黄土隧道施工技术

大断面浅埋黄土隧道施工技术

根据大断面浅埋黄土隧道现场施工的经验积累和出现问题的不断改进,对大断面浅埋黄土隧道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论述,从而有效解决了类似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进度存在的问题.

作 者:王晓明 WANG Xiao-ming  作者单位:中铁三局五公司,山西,晋中,030600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 35(18) 分类号:U455 关键词:大断面   黄土隧道   施工   开挖  

篇6:河源洞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河源洞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通过河源洞隧道实例,对小净距浅埋偏压隧道洞外加固措施、进洞顺序选择、施工工序安排、监控量测等关键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从而为类似隧道的施工积累经验.

作 者:张王杰 ZHANG Wang-jie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142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 36(1) 分类号:U455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   浅埋偏压   施工技术  

篇7: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文中结合某实体工程对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详细阐述了该隧道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并通过施工监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可供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参考.

作 者:郑联伟 罗雪峰  作者单位:郑联伟(中国中铁一局,四公司,陕西,咸阳,71)

罗雪峰(湖南省怀化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湖南,怀化,418000)

刊 名:中国水运(下半月) 英文刊名:CHINA WATER TRANSPORT 年,卷(期):2010 10(1) 分类号:U45 关键词:软弱围岩隧道   施工方案   施工技术   施工方法  

篇8:隧道浅埋偏压段进洞工艺论文

隧道浅埋偏压段进洞工艺论文

[摘要]龙井隧道是崇遵高速公路较长大隧道之一,其中出口端以其复杂的地形和地质情况令人忧虑。本文以龙井隧道进洞方案的选择及各种加固方案的制定,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龙井隧道 隧道浅埋偏压段进洞

一、工程概况

龙井隧道位于贵州省遵义县板桥镇境内,是崇(溪河)遵(义)高速公路较长大隧道之一。隧道总长2326m(左线1196m,右线1130m),单洞净跨10.4m,净高6.7m,双车道单向行使。隧道高程在931~1168m之间,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形条件

隧道区内为寒武系中统高台组及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第一段,属于碳酸盐岩台地沉积。覆盖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砂质粘土、碎石土、块石土。隧道工区位于潘家山复式(背斜)褶皱构造的北东翼、娄山关大断裂的南西盘(上盘)。受大断裂影响,区内有F1断层(龙井断层)为纵断层,表现为地层岩性不延续;F2断层为横断层,在出口端(K89+400处)斜交穿过隧道,断层两盘地层产状差异较大,地层岩性不延续。K89+400至出口端K89+660区内有多处小断层(张性),断层岩石风化作用强烈,风化节理较发育,岩石呈砂屑状或碎屑状。隧道工区白云岩、泥质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和泥质粉砂岩均为透水层,由于断裂构造影响,区内除大气降水补给,部分渗入基岩,形成基岩裂隙水,还部分接受F1断层上盘地下水的渗入,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位埋层较浅,均在隧道顶板上。

隧道出口端,岩体程碎块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处于强风化带中,隧道顶板较薄(2~4m),覆盖层为土层。右洞岩层倾角较大与设计地质不符。岩土分界从拱顶至线路前进方向右侧拱脚外环大部为土层,该处属典型的浅埋、偏压隧道,成洞困难,地表易塌陷、开裂。

三、进洞方案

1.洞口段矿山法施工

洞口段原设计Ⅱ类围岩支护参数如下:φ114超前大管棚长30m,环距50cm,纵向外插角10,共29根;C20混凝土套拱长80cm;径向锚杆RD25N,长3.5m,间距80×80cm,喷混凝土厚20cm;φ8钢筋网20×20cm,钢筋格栅钢架间距80cm,模筑混凝土60cm。

经地质勘察和围岩鉴定为Ⅰ类围岩,调整支护参数。根据已往施工经验,在大管棚施工中,容易出现掉棚(管棚侵入洞内),调整了外插角和管棚半径,外插角改为30,管棚半径由设计6.13m改为6.28m,其余不变。由于右洞岩层倾角较大,为防止套拱下沉,线路前进方向右侧,套拱拱脚深挖至岩层,并将基础扩大为1.5m纵向×2m横向×3m深,套拱长度由0.8加长到1.5m;径向锚杆、钢筋网片、模筑混凝土的参数不变;初期支护中增加φ42超前小导管,环距30cm,4.5m长,2.4m一环,施作范围拱部1600;格栅钢架改为20b工字钢拱架,间距60cm,喷射混凝土厚度改为25cm。右洞拱脚处每榀工字钢增加2排锁脚,用φ42小导管5m长注浆加固,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比例1:0.5。   2.具体进洞方案

(1)清表

首先,将洞顶地表范围植被清除,将稻田水疏干,使土体由液塑状态变为干硬状态。

(2)天沟

洞口地表地势较平缓,又处于沟谷,雨水将汇集洞口,故进洞前施作天沟,以截除地表水。

(3)地表加固

根据龙井右线出口的'地形、地质情况,隧道开挖时必然造成上断面两侧产生沉降而出现山体偏压失稳,将使隧道位移、变形,甚至出现初期支护表面产生裂缝。另外根据覆盖层情况,开挖过程中必然造成地表沉降、开裂。

根据普氏理论,松散体在隧道开挖后,其上方形成抛物线形的平衡拱,平衡拱的跨度与开挖宽度相等。在松散体中施工时出现的大规模冒顶就是该平衡拱失稳造成的结果。地表加固注浆能有效地减小隧道坍方的可能性。因为,地表花管注浆加固后,类似于一根摩擦桩,制约土体相对向下移动。更为主要的是,此法将成为其周围土体的一个核心,由于相邻两花管间距离远远小于隧道的开挖宽度,必然使得平衡拱的矢高大大减小,保证了施工安全。为此,在进洞前,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

――将地表整平,挂网锚喷混凝土将地表封闭。

――隧道中线至线路前进方向左侧拱顶为岩石,右侧为土层,开挖后将产生不均匀沉降。在洞顶地表隧道中线至线路右侧12m范围、纵向20m范围竖向打入φ76花管注浆加固,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配比为1:0.5,初始压力0.5~1Mpa,终压2~2.5Mpa,注浆顺序为先两侧后中间,纵向先洞口后洞身。管壁厚5.5mm、间距80cm,梅花型布置,管底以拱顶外缘和打入基岩1.0m控制,但不得低于隧道边墙基底标高。

(4)进洞措施

人工按里程、坡比清刷边仰坡后挂网锚喷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套拱,在套拱内预埋φ120钢管定位,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施工大管棚注双液浆。

以上各项工作完成后,就开始上半断面开挖进洞。

(5)洞内开挖方法

因洞口段为Ⅰ类围岩,故采用长台阶法先作上半断面,上半断面净高4.8m,循环进尺60~80cm。依据“短进尺、弱爆破”的原则,主要采用人工风镐或挖掘机挖掘,辅以弱爆破,严禁放大炮。当上半断面掘进60~80m后,开始侧壁拉槽,左右跳槽错开开挖,严禁相对开挖。二衬台车及时加工,二衬距掌子面的距离不宜超过120m。

(6)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

监控量测是NATM法施工的重要手段,是指导施工方案中的支护参数、施工工艺及各工序的作业时间的重要方法。龙井隧道出口段进行了地表下沉、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的监控量测。从量测结果可以知道地表下沉量最大20cm,拱顶下沉最大值为2mm,周边收敛最大值2.1mm。施工至今已有两年,变形基本稳定,施工方案基本合理,初期支护、地表加固及时有效。

四、结语

总结龙井隧道洞口段的施工方案,有以下几点体会:在复杂条件下成洞应结合各种方法,综合治理,才能确保施工的安全;在松散地层中注浆加固使较松散的土层胶结成一个整体,同时洞内加强了超前支护、调整了初期支护参数,较顺利的完成了进洞,解决了浅埋偏压段隧道施工难度大的难题。

篇9:浅埋三联拱大跨隧道施工技术

浅埋三联拱大跨隧道施工技术

结合北京地铁10号线熊猫环岛站-安定路站(含联络线)区间暗挖段三联拱隧道施工,阐述了浅埋三联拱隧道施工方案、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等.

作 者:许新雁 Xu Xinyan  作者单位:中国中铁隧道集团京隧建公司,北京,100022 刊 名: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英文刊名:MODERN URBAN TRANSIT 年,卷(期): “”(2) 分类号:U2 关键词:地铁   浅埋   三联拱   大跨隧道   施工技术  

篇10:软弱围岩大跨隧道施工技术

软弱围岩大跨隧道施工技术

以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M3标段T2隧道施工为例,探讨了该隧道软弱围岩地段的`施工技术,提出了三台阶平行流水作业法施工工艺流程,详细介绍了该隧道软弱围岩地段的施工过程,积累了软弱隧道施工经验.

作 者:温利强 WEN Li-qiang  作者单位:中铁十二局集团四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9 35(13) 分类号:U455 关键词:软弱围岩   大跨   隧道   施工  

河源洞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庆兴黄土隧道出口浅埋段施工技术

浅埋大跨径连拱隧道施工快速检测技术

堡镇隧道快速施工技术

浅谈梨公顶连拱隧道进洞施工方案

管棚法处理隧道塌方施工技术

五指山隧道出口富水段施工技术

风积沙隧道安全施工技术方案

隧道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小导管注浆技术在浅埋暗挖法施工中的探索与应用

浅埋软弱隧道进洞施工技术(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浅埋软弱隧道进洞施工技术,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