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不认硬盘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静观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系统不认硬盘(共含9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静观”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系统不认硬盘

篇1:系统不认硬盘?

故障现象:NonSystemdiskordiskerror,Replaceandstrikeanykeywhenready,用软盘启动后,在A:后键入C:,屏幕显示:Invaliddrivespecification,系统不认硬盘,

系统不认硬盘?

故障原因及解决办法: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CMOS中的硬盘设置参数丢失或硬盘类型设置错误造成的。进入CMOS,检查硬盘设置参数是否丢失或硬盘类型设置是否错误,如果确是该种故障,只需将硬盘设置参数恢复或修改过来即可

篇2:系统不认硬盘

开机后屏幕显示Device error,然后又显示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说明硬盘不能启动,用软盘启动后(,在A:>后键入C:,屏幕显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

硬盘安装正确,但系统不认。

分 析

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一般是BIOS中的硬盘设置参数丢失或硬盘类型设置错误。

排除过程

确定故障产生原因后,排除故障的过程如下。

(1)开机后按下Delete键,进入CMOS设置界面。检查发现硬盘类型设置与实际不符,在CMOS主界面中选择HDD AUTO DETECTION(硬盘自动检测)选项,自动检测出硬盘类型参数。然后按下F10键,保存设置并退出CMOS程序。

(2)重启电脑后,故障排除。

篇3:电源不认硬盘?

现在我们的电脑主机使用的开关电源是ATX2.03标准或者是2.10标准,只要是按照此标准接口设计和生产的主板和硬盘,光驱及其他计算机外设都可以按标准连接,正常使用,但实际上,因为电子元件的参数的离散性和性能的差异性,再者所有电子元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使用时间,温度,湿度等原因而慢慢老化,所以就会出现一些非常奇怪的故障现象,常常使用我们的PC维修人员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多数时候我们就把这些没有办法解决的故障归为不兼容。

实际上,我们经常谈到的兼容性问题,是因为计算机主机和外设,主板与显卡,内存,声卡,MODEM卡,网卡,还有CPU在配合使用时,因为信号传输或干扰,还有供电开关电源的输出电源的质量问题,主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原因,以及其物理接口配合方面的原因,就会产生两者不能配合正常使用的问题。

这些问题经常表现为更换其他品牌的类似产品就可以解决,只是与某一品牌的某一型号的产品有关,所以就称为不兼容。平时我们遇到的主板与外设和板卡,内存,包括CPU的兼容性问题比较多,但电源产生的兼容性问题相对少得多。

现在我就举两个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1、长城电源只认迈拓硬盘,不认希捷硬盘。字串1

故障现象:这是公司网吧客户的机器出现的问题。客户是在10月份在公司购买的一批组装电脑,当时装的长城PIV300W电源,硬盘是西捷酷鱼40G的。去年8月份,客户的机器出了问题,开机后找不到硬盘,其他都正常。客户自己也更换了硬盘替换检查,发现只要换上迈拓硬盘就能够正常启动电脑,玩什么都没有问题。但是把西捷硬盘装在其他正常的机器上也没有问题。因为硬盘有游戏,电源便宜,同时一下子有8台机器出现了故障,所以客户就拿着电源来公司维修。

故障分析:从表面看,同一台电源装上迈拓硬盘能够正常启动并运行,而连接西捷硬盘时却无法找到硬盘,好像是兼容性故障。但客户的电脑都使用二年了,才出现的此问题,能是兼容性故障吗?多硬盘启动的声音判断,硬盘没有故障;同时硬盘接在其他正常的机器上也是正常的,只是与该长城电源相配合时才出现不认盘的情况。我们分析一下迈拓硬盘与西捷硬盘的差别就会看出点什么。

西捷和西捷SCSI硬盘的电源接口附近电路,我们可以发现,在迈拓硬盘的电源接口附近有两个黄色的电解滤波电容,而西捷普通硬盘却没有,而西捷SCSI硬盘的电源接口附近的元件密集,有滤波电容,滤波电感,去耦电容等抗干扰电路设计,这也是为什么SCSI硬盘连续工作数年都性能良好,数据读写稳定的原因了。字串8

因为迈拓硬盘在盘体上设计了更多一点的抗干扰电路,所以当电源性能下降时,输出直流电源的交流含量增加时,也能正常稳定的工作。但是因为西捷硬盘是假设供电电源始终都是良好的,都是稳定的,所以当电源变坏时就无法正常工作了,就出现了加电后主机启动,但找不到硬盘的故障。

此故障现象的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网吧的环境差,主机24小时不间断长时间工作,电源内部温度高,导致电源的+5V,+12V滤波电容鼓泡,漏液而失效,使用输出的+5V,+12V直流电源中的高频交流成份增加。这些高频信号的振荡频率高达500KHZ以上,在不能被硬盘自身的滤波电路消除的情况下就会干扰硬盘的处理器正常工作,而使用系统无法正确识别硬盘。要注意,此时的+5V,+12V电压在使用普通指针或数字万表测试时,电源是完全正常的。

故障排除:拆开电源,更换电源内部所有鼓泡和漏液的电解电容就可以了。

2、TCL电脑自带的电脑不能加电,而挂在其他主机上却能够加电启动和正常使用;把别的电脑挂在故障电脑上也能够正常加电启动使用。

TCL亿佳1688电脑主机,使用的开关电源是电源MATX-145SE+5VSB(2A),主板P6STMREV:1.0BSIS630芯片组。字串1

故障现象:客户是购买的电脑,使用已经近四年时间,最近电脑出现加电后按下电源开关不能启动,电源风扇CPU风扇不工作。客户自己也懂一点技术,自己把电源拆下来接在其他主机上,能够启动并工作;把其他主机电源接在自己的电脑上也能够启动并正常工作。因为该电脑使用的是小电源,并且该电源非标准结构,市面上销售的小电源并不能安装在机箱内部,如果要更换电源只能向TCL维修站定购,同时这个电源的价格也是高的。

明明电源是好的,就是放在自己的机器上不能用,挺急人的,所以客户就把机器送到了我们公司,

故障分析:

正常在主机电源完全的情况下,按下电源开关后主机不启动,CPU风扇不转的问题有:电源开关损坏、电源开关到主板的连线有断线、CMOS跳线错误、电源的P-OK信号传送延迟。

因为客户自己试过,把其他主机的电源接在这台电脑能够正常启动,说明主机和开关电路都是好的。把故障电源接在其他主机上时也能够正常启动,按常规判断,电源也是好的。只是因为两个搭配使用时才出现不能正常启动的故障。所以我判断可能是开关电源的P-OK信号传送延迟造成的这种奇怪的故障。

单独对小电源测试,短路绿地,电源风扇工作,测试各路电压均在正常范围之内,+5VSB为+5.15V,P-OK电压+4.4V。字串9

因为开关电源的P-OK信号要延迟300-500MS送出,如果此信号没有主机是无法正常启动的;如果主板对此时间的检测有断层,如主板检测为400MS,而电源的输出却是450MS,所以就无法正常检测出P-OK信号,也就造成的主机不能正常启动故障了。

于是拆开电源,顺着灰线(P-OK)线检查其时间延迟电路,在检查时发出一瓷片电容标称为104,但用表测试时为0.12UF,偏大。更换为正常值后,检查电源输出电压正常,装好后,接在该主机上,竟然故障依旧。再把该电源接在其他主机,正常启动。看来找错地方了。

会不会是主板电池没电了?部分主板发开机电路是使用的CMOS后备电池的电源做为开机电路使用,如果电池没电或电压过低,也会造成无法正常开机的故障。测试CMOS电池电压只有2.2V,的确没有了(正确应该>2.8V),但更换电池后仍然不能启动。

一般情况下,PC机主板的开机电源使用的是+5VSB电源作为开机电路工作电源,如果此部分电源有故障,也会产生主机无法开机。在先前的测试中电源输出的+5VSB电压为5.15V,属于正常范围。于是我把ATX-P20插头接在主板上,在主板上强制短路绿地,只听嘀的一声主机正常启动,照此判断故障就在主板的开机电路上,而此主板使用其他电源时又没有故障。

字串9

在正常情况下主板上PW_SW插针的电压应该为一个插针为0V,一个插针为4-5V,或者直接量这两个插针的电压应该为4-5V。但是在测这台机器的电压时发现只有0.66V,远远低于正常的4V。当使用其他能够正常启动的电源时,测试电压为3.19V。看来真的是电源的问题,问题的原因就在+5VSB电路上。

拆开电源顺着紫色线查找,立即发现副电源处的滤波电容(16V1000UF)有轻微的鼓泡现象,可以判断此电容因为鼓泡容量变小,无法滤除+5VSB电路中的高频杂波。虽然这些夹带着高频杂波的电源在使用数字万用表测试时电压为+5.15V,但其有效电压却非常低,所以当接入主板电路时,到开关插针处就只有0.66V。

故障排除:使用新的16V1000UF电解电容更换后,故障排除。

总结:

该电脑是家庭使用,从拆开的电源来看,主机的使用频率不高,电源内部的灰尘很少。此例故障是因为客户在不使用电脑时没有把电脑完全断电,从上图的电路就可以看出,滤波电容紧挨着整流二极管。在主电源不工作时,电源的风扇不工作,副电源产生的热量只能靠自然散热。

如果主机设置了键盘开机,鼠标开机功能,同时USB接口也接了相关设备,这时+5VSB的供电流就会较大,整流二极管产生的热量也多,这些热量长时间积聚,就造成了旁边的滤波电容鼓泡漏液失容。最后造成+5VSB的输出电流中的高频交流纹波增大,而TCL的这款亿佳1688主板使用的精英P6STM的开机电源对电源的要求比较严格,于是就出现了这起比较奇怪的不兼容问题。

字串7

虽然ATX电源支持遥控开机,键盘开机等功能,但我们长时间不使用电脑时最好把电源全部断电,就可以有效的避免产生类似上述故障发生。

看了上面的介绍,我们可能会想到,我们在实际维修和装机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所谓的电源有关的兼容性问题,原来是因为电源性能不良,输出电流质量变差造成的。为了避免上述奇怪的不兼容故障出现,我们在使用电脑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电脑有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同时还要有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要使用电脑工作环境温度过高,长时间不使用电脑时一定要电脑完全断电

篇4:主板不认硬盘怎么解决

有一些网友遇到了主板不认硬盘的情况,那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主板不认硬盘怎么解决,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硬盘主板通用吗

硬盘不是什么主板都可以用的,要看硬盘的接口类型选择支持该接口的主板。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硬盘是SATA的,其接口也是SATA的,也就是串口硬盘。

已经渐渐退出市场的是IDE接口的,也就是并口硬盘。

硬盘使用须知:

1、注意电脑的清洁,硬盘第一杀手灰尘。在灰尘严重的环境下,会被吸附到PCBA的表面、主轴电机的内部以及堵塞呼吸过滤器,因此必须防尘。还有环境潮湿、电压不稳定都可能导致硬盘损坏。

2、正确开关机的良好操作习惯,硬盘在工作时突然关闭电源,可能会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还会使磁头不能正确复位而造成硬盘的划伤。关机时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还在闪烁,只有当硬盘指示灯停止闪烁、硬盘结束读写后方可关机。

3、移动硬盘,要注意轻拿轻放,不要震动。在硬盘的安装、拆卸过程中应多加小心,硬盘移动、运输时严禁磕碰,最好用泡沫或海绵包装保护一下,尽量减少震动。注意:硬盘厂商所谓的“抗撞能力”或“防震系统”等,指在硬盘在未启动状态下的防震、抗撞能力,而非开机状态。

硬盘原因分析及解决

“BIOS不识硬盘”故障主要由硬盘安装不当、硬盘物理故障、主板及硬盘接口电路故障、电源故障电源负载能力差等原因导致。“BIOS不识硬盘”故障请按下述步骤检查处理。

1如果故障是在新装机或新加装硬盘、光驱以及其它IDE设备导致的,请先检查硬盘主从跳线设置是否设置错误,主从跳线设置不当会导致系统不能正确识别安装在同一IDE接口上的两台IDE设备。

2BIOS不能识别硬盘,先试试系统是否能从软驱起动,如软驱也不能启动系统,很可能是主板和电源故障。

3如果软驱能启动系统,系统还是不能识别硬盘,一般是硬件故障造成的,请打开机箱,开机听听硬盘是否转动,转动声是否正常,如硬盘未转动请检查硬盘电源线大四针插头,四根连线颜色为黄、黑、黑、红是否插好,可换一只大四针插头、拔出硬盘数据排线试试,如硬盘还是不转或转动声不正常,可确定是硬盘故障。

4如果硬盘转动且转动声正常,检查硬盘数据排线是否断线或有接触不良现象,最好换一根好的数据线试试。

5如果数据排线无故障,检查硬盘数据线接口和主板硬盘接口是否有断针现象或接触不良现象,如有断针现象,请接通断针。

6如果系统还是无法识别硬盘,请有另一台机器上检查硬盘,可确认是否是硬盘故障,如是硬盘故障,请更换或维修硬盘。

7在另一台机器上检查硬盘确认硬盘完好,应进一步检查主板。可将去掉光驱和第二硬盘,将硬盘插在主板IDE2接口试试;如果去掉光驱和第二硬盘系统能够启动,故障原因是电源功率容量不足;如果将硬盘插在主板IDE2接口BIOS能识别硬盘,则是主板IDE1接口损坏。

8如果主板两只IDE接口均损坏,可外接多功能卡连接硬盘,使用多功能卡连接硬盘必须修改CMOS参数,禁止使用主板上ON BOARD的IDE接口。

9经上述检查还是无法排除故障,请更换或维修主板。

更换主板后无法识别硬盘时,按下述步骤进行排查解决

1首先关机后检查硬盘连接线的情况,SATA线和硬盘电源线是否接牢,重新插拔下,确认是否能够识别到硬盘,

2尝试更换主板上SATA接口,SATA连接线及电源线,确认3者是否有损坏的问题,更换后再确认是否能够识别到硬盘,

3开机进BIOS后,尝试恢复BIOS的默认值或者清除CMOS的方式,确认BIOS恢复为默认值后是否能检测到硬盘,若BIOS无法检测到硬盘,说明硬盘已经损坏了,需要更换。

篇5:电脑不认硬盘的问题有哪些可能情况

可能是好几种故障引起的:

一:开机后屏幕显示:“Device error”,然后又显示:“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strike any key when ready”,说明硬盘不能启动,用软盘启动后,在A:>后键入C:,屏幕显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系统不认硬盘,

二:开机后,“WAIT”提示停留很长时间,最后出现“HDD Controller Failure”。

三:开机后,屏幕上显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硬盘不能启动,若从软盘启动则认C盘。

还有几种故障,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出,你上一下这个网,上面有详细故障解决方法:

作为微机最主要的存储设备,硬盘在微机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硬盘不能启动,则会使你陷于手忙脚乱之中,这里向你介绍几种“武器”,专门对付硬盘不能启动的“顽症”,你可得小心使用哟,不然,损伤了硬盘,白花花的银子可就白费了哟!

故障现象一:开机后屏幕显示:“Device error”,然后又显示:“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strike any key when ready”,说明硬盘不能启动,用软盘启动后,在A:>后键入C:,屏幕显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系统不认硬盘。

故障分析及处理: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CMOS中的硬盘设置参数丢失或硬盘类型设置错误造成的。

进入CMOS,检查硬盘设置参数是否丢失或硬盘类型设置是否错误,如果确是该种故障,只需将硬盘设置参数恢复或修改过来即可,如果忘了硬盘参数不会修改,也可用备份过的CMOS信息进行恢复,如果你没有备份CMOS信息,也别急,有些高档微机的CMOS设置中有“HDD AUTO DETECTION”(硬盘自动检测)选项,可自动检测出硬盘类型参数。若无此项,只好打开机箱,查看硬盘表面标签上的硬盘参数,照此修改即可。

故障现象二:开机后,“WAIT”提示停留很长时间,最后出现“HDD Controller Failure”。

故障分析及处理: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盘线接口接触不良或接线错误。先检查硬盘电源线与硬盘的连接,再检查硬盘数据信号线与多功能卡或硬盘的连接,如果连接松动或连线接反都会有上述提示,最好是能找一台型号相同且使用正常的微机,可以对比线缆的连接,若线缆接反则一目了然。

故障现象三:开机后,屏幕上显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硬盘不能启动,若从软盘启动则认C盘。

故障分析及处理: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盘主引导记录中的分区表有错误,当指定了多个自举分区(只能有一个自举分区)或病毒占用了分区表时,将有上述提示。

主引导记录(MBR)位于0磁头/0柱面/1扇区,由FDISK.EXE对硬盘分区时生成,

MBR包括主引导程序、分区表和结束标志55AAH三部分,共占一个扇区。主引导程序中含有检查硬盘分区表的程序代码和出错信息、出错处理等内容。当硬盘启动时,主引导程序将检查分区表中的自举标志。若某个分区为可自举分区,则有分区标志80H,否则为00H,系统规定只能有一个分区为自举分区,若分区表中含有多个自举标志时,主引导程序会给出“Invalid partion table”的错误提示。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用NDD修复,它将检查分区表中的错误,若发现错误,将会询问你是否愿意修改,你只要不断地回答YES即可修正错误,或者用备份过的分区表覆盖它也行(KV300,NU8.0中的RESCUE都具有备份与恢复分区表的功能)。如果是病毒感染了分区表,格式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可先用杀毒软件杀毒,再用NDD进行修复。

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能解决,还有一招,就是先用FDISK重新分区,但分区大小必须和原来的分区一样,这一点尤为重要,分区后不要进行高级格式化,然后用NDD进行修复。修复后的硬盘不但能启动,而且硬盘上的信息也不会丢失。其实用FDISK分区,相当于用正确的分区表覆盖原来的分区表。尤其当用软盘启动后不认硬盘时,这一招特灵。

故障现象四:开机后自检完毕,从硬盘启动时死机或者屏幕上显示:“No ROM Basic,System Halted”。

故障分析及处理: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引导程序损坏或被病毒感染,或是分区表中无自举标志,或是结束标志55AAH被改写。从软盘启动,执行命令“FDISK/MBR”即可。FDISK中包含有主引导程序代码和结束标志55AAH,用上述命令可使FDISK中正确的主引导程序和结束标志覆盖硬盘上的主引导程序,这一招对于修复主引导程序和结束标志55AAH损坏既快又灵。对于分区表中无自举标志的故障,可用NDD迅速恢复。

故障现象五:开机后屏幕上出现“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或“Missing operating system”的提示信息。

故障分析及处理: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DOS引导记录出现错误。DOS引导记录位于逻辑0扇区,是由高级格式化命令FORMAT生成的。主引导程序在检查分区表正确之后,根据分区表中指出的DOS分区的起始地址,读DOS引导记录,若连续读五次都失败,则给出“Error loading opearting system”的错误提示,若能正确读出DOS引导记录,主引导程序则会将DOS引导记录送入内存0:7C00h处,然后检查DOS引导记录的最后两个字节是否为55AAH,若不是这两个字节,则给出“Missing operation system”的提示。一般情况下用NDD修复即可。若不成功,只好用FORMAT C:/S命令重写DOS引导记录,也许你会认为格式化后C盘数据将丢失,其实不必担心,数据仍然保存在硬盘上,格式化C盘后可用NU8.0中的UNFORMAT恢复。如果曾经用DOS命令中的MIRROR或NU8.0中的IMAGE程序给硬盘建立过IMAGE镜像文件,硬盘可完全恢复,否则硬盘根目录下的文件全部丢失,根目录下的第一级子目录名被更名为DIR0、DIR1、DIR2……,但一级子目录下的文件及其下级子目录完好无损,至于根目录下丢失的文件,你可用NU8.0中的UNERASE再去恢复即可。

综上所述,硬盘不能启动大都是由于硬盘上的主引导记录、DOS引导记录、三个系统隐含文件出现错误导致的,因此平时要养成备份主引导记录、DOS引导记录的好习惯,关键时刻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篇6:电脑不认硬盘的终极处理办法

故障现象一:开机后屏幕显示:Deviceerror,然后又显示:Non-Systemdiskordiskerror,Replaceandstrikeanykeywhenready,说明硬盘不能启动,用软盘启动后,在A:>后键人C:,屏幕显示:Invaliddrivespecification,系统不认硬盘。

故障分析及处理: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CMOS中的硬盘设置参数丢失或硬盘类型设置错误造成的。进入CMOS,检查硬盘设置参数是否丢失或硬盘类型设置是否错误。如果确是该种故障,只需将硬盘设置参数恢复或修改过来即可。如果不会修改硬盘参数,也可用备份过的CMOS信息进行恢复,如果你没有备份CMOS信息,也别急,有些高档微机的CMOS设置中有HDDAUTODETECTION(硬盘自动检测)选项,可自动检测出硬盘类型参数。若无此项,只好打开机箱,查看硬盘表面标签上的硬盘参数,照此修改即可。

故障现象二:开机后,WAIT提示停留很长时间,最后出现HDDcontrollerFailure。

故障分析及处理: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盘线接口接触不良或接线错误。先检查硬盘电源线与硬盘的连接,再检查硬盘数据信号线与多功能卡或硬盘的连接,如果连接松动或连线接反都会有上述提示,最好是能找一台型号相同且使用正常的微机,可以对比线缆的连接。

故障现象三:开机后,屏幕上显示:Invalidpartitiontable,硬盘不能启动。

故障分析及处理: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盘主引导记录中的分区表有错误,当指定了多个自举分区(只能有一个自举分区)或病毒占用了分区表时,将有上述提示。主引导记录(MBR)位于0磁头/0柱面/1扇区,由FDISK.EXE对硬盘分区时生成。MBR包括主引导程序、分区表和结束标?quot;55AAH三分,共占一个扇区。主引导程序中含有检查硬盘分区表的程序代码和出错信息、出错处理等内容。当硬盘启动时,主引导程序将检查分区表中的自举标志。若某个分区为可自举分区,则有分区标志8OH,否则为00H,系统规定只能有一个分区为自举分区,若分区表中含有多个自举标志时,主引导程序会给出Invalidpartiontable的错误提示。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用NDD修复,它将检查分区表中的错误。若发现错误,将会询问你是否愿意修改,你只要不断地回答YES即可修正错误,或者用备份过的分区表覆盖它也行(KV300,NU8.O中的RESCUE都具有备份与恢复分区表的功能)。如果是病毒感染了分区表,格式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可先用杀毒软件杀毒,再用NDD进行修复。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能解决,还有一招。就是先用FDISK重新分区,但分区大小必须和原来的分区一样,这一点尤为重要,分区后不要进行高级格式化,然后用NDD进行修复。修复后的硬盘不但能启动,而且硬盘上的信息也不会丢失。其实用FDISK分区,相当于用正确的分区表覆盖原来的分区表。尤其当用软盘启动后不认硬盘时,这一招特灵。

故障现象四:开机后自检完毕,从硬盘启动时死机或者屏幕上显示:NoROMBasic,SystemHalted。

故障分析及处理: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引导程序损坏或被病毒感染,或是分区表中无自举标志,或是结束标志55AAH被改写。从软盘启动,执行命令FDISK/MBR即可。FDISK中包含有主引导程序代码和结束标志55AAH,用上述命令可使FDISK中正确的主引导程序和结束标志覆盖硬盘上的主引导程序,这一招对于修复主引导程序和结束标志55AAH损坏既快又灵,

对于分区表中无自举标志的故障,可用NDO迅速恢复。

故障现象五:开机后屏幕上出现Errorloadingoperatingsystem或Missingoperatingsystem的提示信息。

故障分析及处理: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一般是DOS引导记录出现错误。DOS引导记录位于逻辑0扇区,是由高级格式化命令FORMAT生成的。主引导程序在检查分区表正确之后,根据分区表中指出的DOS分区的起始地址,读DOS引导记录,若连续读五次都失败,给出Errorloadingoperatingsystem的错误提示,若能正确读出DOS引导记录,主引导程序则会将DOS引导记录送人内存0:7C00h处,然后检查DOS引导记录的最后两个字节是否为55AAH,若不是这两个宇节,则给出Missingoperationsystem的提示。一般情况下用NDD修复即可。若不成功,只好用FORMATC:/S命令重写DOS引导记录,也许你会认为格式化后C盘数据将丢失,其实不必担心,数据仍然保存在硬盘上,格式化C盘后可用NU8.0中的UNFORMAT恢复。如果曾经用DOS命令中的MIRROR或NU8.0中的IMAGE程序给硬盘建立过IMAGE镜像文件,硬盘可完全恢复,否则硬盘根目录下的文件全部丢失,根目录下的第一级子目录名被更名为DIR0、DIR1、DIR2,但一级子目录下的文件及其下级子目录完好无损,至于根目录下丢失的文件,你可用NU8.0中的UNERASE再去恢复即可。

综上所述,硬盘不能启动大都是由于硬盘上的主引导记录、DOS引导记录、三个系统隐含文件出现错误导致的,因此平时要养成备份主引导记录、DOS引导记录的好习惯,关键时刻才能顺利解决问题。下面就解决硬盘不能启动的故障的方法作一总结:(1)因操作不当或突然断电,会破坏CMOS中的硬盘参数。只需开机进入CMOS,重新设定硬盘参数即可CMOS中大多可自动检测硬盘参数)。(2)用软盘启动后,无法进入硬盘,则可能因操作不当或突然断电,引起硬盘主引导记录丢失,找一台具有同一规格硬盘的电脑,并找一空盘,将主引导记录写入空盘,具体作如下操作:c:dosdebug-amovax,0201movbx,200movcx,0001movdx,0080int13int3-g=100-w(软盘放在A驱动器,若放在B驱动器则此处为1)-q然后用DOS盘启动机器,将软盘中的主引导记录写入硬盘,具体作如下操作:c:dosdebuga-12000(这个0表示软盘放在A驱动器,若放在B驱动器则此处为12001movax.0301movbx,200movcx.0001movdx.0080int13int3-g=100-q(3)用软盘启动,可进入硬盘,则通常是因COMMAND.COM或两个隐含文件IO.SYS和MSDOS.SYS被破坏而引起的。用一张好的DOS启动盘启动,然后将软盘中的COMMAND.COM拷入C盘,并在A盘打入如下命令:SYSC:(4)因病毒感染,可引起硬盘无法启动,可用杀毒盘清除病毒即可。(5)以上方法均无法解决时,可对硬盘进行格式化处理,但这将破坏硬盘信息。此外,用户在使用电脑时,应注意不可频繁开机,更不可在读盘时关机,还应注意保存硬盘主引导记录。

篇7:win8系统硬盘怎么分区

win8系统硬盘分区的具体操作如下:

压缩卷 目的:减小硬盘空间

1.进入磁盘管理;

磁盘管理

2.选择要压缩的卷,就是要减小空间的卷,这里以D盘为例,点击右键,再点【压缩卷】;

压缩卷

3.输入压缩空间量,然后压缩。压缩空间量等于压缩前的总计大小减去被压缩卷要保留的空间大小,1GB=1024MB;

压缩空间量

4.压缩完成后形成一个未分配的卷,右击,再点【新建简单卷】;

新建简单卷

5.进入下一步;

6.输入简单卷大小,进入下一步,

新建简单卷

7.分配驱动器号;

新建简单卷

8.格式化;

新建简单卷

9.新建卷完成;

扩展卷 目的:增大硬盘空间

1.删除卷。必须将要扩展卷后面第一个(物理顺序)卷删除,才能扩展卷。这里以扩展F盘为例,右击H盘,再点【删除卷】;

删除卷

2.删除前,务必进入资源管理器将要删除的卷上的全部文件移动到其它非系统卷,否则将会丢失!

删除卷

3.删除之后形成一个未分配的卷,右击未分配卷前的F盘,再点【扩展卷】;

扩展卷

4.进入下一步;

5.输入选择空间量,进入下一步。选择空间量等于准备给要扩展卷(F)增大的空间量;    扩展卷

6.完成扩展卷;

篇8:Schillix硬盘安装Windows系统

找到了失败原因;这次行了; Schillix总算安到硬盘上了;上次失败有两个原因综合引起; 其一: 硬盘失效了,用来做实验的硬盘在系统重起后总会丢失些东西,莫名其妙的玩艺....lol 其二:我所参考的文档有错误*_*; www.genunix.org/distributions/schil

找到了失败原因;这次行了;

Schillix总算安到硬盘上了;上次失败有两个原因综合引起;

其一: 硬盘失效了,用来做实验的硬盘在系统重起后总会丢失些东西,莫名其妙的玩艺....lol

其二:我所参考的文档有错误*_*;

www.genunix.org/distributions/schillix/schillix-0.1/README.install 这就是错误的那份

其中star -copy -p -sparse -no-fsync -time -xdot bs=1m fs=32m -C /.cdrom/ /mnt 执行失败,其实就是丢了一个点,莫非是故意写错刁难我?

star -copy -p -sparse -no-fsync -time -xdot bs=1m fs=32m -C /.cdrom/ . /mnt 这个是执行正常的;

-----------------------------------------------------------------------------------------------------------------------------

过程重来一遍:

首先准备硬盘,这次准备一块46G的IBM盘,重新分区格式化,写文件,再访问,确认没问题才用^_^;

使用schillix光盘启动系统;

直接运行 fdisk /dev/rdsk/c0d0p0 ;

我只分了一个8G的solaris2分区;(够用就好了,反正是试着玩>_<)

退出fdisk后执行 format /dev/rdsk/c0d0p0

按照说明把0号分区给了6G空间作为root,1号分区给了1GB作为swap,剩下的空间给6号分区作为home;

退出format后创建文件系统,执行 :

newfs /dev/dsk/c0d0s0

newfs /dev/dsk/c0d0s6

然后把root区挂上来 mount /dev/dsk/c0d0s0 /mnt

这就行了,硬的都好了;

直接执行这个就行了 star -copy -p -sparse -no-fsync -time -xdot bs=1m fs=32m -C /.cdrom/ . /mnt

俺的光驱老,机器也慢,折腾了好久才拷完;

下面修改这个文件 /boot/solaris/bootenv.rc

要在里面增加一行 bootpath 设置,值应该是 ls -l /dev/dsk/c0d0s0显示出的目标路径;

我的是这个样子 :  devices/pci@0,0/pci-ide@7,1/ide@0/cmdk@0,0:a

需要加在bootpath后面的是devices后面的部分

不过有这样一个文件存在 /boot/solaris/bootenv.rc.sample ,内容是schillix作者自己的配置,正好和用我直接改个名字用了;

他的bootpath内容pci@0,0/pci-ide@1f,1/ide@0/cmdk@0,0:a; 我就改成我的了

/boot/grub/menu.lst 一样处理, 用/boot/solaris/menu.lst.sample一改名字就好了; 内容都不用改;

把grub安进MBR

cd /boot/grub/

installgrub -m stage1 stage2 /dev/rdsk/c0d0s0

做一个grub启动的ramdisk

bootadm update-archive -R /mnt

枚举系统中的设备,然后在/devices中建立设备文件并且在/dev中建立逻辑链接;

devfsadm -r /mnt

设置vfstab

就把 /etc/vfstab.sample 改成 /etc/vfstab 就正好,(作者用法和俺的一样,没办法啦);

-----------------------------------------------------------------------------------------

这次没问题了; 重新启动,从硬盘引导就进到硬盘的Schillix了;挺简单个事让我弄这么费劲>_<; 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9:苹果电脑硬盘格式化如何网络恢复系统

网络恢复视你的网络状况和时段,需要8~48小时不等,用MACOSX的光盘或U盘安装还是快些滴!!

1. 开机时按下Option键,进行网络链接,

2. 然后按Command+ R键。Mac自动联网恢复并进入“MacOS X实用工具”。

3. 进入“磁盘工具”。

4. 在左边选择磁盘,选取“分区”标签,选择“分区布局”(1个分区)。

5. 更改“名称”,更改格式为“MacOS 拓展(日志式)”。

6. 点击“选项…”,选择“GUID分区表”,

7. 点击“应用”,在弹出的窗口点击“分区”。

8. 退出磁盘工具,回到MacOS X实用工具,选择“重新安装MacOS X”。

9. 点击“继续”,提示“若要下载并恢复MacOS X,Apple将验证您的电脑是否具备此资格”,白苹果们放心点继续吧!

10. 点击“同意”。

11. 选择磁盘,点击“安装”。

12. 电脑开始下载MacOS X安装程序了,将近4G

在SCO UNIX系统中使用另一unix硬盘转贴Windows系统

态度不认真的检讨书

早读不认真的检讨书

固态硬盘是什么意思?

硬盘维护经验解读

训练不认真的检讨书1000字

作业不认真写检讨书600字

学生书写不认真的检讨书

公司员工工作不认真的检讨书

已报废硬盘修复记

系统不认硬盘(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系统不认硬盘,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