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作品中的男权意识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傘拍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舍作品中的男权意识(共含6篇),欢迎阅读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傘拍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老舍作品中的男权意识

篇1:老舍作品中的男权意识

老舍作品中的男权意识

综观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老舍以表现最底层市民和市民阶层性格而著名,塑造了许多典型而又让人耳熟能详的艺术形象。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学与中外比较文学的一名巨匠,老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市民小说文本,特别是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但从他小说中所描写的女性身上可以看出,老舍本人有着旧式文人的顽固的男权意识。他的小说透露出他对封建妇女传统美德的赞美,以及对于身具男人性格的女性的厌恶,这些都体现了老舍浓厚的男权意识以及落后的传统文化对其思想的束缚。

一、老舍的男权意识

中国自周文王而定男尊女卑,将女性的价值附加于男性的价值观来衡量,用一整套严格的扭曲的道德和伦理体系来禁锢女性的思想和行为,使女性没有自己的价值和言语自由的权利。而这种观念被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全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下积淀并流传了下来,老舍无疑也受到这一传统的影响并用一种男性视角去衡量女性。像鲁迅笔下的子君,曹禺《日出》中的陈白露等,许多作家创作出的许多文学形象都成为当时新女性的代表。然而在老舍的小说中,很难找到上述新女性形象,更多的是与之截然相反的,恪守妇道,不思变革,如《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等;还出现了另外一类女性形象,即“悍妇型女性”,这一类形象以《骆驼祥子》中的虎妞为最典型,她们的特征是懒惰,贪图享受,性情粗暴极具男人性格,且一般都比较丑陋。

二、传统女性形象

中国历来的传统都是男性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女性只是附属品,妻子对丈夫要绝对的服从和忍耐。女性只有具有相夫教子、屈从忍耐、任劳任怨的美德才能被传统道德所肯定。老舍创作中独特的女性观,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传统女性意识较浓,她们恪守妇道,安分守己,善良贤惠,三从四德,善良得有些软弱,贤惠得有些愚昧,忍耐得有些奴性。在这些形象中,以《四世同堂》中的韵梅最为典型,她朴实善良,温顺贤惠,遵守礼节,任劳任怨,韵梅可以说是老舍心目中理想的妻子,同时也是大多数男性眼中的理想女性。韵梅虽知丈夫不喜欢她,但她却不能不尽妻子、媳妇的责任;和大多数中国传统女性一样,她遇事不能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无条件地去服从丈夫、伺候丈夫、为丈夫生儿育女。在那样的道德规范下,男性可以按自己的意志行动,女性却必须生活在男性所规范的社会道德之中,保持对男性的绝对忠贞和服从。在这样传统型女性形象中,她们身上所具有的美德,只是符合男权社会给女性所规定的道德要求,也是男性视角下审视女性的标准。因而我们可以从老舍对这类女性的偏爱中体会到挥之不去的男权意识。

三、悍妇型女性形象

在对传统型女性形象进行描写和赞美的同时,老舍笔下还出现了另一女性形象“悍妇形象”。这类女性形象是老舍笔下塑造得最成功的女性形象,如《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她们性格中的“悍”不仅体现在语言泼辣,行为不羁,还在于她们的存在给别人造成的压力。作为一个人道主义的作家,老舍缺少为自己笔下的女主人公的不幸、痛苦、腐化堕落而感到的痛惜和批判,相反,表现出了鲜明的男权立场。虎妞是老舍刻画的独特的女性形象之一。她是老舍刻画的又一个被传统伦理意识扭曲了的.女性,她聪明能干,“什么都和男人一样”,甚至比男人更强悍;她有头脑,她有自己的办法控制祥子,她也深爱着祥子,不惜一切代价将自己的爱“强塞”给祥子。这样一个虎妞,在男性立场作为权威的社会生活中,她的出现简直就是对男权的一种挑衅。对虎妞形象的塑造来说,作者还特别从性变态心理的角度宣示虎妞的贪欲与淫荡。对于一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在强烈的自卑感当中,往往会发展到不仅渴望占有异性,并且还要对自己的性伙伴施行报复的变态性心理。在男权统治的社会中,女子只能默默地承受性爱缺失或者变态的折磨。在祥子对虎妞的痛骂中,折射出作家自己对此类女性的评价。从作家塑造的这类女性形象当中,我们可以察觉到老舍创作中浸透着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男权意识对女性的价值规范和内在欲求。我们可以发现,在描写这类形象时,老舍从嘲讽与挖苦中,表现出过多的厌恶以及批判与谴责,这正体现出作家是从传统的男权中心出发,对这一类型女性做出的彻底的否定性的道德评价。

四、结语

老舍笔下出现的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有传统女性的委婉和顺,也有悍妇形象的泼辣无理,老舍把她们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思潮的碰撞中,描绘她们的坚强、勇敢、温柔、贤淑、堕落、变质,并给予了歌颂与批判。每个作家描写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其他同时期作家相比,老舍更偏重从传统伦理的角度来塑造自己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体现出老舍倾向传统的道德观以及难以摆脱的男权意识。

篇2:《老舍作品》读后感

一本没写完的书,是老舍的不幸,也是老舍的幸。

老北京的风情、旗人的风俗、面子文化的精髓被老舍的一支妙笔写的如此自然、熨帖、俏皮,却又是一首浸到骨子里的挽歌。放眼现当代中国文学,再没有谁能把热闹中的哀伤,嬉笑中的悲凉写的如此毫不做作。钱钟书在某些方面可以与之一较,但是钱钟书的学术素养让他的文字太过机智、诙谐,多了些卖弄、表演的嫌疑。可是即便是钱钟书,建国后恶劣的文学环境也让他无法再写出心中的佳作。在以往的大家们纷纷辍笔、转行,或作应景文章时,老舍能写出《正红旗下》实在不能不算是一个神迹。老舍投了湖,《正红旗下》未能完成,确实是一大不幸。

但是,好在此书没写完,堪堪留在了那个大厦将倾未倾,旧梦将醒未醒,人人都惶惶无所终的时刻。老舍真的是要求进步,一定要努力按照典范标准写些个觉醒人物、帝国主义、历史规律的必然性,结果就是十成、牛牧师这些人单薄得如同纸片、抽象得如同公式,拿什么跟机灵可爱又周到的福海二哥比、跟尖酸刻薄又自负的姑母比?此书如果继续写下去,一定就是觉醒、革命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我不想看福海变成一个革命者,因为福海再懂得变通也是旗人、再苦也不会造皇帝老子的反。老舍没能写下去,没能向着规定好的创作条框更进一步,其实成全了他心中的老北京,成全了我们这些读者。这是《正红旗下》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幸运。

篇3:老舍作品读后感

落花生,一个如此普通的名字,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他把自己埋在润湿的泥土里,没有什么姿色,也没有什么芳香,只有泥土般褐色的的外衣。然而,这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东西,却能够结出无数丰厚的果实,奉献给人们甘美的礼物!

落花生是如此,难道人就不是这样的吗?不是的,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像落花生一样,总是默默地奉献出自己的所有!

“老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这句话是一个现代名人说过的。难道你不认为老师就是落花生吗?他们总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着,呕心沥血,为了能够培养祖国的未来,他们默默地奉献着,用尽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尽心尽力地哺育着我们,送走了一批老生,又迎来了一批新生,如此辛苦,他们却毫无怨言,只求能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栋梁。如今,他们已是满头银发,脸上爬满了皱纹,这正是他们劳苦的见证!

想当年,徐虎的名字响边中国,他不正是平凡中的英雄吗?他没有出众的外表,也没有惊人的的事情,更加没有伟大的业绩,他只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奉献,然而却又是这样的“有闻”,把温暖带给了千家万户,换来了千家万户的欢笑!这不正是平凡中的雄奇、渺小中的伟大吗?

朋友们,不要以为只有叱咤风云才是伟大。其实,平凡中也有雄奇,渺小,但它又是如此的雄奇和伟大。平凡中、渺小中也有着雄奇和伟大。

篇4:老舍作品读后感

冰心曾这样赞叹过老舍:“我感到他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他的传神生动的语言,充分地表现了北京的地方色彩,本地风光;充分地传达了北京劳动人民的悲愤和辛酸,向往与希望。”我想着这句话,看了《老舍》这本书。

老舍出生在北京城区小杨家胡同的一个普通旗人家庭。但幼年丧父,生活清苦,让他从小就知道了自力更生,对母亲也是特别的孝顺。让我最佩服的,还是他的坚贞不屈,坚不可摧的顽强意志。当他面对着凶残、毫无人性的敌人、黑暗的腐败社会的时候,他从没低头,不被压抑住,坚决与他们抗争。他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为沉重的代价,为人民写了一本本充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扛鼎之作。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七七事变”的时候,书上介绍说,那时,祖国又陷入了空前大劫难。老舍一个文弱的书生,但他用笔做武器,着写了《剑北篇》,里面热情地赞颂了边疆军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抗战到底的决心。在这场战争中,老舍成了民族英雄,深受广大群众的爱戴。

老舍是个广交益友的人,虽然他自己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大作家,但他不妄自尊大,和许多知名作家都是好朋友,如:郭沫若、茅盾、张恨水、丰子恺等。他们在一起,不耻下问,一起探讨文学方面的琐事,老舍幽默生动的语言,让大家都理所当然地喜欢与他交谈。

我真想像老舍那样,语言虽然平凡,但却用得很精辟,恰到好处,他的人敬尊之也很值得我学习。我现在一定要努力,我相信,我将来一定能和老舍一样出色!

篇5:老舍作品读后感

再仔细品读了《落花生》,其实课文的内容表达了作者不求名利,只求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远大理想。

当我读到“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时候,我体会到了虽然花生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求名利的精神。这不正是值得我学习的一种精神吗?做人就应该实实在在的,不应该华而不实。

我往下读时,读到了“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时,我体会到了做人要做诚实守信的人;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要做只讲究外表,不讲诚信的人;对他人以及社会没有贡献的人;甚至祸害社会的人。

读了《落花生》这篇课文后,使我想起了我的爷爷。他是一位老教师,他从教四十余年,他为教育事业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他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国花朵;他每天早早的到学校,从早晨到傍晚,一直在艰辛地工作着;他呕心沥血,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当他看着自己培养出的学生登上了成功的殿堂的时候;当他看到自己的学生在接受鲜花和掌声的时候,而他却默默地站在一旁,他也随着人们一起为自己的学生鼓掌,从不居功自傲。

他是多么的伟大呀!他多么的像落花生——不求名利、默默奉献!

篇6:老舍作品读后感

桂花是一种在秋天才开的花,它不太起眼,花瓣儿小得几乎看不见。假若菊花是一种君子花,牡丹是一种大大咧咧的大家碧月,那么桂花就是默默无闻的小家闺秀了。桂花树的整个树型浑厚丰满,叶色浓绿,郁郁葱葱,幼叶边缘有锯齿,俗称桂子。

俗话说得好,桂花一开,千里飘香。在一排排的桂花树中散步,你会觉得像在香水店里一般;在一棵桂花前散步那香味虽不如几十棵来得香,却也是沁人心脾。只是可惜桂花偏偏不在夏季开放,要不然我定会在炎炎夏日中,被桂花香拂去烦躁。

桂花很朴实无华。它既没有牡丹那样富贵,也没有玫瑰那样娇贵,更没有桃花那般艳丽。桂花不用华丽的裙子装饰自己,也没有用艳丽的色彩来点缀自己,不过它是真正的自己,不会去掩耳盗铃。就如同许地山的《落花生》一般,默默无闻,永远为他人奉献着……

每年的金秋八月,桂香总是一阵高过一阵。我相信不久后,桂花一定会在花丛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对啊!还有许许多多像这类花生与桂花一样默默无闻的人,他们或许有理想,确愿做好事不留名;他们有品质,否则怎能如此顽强?这不正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吗?

让我们向花生一样,向桂花一样,努力为这个社会,为这个祖国而奋斗吧!

老舍作品中的名言名句

老舍先生作品读后感

老舍作品学生读书笔记

老舍的代表性作品

分析冰心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老舍先生作品猫教学反思

老舍《北京的春节》作品鉴赏

老舍作品《养花》原文赏读

学校德育中渗透意识论文

宫崎骏作品中的经典语录

老舍作品中的男权意识(推荐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老舍作品中的男权意识,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