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Annietime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24 诗(共含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nnietim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24 诗

篇1:24 诗

○教学设计

《纸船》

这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

导入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同学们要想感悟诗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读诗歌。

朗读诗歌

①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低沉。)

②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过渡)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整体感知

教师适时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教师导学]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① 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 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 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 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纸船,并以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教师小结]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人母亲的梦中。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过渡)诗歌的语言是凝练而含蓄的,要深入理解,就要探究。

问题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

篇2:24 诗

24 诗两首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导入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曾获19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篇3:描写惊蛰节气的诗 关于24节气惊蛰的诗句

关于惊蛰节气古诗

1.惊 蛰

麦苗葱绿日融融,柳醒桃萌吐煦风。

细雨润滋虫蚓动,紫燕归返旧巢逢。

始雷惊蛰催农事,田陌机声震碧空。

筑梦小康新景象,人勤春早兆年丰。

2.拟古·其三

魏晋·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3.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4.秦楼月

宋·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5.菩萨蛮·春雨 宋·萧汉杰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

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关于惊蛰节气诗句

1)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2) 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3) 春雷已惊蛰,犹以寒自疑。

4) 划若震雷惊蛰户,烂如奎宿照云端。

5)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6) 又如春雷动,初惊蛰龙蛇。

7)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8) 雷雨还惊蛰,潜藏重发牙。

9) 只恐挥毫惊蛰龙,金相玉质音玲珑。

10) 为闻北人畏和暖,安得如今便惊蛰。

11) 百虫误惊蛰,生理亦已亏。

12) 连皷将惊蛰,高枝已变莺。

13) 迟日照高岭,新雷惊蛰龙。

14)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15) 堪笑不能惊蛰户,空将胡蝶梦魂惊。

16)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

17) 杏花惊蛰寒,唾壶敲欲破。

18)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19)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20) 春雷惊蛰户,海日浴鲸波。

21) 新春一声雷未闻,何得龙蛇已惊蛰。

22) 春柳卧生根,早雷惊蛰户。

23) 恰似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皤泥。

24)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25) 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开。

26) 君壮雷惊蛰,吾衰月阙团。

27) 已过惊蛰日,未听候虫声。

28) 冬月不启壁,深虑惊蛰虫。

29) 冷泉二月雷惊蛰,烧尾金鳞化作龙。

30) 州人岁入贡,雷霆未惊蛰。

31) 是日乃书惊蛰节,鸣蛙已傍小池归。

二十四节气惊蛰诗词

《惊蛰》 当代·左河水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秦楼月·浮云集》 宋·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春晴泛舟》 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赋得彩燕》 唐·徐铉

缕彩成飞燕,迎和启蛰时。翠翘生玉指,绣羽拂文楣。

讵费衔泥力,无劳剪爪期。化工今在此,翻怪社来迟。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忆秦娥﹒惊雷节》 宋·刘辰翁

惊雷节,梅花冉冉销成雪。销成雪,一年一度,为君肠绝。

古人长恨中年别,馀年又过新正月。新正月,不堪临镜,不堪垂发。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宋·张元干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山房》 宋·陈允平

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

篇4:关于24节气中立夏时节风俗的诗

关于立夏的诗句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暑旱苦热

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立夏

作者:陆游 朝代:宋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立夏前二日作

作者:陆游 朝代:宋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立夏的气候特点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立夏养生知识

在我国,很多地方有立夏“尝新”的风俗,就是在这一天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这种做法对人的身体是很有好处的。特别是对小孩子,在立夏这一天合理地调配饮食,可以给一个夏季打下一个健康的基础。这一天可以给孩子吃一些竹笋、樱桃、麦仁、蚕豆等。还可以吃一点酸味的水果,用以生津开胃。

生活习惯要良好在进入盛夏以前应做好生活上的准备工作:一是给孩子把过长的头发剪掉;二是少给孩子用尿不湿,到了盛夏就可以做到不用;三是培养孩子自己睡的习惯,而不是大人抱着、搂着;四是为孩子选购一款质地好、又透气的凉席和枕席;五是要让孩子养

成饮白开水的习惯。水果、蔬菜一定要跟上,可以适当减少牛肉、花生、豆腐的摄入量,而相应增加酸奶、紫菜和鱼类的摄入量;六是有好的卫生习惯,孩子的衣服天天换洗,用品、玩具经常消毒,环境打扫干净,避免生蚊蝇。

天气热起来,正好对孩子进行“三浴”锻炼。也就是每天多通风,让孩子开窗睡觉,进行空气浴。带孩子到户外进行日光浴,夏季在每天早9:00左右为宜。日光中的红外线照到皮肤上,对心肺功能起到有益的作用。紫外线照到皮肤上,可使全身功能活跃且循环加速,并能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防止贫血,此外尚有杀菌消毒作用。1岁以上的小儿可直接在阳光下进行。小婴儿可以在树阴下进行。还有就是水浴,天气热了,孩子们正好可以在水里多玩儿一会儿,注意水温在35℃左右,一边洗澡,一边游戏,洗澡要天天进行,不只为了干净,还为了增强体质。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淋浴,这是一种刺激性较强的锻炼,注意喷头不宜高于孩子头顶40厘米。

冬至诗

顾城诗

上官婉儿诗

写景诗

感言诗

感恩诗

广播稿诗

诗词汇

诗词曲

古意诗

24 诗(精选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24 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