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翻译技巧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小蜜蜂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翻译技巧(共含1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蜜蜂”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翻译技巧

篇1: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翻译技巧

二、翻译的技巧

?(一)中英对比法

?我们中文有主谓宾,英语也一样,但是英语经常会出现倒置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倒装句,就像用wha引导的感叹句一样,“What a beautiful girl she is!(好漂亮的一个女孩呀)”而正确是顺序应该为“She is a beautiful girl(她是一个漂亮女孩)”,那为什么要倒装呢,因为倒装以后的语气更深,对漂亮做一个强调,强调这个女孩真的很漂亮,表达程度远比不到装的要高。我们中文喜欢重复,因为在我们看来,重复可以起强调作用,但是在英语中,他们不喜欢重复,而是喜欢简洁,比如我们中文是说“我们必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中为了避免重复,就把重复的一个“问题”给省略了,变成“We must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他们只用一个“problems”就代表了两个[4]?。

?(二)懂得词类的转化

?在中文里,也出现了很多词类转化的,特别是古文,词类的或用更为明显,再加上现在思想的潮流,很多词在表达的时候都被转化了,所以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来判断词性。比如现在很流行的话“你好牛啊”,“牛”本来是名词,但是在这个地方就充当了形容词的角色,而在英语中也一样,have a rest(休息一下),rest本来是名词,在这里却转化成了动词。?

在英语中,词类转化的情况通常有名词、介词、形容词在翻译时转化成动词,还有作为表语的副词翻译时也常常转化为动词。例如说“She is familiar with English”,如果直译的话就是她熟悉英语,很明显不符合逻辑,应该翻译为“她懂得英语”才是合情合理;再举例,“She is out”,直译就是她是外面,同样不符合逻辑,应该把副词out译为动词出去,“她出去了”;再举例说,“She is up”,如果直译就是“她是上面”,这样的翻译也是明显不符合常规,应该把副词up翻译为动词起床,句子就译为“她起床了”。所以在翻译的时候,一定不能太过僵硬的去直译,要懂得词性的巧妙转化,使得翻译后的句子具有逻辑性,这样可以避免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

三、结语

?英语是世界上较为普及的一门语言,学好英语可以让学生的未来有着更光明的前景。翻译是英语能力的重要部分之一,良好的翻译技能可以使学生流利的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实现学习英语的真正用处。所以大学师生应该分析目前的翻译教学现状,掌握翻译技巧,使得英语的学习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 君,顾 楠.探讨如何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2]李 君,顾 楠.探讨如何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9,(1).?

[3]尹少平.从学生翻译能力的欠缺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J].怀化学院学报,,(12).?

[4]李良春,李玉霞.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18).

篇2: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翻译技巧

摘要: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不管是期末考试还是CET过级考试,翻译都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但是目前的翻译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学生的翻译太过僵硬,不了解西方国家的表达习惯,不懂得词性转化和词义衍伸,使得句子翻译翻译不通或是翻译后的句子存在语病,本文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做了简单的分析,并提供了一些翻译技巧,希望对大学师生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翻译教学、大学英语、翻译现状、翻译技巧?

大学英语和中文一样,有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而“译”又是作为一门单独能力而存在,学习一门外语,要学会翻译成国语,才能使得这门外语的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反过来还能懂得如何去学习这门外语,所以翻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从考试上来看,不管是期末考试还是CET国家考试,翻译题都只占5%左右,明显把翻译的地位给降低了,而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则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以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重为主要教学内容。作为一门外语,英语的知识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很多教师也意识到了翻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还缺乏良好的翻译教学方法。所以本文就此讲述了一些翻译技巧,希望能对师生有所帮助: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材和测试的局限性

?对于目前很多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都没有翻译的基础理论,也没有常用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就算很多教材课后有几个翻译句子,但那也是为了巩固或强调课文中的单词、短语、语法、句型等知识,并不是而了训练翻译能力而训练,所以,这样的翻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只能算是单词、短语、语法、句型的综合练习题而已。?

大学英语的覆盖面很广,范围很宽,在以前的CET过级考试没有翻译这个题型,完全忽略了翻译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导致英语教师和学生对英语翻译的轻视。目前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是以四、六级为学习目标,单纯的为了考试而学习,也导致很多高分学生没有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1]?。

?(二)翻译的理论知识传授得不够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者,翻译需要良好的翻译理论作为基础保障,也只有具备较深的翻译理论基础,翻译才可能会有声有色,但是学校却忽略了对学生传授翻译的理论知识,进而导致教师很少给学生讲授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只是教学生“直译法”,所以就算学生拥有很大的词汇量和大量的语法知识,翻译出来的的结果也是非常生硬,没有情感。?

目前,很多人都把外文翻译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认为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国际之间的一种交际手段,这拓宽了翻译的边界,无形增加了翻译的对象。有学者指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当前翻译存在的严重问题,而对于正在求知的大学生更甚把翻译理论和实践混为一谈,不能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或是不能找到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切合点,所以面对翻译,他们表现出了手无足措。

?(三)教学模式的落后

?大学的课时相对较少,而翻译基本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上也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布置几道脱离实际语境的翻译作业,然后进行批改点评,这对学生的翻译能力没有多大的帮助,最多也就让学生多记得一些词汇或短语,收获少之又少,而学生觉得这种翻译没有多大用处,从而对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产生误解,阻碍了英语翻译教学的正常进行[2]?。

?(四)针对性不够强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了翻译的三个层次要求,其中,最一般的要求是相当于大学英语的四级水平,较高要求指的是能够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而最高要求是能够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同时,也对翻译速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五)不注重英汉的语序差别和表达习惯

?中西的语言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在表达方式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由于学生长年累月受到中文表达习惯的影响,以致他们在语言表达习惯性的套用中文格式,导致翻译出现别扭状态或者是不符合逻辑。

?比如说叫学生翻译:“河的两岸都长满了灌木丛”,有的学生就“对号入座”的翻译为“Both of the rivers banks grow fully bush”,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翻译后的句子,Both of是介词短语,the rivers banks则是整个句子的主语,grow是谓语,后面的fully bush是宾语, 初看似乎主谓宾都齐全,可是我们看一下,主语和谓语是否能够构成主谓关系,the rivers banks 是“河岸”,是没有生命的东西,而grow是有生命的物体才能发出的动作,很明显不符合逻辑关系,所以这个翻译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译为“Both banks of the river were covered by bushes”[3]?。

?再比如说叫学生翻译:“街上人山人海”,有的学生直截了当的就翻译为“on the street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这个翻译真的是让人有点哭笑不得,是学生根据汉语格式用一个词一个字词的像拼图一样拼出来的,这很明显的不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句子里没有谓语,前面的介词短语on the street和后面people没有任何连接词就放在一起,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正确的翻译应为“The street was crowded with people”。

篇3: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要:我国当前大学翻译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针对目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实施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课堂实践;注重语言能力培养;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学习等。

关键词:翻译教学大学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目前我们的翻译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中最关键问题是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如何使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更好地相结合,如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翻译素质和提高其翻译技能。本文对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策。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英语的实用性也越发被人们重视,翻译的需求日趋增多。因此,加强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翻译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近些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与我国的高校教学现状有直接关系。

1、教学条件(如教材、教学设备等)不完善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中,阅读类的题材占很大的比重,这样的教材由于生词量很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再加上许多院校不完善的语言多媒体教学设施,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此外,很多院校师资短缺,从而造成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很多的课程都变成了大堂课,人数严重超标,在这样的班级上课,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有限

在我国多数的院校中,许多英语教师并未在真正的母语是英语的国家中学习深造过,所以他们的语言驾驭和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对于一些语言知识不能给予透彻和恰当的讲解。正如所述,“虽然目前翻译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等较十年前以及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已经趋于合理,但是多数翻译教师还是缺乏严格的职业训练和学术训练”。

3、把翻译教学当做外语教学

目前许多学校在开展翻译教学活动时依然是按语言教学模式来进行。在课堂中教师纠正语法、纠正惯用法等方面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这样就使翻译课似乎变成了外语课。学生经常被要求做“把下列句子译成英语”的练习,这其实是误导了学生。因为在此类练习中,学生仅仅复习了语法和生词。事实上,我们不应当把翻译教学等同于外语教学,而应当把其当做外语教学的辅助。

4、社会语言环境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造成影响

英语教学分为外语教学和第二语的教学两种。我国属于前者,而在第二语教学的环境中,第二语的地位受到法律保护,作为官方语言它与母语处于同等地位。所以学习者把它当做生存必备的技能。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仍是应试教学的'模式,学生只是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考试,为了给自己能在找工作时多增加一个砝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性,没有把交际作为首要任务。这就是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现状。

5、缺乏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积淀

在做翻译练习时,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生活常识、英语习语、社会习俗、历史事件、典故等方面的问题,学生经常会碰到。而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是孤立地传授语言知识,忽视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的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完成翻译练习时,由于缺乏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弄出许多笑话。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流,而缺乏了解文化知识,必定会对交流造成一些障碍。

6、缺乏语篇意识的培养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的文体和语篇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学生由于长期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经常在翻译时将英语的语篇结构用成了汉语的结构,从而使整篇译文变成了英语的文字,汉语的结构。在翻译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了学习语篇和文体,认为语篇和文体应是写作课中学习的内容。学生因为缺少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在翻译练习中就出现了一些对译文来说不适合的文体和一些不正确的语篇结构。翻译出来的东西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二、对翻译教学法的几点意见

面对我国大学翻译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译界的研究者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以下是笔者根据翻译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几点意见。

1、实施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

翻译课程一般是由翻译实物、基本知识、翻译理论和翻译思想史这四部分组成,其中翻译理论在整个教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为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的关系十分紧密。一个译者的思维和决策过程也就是翻译的过程。翻译学习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体会译者的思路和翻译原则,然后再学习他们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事实上,从事翻译教学必须要有理论指导。教师在开展翻译教学活动时,应当首先给学生介绍翻译理论让其了解翻译的标准和原则,之后让其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提高对翻译活动的认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翻译观。因此在日常的翻译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重视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

2、多为学生提供课堂实践的机会

学习语言就是一个反复实践反复练习的过程。因此外语教学过程中应该贯彻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通过实践来掌握外语。而翻译教学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最常见的是,教师是演讲者,在讲台上不停地讲词汇、讲语法,学生只是听众,忙于记笔记。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获得许多语言知识,但由于学生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所以它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外语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目的语,而获得是语言能力的最重要渠道就是学习者自身不断的练习和实践。这就决定了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而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训练者。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心应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3、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交际是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而几个世纪以来,翻译教学由于受注重书面语这一传统的影响,所以其注意力始终放在外语书面语的研究上,外语口语一直被忽视。因此,教师在运用翻译教学法授课时,在讲解语言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具体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培养口语表达能力;二是培养理解能力。 4、加强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学习

任何翻译都和文化息息相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从而使英汉两种语言独具特色,比如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学习英语的文化知识,才能够更好地了解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主要差异。首先,翻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多去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纸杂志,这将十分有利于学生去积累英语的相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增强和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英美原版影视作品。因为大部分影视作品的内容本身就反映出了英语国家一种文化和社会习俗。

5、加强学生的汉语功底

一篇好的译文要满足两个要求,第一是要正确无误的理解原文,第二是要使译文的语言通顺流畅。对于第一个要求,学生首先需要准确的理解原文,而在汉译英的练习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错误,不仅仅是来自于英语表达方面的不妥,还来自于他们对汉语不准确的理解。对于第二个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较高的汉语水平,他们经常是理解了译文的意思,却不知道该怎样组织汉语语言将其恰当地表达出来。因此译出的句子让人不知所云。因此,翻译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汉语教学,也就是重视加强学生的汉语功底。总而言之,我们决不能学了洋文忘了中文。

6、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

在当今的大学翻译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语篇意识的培养。换句话说,教师既可以从大处也就是从篇章和段落着手,又可以从小处也就是从句子和词语着手来逐步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首先,要教会学生去分析文体的类型。对于不同的文体,就需采用的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我们将文体类型通常分为三大类:叙述描写、说明论说和应用文体。叙述描写主要由小说、游记、回忆录以及报刊上的记事文章组成。说明论说主要指社科、科教、论文、评论等。应用文体通常指广告、说明书、公函等。对于译者来说,不同的文体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也不同。作为一个合格的译者,使译文的文体风格与原文保持一致是其责任之一。

7、加强英汉语言的宏观对比

英汉的对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微观和宏观,而对翻译教学而言,宏观的对比更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这主要有:静态与动态、抽象与具体、形合与意合、葡萄型结构与竹竿型结构、主谓型语言与主题说明型语言等。例如,英语语言的特点是结构严谨,注重主观感受,所以在作汉英翻译时,一些附于客观描写之中的夸张的心理感受,译者要略去翻译。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宏观的对比,能够使翻译活动更好地进行下去。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对翻译的要求与日俱增。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换言之,翻译教学应当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予以高度的重视,使学生的翻译技能与听、说、读、写同时发展。而对于大学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进行改革。今后的翻译教学应当是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知识修养,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多指导、鼓励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结合翻译理论,从而才能培养出一大批既掌握外语又掌握专业知识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致礼、谈新时期的翻译批评[J]中国翻译,,(3)、

[2]应云天、外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3]陈咏、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法[J]、广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6)、

[4]杨惠中、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J]、外语界,1999,(1)、

篇4:大学六级英语翻译技巧

大学英语六级翻译技巧一:词义的选择和引伸技巧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和一词多义的现象。一词多类就是指一个词往往属于几个词类,具有几个不同的意义;一词多义就是同一个词在同一词类中又 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我们在弄清原句结构后,就要善于运用选择和确定原句中关键词词义的技巧,以使所译语句自然流畅,完全符合汉语习惯的说法;选择确定词义通常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

they are as like as two peas 。他们相似极了。(形容词)

he likes mathematics more than physics 。他喜欢数学甚于喜欢物理。(动词)

wheat, oat, and the like are cereals 。小麦、燕麦等等皆系谷类。(名词)

2、根据上下文联系以及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

he is the last man to come 。他是最后来的。

he is the last person for such a job 。他最不配干这个工作。

he should be the last man to blame。怎么也不该怪他。

this is the last place where i expected to meet you 。我怎么也没料到会在这个地方见到你。

词义引伸是我们英译汉时常用的技巧之一。翻译时,有时会遇到某些词在英语辞典上找不到适当的词义,如果任意硬套或逐词死译,就会使译文生硬晦 涩,不能确切表达原意,甚至会造成误解。这时就应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从该词的根本含义出发,进一步加以引伸,引伸时,往往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考虑。

1、词义转译。当我们遇到一些无法直译或不宜直译的词或词组时,应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引伸转译。

the energy of the sun comes to the earth mainly as light and heat 。太阳能主要以光和热的形式传到地球。

2、词义具体化。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把原文中某些词义较笼统的词引伸为词义较具体的词。

the last stage went higher and took the apollo into orbit round the earth。最后一级火箭升得更高,把“阿波罗号”送进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

3、词义抽象化。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把原文中某些词义较具体的词引伸为词义较抽象的词,或把词义较形象的词引伸为词义较一般的词。

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甜有苦。

大学英语六级翻译技巧二:词类转译技巧

在英译汉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对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逐词对译,只能将词类进行转译之后,方可使译文显得通顺、自然;对词类转译技巧的运用须从四个方面加以注意。

1、转译成动词。英语中的某些名词、介词、副词,翻译时可转译成汉语中的动词。

the lack of any special excretory system is explained in a similar way 。

植物没有专门的排泄系统,可用同样的方式加以说明。(名词转译)

as he ran out ,he forgot to have his shoes on 。他跑出去时,忘记了穿鞋子。

2、转译成名词。英语中的某些动词、形容词,翻译时可转换成汉语中的名词。

the earth on which we live is shaped a ball。

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象一个大球。(动词转译)

the doctor did his best to cure the sick and the wounded 。

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治疗病号和伤员。(形容词转换)

3、转译成形容词。英语中有些作表语或宾语的抽象名词,以及某些形容词派生的名词,往往可转译成汉语中的形容词。另外,当英语动词转译成汉语名词时,原来修饰该动词的副词也往往随之转译成汉语中的形容词。

it is no use employing radar to detect objects in water。

使用雷达探测水下目标是没有用的。(作表语的名词转译)

the sun affects tremendously both the mind and body of

a man 。

太阳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有极大的影响。(副词转译)

4、转译成副词。英语中的某些名词、形容词,翻译时可转译成汉语中的副词。

when he catches a glimpse of a potential antagonist, his instinct is to win him over with charm and humor 。只要一发现有 可能反对他的人,他就本能地要用他的魅力和风趣将这些人争取过来。(名词转译)

大学英语六级翻译技巧三:汉译的增词技巧

英译汉时,按意义上、修辞上或句法上的需要加一些词,使译文更加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但是,增加的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要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却有其意的一些词,这是英译汉中常用的 的技巧之一。增词技巧一般分作两种情况。

1、根据意义上或修辞上的需要,可增加下列七类词。

flowers bloom all over the yard 。朵朵鲜花满院盛开。(增加表示名词复数的词)

after the banquets ,the concerts and the table tennis exhibitor ,he went home tiredly 。在参加宴会、出席音乐会、观看乒乓球表演之后,他疲倦地回到了家里。(增加动词)

he sank down with his face in his hands 。他两手蒙着脸,一屁股坐了下去。(增加副词)

i had known two great social systems 。那是以前,他就经历过两大社会制度。(增加表达时态的词)

as for me ,i didn’t agree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我呢,从一开始就不赞成。(增加语气助词)

the article summed up the new achievements made in electronic computers ,artificial satellites and rockets 。本文总结了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和火箭这三方面的新成就。(增加概括词)

2、根据句法上的需要增补一此词汇。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writing an exact man。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准确。(增补原文句子中所省略的动词)

all bodies on the earth are known to possess weight。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一切物质都肯有重量。(增补被动句中泛指性的词)

大学英语六级翻译技巧四:汉译的重复技巧

重复技巧是英译汉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翻译技巧。由于英译汉时往往需要重复原文中的某些词才能使译文表达明确具体;又由于英汉语言结构不同,重复的手段和作用也往往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种。

1、为了明确

i had experienced oxygen and /or engine trouble。

我曾碰到过,不是氧气设备了故障,就是引擎出故障,或两者都出故障(重复名词)

under ordinary conditions of pressure ,water becomes ice at c and steam at 100c。

在常压下,水在摄氏零度时变成冰,在摄氏一百度时变成蒸汽。(重复动词)

a locality has its own over―all interest ,a nation has another and the earth get another。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全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全局,一个地球有一个地球的全局(重复谓语部分)

2、为了强调

he wandered along the street ,thinking and thinking brooding and brooding。

他在街头游来荡去,想了又想,盘算了又盘算。

3、为了生动

while stars and nebulae look like specks or small patches of light 。 they are really enormous bodies。

星星和星云看起来只是斑点点,或者是小片的光,但它们确实是巨大的天体。

大学英语六级翻译技巧五:倒译技巧

英汉词句组成和排列的顺序千差万别,因此英译汉时作些调整,

颠倒一下顺序,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翻译技巧,这种翻译技巧共分五种类型。

1、复合句倒译技巧。复合句倒译可分为部分倒译和完全倒译两种技巧。

this university 6 newly _established faculties ,namely 。electronic computer ,high energy physics ,laser ,geo―physics ,remote sensing,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这所大学现在有电子计算机、高能物理、激光、地球、物理、遥感技术、遗传工程等六个新建的专业。(部分倒译)

many laws of nature actually exist in nature though they have not yet been discovered。

虽然许多自然规律还没被发现,但是它们确实在自然界中存在。(完全倒译)

2、被动句倒译的技巧。被动句倒译时,有时可将被动句倒译成主动句,有时可将状语倒译成主语。

the structure of an atom can be accurately described though we cannot see it。

虽然我们看不见原子结构,但能准确地描述它。(被动句倒译成主动句)

table tennis is played all over china 。中国到处都打乒乓球。(状语倒译成主语)

3、以否定型副词或条件副词开头的句子的部分倒译技巧。能引起这种倒译的副词有no ,never ,hardly ,no longer 。 in no way ,not until ,not even ,only 等。

never before have i read such an interesting book 。我从来没有读过这样有趣的书。

4、带有介词短语句子的部分倒译技巧

these date will be of some value in our research work 。

这些资料对于我们的研究工作有些价值。

5、习语的倒译技巧。习语的倒译可分为按照汉语的固定顺序倒译和从轻重上加以区分进行倒译以及逆时间顺序进行倒译三种技巧。

for its last 600 miles the yellow river flows eastwards through the flat , fertile ,north china plain ,which is densely populated。

黄河最后的六百英里,向东流过平坦肥沃、人口密集的华北平原。(按照汉语的固定顺序倒译)

heal the wounded ,rescue the dying ,practice revolutionary humanitarianism。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以轻重上区分进行倒译)

we have to be quick of eye and deft of hand 。我们必须眼疾手快。(逆时间顺序倒译)

大学英语六级翻译技巧六:正反、反正汉译技巧

正反、反正汉译技巧是指翻译时突破原文的形式,采用变换语气的办法处理词句,把肯定的译成否定的,把否定的译成肯定的。运用这种技巧可以使译文更加合乎汉语规范或修辞要求,且不失原意。这种技巧可分五个方面加以陈述。

1、肯定译否定

the above facts insist o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上述事实使人们不能不得出以下结论。

2、否定译肯定

she won’t go away until you promise to help her 。她要等你答应帮助以后才肯走。

3、双否定译肯定

there can be no sunshine without shadow 有阳光就有阴影。

但是,如果翻译时保留英语原来的“否定之否定”的形式并不影响中文的流畅时,则应保留的目的还可突出原文中婉转的语气。如he is not unequal to the duty 。他并非不称职。

4、正反移位

i don’t think he will come 。我认为他不会来了。

5、译为部分否定

not all minerals come from mines 。并非所有矿物都来自矿山。

both of the substances do not dissolve in water。不

是两种物质都溶于水。

大学英语六级翻译技巧七:分句、合句汉译技巧

英译汉时,由于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大不相同而往往需要改变一下句子结构以适应于汉语的表达习惯。采用分句、合句进行翻译的作法正是为了达到这种 目的而运用的一种重要技巧。所谓分句,就是指把原文的一个简单句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所谓合名,就是指把原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或一个复合句 译成一个单句。运用这种分句、合句的汉译技巧可以使译文层次分明,更合乎于汉语的表达习惯。分句流译的技巧共分五种类型,合句汉译的技巧共分三种类型。先 谈谈分句汉译技巧的五种类型。

1、主语分句汉译技巧。

a man spending twelve days on the moon would find ,on returning to the earth ,that a year had passed by already。

一个人如果在月亮上度过了十二天,回到地球以后就会发现一年已经过去了。

2、谓语分句汉译技巧。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oxygen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in the atmosphere。

不言而喻,氧气是大气中最活泼的元素。

3、定语分句汉译技巧

he managed to raise a crop of 200 miracle tomatoes that weighed up to two pounds each。

他居然种出了二百个奇迹般的西红柿,每个重达两磅。

4、状语分句汉译技巧

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the shadows。

阳光射入了它所能透过的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5、同位语分句汉译技巧。

mary normally a timid girl ,argued heated with them about it。

玛丽平常是个腼腆的姑娘,现在也热烈地和他们辩论起来。

大学英语六级翻译技巧八:句子成份的转译技巧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在具体英译汉时,有时往往需要转换一下句子成分,才能使译达到逻辑正确、通顺流畅、重点突出等目的。句子成分转译作为翻译的一种技巧,其内容和形式都比较丰富,运用范围也相当广泛,共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主语转译技巧,可以将句子的主语转译成汉语中的定语、宾语、状语等。

the wings are responsible for keeping the sir plane in the air。

机翼的用途是使飞机在空中保持不坠。(转译成定语)

to get all the stages off the ground ,a first big push is needed。

为了使火箭各级全部离开地面,需要有一个巨大的第一次推力。(转译成宾语)

machinery has made the products of manufactories very much cheaper than formerly。

因为机械的缘故,工厂里出的产品比起以前来,价格便宜多了。(转译成状语)

2、谓语转译技巧。可以将谓语转译成定语。

radar works in very much the same way as the flashlight 。雷达的工作原理和手电筒极为相同。

3、宾语转译技巧。可以将宾语转译成主语。

automatic lathes perform basically similar functions but apper in a varitety of forms。

各种自动车床的作用基本相同,但形式不同

4、定语转译技巧。定语可以转译成谓语和状语。

neutron has a mas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at of proton。

中子的质量略大于质子的质量。(转译成谓语)

scientists in that county are now supplied with necessary books ,epuipment and assistant ,that will ensure success in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现在已给该县科学家提供了必要的图书、仪器和助

手,以保证科研工作的成功。(转译成状语)

5、状语转译技巧。状语转译一般指的是状语从句的转译。它可分作把时间状语从句转译成条件状语从句,把地点状语从转译成条件状语从句和把原因状语从句转译成困果偏正复句中的主语等三种形式。

these three colors ,red ,green ,and violet ,when combined ,produced white 。

红色、绿色和紫色这三种颜色如果合在一起就变成白色。(时间状语从句转译成条件状语从句)

where there is nothing in the path of beam of light ,nothing is seen。

如果光束通道上没有东西,就什么也看不到。(地点状语从句转译成条件状语从句)

because he was convinced of the accuracy of this fact, he stuck to his opinion。

他深信这件事正确可靠,因此坚持已见。(原因状语从句转译成因果偏正复合句中的主句)

1.大学英语六级写作技巧

2.大学英语六级翻译技巧解析

3.大学英语六级听力技巧

4.大学英语六级口语练习的技巧

5.大学英语六级听力做题的技巧

6.大学英语六级阅读解题技巧

7.大学英语六级听力短文听写技巧

8.大学英语六级翻译的高分技巧

9.大学英语六级听力答题技巧

10.大学英语六级听力演讲技巧

篇5:考研英语翻译标准及翻译技巧

考研英语翻译标准及翻译技巧

题型介绍

研究生英语考试中的翻译是从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中划出5个句子,要求考生在30分钟内将其翻译成中文,分值10分。考纲上关于翻译部分的规定是:“能将一般难度的英语短文译成汉语,理解基本正确,译文达意。”也就是说,翻译是一项对考生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题型,它不仅要求考生对词汇、语法、语篇以及文化知识等有较好的掌握,还要求考生有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

从近年的考研翻译真题可以看出,文章的题材大多是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普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文体以议论文为主,说明文为辅,结构严谨,逻辑性强。除此之外,长难句较多,这给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地完成翻译增加了难度。

明确了考研英语翻译的特点之后,我们有针对性地来谈一下翻译技巧。在此之前,我们必须明确翻译的标准和过程。

翻译标准

在我国近现代,最有影响的翻译标准是严复的“信、达、雅”。就考研英语翻译而言,由于主要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的文章,加上时间有限,我们无法在“雅”这一标准上做文章。“达”,即通顺,译文必须通顺且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这是一个重要的评分标准。“信”,即忠于原文,是翻译的最高标准。由于要翻译的5个句子是从一篇文章中截取出来的,因而译文必须和上下文表达的意思一致。如果歪曲了原文的意思,那么该句的得分不得超过0.5分。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cannot be overestimated.

刚看到这个句子时,很多考生可能马上会翻译成:“英语语言在交流中的作用不能被过高估计。”但是,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这个翻译是不对的。事实上,这个英语句子本身就有歧义,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方式,这时,考生要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认识到这个句子应当是讲英语的重要性,必须翻译成:“英语在交流中的重要性,怎么高估也不过分。”所以,翻译不能扭曲原意,这是考研翻译的基本标准。我们这里强调的“信”和“达”,实际上也是我国翻译界普遍认可的标准:即忠实和通顺。

翻译过程

很多学者对翻译过程都有过著名的表述,比如沃吉林的循序渐进翻译方法:①逐词对译;②整理成符合译语规范的句子;③删除多余及不搭配的成分;④增添译文所需的成分;⑤语言加工。奈达则把翻译分成三阶段:①找核心句;②译核心句;③由核心句生成译语表层句。由于考研英语翻译大部分句型都是长难句,这一过程显得尤为重要。简而言之,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部分,然后再处理其余的细枝末节,如修饰成分之类的。考试中,考生应该先略读全文,从大体上把握文章的意思,然后分析需要翻译的句子,找出主干,并明确代词如it、this、that、these等所指代的内容。接着,进一步分析句子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及整体意思,分析完后开始翻译,使语句尽量通顺,并与上下文意思相符合。最后是检查,看拼写有无错误,时态是否正确,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数字、年份有无错误,以及有无自己的主观增减。

翻译技巧

1.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既忠于原文意思又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译;所谓意译,是不受原文词语的限制,不拘泥于原文句子的结构,用不同于原文的表达方式,把原文意思表达出来。在考研英语翻译中,由于题材基本上是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文章,所以我们遵循的方法是:能直译就直译,既能直译又能意译的以直译为主,不能直译的采用意译,一般情况下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1)能直译就直译

例:In dealing with a challenge on such a scale,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 ”.(真题)

译文:在应付一个如此规模的挑战过程中,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团结,我们就会站起来;分裂,我们就会倒下去”。

(2)不宜直译就意译

例:The talk about raising taxes was a red flag to many voters.

译文:关于增税的谈论激怒了许多选民。

分析:原文表层信息――关于增税的谈论对选民来说是一面红旗(红旗对中文读者来说象征着革命)。

原文深层信息――a red flag是令人生气的事物,源于西班牙的斗牛民俗。斗牛场上,人们用红布来激怒牛。

(3)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例:The purpose of a test is to show what you have learned about a subject. The world won't end if you don't pass a test. So don't worry excessively about a single test.

译文:考试的目的在于显示你对某一科目的掌握程度。一次考试不及格天是不会塌下来的。因此不必为一次考试过分担心。

另外,我们不能忽视词语词组的翻译应以适应上下文为主要标准。例如“work”,在考研翻译中往往不能翻译成“工作”,而要翻译成“研究工作”;作为名词,也不能翻译成“作品”,而应当翻译成“研究成果”。这是考研翻译的一些具体要求和得分点之所在。

2.增译

作为翻译的一个普遍原则,译者不应该对原文的内容随意增减。不过,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字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在实际翻译中,为了忠于原文,不能减损意思的表达。例如1994年真题中有这样一个词组“great man of genius”,许多考生翻译成了“天才”或者“伟人”,只取其一,都被酌情扣分,译文应是“天才(的)伟人”,这样才算忠于原文。又如真题中出现的“doll”,不能翻译成“玩具”,而必须翻译成“玩具娃娃”才能得分。所以,在考研翻译中,不妨奉行“只加不减原则”,当然也不要加得太多,把一句简单的“I can't sleep”翻译成“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就万万不可。但是,如果在文中遇到了省略句,那就必须“只加不减”。例如真题出现的这个句子:“It's the farthest that the scientists can see into the past.”就必须翻译成:“这是科学家看到的最远的过去(的景象)。”又如这句:“We don't retreat, 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就翻译成:“我们不后退,我们从没有后退过,将来也决不会后退。”所以,为了在保证信息覆盖率的基础上,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一般都采用“只加不减”原则。

3.转译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有时必须改变原文某些词语的词性或句子成分才能有效地传达原文的准确意思。这就涉及到转译法。转译法分为两种:词性的转换和句子成分的转换。

(1)词性的转换

例:The growing awareness by millions of Africans of their extremely poor and backward living conditions has prompted them to take resolute measures and create new ones.

译文: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已逐渐意识到他们的生活状况异常贫穷落后,这就促使他们采取坚决措施去创造新的生活条件。

分析:原文当中的名词转换为译文中的动词。

(2)句子成分的转换

例:Traditionally, legal learning has been viewed in such institutions as the special preserve of lawyers, rather than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intellectual equipment of an educated person.(真题)

译文:传统上,这些院校一直把学习法律看作是律师专有的'特权,而不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备的知识才能。

分析:原文的被动结构式主语变成了译文中的宾语,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4.英语三大从句的译法

英语的三大从句是: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由于它们本身就是句子,放到大的句子中会让句子变得复杂,从而也增加了翻译的信息量和难度。

(1)名词性从句的译法

名词性从句通常表达一种具体的概念,如“how things stand”实际上是表达“情况”这一概念,如果直译为“事物是如何站着的”就不准确,同时也违背了原意。所以通常采用概略法来翻译,使从句陈述的内容更明确化。

例:While we converse with what is above us, we do not grow old, but grow young.

译文:与高于自己的思想进行交流,人不会变得年老,只会变得年轻。

(2)定语从句的译法

在翻译英语的定语从句特别是复杂的定语从句时,最基本的方法是把它从整个句子结构中解放出来,即把原文的定语从句从其修饰地位中分离出来,使其相对独立地叙述所要表达的信息。从结构上分,英语定语从句可以译为前置定语、并列分句、状语从句、独立句子等。在20的真题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On the other, it links these concepts to everyday realities in a manner which is parallel to the links journalists forge on a daily basis as they cover and comment on the news.

译文:另一方面,法律以一种方式把这些观念同日常实际联系起来――这种方式类似于新闻记者在报道以及评论新闻时根据日常规则所形成的联系方式。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定语从句已从整个句子结构中脱离出来,并用破折号表明。

(3)状语从句的译法

英语的状语从句无论在结构外形上还是内涵表意上都与汉语的状语从句大致对等,这里只强调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连词能省则省,只

篇6:更新翻译观念,改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更新翻译观念,改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翻译一直是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和翻译从业者没有正确的翻译观,二是翻译测试需要大大改革.

作 者:李爽 Li Shuang  作者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061 刊 名: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1(2) 分类号:H319 关键词:翻译教学   翻译观   翻译测试   翻译练习 

篇7: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通过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增强文化导入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国家文化上的差异,在实际的英语应用的过程中,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灵活运用英语技能,体现个人的价值,从而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作用

( 一) 了解文化的差异

文化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现象,受到历史因素、社会因素、语言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就是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过程,但是由于语言承载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对文化差异产生不适应感,进而难以理会语言背后的文化作用,同时也限制了自身英语能力的提升。通过大学英语在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化上的差异,进而在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词汇的理解,丰富英语的情感色彩,达到合理运用英语技能的目的。

( 二) 增强大学生的交流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信息的融合力度上逐渐加深,这也使得英语有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使用空间,但是,如果不对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笑话”,使得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不敢用英语进行交流,限制了英语的作用。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英语语法的教学中,而没有注重在翻译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造成学生的英语技能发展不健全。另外,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文化导入的力度,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加大了对英语的使用情况,并扩大了英语教学的作用,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途径

( 一) 对比导入法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我国英语教学环境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文化教学必须要依赖于翻译教学,其中对比导入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导入方式,具体内容是利用英语教材,对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背景进行重点的讲解,不仅要对照文章中的中西文化进行分析,同时还要进行有效的拓展,帮助学生在翻译文章内容时,接受文化知识,对比导入法主要的执行者是教师,教师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被凸显,使得在实际的翻译教学中,能够加强翻译的准确性,使得文章更加立体。

另外,利用对比导入法,能够建立完整的文化体系,依托于教材,对文化的导入更加全面和具体。但是对比导入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在翻译教学的参与力度被忽视,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对于教材及内容上的选择要求较高,在时代变化的当下,使得对比教学法利弊分明,还需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加以调整。

( 二) 讲解导入法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强化学生的英语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受文化导入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知识结构的优化。因此,采用讲解导入法,即通过教材中词汇的讲解,丰富词汇的内涵,通过讲解不同文化下词汇的内涵,有效延伸文化导入作用,尤其是在俚语、习语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讲解导入法,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英语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讲解导入法对英语教师的要求较高,同时将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有限的教学时间予以深入的讲解,难以在大篇幅的英语文章翻译过程中采用,使得讲解导入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宜在翻译教学中,对关键词汇进行讲解导入。

( 三) 泛读导入法

泛读不仅仅是快速浏览和翻译,同时也增加阅读范围,扩大英语与文化的融合力度,达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英语技能,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目的。因此,泛读导入法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学习,通过大量的阅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风俗习惯等,通过泛读导入法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力,能够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翻译教学中,由于学生英语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难以自行解决,反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四) 媒体导入法

媒体导入法是指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导入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着良好的运行空间,不仅能够通过多形式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利用媒体技术能够实现知识的有效更新,能够掌握新鲜的资讯,通过电影、电视等媒体的传播,使得英语教学不再集中于教材,增强了英语翻译教学的时效性,扩大了英语翻译的作用。结语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注重文化导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翻译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构建完整的英语学习体系,但是在实际的翻译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导入方法的合理使用,根据实际英语教学情况,强化英语翻译教学的作用。

篇8:考研英语翻译:状语从句翻译技巧

考研英语翻译:状语从句翻译技巧

状语从句时考研翻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几乎涉及到每一个长难句,所以我们有必要把状语从句单独拿出来解决。一般来讲状语从句的翻译相对简单,顺着句子的顺序去翻译就好了,但我们有时候还是会发现有些问题不是很好处理。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状语从句的特点。1.一般情况下,引导英语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基本可以在汉语中找到相对应关联词,但有时不必翻译,因为引导汉语状语分句的关联词时常省略,有近50%的汉语复句中并不使用关联词语而且省略关联词的汉语句子更为精练。

2.英语状语从句的位置颇为灵活,置于主句之前或主句之后均可。汉语状语分句一般位于主句之前,只有偶尔才位于主句之后。

这是在翻译状语从句时总体来讲应该注意的问题,下面我们从状语从句的几个分支分别来看一下翻译。

(一)时间状语从句的翻译

1.译成与汉语完全对应的表示时间的状语

例:When they approached Trenton, lights were still burning in many of the houses and Christ mas parties were still going on.

当他们逼近屈兰敦时, 许多房子里仍然灯火通明,圣诞晚会还未结束。

由于英汉语言表达的习惯差异,通常汉语的状语从句位于句首,而英语的状语从句可前可后, 以后为多。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语言,汉语句子较少使用关联词。

2. 翻译成固定(常规)句型

一般像由 hardly (scarcely)…。 when (before)… no sooner… than… as soon as … the moment(the instant )… just as…等短语连词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翻译成汉语时, 主句与从句通常要互换, 常常译成包含“刚(一)……就……”这种结构的句子。同样,包含该结构的汉语句子亦应翻译成英语中相对应的固定句式。

例:计算机刚一启动,就发现有病毒。

Hardly had the computer started working when viruses were found.

As soon as she heard the news, she fainted.

3.译成并列分句

例:I was going home when I met Mary.

我正要回家, 就在这个时候,我碰到了玛丽。

4.转译为其他状语从句

英语状语从句有时它们的深层意义互相渗透,可以互相替换,需要转译。有些时间状语从句虽然形式上是由表示时间的.引导词(如

when, before, until 等)引导,但根据句子逻辑意义来判断,应灵活翻译成表因果关系的从句,或者翻译为表条件的状语从句或表目的的状语从句。

When winds blow particles against a large rock for a long time, the softer layers of the rock are slowly worn away.

由于风把砂粒刮起来, 碰撞大岩石,久而久之,较松软的岩石层就被慢慢地磨损。(――表原因的偏句)

(二)原因状语从句的翻译

英语原因状语从句通常由从属连词 as, because, since 引导。所有的英语原因状语从句在汉语译文中通常位于句首,偶尔亦置于句末。汉语的原因状语从句翻译成英语时可位于译句句首,也可置于译句句末。

原因状语从句的翻译

1.译成表示原因的分句

例:It is frequently said that computers solve problems only because they are “programmed” to do so.

人们常说,电脑之所以能解决问题, 只是因为电脑给输入了解决问题的 “程序”。

2.译为不带关联词、因果关系内含的并列分句

As families move away from their stable community, their friends of many years, and their extended family relationships, the informal flow of information is cut off.

众多家庭搬出安定的社区,离开交往多年的朋友,远离大家庭的其他成员, 日常信息来源就此切断。

(三)条件状语从句的翻译

1.译成相对应的表条件的分句

If the epidemic cannot be controlled effec tively, the whole country will come into chaos.

如果这种流行传染病得不到有效控制, 整个国家将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2.译成不含关联词、内含条件关系的句子

If you melt two or more metals together, you can get a new metal.

将两种以上的金属熔化在一起就可产生一种新金属。

3.译成补充说明情况的分句

Be respectful to your superiors, if you have any, also to strangers, and sometimes to others.

要尊重你的上司,如果你有上司的话。对待陌生人,有时还有别人,也要尊重。

4.译成特定的条件分句

They might be prepared to trim production―but only if they are convinced it will firm prices

它们可能准备削减产量――但条件是必须先使这些产油国确信, 石油价格将保持稳定。

(四)让步状语分句的翻译

1.译成表示 “让步”的分句

Although there are these cultural differences,the main engine propelling the separatist cause is economic.

尽管有文化差异,但是推动分裂主义进程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因素。

2.译成表 “无条件”的条件分句

汉语里有一种复句,前一分句排除某一方面的一切条件,后一分句说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也就是说结果的产生没有什么条件限制。这样的复句里的前一分,称之为 “无条件”的条件分句,通常以whatever, wherever, whoever, whenever, no matter wh-为引导词, 通常翻译为以 “不论” “无论” “不管” 等关联词。

Yet whenever I stopped by his hospital bedside, he was surrounded by visitors from his church, singing and praying.

然而,无论我何时来到他的病床边,他总是被来自他奉职教堂的人所包围,他们又唱又祷告。

篇9:大学英语六级翻译技巧

所谓词义选择,是指词本来就有这个意思,但是要求我们将其在特定场合的正确意思选出来。正确选词是保证译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能做到在词语意义和字面形式上都对等当然最好,如果不能兼顾,则取意义,舍形式。越是普通的词,越是拥有繁多的释义和搭配,翻译过程中的词义也就越难以确定。选词时,要注意词义的广狭、所处的语境、词的褒贬和感情色彩。

例如:

剪纸被用来装饰门窗和房间,以增加喜庆的气氛。

Paper cutting are used to decorate doors, windows and room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joyous atmosphere。

“增加”此处实际是“加强”的意思,而非我们平常所指的“数量增多”的含义,因此不宜翻成increase,翻译为 enhance更恰当。

篇10:大学英语六级翻译技巧

1.语法需要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汉译英时往往需要补充汉语原文为了语言简洁而省去的词语或没有的词类,以使译文符合英语语法的要求。增补的词多为冠词(英语多特有)、代词或名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连词或介词等。

例如:农业社会的人比工业社会的人享受差得多,因此欲望也小很多。

People in the agriculture society enjoyed far less than people in the industry society, thus their desires are far less either。

英语中用得很多的介词有at, by, for, from, in, of, on, to和with九个。这些介词是连接英语句子的重要纽带,在英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汉译英时,要根据上下文搭配灵活地选择介词。

2.意思表达需要

例如:这是黄河滩上的一幕。

This is a scene taking place on the shore of the Yellow River。

在翻译“这是黄河滩上的一幕”时,增译taking place短语,使译文表达更为生动贴切。

3.文化背景解释的需要

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英语和汉语包含着许多文化色彩浓厚且不易被译文读者所理解的词语。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使用增词译法,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翻译出来。

例如: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The wit of three cobblers combined surpasses that of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

篇11:大学英语六级翻译技巧

所谓词的减省,就是翻译时,把原文中一些仅仅为了语法上的需要而存在的词、词组加以适当省略,从而达到译文通顺、意思完整及句子精炼的目的。汉语中重复的部分可以是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等,在译成英语时需适当删减,以保持句子的通顺。

例如:于是转喜为怒,转赞美为责备挑剔,转首肯为摇头。

Then happiness turns to anger, praise to scolding and nit-picking, and head-nodding to head-shaking. (删减重复的谓语动词)

篇12:大学英语六级翻译技巧

词类转换是汉译英常用的一种手段。汉语具有动态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在语言运用上多用动词。英语则具有动态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在语言使用上呈现出名词化和介词化倾向,在汉译英过程中,适当转换词性,可以使译文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1.动词→名词

汉语中动词使用比较频繁,而且汉语动词没有时态变化的约束,也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形式之分,动词甚至可以充当句子的任何成分。然而,英语动词的使用则受到形态变化规则的严格限制。一个句子往往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大量原本应该由动词表达的概念,常常需要借助于名词,因为名词比较不受形态变化的束缚。使用起来相当灵活、方便。

例如: 吃头两个主菜时,也是赞不绝口。

You will be full of praise while eating the first two main courses。

英语中有大量抽象名词表示行为或动作意义。如:advice, agreement, inheritance, knowledge, praise, use等。汉译英时,借助抽象名词表达特定的行文动作,译文也会显得更为地道。

2.动词-→介词

介词与名词密切相关,英语名词的广泛使用使得介词频繁出现。而且英语中有些介词本身是由动词演变而来的,具有动词的特征。因此,汉译英时,有些动词可以用介词短语来表达。

例如:人们常用剪纸美化居家环境。

People often beautify their homes with paper cuttings。

3.动词-→形容词

汉语的一些动词也常常可以用英语的形容词来表达,这些形容词通常是与动词同源的词(如dreamful, doubtful, sympathetic等),这样的译文有时比直接使用动词显得更地道,更标准。

例如:在明朝和清朝时期(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特别流行。

It was widespread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4.形容词或副词-→名词

由于语法结构和修辞的需要,汉语的形容词和副词也可以译为英语的名词。

例如: ……只有这些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

……leaving these living things to enjoy this moment of dust with full ease and freedom。

5.名词-→动词

有些情况下,汉语的名词可以用英语的动词来表达,此时汉语中修饰名词的形容词也随之改为英语中作状语使用的副词。

例如:大自然对人的恩赐,无论贫富,一律平等。

People, poor or rich, are equally favored by nature。

篇13: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管见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管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间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我国翻译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就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分析,并且探讨了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和改革中有效地进行翻译教学的改革.

作 者:李娟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学院外国语系,山东枣庄,277160 刊 名:希望月报(上半月) 英文刊名:HOPE MONTHLY 年,卷(期): “”(6) 分类号:H3 关键词:翻译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   翻译教学改革  

篇14:做好新形势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做好新形势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家和社会需要大量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向来比较忽视翻译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出了几点看法.

作 者:秦晶 QIN-jing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刊 名: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7(3)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翻译能力   翻译教学  

六级英语翻译技巧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管见

考研英语翻译备考技巧

英语翻译技巧:口译干货

翻译技巧

英语翻译技巧:高级口译阅读

考研英语翻译法则之翻译

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创新措施论文

12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五大技巧

大学翻译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翻译技巧(精选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翻译技巧,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