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路潭隧道安全技术方案探讨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blove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侧路潭隧道安全技术方案探讨(共含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blov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侧路潭隧道安全技术方案探讨

篇1:侧路潭隧道安全技术方案探讨

侧路潭隧道安全技术方案探讨

根据国内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各类事故的统计结果,在所有公路建设工程事故中隧道坍塌为事故发生的主要类型,其事故发生频率属于所有公路建设工程事故中较为频繁的一种.对此,如何做好隧道施工的安全问题,成了摆在工程管理技术人员面前一道不得不认真思索的难题.为了能更好解决隧道安全问题,本文将借助侧路潭隧道这一工程建设实例,从隧道施工的.各个方面入手,逐项对隧道安全技术进行探讨,以供业内各位同行日后在进行类似工程的施工控制时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 者:魏永强  作者单位: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430 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年,卷(期): “”(16) 分类号:U4 关键词:隧道施工   安全防护   技术措施   注意事项  

篇2:风积沙隧道安全施工技术方案

风积沙隧道安全施工技术方案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阐述了隧道在西北区风积沙典型地质中安全施工的技术方案和工艺控制,对其开挖方法、支护措施及工序衔接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成功地解决风积沙地区成孔困难的问题.

作 者:邵天宝 SHAO Tian-bao  作者单位:中交隧道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088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9 35(7) 分类号:U455 关键词:风积沙   隧道   安全施工   支护  

篇3:软弱围岩隧道安全施工技术

摘要:介绍软弱围岩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结合工程实践,详细地介绍了隧道安全施工控制的方法和措施,阐述了施工方法的特点、施工工艺等,对类似隧道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软弱;隧道;施工

Abstract: The weak surrounding rock of tunne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safety control methods and measures,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etc., similar to the tunneling of some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weak; tunnel; construction

1.前言

软弱围岩由于其本身的地质特性,一般力学指标低,岩性松散、承载力差,压缩性高,遇到有岩隙水的作用时,就容易引起隧道施工时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工后沉降过大也会对运营使用和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在软弱围岩地段时,需要特别注意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和正确的`处理措施。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方法,主要有台阶法和双侧壁导坑法、CRD法、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等。双侧壁导坑法和CRD法限制了大型施工机械的使用,降低了工效;工序多,相互干扰大,施工进度缓慢,且临时施工支护多,投入大,不经济,但是在处治软弱围岩隧道沉降变形控制方面还是有其明显的安全效果和保障。

2.工程概况

某公路双线隧道,位于云南省昭通市,隧道设计为两座独立的分离式隧道,两座独立隧道的轴线间距为30米,其中隧道右线长850米(YK30+960~YK31+810),左线长870米(ZK30+960~ZK31+830)。软弱围岩地段隧道长115米。隧道建筑限界宽为10.25米,在主洞与行车横洞交叉处设置紧急停车带,其断面比正常断面加宽2.5米,高仍为5米,正常隧道建筑内轮廓采用单心圆断面,半径为R=5. 80米,最大埋深为128米。

2.1地形地貌

隧道洞址区区属丘陵地貌,由于长期风化、剥蚀作用,山体较陡峻,沟谷较发育,沿山体残坡积物及风化层覆盖普遍,植被生长较茂盛。隧道穿越丘陵分水岭地带,左侧被207国道二级公路呈弧形围绕,南西侧为安平侵蚀山间盆地,地势较为开阔平缓。隧道轴线地段山脊分水岭高程约320~340米,两侧洞口端

篇4:浅谈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地表加固施工技术

浅谈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地表加固施工技术

结合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的地质水文条件,介绍了该隧道地面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的具体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并阐述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及质量保证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指导和实践经验.

作 者:魏祥 WEI Xiang  作者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河北,三河,101601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 36(12) 分类号:U455 关键词:隧道   软弱围岩   袖阀管注浆加固   施工方案   关键技术  

篇5:对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探讨

对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公路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对它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只有我们全员思想重视、措施得力、评价科学、严格管理,才一定能作好安全生产工作.作 者:何代荣  作者单位: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总公司,贵州,贵阳,550008 期 刊:中国科技博览   Journal: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2010, “”(13) 分类号:X92 关键词:公路工程    安全管理    施工   

篇6:软弱围岩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探析论文

软弱围岩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探析论文

软弱围岩通常是指强度低、胶结程度差并且受风化作用影响显著的松散软弱地层条件。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受到应力水平或是埋深条件的影响,软弱围岩施工地段会产生一定的施工变形。为了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工程施工行业积极推进一种新型的施工安全技术,但是受到软弱围岩隧道工程安全现状的制约,无法使得工程施工安全与工程正常施工发展相适应。探讨软弱围岩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能够提升整个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本文通过对软弱地质围岩隧道施工的基本特征及其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技术。

一、软弱围岩的特征及其潜在的危害分析

1.软弱围岩的基本特征分析

软弱围岩是与坚硬围岩相对应的一种围岩,一般将抗压强度低于30MPa的围岩称为软弱围岩。这种围岩主要是静水或者是水流比较缓慢的水中悬浮物不断沉积而形成的。由于沉积物中存在大量的淤泥,粘土和淤泥的内部结构往往比较松散,并且沉积物之间存在大量的间隙,导致软弱围岩固结的速率比较慢,围岩的透水性也较差。之所以会成为软弱围岩,围岩透水性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组成围岩的颗粒粒子直径比较小,颗粒之间的空隙有大量的水分存在,这使得围岩当中的一部分粘土与颗粒间隙内部的水分结合,形成紧密的围岩结构,外部的水分不能够渗透到围岩的内部,这种形式下的围岩能够避免外界环境对其本身所产生的影响,能够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另一方面,围岩当中的水分基本上都是结合水,很大一部分水分子都是与围岩的颗粒结合在一起,其内部的自由水比较少。在受到外界作用的影响下,围岩内部的水分不能发生移动,无法快速排出,影响到土壤的凝固速度,自然也对岩体的硬度造成影响,使其不能够达到应有的围岩硬度标准要求。

2.软弱围岩所带来的危害分析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软弱围岩的透水性较差,并且岩体的固结速率比较缓慢,这种特点会对施工工程中路面的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产生影响。当路面上受到较大的外力影响时,对路面的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施工的安全。不仅如此,软弱围岩带来的危害还体现在路基沉降以及路堤滑坡方面。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会出现支护变形的风险,这种风险往往出现在土质隧道地段、浅埋地段以及断层破碎带地段等,浅埋地段进行隧道施工时拱部成拱的可能性较小,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巩固,就会导致局部出现塌方的现象;土质隧道施工地段主要有各种积土层以及地层,与一般的岩质隧道相比较,土质隧道塌落的拱高度一般比较大,支护结构所要承受的荷载自然也很大,如果初期支护强度不足,会导致土质隧道施工地段出现局部塌方的风险。断层破碎带地段的施工是风险性较大的施工地段,由于该地段自身的稳定性较差,并且有大量的地下水,往往容易出现塌方事故以及突水风险。

二、软弱围岩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分析

1.围岩变形控制技术分析

在软弱围岩施工中,掌子面变形比较严重时就会导致其本身的稳定性尽失,从而导致隧道掌子面坍塌事故。这种施工事故在整个隧道工程施工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最终导致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机械设备损失,引起工程施工部门的高度重视。常见的'掌子面变形、坍塌控制安全技术有以下几种,有超前支护技术、掌子面锚杆技术、掌子面预留核心土技术以及掌子面喷混凝土封闭技术。其中超前支护技术实际上就是“先支后挖”技术,这种技术是通过掌子面隧道开挖轮廓线之外一定范围内进行水平预加固的支护结构。通常情况下,常见的超前支护种类有三种,分别是超前锚杆、超前大管棚以及小导管注浆;超前管棚支护技术的实施主要是为了保证管棚与钢架之间的联合支护,可以将管棚外露的部分焊接在钢架上,然后再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进行压浆,这样一来,可以对围岩起到加固作用。紧接着是掌子面锚杆技术,设置掌子面锚杆的目的主要是控制围岩开挖后掌子面可能出现的位移,从而为大断面开挖创造条件,对围岩支护变形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在施工安全控制中,掌子面的锚杆长度一般会在10~20米之间,并且锚杆的使用材料应该是玻璃纤维材料。为了维持掌子面的稳定性,现场施工中往往会采用掌子面喷混凝土封闭技术,这种施工技术在施工安全控制中的使用比较多。最后采用掌子面预留核心土技术,这种技术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应用最为简单,具有较强的安全稳定性作用。

2.隧道开挖坍塌控制技术

完成隧道上台阶的开挖支护之后,在支护基础悬空的情况下,失去支撑力就容易导致支护稳定性较差,可以采用落底开挖技术。落底开挖技术是在开挖之前给上断面支护结构提供一个临时基础,能够控制支护拱脚的下沉。常见的落底开挖控制技术有三种形式,首先是临时仰拱安全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台阶法开挖的软岩大断面隧道中使用,通过这种技术能够让台阶形成一种封闭的状态,能够有效的控制上断面的支护沉降,从而保证下部台阶开挖的安全性。其次是锁脚锚管安全技术,当锁脚锚管作为承载结构时,能够传递上部初期支护的压力,结构设置应该尽量沿着拱脚切线的方向进行设置。如果施工不到位,会导致锚管控制的效果降低。还有一种技术是扩大拱脚安全技术,扩大拱脚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展宽基础减小地基的压力,这种技术是控制支护沉降实现的一种手段,其关键作用的发挥主要在于拱脚基础有足够的宽度,在施工过程中,拱脚宽度不足时,沉降的面积就会增大,这样一来难以达到实际设计的要求。

3.灌浆技术对围岩结构的处理

在隧道施工之前需要对围岩的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可以采用高压灌浆技术,对隧道施工范围内的围岩结构进行处理,改变围岩结构的松软性,将砂浆填充到软弱围岩内部的空隙当中,这样就能够增强软弱围岩的强度和硬度,大大提高围岩周围结构的稳定性。完成灌浆之后,虽然围岩结构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但是施工人员进行开挖时也要注意挖掘的方法,可以采用多次开挖的方式进行隧道挖掘,这种方式能够减少对围岩的震动,减少因为震动而引起的围岩坍塌事故,从而增强工程施工的安全系数。

三、结语

隧道工程施工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部分,该部分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过程比较复杂,尤其是遇到软弱围岩阶段,会对整个工程施工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威胁。为此,需要加强软弱围岩的结构硬度,采取适当的方法减少围岩坍塌的事故,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软弱围岩隧道工程施工中应该按照超前支护、多次开挖和灌浆施工的方式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进一步保障工程的施工安全。此外,还应该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为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篇7:隧道工程的穿煤层安全技术论文

隧道工程的穿煤层安全技术论文

摘要: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含瓦斯煤层。瓦斯是煤的伴生气体,瓦斯含量与瓦斯压力共同决定了煤层瓦斯的赋存状态。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安全技术降低前方煤体瓦斯含量,抑制瓦斯涌出强度,确保巷道瓦斯浓度符合规定要求。本文从煤层瓦斯突出机理、瓦斯治理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保障隧道工程穿越煤层时人员安全。

关键词:隧道;含瓦斯煤层;安全技术

0引言

近些年,在云贵等地区,大量修建的隧道经常遇到含瓦斯煤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管理等原因经常出现灾害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于云贵地区地质情况复杂,隧道施工过程中预测、预报制度不完备,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不够完善,使得现场安全工作难度较大。为降低隧道穿煤层风险,有效控制瓦斯事故。本文针对隧道穿煤层安全技术进行研究。

1煤层瓦斯成因与主要危害

古代植物在成煤过程及碳化变质过程中,产生大量瓦斯。在长期的地质变化过程中,大部分瓦斯都已逸散、分解到地面上,只有一小部分还被保存在煤岩体内[1]。掘进过程穿煤层释放的瓦斯主要危害是巷道中瓦斯浓度较高时,容易产生爆炸,瓦斯爆炸界限为5~16%。当瓦斯浓度为9.5%时,其爆炸威力最大,同时过高的瓦斯浓度容易造成人缺氧窒息死亡。因此必须控制好受限空间内瓦斯浓度,保证人员的安全作业。

2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与预测

在地应力作用下,煤体瓦斯释放的引力作用下,软弱煤层容易突破抵抗线,瞬间释放大量瓦斯和煤,对作业的人群产生瞬间冲击,造成人员伤亡。这种事故称为突出事故。目前对突出机理的认识有代表性的是前苏联霍多特等人于1976年提出的综合作用假说。突出是地应力,瓦斯压力和煤的物理力学性能综合作用的结果,从能量学的角度可以认为煤体吸附的高压力瓦斯提供了煤与瓦斯突出的能量,煤的坚固性系数越低,煤壁抵抗力越差,越容易产生突出,煤坚固性系数也是形成突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考虑到隧道工程前方地质构造复杂,误揭煤层很容易诱发瓦斯突出事故,在隧道掘进过程中开展煤层探测过程是非常必要的。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规定,需施工前探钻孔以探明煤层产状及释放煤层中的瓦斯深度情况,保证巷道安全揭露煤层。超前钻孔前探10m,两帮控制5m,无异常状态下可掘进8m,继续下一步循环作业。探明煤层赋存状态和产状后,巷道继续掘进至巷道顶板与煤层底板垂距5m处。施工瓦斯压力测定钻孔,进行瓦斯压力的测定。直接测压法首要问题是把测点选好,避开采动影响区与地质破碎带,才能测到煤层真实的瓦斯压力。成孔之后,需要及时清理、封孔,若出现渣、水等,可用压风管进行吹排。封孔后24h后就可观察瓦斯压力,根据测定的瓦斯压力大小,在巷道全断面布置防突瓦斯释放钻孔和瓦斯抽放钻孔。

3防止瓦斯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在施工前探钻孔,探测前方煤体瓦斯赋存状态后,必须采取针对、有效性的措施。煤层瓦斯含量小于3m3/t,可以考虑施工排放钻孔,待瓦斯含量降低,继续掘进,在排放瓦斯过程中,若出现巷道中瓦斯浓度超限,必须接入抽放系统,保证瓦斯排放安全.若煤层瓦斯含量3~8m3/t,必须施工抽放钻孔,待工作面前方煤体瓦斯含量降低至安全值后,继续作业。对于瓦斯压力超过0.74MPa,煤的坚固性系数、瓦斯放散初速度、煤的破坏类型等三个单项指标全部或单一超过临界值,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严格按照防突措施执行。在煤层掘进过程中,受掘进作业影响,破坏了煤岩体原始应力状态,在前方出现了二次应力集中,岩体爆破后有利于煤体弹性能的释放。在掘进揭煤过程中,必须将瓦斯压力降低到安全允许值范围内,防止揭煤后出现瓦斯突出的次生事故。在进入煤体掘进的过程中,需要开展煤与瓦斯突出局部预测工作,预测的方法可以采用综合指标法、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见表1)等,同时结合瓦斯含量、瓦斯涌出强度、煤体温度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判定。在综合了多项指标后,若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方可安全掘进。煤层原始瓦斯含量是指单位质量原始煤体所含有的瓦斯体积,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钻屑法直接测定煤层瓦斯含量,利用φ42麻花钻杆进入煤体12m,采集新鲜煤样快速封装进煤样罐,FH-2解吸仪现场直接测定解吸瓦斯,利用解吸规律推算装罐前损失量,随后煤样罐送实验室分析残存量,最终得出煤体瓦斯含量,根据煤体瓦斯含量、煤壁暴露面积推算出巷道瓦斯涌出量。据此为通风配风量与风机选型提供计算依据。在施工期间,派专人看管通风设施、设备,及时测定通风参数,保证通风设备的连续、稳定、安全运行。

4隧道穿煤层施工工艺

在隧道穿越煤层过程中,容易出现瓦斯积聚现象,必须革新施工工艺和方法,加强现场瓦斯监测与管理。

4.1超前支护

遇到松软易突出煤层,支撑强度低,必须采取超前支护措施。采用φ32长锚杆(6~8m)支护,深入煤层老顶,产生足够的抵抗力,若出现破碎带过大或支撑力不够,可以采用锚索+锚杆混合支护形式。在施工完锚杆后,采用管棚+注浆加固。既要考虑足够的支护强度,同时需要及时观察围岩应力变化。

4.2隧道开挖爆破

隧道开挖建议采用台阶法,因为此法的优点在于开挖面积小,瓦斯涌出强度低,有利于集中应力的释放。台阶法使用光面爆破的方式,有利于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爆破使用2-3号的煤矿专用炸药,煤矿炸药能量受到限制,起爆敏感度高,不容易引燃、引爆瓦斯。

4.3瓦斯监测措施

建立自动监测与人工监测相结合的瓦斯监测系统。自动监测系统由地面中心站、分站、工作面瓦斯传感器,自动报警器,远程断电仪等组成,信号通过总线传输方式。所有设备必须采用具有煤矿安全标志的产品,具备防爆能力,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瓦斯传感器须离开作业面一定的距离,吊挂位置合理,自动监测系统需能够实时监测现场作业各地点瓦斯浓度,若出现瓦斯超限现象,能够及时断电,组织撤人,及时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各工作面设置专人专岗检查瓦斯,配置光学瓦斯检查仪与便携瓦斯检查仪,提高对事故的应变能力,特别是揭煤放炮期间,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

5结论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突出煤层的情况比较常见,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预测、预报工作,从而采取提前措施,防止突发情况发生,确保人员安全与施工的正常进行。对于特殊的地段和地层,需要设置专门的手段和方法,从通风和瓦斯抽放的角度合理的解决瓦斯问题。

参考文献:

[1]聂百胜,张力,马文芳.煤层甲烷在煤孔隙中扩散的微观机理[J].煤田地质与勘探,,28(6):20-22.

[2]田荣.瓦斯隧道施工的关键因素及其对策[J].铁道建筑技术,(6):41-43.

[3]叶飞,霍三胜,常文伟.公路隧道穿越软弱破碎煤系地层及采空区施工安全控制技术[M].公路交通技术,(06).

篇8: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安全监控论文

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安全监控论文

【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下,我国的道路桥梁的建设项目也在不断增加。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条件,给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因此,道路桥梁施工中的难点问题,以及处理技术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论文以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相关施工技术与安全监控。

【关键词】道路;桥梁;隧道;施工;安全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较高。近年来,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施工项目逐渐增加,但是在施工技术和施工安全上的问题却一直没能妥善解决。我国是一个多山地地形的国家,因此,在道路施工中,往往会伴随着隧道、桥梁施工等内容。为了保障整个工作平稳、顺利地进行,就要深入分析道路桥梁隧道施工的难点,以及主要技术和安全监控。

2现阶段道路桥梁隧道施工工程中的难点分析

2.1铺装层极易脱落

作为保护层性质的施工项目,道路铺装层主要起保护路面和桥面板的作用,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且在施工完成后,能有效防止行驶的车辆对路面造成直接磨损,还可以保护路面不受恶劣自然天气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地分散路面所承受的载荷。但是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许多施工单位因为单一追求降低成本,忽视了铺装层的`质量,导致出现铺装层脱落现象。

2.2钢筋锈蚀情况频出

钢筋是支撑桥体质量的重要部分,关系到桥梁的建设和安全使用。一旦钢筋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大大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还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在进行道路桥梁隧道项目施工时,首先要选择质量较好的钢筋材料,然后在施工中做好钢筋质量防护工作,在道路桥梁隧道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做好钢筋质量的维护工作。现阶段,在我国的道路桥梁隧道建设中,常常出现对钢筋材料偷工减料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道路桥梁隧道的使用安全。

2.3混凝土裂缝问题突出

在我国的道路桥梁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得最多的建设材料就是混凝土。由于我国的道路桥梁隧道施工技术还不够完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或在运营过程中,常常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质量不合格,或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加工时,采用的力度不够等。因此,除了要在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上把好关,还要注重混凝土加工过程的规范性[1]。

3提升我国道路桥梁施工工程质量的策略分析

3.1针对铺装层脱落的解决对策

铺装层脱落是道路桥梁隧道使用中最常出现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要选择质量较好的材料;(2)施工人员要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得出精确的铺装层厚度,运用优质的铺装材料进行加工;(3)对铺装层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注重如何发挥防水材料的价值,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4)施工前,要对施工地的地质特征、施工环境等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外界环境对铺装层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3.2针对钢筋锈蚀问题的解决策略

我国的道路桥梁隧道施工单位要建立严格的钢筋管理制度,保障市场流通钢筋的质量。严格要求钢筋生产厂家做好质量把关,依法整治“以次充好”的不良市场竞争情况。除此之外,还要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钢筋涂层,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施工人员树立先进的安全防护理念。还可以创建施工队伍内部的安全责任制度,保障责任分化到个人。

3.3针对混凝土裂缝问题的解决策略

我国政府及相关单位要将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投入到施工技术的研究中。为我国的道路桥梁隧道施工做出国家政策层面上的扶持。在国家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施工单位也要做好材料把关工作,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保障混凝土的质量。

4道路桥梁隧道施工中安全监控手段的运用策略

4.1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要实现完善的施工安全保障,必须具备一套完善的施工安全保障体系,政府和相关单位要结合实际的道路桥梁隧道施工情况,创建完善的、科学的法律监督管理体系。1)通过道路桥梁隧道施工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个项目的具体要求。对每个施工部门的实际要求进行明确的规划,并做好职责分工工作。管理部门要做好安全管理、施工规划、施工监督、施工设计等工作。对一些管理漏洞以及管理措施不到位的情况进行严肃处理。对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展现出的质量安全监管问题,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保障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问题。2)在管理体系中,要明确规定施工质量的管理规范。在施工开始前的施工设计阶段,要切实计算施工质量保障费用,再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适当放宽企业的成本控制策略。做好前期的预算工作,明确标记质量监管费用支出。一般情况下,一期道路桥梁隧道施工项目中的质量费用,会占据整体建安费用的0.6%~2.0%。这样的比例分配,一方面保障了较少的资金支出,一方面保障了施工质量。3)要吸纳更多的专业素养较高的施工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除了要做好必需的施工监管,还要做好施工质量监管和施工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实际的施工规范,施工单位在每个施工项目现场,都要设置2个及以上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一定的施工经验。依据之前的施工设计,以及施工前的施工合同,结合丰富的工作经验,对施工中的各项设置和施工行为的合理性进行监管。

4.2严格把控道路桥梁隧道的施工质量

在实际施工中,开展现场安全监控工作,必须同时做好对施工材料质量的监控,以及对施工工序的监控。目前,我国道路桥梁隧道项目施工的质量监管工作,大多采用交由第三方负责的形式。承担质量安全监理的第三方单位,必须在工程施工开展之前,做好工程监理计划,确保监理计划与实际施工条件相符合。在监理计划中,必须做好检查重点项目规划、检测技术手段规划工作,并做好进一步的细化工作,在实际监理中做好记录。

5结语

我国的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施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道路桥梁隧道的施工数量和施工质量不仅是关系到施工单位经济效益,也是关系到社会民众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大事。因此,它的施工效益和最终的使用价值,是当前需要关注的热点话题。当前,我国的道路桥梁隧道施工技术和管理上,仍存在较大的问题,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这些问题,并借助国家政策法律的扶持,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我国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能力和安全监控水平。

【参考文献】

【1】郭雷峰.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要点浅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8):65.

篇9:跳花坡瓦斯隧道施工及安全防护技术

跳花坡瓦斯隧道施工及安全防护技术

介绍黄织线跳花坡瓦斯隧道施工、通风及安全防护技术,并时瓦斯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了探讨,为同类隧道施工提供经验.

作 者:刘景强 LIU Jing-qiang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柳州铁路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7 刊 名:企业科技与发展 英文刊名: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DEVELOPMENT 年,卷(期): “”(14) 分类号:U458.1 关键词:瓦斯隧道   揭煤防突   瓦斯监测   通风设计   gas tunnel   coal burst prevention   gas inspection   ventilation design  

篇10:长大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防灾安全性能研究

长大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防灾安全性能研究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隧道总长最长、数目最多的国家,隧道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易发地段.沥青混凝土路面因长期抗滑稳定性优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而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隧道,以提高行车安全.但由于沥青具有可燃性,人们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隧道火灾中的'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迄今为止国内外对此仍缺乏深入研究,这极大地制约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我国高速公路隧道中的应用推广.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科技成果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1:安全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安全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903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系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安全技术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1、本专业隶属的一级学科为矿业工程。安全技术与工程是针对大型基础设施的公共安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该学科以保证大型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目标,主要进行监测技术、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控制技术、健康诊断与评价技术等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该专业可招收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机械工程、力学、安全工程、信息技术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

2、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结构健康监测与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监测与诊断系统、监测信息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远程监测技术等研究。

2)结构健康诊断与安全评估:主要包括结构健康诊断理论和技术、结构健康状态及安全评估技术等研究。

3)既有结构性能评估与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既有结构检测技术、仿真分析技术、承载能力及耐久性评定、寿命评估、结构控制及加固技术等研究。

4)大型施工机械安全技术与工程:主要包括大型施工设备的设计、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施工控制与安全管理等研究。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互交叉。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要求在前一年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2、硕士生培养实行学年制,学制2.5年。硕士生的在校学习年限为2~3.5年(含休学)。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学位课分为公共学位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分为选修课和必修环节。硕士生在校期间,应修最低学分为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8学分,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5学分,选修课不少于5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最高学分不超过34学分。学分积要求是学位课学分积不少于51,选修课学分积不少于15,总学分积不少于66。

课程的考核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A:平时成绩(20%)+闭卷考试(80%)的考核方式;

方式B:闭卷考试(50%)+课程论文(50%)的考核方式;

方式C:平时成绩(30%)+课程论文或课程设计(70%)的考核方式;

方式D:考查。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考核方式

Ⅰ Ⅱ Ⅲ

公共课学位课

100401 自然辩证法 32 2 √   人文分院 B

1004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6 1 √   人文分院 B

101201 公共外语 64+32 4 √ √  外语系 A

100001 专业外语 16 1  √   B

基 础 理 论 课 111105 数值分析 48 3 √   数理系 A

111108 应用数理统计 32 2 √   数理系 A

111103 随机过程 48 3 √   数理系 A

111003 有限元法基础 48 3  √  工程力学系 A

专 业 学 位 课 121701 安全系统工程 32 2  √  大型结构所 B

121702 现代结构测试原理 32 2  √  大型结构所 B

121703 智能材料与结构 32 2  √  大型结构所 B

120101 桥梁结构理论 48 3  √  土木分院 A

120102 高等结构动力学 42+6 3  √  土木分院 B

120103 高等岩土力学 40+8 3  √  土木分院 B

120105 高等混凝土结构学 48 3  √  土木分院 B

120106 高等钢结构理论 48 3  √  土木分院 B

120803 数字信号处理 32 2  √  电气分院 A

130907 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 32 2  √  计信分院 C

选 修 课 131701 结构工程仿真技术 32 2  √  大型结构所 C

131702 风险分析 32 2  √  大型结构所 C

131703 结构健康监测实验技术 32 2  √  大型结构所 C

131704 现代传感器技术 32 2  √  大型结构所 C

131705 风工程概论 32 2 √   大型结构所 C

131706 结构振动与控制 32 2  √  大型结构所 C

130118 工程抗震 24+8 2   √   土木分院 C

130109 弹性薄壁杆件理论 32 2  √  土木分院 C

130116 环境岩土工程与灾害防治 32 2  √  土木分院 C

131002 结构分析及反分析方法 32 2  √  工程力学系 C

130903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32 2  √  计信分院 C

131201 日语 16 1 √   外语系 C

130401 人文社科系列讲座 16 1 √   人文分院 C

必 修

环 节 140001 科研(教学)实践  1  √   D

140002 学科前沿报告与学术活动 8次 1 √ √   D

141801 科技写作 16 1  √  学报编辑部 C

141501 信息检索 16 1  √  图书馆 C

补修课程

五、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也是培养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主要环节。要求做到:

1、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各种条件、课题的份量与难易程度;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在第三学期期中(10月底前)完成,开题报告统一交培养单位办公室。

2、学位论文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践性、实验性的原则,论文内容应以研究生本人从事的实验、观测和调查的材料为主。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3、硕士生论文科研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4、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一般应在第四学期(5月底)进行,汇报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遇到问题和困难及时向导师寻求帮助和指导,保证论文顺利完成。

5、学位论文送审分两批进行,第一批安排在第五学期期中,论文送审截止日为11月10日;第二批安排在第六学期期中,论文送审截止日为4月10日。

6、论文答辩、学位申请和学位授予参照《石家庄铁道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硕士点负责人:                   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

(分委员会公章)

年      月       日

风积沙隧道安全施工技术方案

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安全监控论文

盾构法隧道防水堵漏技术

堡镇隧道快速施工技术

隧道施工安全九条规定

隧道工程施工的难点技术对策论文

浅埋软弱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瓦斯隧道施工安全知识培训

医院安全生产隧道的工作总结

侧路潭隧道安全技术方案探讨(共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侧路潭隧道安全技术方案探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