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的悼亡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小狗骗子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纳兰容若的悼亡诗(共含7篇),供大家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狗骗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纳兰容若的悼亡诗

篇1:纳兰容若的悼亡诗

纳兰容若的悼亡诗

纳兰容若,这个在世间只停留了三十一载的男子,却因他的词将生命绵延至300多年后的今天,连同他的爱情一起,被今人解说。纳兰善小令,颇得南唐后主遗风,为清词平添了一股清丽,哀婉却又真切。初读纳兰词,应该是七年前,在一个微雨黄昏的时节读他的“点滴芭蕉心欲碎”、读他的“一生一代一双人”,也读他的“当时只道是寻常”。提及纳兰词,爱情是绕不过的一道坎。这还要从一首如梦令说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他叫纳兰容若,纳兰容若的容,纳兰容若的若。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之一。

纳兰性德和知交从来不称呼“性德”,他们更为偏好的,是“容若”这个字。原因现在早已不清楚,但可以说明,无论是纳兰本身,还是我们,更为喜爱的,始终是“容若”。

纳兰容若,容若。虽然是音译,但这也是一阕绝佳的好词,好词不必过分字字追究,如此反而味同嚼蜡,食之无味。我们只需把它轻轻放在舌尖,幽转不息的'味道便缱绻于唇齿,涤荡开来。

相门翩翩公子,江湖落落狂生。清初第一才士,千古伤心词人。

杨雨教授这四句精炼地概括了纳兰这个人,生于“淄尘京国,乌衣门第”,心往“相濡以沫,笑傲江湖”。

他说“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心人)易变”,纳兰从御前侍卫到悼亡诗人,这心确是变了。人不可能不变,时间向前,人不可向后,或许这是一种悲哀,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使得人类以变化后绝对的优势“傲视众生”。

心在变,那情呢?纳兰一生有三段情,这最深的一段,是他的结发妻子卢氏。或许“一生一代一双人”是他最终的企盼,纵然他“不辞冰雪为卿热”,却也逃不过“一宵冷雨葬名花”的凄清结局。

“早点回来。”

“好。”

三年的举案齐眉,赌书泼墨,将他们的爱推到了最高峰。情在最深处终止,就像流星在最美的时刻划落,凝固于记忆之中的,永远就是最美好的。沧海桑田,“一生一代一双人”只是深切的愿望,爱情终究不会永远深似海,纳兰和卢氏也不可能永远像初见初恋那般投入,所以上天带走了他的妻,毁灭了他,也缔造了他。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

悼亡诗将他推上人生的至高点,情感上最降到了最低点,是福是祸,我也不好评说。

后来他又爱上了一个女子,或许是爱,或许不是,可这不重要了,他最爱的,始终是他的妻。

三十一岁那年夏天,风光正好,兰花却凋零在这生机盎然的时光中。锦衣公子离开这个他无所留恋的尘世,去找他的爱人,他的妻。

清泪尽,纸灰起。

“早点回来。”

“好。”

“我回来了。”

夜雨铃响,却无白衣凭朱阑静立,月化为环,秋坟未歇双蝶翅轻展。她入了他的画,从此生死不离。

别唱木兰花令,别哼长相思,别打扰他们的相见,他已等了许多年。

篇2:悼亡诗

1.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mǐn miǎn]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fǎng fèi],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⑿,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liù]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篇3:悼亡诗

潘岳身上,真的有太多值得说道的`地方。说潘岳不熟悉,换个名字估计谁都认识他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美男子潘安!

2.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矣,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忧兮。

絺兮络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经·邶风·绿衣》

《诗经》中的这首绿衣,与下文的《葛生》都可以算是悼亡诗的鼻祖。本诗以男性视角,来写对亡妻的思念。丈夫看到妻子当年身着的绿衣,勾起了对亡妻的眷恋。

3.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诗经·唐风·葛生》

关于此诗是否为悼亡诗存在一些争议,孔疏又解释说:“其国人或死行陈(阵),或见囚虏,……其妻独处于室,故陈妻怨之辞以刺君也。”朱熹《诗集传》中也采“征妇怨”说,都认为这是妻子思念久征不归的丈夫所做。一直到清代的郝懿行揭示出“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说这首诗是悼亡诗,这一观点才渐渐流行起来。单从诗文字面上理解,说这是一首悼亡诗绝对是有说服力的。

篇4:悼亡诗

1、《鹧鸪天》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2、《离思・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悼亡诗三首・其一》

西晋・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oa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4、《诗经・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I兮!

兮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5、《遣悲怀》

唐・元稹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6、《为薛台悼亡》

唐・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7、《沈园二首》

宋・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8、《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清・纳兰性德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

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

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9、《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清・纳兰性德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

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

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10、《悼亡诗》

南朝・沈约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篇5:悼亡诗

《诗经》里就有悼亡之作,如《诗经·唐风·葛生》“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抒发男子睹物伤怀,思念亡妻的感情。受传统思想影响,古代士大夫文人虽不乏浪漫风流的艳情之作,但对于正式夫妻间情感却显得十分羞涩,讳于言说,所以文人悼亡诗出现较晚。西晋诗人潘岳首以悼亡为题,开启了文人悼亡诗先河,后世诗人怀着同样的失侣之痛,沿袭潘岳悼亡诗的范式,吟唱出一曲曲哀婉凄绝、感人至深的伤悼之歌。其中,尤以中唐诗人元稹和宋代词人苏轼成就最为显著。以下精选悼亡之作,堪称诗词史上的经典篇章。

篇6:悼亡诗

沧波初始平,一叶剪风清。

赤壁惊萧雨,蓝天挪锦屏。

笛横神气荡,歌赋玉人听。

欲去汪洋处,相连万里程。

潘岳(247年—3):字安仁,世称潘安,我国晋代著名文学家。

中国古代诗史上,潘岳是悼亡诗的鼻祖,首开以悼亡诗的形式纪念亡妇的先河。“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真实朴素,令人感动。但是,受魏晋辞风的影响,诗中不乏华丽辞藻,冲淡了哀伤的表达效果。

沈园二首/陆游·南宋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1125年—12):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爱国诗人。他是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人,仅在他的诗集《剑南诗稿》中保存至今的就有9300多首,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他的诗内容极为丰富,风格雄浑豪放。

《沈园二首》是陆游为悼念前妻唐婉而作,连同此后关于沈园的多首悼亡诗,可以说构成了一个具有相当情节和规模的系列。在民间流出最广的其实是‘沈园’系列 真正的起点——陆游和唐婉各赋的《钗头凤》一首。陆游与唐婉的故事,是中国封建制度造成的最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之一。

沁园春/纳兰性德·清

序: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名性德,字容若(纳兰容若),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其尝有悼亡之吟,传唱极广。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 “清词三大家”。后世对其评价颇高,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王国维称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这首《沁园春》是纳兰性德众多悼亡诗词作品中最哀婉痛彻的一首,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在纳兰性德众多悼亡诗歌中,除这首《沁园春》外,另一首《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同样可堪称千古传唱的绝笔之作,其人其性,足见一斑。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都薄命,到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悼亡诗/沈约·南朝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屏筵空有设,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沈约(441年—5):南朝梁文学家。字休文,仕至尚书令,卒谥隐。

这首诗是沈约为悼念亡妻而作。沈约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清怨’,这首诗集中体现了沈约的清怨之风。诗的前半以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人生易逝、一去不返的悲哀;后半将悲伤的情感同凄凉的环境融为一处,情状交现,悲怆靡加。沈约的这首悼亡诗对后世以离别哀亡的为题材的诗词作品有较大影响。把南朝之前类似作品的 哀而不伤(如潘安《悼亡诗》)的境界真正推向哀伤并茂的新境界。

离思/元稹·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元稹从小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元稹有离思诗五首,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做。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词意豪壮,用笔极妙。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

葛生/诗经·唐风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后世对这首诗评价极高,现在人们认为本篇“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就本诗的艺术魅力和对后世悼亡诗歌的创作影响而言,这种评价是当之无愧的。《葛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悼亡诗的滥觞,那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与期许。

绿衣/诗经·邶风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陨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这首诗同样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第一首‘悼亡诗’,和《葛生》一样,其在中国诗歌史上是否归属悼亡范畴亦有争论,但后世多家注本均点其悼亡之音,同《葛生》均奉为悼亡诗经典。

鹧鸪天/贺铸·北宋

重过阔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1052年~1125年):北宋词人。字方回,宋太祖贺皇后族孙。

这首词是贺铸为悼念亡妻赵氏而作,亦是唐宋之后悼亡诗歌中不可多得的名篇。作者沉痛地表现出了对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

莺啼序·春晚感怀/吴文英·南宋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幽兰渐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躲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吴文英(1200年~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

这是吴文英为悼念亡妾而做的一首词,尽管后世学者对其创作背景及主旨多有争议,但词中所彰显的怀悼之意是显而易见的。这首词在《宋六十名家词》中又题作‘春晚感怀’、‘感怀’,实际就是怀旧与悼亡之意。

《莺啼序》就是悼念亡妾诸作中篇幅最长、最完整、最能反映与亡妾爱情关 系的一篇力作。它不仅形象地反映出与亡妾邂逅相遇及生离死别,而且字里行间还透露出这一爱情悲剧是由于某种社会原因酿成的。它感情真挚,笔触细腻,寄慨遥深,非寻常悼亡诗词之可比。

【注】《莺啼序》是词中最长的词调,全文二百四十字。这一长调始见于《梦窗词》集及赵闻礼《阳春白雪》所载徐宝之词。可见《莺啼序》词牌名确实是吴文英首创。

篇7:元稹悼亡诗

元稹悼亡诗

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

伴客销愁长日饮, 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旁人泣, 醉里时时错问君!

【赏析】

元稹对亡妻韦丛有着真诚执着的爱恋,这首“伴客销愁”,深情缱绻,读来沉痛感人。

起句叙写诗人在丧妻之痛中意绪消沉,整天借酒浇愁的情态。伴客销愁,表面上是陪客人,实际上是好心的客人为了替他排遣浓愁而故意拉他作伴喝酒。

再说,既是“伴客”,总不好在客人面前表露儿女之情,免不了要虚与委蛇,强颜欢笑。如此销愁,哪能不愁浓如酒呢?在这长日无聊的对饮中,他喝下去的是自己的眼泪。“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透出了心底的凄苦。

第二句妙在“偶然乘兴”四字。这个“兴”,不能简单地当作“高兴”的“兴”,而是沉郁的乐章中一个偶然激昂的音符,是情绪的突然跳动。酒宴之上,客人想方设法开导他,而诗人一时悲从中来,倾杯痛饮,以致醺然大醉。可见,这个“兴”字,溶进了客人良苦的用心,诗人伤心的泪水。“偶然”者,言其“醺醺”大醉的次数并不多,足证上句“长日饮”其实喝得很少,不过是借酒浇愁而意不在酒,甚至是“未饮先如醉”,正见伤心人别有怀抱。

结尾两句,真是字字泣血,读诗至此,有情人能不掩卷一哭!醉后吐真言,这是常情;醒来但见旁人啜泣,感到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自己在醉中忘记爱妻已逝,口口声声呼唤妻子哩!凄惶之态,凄苦之情,动人心魄。

绝句贵深曲。此诗有深曲者七:悼念逝者,流泪的应该是诗人自己;现在偏偏不写自己伤心落泪,只写旁人感泣,从旁人感泣中见出自己伤心,此其深曲者一。以醉里暂时忘却丧妻之痛,写出永远无法忘却的哀思,此其深曲者二。怀念亡妻的`话,一句不写,只从醉话着笔;且醉话也不写,只以“错问”二字出之,此其深曲者三。醉里寻伊,正见“觉来无处追寻”

的无限空虚索寞,此其深曲者四。乘兴倾杯,却引来一片抽泣,妙用反衬手法取得强烈感人的效果,此其深曲者五。“时时错问君”,再现了过去夫妻形影不离、诗人一刻也离不了这位爱妻的情景,往昔“泥他沽酒拔金钗”(《遣悲怀》)的场面,如在眼前,此其深曲者六。醉后潦倒的样子,醒来惊愕的情态,不着一字而隐隐可见,此其深曲者七。一首小诗,如此曲折有致,委婉动人,至为难得。

【作者介绍】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魏昭成皇帝十世孙。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有《元氏长庆集》。

杜甫的悼亡诗

潘安悼亡诗赏析

纳兰容若诗词

悼亡师散文

纳兰容若的诗词

纳兰容若凄美诗词

纳兰容若词传经典语录

叹纳兰容若悟人生散文

代人村中悼亡,代人村中悼亡刘商,代人村中悼亡的意思,代人村中悼亡赏析

纳兰性德《青衫湿悼亡》古诗翻译赏析

纳兰容若的悼亡诗(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纳兰容若的悼亡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