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留住乡愁,我的梦想散文(共含9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天岳98714”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留住乡愁,我的梦想散文
近年来,我热衷于新乡土散文的创作,并取得了点滴成绩,主要得益于老师的栽培,读者的鼓励,以及乡愁的召唤。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新乡土散文作为创作的方向,我会饱含深情地说,故乡有我太多的“爱”和太多“痛”,不写故乡心中痒得不行。
故乡是相对于那些远走他乡的人们而言的,我压根儿就没有离开过故乡,所以我在这里只能把故乡称作家乡。我的家乡在陕南旬阳,我在那里出生,在那里成长,在那里生活,在那里工作,可以说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所以对乡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这种特殊的感情集中体现在对家乡的热爱上。我热爱家乡的山水、家乡的土地和家乡的父老乡亲。在我眼中,家乡的秦岭和巴山是那样的`巍峨俊秀,家乡的汉江和旬河是那样的清澈美丽,家乡的白云和蓝天是那样的碧空如洗,这些都是我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地方。我认为,家乡的大自然是世界最美的大自然,家乡的老百姓是世界最好的老百姓,家乡的一草一木都会牵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家乡是我人生的港湾和创作的源泉,写家乡更能写出真情实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家乡也不例外。这种变化体现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如乡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这是摆在人们眼前的事实,值得充分肯定。但是,在现代工业文明背景下的古老农业文明的渐次萎缩,却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尤其是部分农民缺乏环境意识,加之人们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中,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眼光,破坏植被,污染河流,砍伐古树,开山取石,占用耕地,拆除古宅,毁坏景点等等。面对乡村将要沦陷的社会现实,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真是痛心疾首。我常常摇头叹息,暗自落泪,心中很是矛盾: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能不能拿起手中的笔,正视现实,直面问题,呼吁社会?
我很欣赏“文人要为时代为社会立言”这句话,作为一名作家,我有责任有义务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问题,警醒人们热爱自然,保护乡村,留住乡愁。
有“爱”才要写它,有“痛”更要写它。有了这样的理念,我就一发而不可收。《守住家园》、《留住乡愁》、《冷清的故乡》、《陌生的家乡地名》、《远去的秦巴柴郎》、《又闻水笑声》、《水泉坪记事》等一大批新乡土散文脱手而出,于是才有了这部新乡土散文集《留住乡愁》。
非常感谢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陈长吟老师!他对我的新乡土散文创作特别重视,积极引导,重点培养,给予极大的关怀和帮助。在20xx年第四届中国西部散文家论坛上,安排我就新乡土散文创作作了交流发言;在20xx年第五届中国西部散文家论坛上,再次安排我就新乡土散文创作进行交流发言,使我深受鼓舞,信心倍增。
这次《留住乡愁》能够荣获首届“丝路散文奖”,既是鼓励,又是鞭策。我将以此为起点,戒骄戒操,勤奋创作,以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奉献读者,以此作为对评奖组委会及各位评委老师的感谢和报答。
城镇化与乡愁,就像两根相互缠绕的绳索,在现代人的心灵中起伏。现代社会,城镇化是必然趋势,但随着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文化记忆、家族观念、风俗礼仪等维系人们情感寄托的乡土观念,却日渐式微。于是,一面是鳞次栉比的高楼,一面是“回不去的故乡”。人们不禁发问,在城镇化与乡愁之间,难道就不存在和解的空间?
换句话说,我们怎样才能既拥有现代化的生活,又保存乡土的脉脉温情?正是对这样一个时代问题的回答,特色小镇开始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今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明确提出到20xx年培育1000个左右具有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使之具备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征。通过培育特色小镇、转变生产方式、完善公共服务等措施,让人们留在家乡,就地城镇化,使他们在享受城市生活便利的同时,还能“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这显然是国家对于如何发展城镇化、保留人们的乡愁给出的答案。
过去机械外扩式的城镇化品质,已难以满足人们对城市的物质及情感需求,城镇化理应转向品质提升、注重人性的内聚式发展之路。纵观城镇化较早的发达国家,意大利的锡耶纳、美国的格林威治、法国的普罗旺斯,各式各样的特色小镇展现出不同地区的人文内涵,也为人们留下了乡愁视觉寄托的完好实例,更为后世体验、发扬传统文化留下了无尽的空间。世世代代的延续,风土人情的继承,承载于城镇环境之中,实现了鲜活的历史延续、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选择珍视历史遗存,将特色小镇作为乡愁文化延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有利于真正留住乡愁,留住风情。
特色小镇的发展,不在于磅礴浩大的体量建设,而在于小而精致、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在空间环境的塑造过程中,保留那些触动人心的情感羁绊,更加注重人的感受与体验。同时,不仅要注重打造宜人舒适的物质空间环境,更要赋予其强力的产业支撑。特色小镇不必像大城市那样追求产业体系,更不用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应该单兵突进,聚焦某个优势产业,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确保特色小镇在某一产业里占据独特地位。用特色产业激活经济发展,用特色文化保留乡土气息,从发展与精神两个层面定义特色小镇的“特色”,增强人们对小镇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居住其中的人既有现代生活、又有情感归宿。
通过培育建设特色小镇,赋予城镇化新的人文内涵,重建城市与人类情感桥梁,将有助于打破目前现代城市人情冷漠、街区功能单一、生活单调的尴尬局面,避免现代城市沦为只见车水马龙,只闻马达声响的空虚之城。未来,特色小镇的蓬勃发展,不仅会照亮我国城镇化的康庄大道,也将照亮人们内心深处那条乡情小路。
1.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 _________
2. 如何在发展特色小镇的过程中留住乡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6分)
▲
_________
3. 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 首先提出问题:怎样实现城镇化与乡愁之间的和解;然后阐述用特色小镇建设留住乡愁的具体措施;最后点明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能使城镇化与乡愁和解。(每点2分)
2. ①转变生产方式,完善公共服务等,让人们就地城镇化;①珍视历史遗存,转向提升品质、注重人性的内聚式发展;③打造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小镇经济,用特色文化保留乡土气息,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归宿感。(每点2分)
3. 指出发展特色小镇的意义;(2分)未来,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小镇,不仅可以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2分)还可以留住乡愁,留住维系人们情感的乡土观念(乡愁)。(2分)
“留住乡愁-可爱的陕西”散文征文启事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战略举措,实现我省移民搬迁成功实践的巩固与深化,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与陕西省散文学会联合举办“留住乡愁——可爱的陕西”散文征文活动。
一、征文范围
凡是描写陕西农村新变化的优秀散文都在征文之列;全国范围内的专业作家、业余作者都是征文对象。
二、征文篇幅
原则上征集千字左右的散文,质量特别好的也可适当放宽。
三、征文时间
5月至4月底,205月评奖。
四、奖励
本次征文共设一等奖一名,奖金5000元;二等奖两名,奖金30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元;优秀奖十名,奖金1000元。同时颁发证书。
五、征文来稿
来稿在《当代移民搬迁》杂志选发。来稿请注明姓名、地址、联系方式、自留底稿。
六、赞助单位
长安银行
七、组委会(略)
八、评委会
主任
陈长吟 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
成员
和 谷 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史飞翔 陕西省散文学会秘书长
王世华 《当代移民搬迁》杂志编辑,省作协会员,高级编辑
宋承锋 《当代移民搬迁》杂志编辑
九、寄送方式
邮寄地址:西安市高新路51号高新大厦(陕西有色)6楼《当代移民搬迁》编辑部。
邮编710075
邮箱:10709287@qq.com
751430824@qq.com
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
陕西省散文学会
207月15日
我想留住散文
眨眼几十年,时间真的好残忍,根本就不理会我的不舍和心痛,似乎无视我的存在,决绝的在我身边一闪而过,如此潇洒无情。
好想把时间拥抱,归为己有,可是,在我张开双臂的时候,它竟然都不曾藐视我一眼,穿过我的双臂,成为我生命里永远的过去。
时时刻刻想把时间留住,留住岁月和年轮,尽管知道不可能,依然渴望奇迹发生,只想给自己一个充分的理由,尽量多一点拥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想自己所想的。可是,时间却不曾给我机会,一次一次弃我而去。
或许是自己太贪,生活中总想留住太多,往往事与愿违,越是想留住的东西越是留不住,无意中就弄丢了,远去了,或许永远不再属于自己。内心里的难过刻骨铭心,没有人懂,说不出的苦涩。自我安慰,想办法让自己拥有残存的些许,好好的珍惜,紧紧地抓在手心里呵护。
大半生转瞬即逝,青春早已不在,年轻越来越远,回首,才发现,留住的只是岁月驻足的痕迹,沧桑的'容颜,深陷的眼窝,明显的皱纹,白发依稀可见。唯一欣慰的,孩子们大了,出息了,飞出了父母的护翼。
生命中,生活里,身边人或事,有遇见,有擦肩;有在意,也有忽略;有感慨,感恩,也有无奈,伤怀。留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温暖,流走的是人与人的炎凉、冷漠——我只想留住对你的感激、依恋和怀念。
王老师,与你偶然的遇见,是我这一生的幸运,也或许是你我生命中的缘分,注定你是我的恩师或者贵人,你的一句话都对我有着莫大的启发,对我的将来定是获益匪浅。真的好想留住那样的瞬间,时刻丰富我空洞的大脑,荒凉的思维。
我不是一个善于言辞和表达的人,一直自卑自己的愚笨和无知,总想努力的改变自身的现状,总想做出成绩证实给人看,似乎力不从心,始终无法实现心愿,也或许对自己要求太苛刻,总也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个“点”。只相信,有耕耘就有收获,努力付出,总会有回报。
梦着自己的梦,幻想着自己的幻想,追求着自己的追求,执着着自己的执着,希望着自己的希望,走好自己脚下的路,坚韧着一直向前,不在意挫折坎坷,只期待前面的亮点和辉煌!
岁月流逝了,留下的是历练,是感叹,是人生的沉淀,只有经历过,才能够懂得过程的艰辛和快乐。失去的是年轮,收获的是经验,经历的是艰辛苦涩,回味的是幸福和甘甜。
只要懂得承载,懂得珍惜,懂得与人分享。
时光被写进了书卷时,才感到了岁月的离愁里有那么一种刻骨的情节刻在了心里。那就是乡愁。
从离开家乡的那一天里,家乡的一切都在魂牵梦绕里,是如此的真切,没有离开过心里。
在触景生情时刻,会不可遏止的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想起曾经肥沃的原野,那里留下奔跑的身影,还是如此诱惑着成长的人生。
谁都知道再也不能往复家乡的旧貌,可是心里还是如同小孩子一样萦怀的幻想着,再踏上家乡土地的时候,一定去找一找曾经过去自己的样子。
曾经无数个日夜,泪水涟涟的想着小土房里的温馨,想着妈妈曾经年轻的容颜,呵护儿女的付出,是那样的备至。
那一片富饶的小山上,给与的快乐是任何东西不能比拟的,每个季节变化的色彩丰美,沐浴了身心。
学校的快乐时光,跳跃着活波的气息。想起小时候被调皮的同学欺负时的无助,到如今还耿耿于怀。
小学的时候, 曾经和一个男同学一个桌子,记得他姓赵,长得壮实,他妈妈是老师,他自己也觉得优越,对我不客气的欺负。他把桌子画的一道杠,如果有一点过界,他就会用笔顶我胳膊。借我卷笔刀拿去了就不给,我急了就会哭。
而他看到我哭,他就越不给。小学的时候就会胆怯,怕哪个时候又被欺负到,有时候就不想上学。
不知不觉的长大里,淹没了那些苦涩的过去,自信伴随着思想成长了青春。
同学们在告别校园的 依依不舍里奔赴社会。人生的又一个舞台打开了大门。
家乡的人们质朴,为新一代的人打了一个好的地基。让我擎着灯盏出发时,不会忘记根本。
山上的矿井永远闪亮着灯光,没有怨言付出的矿山人,付出的辛劳,功劳簿上没有写,他们还是把生命无私的奉献在了那里。
记得家里不远的房子前面有一小间平房,十几平的土房里住着一个荣军,这个老人一辈子没有结婚,享受的待遇很高,没事时候领着弟妹们去伯伯的家里,他会拿出好吃的,给我们讲他当兵的故事。
他家后房沿很矮,他时常把豆腐腌制了以后,切好了放在盖帘子上面,我在放学的时候,会架不住诱惑,去拿一块放在嘴里,感觉非常的香,又感到对不起伯伯。
终于,有一天向伯伯投案自首,而伯伯听了哈哈的笑着,说;“我那个豆腐干就是给馋猫吃的。”
而今,再也找不到那些熟悉的身影,他们只是在梦里呈现着朝气蓬勃的样子,没有离去。
而今,再也找不到那样好吃的豆腐干,找不到那样温馨的气息。那故去的身影却留在了寻找家乡的故事里。
有人说:“身在它乡皆是客。”说的就是一种情结吧,也许,生命里的情结一大半是留在了家乡的追忆里。
我的乡愁啊,谁会记忆起呢?如果不是家乡的故人,怎么会知道刻骨的思念是什么样的滋味呢?
我的乡愁里,一半是给记忆里曾经的,一半是给今天脚步的'。带着这样的厚重,才能够不会忘记曾经抚育长大的家乡,让我在不断的告别里相遇自己。
那条阡陌小径,是一条泥泞不堪的土路,不知有多少的村里人带着梦中的希冀,告别亲人走出那个装满乡情记忆的小村庄。开始步旅心中梦想的征程。也就在那时一丝丝乡愁已缠绕心中,还浑然不觉。乡径两旁的责任田依然是翠绿成行,生机葱茏。路边的紫丁香依然的芬芳四溢迎接着往来的人们,而家乡的那条乡径见证着岁岁年年外出与回归的游子,风雨无阻。
岁月更迭,几年的异乡漂泊,曾经的悔恨,曾经的希望,一次次地交替占领着飘浮异乡飘客的心,一次次地最终放下了归乡的思絮。每每心底好累的时候,那温柔的乡愁便会霎时涌起,犹如潮水冲洗着孤寂的心海,埋没烦恼,轻轻地舔舐着伤痕累累的心痕,抚慰疲倦的心灵。这时的乡愁彷如是避风的港湾,好是温馨。
还记得春天里小菜园的第一茬韭菜割下来时,总是很期待妈妈烙的韭菜盒子,那是记忆中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还依晰记得放暑假时,常常相约同伴去黑龙江坝子上边小丛林里采集野果子,野葡萄、臭李子、野核桃,还有红红的酸酸丁……许许多多的美好的快乐如今只能停留在记忆的纸笺中,停留在深深的脑海里。那是乡愁呀,好似一根无形的飘带,系着带着亦苦亦甜的怀念。
今年的雪入冬以来就下个没完,到了年关岁末还依旧就没个消停。凝望窗外扑簌簌下得雪花心情有些寂寥与无奈,在外打拼一事无成,总觉无颜回乡拜见父母,却怎抵的那份热切盼归团员的父母牵挂之情呢!雾霾与雪的加重似乎也未阻梗游子返乡的心切。思乡的人们知道,就在家乡的村口,有亲人在翘首凝望。即使一路等车转车的颠簸,也要回到阔别几载的家乡。圆一个踏实人之常情,回家和亲人一起过个年。
如今横卧游子面前的是一条宽阔的水泥大道,昔日乡径不见踪迹。但它却深深地印在岁月的相思里。依然迎送外出和回归的游子们。年复一年又一年记载着无数感人的乡愁情韵。
记得曾在异乡最失落时在日记里涂鸦几句:“飘落异乡心独潸然,掬起一捧。清冽村前河塘水,温润浓浓恋乡的心田。深情翘望蓝天云端,聆听娘亲长长的呼唤。倾泻那满是乡愁的记忆。触摸那厚厚的石磨盘,碾碎旅途寂寞的思念。
乡情呦,是一首古老的歌谣,醇厚绵绵,萦绕梦牵。眷顾相随远行儿女们,传唱着四季不断的乡心歌谣。”
乡情是乡愁里的最美的的风景,是乡愁里最难忘的记忆。历经岁月风雨的摧残,乡愁却越发的浓郁,越发的眷顾。
的春节临至,想念不如相见,背起行囊回家过年吧,今年的新年不会再孤寂。这是给自己和父母最好的礼物。乡愁暂离身旁。
每年,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时候,天南地北的游子便开始聚集行动起来,跨越多个城市,赶赴几千年文明流年下来的古老传统节日。只为一场亲情的团聚,一份友情的欢庆,一个家的温暖。
俗语说:过了腊八便是年。人们开始紧锣密鼓的置办年货。菜市场里人声鼎沸,鸡鸭鱼肉贩档前,人们东挑西选大肆砍价;商场里客流如潮,争相选购衣裤鞋帽各式糖果,还有那各式大红对联与红包。走在路上,你可以感受到人们的喜悦之情以及浓浓的年味。
记得儿时家乡过年的情景。腊月二十三这天,父亲说是灶王菩萨的升天之日。父亲一大早起身准备。父亲将一块四方形的肥腻猪肉清水煮熟,就是俗称的刀头肉,整齐的放在碗里,再煮上一只公鸡,把公鸡雄赳赳气昴昴的站立式放在盆里,配以其他各类香喷的肉菜,一碗白酒,摆在灶台前,焚香点蜡,烧上几刀纸钱,父亲口里念念有词,贿赂灶王菩萨吃喝高兴上得天去之后,感念人间对他的恩好,保佑主人家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日子红火安康。仪式过后,我问父亲,这些菜我们可以吃吗?父亲慈爱的说,当然可以,灶王爷吃过的东西,可是高级贡品,吃了以后家里生活富有,顿顿有肉吃,不会挨饿。
祭祀完灶王菩萨,便开始打扫屋子。母亲拿出砍刀,去得竹林砍回一根手腕粗长长的竹子,削去长长竹竿上多余的枝叶,留下竹头枝叶备用,再用麻绳简易绑成扇尾状。母亲用衣服简易的捂住口鼻,再将我赶出屋子,然后用竹竿在屋顶、墙面,家具上细细扫动,蜘蛛网、灰尘便纷纷掉落下来,地上铺满厚厚一层黑色的脏尘。母亲这时便叫我清扫地面。我嘟嘟囔囔的不满,问母亲,为啥用竹竿的时候不让我来?母亲说:那你来试试能不能拿起这竹竿。我兴奋不已,捡起竹竿学着母亲的样子在外屋檐上来回清扫,一会儿便累得一身冒汗,拿竹竿的手也抖动起来。原来,清扫屋子是项体力活,看似简单,实则辛苦。多年以来,每次清扫,母亲从未说过。
家乡的春节,有一道菜是必须,酥肉。酥肉,可零嘴吃,可煮汤,可蒸其他配菜。家乡的做法,将酥肉切小与豌豆尖叶同煮,其汤色泽黄绿,清香四溢。蒸菜,一般蒸芋仔,大的芋仔切小,小的芋仔则整只,放于碗底,铺上酥肉,放入蒸笼大火蒸熟,男女老幼皆爱吃。母亲买回新鲜上好的瘦肉,切成宽度适中的条或片,打上鸡蛋,搅匀,再掺上自己生产的薯粉,让薯粉与肉充分结合。肉发上三五分钟,锅中倒油,油要多,大火至油沸腾,将有薯粉的肉一块块放入油锅内炸,炸至金黄色再捞出。每每此时,我坚定的站在厨房,守候着一块块酥香的肉,这块看看,那块瞅瞅,拿出一块来,趁母亲专心油炸之时,迅速塞进嘴里,香嫩的肉在嘴里翻滚开来,瞬间感觉幸福爆棚,那味道终身难忘。
准备着准备着,春节便来了。
年三十。父亲母亲很早就起床准备。肉,鱼,菜,缺一不可,瓜子、花生、甘蔗、糖果定不能少。鱼:代表年年有余;瓜子:代表呱呱叫;甘蔗:代表节节高;糖果:代表甜甜蜜蜜;苹果:平平安安。父亲母亲在厨房里欢快的忙碌,时而叫我洗葱蒜,时而让我洗碗碟。我欢喜的将瓜子花生糖果装在新衣服兜里,随时随地摸出来,一颗接一颗的送入嘴里,香味、甜味弥散。高兴啊,一年之中最开心的日子就是这天。中午时分,父亲将做好的饭菜搬到门前空地上,摆上鸡鸭鱼肉、糖果,点心水果,点上香烛,祭拜天地神灵,祭拜祖宗,祈求保佑。这,是年俗。再放上一盘鞭炮,中午饭便开始。午饭吃的越久越好,象征着长长久久。若偶有过路的乡邻, 母亲便好言留下吃上一口饭菜,寓意来年人丁兴旺。午饭之后父亲开始贴对联,贴门神。父亲在对联纸上抹上一层浆糊,唤我在门外看着两边是否对称,我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对着父亲指手画脚:上一点,诶,对一点点。
晚上,年夜饭。父亲拿出高梁酒来。自己倒上一杯,再给我们象征性的倒一口。父亲感慨:又是一年啦。我们齐齐站起来向父亲敬酒,祝福父亲身体健康,感谢父亲一年来的付出。母亲在一旁红了眼,泪眼婆娑。是的,一年过了又一年,儿女们自顾自的成长,迟早离开,而双亲早已白发。其中的操劳心酸,岂是酒后言语说得完?母亲起身去了厨房煮汤圆。汤圆里有事先包好的硬币,仅一枚,家乡传统谁若有幸吃到,便来年一切顺利,生意红火工作顺利学业有成。那一年我吃到了,那一年考上大学。饭后,全家人围着一个大盆洗脚,洗脚水里有柏树丫,听父亲说是辟邪驱魔之意。
家乡还有一个奇怪的习俗:偷青。洗完脚之后,家家户户便出动偷青,即:偷人家菜地里的青菜。一般偷豌豆尖,顺利偷得回来,第二天可以利用起来煮汤。偷青这个习俗源自哪里,不得而知,自懂事起便知道父亲一直保持着习俗。偷青之时,不可以被青菜主人家抓住,若是抓住则来年运势不佳。乡邻间都是和善友爱的,对于偷青之事即便明知菜地受损也不会刻意抓人,谁都想顺顺利利不是吗?
守岁。就是旧年的最后一晚上不睡觉,有对如水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又有对来临新年寄以美好希望的意思。家乡将守岁称之为“照年光”,将家里每一盏灯都打开,整晚照亮。我把照年光这个说法理解为,新的一年里照亮前路。父亲来来回回在屋子里踱步检查,确保每一盏灯明晃晃的照亮各个角落。我在房间里转了一圈,此刻,房间最光亮清晰,书本,衣物,床,心爱的小物件,我触摸它们。心里许下:以后,我的房间要大要宽敞要光亮。
零点时分。屋外噼里啪啦爆竹声响起,震耳欲聋,烟花腾空而起,炸开各色形状。天际红彤彤的,硝烟味弥漫开来,邻居们互道:新年好,孩子们欢快嘻闹,整片大地淹没在喜庆的氛围中。我终于熬不住夜的漫长,欢欢喜喜睡去。再见过去。明年,会更好。
家乡的春节,才是纯正的春节。
离开家乡之后,再也没有过个团聚欢喜的春节。
我在羊城忙碌着生活,奔走于工作与家之间。春节来临之时,我学着父亲母亲的样,准备腊味,准备点心水果还给自己添置新衣。公司工作结束之时,幸得八天假期,我以为可以回到惦念已久的故乡,走一走儿时路过的每一个角落,看一看儿时给我糖果的每一位亲人,约一约儿时一同上学的小伙伴,无奈返程工具迟迟未至,只得作罢。
今年的春节很温暖,穿着轻盈起来,我把新衣从衣柜里拿出来,美美的穿上。我把自己认认真真的打扮喜庆,走出家门,路上空空荡荡,阳光也懒洋洋,商场里单曲循环的放着恭贺新年,我买下一支红酒。辞旧迎新的晚上,我慵懒的坐在沙发上,开着明晃晃的灯,看着央视春晚,喝着醇香的红酒,思念着一些人,守岁。
春节, 浓浓的美丽的乡愁。
我是异乡孤独客。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乡愁,是一种熟悉而陌生的莫名,总在夜的最深处,敲打着游子的心。
故乡,是一段永难割舍的回忆,因交织着单纯而美丽的童年,更显风致。
童年的故乡,荷叶田田、微风徐徐、青草依依,毛茸茸的狗尾巴草随风荡漾,在夕阳下画出一个浅浅的弧形,蒲公英的种子随着马尾辫女孩的吐气,洋洋洒洒飘散到天际,一对敏捷的燕子用嘴衔着新泥,飞到一座青瓦白墙的小屋里,屋子里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正在给她的孙子和孙女讲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天仙配》:从前,王母娘娘有七个女儿……
童年的春节,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欢欢喜喜,漂亮的新毛衣带着骄傲的神情,不情愿地套在我们身上,没被抚顺的倔强轻轻扎着我们稚嫩的肉体,爷爷一手牵着姐姐一手拉着我,走过几条被竹影淹没的羊肠小径,上街去赶集,街上人头攒动,家家户户都焕然一新,门口贴着火红的对联,挂着红彤彤的大灯笼,门前叫卖着各种生活必需品,有腊肉、板鸭、香肠、金桔等等。
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各种娱乐设施,打气球、套圈、捞金鱼等等。我见到套圈的就走不动路了,缠着爷爷非要玩一把,爷爷拗不过我,只好让我和姐姐玩,最后套到一个陶瓷做的小兔子。
走着走着,见到打气球,又走不动了,看着别的小朋友哭闹着被爸爸强行抱走,我也有了视死如归的胆气,爷爷拗不过我,只好让我和姐姐玩,瞄准开枪,一个气球应声炸裂,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好不热闹。玩累了,又缠着爷爷买麻辣串吃,一手一串吃得满嘴都是油渍。逛累了,回家后,有奶奶精心烹制的美食,夜里,看着邻居放着绚烂的冲天炮,羡慕不已。
童年的走亲访友,可谓热闹非凡,光小孩子就有七八个,我们混在一起玩捉迷藏、老鹰捉小鸡、打沙包等等,常常不知疲惫,忘记可口的美食。当然,还有亲戚们悄悄塞给我的大红包,总能让我觉得不虚此行。
童年的春节,渐渐远行,异彩纷呈的春节时光,被麻将桌占据,也许是成熟替代了幼稚,也许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慢慢麻木了对快乐的感知力,如果春节都过得索然无味,也不指望日常生活能好到哪里,好好思考一下吧,忙碌的成人,什么才是生命最本质的东西。
我常常想起老家门口的`那棵大槐树,想它香甜月白的花,想它郁郁葱葱的绿,想它带给我的欢愉时光。
20世纪80年代初,我家批了宅基地,父亲倾其心血盖了四间平房,平房盖好后,就在门口种下了这棵槐树,父亲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3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树,也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们姐弟仨也先后大学毕业,立业成家。
春天,槐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清香甘甜的气息,满树黄白色的花朵一串串、一簇簇地挂满枝头,一幅丰收喜悦的景象。嫩绿的羽翼般的叶子衬托着晶莹剔透的蝶形花朵,煞是好看,而槐花那甜丝丝的味道早已让我的味蕾蠢蠢欲动。个子不高的我,便偷偷地拿起家中长长的钩子,折下槐花开得最盛的枝条,叫弟妹一起捋槐花,一边捋一边抓上一把塞进嘴里,尽情地吮吸着甘甜的汁液。父亲看到那些被折断的槐树枝,总是皱着眉头,我知道父亲心疼他的树。但不谙世事的我们,总是把槐花当成天然美食,让母亲蒸槐花、做槐花馅包子。
夏日的午后,酷暑难耐,槐树高大威武的枝干、茂密浓郁的绿叶洒下大片的绿荫。母亲便会拿来一条大竹席铺在树下,我和弟妹就争先恐后地抢占自己的地盘,躺在树荫下,听着蝉鸣、和着微风,香甜地睡着了。
深秋时节,满树金黄的叶子片片飘落,宛如一群群黄蝴蝶迎风起舞,我追着那些黄叶玩耍。在家门口的路上,早已铺满了厚厚的黄叶,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放学归来的我,望见那一片黄色,便欣喜若狂地奔过去,摸着槐树的身躯轻轻地低语,倾诉自己的心思。
冬日,槐树的叶子落尽,光秃秃的槐树依然静静地矗立在寒风中,等待着亲人回家。
前段时间回老家,我远远就望见了大槐树,它依然威武雄壮,守卫着家。
★ 初中作文留住乡愁
★ 乡愁优美散文
★ 散文:人被爱留住
★ 名家乡愁的散文
★ 弯弯的乡愁散文
★ 我的作家梦想散文
★ 炊烟里的乡愁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